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超定法師:迎請佛陀回人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迎請佛陀回人間
 
超定
 
    值茲釋尊聖誕佳節,全世界的佛教徒,無不以歡欣鼓舞的心情,為歡迎佛陀降生人間而舉辦各式各樣的慶典節目。尤其是今年寶島台灣,繼香港特區之後,首次歡度公定的佛誕假日。據悉早在數月之前,佛教界已經緊鑼密鼓地籌備,擬辦全國性的、深具意義而多彩多姿的大型活動。從大台北首都、省府台中、到南台灣高雄港,各佛教團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表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可以預見的,此時此地的佛教,比起二千六百余年前,悉達多太子誕生於尼泊爾藍毗尼園的盛況,更是熱鬧非凡!這是台灣人的福報與光榮,可喜可賀!深信在佛門四眾弟子的努力下,佛陀的慈悲、平等、自由、民主的精神,必能帶動全人類走上正覺、光明的坦途,終於促成大同世界、人間淨土的實現——不勝馨香祝禱之至!
 
奉行聖教以慶佛誕
 
    佛陀入滅已經二千五百多年,身為今日佛教徒,難免自感薄福障深,以不能親見佛陀、恭聞聖教為憾,如雲:「佛出世時我沉淪,我出生時佛滅度,慚愧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其實,佛陀在最後遺教明言:「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如來金色身,仍是四大假合的血肉之軀,終不免無常敗壞,與常人一樣的,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所不同的是佛陀戒定慧所成的法身,四智菩提所攝的無邊功德。
    語雲:「百善孝為先」,大乘菩薩戒經也以「孝名為戒」;「孝順至道之法」。佛陀對弟子說:「佛子離吾數千裡,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佛門日課之一,「廣修供養」,除香華燈塗果、茶食寶珠衣而外,「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反之,如不能依教奉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依菩薩三心而行六度,盡管把佛像塑得莊嚴無等倫,佛殿蓋得美倫美煥、規模宏偉,天廚妙供、金縷袈裟,外貌壯觀而內在粗陋,又如何住持正法城,使如來慧命長存,法身常住於人間?
    懈怠眾生,不求上進,不自覺悟,往往以「末法」一詞為借口——自認命運如此,隨業流轉,無可奈何也!殊不知,佛法否定尊佑論,也絕非宿命論,而是因緣論。末法思想的興起,乃因當時印度佛教,面臨異族入侵,外教排擊,惡王毀佛,加上佛教內部的龍蛇混雜,身披如來衣,心行外道法,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在此佛教命脈存亡絕續之秋,佛門耆德才發出「末法」的警訊:佛弟子再不爭氣,莊敬自強,精進於內修與外弘,佛陀慧命就斷喪在我們這一代的手裡!關心佛教前途的同人,「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發起菩提心吧!據實而言,正法、像法、末法,都不離因緣法,如能時時不忘正覺之音,處處行如來正法,別說佛滅二千年不是末法,就在一萬年後,還是正法呀!此時大家正在興高采烈地慶祝佛誕,其意義在於喚起信眾的潛在覺性,負起荷擔如來家業的使命,大家一起來實踐我佛的遺教,續佛慧命,使正法久住人間。
 
人間的佛陀觀
 
    佛是什麼?佛是由人的地位,發心修菩薩行,悲智雙運,福慧莊嚴,自利利他,功德圓滿者之尊稱。歷史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國,父名淨飯,母摩耶夫人,十六歲結婚,娶耶輸陀羅公主為妻,生子羅目侯羅。少年時代在王宮享受人間的五欲,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成道,說法度生四十五年,八十歲那一年入涅槃。很顯然地,佛生人間,出家、修行、成道、說法都在人間,肯定是即人而成佛的。「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在在證明,佛是人間的覺者,不是渺茫無稽之神。佛陀的教法:五蘊、六處、十八界、十二因緣等,都是對人而宣說。其所救度的對象,雖遍及一切有情,但以人類為本。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以為天上是清淨、光明、喜樂,而人間充滿罪惡、黑暗和痛苦;相反地,佛教主張,「佛出人間」,「人身難得」,人間是天神所仰望的樂土。無可否認的,天人「身勝壽亦勝,樂勝定亦勝」;人間的身體、壽命、欲樂、禅定,確不如天上的人。然而苦樂滲半的人間,正是啟智興悲的大好環境,而人類的特勝:憶念、梵行、勤勇的德性,不但強過於三惡趣眾生,還比天人更優越呢!這三大特勝,正是人性通於佛性,成就佛陀大悲、大智、大雄力的基礎;依人類本能的憶念力,淨化而完成佛果的大智,藉梵行的升華而為大悲,以勤勇的強化,而發為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無畏大雄力。人間才有真理與自由,也唯有人才能發心修行而達到正覺的解脫;天上,有的是欲樂的享受、定樂的陶醉,最後終不免於樂極生悲,福盡而墮落。
    佛在人間,示同人法,有生老病死的無常相。但佛陀體悟真理,覺證緣起正法,其偉大而平實的人格,表現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原始佛教時代,乃是佛弟子共知共見而不爭的事實。然而,佛陀入滅了,弟子們不見如來金色身,不聞大覺者的法音;人天眼滅,眾生頓失依怙,如孤兒喪失父母,內心何等的感傷!雖然佛說:「我所說法、律,我滅度後,是汝大師」,依法、律而修,見法即見佛。但去聖時遙,弟子們對佛陀永恆的懷念,信強而智弱者,在感情上是無法滿足的,於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佛陀觀應運而起,如說:「如來色身實無邊際,如來威力亦無邊際,諸佛壽量亦無邊際」,「一剎那心了知一切法,一剎那相應般若知一切法」。衡之於佛所證與所說的緣起論,顯然不太協調。緣起的特性是相依相待的,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乃是人類為無明所蔽而衍生的無限意欲的絕對化。人類欲壑難填,在現實的世界裡,要求知識、能力、權位、財富、壽命、眷屬的圓滿,是絕無可能到達的夢想。理想的佛陀觀,應該是根源於一般宗教意識的影射,而想以佛陀取代高高在上創造神的地位。後期佛教提高群神的身份,以壯大自己的聲勢,沒想到:佛教普及了,佛弟子神化了佛陀,滿足了宗教情緒,而「佛在人間」,緣起為本的如來正法也因此而被遺忘了。
 
確立人間佛教的信仰
 
    十方現在有佛存在的信仰興起,給與佛弟子對佛滅後永恆的懷念以莫大的安慰。佛入涅槃了,往那裡去?會不會再回人間?如來滅後,去、不去、亦去亦不去、非去非不去?涅槃甚深,不可記說。好在大乘佛教的「無住涅槃」,解答了這個難題。佛陀是大智者、大悲者、一切功德圓滿者,佛陀的入涅槃,當然不是「灰身泯智」,而是不住生死此岸,不住涅槃彼岸;於此岸與彼岸間,得大自在。雖然如此,但世尊畢竟入涅槃了,縱使乘願再來,我們的肉眼又如何證知?何必期待釋尊再回來,就在此時,十方世界都有佛出現呀!如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粊佛,南方寶生佛,北方成就佛等。只要信願具足,一心念佛,求生彼國,當得見佛!由於他方佛國的存在,厭此欣彼、捨近就遠的淨土法門興盛了,而此時此地此人的釋迦本教,被束諸高閣,少人問津。大家一窩蜂地湧向移民潮,為死後的歸宿而申請證件,索取「阿毗跋致」的保證書!屆時,學佛的人都走光了,留下來的不是神教徒,即是非宗教的唯物論者,人間佛教的前途何在?
    印度佛教的變遷,由「佛法」而「大乘佛法」,終於「秘密大乘佛法」。人間的佛陀,漸漸地被召請到天上;人本的、理智的、自力的佛教,傾向於神本的、感情的、他力的信仰;由原來的「諸佛皆出人間」,轉而為「色究竟天處,離欲證菩提」;由初期的出家解脫相,演化為在家慈悲相,終而變成天神的具貪相、忿怒相。諸行無常,佛之所說,因緣如此,夫復何言?不過,我看佛門儀軌,如皈依、受戒、禮忏之前,主法者領導信眾,手執香爐,奉上鮮花,唱「香花迎,香花請,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菩薩戒弟子至心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等得戒本師。」每逢念誦或講經之前,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證明:此時此地的佛弟子,尚知飲水思源,肯定人間佛陀——釋迦世尊的崇高地位。這個世界,因釋迦的誕生,於菩提樹下成正覺,我們人類才有了真理的光明與溫暖;佛陀之所以出現世間,乃為救護我們而來。今天佛弟子紀念佛誕,務必確信佛在人間,由人修行而成佛的重要意義,才不致於迷失修學的方向,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佛歷二五四四年四月初八佛誕日
 

上一篇:超定法師:轉迷啟悟的前方便——講於高雄澄清寺
下一篇:超定法師:知恩報恩的人生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