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1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11)

第一講  ⑾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林          
 
在經書裡面,就一再地提醒,如果說沒有出離心,你的修學就好像在冰地上建大廈,可能說之前你的心態,你修行的決心非常地強固,但卻經不起時間和違緣的考驗。過去有句話“初發心者成佛有余”。這是說如果堅持初發心人的那種精進心、願力,那成佛都有余了。但是呢?隨著歲月的考驗,初發心就慢慢地轉變了。也有說“剛出家時,佛在眼前;出家兩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在西天”。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是離佛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呢?是我們前面的基礎不牢固。如果有堅固的出離心,在修學中就算遇到再大的違緣、再大的障礙,我們都有決心去克服,因為生死比一切修行違緣要可怕。但如果沒有出離心,有可能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讓自己改行。

在歷史上有很多大德,因為道心堅固,最後能夠功德圓滿,修成正果。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玄奘法師,在去印度取經的時候,因為他的才學、個人的魅力,到印度後有很多國家的國王,希望他留下來,幫助輔佐朝政,但玄奘法師都拒絕了。面對這樣的榮華富貴,他可以完全地漠然與放下。如果玄奘法師沒有一個很堅固的出離心基礎的話,怎麼可能有這樣大的決心?!

還有玄奘法師在取經過程當中,歷經了那麼多的磨難,如果是換了一般人的話,肯定早就退卻了,但是他能夠一直地堅持,他在誓言裡有說: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也因為這種決心,他最後能功德圓滿,把《瑜伽師地論》取回到中國。玄奘法師在求學修道中,表現出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堅韌,與他的信願堅定是分不開的,

正視佛教現狀會發現,為什麼有的人在信仰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不得力呢?走得越來越不像樣子呢?我想這跟他的基礎不牢靠是分不開的。假如說一個人,他已經非常透徹地了解到世間是不圓滿的,不值得他過多地去貪戀和追求的話,我想他在修行的路上是會非常自覺的。

假如在世間法上,一個修行人還沒有真正看得破、放得下的話,那麼,世間任何一件事都可能牽動他的心,成為他修道的障礙。作為修行者,我們應該有出離的決心,這種准備不是說修行某個法門的人才需要,而是修學所有法門的人都需要,也因此特別在這樣一個法會上給大家提出來。

除此之外,我們會提到菩提心,因為我們修學的是大乘教法。在菩提心的訓練裡,我們會去思維今生的父母對自己的恩德,是他們把我帶到了這個世間,從小哺育到大,其養育深恩是沒有辦法報答。由此而推想,我無始以來都在輪回,從沒有出離過,那麼在我的生命當中,可以說所有的眾生都做過自己的父母。我當貓咪的時候,有貓媽媽在哺育我,我在做其他動物的時候,也有一個被稱為母親的眾生,他們生我養我對我都有恩德,我要對她有報恩的心。

關於菩提心的修學,有一種辦法就是思念母親的恩德,然後培養自己,我要救度眾生,我要讓他們出離輪回,出離苦海這樣的決心。如果哪一天我們通過這種思維,突然覺得,每一個眾生對自己都有非常大的恩德的話,那想救度他們的心會真正地從內心生起,在那個時候,我們的修行就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是要為所有的眾生。

我們有時會覺得大乘佛教非常地偉大,她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心的包容上,在內心它容納了所有的有情,不管是微小的、脆弱的,還是與其為敵的,在菩薩的內心,這些都是要救度的眾生。我們有時候覺得“菩薩”的稱號是如此地殊勝,就是因為菩薩的事業,是非常殊勝的,菩薩的發心是非常殊勝的。

當然我們在生起菩提心之前,也必須以出離心作為基礎,如果沒有出離心的話,我們的菩提心是非常不堅固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對輪回還有所貪戀,我們又怎麼去幫助自己的爸爸媽媽,出離輪回呢?所以出離心也是大小乘所共修的功課。就好像說我們要走完一個台階,必須要先完成第一步,才可以跨到第二步一樣。那麼出離心是我們跨越到大乘第二步台階,必須要准備的第一步。

我們講的是普賢行願,但是普賢行願如果沒有最基礎的出離心、菩提心做為准備的話,我們對普賢行願的甚深境界,是沒有辦法真正趨入和理解的。因為我們的心還盤留在世間法裡面,對現實還看得很重,現實生活對自己的影響還很大,我們沒有辦法趨入到更高的境界,那種被稱為佛陀的境界。所以在講到禮敬的時候,順帶給大家講一講心態的准備。
 
 

 

上一篇:侯松蔚教授:通達聖教無相違,極大罪惡自消亡
下一篇: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10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