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三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三卷

上海圓明講堂沙門韬光圓瑛講

受度弟子芬陀利子明旸日新錄

丙二正報妙分二丁初征釋名號二別釋主伴初分二戊初征二釋今初

【經】捨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捨利弗!你的意思如何?你知道那尊佛祖的法號叫做阿彌陀,你知道嗎?底下說:

【解】此經的示持名妙行。】那麼這本經,的示就是標示,如何持名的妙行,【故特征釋名號。】一問一答叫做征釋,自己問,自己答叫做征釋,征釋,我們說征求,是不是?那麼征釋就是說一問一答,自己假設的問,佛才自己答叫做征釋名號,最主要是解釋阿彌陀是什麼意思,【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貳也。】就是無二心,不會懷疑,無復疑貳也,要讓我們一心專修。

【講】此經乃是如來。的確指示。】指示什麼呢?【持名念佛之妙行。故特征】就是特別問【佛名而解釋之。

持名而稱妙行者:一但持一句佛號。而得三界橫超。此簡捷妙。】最簡單,第一只要你好好持這句佛號你就可以超出三界。

【二但要十念功成。亦得帶業往生。此殊特妙。】在座諸位!這帶業往生要注意聽,帶善業,帶清淨業,不是叫你整天跑去殺人放火,偷盜邪淫,這樣我也會往生,不是這意思,聽到佛法,聽到這淨土法門,要好好去行善,帶善業來往生。此殊特奧妙。

【三但得往生淨土。便證三種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種不退,【此圓頓妙。故稱妙行。

此文釋正報妙。正報有主有伴。】主就是阿彌陀佛,伴就是菩薩跟聲聞跟那些人民。【先征釋化主名號。故問當機。】當機,旁邊寫:捨利弗,講《彌陀經》這本經哪個是當機者?當機就是捨利弗,捨利弗就是這本經的當機者,適合講這本經典。【在汝之意。以為雲何?彼佛因何之故。號為阿彌陀?就此一征。正欲人因名思義。深信萬德洪(大也)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貳之心也。

初征竟。

戊二釋分二己初約光明釋二約壽命釋

【解】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翻譯作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光就是我們所講的空間,壽就是我們所講的時間,這確實是很奧妙,無量光,無量壽,就是空間無量,生命無量,時間也無量。【(確妙。)。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法界的體不是講橫就是講直。【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三身跟四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速須信入。)[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每一個眾生都有無量光,無量壽,這就是我們本覺,本性裡面大家都有的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我們開始持名就開始有這個覺性出來,合本就是始覺合這個本覺,始覺配合本覺,【始本不二。生佛不二。】眾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要記得!這句是很深奧,一念相應一念佛,簡單講,你若念不相應你就沒有佛,你看這句很單純,但是這句就是功夫,要特別這句,我在念佛的時候,我清清楚楚,我一心求生淨土,我知道有一個極樂世界,我知道有一尊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在等我們,一心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咦!我一念相應,一念佛本性的佛就現前,念念相應就念念佛,你若念念有相應,你念念佛性就跑出來,阿彌陀佛就現前,這句話若相反就不同了,一念不相應,千百萬念就沒有用,就沒有佛,這句話就要反過來,你若念得不相應,你再怎樣用功,沒有作用,沒有用,念佛當中沒有帶有願力,念佛當中沒有帶著清淨的心,沒有帶著慈悲心,只想:我念一念要消災,我念一念要消災,用這種心,這樣就不對,不對,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講】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釋迦本師。以光壽無量二義。收盡一切無量之義。非彌陀但具光壽二義也。光則橫遍十方。(如日光徹上、徹下、遍照十方。)壽則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光壽二義。即彌陀心性。光則寂而常照。】把筆拿起來,那個常照要加強那個“照”字,這個光是形容這個照字,光是形容那個“照”字。【不變常隨緣也。】把筆拿好,那個“隨緣”要加強筆記,畫一條槓,尤其是那個“隨緣”兩個字,簡單講,光是形容照,是形容隨緣,所以應該這樣念,光則寂而常“照”,不變常“隨緣”(法師讀“光則寂而常‘照’,不變常‘隨緣’”這兩句時,把“照”和“隨緣”讀的很重),那麼這樣子就可以襯托出光就是在形容照的力量,不變就是在形容隨緣的重要。【壽則照而常寂。隨緣常不變也。】我們的生命是無量壽,雖然有照而常寂,“常寂”這兩個字要畫好,常常清清淨淨,永遠如此,就是說你若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永遠得到清淨,無量無限的生命,簡單講一句,就是不會死,隨緣常不變。注意那個不變兩個字,你若有隨緣,常不變,所以這壽就是教我們念佛念到後來,本性感應到佛現前,佛的願力接引我們,那麼我們到極樂世界也無量壽,無量光,也可以照而常寂,隨緣而常不變,所以壽是說寂寂不變,加重這兩個字。【寂中有照。照中有寂。橫豎交徹。即一真法界之全體。為十界之綱宗。乃諸法之實相。故舉此作彌陀三身四土。三身四土。乃此體之所現。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光壽無量。】生命也是無量,【亦此體之所成也。

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者。本覺理性。即眾生人人本有之佛性。此性橫遍豎窮。寂照照寂。即光壽無量之義。持名即始覺合本者。執持名號。能持之心即始覺。所持佛號即本覺。始覺不離本覺。本覺具足始覺。故曰始本不二。如摩尼珠。】摩尼寶珠【珠具光明。還照珠體。光不離珠。珠不離光。光珠不二也。

生佛不二者。生心如是。橫遍豎窮。寂照照寂。佛心亦如是。佛號亦如是。故念佛眾生。一念心與佛號相應。(即相契合。)則一念佛。念念相應。則念念佛。是則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也。

己初約光明釋

【經】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那尊佛祖就是光明無量照著十方國土,沒有任何的障礙,這叫做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在講阿彌陀佛照十方國,我怎麼沒看到,我們無明遮住怎麼看得到,就像一個瞎子看不到太陽光,但是他感覺得出來,感覺得出來春天到了,夏天到了,冬天到了,只能用感覺的,不然瞎子他沒看到,沒有太陽,沒有日光,實在是有日光,他沒有看到,無明就是這樣,心,本性被遮住,與佛不相應。

【解】心性寂而常照。(一切諸佛之心要。)故為光明。】我們這個本性寂而常照就是一切諸佛的心要,所以叫做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

【講】此釋佛光無量。先約證釋。首句為一切諸佛心要。諸佛心性。悉皆寂而常照。不變常隨緣。故為光明。遍照法界。今彌陀從因至果。復本心源。徹證心性無量之體。稱體起用。故光明無量也。】【()

【解】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就是說諸佛都徹悟到他的本性,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願力不同,釋迦牟尼佛他就跟娑婆世界有緣,藥師佛他就跟東方琉璃世界有緣,阿彌陀佛他就跟極樂世界有緣,所以說隨因緣而立別名。【彌陀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恆照十方之願。】他有發四十八大願,他成佛之後他的光要照百千萬億諸佛國土,【今果成如願也。(可悟心佛。)】【

【講】此約願釋。前三句佛佛道同。無有差別。而欲立別名者。必約差別因緣。如彌陀因中。為法藏比丘。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願。】所以他【第十二願雲:設我得佛。】成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那由他就是億,【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那麼阿彌陀佛【今果成得如所願。可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也。

【解】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此則佛佛道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彌普照。(方是極樂淨宗。)故別名無量光。然三身不一不異。為令眾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別耳。】這段是在解釋法身、報身跟應化身,有的人照一由旬,有的人照十由旬,有的人是照千百由旬,有的人照一世界,有的人照十世界,有的人照千百世界,只有阿彌陀普照,叫做無量光,普照就是十方世界全都到,所以三身,報身、化身、應身,不一就是說不能同一身,因為三身,不異就是也不能諱疾忌醫三身,本來就同一體,為眾生得四益,所以作此分別耳,我們剛才講的四悉檀,四悉檀就是四益。

【講】此約三身。簡】就是分別。分別這個【法身橫遍豎窮。】橫遍豎窮,【故光明亦無分際際限。】分際就是沒有界限,因為法身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下、上,十方,所以十方也有,三際也有,當然他是無分際,無,沒有一個界限。【報身以智慧為身。乃稱性所現。】這個報身簡單講就是智慧為身,以本性所顯現出來,【故光明】就是本性所顯現出來,【亦稱合真性。】簡單講光明就是本性叫做亦稱合真性,光明就是本性的光明,本性所顯現出來的光明,智慧之身。【法報二身。諸佛一如。】本性就有報身,清淨莊嚴之身,所謂清淨莊嚴之身,就是無相的法身,無相的法身又有無量的莊嚴,因為他悟到空性。【應身光明。乃有差別。】應身就是應化身,【有照一由旬者。由旬無正翻。乃輪王巡狩】去打獵或是巡察,【停留之處。如此方驿館。】這個驿館就是以前沒有這個車子,這個馬若跑幾裡,它要休息,有一個休息小,馬這樣跑、這樣跑、這樣跑,跑四十裡,休息一下,讓它休息一下,所以這驿館也算是連絡站,也算是休息站,差不多【有小(四十裡)】或是【中(六十裡)】再【大】的【(八十裡)之不同。】就是像我們中國這種情形,這個由旬就是輪王,金輪王、鐵輪王、銀輪王、巡狩停留之處,【或照十百千由旬。或照一世界。十百千世界不等。唯阿彌陀佛。大光普照。故別名無量光。此指彌陀應身。常光如是。】常光就是不必經過入定,頭上常常保持這樣,常光如是,【非指放光而言。放光者。】在經典有這麼說:【如本師未說《法華》之前。先放眉間白毫相光。】佛若在講大部經都放光,放光,放光。【照東方萬八千億佛土。正說《楞嚴》之時。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金光閃閃叫做晃昱,yǜ,一個日一個光是念huǎng,三聲晃,yǜ,四聲昱,晃昱就是金光晃動的意思,【如百千日。普照十方。微塵世界等。

三身不一不異者。法身。】法身是什麼?法身是無相。【以理為身。】以這理性為身。【報身。以智為身。應身。以機緣為身。應機示現故。】意思是說要有緣,眾生要有那個福報,比如說我們現在要請一尊佛像,佛祖要來感應我們,沒有福報,佛出世的時候,我們還沒有出世,佛入涅槃的時候,我們在這裡沉淪,在六道輪回,可憐,可憐,所以想起來實在很痛心,人家生死都了了,大家都到極樂世界了,在向我們招手了,我們還在這裡,很可憐,很可憐。【如何可以說一。三身本來一體。如何可以說異。】為什麼可以說同一體,因為三身,法身、報身、應身,本來就同一體,如何可以說異呢?怎麼可以說不同?【說一說異。皆為戲論。佛身不可思議。離諸戲論。故曰不一不異。為令眾生。得四悉檀利益。】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前面都講過了。【故作三身光明分別耳。

【解】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人民而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無不圓見也。】每個地方都清清楚楚。【(例下壽命確極不然佛光照十方,何勞頌祝。)

【講】此釋佛光無礙。佛光而言礙無礙者。皆約眾生分上說。眾生與佛緣淺。不睹佛光。故說為礙。若與緣深。能睹佛光。說為無礙。】就能說無礙。【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有緣眾生。無不圓見。】每個地方都圓滿看到。【故曰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問。佛光既照十方。何以念佛之人。許多不見佛光?

答。正因念佛功淺。宿世障深。】這裡要畫線起來,你今天你修行就是這幾個字,念佛的功力不夠,沒什麼理由,念佛的功力不夠,宿世的障礙深,【故不能見。不可因不見佛光。遂疑佛光不能照十方國。譬如日光普照。】眾生眼睛沒看到,【生盲不見。】瞎子,【豈可謂日無光耶?倘能一心念佛。念念無間。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何況佛光?

初約光明釋竟。

己二約壽命釋

【經】又捨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壽命皆)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他就跟我們解釋,捨利弗!阿彌陀佛的生命跟他那個國家人民的生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解】心性照而常寂。故為壽命。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壽命無量也。】因為我們起心動念有障礙,所以我們有執著,執著就分裂,將我們這個本性分裂,分裂就變成一段、一段,所感應的意識不同,就有分段的生死。

【講】此釋佛壽無量。先約證釋。首句指諸佛心性之體。悉皆照而常寂。隨緣常不變。故為壽命。法身常住。今彌陀因行已滿。】因地修行,已經修到圓滿。【果覺已圓。】這個究竟的果報覺已經圓滿。【徹證心性無量之體。始本合一。故壽命無量也。

【解】法身壽命。無始無終。】為什麼法身的壽命無始無終?空,無相,法身是什麼?空無一物當然是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為什麼在始無終呢?有修行,修到後來你才顯現得出來,才有一個開始,若開始有報身就無終。所以為什麼有始呢?報身要修,法身是理性的東西,所以是無始無終,若報身的生命呢?你要修,只有佛,佛才顯現這個報身出來,佛若開始有這個報身出來,這樣他就無終,壽命就無量無邊,無終。【此亦佛佛道同。】每一尊佛的道都是一樣。【皆可名無量壽。應身隨願隨機。延促不等。】就是長短不等,延就是長,促就是短。應身隨願隨機,長短不同。【法藏願王。】就是這個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法藏比丘大願王,【有佛及人。】有佛跟我們這個人,【壽命】極樂世界的人壽命【皆無量之願。今果成如願。別名無量壽也。

【講】此約願釋。法身清淨。猶若虛空。既無形相。安有始終。報身修成。智德圓滿。斷德究竟。】斷德就是後天的修行,後天的修行斷除了我、法二執,而顯示出本性的德性這個叫做斷德,性德就是本性具足,斷德就是後天的修行,斷除煩惱是顯示本性出來的德行叫做斷德,究竟就是最究竟。【故有始無終。此亦佛佛道同。本無差別。應身壽命。則隨佛本願。及與機緣。而為長短。如釋迦生於人壽百歲時。】平均。【願減壽二十年。】佛是修無量的阿僧祇劫的福德因緣,所以他留二十年的壽命【以補末劫眾生。】福報不夠,你看!佛一個人修的福德,他本來可以活到一百歲,減二十歲來彌補眾生的末劫,這個沒有福報的人來聽到佛法,來支持這些出家人的吃、穿,以佛的修行來庇蔭諸位出家人的福德因緣,所以人家說:慧律法師!你福報很大,你建講堂,兩年就蓋這麼大間。我說:哪有福報,我明天這件衣服脫下來還俗,你看!誰要拿錢給我。真的,難道不是這樣,都是佛祖的庇蔭,後面這尊(釋迦牟尼佛),所以我要請比較大尊放後面,對不對?我們人哪有什麼有福報沒有福報,我今天出家,佛慈悲,庇佑,我們發心正確,要建立一個弘揚正法的道場,我們沒有自私,犧牲我們自己,佛慈悲,說我有福報,也可以說眾生的福報,我今天衣服脫下來要建這間講堂就困難了,對不對?人家要布施,一百拿來,要找五十,你還得拿五十給他,對啊!現在布施都有用零錢的,我都准備很多五十要找給人,所以說願減壽二十壽命,二十年的壽命,以補這個末劫的眾生。【故八十歲入涅槃。此為隨願。機薪既盡。應火須亡。】機薪就是根機,薪就是這個木柴,木柴有這個火性,佛就是火,佛引火起來點燃之後,那麼這個木柴就不見了,意思是說【此為隨機。故或延(長也)或促(短也)不等。】這要看眾生的因緣跟福報。

【法藏願王者:法藏。即彌陀因中為比丘之名。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之弘願。故稱願王。第十三願雲: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又第十五願雲: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把筆拿起來,除其本願就是說菩薩他自己有修行,他來到這個極樂世界,人家他不要來,人家他自己有修,修到可以控制,他的願力要到哪裡示現,所以他就不能像國中的天人壽,沒有這個限量,唯除其本願,人家他修行夠,人家要活多久隨他的意思。【修(長也)短自在。】“長也”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故曰有佛及人。壽命皆無量之願。】無量之願,【今果成如願。故別名無量壽也。

【解】阿僧祇。】阿僧祇翻譯成中文叫做【無邊】一個外省的讀錯了,讀成無邊,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不是這樣,人家讀回頭是岸,有的人讀作回頭是岸,照理講要讀這個破音字,你若讀過漢音就知道,回頭是岸,不是回頭是岸。阿僧祇翻譯成中文叫做無邊。【無量。皆算數名。實有量之無量。】注意聽!什麼叫做有量之無量?有量之無量就是說他的壽命很長、很長,但是還有一個界限,有量之無量簡單講就是說雖然沒有界限,是很長沒有錯,但是還是有界限,叫做有量的無量。【然三身不一不異。】三身,你不可以說一,你不可以說異,不可以說一,也不可以說三。【應身亦可即是無量之無量矣。】為什麼呢?應身就是跟法身、報身同一體,所以他無量無邊要怎樣應化都可以,無量之無量。

【講】此約三身簡。】就是分別,分別,【阿僧祇。此雲無數。乃印度十大數之首。】把筆拿起來,有讀過數學的人我告訴我,你把它記起來,就是十的五十一次方,十的五十一次方叫做阿僧祇,此去無數,阿僧祇就是一後面五十一個零,1000……,咦!五十一個,中國話沒辦法,中國的話沒辦法,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兆、十兆、百兆、千兆、萬兆、十萬兆、百萬兆、千萬兆、億萬兆、十億萬兆、百億萬兆、千億萬兆、兆、兆、兆、………,再兆、兆……,也才二十幾個而已,中國讀到一直兆,才二十幾個而已,阿僧祇就十,十的五十一次方,一後面五十一個零,這樣還不夠大,印度人實在很行,印度人沒什麼行,這個哲學的理念最厲害,四吠陀經典是原始佛教的經典,最早講到業力,所以印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文化的地方,就是這個科學不發達,不然他的思想理論很厲害,很厲害。【第二由阿僧祇阿僧祇。為無量。】什麼意思呢?十的五十一次方乘以十的五十一次方,等於十的五十一次方,括弧,平方,阿僧祇乘以阿僧祇等於十的一百零二次方,不得了,十後面一百零二個零,這樣還不厲害,還不厲害。【第三】阿僧祇乘以阿僧祇叫做無量。第三【由無量無量。】十的一百零二次方相乘,這樣多少?二百零四,不只,哇!不計其數,第三就是第二的相乘,第四就是第三的相乘,第五就是第四的相乘,第六就是第五的相乘,第七就是第六的相乘,第八就是第七的相乘,第九就是第八的相乘,第十就是第九的相乘,講這樣聽不懂,我再告訴你們,無量就是阿僧祇乘以阿僧祇,【為無邊。】第三這個無邊【以下皆倍倍積累。第四為無等。】就是無邊乘以無邊,【第五不可數。】就是無等乘以無等,【第六不可稱。】就是不可數乘以不可數,【第七不可思。】就是不可稱乘以不可稱,【第八不可量。】就是不可思乘以不可思,【第九不可說。】就是不可量乘以不可量,【第十不可說不可說。】就是不可說乘以不可說,聽到這數目頭昏了,頭昏了,太多、太多、太多……,實在是沒辦法統計,沒辦法統計,【今佛生壽命。以阿僧祇劫計算。有無量無邊之阿僧祇劫。此實有量之無量也。】這樣往生到極樂世界,對不對?若說往生到極樂世界我愛這個眾生,這樣確實是真的,對不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說我愛你,我愛你沒有用,夫妻相愛幾十年就死翹翹了,剩下一堆骨頭,對不對?死的時候爛、臭、腫,對不對?以前恩恩愛愛,Lancome擦整個臉,很喜歡,現在,死了,所以到極樂世界才有永久的愛,永遠的愛,I Lovev Forever就是我永遠地愛著你。那要在極樂世界才能看得到,沒有在極樂世界這不可能,不可能,所以說你若是真的愛那個人,你無論如何要度他到極樂世界,這樣就對,這樣就對,我先去等你們。再來:

【彌陀應身亦有涅槃。非同法報二身。無量之無量也。】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因緣要具足,之後,當然要等我們成佛之後,阿彌陀佛還沒有入涅槃,我們成佛之後阿彌陀佛還沒有入涅槃,這是說阿彌陀佛壽命雖然很長、很長……,長到無量無邊的眾生,但是他還在度眾生,但是到最後因緣散了之後,極樂世界緣盡了。【正法住世。亦復無量。】什麼叫做正法呢?不阙(缺)佛叫做正法,阙佛就不是正法,像我們娑婆世界,佛入涅槃,這時候就不是正法了,不阙佛,佛在世就是正法,我們現在已經求法了。正法住世也是無量,【正法於上半夜滅時。觀世音菩薩。即補佛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名眾寶普集莊嚴。其佛壽命。正法。亦復無量。】簡單講阿彌陀佛入涅槃,觀世音菩薩馬上來,我們現在娑婆世界釋迦佛入涅槃,彌勒佛還在兜率天宮,沒有下來,對不對?沒有下來,今天我這種根要是若佛來不曉得要證幾果,佛沒有來,沒辦法,沒有來,所以很可憐,很可憐。【正法滅後。是夜大勢至菩薩。即補佛位。】觀世音菩薩成佛叫做普不功德山王如來,入涅槃之後換大勢至【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然三身不一不異下。是破情計。應身本來即法】身【即報】身【。故曰亦可即是無量之無量矣。

【解】及者。並也。人民指等覺以還。謂佛壽命。並其人民壽命。皆無(有)量[等]也。

【講】此釋生壽無量。佛為法王。惟妙覺堪稱。等覺以還。皆人民也。彼佛壽命無量。並其人民。皆得無量之壽。

【解】當知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皆本眾生建立,【以】眾【生】與【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

【講】此重釋光壽二義。先總明。當知無量光壽之佛名。皆本於眾生。現前一念。】現前一念。【豎窮橫遍之心性建立。以生心佛心。】眾生的心,佛的心,【本同一體。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故曰平等。能令持名者。即佛號而悟心性。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同佛無異也。

【解】復次由無量光義故。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這文字都很簡單。

【講】此別明光義。承接上文。由眾生心性。有大智慧光明。橫遍十方。無量光之義。故生極樂。即生十方。見彌陀。即見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自度謂斷自性之煩惱。】所以我們所講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是說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度自性之眾生。十方一切眾生。與我本來同體。故能自度。即是普利一切也。

【解】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不用再經過其他的下輩子。

【講】此別明壽義。由眾生心性。有常住不變。豎窮三際。無量壽之義。故極樂人民生者。即是一生補處。】一輩子就被佛的位,有無量壽,極樂世界人民就是一生補處,他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一輩子他就補佛的位,修補,我們講的佛的候選人,候選人,他又不用選,一定補得到。【以是最後身。】最後一輩子,【圓證三不退。任運進趣佛果。故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異生就是來世,【(即二生)也。】皆定此生就成佛,簡單講,只要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一輩子一定成佛道,決定此生就成佛,不會再拖過第二輩子,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我們現在娑婆世界這輩子當大法師,下輩子要當牛、當馬、當狗還不曉得,還不曉得,極樂世界不同,對不對?再傻的人,對不對?冤大頭都要往生,何況我們,再傻,傻得像白癡也要往生。

【解】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這教我們這句話要記得。

【講】此結歸心性。勸人深思。】阿彌陀佛【導師證一念無量光壽之心性。故名阿彌陀。故曰離心無名號。離名號何由徹證無量光壽之心。是以叮囑。】用心去念,心就是阿彌陀佛,佛就是阿彌陀,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就是現前一念,無量壽,無量光,你好好念,吸鐵就會產生力量,【應當起智觀察而知。即心即佛。願深思(即思慧)之。未可草草過去。

初征釋名號竟。】【

丁二別釋主伴分二戊初別釋二結示初又二己初主二伴

今初初主(此亦別釋序中今現在說法句)

【經】捨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到現在已經十劫了。

【解】此明極樂世界教主成就也。

【講】此別釋教主。極樂世界。以彌陀為教主。故曰主成就。即六成就之一。阿彌陀佛成佛。是證果。證果必由修因。彼佛之因。藏經中所載不一。今略舉其八】簡單舉這八種【:

○一《大本》雲: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時。有國王聞法出家。即法藏比丘。對佛發四十八願。願行圓滿。得成為佛。今阿彌陀。即法藏比丘所成之佛也。

○二《法華經》雲:大通智勝如來時。有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勤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受持。《妙法華經》。後悉成佛。今阿彌陀。即第九王子所成之佛也。

○三《悲華經》雲:無量劫前。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時王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種種清淨莊嚴。佛與授記。過恆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今阿彌陀。即無诤念轉輪王所成之佛也。】因為這文字很簡單,看一下讀一遍就知道。

○【四《大乘四等總持經》雲: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時。有淨命比丘。總持諸經。】三藏十二部經典,【十四億部。隨眾生願樂。】只要是眾生他要聽哪一部【廣為說法。今阿彌陀。即淨命比丘所成之佛也。()

○五《賢劫經》雲:雲雷吼如來時。有王子名淨福報眾音。供養彼佛。發菩提心。上求下化。今阿彌陀。即淨福報眾音所成之佛也。

○六《賢劫經》又雲:金龍決光佛時。有法師名無限寶音行。力弘經法。今阿彌陀。即彼法師所成之佛也。

○七《觀佛三昧第九經》雲:空王佛時。有四比丘。煩惱覆心。空中教令觀佛。遂得念佛三昧。今阿彌陀。即彼第三比丘所成之佛也。

○八《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雲:師子游戲金光如來時。有國王名勝威尊重。供養彼佛。修禅定行。今阿彌陀。即彼國王所成之佛也。阿彌陀因地修行多劫。因應無量。不能枚舉。】太多,阿彌陀佛修太久、太久。

【解】然法身無成[無]不成。不應論劫。】法身是本有的東西,不是像報身他要經過修行,所以不應論劫。【報身因圓果滿名成。】因地圓滿,果報圓滿,名叫做成,所以有有始而無終,【應身為物】物的旁邊寫兩個字:眾生,應身是為了眾生【示生名成。皆可論劫。】有一個時間性,法身是無相,所以不可以論劫,報身要經過修行才能夠顯示,應化身是為了眾生才示現,這都應該要論劫。

【講】此約事論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是本有。報應屬修成。法身無相。故無成與不成。不應論劫。報身因圓果滿名成者。依始覺智修因。以智斷惑。見思粗惑先斷。從真出假。】從真出假,以這個真就是空,出這個有。【修二利行。斷塵沙惑。修中道觀。斷無明惑。此別教意。若一斷一切斷。此圓教意。惑淨智圓始本合一。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先天的,【成自受用報身。依根本智。起後得智。】後得智就是後天修持的,根本智就是悟到空,後得智就是悟到有。【成他受用報身。故可名成。亦得論劫。

應身為物示生名成者。應身。乃應眾生機而示現。眾生機緣未熟。佛不出世。物字指眾生言。若眾生機緣成熟。佛即示現八相成道。故可名成。亦得論劫。】這一看很簡單,沒什麼深奧的地方可解釋。

【解】又。法身因修德顯。亦可論成論劫。報身別無新得。應身如月印川。亦無成(與)不成。不應論劫。】現在正好轉回來,轉回來,現在將法身為什麼要來論劫,報身為什麼不論劫,它這裡就解釋,法身因為修才來顯示這個法身,比如我們現在若沒有修法身怎麼顯現得出來,顯現不出來,所以法身要修,所以也可以論成跟論劫,若報身別無新得,每一個人都有清淨的報身,真的,每個都有,對不對?清淨的報身,應身如月印川,像月亮映在河的上面,無成跟不成,怎麼可以說成跟不成,本來就有的東西,所以說你修、修……,修到這報身顯現出來,報身不是新得的東西,我們清淨的本性就顯現無量的莊嚴相,報身產生,所以他現在就這個報身無新得,本來就有,不應論劫。

【講】此約理論三身。與上文互顯。文法妙極。法身因修德顯者。法身。是三德中第一德。雖然本具。必因修德方顯。】本身具足叫做性德,後天修德叫做作德。【修德是三德中。第二般若德。第三解脫德。法身雖然人人本有。若不假般若智德。解脫斷德。法身之性德。終不能顯。如金礦雖具真金。若無人知。不開采煅煉。金終不顯。必由了緣二因之功。正因方顯。故亦可論成論劫。

報身別無新得者。報身雖屬修成。以智斷惑。惑淨智圓。法身顯現。譬如磨鏡。】這個鏡子磨、磨、磨……,【垢盡明生。】骯髒的盡,清淨的光明就顯現出來,【別無新得。】鏡子本來就有,【但狂心若歇。】就像什麼?狂心,狂心就是我們這個妄想心,妄想心只要放下,【歇即菩提。】放下就是菩提。你看!注意這句話,不是追求哦!菩提不可求,菩提不可追,菩提本無樹,何有追,何有求,放下,無所住,放下就是,當下就是。【勝淨明心。本周法界。非從外得也。】所以要明心見性要從哪裡下手,第一、寬恕無量無邊的眾生,無論別人對你怎樣壞、怎樣誹謗、怎樣傷害,你一概放下,一概放下,當作欠他的。再來:

【應身如月印川者。應身。隨機應現。如一月在天。影印百川。古雲: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月還是一月攝。應身不出法身。並上報身。由法垂報。既法身無成不成。不應論劫。則報應亦然。】像月亮在虛空中映現在百川,所以只要你有水你就有月亮,所以我們念佛,阿彌陀佛有來沒有來,本性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你要說他有來,他有來;你要說他沒有來,也對;本來就不來不去,對不對?所以千月還是一月攝,無量無邊的眾生在念佛,也是我們的本性,應身不出法身,加上上面的報身,由法身產生這個報身,法身無成不成,不應論劫,報身也是這樣。

【彌陀】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劫【梵語劫波。此雲時分。】時分,要讀作fèn,時分就是有個界限,【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他是在算時間,怎麼算?【人壽】我們人的壽命【從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經過一百年十一歲,經過二百年十二,在三百年又多一歲,十三,每多一百年多一歲,【如是遞增。增到八萬四千歲。】這樣就是一百乘以八百四千減十,對不對?這樣聽得懂嗎?每一百年多一歲嘛!遞增嘛!之後再從八萬,【以後】就是再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八萬四千,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八萬三千九百九十八,……每一百再減一,每一百再減一,【如是遞減。減至十歲。】十歲,【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簡單講就是一百乘以八萬四千減十,括號乘以二,一增一減,乘以二就double,二倍,一小劫乘以二十,再乘以二十個小劫,就是一個中劫,這個乘以四,為什麼?【成住壞空四中劫。為一大劫。】簡單講一百乘以,括號八萬四千減十乘以二,一增一減嘛!一個小劫,乘以二十,一個中劫,乘以四,一個大劫,總共心算得到十三億,十三億多,底下我沒有算過,以前就有算過,為一大劫,【合有八十小劫。此約世界成壞為一劫。彌陀成佛至今。已經十劫。當依唐譯。是十大劫也。】大劫,大劫。【種種教化成就。故聲聞弟子。諸菩薩眾。無量無邊。一生補處菩薩。其數甚多。】其數甚多。底下:

【解】[但]諸佛成道。各有本跡。】把筆拿起來,本就是無量億劫來所修的本願力,跡就是示現一生一世的因緣。再講一遍:本就是無量億劫以來所修的本願力,無量劫來修的長時間。跡指示現機緣成就的那個地方,比如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來印度成佛那是跡,本呢?無量劫來早就成佛了。【本地並不可測。】這本地就是佛由無始以來所修的那個心的願力,不可思議,本地並不可測,無始劫以來佛的本地所修的不可測。【且約極樂示成之跡而言。】這是就極樂世界示現,成道之跡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論成也。】一成一切成。

【講】十方諸佛成道。各各皆有本跡。本者。最初成等正覺為本。跡者。令生應化事跡為跡。如《法華經•如來壽量品》。釋迦自謂:塵點劫前。早已成佛。此本也。出釋氏宮。】出這個釋迦宮,【去伽耶城不遠。】去就是離,離開這個伽耶城,這個城不遠,在菩提樹下【坐於道場。】成佛,【此跡也。彌勒是補處菩薩。尚不能測。一佛如是。佛佛皆然。】等覺菩薩就沒辦法了,更何況佛,【故曰本地並不可測。今彌陀。且約極樂示現成佛之跡而言。非約本地而論。即上文所謂。一成一切成。亦即是三身。非成非不成而論成。此非偏論也。

【解】又。佛壽無量。今僅十劫。】簡單講就是早晨而已,現在我們若趕快求往生極樂世界,還很長、很長,一直到你成佛,佛還沒有入涅槃,才十劫而已,才十劫而已,你想想看!很早、很早,成佛才十劫而已。【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時正未央,未央就是未盡。那個“央”就是“盡”的意思。這個時候還沒有盡,還在說法,時正未央,這個時候還沒有盡,說法還沒有停,還在說法。【普勸三世眾生。速求往生。同佛壽命。一生成辦也。】勸告,勸告三世一切眾生,趕快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輩子就成辦。【又。下文無數聲聞菩薩。及與補處。皆十劫所成就。正顯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多且易,很多、很多而且又很簡單。

【講】此明佛壽無量。今僅(才也)十劫。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還沒有【(盡也)。經雲:佛世甚難值。今既彌陀住世。壽命無量。故普勸三世眾生。速求往生。面奉慈容。親聞妙法。同佛壽命。依佛修證。一生可以成辦道果。】這文字都很簡單。【如下文無數聲聞菩薩。及與補處。皆彌陀十劫中。教化之所成就也。正顯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我等曷不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親觐無量壽如來也。】那個念jìn,不是念dǔ,不要看錯了,親觐,觐見誰的人,觐見總統那個觐。

【初主竟。

己二伴

【經】又捨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解】他方定性二乘。】這定性二乘就是說沒有改變,他沒有回小向大,沒有回向菩提,固定在二乘,這叫做二乘,【不得生彼。】不能生極樂世界,【若先習小行。】就是小乘的,【臨終回向菩提。發大誓願者。生彼國已。】就能夠生極樂世界。【佛順機說法。令斷見思。】佛順這個眾生的根機說法,令斷這個見思惑,【故名羅漢。如別教七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

【講】此明非實聲聞。經雲: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名同小乘。皆是回心大阿羅漢。】回心就是發菩提心要來度眾生,不是老是固定在小乘,是回心轉意,轉向大阿羅漢。【非是實行聲聞。因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佛土。】定性的二乘,聲聞跟緣覺,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定性者。即小乘實行聲聞。志意下劣。得少為足。】就不想度眾生,【但證人空。未得法空。遂沈空滯寂。】沉空就是他證到我空,滯就是停止,停止,寂,他的心安住在小乘我空的境界。【保果不前者。】保有現在所證到的階位,他不想再繼續向大乘進行。【中乘辟支。亦復如是。故名定性二乘。極樂純大乘機故。他方小機。皆不得生。

若生前先習小乘之行。】就是說一輩子學小乘的,【臨終之時。回向無上菩提。發大誓願。求生極樂。常隨佛學。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此即回小向大。得生彼國。生彼國已。佛順機而為說法。令先斷見思煩惱。故名羅漢。非定性之類。乃回心大阿羅漢。如別教】別教就是別菩薩法,【(獨菩薩法)】叫做別教,像別教【七住。亦但斷見思之類。非實行聲聞也。

【解】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藏教跟通教都是講這個三界內,三界內,所以我們若去泰國他沒什麼阿彌陀佛,沒有消災延壽藥師佛,沒有彌勒佛,只有中間一尊,一定是釋迦牟尼佛,小乘的法他不曾聽過什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若畫一張觀世音菩薩像送他,他說:你怎麼畫小姐的像送我。他都不曉得有什麼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都不曾聽過,因為這是他方菩薩,所以說藏教跟通教,不聞他方佛名,但聞釋迦牟尼佛,【今聞彌陀名號。信願往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機矣。

【講】此明實是菩薩。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者。佛對彼二教。不說他方事。故不得聞也。今聞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由此信願往生。定非藏通二教之機。故斷定總屬別圓二教所攝菩薩機矣。

正文雲: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者。謂彼國不獨】到極樂世界,不是只【聲聞之眾無量無邊。而諸菩薩。】不是算數算得出來的,【亦非算數之所能知。】不是有辦法讓你用指頭算,用筆寫的,算不出來,【菩薩之數難知。菩薩之功德亦復無盡。大本佛贊彼國菩薩功德。為二十三喻。】那麼極樂世界菩薩有二十三種譬喻:

【一】極樂世界菩薩都是【智慧深廣。猶如大海。

二三昧不動。】三昧就是定慧平等,不是定多慧少,或是慧多定少,三昧就是定慧均等,【如須彌山。】須彌山就是很穩的意思。

【三慧光明淨。超踰日光。

四淨法滿足。猶如雪山。】淨法就是清清淨淨,持戒清淨,心地清淨,像雪山。

【五平等如地。好惡普載。】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好的他也是對他這樣,惡的,他也是要度,所以說好惡普載,我們娑婆世界就不同,人家要讓我們死,我們不讓他先死怎麼可以,對不對?我們怎麼有可能等到他要讓我們死,我們還要度他,這世間有幾個人有辦法這樣,你們有那種心量?我們全部財產被霸占,我們清淨的名譽被破壞,你有可能發願說:我感謝你,你成就我,我下次還要度你。有幾個能這樣?不然法院開假的,對不對?不可能這樣,你師父這種修養就已經很不簡單,真的,他一直搞,不要理他,這樣就很困難了,已經不會爭吵不休,就已經不簡單了,對不對?搞到你們,我看就爭吵不休,對不對?搞到我,不要理他,瘋子,隨他去,講到嘴爛掉都不要理他,所以我也不錯,真的!要稍微自己誇獎一下,難道不用自己鼓勵一下(眾鼓掌),不然你若理這些眾生,你光是生氣就氣死,真的,光是氣這些你就氣死,他要讓你死很簡單,隨便寫幾句誹謗,你就死定了,我沒有這樣,都不用解釋,不理他,我們人在做,良心在看,老天在看,對不對?我們是不是為眾生,當然是這樣,對不對?我們若發心正確,他要搞我們,搞不倒,龍天自有護法,龍天自有護法,不是說他說我們是魔,我們就是魔,說我們是魔的人,那個反而著魔,自己著魔不講。

【六清淨如水。洗諸塵垢。】骯髒的洗得干干淨淨。

【七猶如火王。燒煩惱薪。】煩薪這個薪就是點火的,引火的這個器材,煩惱就像都准備好的干柴,只有境界來就燒起來。

【八如風行世。普遍無礙。】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實在很了不起,像風這樣普遍無礙。

【九猶如虛空。一切無著。

十淨如蓮華。無有染污。

十一猶如大乘。廣能運載。】這乘是車子的意思,像大車子可以載很多,發大心的人,發大心的人要廣度眾生的人,他壓力大,忍辱才能負重,忍辱才能負重,一個沒辦法忍辱的人你就沒辦法走很遠,你就不能廣度眾生。

【十二如震法雷。警覺未覺。】如震法雷就是說法度眾生,警告這些還沒有覺悟的人。

【十三如雨甘露。滋潤眾生。】像下雨可以滋潤眾生。

【十四如金剛山。魔外不動。】魔外就是魔道跟外道,不能動搖到菩薩,所以在座諸位!注意!這句很重要,你的心若無所著,不要理他,他怎麼搞你,他就是沒辦法,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他這樣搞你,你煩惱,換你要傷害他,若有人要害你,你再怎樣他都要害你,辯論是絕對沒辦法辯論,你有話說,他一定有話要說,你解釋也沒有用,讓別人委屈你,他那種人心地很壞,我一直解釋我自己,他又搞你,解釋沒有用,解釋不好沒有解釋,知道嗎?你既然要讓你死,他不怕因果的,什麼惡毒的話他都最講,所以你愈解釋,你有話要說,他一定有話要說,沒有用,講再多都沒有用,那個時候就看我們的功夫,我們不要先被他轉,對不對?我們如如不動,對不對?他看你如如不動,他本來是誹謗你,要讓你死,他若看你如如不動,對不對?他就氣得要命,我們讓他先死,怎麼我們先死,對不對?不要理他他就氣死,我把他搞成這樣,他都不會生氣,都不理我,我還沒死,他就要先死,真的,你多會搞,對不對?我們不要犯到國法,不要去殺人放火,對不對?哪有可能多會整你,難道不是這樣,最怕的是我們自己不對,有去害人,有去偷拿人家的東西,有去殺人放火,有胡作非為,當然這樣違法,你沒有違法,他多會搞,對不對?不可能,所以產一切事情我們不要先動搖我們這個念頭,不要動搖我們這個念頭,不要理他,不要理他。

【十五如梵天王。諸善最上。】像大梵天王善最上。

【十六如大樹王。普覆一切。】可以在樹下乘涼,意思是說普覆一切可以讓眾生得到清涼的意思。

【十七如優昙華。希有難遇。】優昙花這是一種很可貴,像我們所說的昙花一現,昙花一現,希有難遇。

【十八如金翅鳥。威伏外道。】金翅鳥專門在吃龍的,它一出來,大家又躲又閃,怕被它吃掉。表示這正法若出來,這些外道的每個都降伏。

【十九如眾游禽。無所藏積。】走到哪裡,安住在哪裡,無所藏積就是沒有任何的隱藏,意思是說沒有任何的執著,走到那裡,隨緣,走到那裡,隨緣。

【二十猶如牛王。無能勝故。】就像這個牛王,就是印度牛體型大,白色又有力氣,所有的牛裡面最清淨,最有力量。

【二十一】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如大象王。善調伏故。】大象王心情很好,調伏得都能夠配合這個主人,善調伏,極樂世界的菩薩都調伏他的心調得很順,不是像電視廣告詞:吃加味姑嫂丸調得很順。我看報告新聞有在廣告這些,阿嬌,加味姑嫂丸,把你調得很順,我們是用極樂世界的法水把你調得很順,讓你不會生氣。

【二十二如師子王。無所畏故。】沒什麼恐怖。

【二十三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像虛空這樣大慈悲心。

【末復結雲:我但為汝略言之耳。】這是我簡單這樣講而已。【若廣說者。】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二伴竟。合上初別釋竟。

戊二結示

【經】捨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解】佛及聲聞菩薩。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雲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什麼叫做非自非他呢?後面就會談到,非自非他,我們現在看這個:

【講】此處正文。與前全同。其義與前不一。前乃成就依報莊嚴。此乃成就正報莊嚴。】正報就是說到佛、菩薩、聲聞這些叫做正報。【化主以光壽無量為莊嚴。】伴呢?【化伴。聲聞皆是回心大阿羅漢。菩薩具諸功德。其數無量無邊。非是算數所知為莊嚴。佛及聲聞菩薩。若主若伴。】主就是阿彌陀佛,伴就是這些菩薩眾,【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

願所成者。大本法藏願雲:我作佛時。光明照無央數天下。】無央數就是無盡,【幽冥之處。皆當大明。】幽冥之處,皆當大明,經典有這樣寫,說我們人平常沒什麼修行,只記得一句阿彌陀佛,若做很多壞事,到閻羅王那時,要抓去炸油鍋,你只念一句阿彌陀佛,鍋子就裂開,火就熄,這句你可要記得,我看我們這些壞事也做很多,亂騙錢,倒會錢,以前養鳗魚苗,養魚,今天有人從菲律賓打電話來,說他在菲律賓養鳗魚,一次空運都幾百萬只,到半途就死掉,他不曉得怎麼辦,我說:不好。他說:我從事二十幾年了,我一下子改不掉,對不對?他說:我若頂讓給人家?我若頂讓給人家,我抽百分之二十,這樣我要跟他共業嗎?要啊!怎麼不用共業,哪有那麼好,不用共業,他說:我在絕望當中聽到師父的錄音帶,這錄音帶救了一條生命。噢!很安慰,很多人都要自殺,生命都失去信心,因為這個錄音帶救了他一條生命,所以我這個功德無量,真的(法師笑),我要贊歎自己,真的,他本來要自殺,吃到錄音帶,噢!這不要自殺,死一次要死七次,不要,不要,再傻的人都不要自殺,對不對?我今天在樹德女中上課,去度他們的時候,我就告訴她,我說:今天假設說,假設說,我是俗家人,我是俗家人,我談戀愛,我有聽到佛法,兩個不能有結果,我的女朋友邀我“益謙!不然我們兩個都去自殺。我說:要死你自己去,你十二樓選得……,最好跳下去一下子就解決,我不可能自殺,我有勇氣自殺,我怎麼沒勇氣再活下去,對不對?再前弘期的事情也能解決,哪有一定要自殺,哪有那麼笨的,一條生命這麼寶貴我干麼要自殺,頭腦壞掉才要自殺,要死,你去那裡死,若沒有那個……我再買農藥,我幫你買,若要自殺你不要邀我去,我絕對不會自殺,絕對不可能自殺,不可以走這種路,這不歸路嘛!簡直是無量的痛苦嘛!再怎麼痛苦也不可以走自殺這條路,對不對?要修什麼才會莊嚴?贊歎,這張嘴都贊歎,不造口業,壞的我都不講,都贊歎,贊歎要贊歎好,你知道嗎?要贊歎得對,不要亂馬屁,皆當大明。【諸天人民。以及蜎蝡。】這個蜎就是蚊的幼蟲,動物屈曲蠕動的樣子。蚯蚓,蝡ruǎn,這個蝡跟那個蠕一樣。【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來生我國。此光明隨願所成也。】【()

○又。法藏第十三願雲: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此壽命亦隨願所成也。

○又。大本雲: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皆同目犍連神通。欲共計算彼佛初會聲聞。盡其神通。百分中不能知一。】就是用這個目犍連的神通,來算那個極樂世界這些聲聞算不完。

○【又雲:我作佛時。剎中菩薩。神通。智慧。辯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今來成佛。得隨所願。】到極樂世界他的神通、智慧、辯才、相好,你看,貌相好,愛美的人就要往生極樂世界。再來:

【行所成者。大本雲:爾時。法藏教化眾生。修行六度。廣行教化無量眾生。發菩提心。行今成就。有斯莊嚴。皆以願行之因。為能莊嚴。光壽無量。化伴無數之果。為所莊嚴。故曰。並是彌陀願行所成。

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者。果者。對因而言。因中由法藏願行無礙之因。成就彌陀無礙之果。果上種智。】種智就是一切種智,果報上的種智就是一切種智,在《十四講表》有講過,【一現一切皆現。現成化主光壽無量之莊嚴。化伴算數難知之莊嚴。

○復由眾生心性無礙之因。成就羅漢菩薩無礙之果。果上唯識。一變一切皆變。變起自他影像。互相成就。

是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者。自是他心中之自。則自即非自。他是自心中之他。則他亦非他。】這什麼意思呢?你說他心中的他也對,要說不是他心中的他也對,心中的自也對,自就是非自,他是共同,都是影像,說自己也對,說不是自己也對,說自己也不對,說自己也對,所以說非自非他,亦是自心中的他,他也是非他,所以

○【自他不二者。即生佛不二也。聲聞菩薩。乃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乃聲聞菩薩心內之佛。佛心內眾生。全生即佛。眾生心內之佛。全佛即生。生佛一體。自他不二。惟是現前一念心性。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解】能令信願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可以讓信願持名念佛的人每一念、每一念,念念就有這種成就,【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竟。】這裡就是很廣泛地來講彼土的依報正報它的奧妙果報,來啟發眾生的信心。【(上重重無盡,總歸於一句名號)

【講】上約已成。此約今成。當成。】前面講的是已經,願力,佛的願力已經完成,那麼現在你只要能持名念佛,你就可以今成,將來持名,將來當成,【今成者。即現今念念成就。當成者。即當來亦如是成就。】當來也是同樣這樣,當來就是【今成當成。皆依已成之彼土。依正妙果為本質境。】本質的境界,依報跟正報這個妙果,妙果就是佛證的不可思議的本性,清淨莊嚴的果報,來作為本質境,本質境,見到本性。【作增上緣。】作什麼增上緣呢?你要寫清楚,作眾生的增上緣,增上緣就是增加眾生一分力量,意思是說藉著佛的本質境加持,加持力,加持我們當作一種增上緣,【能令我等。信願持名之眾生。】能夠成就。【信。亦念念如是信。願。亦念念加是願。持。亦念念如是持。自然無量莊嚴。亦必念念如是成就。若今成。若當成。皆如已成者。如是成就也。】要讓眾生啟信極樂世界依報有這麼好,這個正報這麼好,我們怎麼還不想往生呢?

【二正報妙竟。大科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竟。

乙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分二丙初揭示無上因緣(此科關系極大)二特勸淨土殊勝

現在……極樂世界好,現在要勸告眾生要發願,要求往生極樂世界,要發願,底下就是教我們要如何求往生發願。

【解】[淨土殊勝]謂帶業往生。橫出三界。】橫出三界,帶業往生,橫出三界,【同居橫具四土。】帶業往生可以橫出這個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同居淨土,同居就是……,同居淨土就有具足四種淨土的殊勝。【開顯四教*輪。眾生圓淨四土。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就是同居、方便有余、實報莊嚴、常寂光淨土,圓見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圓證三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勝異超絕。】這麼殊勝,【(然)全在此二科點示。】就是這二科現在要點示,【須谛研之。】好好地研究。

【講】此二科。乃發揮一經不可思議之力用。承前。既聞極樂依正莊嚴而生深信。自應依信發願。謂淨土法門。帶業可以往生。橫出三界生死。此為一切法門所未有。於同居淨土。即能橫具上三土。開顯四教*輪。(如前說)一生同居。即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即已橫生上三土。是謂圓淨四土。自可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一生補處菩薩甚多。即是一生可以成佛。此等殊勝奇異。超絕無比之法門。】超絕無比的法門。【全在此二科點示。蕅公恐人忽略。故婆心特切。叮囑須谛研之。】【()

丙初揭示無上因緣

【經】又捨利弗。極樂國土。眾生(才)生(彼土)者。】只要往生極樂世界,【皆是(三種)阿鞞跋致。其(三不退)】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其【中】這個其就是“三不退”,三不退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只要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你只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是補佛的位,你就是准備要做佛,候補,不是候選人,候補,一定會成佛。其數甚多,這數目很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阿僧祇說。再來:

【解】阿鞞跋致。此雲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翻譯成中文叫做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如來的果海,如來的果海。

【講】此正明三種不退。彼土眾生。無論上中下品。但得往生者。一概皆是阿鞞跋致。此雲不退地。一位不退。】位不退就是【入聖流。】當然【不墮凡地者。謂即得預入聖人之流類。不退墮凡夫地。

○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者。謂能修大乘行。恆常度生。不墮二乘地。不肯涉俗利生。】不跟眾生打滾,利益眾生。

○【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者。】每一個念頭都流入薩婆若海,【謂雙捨二邊。(有邊、空邊。)全歸中道。心心流入薩婆若海。此雲一切種智海。即如來果海也。】

現在這是藏、通、別、圓它的分法,諸位!你不要認為這很難,這沒什麼困難,我讀一遍給你聽:

【解】若約此土。】若是就娑婆世界來講,【藏】教的【初果。通】教的【見地。】就是四地見真谛,四地菩薩,通教的四地菩薩,見地,【別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所以簡單講就是藏教的初果等於通教的見地,等於別教的初住,等於圓教的初信位,名叫做位不退,這都平等,平行,【通菩薩。】旁邊寫:九地菩薩。【別】教的【十(】回【向)】十【[行]。圓】教的【十信。名行不退。】通教的九地菩薩,別教的十向,十行,圓教的十信,名叫做行不退。最後,【別初地。圓初住。名念不退。】所以簡單講通教的九地菩薩等於別教的十向、十行,圓教的十信,別教的初地菩薩見到法身等於圓教的初住菩薩,地位相同,名念不退,名念不退。

【講】此豎論三種不退位次。若約此娑婆世界。藏教初果名須陀洹。此雲入流。謂預入聖人之流也。通見地。乃通教第四地。見真谛理。故名見地。別初住。乃初發心住。圓初信。乃圓教十信初心。】初發心就是初信,十信的初心就是十信的初信位,【此皆此土證位不退之位次。】再來:

○若論行不退。藏教則以二乘不修大乘行。故無此位。通教菩薩。乃第九菩薩地。九地以前還有退。別十向。即別教十回向位。前十行。未能全不退。圓十信。乃圓教八至十信。】意思是說八位,八位就是【八位以前。還有退也。此皆此土證行不退之位次。】所以這沒什麼,你不要看這很困難,這是說哪裡會退,哪裡不會退,這樣而已,不困難,這很簡單。

○若論念不退。藏通二教。皆無此位。以不破無明。】沒有破無明,沒有破無明,當然他【不證法身故。別教要到初歡喜地。圓教要到初發心住。方破一品無明。方證一分法身。方得念念流入薩婆若海也。足見行念二不退之難證夷。】非常、非常地困難。

【解】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在娑婆世界造五逆罪的人還可以求忏悔,當然這是很困難,這是說淨土法門收盡一切眾生的根機,你造十惡,佛也有辦法,但是這不是鼓勵你去做壞事,極樂世界不是壞人的包庇所,不要聽到這樣之後我繼續做壞事,不是這意思,而是指過去我們無知,造惡,趕快求忏悔,所以五逆十惡罪,臨命終還十念成就,你想想看!可以帶業往生,還可以往生下下品,皆得三不退轉,下下品就可以證到三不退,所以此經不可思議。

【講】此點示圓證勝異。即此經不思議之力用。今淨土法門。乃至具足五逆十惡之眾生。但要臨終十念功成。亦得帶業往生。雖居下下品位者。亦得圓證三種不退。此種殊勝奇異。功能力用。為其它法門所未有。豈思議所能及哉。】所以我們平時有修沒有修,臨命終要參禅,不可能,臨命終的時候爬起來結手印,像密宗爬起來結手印,來不及,沒辦法,臨命終的時候自己的腿要盤起來,要參禅,來不及了,一定要念佛,所以我告訴諸位,我說:你們大家,我們大家要是相信佛的話,我們就是世間最幸運的人,我看經典看十幾年,只要你聽師父的話,一生當中修淨土,永遠不要改變,你可以省十五年看大藏經的時間,因為你若大藏經看完,十五年,你也跟我一樣,怎樣?念佛,一樣,一樣念佛,你整本大藏經看完,還是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還有更好的嗎?慧律法師!不然你告訴我,你告訴我,講大藏經最簡單,最好的,我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我不用再去找路線的。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我也一樣,我現在還是要念佛,我還不是跟你一樣,誰用功,誰得到利益,對不對?你今天若相信我的話,你幾十年看書的時間你省下來,你聰明多了,這樣好,我就相信師父的話,這樣OK!對不對?阿彌陀佛念一整天,對不對?都省下來,對不對?我替你們看好了,對不對?不過你們也看不懂,那也沒有標點符號,都文言文怎麼看得懂,讀大學的也看不懂,真的,若沒人教絕對看不懂,有時候一、兩句要用猜的,不相信大藏經你看看,大藏經打開都是之乎也者,虛字用法,除非佛光山有《四阿含經》,那就作得比較好,不然大藏經打開,我看佛教大藏經,現在看律藏,實在看不懂,看不懂,目犍連的《五百問事經》,字,每個字都看得懂,就不曉得什麼意思,不曉得在哪裡停住,你知道嗎?不曉得停在哪裡,沒有標點符號,所以說有時候標點符號若用不好很嚴重,請勿在此小便,標點符號,請勿,在此小便,標點符號,請,勿,底下,停下來,請勿,停下來,在此小便,讀錯了,所以說這種若文學程度不夠,又沒有相當的功力,要看大藏經實在是很困難。有啊!有一些在家居士他也買一些大藏經,擺設好看的,那要讀作大藏經,都藏起來,看不懂,看不懂,噢!很好看,買那麼多藏經,表示我們很有學問,看不懂,裝飾一下,佛寶、法寶全都有,全都有,全都看不懂。

【五逆者。一出佛身血。】出佛身血這不可能,佛不在世間怎麼出佛身血。【二弑(音試,殺也。)阿羅漢。】殺阿羅漢,殺阿羅漢,今天來講是殺師父,等於殺師父一樣,殺師父就是逆罪,那都不用講,光是忤逆師父就是逆罪,忤逆師父就是逆罪,除非說你師父是邪知邪見的,所講的都不正確,都不正確,他不教你了生死,每次講都用外道的,不然所講的都不符合佛法,對不對?不然每次講的都在生死裡面打轉,你好心建議他,建議不了,人家現出家相,尊重他,若正法的師父在教你,你又不聽他的勸告,又忤逆他,噢!你的罪很重,真的,罪很重,非同小可。【三弑父。】殺父親。【四弑母。五破(破壞。)和合僧。】這句要畫兩條槓,我之所以訂這個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講是非,這是怕你犯到這條戒律,人家那個僧團很好,僧團很好,人家師徒相處得很好,我們去搬弄一些壞話,搬弄一些壞話,人家如火如荼在弘法利生你在那裡挑撥離間,胡說,導致師父對徒弟誤會,徒弟對師父誤會,你都不用修了,真的,不得了,僧團團結起來是很有力量,你在那裡講東講西,講是非,這很不好,很不好,真的,我就是看道場,看幾百間,看太多、太多,整間道場會亂就是這張嘴,你不相信,我們人這張嘴很毒,你知道嗎?我們人的口水若吐在蛇的皮,蛇的皮,三天不要擦掉,蛇的皮會爛,你知道嗎?真的,你若到雷音寺采荔枝,雷音寺采這個荔枝,你若被蜜蜂蟄到,擦下去,真的馬上消腫,口水會消炎,真的,你若被蜜蜂蟄到,趕快告訴我,OK!(法師笑)我們人的口水很毒,這張嘴是很毒,要人家好就說人家好,要人家壞就說人家壞,對不對?人家明明對他很好,稍微對他九件好,對他九十九件的好,有時候好意建議他,稍微跟他起沖突,所有你對他的恩情都否認掉,全都否認你,否認你沒有關系,還講你的壞話,講那個聽了……,幸好出家,不然會吐血,對不對?外人他不會分辨,所以這個破和合僧是很厲害、很厲害,非常、非常厲害,今天我們若到講堂有一個福氣,我教你們:正路教你們走,歹路教你們避,你到哪一間道場,能親近的親近,不能親近的你趕快離開就好,都不能講,都靜默,靜默就好,你不曉得有還是沒有,真還是假,到底是哪一個對,你又不曉得,每一個到你面前講,都講他很委屈,對不對?每一個來講都講他很委屈,其實不是這樣,每一件事情你若調查清楚,不是你想像的這樣,你相信嗎?每一件事情你若深入調查,不是你想像的這樣子,剛好跟事實正好相反,他到你面前講他很委屈,他怎樣、怎樣,不見得,都吹噓的,有時候他是在害人,害得快死了,真的,對不對?所以這個破和合僧,這是幾乎目前來講大部分都會犯到,當然這裡面戒律講的破和合僧是很困難,要有一個假佛,當作他是佛,另外用一個僧軒跟這個佛打對台,當然末法是沒有這樣,末法簡單講就是你若在僧團講是非,讓他分裂,你就犯了,怎麼修你都很困難,這是保證要下地獄的,所以來我這個講堂有一個好處,戒律清淨,全都不可以講,對、不對都跟我們沒關系,都放下,聽師父的勸告,對不對?一心念佛,你來這裡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你不是要造惡的,對不對?你來這裡造惡,你來講堂做什麼,對不對?你就是要求往生,求往生,聽我的,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這是非即使是真的,真的也不要聽,對不對?假的也好,假的連聽都不須要,這樣就OK了,當作傻瓜全都沒聽到,都沒聽到,人家來打很多小報告,全都沒聽到,都沒聽到,人家若在講:噢!那個法師多壞又多壞。嗯、嗯……。我們不要批評人家,對不對?我們不曉得他是真的、假的,真的我也不要批評,所以我這輩子這麼會講話就是這樣,真的,所以有的人口臭,口臭,口臭就是口業造太多,我不會,我一天刷五次牙,口業實在很厲害,造口業的人最愚癡,對我們修行沒有幫忙,又傷害到眾生,又分裂眾生,對我們一點都沒有用,我們造這個口業做什麼,對不對?所以說最傻的人就是造這個口業,再來,講完沒有人敢,若敢,也是菩薩,敢,也是菩薩,不怕死,黃金特攻隊,那種才敢造口業。再來,【十惡者。身殺盜淫。口妄言绮語。惡口兩舌。意貪嗔癡。五逆十惡極重之罪。為地獄之因。《十六觀經•下品往生章》雲: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勸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於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你看那麼多惡業,臨命終念佛還會往生,這種佛,世間人哪有辦法像佛慈悲,慈悲到這種程度,哪有辦法,哪有可能,對不對?【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於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此即十念成就。帶業往生。雖居下下品。皆與補處菩薩俱。即是圓證三不退。】圓滿證到三不退,【圓見三身。一生可以圓成佛果也。此種勝異。惟淨宗所獨有。故特點示。】【()

淨土帶業往生。人多懷疑。

昔有國王。問那先和尚】那先比丘【雲:念佛帶業往生。是事難信?

那先對曰:大王。】我請問你:【巨石置水沉否?

王曰:必沉。】一定沉下去的。

【先又曰:要令不沉。其可得乎?】要讓這顆石頭不要沉下去有可能嗎?

【王曰:不可。

先又曰:若以巨石。置巨船上。不亦可乎?

王忽然領悟。若仗他力。自可不沉。

念佛眾生。同仗彌陀大願船之力。何難出離苦海。同赴樂邦蓮池會耶。】再來:

【解】然據教道。】教道就是說我們所講的有次第的教化叫做教道。【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若是凡夫,就不是初果等。【若是二乘。則非菩薩等。若是異生。】把筆拿起來,若是異生,什麼是異生?不與如來同體,不見法身,相異耳,法身是平等嘛!叫做同生嘛!見到法身是同生,這異生就是不見法身,與佛的本性不相應,不同,異生就是異佛的法身叫做異生。【則非同生】同生就是見到佛的法身【性等。】從頭再讀一遍:若是凡夫,當然不是初果阿羅漢,若是二乘人,當然不是菩薩,若是沒有見到法身,與佛的本性相應的異生,當然不是同生的本性等。【又。念不退。非復異生。】不是再不見法身。非復異生【行不退。】意思就是說念不退,非復異生,念不退,當然不是再不見法身,非復異生,當然,念不退,當然不是再跟那些沒有見到法身的眾生一樣,念不退的意思就是說就是見到法身,非復異生就是不是那些沒有見到法身的菩薩了,這是見到法身的意思,所以叫做非復異生,簡單講就是不再是那一些不見法身,就是見法身的意思。行不退,【非僅見道。】“見道”的旁邊寫三個字:知小果。行不退就不是見道的那些小果,這是大菩薩。【位不退。非是人民。】“人民”的旁邊寫:煩惱的眾生叫做人民。【躐等則成大妄。】你若要跳,一下子要跳上去,當然就是犯大妄語。(躐liè:超越。踐踏。)【進步則捨故稱。】若進去,就捨,所以進一步就捨,就捨,捨的意思就是捨三賢所以叫做捨。

【講】此文進退雙明。教道不亂。教中位次分明。】這個位分明,【絲毫不容紊亂。】不可以讓你紊亂,【若是具足煩惱之凡夫。自然不是初果。見道位之聖人。若是但求自利之二乘。自然不是自他兩利。常恆度生之菩薩。】這不簡單,【若是異生性之三賢。】異生性就是不見法身之三賢,【未破無明。未證法身。不與如來體同。名異生性。】異生性,【自然不是破無明證法身。同生性之菩薩等。此是下位。未可躐等(超越也)】不可以超越他,不可以超越這個【上位。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成大妄語不可。】你還沒有得到你說它得到,還沒有證到,你說它證到,這成大妄語。

【又。念不退菩薩。已得同生性。】已經證到法身了,同生性,與佛同生(本性),與佛同一個法身性叫做同生性,【非復異生性。】已經不再是不見法身的。【行不退菩薩。已發大心。非僅見道之小果。位不退聖人。非是具足煩惱之人民。此是上位。未可仍稱下名。】不可以稱底下的名。【既已進步。而獲新證。】所以要捨,【則捨故稱。如登初地。則捨三賢之故名等。】再進一步就捨後面,進前面就捨後面,進前面就捨後面。

【解】(惟)[唯]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

【講】此點示圓超絕待。惟是極樂同居淨土人民。約依正二報而論。悉皆超絕。一切俱非。是圓超。一切俱是。乃絕待。(絕諸對待,無有分別,故俱是。)一切俱非俱是者。以與佛同體。本來是佛。圓證三不退。故非凡夫。非二乘。非菩薩。】不是二乘人,不是菩薩,【以五住煩惱未盡。二種生死未了。故非是佛。此俱非義也。又。具足煩惱。是凡夫。宿種已熟。見思粗垢已落。是二乘。已回小向大。恆度眾生。是菩薩。往生淨土。是最後身。一生成佛。故是佛。此俱是義也。如下文雲:】因此意思是說若說全不是,就是不是佛也不是菩薩,生死也沒有了,煩惱也沒有斷,全都說是,就像佛這樣莊嚴,往生淨土,一輩子成就,補佛的位,全都是,全都不是,不是佛,全都是,有具足那些條件。【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是為不思議之妙門也。】底下:

【解】十方佛土。(極樂淨宗,如此如此。)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我解釋一下:十方諸佛的國土根本就沒有這種名相,這種名相超一切的階位,超一切的法門,只有極樂世界有,不是心性極致,這若不是我們的本性顯現到最高超,平等相,持名它的不可思議,奇勳就是持名的不可思議的功力,彌陀的大願,哪有可能有這種這麼了不起的東西,這麼奇巧的事情,不可思議的事情,念佛,這樣就往生極樂世界,跟聖人一模一樣,哪有這麼好。

【講】此承上文。所點示之勝異超絕。乃結歸三種不思議因。謂十方無此等勝異超絕之名相。階位。法門。唯極樂獨有。

○心性之極致者。此論心要。以心性平等一相。即非凡夫。二乘。菩薩。佛。種種名相階位。是名凡夫。二乘。菩薩。佛。差別名相階位。此等名相階位。皆稱性緣起。】按照這個本性顯現出來的緣起,所以緣起不離本性,本性就是緣起,【故曰極致。】再來:

○持名之奇勳者。此論境要。】境界的重要,【以一句佛號為境。佛號稱性】就是以本性起來產生這個【不可思議】的力量【。以持名之奇勳。(功也。)】他的功力,【所感果報。亦不可思議。

○彌陀之大願。此論法門要。以導師因中。所發四八之大願。莊嚴極樂之依正。故得同居橫具上三土。凡夫圓證三不退。心性之上非字。對末句。乃反顯。若非三要不思議之力用。何以有此。】這句話我再解釋一下,非心性之極致,哪裡有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意思是說非心性之極致,非持名之奇勳,非彌陀之大願,哪裡有這樣子十方諸佛淨土所沒有的,所以這個非貫穿三個字,非心性之極致,非持名之奇勳,非彌陀之大願,哪裡有這樣樣子的。

【解】一生補處者。只一生補佛位。】只要一輩子他就可以補佛的位。【如彌勒觀音等。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證補處。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數知[也]。】沒辦法從數量來了解。

【講】上釋不退。此釋補處。一生補處。即前文圓證三不退之別名。只一生補佛位者。只此蓮華化生之身。是最後身。】最後一身,一定成佛的。只要你【一生精進。】一生精進,【即補佛位。如此土之彌勒。在兜率內院。候補作佛。極樂之觀音。彌陀正法滅盡。即補佛位。非只觀音一人。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壽命無量。必實證補處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菩薩。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知。但可總說無量無邊阿僧祇也。】阿僧祇劫。

【解】復次。釋迦一代時教。(惟)[唯]《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講】此亦點示勝異超絕也。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即說法四十九年。天台判為五時。八教。故稱一代時教。其中所說諸經。惟華嚴一經。明一生圓滿成佛之因。此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初參文殊菩薩。得根本智。後參五十二員善知識。得差別智。】差別智就是後得智,【而一生圓滿之因。以最後參普賢菩薩。行願品中。以十大願王。】就是我們在讀的【(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乃至十者普皆回向)導歸安養。】導歸安養。安養【(即極樂世界,又名安養國。)圓滿一生成佛之因。此經非獨勸善財一人。乃華藏海眾。】佛藏海眾,【同聞共禀。】共禀就是說共遵,【以前九願。】九大願,【所積功德。於第十願。普皆回向。求生淨土。疾趣菩提。故曰且以此淨土法門。勸進華嚴海會。一切聖眾。若宏華嚴。而不信淨土者。恐於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安養之旨。而未深思也。】所以說而未深思,意思就是說凡是講《華嚴經》的人,到最後全都要導歸,導歸就是歸向,歸向極樂世界,所以說十大願王導歸安養,就是導歸極樂世界,說《華嚴經》那境界都是大菩薩,他都還要求往生極樂世界,何以我們這些凡夫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佛再一次的悲心開示。

【《行願品》偈雲: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諸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這讀起來很好聽。【此偈即導歸安養之鐵證也。】到最後要回向極樂世界,【華嚴一生成佛。惟有善財。此經則一生補處。非是算數之所能知。其勝異超絕。為何如耶?

【解】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凡夫一下子就登入補處佛,這就是奇倡極談,就是不可思議極妙之談,不可測度,六方佛全都贊歎。【華嚴所禀。】華嚴海會佛菩薩全都遵守。所禀就是共同遵守。【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尠就是少,海鮮的鮮,新鮮的鮮。(尠xiǎn:同“鮮”。)信尠疑多,信的人很少,懷疑的人很多,所以我在六月初一還要補講《淨土十疑論》,上次在大雄精捨講,沒有講完,後面還剩一點點,這次又趕,三天,一直趕、一直趕,現在要好好講,六月初一,請期待,請期待。信尠疑多,信的人很少,疑問的人很多。【辭繁義蝕。】把筆拿起來,蝕就是缺。信淨土的人很少,信極樂世界的人很少,信有這種不可思議念佛往生就登補處佛很少,懷疑的人比較多,若經典辭繁義蝕,文字是很多,義理又缺,講不清楚叫做義蝕,蝕,侵蝕的蝕,就是缺的意思,義理缺陷。【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這個瀝就是滴的意思,我只有挖我的心肝,血一直滴,剖心滴血,心的血滴出來,到那種程度。

【講】嗟乎。是慨歎辭。凡夫例登補處者。謂同居土凡夫。比例實報土補處菩薩。下下與上上同一例。而無異也。】沒有差別。【此為他經他土所未有。故為奇特之倡。極妙之談。乃為法門大事因緣。不可測度。故六方諸佛雲: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者。以此。

○華嚴海眾所禀。一生成佛之旨。末後導歸安養者。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之者尠(少也。)。而疑之者多也。如《華嚴合論》。】有錯誤的講法。【尚雲西方是權。華藏是實等。言辭既繁。(多也。)將凡夫例登補處。念念即佛之義遂蝕】很【(缺也。)。余。】就是【蕅公】蕅益大師【自稱。唯有剖心瀝血而已者。謂此種無上大因緣。既是信少疑多。余唯剖(以刀剖開也。)】拿刀子剖開自己的【心瀝(滴也。)血。】剖開來看,【而昭告於人而已。】告訴世間人。【故此解字字。】《彌陀要解》每一個字【皆蕅公心血也。可不信欤?】大家要相信。

【初揭示無上因緣竟。

丙二特勸淨土殊勝

【經】捨利弗。(如上無上大事因緣。)】就是上面這些種種因緣,【眾生(幸得。)聞者。】眾生聞者,幸運的人遇到,【應當發願。願生彼國。】要趕快求往生回向極樂世界,【所以者何。】為什麼呢?【得與如是(不可算數一生補處。)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解】前羅漢菩薩。但可雲善人。唯補處居因位之極。】補處佛因位,比如說十信、十向、十行,或是說十住,或是說十地,其中是十地最高,十地再上面就是補處佛,所以這是補處居因位之極,所有的因就是補處佛最高,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什麼十地,就是補處佛最高,所以說因位之極,在因地上來講,補處佛是已經到達最高的,接近佛了,叫做居因位之極,【故雲上。其數甚多。故雲諸。

【講】此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故重呼當機。告以如上一生成佛。無上大事因緣。眾生幸而得聞。必宜深信。既已深信。若不發願。亦復無益。如人深信。飯可養身。若不想吃。何能滋養?】意思就是說要你自己去修,若沒有發願沒有用,【故如來苦口悲心。殷殷垂勸。】勸告你,垂,長輩對晚輩叫做垂勸,殷殷就是很苦口婆心勸告你,【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願之為力。不可思議。】願力,願力,有願必成。【極樂淨土。亦由法藏願力所成。臨終往生。全仗願力。《行願品》雲:是人欲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敗壞。】六根全都敗壞,【以致親屬威勢。】有權有力的人,【象馬珍寶等。】印度當時是在比象、比馬、比珍寶最多的,就像現在在比勞斯萊斯,雷諾,奧迪,不是比車子,以前沒有車子,佛若現在在講經他就不會這樣了,他就說:以致親屬威勢,勞斯萊斯、樓房、一切鑽石,全都【悉皆散滅。】佛就會這樣講,佛以當時情況講經,印度當時沒有這個勞斯萊斯,你跟他講這個,他怎樣聽得懂,對不對?他連裕隆的都聽過,他怎麼聽過勞斯萊斯。【惟有願王。不相捨離。一切時中。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觀此。則發願求生。自屬當務之急。非願無以導行也。】若沒有這個願力沒辦法引導他修行。

【所以者何下。乃征釋發願所以。征有二意。一娑婆亦屬佛國。何為勸其捨此趣彼?】娑婆世界也是這個佛國,為什麼要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往生淨土(極樂世界),【二十方無量佛國。何必勸其定求極樂?】為什麼?為什麼?在問你,為什麼?以前有一首歌:為什麼?

【得與如是下。出其勸願之意。得與如是補處菩薩。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也。前羅漢菩薩。但可雲善人。唯補處居因位之極。與妙覺佛位相鄰。乃可稱上善人。得與同會一處。所謂觀音勢至。把手共行。文殊普賢。親為勝友。則熏陶有自。成佛無難。】觀音菩薩大家跟你手牽手,大家走在街上。民權路,你若在民權路走,你怎麼跟觀世音菩薩牽手,修淨土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作這個勝友,你的朋友是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不是黑道的當朋友,不是這些朋友,這些不正當的,都是那些大菩薩,極樂世界的好處,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往生,世間都是壞人,惡心毒行,心肝都被狗咬了,沒幾個有良心的,我看到極樂世界有這麼多好朋友,【可不願生欤?】一定要去,薰陶有自,成佛無難。第一個,再來:

【解】俱會一處。猶言凡聖同居。尋常由實聖過去有漏業。】把筆拿起來,什麼叫尋常呢?就是佛前佛後,沒有佛的時候,尋常就是沒有佛的時候,由這實聖過去有小漏業,也就是【權聖大慈悲願。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至實聖灰身。權聖機盡。便升沉碩異。】碩異就是大異,大異,【苦樂懸殊。乃暫同(石火電光。)非究竟同也。又。天壤】天壤就是地,天地【之間。見聞者少。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親近的人少。我現在先從(講)解釋一下,再來解釋大字(《要解》的這部分),黑(體)字的,這樣你就會清楚:

【講】俱會一處。即是凡夫與聖人。同居一處。進求佛果。故曰猶言凡聖同居。】凡聖同居土。【尋常。指普通佛前佛後而言。】就是沒有佛的時候,【實聖有漏業者。謂實行現證初二三果之聖人。見道】位,見道位,【所斷之惑雖除。修道】位,你在旁邊加一個字:見道位所斷之惑雖除,修道位【所斷之惑未盡。故曰有漏業。】見道位,見道,初果、二果、三果,修道位之惑未盡,所以這叫做有漏業。【權聖大慈悲願者。即上三土之聖人。權巧方便。示現受生。】留惑潤生,再來這娑婆世界示現,【則由大慈悲願力。有欲饒益眾生。如觀音三十二應。示現界內外身。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在一起。

【至實聖灰身者。初二三果斷思惑盡。】斷這個見思惑,【證阿羅漢果。則有漏之業既盡。凡情亦空。灰身泯智。】就是入涅槃,【不受後有。(不經中有身,不受來生後有果報。)】入涅槃,不受後有,不再來出世。【權聖機盡者。】權巧的聖人,【大權示現之聖。應機出世。機緣既盡。】也沒了,【所應度者。皆已度畢。大願亦滿。感(屬機。)應(指聖。)道息。】停了,道息就是停,“感”屬“機”,“應”就是“聖”,機跟聖感應停止了,【即機薪既盡。應火亦滅。】機薪就是凡夫眾生,應火也滅,這火就是聖人,也沒有了,沒有了。【便升沉碩(大也。)異。】碩異就是“大也”異,有的升,有的沉,沉。所以說【苦樂懸(遠也。)殊。】苦跟樂差別很大。【升指權聖。】權巧方便的聖人,【實報寂光樂。沉謂實聖。沉空滯寂】沉空滯寂的【苦。現前同居。乃暫同。】暫同,暫時一樣,【如石火電光。非究竟同。】意思是說娑婆世界雖然有聖人來度化我們,我們跟聖人住在一直,但是不是究竟,時間到人家就回去了,入涅槃了。【又天壤(地也。)下。明天上人間。天。謂四禅天中五不還天。】五不還天就是三果,三果。【壤。謂人間名山聖道場地。見聞者少。】聖人不再來了,凡夫比較多。【如《楞嚴經》雲:此不還天。】不還天就是三果聖人在這個四禅天的五不還天修行,直接要跳出三界,【彼諸四禅。四位天王。獨有欽聞。】才有聽到,【不能知見。】不能了解。【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如天台山五百羅漢所居,雁蕩山萬羅漢所居等。)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走靠近的,【如此生有幸。】如此生有幸【獲見獲聞。】這輩子有福氣,有看到也有聽到,【如文喜禅師之見文殊。闾丘胤之見豐干。】(闾)這不是念yán,念lǘ,闾邱胤之見豐干,豐干就是【(彌陀應世。)雖得一時親近。而得同居一處。亦步亦趨。】亦步亦趨就是跟隨在步後,【不相遠離者亦少。】現在再來,我現在讀(《要解》這部分內容)一遍,你就清清楚楚:俱會一處,猶言凡聖同居土,現在在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不一樣,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什麼呢?尋常,就是佛前佛後,沒有佛的時候,是由這個產聖,實實在在有證到聖果,初果、二果、三果的羅漢,過去因為他還有有漏業,所以不能斷一切煩惱,又娑婆世界權聖的大慈悲願的菩薩來示現,所以這娑婆世界的凡夫才可以跟聖人住在一起,但是到聖人,實聖,灰身泯智就是入涅槃,權巧的聖人機盡,已經盡了,這個升沉碩大,要浮要沉就差別很大,差別很大,意思是說娑婆世界這些聖人,人家來,人家就要回去了,若樂懸殊,若跟快樂差別很大,乃是暫同,聖人是暫時的跟我們住在一起,不是究竟凡聖同居土,若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永遠住在一起。又,天壤之間,天地之間,看到的人少,那麼我們也很幸運,見聞,親近,能接近的人更少,這樣聽得懂吧!所以這樣就很清楚,這若自己看可能穩死的,保證看不懂,這真的很困難。

還沒有結束。【解】又。佛世聖人縱多。如珍如瑞。】珍就是很珍貴,瑞就是很祥瑞。但是卻【不能遍滿國土。】不能【如眾星】抬頭眼睛就看到很多星,【微塵】之多,【。】微塵,到處都有。【又。居雖同。而所作所辦。則迥不同。

【講】上明佛前佛後。此明佛世。】意思是說【輔揚佛化之聖人。縱使是多。亦不過如珍寶之罕。】像很吉祥,珍寶般,【如祥瑞之奇。總不能遍滿國土。如眾星羅列普天。如微塵飛揚世界也。又。居雖同。而所作所辦不同。】跟極樂世界完全不同,【不能如極樂世界。上善俱會。作辦皆同也。】【()

【解】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多善根福德因緣。)感生俱會一處。(得生彼國。)為師友。如埙如(箎)[篪]。】那個(“箎”)念chí,有的人寫成下面一個(“篪”)字。(此處“箎”的“篪”二個選一。)【同盡無明。同登妙覺。】現在先看這個解釋:

【講】此明勝異。】這是很殊勝,跟別人不一樣。【凡往生極樂者。同以無漏不思議業(解見前。)為能感。得生彼國。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以為師友。竟如兄弟。不相捨離。埙篪】那個是水池的池,這個水池的音,就是竹制成的管樂器,埙箎【是樂器名。】竹子所制的樂器的名。【詩雲】有詩這麼說【:伯氏(兄。)吹埙。】埙xūn,埙,一聲埙,吹埙,把筆拿起來,用土制成的樂器。箎是用竹子所制的樂器,埙是土制用的樂器。所以伯氏吹埙,【仲氏(弟。)】他大哥就吹這個埙,他弟弟就【吹篪。】箎就是用竹子制的,【和諧葉奏。】一個口再一個十,那個念xié,和諧的諧,和諧葉奏,【喻諸善俱會。作辦皆同。此即勝異。前文作辦不同。不得亦步亦趨也。】趨向,沒辦法一步、一步接近。

【同盡無明者。即圓斷五住之惑。由圓證三不退。圓淨四土。同發妙覺極果。一生成佛。圓證三身。圓顯四智。一切力用。自在其中。其勝異為何如耶?】看《要解》這段內容:現在同樣以無漏不思議業來感應生極樂世界,與諸善人俱會一處,作這個師友,如埙如箎,就像樂器全都一樣,兄弟,如埙如箎就是像兄弟那麼好,同樣都是樂器,同樣都是樂器,雖然它是竹制的,它是土制的,但是它同樣是樂器,雖然他是大菩薩,我們是凡夫,但是都住在一起,同盡無明,同登妙覺,這太不可思議。

【解】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四十一因位,四十一因位就是住、行、向、地,超越這四十一因位,是則下凡的眾生,在念不退當中,超盡四十一位,不用經過那麼多菩薩位。【(者)[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就是第二生,來世,你若說他是凡夫,他不用經過第二世,他這輩子往生到極樂世界他一定成佛,【必補佛職。】一定補佛的位。【與觀音勢至無別。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我再解釋一遍:是則下凡的眾生,於念不退中,一下子超過四十一位的菩薩位,若說他是凡夫,他不用再經過第二生他就可以補佛的位,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樣,若是他是一生的補處,他是實實在在的凡夫,不可名為等覺菩薩,這都是所有的教不能收,所有十方三千大千世界都不能例,沒有這種例子。【剎網所不能例。(方是極樂淨宗。)

【講】此明超絕。即頓超佛地。絕待無比。是則淨土眾生。即下凡帶業往生者。(如五逆十惡之類。)一生彼國。圓證三不退。於念不退中。即能超盡四十一因位。此等眾生。非凡非聖。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不必經歷第二生。)一生必補佛職。(佛之職位。)與觀世音大勢至。無二無別。故非凡。若謂是一生補處菩薩。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故非聖。】所以非聖,【而又即凡即聖也。】凡夫跟聖人一樣。【此皆教網所不能收。】所有的教網,佛所講的法門無量全都不能像淨土這樣,【剎網所不能例者。】所有的十方世界都沒有這種例子,【佛所說之教。法門無量。猶如網孔之多。故曰教網。撈摅有情故。】把筆拿起來,撈摅就是度盡,度盡一切眾生。【一切教中皆無此等名相。此等階位。是謂所不能收。

○十方佛剎之多。亦如網孔。故曰剎網。諸佛剎中。亦皆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同居。不能與極樂同一例也。是謂所不能例。方見淨士法門。極樂同居。超絕無有倫匹也。】無有倫匹。因為這它不困難,所以我們不必再耽誤時間,不必再耽誤時間,很快,你看,很快,很快這本經就講完,後面就很快,這文字不像前面那麼困難,不會,不會那麼困難。

【解】當知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關。(實話。)最難透脫。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我現在解釋一下,我們要知道我們人這個大事因緣,大事因緣就是要開佛的知見,示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跟入佛的知見,所以開、示、悟、入這是《法華經》講的,開佛的知見;示佛的知見,讓人了解;悟佛的知見,悟到佛他的知見;入,到後來就證到佛的知見,同居一關,最難透脫,同居一關,最難透脫,同居淨土,我們這娑婆世界也有同居淨土,凡聖同居土,娑婆世界也有四土,極樂世界也有四土,藥師琉璃世界也有四土,但是我們這娑婆世界同居土也是很痛苦,不能像極樂世界這樣,所以說最難透脫,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超出十方凡聖同居土之外,意思是說每一尊佛就是度化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度化三界,度化六道,度化九有、二十五有,四生九有,唯有極樂世界的了殊勝,超出十方凡聖同居土之外。了此,我們若能了解這些,才能深信彌陀的願力,方能,才可以了此,才可以深信彌陀,阿彌陀佛的願力,信佛的力量,才可以深信名號,念佛的名號功德,信持名,信這個持名,才可以深信我們人的本性本來就是不可思議,簡單講你若信佛力才可以深信名號不可思議功德,信願持名念佛,你就會了解我們人的本性不可思議。

【講】此結顯三不思議。勸人當知。不可或昧。】就是迷迷糊糊。【大事因緣者。】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之知見。】現在開示悟入就是簡略說,照理是要講四句:開佛的知見;示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現在簡單講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此為諸佛出世大事因緣。了脫生死。疾趣菩提。】了脫生死,直接趨向菩提。【此為吾人成佛大事因緣。同居一關。即凡聖同居土。見思之惑難斷。分段生死難出。故以關名。最難透脫也。唯極樂同居。圓】滿【具】足【上三土。】就是方便、實報、常寂光淨土,【圓證三不退。故能圓斷諸惑。一生圓成佛道。超出十方同居之外。】簡單講每一尊佛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們所講的六道輪回,就是我們所講的四生九有,就是我們所講的二十五有,就是我們所講的四土,娑婆世界也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若對佛來講沒有差別,四土就是一土,若是對凡夫來講凡聖同居土,像我們現在就是住在凡聖同居土,凡夫跟聖人住在一起,但是聖人已經入涅槃了,空無一物,對不對?像我們今天要斷惑,斷這個見、思惑請到阿羅漢果,一個也沒有,目前我們知道的一個也沒有,一個也沒看到,沒那麼簡單,唯有極樂世界那個凡聖同居土,才是最尊、最貴的,最了不起的。

【了此者。即了悟極樂同居。乃彌陀種智所現。念佛淨業所感。吾人心性所現。故曰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彼土同居,乃彌陀願力所成故。)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底下小字的:【(但持佛號,能淨三業,仗承名號功德,感生彼土同居。)】感應到往生在極樂世界同居土,【信持名。】我們若相信,持名仿佛,【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以不思議心。持不思議名號。生彌陀願力所成不思議同居。是謂三不思議也。】底下:

【解】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你若能深信你就可以發大願,【文中應當二字。即指深信。】應當發願,原生極樂世界。【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即)[的)為淨土指南。】信,深信,願,切願,即的就是標示,這就是淨土的指南,就是,即的,為淨土指南,就是淨土的指南針。【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

【講】具足三種深信。信以導願。故方能發於大願。願橫超生死。一生成佛。其願故大。既具深信。復發大願。即發無上菩提心也。合此信願二者為慧行。】信跟願兩項是智慧之行,智慧。【慧行。即往生淨土之指南針。由此信願。方能執持名號。即由慧行。而起行行。】信、願、行,信跟願就慧行,至於行就是行,所以第一個信願就是智慧之行,至於行就是行動的行,行行,所以慧行跟行行,【二行並進。】慧行跟二行,二行並進,【乃為淨業之正行。】淨業的正行,【自可感生淨土。

【解】若信願堅固。】這段很重要,這段非常地重要,若信願堅固,深信,這個願力很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我今天要向你報告一個好消息,這句話的意思若講下去沒有一個不會往生極樂世界,在座諸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每一個人無論你做多壞,過去的不論,你深信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這樣而已,這樣就每一個都會往生極樂世界,肯定,每一個都會往生,接著就是看品位,品位就看你平時如何念佛,送你的念珠有念嗎?有去買一卷五會念佛,每天在那裡放,裝耳機念佛嗎?有念念有詞嗎?認真用功,所以說往生跟沒有往生不是看你念佛多跟少,你有堅心,到死不改變,到臨命終的時候眼睛合起來,我相信有一尊阿彌陀佛,我不會懷疑,我相信我一定會往生,這兩種條件就往生極樂世界了,百分之一百保證,現在怕是怕怎樣呢?到臨命終生病,念佛,啊!我不曉得會不會往生,我曾賣過葷食,也曾被請過辦桌(廚師),當時被雇用當廚師又偷拿一顆鑽石,我不曉得會不會往生,我罪業很深重,現在生病他沒見到佛,沒見到佛就:不曉得是否真的,若假的不就倒楣,我搞了一輩子就等這個,沒看到。那就完了,因疑成障,這句話很重要,因為懷疑而成為自己的障礙,因疑成障,絲毫不可以懷疑,不然古時候大德不就犯妄語戒了,每個都要下地獄,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不可以因為懷疑自己不能往生而障礙自己,這點非常重要,所以整本經典你都不用看太多,只看這十幾個字,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一念就好,也決定往生,聽了很安慰,這樣股票買下來,漲停板,這句話聽了百分之一百,你就比較不會失望了,我不曉得會不會往生,我罪業造很重,我是怎樣,不會,會走進裡面的人不曾殺死人,頂多青菜、姜偷拿兩塊,那曾有,撿到錢不還人家也有,撿到錢,你撿到我的錢不還我,沒有,我沒有,是我自己掉下去的,不然那張一千塊的號碼幾號,不然你說來我聽看看,人家哪有在背那個,笑死人,放在身上,你曾背一千元幾號,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一輩子多少犯到偷盜戒,我說給你聽,我們一輩子曾犯過的,我說給你聽,殺生,殺生就是那些小只動物,曾有,偷盜,第一殺生,第二就是偷盜,偷拿人家一根蒜頭、蔥,像我小時候偷摘芭樂,老實講,有啊!荔枝,走過去都偷摘,會啊!,我們摘得不多,夠吃就好了,不然你不曾偷摘過,曾有,大家都曾有,多多少少,哪有不曾摘過,難道不是這樣。再來,邪淫,那麼邪淫就是說我們有起心動念,或是說自淫,用任何方式,都自己傷害自己,解決自己的那個納悶,這個都算是一種邪淫。再來,妄語,大家都曾講過謊話,多多少少,哪有不曾講過謊話,不曾講謊話,那舌頭就可觸及鼻孔,我們每個人都曾講過謊話,多多少少,至於你今天殺人,這不可能,對不對?曾殺死人的舉手,對不對?最多墮胎,墮胎,心理會比較難過,對不對?墮胎,對不對?比較難過,偷盜,你真的曾去綁票,像唐榮五千萬,不可能的事情,你敢這麼大膽,早就抓去槍斃了,對不對?邪淫,這不曉得,這問你的良心,有沒有就不曉得了,這說有跟沒有,這會很不好意思,哪有人敢舉手,對不對?再來,再來就妄語,妄語,這一定會說謊的,大妄語,我證阿羅漢果,這沒人敢這樣講,對不對?所以說重罪沒有,重罪沒有,照你這麼說五逆十惡罪都會往生,我們還沒有這樣,所以說保證大家都會往生,放心,諸位!你放心,盡管安心去,安心去,絕對往生的,不曉得哪一道?你若能堅心念佛,萬無一失,諸位!你不要失望,不要失望,你要擁有希望。底下,底下這句很重要:【若無信願。(世有此一輩以持名壓捺妄想,不知求生,故為極力道破。)】你沒有深信極樂世界,也沒有深信有一尊阿彌陀佛,也沒有深信我會往生,也沒有發願我要往生極樂世界,【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就表示你持得很定,念佛念得很定,百分之一百,但是沒有發願,【如(銅)[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這樣也不能往生,這句是整本經典最為重要,要讓你了解信跟願的重要,重要到什麼程度,所以為什麼我們念佛一定要發願,一定要發願,不要常常講:我念佛我不能往生,若能為我念佛消災,添福壽,兒子多生兩個就好了,或是讓我得到六合彩,大家樂,讓我三餐溫飽就好了,三餐不濟要往什麼生,不用了,不用發願往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保佑我賺大錢就好了,這就等於拿一顆大鑽石去跟人家換一顆糖果,大鑽石,你聽得懂嗎?往生極樂世界是究竟法,是價值連城,百千萬劫遇不到的法門,你念佛的功德要換一個消災解厄,賺一點小錢,賺一賺你不用死嗎?你吃不完嗎?對不對?那就等於拿一顆大鑽石,南非那種幾百克拉的鑽石,到餅干店說:跟你們換一粒糖果。這麼可憐,所以若求消災解厄,仿佛只求消災解厄,那是世間最傻的人才會這樣,世間最傻的人才會這樣,所以說人家若問你:菩薩!你會往生哦!你說: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絕對沒有懷疑。你要常常這樣講,常常這樣講,信心,這不是我慢,你不要像龍發堂,說:菩薩!你會往生極樂世界嗎?那不一定哦。嚴重了,嗯!那不一定哦!所以說不可以,堅持到底我絕對往生,所以若念到銅牆鐵壁,風吹不入,雨打不濕,若沒有願力,沒辦法往生。【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修淨土的人你不可不了解。【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心)[願]為要。正與此同。

【講】此明信願為重。若使信願能得堅固。雖臨命終時。只十念或一念。亦決定得生淨土。何以故。因彼念力堅固。一心不雜不亂。加信願二堅固力。會三力於一時。收成功於片刻。】信力、願力、行力三力加在一時,收成功於片刻。

【如張善和。一生殺牛為業。臨命終時。業報現前。群牛競來索命。要其妻請僧救度。妻請一僧來。謂曰:汝殺業太重。惟有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仗承佛力。方可得救。善和求救心切。一心念佛。念得數聲。曰:牛去矣。要妻點香與他。一手擎香。連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咦!念沒幾句,【少頃雲。】就是一會兒時間,【佛來了。僧勸再念。不久含笑而終。】你看!殺牛殺一輩子,聽到佛法堅持往生,你看!

【此即臨終念佛往生之證。】他這裡還交代好,【惟是此事不可誤會。倘若以為。臨終十念一念。決定得生淨土。且待到臨終再發心念。何必早早念也。】我現在可以多造一點業,難道不是這樣。【若作如是思想。必定要自誤。何以故。臨終時。眾苦逼迫。神識昏昧。多不能念佛。如張善和。雖今生業重。前世善根不少。故得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法門。神識不昏。而能稱念。】我看到這段我有這樣的感想,我相信張善和上輩子是一個大法師,是一個大法師,這個大法師他為什麼他會迷了,這輩子再來當殺牛,我認為示現的,我認為示現的,一個人殺一輩子的牛臨命終有辦法這樣往生極樂世界,這根本一千萬個、一億萬個都找不到一個,光是臨命終那些牛來,病苦就夠他受的,怎麼有可能往生極樂世界,我認為張善和是來示現的,示現佛的慈悲力,我看到這段我一直有這樣感想,一直有這樣感想,要不然這眾生,這有兩個角度,會精進的眾生他就會這樣想,張善和殺牛殺成這樣,我還沒有這樣,我只殺雞,我坐月子只殺十四只雞而已,哪有多少,殺牛殺一輩子,十四只雞哪裡比得上好幾百只牛,好幾千只牛,這樣我會往生,他若這樣想就好,這是好的角度。若反過來,張善和臨命終念十句就會往生,我這個時候再多騙人家一些錢,我也沒像他業那麼重,這樣臨命終我也決定往生,你若這樣想就變成極樂世界是壞人的包庇所,聽到、惡業要斷,知道嗎?不可以再造業,這才叫做善念,你若要像張善和這樣沒有幾個有辦法,我認為張善和也不是普通人再來,若是我,我也不敢示現這樣,太沒有把握,這種千百萬個哪有一個可能像這樣,這是一個形容,說佛慈悲,慈悲到業這麼重的人也要接引,世間人只有一種,不能往生而已,你看!殺業這麼重還可以往生,只有一種人不會往生,謗佛、謗法、謗僧,這種人絕對沒辦法,也要去極樂世界,也要誹謗出家人哪有辦法,這穩死的,再強,念佛念到那種也不會往生,謗佛、謗法、謗僧哪有辦法往生,所以殺牛還比誹謗三寶的罪還輕,不然,你看!人家往生極樂世界,對不對?你曾看過往生淨土的例子,他一輩子都誹謗出家人,誹謗三寶,到臨命終佛又來接引他,你打開《淨土聖賢錄》,每個過去有誹謗三寶的,每個都趕快求忏悔,從今以後嘴都閉起來,沒有人敢再說,對不對?看千百萬個往生極樂世界,他沒有寫一生一世謗佛又謗法,謗釋迦牟尼佛是邪知邪見,謗僧,臨命終的時候往生處在,阿彌陀佛現前,不曾看過,絕對沒有,但是殺生殺這麼多,還有往生,你寧可去殺人放火,你寧可去犯到偷盜,你寧可去犯到邪淫,你可不要犯到這個誹謗,穩死的。再來,所以雖然今生業重,上輩子善根不少,所以遇到善知識教他仿佛法門,神識不昏,故能稱念,【亦善根之力。與信願行三力。及以佛力。故得帶業往生。惟望及早念佛。信願行三種資糧。早辦為要。】有一個菩薩聽我這樣講,聽錄音帶,他跑來這裡,跪著跟師父頂禮說:請問師父!為什麼誹謗三寶的業這麼重?我說:很簡單,人家本來要進來信佛了,你聽得懂嗎?你去跟他講這個法師的壞話,他沒有信心,出去,這樣叫斷眾生的慧命,你殺死人的罪比較輕,你殺死人是一輩子的業,你可要記得,聽得懂嗎?我今天拿刀殺人是一輩子,你今天誹謗三寶,讓他退失信心,殺死他的什麼?慧命,慧命是生生世世,你今天誹謗三寶,換他再來誹謗,八識田中就斷掉這個佛種,沒有緣,殺掉生命是一輩子,殺掉人家的慧命,你寧可自己……,菩薩戒講的你寧可拿起刀子割掉你自己的舌頭,都不可以誹謗三寶,我拿起一把馬子自己……,舌頭都割破、割爛,我這輩子舌頭爛掉而已,誹謗三寶生生世世下地獄,拔舌地獄,所以說我們自己有修,沒有修,沒有關系,你影響到眾生,眾生又失去信心,拉都拉不進來了,你還把他推出去,這非同小可,這罪很重,所以說謗……,若欲不下無間地獄,莫謗如來的正*輪,因此就是這樣,老菩薩:哦!這樣我懂,這樣我懂,就是這樣,斷掉眾生的慧命。

再來:【若無信願。縱使念佛。將一聲佛號。持得綿綿密密。】綿綿密密,【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美則美矣。】好是很好,【亦無得生淨土之理。何以故?以不信西方。】念佛散心雜念,是念怎樣的,念無聊的,不然閒著不曉得做什麼,對不對?一面念佛,一面吃甜不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面吃甜不辣,一面念佛。【不願求生。故不得生。如人於海中駕一舟。】開一艘船,【開足機器。】開足機器。他這譬喻譬喻得很好,像我們在海中開一艘船,馬力開足,【若不想到西方。決不能到。】在海中,馬力開很強不曉得開往哪裡,念佛念得很好,沒有發願往生,找不到目標。

【念佛不願生淨土之人。如問他:子念佛何為?】你是為什麼要念佛?【答曰:修修來世。此人臨終。一定不得往生。轉生人間受福。福中作業。仍要墮落。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信願為往生之慧行。不可不重也。

《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者。

菩提願。即四弘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求生淨土。正欲度生。行願品偈雲: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也就是《華嚴經》講的。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若不求生淨土。見思尚不易斷。況塵沙無明乎?】不可能。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求生淨土。諸善俱會。則觀摩有自。】有自就是我們若要學習就有所依靠,有自就是有所依靠,我們若要觀摩,觀摩,我們要學習,觀摩就是學習就有所依靠,你到極樂世界全都是那些聖人,當然你要向他學習,觀摩有自就是你要學習就有所依靠,有個對象。【可以廣學法門。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求生淨土。可以橫出生死。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發菩提願。正與此信願相同。

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竟。】【()

乙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分二丙初正示無上因緣二重勸

今初正示無上因緣

【經】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解】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親因就是重要的因,親因是對疏因緣講的,疏就是疏導的疏,疏就是力量比較小的。親因,最重要的因叫做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布施、持戒、禅定簡單講叫做施戒禅,全部講叫做布施、持戒、禅定等等,布施、持戒、禅定,名叫做福田,【即助緣。聲聞(獨)[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但是還有煩惱,有漏那個漏就是不是究竟,還會繼續六道輪回,漏就是煩惱的別名,還有煩惱,他修一些福,但是還有煩惱,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何況說一心不亂。

【講】此文初正釋善根福德。聲聞下別明得生不得生。菩提正道名善根者。菩提二字。通因徹果。】因地也叫做菩提,【因中發菩提心。】果叫做菩提果,菩提心,菩提果,因中發菩提心,【而修持名念佛之正行。為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因者種義。為成菩提果之種子。種種助道。乃助成正道之法。如布施。持戒。禅定等諸度。名福德。即助緣。助成種子。生根發苗。】這個幼苗,【開花結果。

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者。因但求己利。】自己求自己而已,【得少為足。不發菩提心。故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者。因修諸度。但求人天福樂。未了無為。】無為就是無相、無作、無願、空的思想,空、無相、無作,就是無為。【未得無漏。】還沒辦法到究竟沒有煩惱的地方,【故福德少。皆不得生淨土。故曰不可以少善根(因。)福德(緣。)因緣。得生彼國。】善根不夠的人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福報不夠的人沒辦法往生極樂世界,【唯以下明得生所以。欲生彼國。須具信願行。三種資糧。】資糧的意思是說我要去爬山,我身上要帶一些什麼,要帶一些資糧,肚子餓可吃,我要去爬山,我要帶一些御寒的東西,這個就是資糧,要帶一些泡面,泡面,都要帶好,帶到山上,要不然就能煮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若是要修行也要有資糧,路才走得遠,才達得到目的地,像背背包准備干糧。【信願執持名號。即是三資糧。信吾人心性不可思議。西方依正。種種莊嚴。不出吾人心外。由是立大誓願。願求生彼國土。發菩提心。執持名號。正修淨業。兼修諸度。以萬善莊嚴淨土。是為多善根多福德。如是念佛。則一一聲中。悉具多善根福德。無上大因緣也。即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何況一心不亂。其福善。豈可得而思議哉?

持名念佛。為善中善。故多善根。福中福。故多福德。此理人多不信。當為證釋。

何為善中善?以發菩提心念佛。具足智度論五菩提心故。

○一發心菩提。】發菩提心意思就是說發這個覺悟的心,自覺,覺他的心叫做菩提心,人家說:你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什麼意思?就是覺悟的心,慈悲心,知道嗎?【謂於無量生死中。發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發菩提心。求出生死。求生彼國。自度度人故。

○二伏心菩提。謂斷諸煩惱。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則正念才彰。煩惱自滅故。】正念佛起來煩惱就沒有。

○【三明心菩提。謂明了諸法。不外一心也。而持名。則了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故。】要記得!要念得相應,這句話要很注意,要念得相應,不要佛珠拿著一直數,沒有專心念,鹦鹉也會學講話,但是無心,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句話你可要好好去體會,我今天坐在這裡念,我念,有相應嗎?我有沒有相應地在念佛,或是說我在應付一下而已,師父叫我定早、晚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睡著了,看電視,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看到好看的,噢!很好,很好(法師鼓掌),那有相應嗎?這樣佛就沒有現前,讓你念再多也沒有用,所以我跟諸位建議:若在念佛半小時、一小時,門都閉起來,電話不要接,不過,火災你要記得跑出來倒是真的,你不要念得連火災都忘了跑出來,慘了,若在念佛的時候,一切都斷掉,那半小時我就是用生命,那半小時就像什麼,像煮開水,這半小時一定要熟煮,對不對?仿佛這樣才有用,這樣才有用,我們現在人不是,一串念珠拿著,樓上、樓下這樣走動,晃來晃去的,晃過來又晃過去,去市場,念珠拿在後面,這一斤多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散心雜念的念,散心雜念的念,到市場,拿一串念珠去買豬肉,豬肉一斤多少?咦!念佛的人怎麼在吃葷。沒有,我超度。所以說我們在念佛為什麼不會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這句話體會不深,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不相應怎麼會有佛呢!他不能一心不亂怎麼會有佛呢!念那麼久都不會往生,沒有感應,他不會說我這半小時要念佛,門關起來,不理會,死了人也不管,這樣就是成就了。

○【四出到菩提。謂得無生忍。出離三界。到薩婆若】海【(此雲一切種智,即佛果也。)也。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這是次第性的一忍、二忍、三忍,初忍、二忍、三忍,這是境界愈來愈深的意思,【捷超生死。】捷就是速超,【趨一切智故。】趨向一切智。

○【五無上菩提。謂坐大道場。成最正覺也。而持名。則圓證三不退。直至成佛故。是謂善中之善。為多善也。】【()

何謂福中福?以彌陀名號。具足萬德。而持名念佛。如蓮池大師所雲:舉其名兮。兼眾德以俱備。】只是那個名號起來,所有的德行都具足在這個地方,無量壽,無量光,無量的時間,無量的空間,對不對?這個名你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雖然這名是假的,對不對?我舉一個例子給你聽,你今天有一張慧律法師的相片,又有一張崔苔青的相片,你知道這慧律法師,上面寫南無慧律法師,你這邊:南無崔苔青,南無就是皈依,皈依師父,你要拜哪一張,你有可能拜崔苔青?兩張都是假的,名就是代表他的人,難道不是這樣,當然你拜師父,他是三寶,我當然頂禮他,對不對?隨意舉個例子你就曉得,對不對?叫你什麼,雖然南無阿彌陀佛,那六個字假的,我若毛筆自己寫得漂亮一點,南無阿彌陀佛,叫你跪下去頂禮,你要嗎?要啊!怎麼不要,你叫我拜,我也要,南無阿彌陀佛那六個字,對不對?這是世間人,他是唱歌很行,很紅,但是那不能讓我們了脫生死,你對他很贊歎,但是你不可能跪著向他頂禮。何謂福中福?以彌陀的名號,具足萬德,而持名念佛,像蓮池大師所講的,舉其名兮,兼眾德以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則一心念佛。百行齊修。是謂福中之福。為多福也。

問:持名念佛。即為多善根多福德。有何聖教為證?】有什麼聖教為證明?

【答:《大悲經》雲: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稱揚諸佛功德經》雲:若有得聞無量壽佛名者。一心持諷誦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途。命終之後。往生彼國。此二經即多善多福之明證也。】意思是說念佛就是善跟福具足了,最簡單的你一直念就對了,一直念就對了,但是一直念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離開講堂,離開講堂,久了,三、五個月就忘記了,真的,沒有在煮沸,瓦斯,水馬上就冷卻了,所以聽經聞法該安住的差不多都安住了,該出去、往生的也都去了,那些聽不進去的都出去了,留在這裡的差不多都固定的,固定的,搞到現在已經不會離開的還是不會離開了,你再怎麼跟他講壞話也是不會離開,再遇到什麼他還是不會離開,對不對?他知道了,他知道了,知道這是正知正見的道場。

【解】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這句話,文章刻好了,印好了,弄好了,印壞就是模版壞了,就是說我們這色身念佛念到感應道交,往生極樂世界了,咦!神識感應,這色身放下,娑婆的這個色身放下,極樂世界的這個神識成功,文成就是極樂世界的神識已經托胎蓮華,印壞,娑婆世界的身心全部放掉,簡單講就是這樣。【彌陀聖眾。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親自來接引,【行人心識。】修行人這個心識,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我們所講的這種事情很心識(有趣),就是這兩個字,知道嗎?很有趣,心識,心跟識在分別,有趣,很有趣,這種人很有趣就是心識,心跟意識的分別,不然心識你們會寫嗎?以前不曾聽過,這種人很心識(有趣),你這種人很心識(有趣),就是這兩個字,教你們。

【講】承上多善多福之故。而使因果相契。感應道交者。以三資之因為能感。以九品之果為能應。文成印壞者。】文成,文章則成,那麼這個版模壞掉,【出《涅槃經》:譬如蠟印印泥。】蠟印,用蠟作成的印,印這個泥,【印與泥合。】印跟泥合起來,【印滅】這蠟的印壞了,就是【文】已經【成】功了,【。】作好了,那個版模就壞了。【此以銅鑄像。像文成。】我們若用這個銅來做這個像,像,總統的像或是國父的像作好,文章作好,【則蠟模印壞。】我們所作的這個模壞掉,【以喻念佛行人。】以譬喻念佛行人,修行人【臨終往生。則淨土文成。娑婆印壞。在於一念。

彌陀眾聖。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者。】親自來接引,【佛聖。乃眾生心內之佛聖。故不來。此約真如門。而來親垂接引。】親自來接引。【此約生滅門。真如隨緣顯現。

○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者。行人心識之體。本來周遍法界。故不往。】按照這個,【循不思議業。現不思議事。故而往。托質寶蓮也。古德往生偈雲。“身在華中佛現前。】這個華中,這個華就是我們的蓮花的花,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紫金蓮就是上品上生的蓮花,【心隨我佛往生去。無去無來事宛然。”】這句很自在,這二十八字道盡那個解脫境界,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我佛往生去,無去無來事宛然。這就是在演布袋戲的(法師笑),布袋戲黃俊雄,前輩出來都讀這句你不曉得,前輩出來都先讀一句偈。【以上總釋無上因果。

【解】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圓極語。)罄】這個念慶祝的慶,罄【無不盡。】就是無所不盡,全部都包括。【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就是參禅。【至簡易。至直捷也。

【講】此別明能持所持。善男女為能持人。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乃至六趣。(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四生。(胎、卵、濕、化。)但得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方能得聞。若無善根。佛名永不得聞。聞佛名。即使五逆十惡。皆名善也。】意思是說若造五逆十惡罪,只要你可以聽到佛號的名,這也是很有善根的人。

【阿彌陀佛。為所持佛名。此名具足萬德。故曰是萬德洪(大也。)名。以名呼召佛德。罄無不盡。】這個念慶祝的慶這個音,罄無不盡就是所有的記載統統包括在內。【蓮池大師雲:舉其名兮兼眾德而俱備。】舉這個名所有的德行就包括在這個佛號裡面,【何止光壽無量也。故即以執持彌陀名號。以為修行之正行。不必更涉及觀想參究等行。】底下這句很重要,【但持一句洪名。】只要你持一句的洪名。【至簡】最簡單,【至易。一教便會。一心受持。便得往生。】直接,【至極直捷也。】

【解】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行也。)。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不名聞慧。】我先解釋一下:

【講】此別明聞慧。聞而】聽到之後就相信,相【信】之後就發【願。乃肯立行。】執持名號,【具足三資。方名聞慧。若不信】當然他就【不願。正行無由而立。與不聞無異。】雖為遠因,雖然可以當作將來“正行無由而立”。【雖佛號一歷耳根。】但是不名聞慧,聞慧就是不能產生聞道的智慧,沒有什麼力量,沒有效果,雖然你有念佛,但是你沒有信、願、行堅持執持,【堪為道種。但成遠因。】遠因就是很久、很信才會成熟的果叫做遠因,遠因就是要經過好久這個種子才會成熟,這個叫做遠因,【不得名為聞慧也。】雖然有聽到,這種智慧沒有用,沒有作用,我們在念佛、念佛,你在路上若看到師父:師父!阿彌陀佛!譬如說這個孩子來,來講堂,他媽媽就說:跟師父頂禮!他說:師父!阿彌陀佛!這個孩子以後若沒有修行也沒有用,對不對?沒有信願持名,小孩子不懂,大人講,他跟著人家講,所以不能修行,不能產生力量,所以不名聞慧,聞而經過智慧,本性產生力量才叫做聞慧。

【解】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跟理持。【(可訂久偽。】久偽就是爭論的意思,因為解釋而不同,而有爭論。【)。

【講】此別明思慧。執持。則念念思憶佛之名號。】二十四個小時就是念念思憶佛的名號,【淨念相繼。無有間斷。故是思慧。】整天就是在想佛,整個影像都在打電報,腦波就像一個電報機一直打電報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要去極樂世界,可要記得來接引我,每天打電報、打電報,每天打,阿彌陀佛這條路愈來就愈通達,愈通達,整個腦部裡面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然在你臨命終一下子就現前,你每天都打電話給他,打電話給他,打傳真機給他,FAX,對不對?每天都打電報給他,佛早就接到你傳真了,從美國傳真到台灣,一下子而已,對不對?我們每天在念佛、思佛,這就是在打傳真機給佛,他怎麼不暴利你何時要往生,知道,知道你要往生極樂世界。【然執持有事持理持。】事相跟現體。【淺深不等。旁注可訂久偽者。訂為訂正。久偽。】就是說因為解釋不同有所爭論,比如說事一心不亂有種種的解釋,理一心不亂也有種種的解釋。不按照這個《教觀綱宗》。天台宗的思想全都有須要改正,改正錯誤。【指有人解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等。不按教觀。】不按照這個《教觀綱宗》,天台宗的教觀,藏、通、別、圓解釋,【故為偽。】就是不正確,【今大師為之訂正。】蕅益大師加以訂正。底下:

【解】事持者。】什麼叫做事持?【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事持就是說佛珠拿著,早課、晚課,二十四小時有空就念佛,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但是他還不能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不能修到那種境界,那種是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在事相一直修行,不能通達到理一心不亂,理就是無生的意思,不能通達到是心是佛,就是證悟了無生就是佛,不能證悟無生的道理,但以決志願求生故,所以事持的意思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簡單講就是斷第六意識,理一心不亂簡單講就是斷第七意識,這沒那麼簡單,如子憶母,無時暫忘。再來:

【講】此釋事持。】事相的執持,【深信西方。實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說法。未達心佛不二之理。是心作佛者。是事造之佛。】事相的佛。【是心是佛者。是理具之佛。理具事造。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議心性之外。】好,把筆拿起來,你在理具的旁邊寫個:證悟無生法忍名為理具,事造,斷第六意識,不是伏哦!是斷,理具事造,理一心不亂就是證悟無生,事一心不亂,斷第六意識,這樣寫你就知道,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議心性之外,【未明斯理。不達他佛全是自心。自心全是他佛。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但以信佛之故。決志願求。生彼國土。執持名號。執受在懷。持守不失。念茲在茲。無有間斷。喻如兒子憶念慈母。無時暫忘。此即思慧。但是事持。】事持就是事相的執持。

【解】理持者。】什麼叫做理持呢?【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系心之境。令不暫忘也。(仍不廢事。)

【講】此釋理持。】什麼叫理持呢?【理不離事。即由事持。而能達理。便是理持。了達所信西方阿彌陀佛。即是我心理具。】我的心就是無相,所以我的心本性就是有這個阿彌陀佛,因此我的心若證悟到無生,阿彌陀佛就現前,就通達一心不亂,【即是我心事造。即以自心理具事造萬德洪名。以為系心之境。以心緣境。以境系心。心境不相捨離。令不暫時或忘。悟明全境是心。全心即境。心境一如。能所不二。此亦思慧。即是理持。】理持。

【解】一日至七日者。克期辦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一心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亂。鈍根僅一日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此初學要期之法,下根則有若干七日,亦是隨樂克期之法。)

【講】此別明修慧。先明七日克期。】所以我們現在打佛七都是七日,七日就是圓滿的意思,圓滿的意思。【一日至七日者。乃克定期限。以辦生死大事也。念佛三昧得成。即生死大事所作已辦。何以故。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此雲正定。)功成。不亂即正定也。七之為數。世間所重。】就是圓滿日。【故齋戒則定七日。持咒則定七遍。薦親】就是拔度。拔度【則定七七。】四十九日,【今念佛亦定七日。以驗根機之利鈍。而分三昧之淺深。】薦親,超度亡者,七七,四十九天。底下說:

【利根一日即不亂者。根機靈利。天性敏捷。於克期取證中。才經一日念佛之功。即得一心不亂。非謂受持念佛法門第一日。乃謂平時或散或定。不得一心。於克期取證中。勇猛精進。一日念佛。三昧功成也。

○鈍根要經七日精進。方得不亂。中根或二日三日四五六日不定。此亦大略分之。

又利根者。志性堅固。平日工夫純熟。於克期辦事中。萬緣放下。一念精專。能經七日。皆得一心不亂。安住三昧之中。

○鈍根者。於克期七日。僅得一日不亂。中根或能經六日五日四三二日。而能一心不亂。亦不一概。

以上乃據本經而言。其它諸部。克期念佛。長短不定。大本則定十日。文雲:齋戒清淨。一心常念。十晝夜】十晝夜,十天,【不絕者。命終必生我剎。】只要你十天,這是大本的,【此文似指在家之眾。若於克期之中。齋戒清淨。一心常念。十日。亦得往生。

○又《鼓音王經》:亦定十日。文雲。若受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捨散亂。必得見彼阿彌陀佛。《大集經》。定四十九日。文雲: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現身(現生之身。)即得往生。】現身就是這輩子。

○【又《般舟三昧經》。定九十日。文雲: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常行常立就是不坐,繞佛,般舟三昧,【一心系念。於三昧中。得見阿彌陀佛。】這不可能,九十天不睡不可能,一般的人怎麼有這種的定力,一天沒睡就昏沉了,怎麼有辦法九十天不睡覺,所以說我們這裡三月二十九要打這個佛七,諸位!一定要參加,無論如何一定要參加,我們講這麼多經典,這麼好,打一、二次佛七。

○【又《文殊般若經》。亦定九旬。文雲:九十日端坐西向。專念於佛。即成三昧。此與般舟。克期雖同。行法全異。】般舟三昧【彼則半行半立。此則全坐也。】都坐著。《文殊般若經》是全坐著;《般舟三昧經》是站著,要不然用走的。

【如上所引。皆以念佛功深。淨業成就。然彌陀悲願難量。即一日。或十念稱名者。亦皆願垂接引也。】接引,願垂接引。【大本法藏願雲:一心系念於我。雖止一晝夜不斷。必生我剎。】【()

○若世俗之人。俗務不能擺脫。未得處於空閒。】不能有空閒,【專念彼佛。但每日早晚。】每一天,這要不間斷才可以,每日早晚就是不能間斷,【端身西向。】身西邊合掌,【念十口氣者。】十口氣有的人都認為十念,十念法有的人說念十念,十聲,十聲,不是,念十口氣,十念法是說吸一口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到這口氣盡,再吸第二口氣,這樣十次叫做十念法,沒時間了,要上班了,五點多他爬不起來,六點多還在棉被裡面,七點多才開始准備梳洗,看一看來不及,十念最快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念……,一口氣,所以算一算,這方法對我而言最好,最好,這叫做藉氣束心,藉著氣來束我們的心,這樣臨命終十念就念得出來。【臨終亦得往生。總而言之。念佛之法。但能一心。不論時之久暫。皆得往生。惟品位高下之分矣。

【解】一心亦二種。不論事持理持。(可訂久偽。)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字字引商刻羽。)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

【講】此別明修慧。】我們說聞、思、修,聞慧、思慧跟修慧,現在在講修慧。【念佛以一心不亂。方為極則。】最重要叫極則,【方是真修。】這才是真正在修行。【一心不亂者。即純一其心。專念彌陀。三昧現前。而不動亂。不起妄念。不落知解。】不落入知解。【然有事一心。理一心之別。故曰一心亦二種。

不論事持理持者。事持。如聞說念佛法門。可以橫超三界。帶業往生。深信不疑。一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續。行住坐臥。唯此一念。更無二念。即以一念。而除眾念。由未達理。故曰事持。】整段的意思就是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每一念全都分明,而且行住坐臥都按照這種念,這叫做事持,簡單講就是這樣。

【理持。如聞說念佛法門。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深信不疑。一心持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極而空。了知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能所雙忘。】就是能念跟所念全都忘記,【心佛一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由達理故。是曰理持。

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者。念佛是圓頓修法。下事理二持。皆約圓教判。持名至圓五品位。】前面有講過了,【伏見惑煩惱。至圓初信。除見惑煩惱。乃至二信至七信。思惑亦斷。為見思先盡。此皆事一心也。】這是分位,藏、通、別、圓教所判教的稍微有點不同,稍微有點不同,以前都有講過了。

○【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者。】理一心不亂,【由事持。持至圓初住位。】圓教的初住就見法身了,【破一品無明。】見法身,【藏心開顯。藏心。乃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秘藏之心。】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這是無相法,般若德就是智慧,解脫德就是自在,三德密秘之心,【此心向為無明所覆。不得顯現。今念佛功深。能破一品無明。藏心開顯。即證一分三德。可以親見本性法身佛。名理一心也。

○事一心我執亡。不為見思所亂者。】見惑、思惑所亂,【如念到事一心。則我執已亡。見思, 惑盡。故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法執盡。不為二邊所亂者。若念到理一心。則法執已盡。無明亦破。雙捨空有二邊。全歸中道。】所以說事一心就是我執破,事一心不亂就是斷第六意識,伏第七意識的一半,若念到事一心不亂,我執就沒有,見思惑就了,所以就不會被見思惑所擾亂,若念到理一心不亂,法執也沒有,就沒有空有的東西,全都盡,【故不為二邊所亂。】空有兩邊,不為兩邊所亂,【此一心不亂。乃為修慧。

此中一心不亂。該括《觀經》三種心:

○一至誠心。】至誠心就是【無偽無妄故。此一心不亂。惟精惟一。更無偽妄。即至誠心也。】簡單講我今天拜佛、念佛只為一個目的,要了生脫死,往生極樂世界,人家說名,爭奪這個名,沒這個必要,我來到這個地方,有的人拜佛拜面子的,要讓人覺得我很有修行,沒有用,你現在騙別人騙得過,臨命終騙不過,所以至誠心就是沒有虛偽,我來到這個地方我不為名也不為利,只為了一項,為了往生極樂世界,了生脫死,我是老老實實的人。

○【二深心。具足善法故。此一心不亂。諸妄不起。萬善同歸。即深心也。

○三回向發願心。回向有三:

一回向真如。此一心不亂。念念旋元自歸真如實際。即回向真如。

二回向佛道。此一心不亂。念念相應。念念佛。即回向佛道。

三回向眾生。此一心不亂。自性眾生。悉皆得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有人來問這個,信徒來問:師父!自性眾生誓願度,我這句話聽不懂,我講給你聽:眾生、眾生就是集煩惱之所生,自性眾生誓願度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這個煩惱一直生起來,一直生起來就是眾生,用這個般若智慧,自性有般若的智慧,悟到,悟到之後就放下,就破我執、法執,眾生就化作我們的佛,佛心,所以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所產生的智慧就破這個煩惱,超越這個生死,這叫做自性眾生誓願度。悉皆得度,【自行化他。即回向眾生。

合此三者。即回向發願心也。

又即起信論之三心。

○一直心。正念真如故。此一心不亂。不落有念。(有佛處不得住。)不落無念】沒有落入有念,也沒有落入無念。“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不落入無念。【有無不著。全歸中道。即直心正念真如也。

○二深心。樂集諸善法故。此一心不亂。六度齊修。萬行具足。(《那先經》雲:諸善之中,獨有一心,最為第一,【一其心者,諸善隨之。)】一心就全都清淨了,沒有煩惱了,沒有煩惱了,了悟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噢!我發現生命就是這樣,真正的生命就是安詳,真正的生命就是安詳,你在安祥當中會發出無量的智慧,你在安祥當中你會過著很快樂的日子,你受一切的,怎麼樣子的侮辱傷害,你都若無其事,什麼東西若來到安祥的心態裡面就沒有恨,安詳可以解決一切的嫉妒、恨、不滿,安詳就是我們真正的生命,《六祖壇經》讓我悟到很深,緣起性空,空性,一切時空當中都用這個空性去修行,無往不利,煩惱沒辦法動搖我們的內心,逆境,歡喜心,順境,沒有感覺,人家贊歎你,也這樣而已,只要你內心安詳,我沒有對不起良心,非常地安詳,天地萬物與我了不相干,從此以後生死涅槃,涅槃生死,你會發現都是戲論,根本就沒有這種事情。慢慢地體會,一心最重要,一心就是什麼?就是安祥,非常、非常地清靜,我們人都是沒辦法忍耐,無明遮住,沖動、煩惱、報復、恨、擾亂,別人還沒倒,我們就先倒了,寧可別人先倒,怎麼可以讓我們先倒,對不對?你讓他隨便搞,這等於說一根柱子扎得很穩,風雨一直打,柱子都不動搖,你若動到一個念頭:我要報仇,他把我搞成這樣,我要報仇。你就有抵抗力,所以修無相法的人就是什麼情形你知道嗎?修無相法的人,比如說我這裡面,我這教室裡面,我這大殿裡面我有放東西,放東西,放這個屏風,屏風,我入這個屏風,風吹來的時候屏風會抗拒,抗拒,這就是活在世間的人沒有智慧,他應用一種東西要抵抗外來的力,他受不了委屈,掀桌椅,你攻擊我,換我攻擊你,屏風,風吹過來,碰!有時候會倒下去,如果說風來,全都空,空無一物,我也不想解釋,也不覺得委屈,也全都不想報仇,等於這個風吹來在虛空當中找不到目標,這樣聽得懂嗎?找不到目標,沒有目標可攻擊,你不要阻擋,你不要理它,它就沒有辦法,怎麼打轉,它就是轉不起來,這就是最高境界的修行,對不對?你要悟到這種東西,空,無相的思想你才有辦法修行,要不然你活在這世間你絕對沒辦法,今天你沒有智慧,你笨,人家都要講你了,其笨無比,沒有智慧,你今天很能干,人家一定會攻擊你的,對不對?公園樹枝若突出,明天你就看不見了,人家就剪掉了,你不能太過於能干,所以說你活在這世間你就要了解這個世間,眾生若要制造是非,你再怎麼解釋就是有是非產生,你要相信嗎?你多會解釋,我問你,你說:我沒有,我沒有那麼壞。你講這個沒有用,這就是說要勸告諸位,你在一生當中你一定會遇到的,今天師父已經遇到了,對不對?你一定會遇到的,在你生命當中無論你在工作,無論你跟人家在一起要辦什麼事情,只要有團體的地方,你沒辦法避免,你不要自己覺得很安慰,我們這個公司大家都很贊歎我很誇獎我,傻傻的,他在背後不曉得講你多少壞話你不曉得,可惡,你不曉得,你傻呼呼的,傻得要命,所以說你不要認為大家都很誇獎你,在你面前誇獎才是厲害,為你注射毒針最嚴重的,一見面就是:噢!你好!你好!好久不見了,托你的福,我們這個工廠沒有你支持實在是很那個,不可能撐下來,你真是大恩大德無以回報,只有以身相許。之後為了利害關系,大家要是互相在推責任,你就死定了,你就死定了,他一直拼命中傷你,什麼壞話都講,什麼壞話都講,現在你去查,你有講我的壞話?沒有,我沒有,我這種人是……,不然,你看我拿念珠還是琥珀的,你也知道我不會去講你的壞話,黑心肝,良心被狗咬了,所以說我今天我是怎樣,我不會相信眾生,我不會相信眾生,我也不會去誹謗眾生,每一個眾生我都很尊重他就好了,真的,假的,我也不要探討,對不對?這影響我的修行,沒有必要,所以我今天我活得很快樂,很超越,你們可能沒有師父的心境,我不是在吹噓,真的,活到今天我就是這樣,我不理會眾生,眾生要管我也管不到,我不要管他,對不對?活到今天我就發現中道第一谛實相,就是保持距離,空,保持一個空,你尊重我,我尊重你,空性就是這樣,所以在座諸位!記得!深心就是集合一切的善事,那麼一心不亂,六度齊修,萬行具足,一心不亂最為重要,你若一心不亂你就安詳,你就不可能讓別人影響你,這樣你即深心也。】如如不動,簡單講深心就是如如不動。

○【三大悲心。】大悲心就是【廣度諸眾生故。此一心不亂。三昧成就。教化眾生。即大悲心也。

以上持名妙行。具足信願行三資糧。聞思修三妙慧。是淨土真因。下段臨終見佛。接引往生。是念佛勝果。

【經】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經典。

【解】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界中。】心不會現起娑婆世界的妄想,【三有顛倒。】三有的顛倒就是欲有、色有、無色有,就是三界的意思。【往生同居方便。二種極樂世界。】簡單講就是你若見思惑,不為見思惑所亂,你就會得到感應佛以及聖眾現前,你就不會在娑婆世界還起這個顛倒,就會往生同居淨土,要不然就方便有余土,兩種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有四土嘛!

【講】其人。即事理二持。一心不亂之人。臨當壽命欲終之時。能感佛聖現前者。此乃以自力(淨業之力。)為能感之因。他力(彌陀願力。)為能應之緣。因緣具足。感應道交也。】【()

《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此自力也。大本法藏願雲: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有發菩提。修諸功德。願生我剎。臨壽終時。我與大眾。現其人前。此他力也。接引往生有二相。上文聞思修三慧。為無上因。此臨終佛現。往生四土。為無上果。不為見思所亂。承上生前念佛工夫。若得事一心。則臨命終時。自然不為見思煩惱所亂。正念昭彰。如入禅定。與變化身佛。及諸聖眾。感應道交。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復起娑婆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欲有色有無色有。】就是業,有欲界的業,有色界的業,有無色界的業,所以這個有,有來世。【三界內我執顛倒。若但伏我執。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若我執已斷。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方便有余土。

【解】不為二邊亂。故感受用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現在是講若境界更高,若得到理一心不亂的人,自然不為二邊所亂,二邊所亂是什麼意思?就是有跟空,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們眾生就是被這個有所亂,有所亂就是說他沒辦法悟到緣起性空的東西,在這個生滅法當中有記恨、有報復、有不滿,他不了解我們這輩子的業是上輩子的因來的,所有的不幸他就是埋怨,別人對不起他,他不曾檢討自己,每天只知道要跟人家計較,每天只講別人不好,他可曾冷靜想想看:啊!我今天會遭遇這種是我自己造的因,我要忍受這種和痛苦,所以他不能悟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對這個因果不了解,所以他在這個有的東西,假有的世間法裡面過著非常煩惱的日子,所以為有過所亂,眾生執著有,我們認為有,就一定要煩惱,你有汽車,你就要為這部汽車煩惱,你有珠寶,你一定要為了珠寶煩惱,你錢太多被人綁票,為了這有的東西煩惱,你有這個色身,你就要照顧這個色身,睡得飽,吃得飽,穿得暖,你就一定要為這個色身,有這種東西,你就要苦惱無邊,世間是愈多愈好,煩惱就愈多,那麼這個羅漢就說:愈少愈好,我每樣都沒有最好。悟到空,我了解空,若悟到空的人,他對這個有會恐懼,要度眾生要在人群當中度,度的時候我用生命來度眾生又被人家誹謗成這樣,他怕,他怕出來度眾生,這就是有邊,就是凡夫的執著,煩惱,所有的相有就是執著,所有的他都以有的角度在做事情,有這個色身他就要煩惱,有金錢就替金錢煩惱,有這部車,這部車的煩惱,有這間房子,這間房子的煩惱,有親戚朋友,親戚朋友不合的煩惱,所有有的東西就是全都痛苦,在這世間生滅法裡面你若悟到有當下就是空性,這樣你就不會煩惱,再來悟到空性的小乘,他很怕這個有,會落入這個空,他不要出來度眾生,我自修比較重要,我生死比較重要,度其他的眾生,度到他會害怕,生命要給眾生,眾生還要害他,所以又落入空的這邊,那麼菩薩就不是這樣,菩薩在有邊裡面,當下他就悟到緣起性空的東西,所以大修行的人,大修行的人心沒有污染,沒有清淨的觀念,他污染,當下悟到他就是清淨,這種是一般的人都會說,不會做的東西,比如說你今天你先生讓你很苦惱,但是你也可以說你先生給你很多的菩提心,你怎麼不這麼講,你怎麼不說先生讓你很痛苦,你怎麼不說我的修養就是還不夠,你怎麼不這麼說,清淨、污染都是我們這顆心在決定而已,你今天若將你的逆境當作是一種磨練,一種讓你學習的機會,所有有的東西,煩惱,全都化作順境,會運用這個心的人所有的逆境就是順境,不會運用這顆心的人所有的順境都是叫做逆境,順、逆皆在一心,善、惡皆在一心,清淨、污染,污染、菩提皆在一心,皆在一心,我們今天聽到人家在講壞話,我們今天這個壞話放著,我們一直傳、一直傳,傳壞話,你肚子裡所裝的就是骯髒,骯髒,我今天我聽到是非,來到我這裡,不見了,整個所有的東西,恩恩怨怨來到我這個地方,都消化一無所有,沒有埋怨、沒有嫉妒、沒有埋怨、不傳是非,為什麼?我的內心不裝這些,對不對?所以說你注意看,整天在傳是非那就是煩惱,每天活得煩惱,他講出來的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他整天裝的都是骯髒的東西,對不對?本來就沒有他的事情,對不對?別人做不好,別人的因果,他裝在腹部裡面,一個來傳一個,一個來傳一個,他腹部裡面全都不干淨,聰明的人怎麼要這樣,悟道的人他怎麼會這樣,禅師他就不可能去講別人的壞話,參禅開悟的人心沒有任何煩惱,你跟他講到天邊海角,所有的善惡兩邊跟他講,都無所礙,為什麼?他悟到空性的東西,世間虛妄,他怎麼會去執著這種東西,我們人不會運用,所以他就為兩邊所困擾,困擾,你不曉得我們自己本來面目是什麼東西,其實我們可以當佛祖,每個都可以當佛祖,當佛祖不會很困難,你不要而已,你不當,對不對?我今天靜默坐著,我悟到空性,悟到生滅法,無所著法,應無所住,一直放,一直放,放久了,咦!般若智慧自然就產生,你就會了解生死涅槃,涅槃生死,這個都是虛妄的東西,與你了不相干,與你沒有一點關系,對不對?煩惱跟你哪有什麼關系,煩惱怎麼會……,所以我們沒有智慧,因此我們就拼命要參學,走,去台北,去台中,去深山林中跟禅師,這個修得不好,再跑去修密宗,修密宗不好,又跑去修什麼日蓮正宗,又跑去修,你若沒有找到那顆心,全世界道場全走遍,你都找不到自己,認識自己是求知的開始,認識自己是般若的開始,你若不了解你自己本來的面目,你就是沒有般若的智慧,本來面目是天下本來就沒有事情,本來就沒有事情,兩個人在打架,打得亂七八糟,你眼睛在看,你若心定在這個地方,兩個人在打架,就像演電影一樣,他不可能打一輩子,最多打半個小時而已,再打一個小時、打兩個小時,這就像演電影,在眼前看到就像影像在演電影,你都不要動到念頭,也不要講這個對,也不要講這個不對,不要講這個對,這個不對,你全都靜默,你觀察,觀察眾生的無明跟發展,到後來,散壞,不見了,你以後看事情的時候,將這個事情延長,延長兩個鐘頭,現在要發生這個事情,噢!兩個小時之後,這些事情沒有了,知道嗎?延長,現在發生這些事情的沖擊,你延長,明天,就沒有了,明天就沒有了,你就會悟到這個生滅法的可貴,悟到那個安祥的內在,你不可能……,凡夫就是說你要叫他動一個念頭,活在清淨安祥的世界,不可能,聖人則是他要起一個動念,要打一個妄想都不可能,就差在這個地方,就差在這個地方,像什麼?像火箭,開悟的人像火箭射到外太空,他想要找到這個妄想,煩惱這個阻力都找不到,他知道這個是空的東西,這個是假的,當然他就了解自己,他慢慢、慢慢什麼事情他都放得下,包括他的生命,對不對?當他要結束生命的時候,他會很歡喜,為什麼?這個是宇宙自然的定理,每一個人都必經的過程,對不對?因為我的死亡,所以證明世間佛陀所講的真理就是生滅,因為我們的出生,也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業力的不可思議,因為我們的死亡這是履行宇宙自然原則,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來了,去了,去了,來了,這個宇宙裡面從以前到現在,死了幾百億人口,人家還是一樣要走,而你這個生命只是一小點而已,你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世間一樣要轉動,太陽明天還是從東邊上來,你罣礙你這個生命,你有沒有想到幾百億的眾生也是循著一定的原理跟原則,自然,他走向死亡,沒有任何的改變,你能夠改變這個世間的宇宙的自然原則嗎?包括佛陀都要示現死亡,你就會了解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你在宇宙當中滄桑一粟,一粟滄桑,如果你認識自己,你就無忝於所生,你若了解我們這個生命,早死、晚死都是一樣這樣,所以說不為兩邊所亂,就是因為我們的修持不夠,不能悟到……,我們今天整日就是為了別人在煩惱、痛苦,人家若在講那個人多壞,記恨,這個人對不起我們,我們記恨,整天就是記這個,記這個……,記到晚上在睡覺,可惡,可惡,愈想愈生氣,他實在是可以過得很快樂的生活,我們怎麼不想:啊!這就是我的業,我本來就是要這樣,我過去就是造這麼多惡業,我當然就是要這樣忍受,我今天還有辦法忍耐,他還無法搞到讓我沒辦法忍耐,這樣還算我還有一點福報還可以聽到佛法,你怎麼不這麼想,自我解開這個痛苦的內心,痛苦的內心,解鈴還得系鈴人,只有你的心才是佛,自性眾生誓願度,是度你內心所產生的煩惱,不是整天審視別人,照顧我們自己的本性,顧我們自己的生死,內心不要裝那些有的沒有的是是非非,一切像垃圾把它倒掉,其實本來就沒有垃圾,是你自己撿的,對不對?你家都不放垃圾,為何你要撿一些垃圾裝在內心裡面?垃圾就是是非、善惡、紛爭、嫉妒,沒有,捨掉,像垃圾倒得空無一物,其實也不用倒,本來就沒有,那是用比喻的,比喻就要倒來倒去,本來就沒有的東西你要倒什麼?心是無相法,你要倒什麼?所以說不為兩邊所亂,所以感應到受用身佛,以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生死也是執著,你認為有一個涅槃可得也是執著,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

【講】不為二邊(有邊、空邊。)所亂。承上生前念佛工夫。若得理一心。則臨命終時。自然不為二邊所亂。心佛一如。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與受用身佛。】受用身佛就是佛的化身。【及諸聖眾。感應道交。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復起生死(有邊。)涅槃(空邊。)二見顛倒。】在座諸位!今天跟你們講一個你要很注意,你這個時候的心若一直控制不住,一直撿那些垃圾來放,你臨命終絕對沒把握,這句話就是我要跟你講的座右銘,你現在這個念頭,你這個時候你沒辦法控制你的念頭,沒有辦法放下的事情,沒有辦法放下的事情,所以佛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耐別人沒辦法忍耐的事情,做別人沒辦法做的事情,沒辦法放下,照樣放下,這樣你生死就有把握了,你的生死就有相當把握,你只要深信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有一個極樂世界,那麼你的生死就解決了,就解決了,這點非常重要,所以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若無明分破。】就是【(四十二品無明,隨分而破,未盡。)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

○若(四十二品)無明破盡。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常寂光淨土。

大凡人到臨終。是為生死關頭。死逆生順。】死逆就是說……,逆就是大家會恐懼,生順就是大家喜愛,大家對於死很恐懼,對繼續再活下去會產生這個執著,順就是歡喜,所以痛苦、恐怖、歡喜,【二習相交。一生所作善惡。俱時頓現。作善現善境界。作惡現惡境界。如念佛之人。則現西方勝境。及佛聖接引之境。身無痛苦。】身無痛苦,所以我今天……,我個人無論遇到什麼逆境我都不會埋怨,我就想:我就是有去害人家,我今天就是有造這個惡業,這個時候正在消惡業,有空上機會讓我消惡業,這麼久我從來不曾解釋,我從來不曾不滿,我也不會去恨哪一個眾生,我造的業我就是要承擔,前輩子造的業,這輩子所造的業現在在報應,歡喜,歡喜,這個時候報應是比我臨命終報應還輕松,現在一直攻讦、攻讦……,攻讦習慣就麻痺,就免疫,到臨命終才搞你,光是生氣就氣死,我臨命終就不會往生,死的時候翻白眼,不甘願,不會這樣,因為我們有看過佛經嘛!我們了解一切因緣果報全都要接受,我們要常常想我們有去害人家,我們上輩子一定有誹謗人家,有寫黑函,這輩子就要遭遇到這種果報,跑不掉,歡喜,歡喜,所以他寫得很少,總共才寫三張而已,太少張,太少張,雖然他寫的是編的,我知道,我也知道寫得太過於離譜,我全都知道,對不對?但是我們不須要為了這種事情恨,若這樣子臨命終佛要來接引我們,這個恨出來就擋住,念頭,念頭,這念頭,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這個時候我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動到這個念頭,這樣生死就有把握,生死就有把握,對不對?因為生死有把握就是由念頭在控制。今天兩個人起沖突,今天讓你贏,你辯論,你贏,你得到什麼?我問你,換我今天搞他,搞得他他雞犬不寧,讓他精神很痛苦,報復,我得到什麼?你說,有沒有得到,有,得到惡業,地獄,怎麼沒有得到?得到下地獄的果報,你因為沒有,感到很痛苦,一無所有,人家難道會比較瞧得起我慧律法師,或是我比較有錢,或是說我比較出名,我什麼都沒有,就娑婆世界而言是什麼都沒有,若就業而言是什麼都有,造惡業,你把他搞得很痛苦,對不對?所以眾生他若冷靜,冷靜,思惟這世間,他就了解恩怨是結不得,恩怨是結不得,不可以結這個恩怨,他對不起我們,沒關系讓他一直搞,搞到他甘願,甘願,讓他覺得:我很舒服。整人家,人家也不一定會死,你罵人家有多壞,大家都要相信嗎?你咒罵人家早點死,人家真的會早死嗎?詛咒人家,說那個人多壞又多壞,人家真的這麼壞?你把人家講得這麼壞,人家真的做那麼多壞事,對不對?都只是你在寫而已,你又不是閻羅王、審判官,難道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若是對這個仇恨用這種心理來接受,你臨命終你就有把握,你經過這麼大逆境你都有辦法控制,你臨命終你怎麼沒辦法控制?所以說我們要感謝,感謝逆境,因為它讓你成熟,感謝一切的創傷,一切的波折,因為他讓你得到般若的智慧,你二十四個小時用感恩的心理,你會發現心理的安詳就是你真正的生命,有的聽完:這樣好,這樣好,本來我是要拿刀殺死他,聽完,解脫。沒有,今天聽完你會解脫,明天、一星期之後就又發作了,我搞了十七年,十七年,從大學一年級,用這個心地功夫我用了十七年,以前也是脾氣很不好的人,人家現在就有辦法忍耐到這樣,所以有時候自己覺得很安慰,覺得很安慰,佛法實在是很偉大,很偉大!若以前早就拿刀、拿槍找到他家了,不在那裡讓他寫。哪一個給我出來,全都打死,對不對?對不對?又結惡緣,又結惡緣,若轉產的殺手早就不知死幾個了,哪有辦法像師父這樣忍耐,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所以佛門就是清涼,學佛就是清涼,清涼,學佛就是什麼?兩個字:清涼。再二個字:安祥,無量的安詳。再來,身無痛苦,【先從下身冷起。】往生的人下身先冷,【漸漸冷上。全身都冷。而頂門未冷。】頂門沒有冷,上次我們去為人家助念,一個菩薩不曉得從頭上一直摸,我說:你在摸什麼?師父!你不是說往生頭上那裡會熱熱的。我說頂,頂,往生不往生是摸這裡(法師摸頭頂百會穴的位置),你怎麼摸這裡(法師摸前額位置),摸這裡是感冒,你摸錯了,往生極樂世界是這裡熱的,頂門未冷,你注意看,頂門,你有看那兩個字嗎?頭上的頂門,頭上的頂門很簡單,兩個耳朵的以上去的中心點,兩個耳朵畫直線,所以若修過密法,開過頗瓦法的人,裡面的骨,念佛功夫若比較好的人,頂門開開來,像印光大師火化之後,頭頂裂開,頭蓋骨裂開像蓮華化開,頂門就是有開,第八意識臨命終一下子從這裡出來,一下子就出來,所以我們的心控制好,一心念佛,對世間的事情全部放下,生死比較重要,所以我若遇到逆境我都說我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聖人,不要跟你計較,我要去當聖人了,我哪要在這裡跟你打轉,不要,報怨仇,沒有這個必要,你要報仇你自己去六道輪回,你要繼續六道輪回中,你自己去輪回,我不要,我要跑出六道輪回,與眾生沒有恩怨,你可以傷害到我,但是我不可以,我是要往生的人,你不要往生是你的事情,我是要往生的人,我不可以跟你結怨仇,所以若往生的人,頂門未冷,【此即往生之驗。往生之人。第八識從頂門而出。識離即冷。】意識若是離開就冷。【(古偈雲:佛頂眼生天,】若往生佛道的人,頭頂就是熱的,若眼睛熱的,眼生天就是眼睛最慢冷,意識從眼睛出來,那就是投生天上。【人心餓鬼腹,】我們人的心髒那裡若是熱的就是當人,餓鬼腹就是服務部最慢冷,全身都冷冰冰,腹部還熱的,這就是出世為餓鬼道。【旁生在兩膝,】我們的雙膝,膝蓋,旁生就是畜生,畜生,若出世當畜生的人他的膝蓋最慢冷,【地獄腳板出。】腳底,我們踩在地上的那個腳底,若腳底出來就糟了,那就是惡業深重。【)即得往生。不經中陰】身【。】中陰身就是此生時,來生投胎以前,中間,還沒有出世的靈魂叫做中陰身,簡單講就是這樣。【不逾頃刻。】不會超出很短的時間,【一念之間。生極樂國。托質寶蓮。】將我們這個意識帶到極樂世界,【自然化生。不由胞胎。不假乳養。】不用吃奶,【得清虛之身。】清靜像虛空的色身,【相好具足。純丈夫相。隨功行之淺深。分品位之高下。故有四土之分。

【解】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最快,最圓滿,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每一念就是佛,【不勞觀想。】你也不用經過觀想。【不必參究。】你也不用去參禅,【當下圓明。無余無欠。】當下就是圓滿清淨,無余無欠。

【講】此二段。乃結前正釋。啟後破疑。當知持名一法。但持一句佛號。何等簡單。一教便會。何等容易。一心持去。即得往生。何等直捷。仍至頓至圓者。橫出三界。頓超生死。一生同居。圓證三不退也。何以有此奇勳。】勳就是功。為什麼有這麼多奇妙之功力呢?【以念念即佛故。】每一念就是佛,【不勞別作觀想。】也不用觀想。【不必更加參究。】你就是不用參禅,你就是不用參禅,【一念當下圓明。具足無量法門。即觀想參究。亦不出一句名號中。無有盈余。】沒有剩下,【亦無欠阙。此一句佛號。即是大總相法門也。】【()

【解】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以念念即佛故。)】阃就是界限。根機很利的人他也不能超過這個界限。【下下根亦(得)[能]臻其域。】根機比較差的人也可以達到這種境界,叫做下下根亦(得)(能)臻其域,也可以達到那個范圍,以念佛就好,【(以念念即佛故。)】下根的人也是念念即是佛故,一樣,【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往往勝進就是說可以跳躍,凡夫一下子可以進入不可思議的淨土。這就是說我們所講的圓教接這個別教,圓接別,或者別接通,圓教接這個別教,就是別教直接通到圓教,這是往往勝進,別教接通就是別教接這個通教,【(方是極樂淨宗。)】往往勝進簡單講就是跳一級的意思,【亦不一概。】也是不能一概而論,意思是說下下根的人,鈍根的人有時候在修持,修淨土的一下子就會達到很高超的境界。【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圓收所以圓超。)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歎其難信也。】可以說橫該八教,就是包括八教,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豎徹五時,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所以徹底悲心,不問自說,且(深)歎其難信也。意思就是說這種淨土法門是很難相信。

【講】上上根。如文殊普賢。皆發願求生極樂。二偈見前。不能逾(越也。)其阃者。】不能走過那個界限,上上根的等覺菩薩也要念佛,【謂等覺菩薩。尚不能超越其范圍。下下根。如鹦鹉八哥。學念彌陀。亦得往生。以臻(到也。)其域。】也可以“到也”達他的范圍,【極樂稱為蓮域。】極樂世界稱為蓮邦。

【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者。所感應現之佛。有應化身。受用身之不同。所生土。有同居。方便。實報。寂光之不一。】沒有統一,不一定,【皆由能感三慧之力。有勝有劣故。感應道交。不妨不來而來。各見所見。不往而往。各生所生矣。】不妨不來而來,不來,本性本來就不來,那麼本性不來,但是就凡夫來講方便講來,各見所見,不往而往,我們說往生極樂世界實在是不往,那麼方便說從娑婆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各生所生,所以不來而來就各見所見,不往而住就各生所生,法身是同一體,大家都平等。

【往往勝進。亦不一概者。此論蒙佛接引。往往有勝進接。如圓教接別教。】圓教接引這個別教,意思是說別教因緣根機若夠一下子就達到圓教,【別教接通教。】就是通教根機若夠,一下子就跳到別教。【不按位接者居多。】不按照藏、通、別、圓來接,【亦不是一概如是也。

此持名念佛法門。圓滿具足。可謂橫該(包括。)頓。漸。秘密。不定。】可以包括頓、漸、秘密、不定。【(化儀四教。)藏。通。別。圓。】化儀四教就是頓、漸、秘密、不定。【(化法四教。)】就是藏、通、別、圓,【八教。】那麼這些我們五時八教裡面都講得很清楚,在這裡不再重復。【豎而論之。亦可徹於五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涅槃時。)。所以如來徹底悲心。不待問而自說。且深歎其難信也。

【解】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有人這樣懷疑這樣問,《十六觀經》都教人要作這個觀想,為什麼你說持名念佛不用觀想呢?

【答:此義即出《觀經》。】這個義理是出自《十六觀經》,【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因為觀這個諸佛的像,極樂世界清淨觀,不是凡夫的心力可以做得到的,凡夫都是妄想心,怎麼有辦法觀想那個微細清淨的極樂世界觀得出來,或是觀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觀不來,【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之觀。】就觀比較差勁的,觀比較差勁的。【而障重者。】障礙很重的人,障重者,障礙很重的人,【猶不能念彼佛。】還是沒辦法念,【故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意思是說勝觀,佛像觀不出來,再來,在第十三觀再開出,劣觀,劣像,就是說比較小尊的,更小尊的,還是沒辦法觀,所以在第十六觀就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末世障重者多。】業障很深重,【故專主第十六觀。】最重要就是第十六觀,【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丈六就是勝觀,八尺就是劣觀之像觀,【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心是。】這意思就是說無量壽的名,未嘗不是,未嘗不是,心是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意思就是這樣,心作就是是心作佛,心是就是是心是佛,這個心就是佛,【故觀劣者。】觀比較差勁的,【不勞勝觀。而稱名者。】只要你執持名號,【並不勞觀想也。】也不用觀想。

【講】此下釋疑。因前雲。不勞觀想。】不必經過觀想,【故假設疑問。而解釋之。

問:《觀經》專明作觀。】專門作觀想,專門作觀想,【此是佛說。】這是佛說,【今何謂不勞觀想?】現在為什麼你說不用觀想呢?

【答。以此義。即出《觀經》。彼經因殊勝之觀法。非凡夫心力所能及。勝觀者。即觀彼佛報身之相。】報身一尊佛的頭就比我們地球還大,你怎麼有辦法觀呢?你怎麼有可能呢?對不對?不可能,我們根本就沒有那個能力。所以【在池水上。】在池子的上面,【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佛一根白毫就是一根白毛,宛轉這樣繞、這樣繞,五大須彌山,像須彌山那麼大,佛的一根毛五大須彌山就是五座須彌山那樣,我們所說的喜瑪拉雅山,佛的一根毛繞這樣。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祖,绀就是紅帶藍,藍色帶紅色這叫做绀,gàn,干掉他的干,那個音是一樣的,這個不是念gan,gan目澄清四大海,不對,要念gàn,這個绀目就是紅帶藍,藍色帶紅色,绀目澄清四大海,【此相豈凡夫心力所能觀想耶?】一根毛就像五座須彌山那樣繞,一個眼睛,佛的眼睛就像太平洋那麼大,你要怎麼觀想,不可能的事情。

【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八尺金身。)之觀。而障重之人。心粗念雜。仍不能觀。故於第十六觀。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末世人根淺薄。障重者多。故專主第十六觀。執持名號。

○《觀經•下品往生章》雲: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勸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於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跟諸位講:諸位!你保證會往生極樂世界,保證,你若死後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你來找我算帳,我在這兒等你,死了之後若再爬起來,這是開玩笑的話,當然死了之後是不會再回來,是跟你講保證會往生極樂世界,諸位!不用擔心,但是也不能因為聽到我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而不修行,不要這樣想,要說我們深信,發願就會往生,要拼高一點的品位,拼高一點,我若到極樂世界遇到慧律法師說:我也中品以上。持這八關齋戒,我那天沒有講話,持戒清淨,所以有的人來這裡打八關齋戒打得很好,說我們這裡戒規很嚴格,二百拜,二萬佛,拜得很歡喜,回到家裡都不講話,她先生問她……,都微笑一下而已,她心裡持戒規,都沒有在講話,回去也沒有講話,洗好澡跑去睡,睡醒,戒律清淨,戒律清淨,一般的人打八關齋戒都誤會,認為那天持戒清淨,不是,那天持戒之後還要用功,還要用功,若我那天我受八關齋戒,我到深山林中,沒有惡緣也不可能造業,沒有人跟我講話,這樣就是持戒清淨了,不是這樣,還要拜佛、念佛才是,一般的人都誤會,持八關齋戒只要持那八條戒,過午不食,這樣就是六十世吃穿不用愁,有無量的功德,不是這樣,還要精進,還要精進,不然很簡單,我持個八關齋戒,幫我注射一針安眠藥,注射下去一直睡,睡到明天爬起來戒律清淨,像死人般,那絕對不可能犯戒,連喝茶也沒有,對不對?(法師笑)才不是這樣,持戒不是說避開一切的外緣就好,還要用功,所以打這八關齋戒很殊勝,幾乎快六百個,大家都拜得很歡喜,有的人拜得都有感應。再來:

【當知下。稱理之談。末世人根雖鈍。】末世眾生根機雖然很鈍,【心體本來具足百界千如。】天台宗的思想,【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是唯心。】也就是我們的心所作,【是心作佛像。是心是佛像。是心作名字。是心是名字。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諸佛如來,盡虛空,遍法界,來到我們每一個眾生的心中,你若想他,佛就現前,就像感應道交吸鐵般,【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句話很重要,意思是說我們一個人的心若常常有佛,世間的恨、嫉妒、貪、嗔、癡就不會執著,我們心中有佛嘛!心中有佛,所以心常常念佛,我們的煩惱不可以裝在我們的內心,我教諸位一個很好的辦法,如果你自己認為你自己很沒修養,脾氣很壞,脾氣很壞,你自己認為你的煩惱很重,你聽我的話盡量不要出去,在公司上班,盡量不要講話,不要跟那些狐群狗黨牽扯不清,若講學有在上課,你來,有在共修,你來,回到家裡好好用功,因為我們若是煩惱重,脾氣不好的人,外境稍微引導一下,一下子就發作了,我們就像汽油,外面點火,啪!著火了,之後再來拜八十八佛,啊!觀世音菩薩,我不要生氣,是他們要讓我生氣的,我不要生氣,我再求忏悔,令人發指我不要生氣,隔一星期又來,怎樣?又生氣,所以說功夫不夠的人逆境現前,避開,避開。【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諸佛正遍知海,正遍知就是佛的十個通號,正遍知就是正確了解天地萬物,遍知就是無所不知,正確地了解天地萬物叫做正遍知,從心想。【故觀劣者。不勞勝觀。】不必觀想,觀這殊勝的佛像,【持名者。亦不勞觀想。其義一也。

【解】問:】我現在先解釋一下:【天奇毒峰諸祖。皆主參念佛者是誰。何謂不必參究?

答:此義即出天奇諸祖。前祖】前面那些祖師大德,【因念佛人不契釋迦徹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诘問。一猛提醒。何止長夜復旦。】我解釋一下:這自己看可能比較困難,天奇毒峰諸祖這是一個地方,大陸的一個地方,就是這座山建立的叢林,傳下來這些諸大祖師都是主張參,參什麼?參念佛者是誰?是什麼人在念佛,在念的這個是什麼人,是要打斷這個妄想。何謂不必參究?現在為什麼你說要念佛叫我們不要參禅,參念佛的人是誰?因為若參禅就沒有願,就沒有信,他是要參那個念頭,打斷那個妄想,淨土不是這樣修,淨土是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我照這樣去念佛,去行持,這是淨土信、願、行的資糧,現在在參念佛的人是誰,他又不相信是佛,也不相信極樂世界,也沒有發願要往生,是與淨土不同,那麼為什麼天奇毒峰諸祖他要叫人參?為什麼我們這個地方不用叫人參?答:此義就是出天奇諸祖,這個義理也是出自天奇毒峰諸祖那幾代的祖師,前祖,前祖因為前面那些祖師大德,因念佛人。不了解釋迦徹底的悲心。釋迦佛徹底的悲心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教你念佛念到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教他要證悟到理一心不亂,但是那些修行的人修不來,參念佛的人是什麼人?參一參,參不出來,接著,接著,念佛也念得不得力,所以他就告訴你,你參念佛的人是什麼人,就是要認識你自己的本性,因為大家都不認識本性,所以故傍不甘,傍,把筆拿起來,傍就是諸祖在旁邊,不甘心,故傍不甘就是這些祖師大德都在修行人旁邊教他,他不甘心,不甘心眾生可憐,我叫你參,我叫他念佛念不來,教他參念佛的人是什麼人,就是要叫他認識自己,因為過去都念佛念得不能契合,釋迦牟尼佛徹底的悲心,釋迦牟尼佛徹底的悲心就是什麼?叫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就是佛,但是叫人念佛,念了並沒有得到利益,他才叫人參,故謗不甘,所以在旁邊那些諸位祖師大德,不甘心這些眾生又被迷了,因此直下叫你參,念佛的是什麼人,念佛的是什麼人,你找、找……,找不到,找不到念佛的人是誰,碰!般若智慧就跑出來,打斷那個妄想,我們本性的光明就顯現出來,打得念頭死,許你法身活,念頭若打得死,法身就跑出來了,一猛提醒,參、參……,念佛的是什麼人,念佛是誰,我在念佛,我在念,頭腦在念,觀想腳,咦!腳底也在念,手,咦!手也會念佛,手也會念佛,你觀想佛號,你不相信回去自己右手舉起來,佛號也從手出來,佛號也從手出來,從手出來,你全身找念佛的是誰?找不到,當下了解因緣性空,妄想打不起來,全都空,般若智慧自然跑出來,等於一桶水放著,若清淨之後面貌就照得出來,面貌就照得出來,面貌就照得出來,我們要找到本來的面目一定要讓水平靜,我們去看,貌相才照得出來,我們的心沒有起心動念,照到一切,觀空,所有的妄想都打死,清淨心就跑出來,般若智慧,無量的妙用就現在眼前,不離一寸,當下,所以直下诘問,一猛提醒,提醒你,何止長夜復旦,眾生念、念、念……,念佛又不能徹底了解釋迦的悲心,這樣一下子讓你開悟,了解,啊!我就是佛,所以人家若來請教師父,說:師父!請師父開示。我說:你家的寶貝不拿,你跑這麼遠來做啥?當下冷靜,回光返照,你就是佛,你跑這麼遠來要做啥,他說:我來參。我說:沒什麼好參,參你的心,好好觀照你內心的起心動念。令一切念無所著,善無所著,惡無所著,善無所著,淨也無所著,沒有淨,沒有生死,沒有涅槃,一切法沒有一切名利,文字相,心緣相,一切放下無所著,無所著,這是佛祖徹底的悲心,徹悟到無所著的人,他就能夠了解佛門的精神就是這個,為什麼其他的宗教他不能徹徹底底解決生死,他有所著,像一貫道說我度一個我就有多少功德,度十個我就有多少功德,功德本性本來具足,放下就是,放下就是,所以所有的宗教都不能徹徹底底來了脫生死,因為有所著,有所著就落入業力裡面,有所著就落入業的因緣,就落入時間跟空間的交會裡面,佛教就是最簡單,三個字:無所著,一切法無所著,善、惡、是、非、色、受、想、行、識,苦、空、無常,一切包括你成佛的念頭全都放下,佛尚不可得,何況有念,何況有得,是不是?成佛尚不可得,成佛都不可得,本來面目就是佛,要跟人家講什麼受,得到什麼東西,何況有得,所以一猛提醒,何止長夜復旦,這樣我就了解。

【講】此因前雲。不必參究。故假設疑問。而解釋之。

問:天奇毒峰諸祖。皆主參念佛者是誰。何謂不必參究?】為什麼你說不要參?

【答:此義即出諸祖。天奇本瑞禅師。毒峰本善禅師。】這兩個禅師,【因念佛人。不契】就是不會跟【釋迦如來徹底悲心】契合【。何謂徹底悲心。佛以大悲愍念眾生。教人念佛。要人悟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旨。一切眾生。不明斯旨。是為不契佛心。故諸祖在旁不甘心。】在旁邊的人看眾生可憐,不甘心,參這麼久不了解佛祖如來【以佛心如是大悲。念佛者昧而不覺。】昧就是迷迷糊糊而不覺悟,【故天奇示眾雲:終日念佛。不知全體是佛。如不知。只看念佛者是誰?直下诘問。一猛提醒。】一猛提醒,【曰念佛是誰。要人於言下。回光返照。親見自性彌陀。

何止長夜復旦者。】就是很長、很長的夜晚突然間見到光明,【眾生自從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即迷卻本性。從迷入迷。在無明長夜中。而不覺悟。今為猛力提醒。豁然迷情頓破。心佛顯現。是謂復旦。眾生由本覺而不覺。今由不覺豁悟本覺。喻如昨日從旦入夜。今早從夜復旦。(天明也。)即性天明朗。佛日現前也。

【解】我(等)[輩至]今日。】我們這一輩的眾生,【猶不肯死心念佛。】不肯死心,死心就是不雜修,這輩子絕對不改變,不肯死心念佛,要是念佛都在做表面給人家看,拿著一串念珠,卻老打妄想,做表面給人家看,要讓人家知道他很有修行,不肯死心念佛,不要做表面,我念佛是為了生死,不是要這輩子得虛妄的名,這輩子不是要得到這虛名。【苦欲執敲門瓦子。向屋裡打親生爺娘。】這什麼意思呢?若欲執敲門瓦子就是說我們若拿那個瓦片敲這個門,敲這個門,這就是比喻參禅的意思,參參看你本來的面目是誰,同屋裡打親生爹娘,在旁邊寫個:就是你的本性,我們拿這個石頭敲、敲……,是要問看看裡面是什麼人,就是要讓你了解你的本性是什麼?現在你拿這個執敲門的瓦子,這種石頭敲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就不孝順了,這樣就不是了,本來拿那個東西是要敲門,門要打開,意思是說我們參禅本來是要見我們的面目,現在你參禅參一參,卻自己對本性不了解,卻生起斗爭,斗爭的這個心理,變成本來是善意的,本來是善意的,結果你不了解祖師大德圓證的,違背祖師大德,所以祖師大德要提醒你,提醒什麼呢?提醒參念佛的是什麼人,我叫你開門,舉例,拿石頭來敲門,是要讓你認識裡面坐的是什麼人,我叫你參禅是要讓你認識本性是什麼人,結果你參、參……,參到跟你的內心交戰,打你內心自性的東西,結果煩惱愈產生變成不孝順,不能體會釋迦佛祖,參禅不出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則於諸祖成惡逆。非善順也。】這就是不了解,不了解。

【講】釋迦徹底悲心。要我念佛。我等猶不肯死心念佛。求生淨土。苦苦的去看念佛是誰。一句話頭。】人家說參話頭,【猶如執敲門瓦子。】就是瓦片,【向屋裡打親生爺娘。】父母親,【爺娘喻自心。】就是我們的本性,【能念所念。一一唯心。不了心作心是。反將念佛是誰。一句話頭。苦苦參究。自問自己是誰。何異以敲門瓦子。打親生爺娘也。參究之人。原欲善順諸祖。】祖師大德是要叫你參有的,參是心是作佛,【因不達祖意。反成惡逆。違背祖師一猛提醒之意。非善順也。

【解】進問。】繼續問,【此在肯心者則可。】肯心就是說死心要念佛的人你這樣告訴他,這是可以。【未肯者何得相應。】他若不肯死心念佛要怎麼相應呢?

【曰:噫。正(是)[唯]未肯。】感慨,正是他就是不肯。【所以要你肯心相應。】只要你肯念佛,死心念佛,這可以說嘔心瀝血在勸告你,只要你肯念佛,自然心會相應。【汝等正信未開。如生牛皮。不可屈折。】你這種就是正信未開,汝等正信未開就是說我們這眾生,芸芸的眾生,正信,對佛的信心,我執跟法執都不存在像生的牛皮。如生牛皮就是不柔軟,不屈服,不接受人家勸告叫你死心塌地地念佛,不可屈折,折不軟,固執自己的看法,佛祖,諸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勸告我們,我們這輩子生命很短,你不要修別種宗教,你不要修別種宗派,你可要一心念佛,這就是你的正信,結果如生牛皮,不柔軟,壓不下去,不肯屈折。【當知有目者。】把筆拿起來,有目就是正信已開,正信的心已經開,了解說:這樣好,從這以後我絕對相信佛的話就是有目,有眼睛的人,有眼睛的人,【固無日下(然)[燃]燈之理。】有眼睛的人當然他不可能在日光下點燈,笑死人,眼睛很亮,日光也很明亮,哪裡須要點燈,【而無目者。亦何必於日中苦覓燈炬。】而無目,無目就是正信未開,他對這個正信還沒有開,又何必在日光中苦覓燈炬,意思就是說何必苦苦去參禅,去了解,去找這顆心,不用,欲覓燈炬,燈炬就是我們的自性,你沒有眼睛,你正信還沒有開,因為你智慧不夠,又何必在日中苦覓燈炬。我現在把這句全部再解釋一下:進問,此在肯心者則可,只要你死心去仿佛,這樣就沒有話講,則可,就沒有話講,未肯者何得相應,不肯,你怎麼有辦法相應呢?曰噫,就是很感慨,正是唯未肯,他就是不肯聽我們的勸告,不肯聽佛,聽祖師大德的勸告,就是不肯,所以要你肯心相應,就是要你肯答應,肯死心念佛,現在在勸告,汝等正信未開,你根本正信沒有開,如生牛皮,不可屈折,折不軟,勸告你就是不聽,你就是有我執跟法執,叫你念佛,你就講一大堆的理由:那太慢了,那老太婆。我藏經看完我才要念佛,藏經看完你在觀音山,你在納骨堂了,藏經看完你在納骨堂了,當知有目的人,固無日下燃燈之理,就是說有正信的人他不用在日下點燈,意思就是說不用再經過,因為他有正信,他清清楚楚,當然他也知道要念佛,若沒有正信就是而無目的人,沒有正信的人又何必在日中苦覓燈炬,苦苦去參禅找我們的自心,這段意思就是說無論正信的人(已開),無論沒有正信還(未開),要死心塌地去念,這句話意思就是這樣,有目的的人,沒有目的人,正信已開,正信沒有開,你全都要死心塌地地念佛,。【(平常之極愚者,未免驚其孤峻所謂難信之法也。)】【()

【講】此兼破不肯死心。更進而問曰。前此所說。乃在能肯死心念佛之人則可。如未肯者。何得與釋迦徹底悲心相應。曰噫。(歎恨聲。)謂我所說者。非為肯心者說。正唯(獨也。)對未肯者。要你發起肯心念佛。與釋迦悲心相應也。汝等正信未開者。即唯心之正信尚未開發。我法二執堅固。喻如生牛皮。不柔軟。不可屈折也。當知有目者。喻正信已開之人。深信即佛即心。即心即佛。自肯死心念佛。不必更加參究。故曰固無日下燃燈之理。

而無目者。喻正信未開之人。正好死心念佛。自得心開。何必苦苦參究。於心中更去覓心。故曰亦何必於日中。苦覓燈炬(火。)也。】【

【解】大勢至法王子雲】大勢至法王子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此一行三昧中。大火聚語也。敢有觸者。寧不被燒。】大勢至法王子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藉任何其他的條件,自得心開,他的心自然會開,此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說行、住、坐、臥全都念佛,大火聚語,這就是像很多火,敢有觸者,寧不被燒,只要有人敢去摸到,一定會被燒到的道理。

【講】此引證不必參究。《楞嚴經》:大勢至法王子雲: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只要你憶佛、念佛,每天想佛,每天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即不假觀想,參究,諸方便。)】全都不用,【自得心開。(但要死心念去,工夫一到,自得藏心開顯,】藏心就是我們的本性,【見本性佛。)即此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二語。乃一行三昧(念佛三昧。)】行、住、坐、臥一心念佛,【中。大火聚(大火焰。)語也。】大火就是大火焰,像“大火焰”,【誰敢有觸之者。若有觸者。】意思是說只要你念佛,所到之處若有人遇到每一個就會成佛的意思。敢有觸者,【那有不被燒之理。】只要你接觸到念佛這個法門,每一個都度,到將來寧不被燒,每個都會被念佛感化到,一定會成佛的意思。

【解】問:臨終佛現。寧保非魔?】意思是說臨命終佛現前你敢保證說不是魔現前,意思就是說臨命終若佛現前,敢肯定跟著他去就是佛,不會著魔嗎?

【答:修心人不作佛觀。】沒有任何觀想,【而佛忽現。】突然間現前,【非本所期。】不是我們本來所期待的,修心的人就是說參禅的人,平時不作觀想的人,突然間跑出佛那就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沒有觀想,他自己跑出來。【故名魔事。】這就是著魔,【念佛見佛。已是相應。】若念佛的人見到佛才是相應,【況臨終非致魔時。】何況臨命終的時候又不是著魔,著魔的時候都是在世的時候,在我們這輩子的時候,因為我們的意識混亂,先控制我們的神經,所以著魔,光是著魔我看至少好幾百個,不計其數,來找師父的,若到臨命終的時候是宿世所造的業都現前,那就是第八意識的力量跑出來,平時著魔差不多都是第六意識在作用,若到臨命終的時候業全都顯現出來,那就是第八意識在作用,最後第八意識在作用。【何須疑慮。】你不用擔心。

【講】修心人。指參禅之士。平時不作佛觀。而佛忽現。定屬魔事。】著魔,【如《楞嚴》所雲:“修奢摩他。毘婆捨那。】奢摩他就是定多慧少,定太多,智慧比較少,一種是智慧比較多,定比較少。【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洗心非正,當然我們不了解這個魔事是正的還是邪的,所以說汝不能識,洗心非正,我們不能了解我們的判斷正確還是魔,所以我們會落入邪見。【”又永明大師《四料簡》雲:“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十個有九個錯,意思就是說修禅的人若沒有修這個淨土法門,十個有九個錯誤,【陰境(五陰魔境。)忽(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五陰魔突然間現前,瞥爾就是一剎那之間,就跟著他走了。【魔之惱亂行人。種種不一。皆投行人之所好。】皆投其所好,皆投行人之所好,就是修行人要什麼,他就給他什麼,喜歡看到佛,他就【多現佛身。】喜歡看到菩薩,就現這個【與菩薩身。而為說法。引入魔網。】引入這個魔網,【此非本所期望。忽見佛現。故名魔事。】目前有一個很出名,娶妻生子,自稱是活佛,說他這個佛法都是定中或是夢中,諸佛菩薩來為他說法的,來為他說法的,這就是五十陰魔裡面,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平常修持當中無論你看到什麼全都放下,有看到不要太過於高興,沒有看到,也不要捻,有看到不要執著,沒看到也不要執著,一心念佛,所以說印光大師文鈔中說念佛的人只有一句話:但問定不定,不問見不見。只問你心有沒有定,你的心若有定,臨命終百分之一百往生極樂世界。但問定不定,不問見不見,沒有在問你有見到佛沒有見到佛,見到說不定是魔,不曉得,所以你是不是一心在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過去有一個大修行的人一輩子都認真在修行,那麼因為他有看過很多經典,他知道有這魔事,臨命終的時候他知道他往生,他知道他往生,念佛,他就說:啊!佛現前。旁邊的人很多人在為他助念,那麼他為了要試探他是魔還是佛,他說:你若是佛,你若是慈悲的阿彌陀佛,那麼你的手為我摩頂,證明你確實是佛現前來的,拿金蓮華要來接引我,佛就摩頂,馬上為他摩頂,馬上就為他摩頂,手摩頂,我確實是佛,摩頂,授記,所以說念到那種功夫,請佛為他摩頂就摩頂,我們請佛來摩頂,魔就摩腳,修行不到那程度,人家修到金蓮華,所以自古以來往生看到佛不計其數,若說釋迦牟尼佛妄語,絕對不可能,打死我也不相信,絕對肯定有極樂世界,百分之一萬,一億萬,用生命下賭注,光憑我這一念,我慧律法師就會往生了,所以說你再講什麼我都相信有極樂世界,你再什麼我都相信有一尊阿彌陀佛,要不然不可能,因為我們去為人助念這麼多,我們也看到很多人往生,對不對?我就有親眼看到,所以說不管什麼,你講什麼都沒有用,我就是要念佛,若有這種決心,恁這個念頭,信跟願就往生了,品位高低當然就要看你平時念佛的功夫了,所以我就要認真一點,我要認真一點。【禅宗有防魔語曰。“魔來也斬。佛來也斬。”】魔來也斬,佛來也是斬。【而念佛見佛。是本所期。是為相應。不為魔事。況臨命終時。此時非致魔時。何須疑慮?

【解】問:七日不亂。平時耶?臨終耶?】意思是說我們在念七日不亂,一心不亂,是平時一心不亂,還是臨命終一心不亂?

【答:平時也。

問:七日不亂之後。復起惑造業。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亂之人。(寶鑒照妖。)無更起惑造業之事。】七天一心不亂這差不多要阿羅漢才有辦法了,不然不可能。

【講】此料簡】料簡就是分別,現在要解釋分別說【七日一心。】料簡就是像人家在抓藥,中藥叫做抓藥,抓藥,配藥,現在是在分別解答七日一心不亂。【第一問答可知。】是平時一心不亂,不是臨命終而已,意思是說你若平時一心不亂,臨命終更別談了。【第二答中。果得一心不亂者。更無起惑造業之事者。果得事一心不亂。如《成具光明定意經》雲:“空閒寂寞。而一其心。在眾煩惱。而一其心。乃至褒讪利失。善惡等處。而一其心。”】所以這一心很重要,師父今天一開始講經跟諸位講的那個安詳,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心,一心就是沒有煩惱,安詳就是沒有煩惱,安詳就是……,一心是以前的名詞,安詳是現在我用的名詞,我用這個安詳的名詞,這個名詞比較貼切,用這安詳是非常地慈善,非常地柔和,無所住,無所著,那種意境叫做安詳,空閒寂寞,而一其心,空閒,閒著沒事,寂寞,一心清淨,我們人沒辦法。有一個富裕人家的女眾,她先生有轎車給她開,有樓房讓她住,有現金好幾千萬,這是後來她學佛才告訴我的,她有很多錢,有轎車,她先生事業繁忙常常出國,自己很寂寞,不曉得怎麼消遣,打保齡球,跳土風舞,到後來沒有辦法,人家在郊游就跟人家出去,交往、交往……,出外游玩,在交往中又認識另外一個,認識另外一個,他也知道他有結過婚,先生也很有地位,對不對?久了,感情控制不住,感情控制不住,就跟另外這個偷偷摸摸,一方面活得很痛苦,一方面又很喜歡另外這個,所以她很矛盾,內心的矛盾,認為空閒寂寞要一其心很困難,不甘寂寞,人不能在寂寞的時候穩定,我們一定要去賭博,我們去簽大家樂,要不然去玩股票,已經那麼有錢,那麼富裕,她也在玩股票,沒有必要嘛!難道不是這樣,對不對?漲停板,很歡喜,跌停板,心髒病,趕快,救心,趕快,救心,為何要這樣,對不對?寂寞就是一種享受嘛!眾生寂寞卻變成一種恐懼,有誰來愛我,安慰我,窗外下著細雨,呼呼的冷風,就像告訴我孤獨的痛苦,可憐,我從來不曾有這種想法,我們都怕接見太多客人,整天都是人,我現在就是一直希望寂寞,以前有談戀愛的時候當然不了解這種心境,整天都想去找對方,想要談話,打個電話也好,見面又吵架,回來才又失落感,現在學佛了,人愈多是愈煩惱,對不對?現在誰要安慰我,靠你們嗎?你們誰來安慰我,笑死人,半斤笑八兩!你們又不會比我還要有智慧,若有,只是來師父面前哭泣而已,我安慰你比較多,比較大部分,你要來安慰我,你也好了,對不對?以師父今天的智慧我要找誰,如果我今天發生問題,你說我要找誰,你說,張老師嗎?還是去幫張老師解決,有可能嗎?不可能,今天全世界的人誰要安慰我,不用,因為我們找到自己,所以說整天都坐著,念佛。有一個電視陪伴我,看報告新聞,Report News,報告新聞就好了,沒什麼,世間本來就是這樣,所以現在若談戀愛,我若跟他見面,見面、見面,總是一定要分開,一定要分開,難道不是這樣,你要見多久,對不對?像現在的年輕人遇到之後,不曾談過戀愛,遇到之後左右開弓,左右吻得昏頭轉向,不了解,所以我現在發現學佛的人他耐得住寂寞而一其心,這不簡單,不簡單,這句話我覺得寫得很好,空閒寂寞,而一其心,這句話我到今天才體會到,在眾煩惱,而一其心,一其心,什麼境界來就是安詳,一其心,沒有變化,乃至褒讪利失,善惡等處,而一其心,褒就是贊歎,讪就是誹謗,利就是得到,利失就是得到、失去,也是一樣,善惡等處,而一其心,所以那天同學來看我:慧律法師!你現在作何消遣?開玩笑,我念佛都沒時間了,什麼叫做消遣,作何消遣,那種人就是活得不耐煩,很痛苦,你作何消遣,我作何消遣?不然去打保齡球算消遣,我說:我念佛,看經典都沒時間,《彌陀經》我每天要查的,你知道嗎?每天要查的,還要講《淨土十疑論》,還要講《無量壽經》,我說:要度眾生看經典都沒時間。怎麼消遣,你活得不耐煩,你們怎麼消遣?很痛苦,不然打算消遣,講這句就是說眾生的內心很空虛,空虛跟沒有依靠,他就要藉著假的東西來消遣那才叫你作什麼消遣,對不對?年輕人像我們這樣真的不簡單,真的,不簡單,世間一下子放得下,斬斷,對不對?幾天待在家裡也不覺得寂寞,沒什麼,整天都是在看書,看書,看書以外還是看書,再來就是睡覺,再來就休息,再來就見客,以前都說接客,不對,人家說這樣不好聽,要改成見客,要見客,要見客,對不對?客人也是很奇怪,客人要來見師父,他若沒見到師父,紅包他不拿出來,很奇怪,有一個人來到那裡,來到那裡,拿一包紅包問我,問我:請問慧律法師在嗎?我說:我師父在休息。我故意不讓他知道,我師父在休息。哦!師父不在,那我下次再來。紅包不放著,他不放入功德箱,他還得帶回去,眾生實在……,人家已經准備好了,請問慧律法師在不在?我說:我師父在休息。噢!那我下次再來。紅包再放回去,很難為人,師父不在就這裡就沒得收,很奇怪(法師笑),他說:噢!你的聲音怎麼跟師父一模一樣。我說:大家都這麼說,大家都說我很像師父。我不會笑,我不會笑,那時候,眾生沒看到師父紅包就不拿出來,不拿出來,下次要跟他講:我就是,我就是。【不為內惑外境之所雜亂。故曰無更起惑造業之事。

【解】問:大本十念。《寶王》】就是《念佛三昧寶王論》。【一念。平時耶?臨終耶?】意思就是說大本《阿彌陀經》講十念,《念佛三昧寶王論》講一念,那麼是平時或是臨命終呢?

【答:十念通二時。晨朝十念。屬平時。】晨朝十念這是屬於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時。】臨終的時候,一念,則但約臨終的時候。

【講】此料簡十念一念。】這在分別十念還是一念。【大本。即大本《無量壽經》。】《大本無量壽經》,【《寶王》。即《念佛三昧寶王論》。晨朝十念。】早上十念,【即慈雲忏主:晨朝十念法。每日清晨。以水嗽口。焚香西向。】燃香朝西,【合掌念十口氣。一口氣盡。為一念。此接引事務忙碌。】所以我都說現在的早課在哪裡作,摩托車,摩托車作早課,從家裡騎到文殊講堂,上班,剛好二十分,早課剛好作完,早課剛好作完。【日間無暇念佛之人。能早晚終身十念。亦得往生。

○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俱屬臨終時。看破一切。放下萬緣。以最猛利之心。念佛十口氣。亦得帶業往生。】所以你想想,諸位!你哪有可能不往生極樂世界,哪有可能不往生,怎麼可能,我們教授講的,這怎麼可能。

○【而一念。但約臨終者。生平不信佛。不念佛。至臨欲命終。】這要很注意,臨命終【業報現前。】臨命終,我聽廣化法師講的,我聽廣化法師講他曾死過一次,他曾死過一次,十八歲的時候老和尚曾死過一次,那時候年輕當兵的時候,當時吐血吐得……,因為他得到**(日語),我常常有時候這個**(日語),跟**(日語)都分不清楚,我若看男的,噢!你頭發怎麼梳(日語)那麼好看,實在不是,這叫做**(日語),日語怎麼這麼難記,誰知道,**(日語),提那個**(日語),穿鞋子叫做**(日語),日語很難學,很難學,這個廣化法師年輕的時候,他講給我聽,說我們人快死的時候,過去像演電影般,我們人一輩子所造的業像演電影般,一直顯現,一直顯現,看你造什麼業你就現什麼業,比如你一輩子殺眾生,殺生,從事這行業,你臨命終就是無量的冤親債主現前,你殺多少就現多少,很可怕,殺牛就現牛,殺人就現一切的眾生,鬼神都要向你討命,所以說這個臨命終業報現前,平時念佛的功夫若沒有念到相當的定力,危險、危險,最主要就是說堅心,堅心,你若堅持到底,我臨命終的時候,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你無論什麼境界,再怎麼痛苦你都記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有看過一個居士五十幾歲,五十幾歲,他平日很認真,很認真,但是娶好幾個太太,這點就是缺點,娶好幾個太太,娶好幾個太太的時候,他都有在念佛,他年輕懵懵懂懂,亂搞,亂搞,娶好幾個太太,家庭就失和,後來他聽到佛法,他知道他這麼做錯了,他也是很精進念佛,到後來臨命終的時候,喊一聲:啊!喊一聲:來不及了,馬上斷氣,喊一聲就馬上斷氣,助念,助念,來不及念佛,業報現前,回去,喊一聲就回去了,幸好遇到師父,所以有燒香就有保佑,正巧,我去他家,正好碰到他往生,專程挑的都沒那麼准,結果他是怎麼求,他求:希望我臨命終的時候師父來為我加持。他每天都這麼求,你看!多准,對不對?人家都那麼准,准成這樣,你們可不要那麼求,那樣求我會忙死,今天聽這個死,明天聽那個死,後天聽那個死,要命!若新加坡的就跑到新加坡,真的,若美國就跑到美國,那沒辦法,沒辦法,所以現在我都叫人抄起來,抄起來,我們人很奇怪,他沒有痛苦,又不是臨命終,他一定要來消災一下,消災一下,供養師父,包一千,拜托師父為我消災一下,人好好地要消什麼災,對不對?他自己不念佛,好,看到一千的份上我為你消災一下,沒辦法,你不為他消災,他下次不拿來,他會說:師父偏心,叫你晚課為我念一下而已,願以此功德消災某某人,不為我念,眾生分別相非常重,其實是不要這樣,留給殘障的,或是急診的,或是死亡的,應該留給那些,你平時身體好好地要自己念,自己認真念,念佛。所以說業報現前,【得遇善知識。開導念佛法門。善根發現。信心稱名。雖只一念。當此生死關頭。念力堅固。亦得往生。】我就是看到這句,這樣有希望了,有希望了,不然靠我們的修行,我們跟不上祖師大德。

【解】問:十念一念並得(往)生。何須七日?】你說十念會往生,乃至一念會往生,並得往生,何必七天呢?

【答:若無平時七日工夫。】平時沒有七日的工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就像鄭少秋在演電影,殺人的招式那麼美,人家平時練到什麼程度,成龍,你看,成龍招式,那實在真的不是蓋的,成龍的電影我也很喜歡看,真的,打那個鶴拳,什麼醉拳,真的吃了不少苦,成龍真的不簡單,那確確實實是工夫,人家吃很多苦,人家演電影兩個鐘頭打成這樣,練十年、二十年才有這樣,念佛的人也是這樣,臨命終十念、一念。【(確確)(從)[縱]下下品逆惡之人。】縱然是下下品的逆惡之人,造惡業的人,【並是夙因成熟。】這就是生生世世因緣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聽到之後便相信有佛,相信有極樂世界,願意往生,【此事萬中無一。】這種事情是一萬個找不到一個,【豈可僥幸?】不可以有這種僥幸的話,僥幸台灣話怎麼講?僥幸,這個人很僥幸,這麼年輕就死了丈夫,僥幸,台灣話來講是很難聽,很僥幸是說這個人很淒慘的意思,你知道嗎?所以豈可僥幸,豈可僥幸,這要問看看,這要去問看看這兩個字要怎麼讀,僥幸,僥幸。(僥幸 jiǎo xìng:由於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很幸運。1.企求非分。2.意外獲得成功或免除災害。猶幸運。)【《淨土或問》。】有一本書叫做《淨土或問》,【斥此最詳。】就是排斥這種最詳細的。(斥:斥責)【今人不可不讀。】昨天我跟周羅漢先生,以後也會講到《淨土或問》,反正我們這講堂這輩子就一直講淨土法門,將來會講到《楞嚴經》、《金剛經》跟這個《心經》,跟《六祖壇經》,這一定會講到,淨土一直講,淨土法門一直講。

【講】此段文雖明顯。事極切要。】這很重要。【每見世人。以為念佛不必早念。且待年老再念。並不思古人雲:“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半是少年人。”】諸位!你們曾聽過嗎?不要等到老來才學道,墳墓那些都是年輕人,你若不相信,你若不相信,掃墓節到了,你去元亨寺納骨堂看,隨便都好,義永寺去看,或是開證法師那裡納骨堂,媾不曉得有沒有,宏法寺有沒有?有,宏法寺有,去那裡看,甕,骨灰甕算看看,民國幾年出世,民國幾年死,你算算看,超過七十歲的有幾個,超過七十歲的,你算算看,比例,七十歲沒有幾個,沒有幾個,真的,算一算要像我活到三十八歲就很困難,真的,很少,不然十歲,十二歲,二十五歲當兵,有的當後騎摩托車當場死亡,二十五歲,三十出頭,我算一算三十八歲也排在中間,中間的,真的,不簡單,真的,生命長真的是福報,所以說不簡單,不要到老了才學道。【又聞說臨終念佛。十念一念。並得往生。遂不肯平時念佛。欲待臨終時。再發心念。此是很錯誤的。故蕅公雲:若無平時七日工夫。安有(那裡能有。)臨終十念一念。到臨終時。百苦交煎。就是要十念一念。都不容易。定要平時念佛工夫純熟。臨終方能提起正念。

縱下下品。逆惡之人者。謂五逆十惡之人。臨終而能十念一念者。皆是夙世善根之因成熟。故能感善緣。臨終時遇善友。開示念佛法門。聞便信願。發心持名。雖十念一念。其行不多。而當時心力猛利。惟佛是念。惟佛是求。故得仗佛願力。慈力。接引往生。此事一萬人中。難逢一人。】很不簡單去遇到。【豈可待臨終方念。】怎麼可以等待臨命終的時候才念,【而存僥幸之心哉。《淨土或問》一書。呵斥此事最詳。人人不可不讀此書。】我一定會講這本。

【解】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西方離我們這麼遠,十萬億佛土就是十萬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萬億的銀河系,十萬億個銀河系以上,簡單講就是這樣,何得即生,十萬億的娑婆世界,佛土,怎麼有辦法剎那間就往生?

【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何難即生,怎麼會有困難?十萬億佛土也是我們的本性,本性外……都包括在我們的本性裡面,沒有在本性外,所以藉著自心,我們自己的心跟佛力的接引,哪有很困難呢?

【講】此疑遙遠即到。】很遠的地方怎樣可以馬上到。

【問:西方去此娑婆世界。相隔十萬億佛土。何得即生?

答。以十萬億土。雖隔甚遠。實在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豎窮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橫遍十方就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下、上十個方向。心包那個虛空,量周沙界,沙界就是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叫做沙界,周就是包括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量周沙界。【太虛尚在心中。況十萬億土乎?故曰:心性本無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往生自心之淨土。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何難即生?

【解】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俱了。見無先後。】現在用這個鏡子來比喻,藉著鏡子來照著十幾層山水的樓閣,每一層都清清楚楚,但是在鏡中不遠也不近,一照馬上就現前,見無先後。

【講】此以喻顯法。法中心性包括太虛。此理難知。借喻顯之。以鏡喻心。以數十層山水樓閣喻十萬億土。一照俱了。實無遠近。一見俱周。亦無先後。同在一時。故往生者。如一念頃生極樂國。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來去宛然。來去無性。如鏡中之境。顯現宛然。顯現無性也。

【解】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如是。

【講】此以法合喻。西方依報。極樂世界。與彌陀說法。正報之佛生。亦如鏡中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層數無性。一照俱了。見無先後。彌陀聖眾現前。眾生心不顛倒。即得往生。亦如鏡中來去宛然。來去無性。一念俱了。見無先後也。

【解】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把筆拿起來,海印三昧出自《華嚴經》,《華嚴經》,海印三昧就是說像海那麼大,所有經過海的他就印入海中,海印三昧像大海那麼大,只要在虛空當中走過都可以印在海中,同時顯現的意思,簡單講就是海印三昧就是四個字:同時顯現,沒有先後,出自《華嚴經》。【大圓鏡智之靈文也。】大圓鏡智之靈文。

【講】此總結唯心。當知二字。】我們要知道:【要即事以明理。此經字字行行。皆心性之靈文。】我們的本性所顯現出來很清楚的文章。【海印三昧。與大圓鏡智。皆心性之異名。】我們的本性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可以同時顯現無量的事相,就像大圓鏡智,就像鏡子裡面充滿了智慧,叫做大圓鏡智,像鏡子這樣而充滿了智慧,都是心性的異名,【心性具足一切法界。名海印三昧。即萬眾森羅海印含。此理具也。】萬眾森羅海印含,此理具也,全都包含在森羅萬象裡面,同時顯現。【心性圓現一切依正。名大圓鏡智。即圓光普照。無法不現。】就像圓滿的光普照,無法不現,【此事造也。】事造,事造,所以講經要法師領導、解釋比較聽得懂,若沒有解釋,自己看有時候一些名詞出自哪裡就不曉得。

【解】問:持名判行行。則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說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今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我先解釋:

問:持名判行行,我們說信跟願是判……,慧行,智慧之行,信跟願是慧行,那麼行就是持名念佛,判為行行,所以說掛名判為行行,第一個行字就是我們慧跟行,第二個這個行字是我們所謂的信、願、行的行,這是助行,助行,那麼掛名是行行,這是助行,那麼什麼叫做正行呢?

答:依一心說信願行,一心就是不亂,深信切願,一心不亂持名,依一心說這個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沒有一個前面後面,意思是說這三個都有關系,也不一定是說三個,講實在的是一個,所以說非先後,非定三,就是說講到信,願和行具足,講到願,信和行具足,講到行,信和願具足,所以非先後,因為一心不亂,一心求生極樂世界,沒有先後,方便才分作信願行,所以這叫做非先後,非定三,不可以說一定是三種,說起來是三就是一,一就是三。底下就是解釋:你若是沒有願和行,你這種信就不是真信,所以說無願行,不名真信,你沒有行跟信,這是不名真願,你沒有行跟信,你不是真正的願,願都是虛願,若沒有信跟願,你所行的就不是真行,所以講到信就離不開願跟行,講到行就離不開這個信跟願,所以說,講到信,就願跟行具足,講一就是三,講三就是一,今全由信跟願持名,所以信願行三,聲聲圓具,圓具就是圓滿具足三項,念一尊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一聲佛,就是具足信願行,這叫做圓具,我相信有極樂世界,我也要往生,我照這樣去做,念一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信願行同時具足,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

【講】此疑二行差別。】二行就是慧行跟行行,信願行分兩種行,信跟願是慧,行是行行。【問持名判行行者。因前文判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故此問曰:持名既判行行。則是助行。何名正行?】什麼才是正?正行就是什麼叫做最重要?最重要就是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答:依一心說信願行者。三資唯是一心也。】信願行就是一心,一心不亂。【既是一心。故非有先後。亦非定三也。

○蓋下明非定三之理。】就是說不可以說一定是三種的,你要說三就是一,一就是三,【無有願行。不名真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真信離不開願行,你若是真的信,當然你就有願又會去行,你若沒有這個願跟行,你這個信就不是真信。底下說,【無有行信。不名真願。】沒有行跟信你就不是真正地願。再來,【無信願。】你所有的行【不名真行。】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也沒有用,沒有信跟沒有願。【今全由信願持名。】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舉一即三。】舉一個就是包括三個,【全三是一。】三個合起來就是一個,【念一聲佛號。圓具信願行。聲聲悉皆圓具。】圓滿具足,【正助皆不出一心。】所以【二行】就是慧行跟行行叫做二行,【亦不出一心。所以名為多善根福德因緣也。

【解】觀經稱佛名故。】這《十六觀經》講,講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為什麼有辦法這樣呢?這就是聲聲句句圓滿具足信願行,福善若是多,所以滅罪就多。【此之謂也。】這就是這樣說,【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你若福不夠,善不夠,你怎麼有辦法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呢!意思是說我們聲聲句句圓滿具足了信願行,所以福善才會這麼多,才會滅這麼多的罪。

【講】此引經作證。觀經稱佛名故。於念念中。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聲聲圓具信願行。福善既多。所以滅罪亦多。末二句反言者。福善不多。安能滅罪如此之大。】【()

【解】問:臨終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稱名。亦除罪否?】我們臨命終猛切念佛能夠除罪,那麼平時我們若至心念佛是不是有辦法除罪呢?因為都強調這個臨命終,現在人家就在懷疑,那麼平時呢?

【答:如日出。】就像日光出來黑暗全都消失,【群(暗)[闇]消。】現在覺悟到仿佛就像日光出來一樣,覺悟到一心念佛,信願行具足,所有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中有佛就像日光一出來黑暗全都消失,智慧之力就現前,愚癡的惑業就滅,所以說【稱(佛)[洪]名。萬罪滅。】因為我們有覺悟到。

【講】此疑臨終猛切念佛。能除多罪。平日至心念佛。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暗消者。此以喻明。謂眾生將心造罪時。依惑起業。無明惑起。智慧日落。則全明成暗。今覺悟念佛。如日一出。群暗自消。智慧之日既現。愚癡惑業自滅。故曰稱佛名萬罪滅也。】【()

【解】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現在又開始在懷疑,臨命終猛切去念可以除罪,平時至心念佛是不是除罪?答案是肯定,現在問:請問散心雜念,不專心的,那些散心雜念就是一邊拿念珠一邊看電視,一邊去菜市場,一邊講話那種念佛,這句話要注意!散心持名也除罪否?

【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這句話就是說平時你不專心念佛,一面講話一面念佛,一面看電視一面念佛,不專心,每天到外面亂跑,東奔西跑,這樣是不是能夠除罪?名號功德是不可思議,寧不除罪,寧,怎麼會不除罪,也是會除罪,底下那句,but,but,but,不不一定往生,這句就最麻煩了,你念佛、念佛很多功德,可以滅罪,但是不一定往生,這樣就很麻煩了,不能決定往生,意思是說散心雜念沒有力量,有結善緣會除罪,但是沒有力量,底下說【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你散心雜念,散心雜念,散心沒有辦法抵擋無始劫以來累積的習氣,我們無始劫以來累積的習氣就是什麼?你知道嗎?就是說我們的心很想要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但是我們的欲望或是我們的習氣控制不住,控制不住,簡單講就是散心念佛控制這習氣,這業力,控制不住,世間人所講的克服不了,所以還要再繼續六道輪回中,念佛有一些善根,下輩子當皇後,下輩子做股票馬上漲停板,有錢,下輩子他做事情的時候遇到貴人,初出來唱歌他就遇到導演,馬上唱歌演電演,一炮而紅,就是念佛有福德因緣,所遇到的都是好人,但是就不能往生,這輩子,下輩子的福,你又沒有來信佛,沒有來拜佛,福報享受完了,又不曉得到哪一道了?又迷迷糊糊了,若又沒有聽到法師開示他又迷迷糊糊,又迷糊了,所以念佛不能散心念佛,要堅心念佛,義無反顧拿死做賭注,用你生命去賭,用生命,世間最可貴的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我們若能用生命去念佛,生死決定會了。

【講】此疑散心稱名。能否除罪?答。佛之名號。具足萬德。不可思議。豈有不除罪之理。但不一定往生淨土。下二句明不往生之故。以悠悠(心不專也。)散善。散心稱名為悠悠散善。力不充分。所以難敵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所積眾罪也。

【解】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我現在解釋:當知積罪,假使有體有相,我們累劫所造的惡業,我們累劫所造的惡業若是有體、有相,就是有這個硬的東西,有形相的東西,所以《華嚴經》說業若有形,盡虛空界,法界不能容,我們所造的業若是有形的,那無量無邊的這個業,盡虛空界,法界不能容,這《華嚴經》講的。

【講】此引證。當知是叮咛告誡。】所以說【應當知識。積罪假使是有體相者。則盡虛空界。皆不能容受。】太多了,無始劫來的罪業太多,雖百年晝夜,【雖然於百年中。晝夜稱念彌陀十萬聲。一一聲皆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其所已滅罪。不過如爪上土。(印度呼手,多呼為爪。)】佛在講經的時候,大眾當中:你們在用功,那麼念佛,我這泥土,佛祖抓起來,指甲,抓上就是指甲,指甲,指甲所黏的泥土比較多還是大地的泥土比較多,當然是說【未滅之罪。如大地之土。】比較多,泥土比較多,他說: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業就像大地的土,我們若散心念佛,雖然說我們有在念佛,散心念佛,我們不能得到利益,得到利益就像爪上土,就像指甲裡面一點而已,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罪業就像泥土那麼多,現在念阿彌陀佛滅罪像指甲上面的泥土,【其相去幾何?】

【解】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

【講】此專重一心不亂。唯有念佛。念到事理二種一心不亂。則有殊勝力用。必得往生。譬如健人。指勇健之將被圍。】他很強健,他受到外圍被包,但是因為他【以有勇健之力。可以突破重圍。(言娑婆世界。)】把我們圍起來,所以【挺身而出。非復三軍之力所能制耳。三軍。】因為太強健,【喻見思塵沙無明三惑也。】我們要一直念,念到一心不亂,這樣力量才會強大,才會強大,講實在的堅信,堅信切願決定往生。

【解】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我們前面有講金剛就是很堅固,終不可壞。

【佛世一老人求出家。】有一個老人要出家。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要來求出家,五百個阿羅漢都說這個人沒有善根,【五百聖眾皆謂無善根。佛言】佛說【:此人無量劫前為虎逼。】這個逼就是跟那個逼迫一樣,【失聲稱南無佛。】失聲就是不經意,不是念到失聲,沙啞,不是這意思,失聲就是不經意,像我們走樓梯走得滑倒,阿彌陀佛,滑倒,或是臉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是盤子被打破,不經意被他念出來,為虎所逼,不經意被他念出來,失聲稱南無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剛好遇到我成道,剛好遇到我成道,【非二乘】二乘就是聲聞跟緣覺,他的【(慧)】眼跟他的【[道]眼所知也。】由他所看的五百世,有的大阿羅漢就看得比較遠,所以他藉著二乘人的眼宿命通所觀察,還不能了解這個人有善根,佛才有辦法說無量劫以前。

【由此觀之。《法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者)。】法華就是《法華經》,《法華經》說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都已經成佛,意思就是說我們要了解,散心念佛他是作未來的遠因,也會成佛,成佛,但是力量比較慢。【豈不信(欤)[哉]?

【講】此喻證。念佛便為成佛種子。永劫不壞。如金剛之堅固。終不可壞。引佛世一老人為證。失聲念佛一聲。當為得度之因。況專心念。一心不亂念耶。又引法華經。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經雲:“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塔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寺,我們現在講塔就是指納骨塔,納骨堂,所以現在中國人若在講塔就是講死人的地方,講實在的,不是,塔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寺院,寺院,所以我們若到泰國看,人家寺廟都建榙的形狀,我們現在建塔的形狀都放死人,放骨頭,所以變成不了解的人看到:入於塔廟中,他就不了解塔廟,佛當時在世叫做塔,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寺院的意思,寺院的意思,【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豈有不信哉。】我們難道不相信嗎?意思是說稱名,只要你有念佛就是成佛的種子,金剛種不壞,他就舉例老人要求出家,羅漢觀察沒有,佛就說有,這就是無始劫來所念佛一句而已。

【解】伏願缁素智愚。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辄生退诿。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

【講】此誡勸也。伏願缁素智愚者。】缁就是黑色,素就是白。就是【缁指出家人。著染衣曰缁。素指在家人。著白衣為素。】唯願出家人、在家人,你若到泰國看,在家人去寺廟都穿白色的衣服,【無論上智下愚。】上,智慧的人,下是愚癡的人,【於此至簡易。至直捷之無上圓頓法門。勿(不可也。)視為圓頓難修。】很難修他就不敢修,【而辄生退卻推诿。】而辄就是往往,辄生退卻推诿,辄就是往往,往往會生退卻推诿,诿,那個念wěi,就是推辭的意思,诿。【勿視為直捷易行。】也不可以覺得它太過於簡單,不要覺得淨土法門很簡單,太簡單,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而已,【而漫不策勵精勤。】就不要用功,不要精進,【勿視為簡易淺近。】不要認為那太過於簡單,【而妄致】妄致就是狂妄,【藐(小也。)視輕慢。】妄致就是狂妄,藐視輕慢,【勿視為無上高深。】也不要認為那很深奧,無限地深奧,【而不敢承當擔任。】這樣就不能荷擔如來的家業,【此句明第一義谛。即心即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之理。

【解】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即心故。)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即佛故。)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讀者當知此優昙缽羅花出現時也。)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

【講】此文明三要。所念之佛。即境要。以一句佛號為系心之境。】將這個心抓住,【不可思議者。以佛即是心故。能念之心。即心要。心為諸法之本也。不可思議者。以心即是佛故。能所不二。心佛一如。即法門要。聲聲皆不可思議。聲聲相續。念念相應。即如優昙缽羅華。】把筆拿起來,優昙缽羅花是出自印度或者是斯裡蘭卡,斯裡蘭卡,我們現在所講的大概是錫蘭吧!祥瑞之花好像天花,天上的花,很祥瑞,優昙缽羅花。【時時出現。】時時就出現,【以喻佛身出現也。此解解此三要。要者。妙也。妙則不可思議。心境法門。三皆不可思議。】三種不可思議,【此解亦不可思議也。

初正示無上因緣竟。

丙二重勸

【經】捨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解】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盡]。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

【講】此約圓理釋。我乃釋迦自稱。佛證八自在我。】什麼叫做八自在我呢?一、(我現在講,你們就要寫起來。一就是)一身變化多身,多身變化一身。因為太自在,佛一個色身可以變化無量色身,無量色身也可以變化一個色身,這就是八自在第一個自在。第二、佛在一微塵就可以遍三千。佛他只要一微塵,一點點地東西,他就是可以變化像無量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簡單講他的色身也可以隱藏在微塵裡面,也可以遍滿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叫做一法滿無量三千大千世界,他有那個神通力。比如說他拿到這個手表,他變化一下馬上就可以遍滿整個虛空,也可以隱藏在一個微塵裡面。第三、他的色身很輕,(第三的自在就是色身很輕,)他若要到無量諸佛國土,一下子就到達,身輕遠到,這是第三。第四個自在就是現無量類。什麼叫現無量類呢?也可以化作鳥類,也可以化作人類,也可以化作比丘,也可以化作婦女,也可以化作天王,也可以化作龍王,所以無量無邊的眾生他都有辦法變化,這是佛的第四自在。第五自在就是六根互用,六根互用。什麼叫做六根互用呢?眼睛可以看也可以聽,耳朵可以聽也可以看,也可以聞,六根互用,因為他是見性的人,本性沒有那種障礙。第六,所以得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想。他得一切法但是他無所得的想法,不像我們眾生得到一點點法,執著這種法又變成一種法執,佛他沒有這樣,得一切法而不執著一切法有所得,叫做得一切法。第七自在,說一句偈可經長劫。隨便講一句偈,說法,佛可以說一劫,講一劫的道理出來,因為他的智慧太大,佛的智慧太大,比如說佛講這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就說:這就是生滅法,這就是緣起法,這就是空性,一切無所著,觀想一切苦、空、無常,一直說法、一直說法,說一句偈可經長劫,意思是佛的智慧辯才無礙。第八身遍諸處如虛空,色身可以遍一切處像虛空這樣,所以佛證到八自在我。諸位!你們可以去查這個《佛學辭典》。所以佛證到八自在的我,【故亦稱我。佛具足五眼。此見即佛眼所見。五眼者。肉眼。】我們一般的肉眼。【天眼。】天眼就是天人所看的,看得比較遠。【慧眼。(二乘所得。)】這慧眼我印象最深刻,以前我小時候很喜歡看布袋戲。現在布袋戲出來:老和尚(咚咚锵锵……)坐著:“慧眼普照三千裡……。”從小就老是記著這句:慧眼普照三千裡。我老是刻三千公裡,所以這個慧眼到後來我研究佛法,慧眼就是聲聞跟緣覺斷見思惑所發顯出來的慧眼。【法眼。(菩薩所得。)】得到正法眼。再來就【佛眼。(唯佛獨有。)】只有佛有而已。【五眼功用頌曰。“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天眼通非礙:天眼通沒有什麼障礙。肉眼礙非通:肉眼障礙,就不通達,肉眼是很淒慘,拿一張紙遮住就看不見了,什麼都看不見,迷迷茫茫,這本書遮在前面你什麼都看不到。(所以)法眼唯觀俗:菩薩的眼他可以觀察這個俗谛。慧眼了知空:聲聞跟緣覺他是修我空,我執,破這個我執,所以說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佛的眼就像一千個太陽在頭上照下去;照異體還同:所照到不同的全都包括在佛眼裡面,都可以透徹,透視,在佛眼來看全都一樣。【照差別之異相。一一體同平等相。佛眼所見。全事即理。法法唯心。曰究盡諸法實相。明了不昧也。是利。即念佛可以橫出娑婆五濁。圓淨極樂四土。乃至三種不退位盡。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

【解】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此解確甚令人骨寒。)】噢!這很重要,這就是說我們臨命終非常、非常地困難,臨命終就非常地困難。

【講】此約實事釋。是利。乃約臨命終時。此即一生念佛。修因結果之時。仗自己念力。仗彌陀願力。心不顛倒。此即是大利。由不顛倒。即得往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即得。乃不待移時。】就不用經過一段時間,【於彈指頃。】彈指頃就是這樣(法師打一個響指),剎那之間,彈指頃就是剎那的意思,於彈指頃就是剎那之間,【橫超三界。神歸安養矣。】安養就是極樂,所以我們藉著自己的念力,藉著阿彌陀佛的願力,剎那之間就跳出三界來到西方極樂世界。【蓋穢土。依自力。到臨命終時。未捨暖觸。】暖觸意思是說娑婆世界污穢之土,依自己的力量到臨命終的時候,還沒有捨開這個暖觸,暖就是溫度。觸,色身有感覺到這個溫度。意思就是說【(火大也,即四大分離時,火大尚未全離也。)】就是我們的溫度還沒有全離。【一生善惡。俱時頓現。】作善作惡這個時候都不用狡辯,所以說,所以說,說什麼呢?在娑婆世界互告若告贏,不代表什麼?在娑婆世界互告輸,也不代表什麼?這世間有錢有勢力,他欺負我們,我們又沒辦法報復,他講的是一篇道理,法官也認識,中央級的也認識,有錢又有勢力,錢再貪污一下,那麼我們這娑婆世界的眾生一直遮掩自己的錯誤,惡業造很多,明明他不對,互告,他也告到贏,他一定要贏,對不對?所以說娑婆世界兩人相爭,爭贏了那代表什麼,爭奪你贏,你代表什麼,你贏了什麼,有嗎?你爭奪輸,你輸了什麼,今天我若跟人家斗爭,我斗爭輸,我沒有面子,面子算什麼?這一層皮,因為我們有我執當然想要抵抗,若大修行通達悟性的人,沒有面子,沒有面子,我過得心安理得就好了,我內心明明知道你不對,但是因為你比較會講話,你比較有勢力,你認識一些記者,你用報紙攻擊我,雜志攻擊我,讓我完全沒辦法解釋,沒關系,佛祖知道,我沒有這麼壞,對不對?你有錢有勢力,我告不贏你,記者,電視台你都有熟人,把我搞成這樣,讓我受不了,沒關系。諸位!在我們善惡的良心本性裡面在處理這種事情,絕對萬無一失,你不要覺得你很委屈,知道嗎?佛就為你安排得好好的,到臨命終的時候那些唬弄人的,欺負人的,平常認為贏的,你全都輸,全都要倒,閻羅王沒有在收紅包,這點你可要記得,那個時候到閻羅王那裡談判,紅包送過去派不上用場,派不上用場,你多會辯論,那裡有一個生死鏡,到閻羅王那裡有一個生死鏡,你有唬弄他嗎?看電視,看電視,他沒有安裝電子電腦,整個頭腦……,所有的生死簿整個全都列在資料裡面,也不用按電腦,不用,閻羅王旁邊那個鏡子就很清楚,生死鏡,善惡一照就出來了,來!來!……,你說你沒有,來!明明你冤枉人家的,害人家上吊自殺,那個時候牛頭馬面就過來,帶上來,虎頭鍘,那時候就沒辦法辯論了,沒辦法辯論了,再讓你多強,多能干,辯論都沒有用,善惡都在頭上,都在生死簿裡面,因為你意識起心動念,鬼看得到都把你記起來,所以在座諸位!這樣你有了解我們比較吃虧,心安理得,知道嗎?鬼神、佛祖、菩薩,全都看得很清楚,你不用跟他計較,再差勁的人也還有幾個朋友,所以說一生的善惡俱時頓現全都出來,在座諸位!你去唬弄人家,你去欺負人家,你可以騙眾生的眼睛,你沒辦法騙你的良心,你沒辦法騙因果,我跟諸位講真的,你今天一張嘴只講人家多差勁、多差勁,你摸你的良心看看,摸你的良心你有多好,你擾亂整個佛教你多好,只講人家多壞、多壞,你不摸摸你的良心,可以騙人,不可以騙我們的良心,不可以騙閻羅王,閻羅王錢(紅包)送去,沒有在收紅包的,他沒有在使用紅包的,是我才有在使用,就是這樣,你若包紅包來,我是不敢得罪你,沒有包來我也不敢得罪你,我這裡有在使用,到閻羅王那裡講不通,罪犯很重,像法院在互告,這給你泡茶,喝茶喝個凍頂的,到陰間那裡都在受苦,閻羅王都是菩薩示現的,他神通自在,他收你什麼紅包,你沒看經典,鬼王都是菩薩示現的,為了要成就你的道業,你造惡太多,他要除掉你,把你抓下去炸油鍋,為了你好,對不對?你多行,到臨命終人家腳鐐手铐抓來铐的時候,我沒有,沒有用,到了才講,到了才講,沒有用,你解釋沒有用,所以說平時我們若不要作違背良心,我們不要去害人家,如果說我們摸我們的良心我沒有這麼壞,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包括全世界的人都不認同,我沒有對不起我的良心,這沒有關系,別人對我不信任,誤會,包括不相信我,統統沒有關系,為什麼?我的因果很清楚嘛!對不對?我因果簿裡面我沒有罪,是你有罪,我沒有罪,所以說我們如果真的做錯了,別人不講我們,我們也會難過,因為我們確實錯了,對不對?我們沒有錯,別人講我們,我們不會難過,我們會過得很快樂,對不對?什麼人來跟你講也是這樣,生死簿裡面沒有,你沒有違背因果,閻羅王查一查,人家沒有這樣你偏偏要我判他死刑,閻羅王又不會被你慫恿,用的假的證據,我拿錄音帶給你聽,證據在這裡,我拿錄影帶給你,在那裡沒有用了,假的馬上顯現出來,他那裡也不用電腦,為什麼我們有閻羅王,萬法是不是唯心所造,我告訴你,因為你有意識,你有意識你不能主宰自己,就有人能控制你,當然就有主宰天地萬物的善惡之神,善惡之神是唯心所造,你卻沒辦法控制自己。以前有一個禅師,鬼神要來抓他,雙腿盤起來入定,鬼神來找,找不到,人在這裡,找不到,他那個鎖鏈在铐什麼,把意識铐起來,我們有起心動念,鬼就有你的辦法了,聖者開悟的人他見到佛的光明,來的時候一片光明,他怎麼靠近你的色身,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臨命終認真念佛的人怎麼有可能著魔障,怎麼有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臨命終的時候諸佛菩薩天人都靠過來,魔看到,每個都發光,不是長角的,會發光的,那個法師往生的時候全身都是光,為什麼?天人,諸佛菩薩都到,那些魔子魔孫怎麼靠近,不可能靠近,仿佛絕對不會著魔的,聽我的話就對了(眾鼓掌)。所以說一生善惡到這個時候全都顯現出來,【死逆生順。】死的時候他很恐懼,活的時候他就很歡喜,逆跟順交叉,【二習相交。謂之生死關頭。最難作主。《宗鏡錄》:此位名亂心位。】這個時候叫做亂心,意思是說我們臨命終沒有幾個可以作主的,【第六意識不行。】第六意識就是我們所講的神經系統都停了,第六意識就是依附在神經系統的,我們現在所講的肉體就是神經系統,附在神經系統就是第六意識的,就是我們所講的神經系統都停了,已經沒有作用了,【八識中習氣亂發。故最難得力也。】一輩子所造的業全都顯現,全都顯現,什麼人辯論都沒有用,到閻羅王那裡再講,所以你可以欺騙眾生的眼睛,你沒辦法欺騙鬼神在你頭上的鬼神,不要害人,不要害人,不要偷拿人家的東西,不要傷害到一切的眾生,不要講沒良心的話,被狗咬走的話,有就講有,沒有就是講沒有。

【若念佛之人。兼修福慧。及有淨願。臨終自然。心不顛倒。故余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三求的堂主,【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以上二求。助成淨土之求。高登上品。《楞嚴經》雲:純想(即純善無惡。)即飛。(臨終神識飛舉。)】就是說若一個人一輩子做善事,沒有惡業,他到臨命終的時候意識會飛,飛到空中,即飛,【必生天上。】飛到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與清淨的願,他若有修福跟修慧,又有清淨願,加上這個清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欲度生死難關。但修淨業。自得其利。】因為這段很重要。

【解】無論頑修狂慧。懡 忄羅  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傥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我先解釋一下,這很簡單:無論頑修狂慧,頑修狂慧就是說有解無行,了解佛法,但是不修行,道理全都知道,不念佛,聽經聽很多,開示是一大堆,很會講話,偏偏不念佛,不修持,不持咒,你就沒辦法,所以無論頑修狂慧就是不了解修行的方法,不明正理的人,狂慧就是世間的聰明人雖然有了解一些佛法,不修行,沒有實際修行的人,懡忄羅 ,把筆拿起來,懡忄羅  就是慚愧無功,慚愧無功,懡忄羅  就是慚愧,自己覺得慚愧,不得力,臨命終生死關頭沒有用,全然無用,著事不達理,或者是執理廢事,這全都沒有修行,免談,無論,不用講這些事理不圓融,沒修行的,偏事或者是偏理慚愧無功的人,底下說,現在確實有修行。即悟門深遠,把筆拿起來,就是深悟之人,就是說真正悟入,操履潛確,操履就是親自去修行,潛確就是確確實實深入肯定在修行,真修之人,真正修行的人叫做操履潛確之人,底下那句,傥就是如果,如果分毫習氣未除,如果你習氣還有一點點習氣沒有除掉,分毫,如果你留下一點的習氣沒有除掉,如果你還留下一點點習氣沒有除掉,未免隨強偏墜,意思就是說未免隨著比較強的惡業,你所造的業墮落,墜就是墮落。

【講】此為蕅公婆心苦口。聞者當知猛省。】要好好反省。【頑修者。謂盲修瞎練。】像瞎子走不出路來,盲修瞎練,【但知用功。不谙修法。】只知道要用功,但是不曉得要如何修法,【不明正理之人。】所以這段就是在說善知識像明燈般,善知識就像明燈般,沒有親近善知識,亂搞會搞死,真的,會亂來。【狂慧者。謂天資聰敏。雖有狂解。】就是【(有解無行,】要不然就【偏理廢事。)不事進修。】不好好修行,【而無實行之人。此二種人。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全然無用。謂之懡忄羅 無功。】就是慚愧自己沒有功力,【此二種人。一則著事不達理。一則執理而廢事。】這兩種人【姑置勿論矣。】且放一旁,不要論,【下則進一步而論修禅之士。

即悟門深遠。】就是悟得很深入,【操履潛確之人者。上句謂非頑修者。】亂修的人,【乃參禅悟理之人。不獨淺悟。而悟門又復深遠。下句謂非狂慧者。】狂慧,【乃解行相應之人。】意思是說不簡單,【操修履踐。】履踐就是確確實實腳踏實地,腳踏實地在修,實踐的人,【深潛確實。】深入,潛就是入的意思,深入的意思,確確實實去修行,【如此二種之人。應當臨終有大把握。】很深入的悟,又確確實實的人,【可以了脫生死。】底下說,【倘】,如果,【有一分一毫習氣種子未除干淨。未免還要隨強偏墜。】看什麼種子比較強就掉下去,【即隨那種力強。而偏招墜落。況頑修狂慧者。此皆但憑自力修行之危險也。】意思就是說沒有靠佛沒有辦法,靠自己的真才實修也是很危險、很危險的意思,簡單講就是要念佛,念佛之後還是要念佛,念佛之後還是要念佛。師父!念佛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法門嗎?有,什麼?念佛,念佛以外還有更好的嗎?有,念佛,你問我一百次,我還是講這樣而已,真的,再怎麼講我還是這句而已。人家去參拜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在那裡很喘,喘,很喘,沒有體力,人家頂禮他:頂禮老和尚。一拜就好,一拜就好,一拜,就拜一拜,旁邊的:老和尚說一拜就好了。老和尚!請問老和尚!要如何修行才會了脫生死。念佛、念佛、念佛。老和尚要如何念佛?念佛你不會?拿一串念珠,這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這樣會嗎?這樣而已嗎?這樣而已,這樣而已,對。這我也很在行,我老了我坐得彎腰駝背,一拜就好了,一拜就好了。慧律法師要如何修行?念佛。念佛要如何念?簡單,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會嗎?這樣就好。我也會開示,講來講去就念佛而已,聽廣欽老和尚開示老半天也是講念佛而已,不然不曉得講什麼,沒什麼好講的,對不對?我若開示念佛法門絕對不會講錯,若開示念佛法門走錯路,會下地獄,廣欽老和尚要第一個先下去,他教的,這他教的,所以他若下去,我也跟著下去,他若往生,我也跟著他去,對不對?跟著他的路走就沒錯。底下說:

【昔日草堂青禅師。有解有行。受曾姓婦人四事供養。心生感激。乃言:老僧與夫人作子。】意思是說有一位草堂青,草堂青禅師修持,修持,他有解又有行,很有修行,受到姓曾的婦人,以前的人沒有名字,曾氏,鄭氏,林氏,都只稱姓氏而已,沒有名字,古時候的人沒有名字,姓鄭的人叫做鄭氏,古時候的人姓這個姓氏很奇怪,他受到這個婦人四事的供養,四事就是醫藥、飲食、臥具,醫藥、吃穿、睡、四事供養,(四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藥。)心生感激,他說:老僧與夫人作子。我下輩子當你的兒子報答你,作子。【一日。見宰相告老還鄉。非常榮耀。】以前宰相……,現在我們所講的副總統或是行政院院長官位那麼大,宰相官位很大,告老還鄉,非常地榮耀,非常地光榮。【忽起一念羨慕之心。】起這個羨慕之心,很羨慕。【未久示寂。】沒多久,修行到他何時要回去,示寂就是示現這個涅槃。【曾姓生子。】姓曾的就生一個兒子,他動一個凡心的念頭,宰相很好,很光榮。【使人看草堂已坐脫矣。】修到這種功夫,坐著神識已經脫出去了。【年少聰敏。】因為他上輩子是禅師,解跟行都很厲害的,【早登科第。】很年輕就當官了,【以前世之禅功。換一生之富貴。後入閣為宰相。即曾魯公也。】這樣是不是很可惜,修禅的,有解又有行,諸位!危險,這輩子當宰相之後,下輩子豬、狗、牛就不曉得了,說不定成了六合路砧板上的肉,被人烹煮也不一定,下輩子我若沒有修行,你這輩子在這裡聽經聞法,下輩子我們在哪裡見面?在六合路路邊攤見面,說不定人已經當一條大魚,我去,那條比較大條,結果是我們講堂的學生,下輩子我也是不曉得,吃,就吃了,他不管你什麼學生不學生,所以因此不要再來娑婆世界受苦,確實不要再來,真的不要再來,無論會生會死,頭會破,無論會粉身,會碎骨,你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無路可走,一定要走這條路,不要亂修,不要去外面亂參,我勸告你們是實在的,不要去外面亂參,參一參,你可要像陀螺轉回來,參,沒有關系,去拜山沒有關系,去參沒有關系,你可要會繞回來,若參一參被外境拉走,那就不是我的責任了。底下:

講一個故事:【又。唐朝惠林寺。圓澤和尚與李源】李源這兩個,一個出家人跟一個在家人,交往很好叫做【交善。】就是兩個人感情很好,【源以不仕。常居寺中。】這個李源因為都考不上,沒有當官,都考不上,所以常常住在寺院裡面,寺廟當中。【一日。與澤】圓澤法師,圓澤法師,這澤是圓澤法師,【相約。】相互約定,【同朝峨嵋山。】峨嵋山是誰的道場?普賢菩薩的道場。李【源欲取道荊州。澤欲由斜谷。須過京師。源以久絕人事。不欲入京。】久絕人事就是說沒有跟世間人來往,他都住在寺廟,等於一半出家,雖然現這個俗家身,可是已經一半出家,他不喜歡管俗事,不欲入京,不要進入京城,所以就從這個荊州,【澤遂從之。】沒辦法,禅師就跟著他去。【一日。舟行南浦。】劃船劃到這個南浦,【見一婦人汲水。】就是在取水。汲水,以前要到溪邊用這個桶子汲水,汲水就是提水,像我們用桶子在提水。【澤望而泣曰】圓澤師看到就在哭泣【:不欲由此為是耳。】我不想從這條路走過來,我就是要避開那個孕婦,因為腹中的孩子就是我。【源驚問其故。】李源嚇一跳,就問他:你是什麼緣故?【澤曰】圓澤法師講【:婦人孕三年。吾遲為之子。不逢則已。今既見之。無可逃者。】不要遇到但罷,遇到因緣具足我逃不掉了,我逃不掉了,我一定要出世當她的兒子。【三日願公臨。以一笑為信。】經過三天之後希望你能夠來,三天之後就出世,你能夠來,我用一笑,用這個笑來作這個信號,表示我就是圓澤師出世的,你若來看我,那個孩子出世我就……(笑),我就是圓澤法師,禅師。【後十三年。】十三年之後,【於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我那時候十三歲,你李源才來跟我見面。李【源心悲哀。】心悲哀。【澤具浴。至晚而寂。】看到那個孕婦就逃不掉了,看多厲害,這裡不曉得有孕婦的,我最好不要去看她,真的,看到孕婦,萬一出生當她兒子就慘了,真的,累死了,看到孕婦,腹中不曉得是不是我,若是我就慘了,認真念佛,認真念佛。【過三日。】很准確,經過三天,李源來探視,【源往親之。】來探視,【兒果對源一笑。】這個孩子出世不但沒有哭泣還對他笑,這種若以前沒事先講好,這要抓去下油鍋,這馬上是妖魔鬼怪,哪有出世的孩子馬上會對你笑,這不可能。【即以故語其家。】故語其家。【葬訖。】他就把他以前的事情講清楚,葬訖,就把他埋葬完,埋葬完,埋葬那個圓澤,【源還返寺中。】這個李源回到寺中。【後十三年。自洛赴杭。】自這個洛赴這個杭州,【以應其約。】答應他,答應他,【於葛洪井畔。】這是一個地名。【聞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聽到這個牧童站(坐)在牛背上敲這個牛角,一面敲牛角,一面唱歌,以前沒什麼法器,以前沒這個吉他,以前沒這個鼓(以前有鼓,但樂器不多。),沒有,他就這樣講【:“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貧道,布袋戲就教這句,三生石上舊精魂,三生石上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因緣,都已經天注定,三生石上就是說天已經注定,石上,依我的判斷,可能是寫在石頭上了,已經肯定的意思,三生石上就是說不能改變了,舊精魂就是靈魂就是以前舊的再來的,賞月吟風莫要論,過去我們這麼好,賞月,吟詩作對,這不重要了,莫要論,不重要了,慚愧情人遠相訪,我們過去就是好朋友,你今天來看我,我們就是過去有感情的好朋友,遠相訪,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來看我,此身雖異性相常存,這個色身已經改變,但是我們的本性是永久存在的。【源曰:澤公健否?】澤公,叫他上輩子的名字,意思是說圓澤法師你身體還健康嗎?【答曰:李君真信士也。】唉!李源你確確實實真的是一位講信用的人,我說十三年之後,你就是十三年後來。【然世緣未盡。】就是說他雖然修到已經坐化,再下輩子來也沒有隔陰之迷了,但是世緣未盡,【且勿相近。】我們不要再相近了,再吟詩作對,不要浪費我們的生命。【唯勤修不惰。】不要再懶惰,這輩子決定要認真修行,拜佛,念佛,【乃復相見。】我們到極樂世界再相見,我們到極樂世界再相見,他修到可以坐著,坐脫,入涅槃,沒辦法,世緣未盡,再來,再來,沒辦法。【又歌曰】歌曰,這是很淒涼的一個偈【:“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身前身後,我們出世前,死了之後事茫茫,迷茫,迷迷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我若要講到我們這個因緣,過去、現在就像斷腸一般,但是那麼好,但是修得不夠,又沒修念佛法門,修禅,本來我們可以自由自在,但又來出世,說起來是很斷腸,斷腸就是說很可惜、很可惜,過去我們那麼好,種種,這輩子還是脫離不開這個緣,講起來是會讓我們斷腸,很痛心。吳越江山游已遍,吳越所建的江山,吳越所建的這個江山,吳越,我們知道以前有一個吳越,所建立這個國家,江山游已遍,已經游完了,千山萬水都游完了,什麼都不重要,卻回煙棹上瞿塘,煙棹,瞿塘,瞿塘可能是個江,瞿塘江,意思是說要隱居,好好地去修行。(我認為:後兩句是所有的法門都已經試過之後,還是應該回到念佛法門,到極樂世界去。)【遂隱不見。】意思是說連好朋友也不能幫助我們的生死,吟詩作對的快樂也是暫時。要好好回來,【源返惠林。】要好好回來惠林躲起來。

最後說:【青禅師。宗門巨匠。】青禅師他是修禅宗修得那麼了不起的人,【圓澤具宿命通。】圓澤法師已經修到宿命,他知道上輩子的事情了,他也知道下輩子要跑到哪裡出世,還在生死的關頭打不開,【尚於生死關打不透。況復其余。】何況其他的。【望學道之士。及早持名。求得事理一心不亂。並仗佛力往生。勿徒恃自力而已。】千萬不要說要靠自己,一定要靠佛力往生極樂世界。講這兩個故事就是要讓你了解修到開悟,修到生死自在,修到能記得上輩子的事情,照樣沒辦法,又恢復以前那句,講來講去就是要念佛,講來講去就是要念佛,無路可走。底下:

【解】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十個人有九個人走錯路,【陰境(忽)[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我們臨命終的時候五十陰魔若出現,境界就擾亂,一下子你就跟著魔走了,不能作主,【此誠可寒心者也。】【()

【講】永明延壽智覺大師。為淨土宗第六代祖。故稱祖師。四料簡雲:“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蹉路者。錯路也。又失路也。陰境有二釋。一五陰魔境。於禅定時。彼等諸魔。佥來惱亂。若不辨識其為魔。一瞥眼即隨之而去。

○一為中陰。臨命終時。前陰已盡。中陰現前。自力不勝。】自己的力量不夠,【又無佛力。難免隨境而去。是為可懼。】是則可怕,【豈不寒心。】也要注意,會害怕。

【解】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這)[者]裡豈容強作主宰。僥幸颟顸。

【講】初果。即須陀洹果。此雲預流果。】預流聖人,【已破見惑。初預聖人之流。天上人間。尚須七番受生。昧於出胎者。一出胎。對前生之事。】前世的事情,【皆迷昧不知也。菩薩亦有隔陰之昏。】隔陰就是隔胎,菩薩就是隔胎之迷,隔胎之迷。【前陰已滅。經中陰身投胎。後陰出世。對前生事。亦復昏昧。】菩薩還這樣,隔陰之迷。【這裡(即臨終。)豈容勉強作主宰。】這怎麼可以勉強我要來修禅定,要來修別種宗教,我臨命終要控制自己,要主宰,不可能,每個都倒,對前生的事情每個都倒,亦復昏昧,大家都昏昏沉沉,昏昧,【而僥幸】很幸運,僥幸【颟顸也。】糊裡糊塗的想要得到一點幸運,就是說臨命終沒有幸運,不可以糊塗地想要得到幸運,颟顸就是迷迷糊糊,那讀作han,颟顸,僥幸颟顸,就是說我們若想要臨命終自己作主,作主宰,想要僥幸這個很幸運,這不是在抽簽,沒那個功力就是沒辦法,颟顸,就是糊塗,糊塗的意思叫做颟顸。

【世有修行不精進之人。自謂今生修不圓滿。來生再修。總有一生。可以修得圓滿。】意思是說我們人不要有這種觀念,【他不知有隔陰之昏。一轉生。便不記得前生所修未滿。幷不思修行。不能繼續。前功盡廢。豈不可惜哉?】就是很可惜,認真修行,這輩子就解決的意思。

【解】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

【講】修行。唯有念佛。最為穩當。有信願持名。(行也。)自己淨業之力。更仗他彌陀願力。佛以慈悲願力。接引念佛眾生。往生彼國。故一生所用之功。定不至唐捐。】不【(虛棄也。)】沒有白費,功不唐捐就是沒有白費,【到臨終時。彌陀聖眾現前。安慰引導。故得心無顛倒。自在往生也。】【()

【解】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我們沒辦法控制,每個都倒,【特為保任此事。】特別保證這個事情,什麼事情呢?你果然有辦法念佛,一心不亂,臨命終你就絕對會受到佛的感應,【所以】再三勸告你,【殷勤再勸發願。】一定要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切膚刻骨。)】就像這個人很可惡,我絕對要讓他死,你發這個願,真的,你這輩子沒讓他死,下輩子就報應了,你就會讓他死了,報仇,真的,所以我們不要發這個願,不要發:我這輩子沒報仇,我生生世世我絕對要報仇,你試試看!不要發這個願,我生生世世絕對要讓你痛苦,不要這樣,你要說:生生世世我絕對要度你,我疼愛你,疼到你往生極樂世界為止,度你,要發這個願,我這輩子度不了你,我下輩子再來,有功夫才講這樣,沒功夫講這些沒有用,不要發願要報仇,不要發願我生生世世,他這輩子對不起我們,因果,沒關系。我常常想:我們還有一條生命,他沒讓我們死就算很慈悲了,我們有三餐可吃,有經典可看,有佛號可念,又不用繳稅金,世間再委屈的事情也忍耐得過了,就好了,沒什麼好計較,認真地想:就這樣而已。

【講】此明佛意。我佛見一切眾生。臨終時倒亂之苦。特說此文。保任此事。果能念佛。一心不亂。臨終必感佛現。所以殷勤懇切。再勸發願。求生彼國。以願之為力至大。以能導行故也。

【解】問:佛既心作心是。】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不竟言自佛。】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為什麼他要藉著阿彌陀佛,為什麼不靠自己呢?你既然說我們的心就是佛,為什麼不靠自己呢?為什麼要靠他佛?【何也?

【講】此問答。乃破我法二種執情。問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之力為勝。必仗他力者。何也。】【()

【解】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妙)若偏重自佛。(則是)[卻成]我見顛倒。】這句話的意思我解釋一下:

【講】答:此念佛是圓頓法門。同《華嚴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之旨。佛。是眾生心內之佛。眾生。是佛心內眾生。生心佛心。本來一體。】所以全在了他即自,他就是我們的心,佛就是我們的心,若諱言他佛,你若是堅持說是他佛,則是他見未忘,你還有存在對立性的他,佛就是我們的心,你也不會忘了他見,你還有分別相,還有他,其實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若偏重自佛,則是我見顛倒,你若只重視我自己心中的佛,就是我見顛倒,為什麼我見顛倒?你認為你很有辦法。【修此法門者。貴在悟理。】悟到這個道理,【方成理一心不亂。故曰全在了他即自。了知他佛。即是自心之佛。若諱言。諱者忌諱。】忌諱,人在父母親死的那一天,大家都不敢亂講話,【人子於親終之日。】親終就是我們人在父母親死的那一天,很多忌【諱不敢言。若忌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忌言就是避諱不談他佛,那麼就是他見未忘,【未能了他即自故。】不能了解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性。【若必言自佛。乃偏重自佛。則是我見堅固。顛倒莫甚。我見未除。何況法執?若明即佛即心之理。則自他見泯。】泯就是滅。自見跟他見就滅掉。【我法雙忘矣。】簡單講我們的心就是眾生的心,眾生的心來到佛的心沒有二心,所以我們就是佛心中的眾生,佛就是眾生心中的佛,佛、眾生、心一無差別。

【解】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傥不從世界深發慶信。(牙慧者能不瞠目。)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生善破惡。)何況悟入理佛?唯即事持達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講悉檀四益,世界悉檀,後面的三益,事不孤起,一定有因緣,事不孤起就是必有因緣的意思,第一件事情沒有單獨起來,一定有因緣才會起來,傥就是假若,假使沒有從世界深發慶信,世界悉檀,沒有從世界悉檀深發空上慶信,就是說自己覺得很幸運,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這麼好往生的地方,太好了,那麼欣就是欣賞極樂世界,厭,萬萬沒有想到惡這個娑婆世界,邊兩種益,好處,就不能生了,何況去悟到理佛,理性的佛,唯即事持達到理持,有一個事相的持達到這個理一心的持,所以彌陀聖從現前,就是我們本性的明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就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講】悉檀四益者。一世界悉檀。】世界悉檀,一切事叫做悉檀,【歡喜益。】令眾生歡喜。【二為人悉檀。】要怎樣做呢?對眾生要怎麼做?【生善益。三對治悉檀。破惡益。】破一切惡可以得到利益。【四第一義悉檀。入理益。】入這個理性。【後三益。事不孤起。起必有由。】每一件事情沒有單獨起來,一定要有原因,起必有由,就是原因,【傥不從世界深發慶信者。】這是什麼意思呢?【謂釋迦未說西方依正莊嚴。不能深發慶幸信仰之心。則欣厭二者之願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耶?慶。即慶聞佛說。慶遇良緣。】所以說這個結婚,結婚都寫四個字:天賜良緣,應該改作惡緣,天賜惡緣,每天在作對,我們人都講虛偽,世間都是虛偽,都是一層表面的,寫得很好聽,我們那裡那個從事水泥工他兒子,水泥工他兒子,十七歲就結婚,寫上個匾額:兩小無猜。怎麼不寫:兩小無知。寫:無猜。小孩在玩家家酒,十七歲就結婚,現在他生四、五個了,比我小四歲,比我小三歲還是四歲,生四、五個,所以我們人結婚,十七歲結婚,請客,中間一個喜幛,一些祝賀的匾額,請客,開始請客,請客,以前吃葷食,很喜歡讓人家請客,我媽媽她慈悲,小孩愛吃就派小孩去,都派我去,吃,我都再包回來,整碗公,大家只顧著看表演而已,叫那個來表演,實在觀世音,沒辦法,不便講,叫那個來表演,她不害臊,我替她很不好意思,那個都不會不好意思,我都替她不好意思,吃一吃大家只顧著看,只顧著看,我不會看那個,我就打包,我去都帶袋子,打包,所以我們人結婚,結婚,干杯,喝喜酒,誰娶妻喝喜酒,其實是苦酒,不知死活,我若看到路上兩個人抱得太緊:不知死活(法師笑)!開車經過,開車經過,看到:不知死活。這句若學起來很好用,若看到結婚,不知死活,兩個月就吵鬧不休了,差不多都這樣,差不多,若我看到的,你們看到的我不曉得,我看的都幾個月而已,幾個月而已,回去你慢慢想,你若看到夫妻兩個吵架:,你看!師父講的確實是真的,很准!確實很准。世間人,世間人他沒有聽到佛法他怎麼知道人生是什麼,他怎麼知道什麼是了生脫死,整天都是五欲六塵,吃、穿、住、酒、賭、嫖每樣都來,沒什麼智慧,可憐,要度一個人入佛門不是很簡單,你知道嗎?所以人家經典說度一千個是觀世音,度一萬個是彌陀佛,真的,有辦法度一千個人入佛門,那就是觀世音菩薩了,所以《悲華經》裡面講:末法時期勸人家念佛是名大悲行者,在大慈悲的人,末法的眾生,只要你勸人家念佛,你就是行慈悲心的人,大慈悲心的人,勸告人家念佛,一千個就觀世音,我們不曉得哪一種音,一萬個就是彌陀佛了,所以在座諸位!要覺悟。我們若了解欣慕極樂世界,慶幸我們良緣,佛賜良緣,【得歡喜益。欣。即欣慕極樂。欣修淨業。得生善益。厭。即厭離娑婆。厭棄五濁。得破惡益。】破這個惡。【悟。即悟唯心淨土。悟自性彌陀。得入理益。】了解這個理體。【倘無第一悉檀。】第一悉檀。【二三尚不可得。】第二、第三尚不可得。【何況能得第四耶?】要悟到自性彌陀才可以得到理益,你不能得到第一義悉檀,第二、第三、第四就不可能。

【唯即事持達理持者。先由事持。以能念心。念所念佛。此屬有念。再由有念。而至無念。了知能念之心。自體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此屬無念。若住無念。此亦非是。古德雲:“有佛處不得住。】有佛的地方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趕快走過。沒有佛的地方趕快走過,要趕快,有佛,有佛也要不得住,【透過有無兩關。無念而念。念即無念。】底下:【所謂“恰恰念佛時。恰恰無佛念。無佛恰恰念。常念恰恰無。”】這讀來讀去像碰恰恰,恰恰念佛時,正好在念佛的時候,正好沒有佛可念,沒有佛可念,老人聽經聽不懂就是這樣,聽到後來,不曉得在講什麼,你教我怎麼念佛就好,什麼恰恰念佛時,念無佛恰恰時,聽不懂,老人困難,轉都轉不過來,所以說老人學道就是困難,正好念佛時,正好沒有佛可念,老人就問:那就奇怪了,明明有佛可念,怎麼說沒有?他不曉得無念,無佛可念,底下:無佛恰恰念,就是說無佛恰恰念,就是說無佛的時候你念。常念恰恰無,常常念就是念無,無佛恰恰念就是無念而念,常念恰恰無就是念而無念,簡單講就是這樣,無佛恰恰念就是無念而念,常念恰恰無,就是念而無念。【此乃即事持而達理持。所以得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之佛分明顯現。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自性之中本有慧身。不由他悟。此即同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得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也。

【解】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這就是講一些祖師跟大德,後面都會講到。馬鳴是東印度人,龍樹就是南印度人,智者,永明是中國人,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徹底擔荷世尊這個擔子。】

【[其余世智辯聰。通儒禅客。】通達儒家的思想,參禅那些,【盡思度量。】用他的第六意識去思度量,【(確確。)愈推愈遠。】愈推論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也比不上那個傻傻念佛的阿公跟阿婆,所以我跟諸位講:今天讓你讀博士也沒有用,讀碩士也沒有用,讓你美國留學也沒有用,哪一種人最不得了,拿念珠的,知道念佛的,無論有讀書,無論沒有讀書,百年之後一個是聖人,一個是六道輪回的凡夫,讀書沒有用,看經典比較方便倒是真的,比較方便倒是真的,若不修行書讀得再多也只是世間人而已,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確確。)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他聽佛的話,只師父的話,他就是符合佛的智慧,我每樣都不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咦!佛在保佑你,他就是默默在學佛的智慧。【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就是看到這麼好的利益,所以跟諸位講。【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

二正宗分竟。

【講】持名念佛一法。為無上圓頓法門。故以深妙稱之。但持一句佛號。】那個字念mò,【蓦】mò【直念去。不假分別。】蓦直就是說內心完全不打妄想,一直念下去,不假分別,沒有分別,【不落思量。直心直行。故得破盡一切戲論。(不合真理都無實義。)斬盡一切意見。】意見就是【(計度分別,情有理無。)】不是像世間人整天在斗爭,念佛沒什麼道理,就是要求往生,佛講的我就相信,我就發願,這樣就OK了,不用在那裡辯論了。【而此無上圓頓深妙法門。唯有大根器人。如馬鳴。龍樹。(此二印度)智者。永明(此二華夏)之流。方能直下承當。徹底擔荷得去。

馬鳴。東天竺】天竺就是印度,【婆羅門。因中】因地修行,【五百世為馬王。生時群馬皆鳴。】群馬皆鳴,馬鳴,【故號馬鳴。】馬在叫,叫做馬鳴,【為馬說法。馬皆流淚。】對馬說法,馬會流眼淚,【七日不食。】不簡單,讀經給馬聽,馬聽得懂不簡單。【出家後。得法於富那夜奢尊者。】富那夜奢尊者,【傳佛心印為十二祖。】馬鳴菩薩是傳佛的心印,第十二代祖師,【造《大乘起信論》。發起大乘正信。文雲: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龍樹。南天竺梵志。】南印度梵志就是外道在修清淨行的,梵志。【因中為樹神。樹中常有五百龍聽法。】樹上有五百龍在聽法。【後遇迦毗摩羅尊者。授以心印。《楞伽經》雲:有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厥就是代名詞,其的意思,其他的其,其號為,就是他的法號叫做龍樹,叫做厥號為龍樹,厥就是其,代名詞的意思。【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智者。】智者大師,【諱智顗。】他的偏名叫做智顗,【字德安。】德安,【俗姓陳氏。】陳氏,智者大師,【颍川人也。母徐氏。】徐,徐氏,【夢五彩香煙萦懷。】五彩的香煙環繞她的腹部,萦懷,【欲拂去之。】她要撥開,【聞人語曰:宿世因緣。寄托王道。】王道的意思就是有仁慈之心的人,仁慈之道,【福德自至。】王道不是霸王道,那不是,王道就是有慈悲心的人,這個人是宿世因緣,我寄在你這有慈悲心的人的地方,福德自然【既誕。夜現神光。棟宇煥然。】柱子都發光,不簡單,不是普通人,我都一無所有,差別這麼大,你看看,看差別多大,這是菩薩再來的,我看是佛來的。【兼輝鄰室。】鄰室,隔壁。【眼有重瞳。】眼睛有重瞳,【七歲至伽藍。】伽藍就是清淨修持的地方,和合聖眾,出家人住的地方,【諸僧口授《普門》。】大眾僧教他《普門品》,【一遍即得成誦。】成誦就是背起來,念一遍就背起來,我們哪一個有這種根機的舉手,《普門品》念一遍記起來的舉手,不可能,我都不可能了,何況你們這些喽羅,不可能,我《楞嚴咒》還得背十八個小時,《五會楞嚴咒》我要背十八個小時,一天背六個小時,六個小時,我要背三天,你想想看!他《普門品》念一遍就背起來,看智慧高到什麼程度,《楞嚴咒》《楞嚴咒》要背十八個小時,看我的根機有多差……,有的比我還差勁,要背半年,十八個小時,一百八十個小時還搞不來,看差別多大,每個人的根器不同,一遍即得成誦,【後誓作沙門。荷負正法為己重任。投湘州果願寺沙門法緒出家。】跟隨這個法緒出家,【得法於光州大蘇山。慧思禅師。】這個慧思禅師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經典說他無量的神通力,外道要害他,都用毒藥要給他吃,慧思禅師禅坐下去,將毒藥逼出去,若是我們十個色身也不夠死,這慧思禅師是很厲害,他修這個《法華》,禅定,外道一直要讓他死,摻毒藥,摻毒藥給他吃,喝下去之後他中毒,臉色都發青,趕快禅坐,運氣,毒氣打出去。若給我們吃,早就死了,早成枯骨了,我們怎麼有可能這樣,所以我都叫小弟這杯茶照顧好,照顧好,要照顧好,真的,真的,若有人動手腳就麻煩了,你知道嗎?摻毒藥你不曉得,爬上來一只手伸到這裡又沒人看到,所以說這很危險,很危險。慧思禅師【一見謂曰】一看到智者大師他就這樣講【:昔日靈山。】大家都在聽世尊的《法華經》,【同聽《法華》。宿緣所追。】宿緣所追,【今復來矣。】我現在就來了。【一日。誦華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身心豁然。】馬上開通,開悟。【得入法華三昧。】馬上入定。【後住天台山。判釋東流一代時教。分為五時八教。】我們已經有講過了。【創立三止三觀。】空觀、假觀、中觀,體真止,三止,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止,三止三觀,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止(,息空、有二邊止),三止。【為天台宗。後奉诏入京。行至石城有疾。右脅西向。】右脅西向。走到石城覺得有一點病苦,右脅西向,躺下去,右脅西向。【稱念彌陀觀音而寂。】稱念觀世音菩薩,彌陀佛而寂。【足證大師。亦歸心淨土矣。】這樣了解智者大師也是歸心淨土。

【永明。名延壽。號沖元。俗姓王。錢文穆王時。為杭州稅司。】就是專門在管這個稅的,永明延壽大師是很【好放生。用虧庫銀。】就是用公庫去放生,就是在管理國庫的,這樣花費才會大筆,用自己的錢放生不會大筆,用國庫放生才會大筆,【判處死刑。臨斬面不改色。怡然】怡然就是很自在,【曰:以吾一命。已救無量生命。死何恨焉。】我若死有什麼怨恨呢?【劊子一刀斬下。】就是劊子手一刀斬下去,【刀成三段。】三段。永明延壽大師,俗家姓王,【王頸無傷。】這個姓王的脖子沒有傷害到,【監斬官奇之。】噢!奇怪!奇怪!斬下去頭沒有斷成三塊,怎麼刀子斷成三段,【具奏獲赦。】他就呈報上去,呈報上去跟皇帝講:他的出發點是好意,我們不要斬他,斬下去刀子斷成三截,可見這是貴人,不要殺他。所以獲赦就是赦他免罪。【官復原職。】那麼這個姓王的,【王力辭。】王力辭就是執意辭職,管政治也不是辦法,生死比較重要。因此【發心出家。參天台韶國師。發明心要。】發明心要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了解悟到我們的心性的意思,叫做發明心要,悟到我們這個心性叫做發明心要。悟到我們這個心性。【後聞淨土法門。橫超三界。疾出生死。】很快就出離生死,【乃書禅淨二阄。】這個阄就是寫我是要修禅宗比較好,還是要修淨土比較好,作兩個簽,阄就是抽簽的意思,二支簽,要抽簽,看我抽哪一支,抽到禅宗的修禅宗,投到淨土的就修淨土的。【於佛前懇禱。】祈禱,【拈取決定之。】連續抽三次,【連拈三次。皆是淨土。】所以說抽簽不准也是很准,抽三次,三次都是淨土的,像有的拜師父拜四、五個,不曉得要拜哪一個,跟哪一個比較好,不曉得哪一個善知識,他說:我拜四、五個,法名是四、五個,參一參,拜佛,清淨向八十八佛再抽簽,抽起來,抽起來,看拜(跟隨)哪一個?所以抽三次都是抽到淨土的,【乃決志念佛。以萬善莊嚴淨土。日課一百八事。】一百八事意思就是說,一百八佛事意思就是說拜忏一種佛事,早課一種佛事,晚課一種佛事,煮飯也一種佛事,所有的只要三寶事都叫做佛事,所以一百零八項,這意思是說也有持《大悲咒》,也有持《往生咒》,也有拜忏,也有《楞嚴咒》,一百零八個佛事。每一天【十萬彌陀。】十萬聲,你想想看!十萬聲就要念多久的時間,一天念十萬,十萬一般來講差不多要念十四個小時至十六個小時,一天不能睡超過四個, 小時,若一天要念十萬聲,不可以睡超過四個小時,所以十萬聲是很久,要念很久才會完。【住持杭之西湖淨慈寺。】住持淨慈寺,西湖,杭州西湖,淨慈寺,【夜間別峰行道念佛。】晚上跑到山峰另外一個地方去經行、去念佛。【後蒙觀音菩薩。授灌頂水。福慧日增。】觀世音菩薩為他灌頂,念佛念到這樣,福慧日增。【著《宗鏡錄》。及闡揚淨土諸書。清雍正帝閱其書。】雍正皇帝,清朝雍正皇帝看到他的書【稱揚贊歎。超過歷代諸大善知識之上。

年七十二歲。焚香別眾。】要告假,【坐脫西歸。有僧病中入冥。見閻王禮一僧像。問其部屬曰:王禮是誰之像?告曰?永明大師。往生西方上上品。】連閻羅【王重其德。故敬禮耳。】意思是說在陽間所做的,做到讓陰間的閻羅王感動到,連在陰間都在拜這個永明延壽大師,所以說在座諸位!我們今天聽到佛法了解陰間確確實實有,西方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諸位!若能一心念佛,所作行、住、坐、臥不離淨土,這樣臨命終決定往生,鬼神欽敬。【

【【講】世智辯聰,八難之一,通儒禅客,即其類也。此明聰明多自誤,老實方得益,佛眼親見是利,佛音即定此事,豈可不善順哉。(此段釋《要解》中“其余世智辯聰,通儒禅客,……豈敢抗違,不善順入也。”。在慧律的法師講座中並有本段,此為其他版本所載,錄以參考。)】

三正示行者執名號以立行竟。三分中。

第二正宗分竟。】【()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三卷終

                      

補充資料:

八大自在我:

①即涅槃所含常、樂、我、淨四德中,‘我’乃自在無礙之義,大我即如來法身,具足八種大自在,故稱八大自在我。又作八自在、八變化、八神變。即:(一)能示一身為多身。(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三)大身輕舉遠到。(四)現無量類常居。(五)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無得想。(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然諸經所說略異。  據法界次第初門卷下所載:(一)能小,指以變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極小微塵。(二) 能大,指以變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滿於極大虛空。(三)能輕,指以變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極輕之鴻毛。(四)能自在,指以變化力使大小、長短等轉化自在。(五)能有主,指以變化力自化為大人、小人,而心無高下,降伏一切,攝受一切。(六)能遠至,指以變化力能到遠處;凡有四種,即:(1)飛行遠至。(2)此沒彼出。(3)移遠而近,不往而到。(4)於一念遍至十方。(七)能動,指以變化力使大地為六種震動或十八種震動。(八)隨意,指以變化力而能一身作多身,多身作一身,山壁直過,履水火,蹈虛空,轉四大,使地作水,使石作金等,皆得如意。[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三、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一]《佛光大辭典》

②﹝出涅槃經﹞

我即自在之義。謂如來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隨機示現,自在巧妙。經中謂如來常樂我淨之我,具此八義,故稱我德。(常者,不遷不變也。樂者,無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淨者,惑業淨盡也。)

[一、能示一身以為多身],一身多身者,於一身中現無量身也。經雲:如來身數,猶如微塵,充滿十方無量世界。蓋如來所證法身之體,遍一切處。全此之體,起於應用。故能一多自在也。

[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一塵身滿大千界者,謂如來法身,體無不遍。故一塵之身與法身之量,同一廣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滿,自在無礙也。

[三、大身輕舉遠到],大身輕舉遠到者,謂如來廣大之身,飛行輕舉,無遠不到,自在無礙也。經雲:如來能以滿大千世界之身,輕舉飛空,過於二十恆河沙等諸佛世界,而無障礙。是也。

[四、現無量類常居一土],現無量類常居一土者,謂如來雖為眾生現眾類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無礙也。經雲:如來之心,安住不動,而能隨諸眾生現無量形類。又雲:如來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見。是也。

[五、諸根互用],諸根互用者,謂如來眼等諸根,互相為用,自在無礙也。經雲:如來一根亦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一根既然,諸根亦爾。是也。(一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之一根也。)

[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得一切法如無法想者,謂如來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則為虛妄。故雖有所證,而無能證之想,於法融通自在無礙也。經雲:若是有者,可名為得;實無所有,雲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

[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說一偈義經無量劫者,謂如來智慧辯才,演說一偈之義,雖經多劫,無有窮盡,稱性宣揚,自在無礙也。經雲:如來演一偈之義,經無量劫,義亦不盡。是也。(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

[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身遍諸處猶如虛空者,謂如來為諸眾生處處現身說法,猶如虛空,了無形相可得,隨緣應化,自在無無礙也。經雲:虛空之性,不可得見;如來亦爾,實不可見。以自在故,令一切見。是也。(《三藏法數》明•一如等撰)

 

上一篇:慧律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
下一篇:慧律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四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