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二十二願、還相回向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十二願、還相回向願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頌曰

一切化佛唱入滅 一生補處涅槃後

化佛補處即彌勒 彌陀補處即印可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六:令至補處願〔義寂〕願眾生德滿願〔玄一〕菩薩究竟一生補處願〔良源〕還相回向願〔親鸾、慧雲、月珠、道隱〕必至補處願〔法然、親鸾、禮阿、靜照、性海、深厲〕一生補處願〔親鸾〕。今從親鸾大師,采用「還相回向願」之名。

二、願成就文

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於彼國中所有菩薩,於大菩提,鹹悉位階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諸菩薩等,為諸眾生,被精進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遍諸佛國行菩薩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安立恆沙眾生,住無上覺,所修諸行,復勝於前,行普賢道,而得出離,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譯〕:

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不一生等,置是余願功德,不爾者,我不作佛。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阙此願文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若有大願,未欲成佛為菩薩者,我以威力,令彼教化一切眾生,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賢行、寂滅行、淨梵行、最勝行及一切善行,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十八願:

所有菩薩,皆是一生,除其誓願。

《大悲分陀利經》第十八願:

願其中一切眾生,得一生補處,除隨願者。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佛土中,人天菩薩,雖修菩薩行,但經歷三大阿僧祇劫,巡行五十二階位,具修萬行,方漸入補處。或有佛土中,人天菩薩,或未淨、證淨不同,或雖施作佛事,而化事不自在。或有佛土中,眾生起行,因未達不退位,遇障退心,故空過塵劫,行願不成,如魚子難長成,庵羅果熟稀,蓋七地猶有沉空之難,況十信三賢?況信外輕毛凡夫?假令大乘頓悟之菩薩,超次隨心所意,尚須斷惑證真,況次第證悟之人?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難至不退位,不入補處所,乃自修不為一人惜其功力,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他方菩薩,生我國者,不假地位,不歷劫數,超證諸地功德,直登一生補處,若還入穢國,修普賢行,增道損生,度脫自在,頓滿二利,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六、釋疑通妨

問:第十一願誓必至滅度,何勞發此願?

答:上第十一願雖言「必至滅度」,然而未雲速疾,今雲「必至一生補處」,又雲「超出常倫諸地之行」,法藏悲心,尤其殷切。《阿彌陀經》曰:「眾生生者,皆是阿毘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此乃安樂淨土自然之妙證。《教行信證.證卷》曰:「言還相回向者,則利他教化地益也,則是出於必至補處之願。」上對人天,發必至滅度願;今約菩薩,立必至補處願,機益雖殊,意趣是同。

問:地上菩薩自然流入薩婆若海,何發此願攝乎?

答:地上菩薩雖有自然入佛智之義,但於七地有沉空大怖畏,佛陀何有不悲愍之理?如《往生論注》雲:「菩薩而於七地中,得大寂滅,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欲捨佛道,證於實際。爾時若不得十方諸佛神力加勸,即便滅度,與二乘無異,若往生安樂,見阿彌陀佛,即無此難。」以斯義故,攝聖者時,有此願也。

問:據《觀音授記經》雲:彌陀入滅,觀音勢至,如次當補佛處。今言往生者,皆是補處,則何日當補佛位?

答:補處不必定補彌陀之處,十方世界塵沙諸佛,涅槃塵沙,補處菩薩亦有塵沙,住彼國中,而待補處,何為不可?

七、願文略解

「他方佛土」者,正舉所化之地,廣通娑婆淨穢之土。

「諸菩薩眾」者,正舉所化之人。唐譯雲「於彼國中所有菩薩」,宋譯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故知不但泛指菩薩,而且總通凡聖。慧然法師於《無量壽經義記》雲:「他方佛土諸菩薩眾者,念佛眾生也。」今言菩薩,縱雖凡下,信此法者,皆名菩薩。

「來生我國」者,此乃彌陀召喚自言,故雲來生。從十方界,或尋本緣,或乘本願,或隨意樂,求願極樂,來受生人也,以淨土有速到一生補處之妙益故。

「究竟必至」者,此有二類機:一聖道門次第證者:此方願行漸次增進,經歷菩薩諸位,終必至因位圓滿。二淨土門不次第證者:往生彼土,十地願行自然彰,不從一地至一地,超出諸地之行,速至補處之位,雖超出菩薩諸位,願行增進亦無阙少。

「一生補處」者,余有一生在,故雲一生;次當補佛處,故雲補處。《法華經》:「余有一生在,當得一切智。」是為止於一生,次補佛位,即等覺菩薩,如儲君暫在東宮,必紹南面,非余百官,輾轉升進。依《寶網經》亦有二生,乃至千生,而補佛處。今簡余生故,言一生補處。源信大師《阿彌陀經略記》雲:「或有補處,過剎塵劫,成佛無期,如文殊等;或不久成佛,如賢劫諸佛。故知,但約斷惑證理,鄰近妙覺,名為一生,不約時分遠近差別。彼土菩薩,欲速成佛者,理應往他方隨緣國土耳。」今仰信佛願念佛行人,齊同彌勒,於成佛道,唯隔娑婆一生,故《教行信證》雲:「真知,彌勒大士,窮等覺金剛心故,龍華三會之曉,當極無上覺位;念佛眾生,窮橫超金剛心故,臨終一念之夕,超證大般涅槃,故曰便同也。」

「除其本願」者,除者,非除去之義,乃約菩薩因願利生而言。菩薩因願有異方便,或依意樂,或緣誓願,或由往因,或藉本緣,或因聞法,或由示現;因中發願,或雖不同,總有二回向,所謂往還,今即還相。菩薩往還,皆由如來利他回向故,推功於本,即彌陀願力,故《楞伽經》曰:「菩薩摩诃薩,依二種力住持故,一者三昧住持力,二者諸佛威神住持力。」又宋譯曰:「若有大願,未欲成佛、為菩薩者,我以威力,令彼教化,一切眾生,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賢行、寂滅行、淨梵行、最勝行及一切善行,悉皆令得阿耨菩提。」

「自在所化」者,指菩薩化物之德,名曰所化,以次句雲「為眾生故」,菩薩仗佛力還來度生,普門示現,自在妙用,救一切眾生故。

「為眾生故」者,明其所為,謂菩薩所作,皆為眾生,不為自己故。此句意通諸願,善導大師雲「一一誓願為眾生」,職由此文。

「被弘誓铠」者,此下明其所行。铠者,铠甲,古用皮謂之甲,今用金謂之铠,古時戰士對敵作戰時所被服之物,用以遮衛身體,防衛矢石等。菩薩入生死陣,降伏魔軍,以弘深誓願為铠甲,因弘誓之心堅逾鐵石,可以此心出入生死之陣。今者他方菩薩入彌陀國土,為眾生故,發大誓願,返入穢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歷劫不退,起此勇猛者,似菩薩精進力,然求其根本,則是被阿彌陀如來本弘誓铠。

「積累德本度脫一切」者,德本者,德謂功德,本謂因本。功德之本,唯在念佛,菩薩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臨逆順境,定慧圓明,不失本心,普欲度脫一切眾生,廣游有佛土,或入無佛界,紹隆三寶,常修四攝、六度等諸行,攝化有緣,故雲度脫一切。又極樂菩薩,以彌陀名號中利他諸善,施一切眾生,故能度脫一切。

「游諸佛國修菩薩行」者,《往生論注》曰:「此菩薩得報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處、一念、一時,通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及諸佛大會眾海。」今游諸佛國即此意,所以游諸佛國,則為施作佛事,積累德本,故言修菩薩行。

「供養十方諸佛如來」者,此乃敬上之行,即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常以四事,供養恭敬,諸佛如來。

「開化恆沙無量眾生」者,此乃慈下之行,即回向門,開謂開發、開導;化謂化轉、教化。意謂教示念佛,開發正信,轉化惑業,成報恩身,利濟群萌。《往生論注》雲:「於無量世界,無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脫一切眾生,常作佛事。」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者,攝取眾生,使其覺悟真理,令生極樂,證入佛智,得常樂果,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雲無上正真道,即畢竟常樂之處。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者,超出者,超越出過之義,即至補處菩薩;常倫者,十地階次,一應化之道曰常倫。言諸地者,四十一地也。依佛力故,超越常倫所經五十二位,須臾速成諸地功德,故雲超出常倫,《往生禮贊》曰:「十地願行自然彰」。昙鸾大師雲:「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階次者,是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耳,他方淨土,何必如此?」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者,現前者,對當來之語,依佛願力故,不經階次,速至於此,故雲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者,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自利利他,無有窮盡之德也。圭峰大師曰:「一約自體,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二約諸位,曲濟無遺曰普,鄰及亞聖曰賢。三約當位,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普賢有二:理普賢:如《大般若經.理趣分》曰:「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事普賢:如《法華經.勸發品》雲:「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力,從東方來,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華作樂,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禮佛白言:我從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來。」今此願文就事為言。《華嚴經》曰:「雖知法界無有邊際,而知一切種種異相,起大悲心,度諸眾生,盡未來際,無有疲厭,是則名為普賢菩薩。」故親鸾大師曰:「如來至極慈悲,名為普賢;信心行人,往生淨土,起大慈悲,普至十方,利益眾生,故曰修習。」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十方世界菩薩,生到我國來,必定使其入一生補處的菩薩極位。但其有特別誓願,想自在教化眾生,即被我本願弘誓之铠,積集善根功德,救度一切眾生者;或參詣諸佛國土,修菩薩行;或供養十方諸佛;或開導教化無數眾生,使之發起求佛道之心;超出菩薩四十一地階位之行,修習普賢十大願王之德,如果不能實現者,我就不取正覺。

 

上一篇: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二十一願、具三十二相願
下一篇: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二十三願、供養諸佛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