112粒念珠
常用的念珠,通常為108顆,有說是因為佛教常說到“百八煩惱”。即:
1、三界的見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見惑有五鈍使(貪、嗔、癡、慢、疑)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共十根本煩惱;集谛、滅谛之見惑各七(除身見、邊見、戒禁取);道谛有八種(除身見、邊見),總計迷於欲界四谛的見惑有三十二(10+7+7+8=32)。色界、無色界無嗔,故各有二十八種見惑。計三界見惑共八十八(32+28+28=88)。
2、修道時所斷之根本煩惱有十:欲界有貪、嗔、癡、慢四種;在色、無色界除嗔。(4+3+3=10)
3、十纏:即無慚、無愧、嫉、悭、悔、眠、掉舉、昏沉、忿、覆。
這樣,88+10+10=108。此即佛教常用108這個數的來源。[1]
大乘的唯識、中觀認為,見道所斷的分別煩惱障共有一百一十二種,即:欲界有四十種——緣四谛的所斷品(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各十種(4*10=40);色、無色界無現行惡業,唯有覆無記,故上二界除嗔(嗔恚定為惡性),以四谛配之,則各有三十六種。如此,三界的分別煩惱障共一百一十二種(40+36+36=112)。
大乘行者中有特別持112粒念珠的,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有說,100以後“追加”的12粒,是用來補足那些“打閒岔”時的缺額。[2]
如祁竹仁波切說:
“念珠有多種不同數目的珠,常見的是一百零八及一百一十二珠的。用一百零八珠的時候,念了一圈,只作一百計算。在閉關中,我們必須在最後補誦百分之十的咒數作為補缺。如用一百一十二的珠,每誦一串則已包含了一百次咒及十次補缺了,不必加誦。如用一百零八的珠,只能算作一百,在誦完閉關要求的咒數後,還需加誦百分之十的咒數來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