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日慧法師:佛法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觀察緣起談生死 第三節 生死輪回圖圖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的基本知識

慧法師

第四章 觀察緣起談生死

第三節 生死輪回圖圖說

前面這幅生死輪回圖,在西藏一直被廣泛地用來作為講解佛法基本宇宙觀的教學工具。十五年問及此事,我得此圖,曾撰圖說發表於《菩提樹雜志》①(此文發表時間約在民國七十年,雜志期次不復記,手邊亦無資料可查。)今據此文,做了相當幅度有修正,置城本課題之後,雖不免與前文有些重復及有充當篇幅之市譏,然用不同體裁的鳥瞰,做點點綴,好像也別成蹊徑的。嘗考這幅圖的來源,據《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記載,乃佛陀以目干連因緣親自教作(後附《毗奈耶》記這文供作閱覽)。今圖乃經藏土諸先德多次增益訂發展而成,雖然,並未違背原意。

這幅圖是一個車輪形,寓有旋轉不息之意;又像一面鏡子,由無常鬼雙手抱著,朝向每一個表情,表示讓每一有情面對它去做真正的自我反省。

圓圖的裡面,除軸心外,畫有大小不等的三個圓,連軸心共有四個層面。最外一層,畫著象征十二因緣的畫面;第二層,畫有六個不同的世界,此輪回中的六趣;第三層是業力圈;第四層是煩惱圈。這裡的解說,先從裡面的第四層開始,最外一層殿後。這樣的順序,是依煩惱、業、苦三道和三道流轉因緣之理行的。

第一項煩惱圈解說——集谛之一

圖的中央的三只動物:一只雞,一條蛇,一頭豬,彼此相互咬著尾巴,這三只動物,它們各代表一種頑強和迫使力量,那就是貪欲、瞋恚和愚癡(以豬嗜睡喻癡)。這股力量,便得人在變化無常緣生無我這種虛幻不實的世界中,始終維持著一個獨立不變的自我幻覺,牢不可破。由於這股力量能毒害一切眾生,故稱三毒;又由於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散名根本煩惱;又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故稱三不善根。從無始以來,它們就彼此互應瞋那不離地給一切眾生做毒害,所以,圖畫中把這三只象征它們的動物,描寫成相互追咬著尾巴。

第二項業力圈解說——集谛之二

煩惱圈的外層,是極復雜難知的業力圈。不過,這裡並沒有描寫各種業力的畫面,只是把這個圓圈用黑白兩種顏色分成黑白兩個半環。黑的半環象征黑業,白的半環象征白業。有情的死此生彼,中間有一中陰地帶,是有情被自己的引業驅使,隨業的黑白,上生善趣,下墮惡趣的地帶。圖中,黑色半環裡,畫著一些人頭向下馳向下方;白色的半環裡,畫著一些人頭向上趨向上方。就這樣把眾生隨逐自己的業力從一趣轉入另一趣的現象,用特別簡單的畫面,寫意地勾出了個福善禍YIN因果規律的輪廓。

第三項六趣畫面解說——苦谛

如前所說,業力圈外層的那個層面,所描寫的是六道形相。六道是自我表現的六個經驗領域。解說這些領域,有時候是以苦、樂相對的方式來進行的。例如解釋了最快樂的天道之後,接著要解釋的便是最痛苦的地獄道。又,在這六道之中,每一道都畫有一幀拿著東西的佛像,這些東西即代表眾生在本領域得到解脫或免致墮落到這個領域的特殊方法。

圖中這一層上面的那部分,是快樂的天國領域,也就是天道。生在這裡的人們有極美好的生活享受,這包括各種足以令人沉迷的美色好聲;雖然這些享受是由過去生正信因果,修持淨戒和樂善好施所積集的福行而來,但它畢竟是輪回的一部分,等到福業的力量盡了,自我的其他方面終將顯現;到這時,他(她)們會出現死亡前的衰相,不但自知福盡將死,而且還自知要投生到哪一道——地獄、餓鬼、畜生……如是,在無比的怖畏和痛苦的交煎下死去。所以,《龍樹菩薩為禅陀迦王說法要偈》中說①(見《大正》三二·七四六下。):

五雖受欲天上樂,終還墜沒惡趣苦。

再看這個領域左上角的佛像,手裡拿著一件樂器。這表示只有用他(她)們所愛樂的樂聲才有將他(她)們從沉迷逸樂中喚醒的可能。如《華嚴經·賢首品》說②(見《大正》一○·七九上、中。):

忉利天中有天鼓,從天業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如水聚沫性虛偽,

諸有如夢如陽焰,亦如浮雲水中月……

三十三天聞此間,悉共來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鹹令順寂除貪愛。

六道圈下面的部分,與快樂的天道正好相反,是最痛苦的領域,叫作地獄。生在這裡的人,或受獄卒的斧劈、鋸解、杵舂……或受厲狗、毒蛇、惡鳥等的吞噬;或受火燒、冰凍、山壓等的逼害,總之,沒有一時一刻能離開劇苦的煎熬。這種甚可瞋惡的苦報,主要是種因於過去生自私的瞋心瞋行,若是心地無私慈悲光明,就不會墮落到這裡;既墮落到這裡,若一念忏悔就會得到佛的慈悲加被,離苦得樂。畫中出現在這裡的佛拿著火焰,正是象征悲心的熾然。

天道的右邊是阿修羅道,有時候也簡稱修羅道。因為這個領域跟天鄰接,城阙宮殿皆同於天,只是被劫波如意樹把它跟天隔開。樹的根部生長在這個領域之內,開花結果卻在天國,為天人享受。這件事,使修羅極其氣惱,常常聚眾與天人戰爭,雖飽嘗屢戰屢敗之苦,但無改其好斗之性,仍然用兵不休。佛在這裡拿著劍出現,意味著當捨去權力爭奪之戰,仗智能之劍以破輪回枷鎖。

表示畜生道的部分,剛好跟阿修羅道相鄰。這個領域的眾生,或受人豢養供作勞役和馔食,或為人所捕獵殺害,或是同類相殘,弱肉強食,備受其屈服於本能和欲求之苦。它們不能分別善惡是非,完全受愚癡的驅使,為盲目的沖動;故說凡是不信因果的邪見邪行等愚癡之輩,都會墮落到這個領域。所以,這裡的佛是手裡拿著經書,象征遠離愚癡的正知正見。

在天道的左邊是人道。這個經驗領域裡,有快樂的一面;也有苦痛的一面,最容易讓人覺察的苦事,如圖畫中所描繪的生、老、病、死等,因此,也最能激發人的出世覺心。又,由於人特別具有勤勇心、憶念力和修梵行的能力,所以能捨俗出家,依佛的正法教,修習行持證得解脫。畫中有二位禅者在樹下習定,就是這種寫真。這裡的佛,持杖托缽,正示人以出家行道之解脫相。

跟人道相鄰的是餓鬼道。他(她)們那鼓起的大腹,干癟的四肢和針般的頸項,表示他(她)們有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和貪婪。貪婪的惡性循環,在這裡表示出來的是當他(她)們接近水,水則變成火,接近花果,花果則變成枯枝,遇飲食則有甲士圍逐,於是,益感饑渴難忍。由於這種貪苦,是種因於過去生的貪業,非如地獄因瞋業所感瞋果之堅強不轉;故有的餓鬼亦能時而一得觀音菩薩之甘露略解饑渴。佛在這裡手執如意寶,是布施救苦之象征,也是布施離貪不墮此道之象征。

圖中地獄道的上端坐著死神閻羅法王。據西藏密教傳說,人死經過二七的實相中陰以後,從第三七的第一天開始,便是投生中陰時期。這時期將經過冥界審判的一關,所以,繞著閻羅王的一條道路,兩頭都和業力圈的中陰地帶相連。中陰到了閻羅法王的跟前,可以從他手中那面圓圓的業鏡裡,絲毫不爽地看到自己生前所造諸業,應趣何處,受何果報。所以,這個判決,不是由閻羅王宣布,而是由死者本人借著閻羅王手中的業鏡宣布的。由此可見,佛法看罪、福果報,是自作自受論,不是神權支配論;現生的經驗世界,是累積過去生的行為經驗的效應,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故不論受苦或享樂,都是自作自受。

第四項十二因緣圖說

十二因緣圖,是輪回圖的最外一層。在這一層裡,把像車輪的外圍分成十二分;每一分中,各畫著一幅不同的畫面,以象征各支的意義。

圖的上方,畫著兩個瞎子,後者牽著前者的腰帶,彼此摸著前進。這是無明的象征。凡夫本為無明煩惱所盲,再加上惡知識的盲導,致無始以來,浮沉於無邊生死苦海中,受無量苦,不得解脫。

上圖右旋,次一畫面,是一位陶人用陶土在旋轉的輪盤上制作陶器。這輪盤就是制作陶器用來范土的車子,陶人只要把陶土捏成粗坯,置於輪盤之上,大力轉動輪盤,輪盤在轉動後的慣性推力下,手轉雖已早停,仍能自動旋轉,成為完成陶器之因。這比喻宿生所作的善、惡業,雖已謝滅多時,仍是成就現在罪、福果報之因。所以,這幅畫面,就象征行的意義。頌曰:

以無明行故,周回三界中,如彼陶家輪,輪轉無窮已。

又次一畫面,是一只猴子,從一間空屋跳向另一間空屋。象征有情從此處捨生,無間生起的中陰識,在業力猛風牽引之下,恰像一個性急的猴子,急著尋求他的當生之處,馳往受生。這是識支的象征。故阿毗達磨論師皆共許此識是中陰。

又次一畫面,是一個劃著船在急流中行駛,象征名色。中陰識及其共生心所受等,亦即所謂“名”的,在入胎時,與父母的精、卵子,亦即所謂“色”的,二者和合成為胚胎,直至出生前六根未滿的胎兒時期,在這一時期的五蘊,因為還沒有增長乃至圓滿為六處,故但名“名色”。畫中的劃船人喻胎兒,船於急流中疾駛,喻胎兒在母腹中的快速成長,並象征其正獨自渡向即將面臨的新世界。

又次一畫面,是一棟獨立的空房子。這棟空房應該開有六個窗戶,象征六處。眼等六內處是施設補特伽羅的依處,也是識客的窟宅;不過,識是要在內六處和外六境的相互對待因緣下才得生起,離開六境的對待,識便不生。畫中的這棟空房,應開的六個窗戶,卻未開出又次一畫面,是男女觸身擁抱之相,這是觸支的象征。觸的生起,是內六處與外六境二和合生六識及根、境、識三和合的因緣而生。此中,雖說有二和合識、三和合觸的次第,但從因到果都在一剎那中成就。男女擁抱,兩身相觸,正是三和合觸的寫照。

又次一畫面,畫一個人被一枝箭插入眼中,人的眼睛是人身上最脆弱的部位。眼睛中箭,比身上任何部位中箭的苦受,要劇烈得多,所以,用來象征受支。箭是五欲的比喻,即此,而有欲箭之說,欲箭傷人,甚於洪水猛獸。眼睛中箭,即是喻此;同時,也是諸有漏受皆苦之喻。有頌曰①(此頌是西藏無著喇嘛撰,釋如石譯《入菩薩行譯注》附錄收之,見書之第二三○頁。):

五欲品質如鹽鹵,任幾受用渴轉增,

於諸能生貪著物,頓時捨是佛子行!

又次一畫面,是一男一女,男坐女立,女的向男的殷勤奉酒示好,即以此象征愛支。酒色總表境界——五欲境界之任一,奪人慧命,都是如此。然人們於彼,往往渴求無餍。渴求即是貪愛,也是無餍之意。此之貪愛,乃為後身因緣而立。如經說:“愛因緣取,乃至大苦蘊聚集”。又說:“比丘應深思惟,所有諸苦,何由而有?當知皆以身為因緣,而身因於愛。”

又次一畫面,是象征取的。取者四取,取四取時,造身、語、意業,因之而起後生罪、福。畫中有一株果實累累的樹,和一位忙著采集果實的人。這人盡情地把果子采進他的簍子,准備回家慢慢地受用。這意味著造作諸業,取為後生受用異熟、境界二果之因。

再次一畫面,是描寫有的。現生所積集的業,能牽引有情死後再於六道中受生及能與罪、福果報的,說名為有,也好比前一畫面的人,把果子采收回家,享受豐收的有。不過,這幅畫面,則是一對夫婦交會,象征它是生支之緣。經說:胎生有情,為引業所引,於其當生之處,因見父母交會,生起貪愛,即便入胎,結生相續。雖然,應知中陰所見父母交會境相,是其父母精、卵子結合時的幻見,不是實事。由是精、卵子結合時的幻見,故不違現代胎生學的知識和試管嬰兒的實驗成功。

再次一畫面,是描寫生的。畫中有一位母親臨盆生產。這幅畫面,是具體的寫真,不必多所解說。

 最後一個畫面,是描寫老死的。畫中,由一位伛偻的老人,背著一具屍體,向准備火葬的火堆送去。而死屍由老人背送火化,象征老死相連,顯示老死為什麼合為一支之意。

經說,死能與無明作生起因,這是以死苦為因,令已滅的無明煩惱生起;煩惱為因,令業生起;業又生苦,成就後相續的苦果。於此苦果中,又起新的煩惱,造新的業,再生後苦。如是,在煩惱、業、苦遞次為因之下,有情眾生隨生死輪回周而復始,無始無終,流轉不已。不於佛法中得三乘道果,永不得脫;世間外學是沒有解脫道的!

附錄:佛陀教作生死輪回圖因緣

——鈔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①(注釋:見《大正》二三·八一○下至八一一中。)

爾時,薄伽梵在正捨城羯蘭铎迦池竹林園中。

 時具壽大目干連於時時中,常往捺落迦、傍生、餓鬼、人、天諸趣,慈愍觀察。於捺落迦中,見諸有情備受刀劍斬斫其身,屍糞煻煨,猛焰爐炭燒煮等苦。於傍生中,見其互相食啖等苦。於餓鬼處,見為種種饑渴所逼等苦。於諸天處,見將墜墮愛別離苦。於人趣中,見有種種艱辛求覓資生衣食(及)殺罰等苦。既見是已,於四眾中普皆宣告:諸人當知!如我所見五趣差別,苦樂之報,皆悉不虛,汝應信,勿致疑惑。受苦報者,惡業所招,謂殺、盜、邪YIN乃至邪見,不敬三寶,欺慢尊親,無慈愍心,不持禁戒,由斯惡行得苦異熟。受樂報者,善業所感,謂不殺、盜乃至不邪見,崇信三寶,敬重尊親,具慈愍心,奉持禁戒,由斯善行得樂異熟。

諸人聞已,歎未曾有!悉皆舉手,高聲唱言:“善哉聖者!能為我等盲冥之輩,但見現在,不睹未來,親於五趣,觀善惡事,還來相告。我等始知報應影響,必不唐捐。從今已去,改惡修福,希生善道,不墮惡趣。”

是時,四眾既自聞已,皆作是念:“我之男女或弟子等,常為惡業,不勤修習清淨梵行。欲令棄捨諸惡業故,悉皆將至聖者大目干連處,令其聽法,既聞法已,冀修善行,免墮惡趣,證殊勝果。”當爾之時,四眾雲集,來聽法要,人眾喧囂。

世尊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何故大目干連處四眾雲集?”

時阿難陀白佛言:“世尊!具壽大目干連游行五趣,見諸苦惱,於四眾中,具說其事,由此諸人為聽法故,皆來集會。”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非一切時處,常有大目干連,如是之輩,頗亦難得。是故,我今敕諸苾刍,於寺門屋下畫生死輪。 時諸苾刍不知畫法,世尊告鞭辟入裡曰:“應隨大小圓作輪形,處中安毂;次安五輻,表五趣之相。當毂之下,畫捺洛迦,於其二邊,畫傍生、餓鬼;次於其上,可畫人天。於人趣中,應作四洲:東毗提诃,南贍部洲,西瞿陀尼,北拘盧洲。

“於其毂處,作圓白色,中畫佛像;於佛像前應畫三種形:初作鴿形,表多貪染;次作蛇形,表多瞋恚;後作豬形,表多愚癡。

“於其辋處,應作灌溉輪像,多安水罐,畫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於罐中出頭,死者於罐中出足,於五趣處,各像其形。

“周圓復畫十二緣生生滅之相,所謂無明緣行乃至老死。無明支應作羅剎像,行支應作瓦輪像,識支應作猕猴像,名色支應作乘船人像,六處支應作六根像,觸支應作男女相摩觸像,受支應作男女受苦樂像,愛支應作女人抱男像,取支應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應作大梵天像,生支應作女人誕孕像,老支應作男女衰老像,病支應作男女帶病像,死支應作輿死人像,憂應作男女憂戚像,悲應作男女啼哭像,苦應作男女受苦之像,惱應作男子挽雞調駱駝像。於其輪上,應作無常大鬼,蓬發張口,長舒兩臂,抱生死輪,於鬼頭兩畔書二伽他曰:

汝當求出離,於佛教勤修,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捨。

 於此法律中,常修不放逸,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次於無常鬼上應作白圓壇,以表涅槃圓淨之像。”

如佛所教,於門屋下,應作生死輪者,時諸苾刍奉教而作。

 

上一篇:日慧法師:佛法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觀察緣起談生死 第一節 總說十二有支緣起義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