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37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37)

第三講  ⒀
果平法師 講授      
 
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比喻,就是 “窮子喻”。說有一個長者,他的兒子早年走失了,流落到其他城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就只能以乞討為生,窮困潦倒,非常可憐。這樣過了很多年,他自己摸摸索索又回到自己最初出發的城市。很偶然,他走到一家大家長者的門口,被長者看到,並且被長者認出這就是自己早年丟失的兒子。

長者看到並認出自己的兒子,非常地高興,立刻叫身邊的下人,去把窮子叫回來。結果因為窮子走失多年,已經忘記了自己其實是從這個家裡出走的。他自己像一個乞丐一樣到處流浪,突然看見後面有穿著華麗衣服的兩個人來追自己,窮子嚇壞了。甚至於在經書裡這樣描述,他當時就昏蹶了,嚇昏在地,他不知道這些人來捉他干什麼?以為要捉他去受刑。其實這是長者叫這兩個人來追窮子回去,讓他繼承家業的。窮子因為不知道,以為自己犯了什麼刑法,害怕到了極點。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自卑懦弱的人,他的當時精神狀態,他的當時精神面貌。窮子當時嚇昏了,不堪承擔家業。這兩個人就回去跟大富長者禀報,長者搖頭,說:“那這樣吧,用冷水把他潑醒,就跟他說,這個大戶人家要找一個除糞工,問他願不願意干這個工作。如果他願意,就把他帶回來。”

這兩個人又去找窮子,窮子一聽,哎!這個工作適合我,為什麼?因為生活從此可以過得比較安穩,有三頓飯吃了,窮子當時就答應自己願意當掏糞的傭人。

來到長者家,窮子成了一名掏糞的下人,窮子對這份工作干得非常地認真。而這個長者呢,為了要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兒子,也放下自己的尊嚴,也去當除糞工。長者穿著破爛,打扮跟窮子一樣,每天也和窮子一起除糞。

這樣一來二去,長者與窮子開始熟悉起來。熟悉以後,長者就對窮子說,“哎呀,我現在老了,自己又膝下無子,你願不願意當我的干兒子呀?”窮子一聽,哎!自己從小就沒有人愛,假如有人願意作自己的父親也蠻不錯,窮子便欣然答應了。

就這樣窮子和長者建立起了父子關系,盡管是一種義父義子的關系,但比過去的關系更親密一點。這樣窮子在長者面前,開始隨便起來,進進出出就像一家人一樣。

終於有一天,長者把窮子叫到跟前來說:“我這兒有一串鑰匙,這鑰匙統管了我所有的家產。實話告訴你吧,其實我們除糞的這個家,就是我的家。你從小離家出走,我找你已經找了很多年,我老了,希望你來繼承這個家業。”

因為窮子跟長者已經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們彼此已經熟悉了,建立起了感情,窮子不再懷疑長者的話。就這樣窮子繼承了父親的家業。

我們要有興趣去讀經書,經書能把我們帶入一個更殊勝的境界,最優秀的詩歌或者故事,應該是出自佛經。

佛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我們本來是佛性本具的,但是因為自己一念無明的迷惑,讓我們的自性迷失了。然後在輪回裡不斷地受苦,在輪回裡受種種的折磨。佛陀作為慈父,他肯定每時每刻都在憶念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呀?希望兒子能回來,希望兒子回來能夠繼承自己的家業。

佛視眾生如一子,每一個眾生都像佛的獨生子一樣。雖然我們不爭氣,雖然我們不認可自己也能夠像佛一樣,但是佛永遠像故事中的長者一樣,期待著,等待著我們回家。但是由於我們的本性,已經迷失了太久,我們已經不認可自己可以成佛作祖,根本不敢去認可自己也有這個本事,可以圓滿覺悟。

就像故事中的那個窮子,因為受的苦太多了,流落的時間太久了,現在突然有人說,哎,你現在可以成為這一幢房子的主人,窮子一聽就害怕了,並且一下子昏死過去。如果佛說我們也可以成佛,我們也不敢認可。於是佛就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接迎眾生,示現我們熟悉的丈六金身,現比丘身為眾生說法。

如果佛以法身為我們講法的話,我們是聽不到的,而且也看不到佛。所以佛是放下自己的尊容,以丈六金身,現聲聞相來救度我們,現比丘相來接迎我們。就好像在故事裡面,那個長者放下自己的尊貴,跟窮子一樣去當一名除糞工人。為什麼以掃除糞便來比喻呢?就是通過修道,讓我們的身心能夠清淨,掃除三業罪障。

只有當我們的業障,身心得以清淨,佛覺得可以接替王位的時候,佛才把這個家業交給我們。所以我們前面在講菩提心加行的時候,也一再地講到,發菩提心的人,要消除業障,培植福報。為什麼我們要學佛,佛講這麼多的教法,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最後能夠像他一樣,能夠繼承他的事業,最終也能夠覺悟成佛。
 

 

上一篇: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38
下一篇: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36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