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夫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迳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

  恩師徐恆志老居士,悲智雙運,宗說俱通。圓融顯密禅淨於一心,專弘持名念佛攝萬德。遺著頗豐,導人向善,為法忘軀,悲願無盡。壽享九十二年,結彌陀定印,安詳示寂,捨利如雨,果招人天。今有《徐恆志居士淨土文集》一冊存世,編輯許洪亮君囑余作序,後學誠惶誠恐,勉為其難,作數語如下:

  昔蓮池大師於某寺參學,一日,方丈謂大眾雲:“中元節至,當做盂蘭盆齋。”蓮池大師當時以為一定是要設齋供眾,但到了中元節,並無設供,唯念佛三日而已。又,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記載,昔有某寺院主遭官府拘捕,為官司牽累,寺中首座召集大眾,舉辦佛事以祈救護,大眾以為一定是要誦經持咒,但結果也只是高聲念佛而已。這兩件事皆出於常情意料外,又合乎經論之說,可見古德之作風不同凡響,有大人做略,堪為後世師法。《荀子·儒效》雲:“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古德做略如是,吾等當師。

  今之念佛者,名為專修淨土,可為了祈求消災增壽,便讀誦《藥師經》;為了解罪忏愆就拜《梁皇寶忏》、《藥師忏》、《觀音忏》,進而又修金剛薩埵、持百字明等;及至求智慧,便念觀音文,或持文殊咒。把向來所念的佛號束之高閣、置之不顧,以為念佛無濟於事,何不思《彌陀經》中說“彼佛壽命無量”,我等念佛成佛,往生淨土,一樣可得無量壽命,況人間百年壽命乎?又,《觀無量壽經》中說:“至心稱念阿彌陀佛,於念念中,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何況目前之罪垢厄難不能消除嗎?又,《無量壽經》中說:“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念佛之人可蒙阿彌陀佛常以智慧光明照觸其身,何況普通的聰明智慧呢?經雲:“一句彌陀,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能治一切疾病。然世人不信,三心二意,散心念佛,不得專注,那麼縱使有何其善巧之本領,又何能為力呢?

  說到種種法門,譬如王師討伐強盜,只要能臨陣殺敵,即可獲勝,至於殺賊時所用的兵器,或劍或矛,或滾木礌石,種種隨用,唯貴精於一技而已,娴熟之法,方能得心應手,所向無敵。王師討賊,比喻修行人熄滅貪嗔癡,無明惑障即賊人,佛說的種種法門好比種種兵器,只要能夠破滅障惑,就等於全勝了,我等大可不必評論兵器之差別,但能順手娴熟,取其殺賊即可,賊既殺淨,大事圓滿,所謂兵器也像過河之筏。不講殺賊之根本大事,只是自鳴得意地評論某種兵器強、某種兵器弱,不務其大,豈有此理?無有是處!

  今佛門中常有參禅的人譏諷念佛的人著相,而念佛的人則說修定的人落空,這都是自是非他的偏見,《楞嚴經》中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古德也說:“譬如有人遠行,只求到達,以到為期,如在途中,強分難易,不足取也。”今既得念佛法門,可橫超三世,利鈍全收,三根普被,諸佛之心鑰,眾善之同歸,熟此一法,可度無量眾生,何必途中頻換車馬,徒增勞頓耶?

  曾經有人說:“參禅不礙念佛,念佛不礙參禅。”可是又有人說:“禅淨不許互相兼帶。”但也有參禅兼修淨土的人,如宋朝的圓照宗本、真歇清了、永明延壽、黃龍悟新、慈受懷深等諸位禅師,都是禅門中的大宗匠,然而他們對於淨土法門仍留心兼修,並不妨礙他們的禅定功夫。

  比如宋真州長蘆真歇清了禅師,參丹霞子淳禅師而得悟,後往杭州光孝寺及溫州江心寺,大振洞上之宗。又弘念佛法門,兼以自修。有作淨土說雲:“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機。”又雲:“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

  又如宋黃龍死心悟新禅師,嗣法於黃龍祖心禅師。師常作勸修淨土語,有雲:“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參禅人最好念佛。根機或鈍,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彌陀願力接引往生。”

  古訓雲:“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今有徐老《淨土文集》付梓行世,實又一彌陀淨土接引大眾之金階也,乃徐老一生躬行修證之經驗,所言不離聖言量、證言量,無上法寶,彌足珍貴。我等後學,當視若圭璞,勤習不辍,定能業盡情空,早登彼岸,方不辜負徐老一番諄諄善誘之心。是為至盼,切切!

  順祝徐老倒駕慈航,不捨大眾,早日乘願再來!

  後學弟子 劉東亮 述於心燈精捨

  二零一一年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上一篇: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二十、徐恆志上師“讀書筆記”選錄
下一篇: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一、大乘無量壽經五重玄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