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禅修之九住心2
九住心(從初學的攝心到成就正定的修習過程)欲界定由「開始」降伏你的散亂心,到最後,無散亂轉,有九個次第?
┌─a 安住所緣的過程 ┬─ 1、內住 ────┐
│ │ 2、續住(等住) ┴─ 力勵運轉作意
│ │ 3、安住 ──┐
(一)┤ └─ 4、近住 │
│ b 降伏煩惱的過程┬─ 5、調順 ├─── 有間缺運轉作意
│ │ 6、寂靜 │
│ └─ 7、最極寂靜 ┘
│ ┌─ 8、專住一趣 ──── 無間缺運轉作意
└───────── └─ 9、等持 ────── 無功用運轉作意
(二)九住心之定義(《瑜伽師地論》卷30,大正30,450c18-451b8)
雲何名為九種心住?謂有苾刍令心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為九種心住。
雲何內住。謂從外一切所緣境界。攝錄其心系在於內令不散亂。此則最初系縛其心。令住於內不外散亂。故名內住。
雲何等住。謂即最初所系縛心。其性麤動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於此所緣境界。以相續方便澄淨方便。挫令微細遍攝令住。故名等住。
雲何安住。謂若此心雖復如是內住等住。然由失念於外散亂。復還攝錄安置內境。故名安住。
雲何近住。謂彼先應如是如是親近念住。由此念故數數作意內住其心。不令此心遠住於外。故名近住。
雲何調順。謂種種相令心散亂。所謂色聲香味觸相。及貪瞋癡男女等相故。彼先應取彼諸相為過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於彼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調順。
雲何寂靜。謂有種種欲恚害等諸惡尋思貪欲蓋等諸隨煩惱。令心擾動。故彼先應取彼諸法為過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於諸尋思及隨煩惱。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靜。
雲何名為最極寂靜。謂失念故即彼二種暫現行時。隨所生起諸惡尋思及隨煩惱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是故名為最極寂靜。
雲何名為專注一趣。謂有加行有功用。無缺無間三摩地相續而住。是故名為專注一趣。
雲何等持。謂數修數習數多修習為因緣故。得無加行無功用任運轉道。由是因緣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運相續無散亂轉。故名等持。
當知此中由六種力。方能成辦九種心住。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初由聽聞思惟二力。數聞數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於內境住。及即於此相續方便澄淨方便等遍安住。
如是於內系縛心已。由憶念力數數作意。攝錄其心令不散亂安住近住。
從此已後由正知力調息其心。於其諸相諸惡尋思諸隨煩惱不令流散調順寂靜。
由精進力設彼二種暫現行時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最極寂靜專注一趣。由串習力等持成滿。
即於如是九種心住。當知復有四種作意。一力勵運轉作意。二有間缺運轉作意。三無間缺運轉作意。四無功用運轉作意。
於內住等住中。有力勵運轉作意。
於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中。有有間缺運轉作意。
於專注一趣中。有無間缺運轉作意。
於等持中。有無功用運轉作意。
-------------------------------------------------
[1]《瑜伽師地論略纂》卷8:「此中意以能除染故,得極安穩,成辨之道適悅自體而與相應,故名無罪。」(大正43,118c9-10)
[2]《披尋記》(二)頁1005:「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者:若心不能安住平等捨位,名未等住;若於所緣不能遍攝令住,名未遍住。」
[3]《披尋記》(二)頁1005:「謂由無間殷重加行,令心相續住一所緣,是名相續方便。止息諸惡尋思及隨煩惱,由是因緣令心清淨,是名澄淨方便。」
[4] 挫〔ㄗㄨㄛˋ〕:捏起,提起。《老子》:“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漢語大辭典》卷6,頁618)
[5]【折挫】亦作“折剉。亦作“折锉。1.挫折;挫敗;挫傷。(《漢語大辭典》卷6,頁374)
[6] 惑=戒【宋】【元】【明】(大正30,451d,n.3)。
[7]《披尋記》(二)頁1007:「思擇諸事及彼自相,是名思擇盡所有性。」
[8]《披尋記》(二)頁1008:「思擇諸法一切共相,及品、時、理,是名思擇如所有性。」
[9]《披尋記》(二)頁1008:「雲何名為唯隨相行毘缽捨那等者:此顯聞所成慧依止於文,但如其說,未善意趣,是故名為唯隨相行。」
[10] 詳閱《瑜伽師地論》卷25 (大正30,419a-419c)。
[11]《瑜伽師地論略纂》卷8:「雲:成立法性、難思法性、安住法性等者:如所作性故,還成立聲無常,此為成立法性;如業藥草呪術,是難思法性;謂法爾種子三乘差別性,名安住法性。」(大正43,119a18-22) 另參見:《披尋記》(二)頁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