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
聖凱法師
僧人與禅修
對於一個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臥皆可修禅,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為適宜,故多雲“坐禅”。以打坐來修習禅定的方法,略稱“打坐”。
關於坐禅的方法,《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指出,應該四時隨時坐禅,有能夠舒適的床坐,有柔軟的坐墊,有安靜的空閒處,有一起修行的善知識;另外,還需要無所求的好護法,能夠提供飲食、醫藥等供養。這些,都是外在的條件,修行者自身應該善於觀察自己的思想,能夠調伏自己的身心等。此外,智在《修習止觀坐禅法要》、《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等書中,對坐禅方法也頗多論述。日本、朝鮮佛教界,對於坐禅也都十分看重。
中國禅宗對於坐禅方法與時間等相關事項,也有很多規定。如《敕修百丈清規》卷五《大眾章》“坐禅儀條”對坐禅方法記載非常詳細。禅林中,上堂以前於僧堂坐禅少時,稱為“坐堂”。小參之前及每日晚參之前,於僧堂坐禅少時,稱為“坐參”。定式坐禅之後再坐者,稱為“再請禅”。得法的住持,為勉勵大眾而伴隨大眾的坐禅,稱為“伴禅”或“陪禅”。
對於坐禅的時間,一般講究“四時坐禅”,即一日之中四次定時坐禅。《永平清規·辨道法》,以黃昏(下午八時)、後夜(凌晨二時)、早晨(上午十時)、晡時(下午四時)之坐禅稱為“四時坐禅”。北宋《禅苑清規》中並未記載有“四時坐禅”的說法。但是,為了能夠集中精力,克期求證,修行者必須經常做限期的修行。在一定時期內,除了必要的飲食睡眠之外,專心致志地坐禅。通常大多以7日為單位,稱為“禅七”。禅七的時間是以7天為一個七,最長時間達到七七四十九天。禅七最早起源於何時,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在明代戒顯《禅門鍛煉說》記載:“欲期克日成功,則非立限打七不可。立限起七,不獨健武英靈,奮迅百倍。即懦夫弱人,一求入保社而心必死,亦肯捐身而捨命矣!故七不可以不限也。”這就是指“禅七”。估計在宋元時期,禅林可能已經出現了“禅七”。揚州高寺、西安臥龍寺、江西雲居山真如寺每年冬天都在舉行“禅七”。一般由方丈、首座,或傑出的雲水僧主持,稱為“主七”。禅七的目的是要使修行者在經歷睡眠缺乏的折磨及參話頭的挫折後,克期取證。在長達49天的7期禅七中,禅僧只能在吃飯、一個禮拜一次的沐浴時間,離開禅堂。其余時間,都在禅堂內坐禅、跑香、止靜等。現在,讓我們走進禅宗僧人的禅七生活,看看他們是怎樣度過49天的修行、修煉生涯的。
起七——禅七的開始
禅七一般開始於農歷十月十五日,天氣轉涼時。但是,在禅七開始之前,從農歷九月十日起,晚上養息香後,增加另一回合的跑香和靜坐,稱為“加香”,為禅七做准備。同時,在“加香”期間,增加了對坐禅的巡視,維那表堂,請內外寮各監香。他們以相反的方向巡行,監視每位禅僧的行為。跑香時,若站板響起,僧人們並不像平時一樣,在座位上聽講開示。他們就地站立,兩腿叉開,伫立不動,班首則繼續跑香,並講開示。
在起七前幾天,和尚齋堂表堂。宣布全寺內外坡事告停,米菜干果一應采備完畢。同時,和尚說打七注意事項與七期規矩,同時開始演習打七的種種儀式。
起七的當天早上,僧眾早餐後回到禅堂,班首、維那在佛龛前站立,眾人分東西站立,不問訊,等候傳牌。侍者捧“起七”牌進堂,居中一舉,再向西一舉,中間一舉,向東一舉,中間一舉。起向佛龛東邊,向維那師一舉。維那師合掌問訊接牌,向上一舉。維那師將“起七”牌交給身後香燈師,接放佛龛前東邊,後掛禅堂門口。同時,當天上午灑淨,希望道場清淨、禅七順利。當天晚上先禮祖,然後到方丈樓向和尚“告生死假”,表明自己修行的決心,希望通過在禅七中的修行,能夠了脫生死。
僧眾回到禅堂後,在佛龛前分兩邊站好,監香出位行禮。然後,維那師率領悅眾及大眾,到方丈寮,迎請和尚主七。和尚到達禅堂後,執香板,然後說法,說明禅七修行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項。說完法後,和尚將香板落地雲:“起!”,當值催板,眾監香答“起!”。其目的在提醒修禅者打起精神,盡更大的力量對抗無明、迷妄、散漫,專注在話頭上。這同時也是改變步調的訊號。禅僧們改變原先大搖大擺的快步走,他們聳動兩肩,低著頭,身體微向前傾,以松弛的關節快跑,身彎三分,兩手扶腿側,踮腳跑。每一個班首喊一個“起”字,從首座順序喊。班首喊完,維那末後喊一個“起”字。維那喊“起”字時,隨手將香板繞一圈,向香桌走去。這時,可以出去方便,禅堂內稱為“小圊”,而且維那還喊“小圊趕快”,提醒僧眾不能因為方便時,耽誤修行的時間。
當所有人都回到禅堂後,開始坐禅,稱為“養息香”。香完後,敲引磬開靜,護七散杯子斟水,散發包子。大眾吃好後,收杯子,開始跑香。
禅七的一天——上24支香
禅七真正開始了,每天都在不斷地坐禅、跑香,不雜其余行事。每天,行24支香,分為坐禅12支香,跑香也是12支,總共24支。這12支香的名稱分別為:早課香、早板香、早4枝香、早6支香、午板香、午4支香、晚課香、養息香、晚4支香、晚6支香、晚8支香、晚10支香。這些早4支香、晚6支香等名稱,並不是代表需要坐4支香或6支香,只是一個名稱而已。打禅七時,禅師們不上殿,只有敲法器的悅眾去上殿。因此,以前是早課的時間仍然坐禅,所以稱為早課香。聽鐘板,洗漱完後,歸座位盤腿坐。這時,護七師散杯子,大家喝開水。飲畢,維那便敲三下叫香,眾人放腿下單,開始跑香,最後喊“起……”字,開始坐“早課香”。
禅七期間,禅僧不念供養咒,只有悅眾和僧值念。所以,古代禅林中常流傳著“念佛一句,漱口三日”的說法其實都是為了能夠讓禅僧們集中所有思維參禅,不摻雜其他念頭。禅僧們吃完早齋後,便回到禅堂跑香,二至三個圈子後,喊“起……”字,然後班首出位持香板講開示,最後繼續跑香。這時,可以出去上廁所。禅七期間,維那與監香都是最後上廁所,主要是為了監督是否所有人都已經回到禅堂了。最後,等所有人回來後,開始坐“早板香”。
“早板香”後,開始行香,喊“起……”,眾香板頭落地,眾人原地站立,班首出位講開示。講完後,繼續跑香,然後歸位坐禅。開靜後,護七進禅堂,散杯子,眾人可以吃點心。因為坐禅不能吃太多,所以禅堂僧眾一般少食多餐。上午、下午、晚上都有點心,這樣保證禅師們的體力,以便能夠集中精力坐禅。點心以包子居多,所以禅宗經常出現有關包子的公案。坐完“早4支香、早6支香”,便可以用午餐。
午餐後的坐禅稱為“午板香”,為了幫助消化,這時的行香時間較長,不能過快。下午坐兩支香,即“午板香”和“午4支香”。晚課時間的坐禅,稱為“晚課香”,悅眾到大殿誦經,余人都在禅堂裡繼續坐禅。“晚課香”後,禅師們可以稍微休息或睡覺一下,所以稱為“養息香”。但是,起香時間到,禅師們開始進禅堂跑香。在“養息香”這一段時間內,先喝開水,坐禅後,又喝水、吃點心。其實,在禅七期間,每支香的間隔都可以上廁所。而且,在行、住、坐、臥四種姿勢中,坐姿最容易上虛火,所以多喝水有降火的作用。到了“晚4支香”則要喝茶,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解七——禅七的結束
7天或49天的禅七快結束了,主七和尚便會考察大眾的成就與境界,往往用機鋒或公案來測試,這稱為“大總考功”。其實,在禅七期間,禅修者也可以主動找主七和尚面談、請教問題等,檢驗自己的境界。主七和尚考完後,就說:“再加一把火”,意思是修行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努力,所以大家再繼續坐禅。然後,主七和尚、班首再用香板考打,大家又開始行香、坐禅。止靜後,主七和尚下位持香板打警策,歸位後講開示,最後出禅堂到韋馱殿。
大眾開靜後,排班到韋馱殿請主七和尚解七。主七和尚到禅堂後,先說法,然後用直指打一圓相,說道:“解!”接著,大眾要開始禮拜,感謝主七和尚、班首,因為他們帶領大眾修行,指導迷津。同時,還要感謝維那師父、監香師父、當值監值師父、香燈司水師父、內外護七師父、大眾師父,因為他們奉獻出時間與精力,為禅七服務,才能讓禅堂裡的大眾安心修行。晚殿前,維那師帶領大眾到祖堂禮祖,到方丈樓“消生死假”。因為禅七之前,曾經向方丈請假修行,現在修行完成了,需要消假。這樣,整個禅七便就結束了。
禅七作為集中、統一的修行方法,一直受到禅宗寺院的重視。現代許多禅宗寺院,仍然遵行冬天打禅七的傳統。
(作者:聖 凱 系福建太姥山平興寺法師,哲學博士,現在清華大學做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