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潔明月.清淨佛心
在中秋賞月吃月餅的同時,為佛弟子者,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思考與察照。我們可以看見,佛經中以圓滿的皎月贊歎佛陀偉大德行與智慧的經文及句子,實在非常之多,可謂不勝枚舉。例如:
「清淨月光三昧,心定如滿月。」
我們贊歎諸佛的目的,就是希望以佛為榜樣,以佛的教導為人生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要學佛所學、行佛所行,我們要明心見性,要遠離一切顛倒妄想;但這是不容易的。我們如何能透過明亮月光去體悟清澈的佛光?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雲: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見月不現,皆言月沒而作沒想。而此月性實無沒也。轉現他方彼處眾生復謂月出。而此月性實無出也。」又「閻浮提人若見月初皆謂一日起初月想,見月盛滿謂十五日生盛滿想。而此月性實無虧盈,因須彌山而有增減。善男子。如來亦爾於閻浮提或現初生或現涅槃,現始生時猶如初月一切皆謂童子初生,行七步如二日月,或復示現入於書堂如三日月,示現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無量眾生魔眾,如十五日盛滿之月。或復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自莊嚴而現涅槃喻如月蝕,如是眾生所見不同。或見半月或見滿月或見月蝕,而此月性實無增減蝕啖之者,常是滿月。如來之身亦復如是。是故名為常住不變。」
佛陀於世間示現「八相成道」,托胎降生如月初一,然後出家、修行、悟道、降魔、證無上正等正覺,如十五日之圓滿盛月。成道後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種種莊嚴乃至涅槃,喻如月蝕,皆因眾生所見不同而有月圓、月缺。而佛性始終常住不變如滿月。
由此可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以清淨的佛性而論,生佛平等,你、我沒有不同,你、我與佛並無差別。
另外,在《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中,更讓我們了解到月亮與清淨佛心的直接相聯的意象:
月的圓缺只是表相。其性湛然不動。
從月亮的譬喻中,我們可以體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乘佛教教義的精髓:
1. 月亮的本身就是自覺;
2. 月光的普照,眾生的受益,就是覺他;
3. 月亮本性的皎潔、真如、常在就是覺行圓滿。
由此可知,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將遮蓋著明月的浮雲吹散,也就是將蒙蔽著心鏡上的塵埃抹去;所謂「背塵合覺」,什麼是「塵」?就是種種的貪、瞋、癡煩惱,當這些煩惱妄想浮雲、塵勞消失之後,我們的心才能「定」下來;心一旦定了,智慧自然就會慢慢的開啟,逐漸達到如滿月般明光;光明慈悲普照世間,令一切眾生萬物,皆能得益。
因此,我們若能借著中秋賞月,以月觀心,明悟佛性。這才是中秋節最令人向往的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