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破迷開悟 離苦得樂(德行法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 德行
 
2002年7月19日,福鼎市佛教協會會長德行法師來到九峰寺禅定靜修苑,探望暑假期間正在度假避暑進行三周禅定學修的全體同學,有閩東佛學苑男眾班和女眾專修班師生,佛協文教部人員和來自各地的小住居士們,德行法師為大家講了開示,下面是法師所講全文(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這幾年,大家對佛教有了深刻認識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居士,大家好。今天我是第一次到九峰寺來,這個地方是一個修行的好道場,山青水秀啊,實實在在我覺得在我們福鼎可能也找不到第二個地方,在這個地方靜修是非常之好。佛教協會文教部的各位老師同學,來到我們福鼎已經有好幾年了,這幾年來在傅老師的領導下,大家在弘法利生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這幾年,還為閩東佛學苑教課,辦《音聲海》,每逢佛菩薩聖誕作一些表演等等,為福鼎的佛教作了很多貢獻,我代表福鼎佛教界表示感謝,希望文教部今後再為佛教事業多作貢獻。昨天文教部小林叫我來這裡和大家見見面,和各位師生談談學佛的一些心得。我感覺到這幾年來,福鼎的佛教啊,特別是對於初學這方面,在傅老師和各位師生的努力下,大家對於佛教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學佛總算有一個目的。我看文教部他們也不是平常的人,幾乎都是大學畢業,他們為了佛教捨棄了一切,也不拿什麼工資,真心真意為佛教事業作貢獻,這種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我表示非常地感謝。

錯了叫迷,破迷要覺悟

學佛的目的呢就是有八個字,是為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什麼叫迷什麼叫悟,這點我們一定要認清楚。迷就是我們凡夫的看法,看錯了,這就叫作迷;我們思想裡面的想法,想錯了這也叫作迷;我們日常這個身體的造作,做錯了,你不懂得這就叫迷;我們的言語方面,說話說錯了,你不懂得這就叫作迷。佛經裡面,無論佛說什麼法,他的目的就是指出我們思想上的錯誤,見解方面的錯誤,行為方面的錯誤,希望我們要改正,這才叫修行、破迷啊,覺悟了就不會再做這些錯誤的事情。

為了身子的享受,去造種種業

我們日常第一個錯誤嘛就認為這身體是我,應該要把這個身體看作怎麼樣的享受好啊,就做出種種的業來。因為這個身體是我,用盡辦法要把這個身體享受好,就用種種的方法去外面殺、盜、YIN、妄,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這個身體,所以這是身見的一種錯誤。

要大徹大悟,才和佛一樣

我們有一個真正的真我。這個假我和真我,我們要弄清楚。《華嚴經》裡講,佛開悟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奇哉奇哉,原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智、無上智、自然智,我們的自性裡面和佛的本性是一樣的,但是要通過修行才能證得,你不通過修行是沒辦法證得的。雖然佛經裡面經常有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跟佛,眾生,這三種說到不差別是講我們的自性,我們的佛性和佛是一樣的。你迷的時候叫作眾生,你大徹大悟的時候那就和佛一樣,就沒有兩樣,但是你要開悟啊才能夠三無差別。你聽了這句話,認為佛與我一樣,沒有差別,那就錯了,要等到你大徹大悟的時候才沒有差別,我們現在差別的太多了。

覺悟了,就不會犯錯誤

所以破迷開悟是目的,佛目的是要我們樣樣都要覺悟。無論是想法方面,我這種想法有沒有錯誤啊,時時刻刻要覺悟;我這種看法對不對呢,要覺悟;我一天到晚這個身體有沒有犯過失呢,要覺悟;我的言語,講出來的話有沒有錯誤呢,都要覺悟,不覺悟就犯錯誤。所有犯過失犯錯誤的都是因為你不覺悟,你覺悟了就不會犯錯誤了。

不管你是各界人士中哪一個,學佛都非常重要。學佛是學覺悟,迷是苦的因,因為迷惑才會造作不善的惡業,將來隨著你的業,隨業各自受報。

任何事都沒有生死事大

我們從無始以來捨身受身,生死輪回沒完沒了,所以這個生死事大啊。過去有的人皇帝不做,捨掉,出家去修道;有的當官的官不做;有大富翁,捨掉去修道;有的年紀輕輕捨掉一切享受去修道,目的也是為了這生死大事。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捨身受身生死輪回,沒完沒了,因此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生死大事這麼大。

離苦得樂要通過修行才能證得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什麼苦呢?離生死的苦,得到涅槃的快樂,就是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標,要通過修行才能證得。

改掉錯誤就叫修行

修行這兩字嘛,修就是修正,為什麼要修正呢?因為我們有錯誤要改正,我們照佛所講的所指出的,改正我們錯誤的想法和看法、做法、說法,改掉了就叫修行,你沒有改掉等於沒有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修行不分出家在家,每個人都要修行,任何人都要修行,不一定是出家了叫修行,我們在家就不是修行,不是這個意思。

信解行證是學佛四個階段

學佛,要經過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你首先要這個信。我們不是盲目的信,我們所信的是佛經真理,不是信這個泥土塑的,也不是那個木頭雕刻的,也不是信神,也不是信人,更不是信這些邪教,我們所信的乃是佛經真理,這個非常重要。

信了以後,你單單知道這部經的名字還不行。比如說這部是《金剛經》,你首先要了解《金剛經》裡面講的內容是什麼,好比單單知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不知道他的來歷、他的歷史,你對這個人也沒有了解。我們單單一個信也不行,信了以後要進一步了解佛經裡面講的什麼,每一部經裡面都有它真實的道理,信了要解,信解。

然後呢,知道了修行的方法、經驗,那就要靠你自己去修行了。修行就是要按照佛經裡面,佛在經裡怎麼樣指導我們去修,我們要照做。

信解行證,證就是證果啦,你最終達到你的目的地。如法修行,最終就成道,成道就是證悟,成就。

不懂佛法,盲修瞎練,危險

單單一個行,也不行,很多人就是盲目修行,佛經的內容、方法、經驗都不懂。有的在家的居士從家裡一跑出去,也不經過三皈依就跑到山林裡面蓋一個小茅篷,他自己住在裡面就叫修行,自己做自己吃。我們福鼎經常有人弄個小茅篷在裡面,這樣叫盲修瞎練,也不行。比如有腳,沒有眼睛,這個人亂走路,就會走到哪個深坑掉下去,很危險哪。
 
沒照佛法做,當然不能證悟

有的人也知道一點佛法道理,修行的方法、經驗,但是他做不到,不照做。不照做也不行啊,比如說我們來這個九峰山,這條路我已經知道了,我就站在福鼎城關底下,九峰山就在上面,但兩個腳不走路,就永遠不能到達九峰山,這就叫作沒有照做。沒有照做當然不能證悟了。

要解行並重,才能成就

要想證悟,解行兩種都不能缺少,缺少一個,你都不能成就,所以說解行並重,同樣的重要。比如眼睛和腳,你說我很需要眼睛,不需要腳,那不行;我需要腳不需要眼睛,那也不行,兩種都需要。解行並重你才能成就。

如果說我學佛不經過這信解行證四個階段,那你學佛就學錯掉了。

戒的性質是防非止惡

學佛的總歸納為戒定慧三學,三藏十二部包括起來也不超過戒定慧。第一個佛給我們講戒律,戒律它的性質就是防非止惡,它目的就是把不對的地方止掉,要防,不讓它以後再犯。

戒的范圍很大,法律制度都要遵守

戒的范圍包括很廣,不止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凡是佛在佛經的教訓,我們都要遵守,都要照做,這是教誡。除這戒律以外,國家的法律規章,我們也要遵守,不遵守你就犯法了。還有地方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也要遵守,才會受這地方人的歡迎。你這個守法的人到任何一個國家,到任何一個地方,人們都歡迎。比如到新加坡、香港,那邊的什麼規矩,我們也要遵守。他們那邊把口水吐在地上還要罰款幾十塊,你不遵守,你自己吃虧啊。每一個單位裡面都有它的規章制度,這也是個戒律,都要遵守。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叫定

進一步,有戒肯定你內心裡就有定了,守法的人他這個心很靜啊,心靜下來慢慢你就得定了。《圓覺經》裡說:“屍羅不清淨,禅定不現前,無量清淨慧,皆從禅定生。”這句話就把戒定慧這三種聯帶起來,好像寶鼎一樣,離開了一個,這個寶鼎會倒下。戒定慧三學很重要,第二個就是定,這個定功你們做得比我好,我講不來,講到禅定傅老師講得很好。你們這一段時間都是聽講禅定方面,你們聽的也比我多,各方面的知識也比我廣。真正講到禅定這兩個字就是說“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樣的定才是真正的定。外面所有的種種境界,我們不執著,這就是禅;內心裡面見到外面種種的境界,內心裡面不會動,那就叫作定。

禅定內容很廣,有深有淺

禅定如果能做到這個地步,這是很不簡單的事。過去有很多的大德,有的菩薩故意到這個城市鬧市裡面,在熱熱鬧鬧的地方修禅定,不管什麼境界現前,在他的面前財、色、名聞、利養等等,他根本不會動心,他要做到這樣的程度。禅定是很深很廣的,有淺有深,但基本內容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如果做到這幾個字,那你這個禅定的功夫是很深。

分別邪正、是非,就是有智慧

智慧的“慧”,是說能分別邪正,決定是非,哪種是邪的,哪種是正的,哪個是是的,哪個是非的,這個人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就能分別得出來,這種是邪教,這種是正教,這種行為是正的,那種行為是邪的。是非、邪正他看得清楚,這人就有智慧,所以我們學佛要學這個智慧。

內心煩惱伏下去叫“伏煩惱”

我上次到福鼎城關,有個居士問:“我們佛教裡面什麼叫伏煩惱?”他有看到這樣的書,但是他不懂伏煩惱和斷煩惱。伏煩惱就像一桶泥水,很髒,泥沙一大堆,這堆泥沙就是我們的煩惱,要過一段時間,這泥沙慢慢就沉下去了。我們內心裡面的貪嗔癡慢疑以及見思煩惱等等,就等於這個泥沙一樣,這些像泥沙那樣的煩惱,你把它伏下來,不讓它起作用。又好比石頭壓草一樣,把這草壓下去,不讓它再生上來,這就叫作伏煩惱。

把煩惱斷了,叫“斷煩惱”

斷煩惱是更深的功夫,斷煩惱就是這一桶的泥沙全部清除得干干淨淨,桶裡面的水都是清水,從上面看下去,就看得清清楚楚。你把這煩惱斷盡了,等於把這泥沙全部拿掉,干干淨淨,這個時候叫作斷煩惱。

你把這樣的煩惱全部斷盡了,證了阿羅漢了,叫作無學的地位,證了阿羅漢就無學了。

善知識難遇

過去古大德有一句話這樣說:“欲知山前路,須問過來人。”你要想修行,首先要問這些祖師大德,他把修行經驗都寫在書裡。現在這樣的大德很少了,在這世間不能說沒有,但我們很難遇到。能夠遇到這樣的大德,他是過來人,他有經驗,告訴我們這樣修行就比較容易成就。你要去九峰山,有來過九峰山的人,你問他九峰山從哪裡走,從哪裡拐彎。我們按照成功了的經驗去修行,就容易成就,這叫善知識,善知識是很難遇的。

修行修心,成佛是心成佛

修行主要就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這個身體不能成佛,無論佛說什麼法,他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把自性裡面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的障礙除掉,除盡了,你就成佛了。

修行的目的,是要修心。一天到晚觀察這個心,不讓這個心念向不好的地方去想,那你就有一點修持功夫了。因為我們這個心一不小心就胡思亂想,一亂想就想到壞的地方去,身體和口就要向壞的方面去造業。如果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口業和身業就會向善的方面,去造善業。

“業”起於“心”

善業惡業完全是歸於你的心念,思想正確,你的行為就會正確;思想不正確,你的行為就不會正確。

修行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開悟也是心開悟,所以我們放蒙山咒裡面不是有這麼講嗎?“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唯心造。天堂也是我們這個心造的,地獄也是心造的,作十善業就是天堂,作十惡業就是地獄,這都是我們心去作的。

心是身體的主人

所以我們這個身體是我們的心去用,心是身體的主人,要叫身體作善,身體就作善業。要嘴巴講善的話,它就講善的話;要嘴巴講壞的話,它就會講妄語、兩舌、惡口、绮語。

身行善身造惡在於會用不會用

這個身體看你會用不會用,會用,是一切善之本;不會用,也就是一切惡的本源。做一件善事也靠這個身體,做一切壞事也是靠這個身體。

嘴巴也是一樣,看你會用嗎?會用,用嘴巴來講經說法,講好話,講善話,勸人家的話,那就會用了。你這嘴巴不會用啊,整天講假話,講毀謗人家的話,自贊毀他的話,講妄語绮語等等,那這嘴巴我們就不會用了。

錢不害人,害你的是自己的心

外面的物質也是一樣。錢也是一樣,有人說我這個手不拿錢,那就錯了,為什麼這個手不拿錢,錢不會害你的,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心,不是錢。這錢如果會用呢,建寺廟要錢,開條公路你也要錢,印一本經書也要錢,塑一尊佛像也要錢,去乘車也要錢,看你這個錢會用不會用啊。會用,這個錢的功德非常大,不會用,這個錢也會造非常大的罪業。世間上的人,有錢的人不懂得用這個錢,亂花,吃喝嫖賭,這個錢就造無量的罪過了。

知識不能向壞的方面發展

你可以把你的知識,你所學來的文化向好的方面去發展,那就有用了。你如果把這個文字學來向壞的一方面去發展,也會引導很多人走向壞的道路,所以這個文字也非常重要。就看我們會用不會用,如果不會用呢,那這文字也是害人的;會用呢,這個文字就有無量的功德。

用文化弘揚佛法,用得對

我們文教部師生文化知識這麼高,來我們福鼎弘揚佛法,這樣的文化實在用得對。如果不是這樣用,很多人大學畢業去做殺生、偷盜、邪YIN這些不正當的事,用知識去發展這些不正業,也就害了很多人。

會用時間的人,他很快樂

時間也要看你會用不會用,你如果不會用,感覺一天到晚無聊;會用功的人一天到晚時間不夠用,連吃飯的時間都感覺到安排不出。除了靜坐以外,還要看經書,還要做些什麼,七安排八安排,他就感覺非常快樂,他內心就很清淨。不會用的人他一天到晚什麼東西也不學,東走走西走走,把時間空過了,他也很無聊,感覺到非常煩惱。

生老病死誰人替,修行靠自己

有句話說“生老病死誰人替,酸甜苦辣自承擔”,意思是說修行要靠自己。別人如果有辦法代替我們修,那我們不必修,佛菩薩就給我們度上去,沒這回事,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去修行,要通過修行你才能證得。用一個比喻來說,生病了,能不能你代替我病啊,你不吃飯我代替你吃飯,這是代替不了的呀。各人的生死各人了,佛只能把修行證果的經驗告訴我們,修行你自己去修,佛菩薩他只能指出道路。

終日數他寶,自無半分文

如果不修行,你就得不到什麼,佛經裡有句話說:“終日數他寶,自無半分文,如法不修行,其過亦如是。”比喻像銀行裡的點票員,一天到晚都在點票,自己連一分錢都沒有。不修行的人和這點票員一樣,一天到晚都看佛經裡的道理,但是他不照做,不照做你永遠得不到什麼東西,就是這個道理。

要慚愧,但要尊重自己

智行法師開示裡講:“上慕諸聖,下重己靈,痛念我與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圓證三覺,我何以久輪六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佛性和佛是一樣的,沒有兩樣。上慕,慕是羨慕,羨慕已經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的這些聖人,我們非常羨慕他們。下重己靈,我們也要重視我們的佛性跟佛菩薩一樣,要尊重己靈,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要尊重自己不要瞧不起自己。“痛念我與諸佛同一心性”,痛念自己的心性和佛的心性是一樣的,佛菩薩在沒有成佛之前和我們一樣,也是凡夫,我們現在還作凡夫,和佛菩薩相比之下我們非常慚愧,要起這種慚愧心。“彼何以圓證三覺”,三覺就是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三覺他已經修圓滿了。我們到現在還輪回六道,這樣一想我們就起慚愧心,就會起修行的心。

要反邪為正,轉染成淨

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這心性還在輪回六道,我們現在已經覺悟了,懂得佛法道理了,從現在開始要斷惡修善,反迷皈悟,要反邪歸正,轉染成淨。

修行目的叫我們回頭,回過頭來,現在開始我們不做惡事了,要行善,要斷惡修善。以前種種的迷惑,我們現在要覺悟了;以前種種的邪知邪見現在要正知正見;我們要把以前心裡種種的染污去除,要保持清淨心,這就轉過來了,總要轉一轉啊。

生死轉過來就是涅槃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意思是說我們這個心性,一轉過來,凡夫就變成聖人了,原來是有生死的,一轉過來就涅槃了,好像我們手背和手心一樣,翻過來就可以,誰做到了誰就成就。

心邪成魔,心正成佛

修行目的就是把這心念轉過來。一念之差就墮落,三惡道的眾生都是這心念錯誤。心邪成魔,心正成佛,魔和佛主要在心念上轉一轉。

佛性摩尼寶,輪回掉廁所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但是我們把自性迷了,到現在流落在六道輪回,好像一個摩尼寶珠扔在廁所裡,經過長時間還在廁所裡。現在遇到善知識,說廁所底下有一個摩尼寶珠,我們用盡辦法要把這摩尼寶珠拉上來,把它洗得干干淨淨,這摩尼寶珠可以隨你意,你要金銀財寶,它就馬上會變化金銀財寶。這是比喻我們的自性如果通過修行,把自性裡面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障礙全部除掉了,這個時候就恢復你本來面目,你就有能力千變萬化。本來我們的自性已經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但通過修行你才能夠顯現,我們的自性等於這個摩尼寶珠流落在六道輪回裡,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來受生死,生生死死沒完沒了。我們遇到佛法,從現在開始要覺悟,應該去修行,去斷惑證真。

並非沒太陽,是被雲遮住了

再說個比喻,我們的佛性就比喻這個太陽。像今天這樣下雨的天氣,很多人說今天沒有太陽,不對,有太陽,你坐飛機從這個雲一上去上面有太陽。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不能說沒有佛性,佛性被煩惱遮住了,煩惱就比喻這個雲,雲把太陽遮住了,太陽顯不出來。通過修行,突然間一陣大風把這雲吹掉了,那太陽馬上顯現。我們如果遇到善知識來引導,使我們把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斷掉,到成佛時候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就全部顯現,但沒有修行,那是得不到的。

這兒的年輕人,將來當大法師

我們這裡有很多年輕人,有的出家,有的是年輕居士。過去有句話說,龍子不可欺,小龍長大了能騰雲駕霧,他力量很大。還有王子也不可欺的,他長大了會當皇帝的。我們年輕的小沙彌也不能看輕他,他長大是佛門龍象,會做大法師的。大家要相互尊重,希望我們今後年輕的居士要做大居士,年輕的小法師將來當大法師,最後我希望:文教部師生、各位居士、各位法師弘揚佛教教育,發揚佛教優良傳統,今後為佛教事業做出更大貢獻,謝謝!

(完)

 

 

上一篇: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後記:敬請深思 本願名號
下一篇:其它法師:信行法師開示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