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聖凱法師:漢傳佛教水陸法會大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漢傳佛教水陸法會大觀

聖凱法師

   水陸法會,全稱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悲濟會”,是漢傳佛教經忏法事中最隆重、所需時間最長的一種。

  據明代蓮池大師所作《水陸儀軌》卷一說,“法界”是指諸佛與眾生本性平等,通稱為“法界”。“聖凡”是四聖(佛、菩薩、聲聞、緣覺)六凡(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實際上泛指一切眾生。“水陸”是指眾生受報之處,水、陸、空三界,尤其水、陸二處眾生的苦難更為深重,所以稱為“水陸”。“普度”

  是使六道眾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脫。“大齋”是指施食。

  “勝會”是指如此救度者與被救度者集會於一堂,食與法都在一起,普攝受苦眾生。

  啟建水陸法會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佛法的巨大威力,以食施、法施為手段來救度一切眾生,特別是要救度陷於水陸之處,蒙受深重苦難的六道眾生,使其皆得解脫。水陸法會以其殊勝的功德,千百年來一直是漢傳佛教最重要的大法會之一。

  根據宋代宗鑒《釋門正統》卷四記載,水陸法會是因為梁武帝在夢中有一位神僧告訴他:六道眾生受無量苦難,為什麼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梁武帝醒來後,問當時許多高僧,都不知道水陸大齋。只有寶和尚勸梁武帝廣泛查尋經論,必然可以知道其中的因緣。梁武帝於是搜尋經論,於法雲殿早晚閱讀。後來,見到阿難尊者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的因緣,於是便制作儀軌,於潤州(鎮江)金山寺修設。梁武帝親自來到壇場,命令僧祐宣讀文疏。梁武帝制作“水陸”的年代,各典籍記載不一,《事物紀原》認為是天監七年(508),《佛祖統紀》認為是天監四年(505)。

  梁武帝所制作的“水陸”儀軌在陳隋時代,早已隱沒不傳。《釋氏稽古略》卷三記載,到了唐代西京法海寺道英禅師,從大覺寺僧義濟得此儀文,於是再興法會於山北寺。

  “水陸法會”的最早實施應該在宋代熙寧年間(1068-1077),東川楊锷所撰水陸儀軌(又稱為“楊推官儀文”),流行於四川,這是較早的水陸儀軌的完成形態,但是已經佚失了。

  元祐八年(1093),蘇轼為亡妻宋氏設水陸道場,並且撰《水陸法像贊》十六篇。蘇東坡在《水陸法像贊序》中說,水陸道場隨後世而增廣,惟有四川保存有古法,而且各種畫像及設施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風格。

  因為他本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他作的《水陸法像贊》就被稱為“眉山水陸”。

  宋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佛印(了元)住金山時,有海賈到寺設水陸法會,佛印親自主持,蔚為壯觀,遂以“金山水陸”馳名,“金山水陸”又稱為“北水陸”。紹聖三年(1096),宗赜刪補詳定諸家所集,完成《水陸儀文》四卷,普勸四眾,依法崇修。現在,《水陸儀文》已經失傳,僅可從其所撰《水陸緣起》一文,得知其內容之一斑。

  南宋乾道九年(1173),四明人史浩曾經經過鎮江金山寺,慕水陸齋會的盛況,於是布施田地百畝,在四明東湖月波山專建四時水陸,用來報答四恩,並且親制疏辭,撰集儀文。宋孝宗聽到這個消息,特別頒賜以“水陸無礙道場”寺額。月波山附近有尊教寺,師徒道俗三千人,布施財產,購買田地,遵奉月波山四時普度之法。大眾又誠心請志磐續成《水陸新儀》六卷,大力推廣齋法,並且勸十方寺院,重視齋法,大興普度之道。

  水陸法會自從宋代流行以後,很快普及於全國,特別成為戰爭以後朝廷上下經常舉行的一種超度法會。

  宗赜《水陸緣起》中說,供養一佛、齋一個僧人,尚且有無限功德,何況普同供養十方三寶、六道萬靈,不但能使自己得到利益,而且能夠恩沾九族。所以,在江淮、四川、廣東、福建,水陸佛事自此十分盛行。如果有人為了祈求保護平安而不施設水陸,那麼就會有人認為他不善;如果追悼懷念長輩而不設水陸的話,就有人認為他不孝;如果救度卑微、幼小的眾生而不設水陸,那就是不仁慈。所以,在這些地區,富貴有錢人獨自舉行水陸齋會,貧窮者則共同出錢修設法會,這也就是後世所謂“獨姓水陸”和“眾姓水陸”的來源。

  水陸法會儀軌從宋代以來,經過不斷的增補,日趨完善。現代水陸法會壇場的布置、念誦經典及其人數,牌軸的規定和進行的程序等,依《雞園水陸通論》等所說,都有一定的規定。法會壇場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是以內壇為主,造像設施布置、香花供養,都要力求莊嚴。

  在內壇,正中懸掛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羅列香花、燈燭、果品供物。

  其前方安置長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別放著銅磬、斗鼓、铙钹、手鈴及儀軌等,為主法、正表、副表、齋主四人所用。四周用布幕圍繞,將內壇分成三間。兩側分別掛著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陸畫像,畫像之下排列著牌竿,詳記每位聖凡名稱;牌上都畫著寶蓋,下畫蓮花,中用黃紙;下堂則用紅紙以為區別。

  外壇有6 個壇場,各自舉行不同的儀式。大壇有24人,專門禮拜《梁皇忏》;諸經壇7人,諷誦諸經;《法華》壇7 人,專門讀誦《妙法蓮華經》;淨土壇7人,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華嚴》壇2人,靜閱《大方廣佛華嚴經》;瑜伽壇,又稱為施食壇,為夜間施放焰口之用,人數由各壇臨時調用。此外,有監壇1 人,總共合計48 人。

  內外壇法事一般為7天。其進行程序:第一天,三更外壇灑淨,四更內壇結界,五更遣使建幡,幡上寫著“修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功德寶幡”,高懸於大雄寶殿左前方的剎竿上;第二天,四更請上堂,五更奉浴;第三天,四更供上堂,五更請赦,午刻齋僧;第四天,三更請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說戒;第五天,四更誦《信心銘》,五更供下堂,午刻齋僧;第六天,四更主法親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天,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齋僧,未時迎上下堂至外壇,申時送聖,水陸法會即告圓滿。在法會期間,從第一夜開始,每夜於瑜伽壇各放焰口一台,到了第六天晚上則放五方焰口,內壇水陸法師及諸壇僧眾全部都參加法事,為水陸法會儀式的高潮頂點,第七天,送聖完畢,法會便全部結束。

  舉行水陸法會因為所需要時間比較長,參加人數比較多,所以經費也相應高,一般寺院只有在特別重大節日才會舉行。但是,有些專門做經忏的寺院,一年則會打好幾場水陸。總之,水陸法會是現行漢傳佛教法會佛事中最隆重的法事。(作者系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摘自《中國宗教》)

 

上一篇:聖凱法師:南北朝政權推動了捨利信仰的流行
下一篇:聖凱法師:民國年間新舊唯識之論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