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心法師:《心經》別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經》別說

    以後談佛法,要避免一個心理,那就是盡量用現代語言去解釋佛法。為什麼呢?學佛的工夫在於靜觀,聽法需要靜觀,說法也需要靜觀。只要彼此間都在靜靜地觀照,文字中的精義是可以意會的,但卻未必能夠言诠。所以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表達的通俗化,保持靜觀的狀態更重要。保持靜觀的狀態,不要理會別人的插話。
    《心經》是般若部的精華。般若部判在五時第四時,是教導菩薩法的。因此,《心經》一開始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蜜多時,照見——”。
     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菩薩行深般若波蜜多時,必然會涉及到兩件事,一是行菩薩道,二是於四攝六度中“雲何降伏其心”。
     因此,《心經》中“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句是總相。是聲聞菩薩“應住”以及“降伏自心”的必修課程。這句是《心經》的總綱。後面的經文,是攝理觀入於事行,也就是在實踐中如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比如:“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一句,就是如何於五蘊身心中修行般若理觀。“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一句,就是如何用般若理觀淨六根、對六塵而不染,於根塵識妙用中得解脫。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一句,是如何於緣覺十二因緣法中破立自在。
    菩薩度化凡情,必然契理契機,立一切法,用一切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明色,乃至生緣老死”,是菩薩如法安立十二因緣(立法自在)。“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菩薩行深般若,於建立萬法中,如法蕩盡法執(破法自在)。破立之中,盡顯菩薩慈悲智慧。立一切法方便接眾,是“慈悲”;破一切執,自離法愛,是“智慧”。
    “無苦集滅道”一句,是菩薩如何於聲聞四谛法中破立自在。苦集滅道,是聲聞法,遇聲聞根性,必以聲聞法而度之。故而需要建立聲聞法以化他。“無苦集滅道”是自離法愛的自行觀照工夫。
    “無智亦無得”一句,是於菩薩日常運用的智德斷德中,自離法愛的工夫。智德是菩薩智慧,斷德是菩薩解脫;菩薩要上求下化,終日離不開智斷二法。可以說是終日運用,不可暫離。但是“無智亦無得”呢,也就是要求在終日運用中,不能沾染的觀照工夫。
    《心經》從“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開始,是結論部分。從如來因(菩薩)、如來果(三世諸佛)兩個端點來說,依般若波羅蜜多,行深般若是過現未來諸佛成就的必經之路。
    要知道。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這位菩薩化他度人時叫觀世音。以佛法自受用時,就叫觀自在。因此,佛法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心經》裡,稱觀自在菩薩。可見,是從佛法的自受用角度來說的。
     既是菩薩行深般若,那必然也會方便說法啦。說什麼法呢?一會兒說聲聞法,一會兒說緣覺法,一會兒說菩薩法,一會兒也可以說世間法。觀自在菩薩嘛,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啊。所以,會說很多很多法的。那麼,既然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自己該怎麼內觀,才可以得大自在,不為所說各種法所影響呢?那就是要行深般若。

 

 

上一篇:妙心法師:雜譬喻之三
下一篇:蔡禮旭老師: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