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現在本來是結夏的時候,本來就是學習的時候,東參夏學,夏天是學習,學什麼呢?其實就學六度波羅蜜,學忍辱。結夏的時候大家都好好學習,這個時候天氣又熱,我們要學忍耐,忍苦。其實學習是學在當下,也可以學永恆。一般人學習,認為我學什麼東西,其實不是學什麼東西,是建立一個永恆的心。我們不是要學一個什麼東西然後將來去用,我們現在和你在房間念佛沒有什麼區別。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金剛經。

其實我一點准備都沒有。有一件事情我們要分辯,從一祖到六祖,乃至整個的佛教,到底從哪裡入手?不管是禅宗也好,密宗也好,淨土宗也好,到現在宗教二字都離不開宗離不開教。有的從宗門而入,入理入事,其實理就是宗,事就是教;有是理行,有是教行、事行。從禅宗來講一般都是從理上入。現在一般人講法,從中觀思想,還有淨土思想,還有現在大乘的佛教,都是由宗門而入。從教門而入的都是講道理,比如唯識宗、法相宗,都是屬於教理。依宗識教,依教顯宗,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一代教法,後來祖師的學習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不離開宗教二字。不光我們佛教,乃至於基督教,乃至於外道,都有宗教的概念。所以在宗門,比如基督教,西方科學家研究到最後,他沒辦法研究的時候,究竟到絕對體的時候,他就講出一句話:一切都是上帝造的。為什麼會講出這樣的話出來呢?因為到最後面他必須要進入宗。如果不進入宗門,他就沒辦法走下去。所以走到最後只有走到宗門。基督教的上帝,其實就是宗。而道教裡面無為、無極,也是宗門。佛教裡講究竟空性,就是宗門。有沒有沒有宗門的呢?像儒教,儒教把仁義理智信作為人生行為的標准,但是它找不到一個宗門,它不信神,不信鬼神,對因果不清晰。儒教思想基本上是沒有宗門了。因為沒有宗門,就像道德就是無根之草。我為什麼要去行道德呢?如果沒有宗門,這個道德就像草沒有根一樣。比如張思德啊、雷鋒啊,從道德上講我可以去做,如果從自私的角度上來講,那我可以不做,我為什麼要去做呢?所以在許多國家,它的道德都是沒有根的;我不願意實行這個道德的時候,可以不去做。但從有宗門的信仰來講,進入宗門就必須要有信仰,有信仰其實就進入宗門。所以我們一般沒有信仰的人,他可以不去行這個道德。比如油瓶倒掉了,我可以不去扶它。但是有信仰的人他一定會扶它,因為他有宗門,所以他就會去行道德。例如基督教的上帝,他相信萬物都是上帝造的,他的上帝的這種概念,其實跟禅宗裡面當下的這個體非常的相似,淨土宗講是阿彌陀佛,其實我們平時所講的,都屬於是宗門范圍。為什麼呢?教門是非常的復雜,宗門就是一念而已。不管哪一個信仰,只要進入到信仰裡面去了,所有的事情都很簡單。但是在你沒有進入信仰的時候,沒有進入宗門的時候,那你的學問、你的意識非常復雜。你沒有進入一種信仰的體上面,那你的思想會絞心腦力的想什麼,但是你想的目的還是要達到宗門。所以宗門跟教門,叫宗教,教是為了顯宗,宗為了示教,宗門出來就可以顯現出法界。

中國宗教這兩個字,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淨空法師說,中國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這句話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為什麼呢?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宗教是什麼呢?他說是佛陀的教育。你捨去宗門,就等於失去了信仰,你就沒有信仰了,一個沒有信仰的人還談什麼呢?對於宗這個字,根本就不能明了,其實講宗門就是我們的究竟處,是不可思議處。什麼叫上帝?他不可思議,不可懷疑,不可猜測,不可評論,不可對他有一個不好的念頭,要對他有無上的信心。在佛教裡你總猜測,總思維,總懷疑,這是佛教跟基督教的差別。但是到最後面還是一個承認他的問題。雖然你總懷疑他,不信他,但你可以去研究他,到最後面你還是要承認他。宗門它有個手段不一樣,但是總的來說對於宗門最後的認同,還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對於沒有宗的這種概念,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我們學教的目的就是進入宗門,這叫宗教。所以把佛陀當作是一個教育,而不把它當作是一個信仰,不把它當作是一個追求、認同,建立我們堅固的信心的話,就會出現把佛教貶得很低的狀態。比如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虛幻的不真實的,你在這個世界怎麼搞?比如我們學宗門的人念阿彌陀佛,我守住這個阿彌陀佛,知道這個世界的虛幻,我怎麼做對我來說都不去執著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虛幻的,道德也是虛幻的,善惡都是虛幻的。我可以為這個社會去做一些事,事實上我不做完全是可以的。我不在這個世界上做善事,也不在這個世界上做惡事。因為守住宗門當下一念,視天下猶如鐵壁,就是你看到天下所有的東西,就像看到一面牆一樣,沒有善惡作為你的行為標准,在你安住了這個心的狀態,其實就是宗門當下的這一念。就像我們講阿彌陀佛,一切都是阿彌陀佛,山河大地及虛空全是佛的功德,那寺廟也好和山河大地有什麼區別呢?那我不做寺廟難道不可以嗎?跟山河大地難道還有區別嗎?所以我可以不做寺廟,為什麼?我不做寺廟,山河大地更顯得珍貴。建寺廟反而顯得山河大地不珍貴。所以我不做寺廟,不能代表我不在宗門裡面。所以在宗門裡面,有時它是違背社會的一些道德,跟社會上有些相反。社會上要去做的事情,恰恰我們不去做。比如社會上去做一些道德的事情,但是我守住宗門的時候,就像一個人面對於牆壁一樣,如如不動。你跟一個人在一塊講話的時候,你往往是在執著之中,因你安住在教,而人家安住在宗門裡面;但是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虛幻的,而人家住在真實心裡面;人家的解脫是真實的,那你的煩惱你流轉三界是真實的。就是說我不奉行社會上的道德,但是我的解脫還是真實的。但是我奉行社會上的道德,若我不實行宗門,那麼我的煩惱和生死也是真實的。

為了我們本身的解脫,也為了大眾的解脫,我會引導於大眾到什麼地方呢?是繼續六道輪回的生死,還是出離六道輪回的生死呢?如果你要照顧眾生的出離生死的問題,你會把眾生拉到宗門裡面來,也就是解脫體上面來,讓眾生得到解脫才是真實的。除了解脫這一件事情之外,一切都是虛幻不真實的。所以這個世界上面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無聊的都是煩惱的,都是一個安住的東西。因為你不能夠建立宗門,所以把這個虛幻不真實煩惱的東西,當作你修行了。所以在華嚴經裡說:不發菩提心,修法無益。六祖大師說:不明心見性,修法無益。就是不了解這個道理,你修一切法,都沒有真實的利益。你不發真實的菩提心、出離心、求解脫之心,修一切法皆是外道。所以你睜眼閉眼,你現在看到外面,很多是外道,很多都是不真實之行,沒有真實的行為。所以把社會上的一些善良、道德,放在你生活的主要部位,然後把這個宗門真實的這個體隱藏掉了。就像黑暗把你心中本來的光明給遮蓋了。我們心中本來能看到萬事萬物,因為燈滅了,黑暗把你心中的光明給遮蓋了,那你什麼都看不到了。所以我們只要把宗門打開,就像千年暗室,燈光一亮黑暗全部破掉。所以我們要追求宗門,宗門開智慧很重要。金剛經本身就是開智慧的,宗門都是開智慧的,大乘的佛教,目前中國的佛教不管是中觀思想,還是唯識思想,還是禅宗的禅定,還是密宗的思想,都是講中觀,中觀最為切要。依教顯宗,依宗示教,依宗示教的時候是回過頭來利益眾生的,那是從果向因的,從根本回到現實。我們依教而顯宗,一切教理本身的目的,就是要顯示出宗門。如果宗門顯現不出來,那你教說得天花亂墜都是一個無聊的事情,毫無利益的事情。

我們講金剛經,是要開顯它的本義,開顯它的般若,令我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金剛經要講多長時間?也可以講一年,也可以講十年,也可以講到死為止,但是也可以當下就完成。為什麼?金剛經並不是一個道理,它是讓我們了解我們的如來自性。一旦你了解了這一念的體,禅宗裡叫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一相,是法界同一理,叫一相三昧。這個法界本來是一件事情,不管長短高低,東南西北,不管是整個的世界的好壞善惡,其實是一個念頭,是一體是一個理。萬法是一個理,相是一相,而一相也是萬相,萬相就是一相。而這一相是什麼?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就是說,一切相非差別相,是一個相。我們心裡面的妄想分別,認為這個世間都充滿了差別,你、我、他、善、惡的分別,顯現出我們內心的污垢和煩惱。如果你從理上通達以後,了解世間萬相即是一相,叫一相三昧。一相三昧的覺,就是一念覺。而念念覺,叫做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是指萬相,我們的心叫覺性。相是沒有覺性,一切相體沒有覺性叫法性。法性無覺,沒有生命。比如手,它本體是沒有生命,沒有覺性。沒有覺性的體是一不是二。我們看到這個體是我們的覺性在看,如果離開這個覺性以後,這個是一不是二,但是我們這個意識在分別的時候認為是二,所以它兩個一體的。比如我們這麼多人,誰看到這麼多人呢?是我們的覺性在看,如果不是我們的覺性在看,我們這裡這麼多的人是沒有的。我們是什麼呢?我們身上的溫度是一體的,我們身上的地(就是堅固這個的體叫堅性,)堅性是一體的。水柔軟的--軟性是一體的。空氣流動,我們每個人的呼吸,你呼到我身上,我呼到你身上,你發現兩個人都生存了,因為一呼一吸為一生命,那我呼出去,你吸進去,你呼出來我吸進去,這是叫流動性,這流動性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我們的呼吸是一體的。也就是我們的風---外面的空氣是一體的。還有我們身上的溫度是一體的。水是流動的叫濕性,是一體的。沒有溫度,沒有濕性,沒有風的流動,沒有骨頭堅固的體,沒有哪一個我們都會死掉。所以我們地火風水都是一體的,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人,在法性上面來講是一不是二。你了知世間所有的萬法是一,然後這個一在你心中相續,這叫念。這個念叫做覺性。這個覺叫行為的行,叫覺行;覺性的念念相續,叫做一行三昧。

一相三昧叫法,一行三昧叫心,心是覺性。法性叫法空,法是一體的。什麼叫性呢?我們有佛性,這個法界裡面唯存一念覺性。我們這個覺性是什麼呢?覺性就是我們的心,心無所得故,沒有所得的體。我們的覺性是一體的,就是心是一,法性又是一。覺者分出三身,覺悟法的人就是化佛。如果你覺悟了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世界是一念覺性。覺性是什麼東西呢?比如知道這是火,這個叫覺性,你意識到這個火的這個意識,這個叫覺性。因為我知道這是火,這裡面產生了一個覺性。如果沒有這個火,那我這個覺性就不存在。比如看到桌子知道它是木頭,其實木頭是沒有的,它叫木性。這個木頭和這個桌子,桌子叫法性,木頭叫覺性。性與法,一個叫理一個叫事。性為理,覺性為理,法空為事。在你了解這一念覺的時候呢,理跟事圓融的那一剎那,這個過程中你明了了,在這個相應的一剎那,其實你就是佛了。你懂得這個道理那一剎那,其實你就是佛。如果你沒有懂得這個一剎那的道理,你就是凡夫,不相應。所以我們會知道,你那一剎那是佛,還是那一剎那是凡夫,這個是相應與不相應的體,如果不相應你就是凡夫。

此世界有兩個心很重要,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生死心。在這個世間你講得再好,如果你不想出離的話,如果你不了解這個覺性,如果這個道理你通達不進去,你會對生死產生非常強烈的執著。過去一個老禅師,他說:世間萬法皆是生死,如果你執著於萬法,我天天念經啊天天念咒子啊,天天在修行這些法,這個東西是虛幻的是空的,這些東西是生死的生滅的,你抓住這個生滅的東西,那你不是抓住生死嗎?你還流浪生死。如果這個東西是空的是假的,你抓住這個空的東西,你不落於偏空嗎?你怎麼抓都錯。那你怎麼去修呢?你天天念這本書,你認為你在修行,如果你知道這是空的,你在念但是你也不執著,你認為是空的,那你不偏空嗎?你說空不說空都無所謂,因為它本體就是空的。如果你現在執著於這個相,這個相的本體是生滅的,你抓住這個生滅的體,那你不還是抓住生死嗎?就是說,你執著也錯,你不執著也錯。你執著了這本書,也犯了錯誤;你認為這是空的,我不再執著了,還犯了錯誤。因為你執著不執著,它本體一如,它還是那個體。你執著它也空,只要你執著了,你就在生死;你不執著了,就偏於空,那你怎麼修行呢?那我問大家,你應該怎麼去做?

其實我們講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你念阿彌陀佛?我為什麼要講西方極樂世界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是要你認識到一個什麼問題呢?這個跟我平時講阿彌陀佛完全是相應的,不可能不相應。比如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你念阿彌陀佛就能去嗎?你根本不知道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執著於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聲名號,你知不知道,這六個字是生滅的體,就像你執著於這本書一樣,這個生滅體不斷的在你心中生啊滅啊生啊滅啊,一生一滅,這個法是生滅的。如果你認為你念到一心不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又是你的識意識的識,不管是這個識也好,還是南無阿彌陀佛也好,都是一個法上的生滅只是一個善法而已。一個心上的生滅是你的意識,你抓住你心的識,你認為說我要念到一心不亂,這個識就是三界,你抓住三界的體,還在六道輪回。你抓住這個法---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這個六字法雖然是善法,但是畢竟是在你心中不斷的在造。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第二聲,你把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當作是一個法在修;你執著於這個法,這個法就變成你心中的一個法執,它並不是法界的真實法,是你心中自己在創造,你並沒有聞到阿彌陀佛,你只能夠聞到你自己的聲音而已。所以不要落於聲塵啊,你聽到你這一聲佛號是落於聲塵,還在六道輪回生死。

所以印光大師說,即使你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念到水潑不進去也不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必須要有信和願。就是說,你念的阿彌陀佛還是在識裡面,意識在作怪,並不是真實的感受到阿彌陀佛的這個體。所以我講的淨土法門,徹底的離開你這個識,講宗門,要了解阿彌陀佛的那一剎那,要覺悟到法空的體,這個世界是一不是二。我為什麼說這個世界都是阿彌陀佛呢?這就是法,法空之意。法空那個一剎那,這個世界沒有我了,這個世界都是阿彌陀佛,這個時候你的心跟整個的阿彌陀佛相應,那個一剎那其實你就是化佛。如果你的心跟這個世界是排斥心、不滿心,跟道德不能相應,你內心中對這個世界,跟這個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這個體不能相應,你只能跟你這個識相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並不是跟這個般若的體相應。你跟法空不能相應,跟般若不能相應,跟大乘經典不能相應;你只能跟你自己所創造的那個阿彌陀佛相應,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六個字相應,你這個識在作怪。不是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你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所以你不會有清淨的狀態。

為什麼呢?你心中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講法的時候,他的弟子都現自在行、快樂行、安心行,不會整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是沒有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聽了以後很自在。比如你走到外面去,人家罵你打你說你講你,對你來說你心如如不動很自在,因為聽聞了阿彌陀佛,一切聲音皆是阿彌陀佛光明的聲音,所以你聽了以後你內心很自在,沒有我,這個時候你走到外面去,就像大丈夫一樣;就像老虎來了,跟螞蟻走到一塊一樣。你在那裡走的時候,那螞蟻在罵你,你根本就聽不見的。你這個時候大丈夫相出來,你就是很自在的在外面走路。因為你聽了法以後起一種大力,這個叫做力,並不是靠聲音把你給忘記,不是我聽不到你罵我的聲音,靠這種遮止的聲音。以相遮理,以理遮相,就是理把相遮住了,相把理給遮住了。我們現在人都是這樣的,以相遮理,以理遮相,說理的時候就狂,把理說得天花亂墜,在相上做不到圓滿。有人在相上面做得非常好,但是他理上不能通達,理跟相互相遮,就像一個屏風把你遮起來了,要不就這邊行,要不就那邊行,他就是不進入中道思想,所以走到哪個地方都有障礙,不能行大丈夫之行。釋迦牟尼佛說法,是中道思想,到任何地方他可以現大解脫行、大自在行。

所以從宗門來講,如果這裡有一百個人坐在這裡,外面起了火,你現在有一對寶在這裡,後來有人要救你出去,他就想你喜歡什麼,然後跑進入把你的寶貝搬跑了,所有人就跟在後面一起跑出去了,所以這個金子就是宗門。只要把宗門抓住了,那所有東西都會順從。我們不知道修行的一個大方便,不知道修行的真實處,不知道修行的訣竅,就是抓住宗門,一切皆順。以衣帶水,抓住了衣領,衣服全順,你到處亂牽,把你搞得亂七八糟。比如我們吃飯,宗門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個飯吃下去你肚子就一定飽,有的孩子他什麼都不懂,他就吃飯,他肚子就飽了。學教的人是什麼呢?這碗飯我吃下去應該經過喉嚨,經過喉結,經過腸,經過肚子,經過胃,然後怎麼消化怎麼樣,他把這個全部研究一遍,研究完以後呢再吃這碗飯,那他要經過好長時間才能把這碗飯吃下去。但有人很笨,他就把這碗飯端起來就吃,其實照樣消化。所以聖人他叫我們這樣做,你直接抓住宗門要害,只要抓住了,什麼都擺平,並不是說教門不學。所以為什麼要強制信呢?你看我們念佛,其實裡面不可思議的妙德在裡面。你要去研究道理的話,你要搞個焦頭爛額的。但是如果你要從宗門下手,非常迅速。所以我們講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功德啊,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啊,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啊。你不需要去研究它的過程,你直接的依順它。這裡面看似神秘,看似像迷信一樣,但是如果你真實的這樣行,我們的心轉變了,這個世界就轉變了。就像你金子被拿走了,你就跟著跑了,所有的法門自順,一切法門自己就順了。但是如果我們非要把這些所有的事情搞清楚,還要看很多經典這樣搞,結果搞了半天,你什麼東西都沒有搞清楚,到最後面你再來行的時候,一大堆的習氣和毛病,所知障把你障礙了,你就不能夠真實的去修行。所以我們這個修行,宗門和教門有差別。事實上,我們學教門根本就學不通,以我們現前的這種智慧,我們只能產生所知障。稍微學一下,我們的學問就出來了,然後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從宗門下手太快了,一念就成佛,就像坐飛機一樣,坐上飛機,然後飛機飛走這個過程還是有的,非常迅速一瞬間就過去了。你還沒看到這個過程,其實已經經過了。有的很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個過程,過去學教的道理,怎麼過來怎麼過來,你自己分析的很清晰。你好像很清晰,但是有的人不清晰。

就像我現在修寺廟一樣,這個寺廟怎麼修起來的呢?有人說常福師過去修行修來的。這個過程是怎麼過來的呢?我們不知道,這個福報是怎麼到我身上來的呢?我們不知道。糊裡糊塗的就把寺廟建起來了,我自己非常的糊塗,因為我在宗門裡面一直是如如不動,所以我才有這種效果,如果要把它研究透,我到現在可能還在裡面研究它,到現在還沒有出來,這個寺廟到現在還沒有做起來,也沒有我現在這些光明利落,沒有現在這樣的自在體,因為走的是宗門就是這樣迅速。它並不是沒有過,過了你不知道。就像你吃飯肚子飽了,但怎麼飽了我們不知道。研究的人吃飯怎麼飽怎麼飽,研究了半天飯還沒有吃。但是我們只要你飯吃下去你肚子就飽了,但是是糊裡糊塗的飽的,你晚上睡覺都是糊裡糊塗的。其實很多的解脫,很多的受用,很多的妙用,在你心中不斷的在受用。但是不懂得宗門的人,也不懂教門的人,徹底的是愚蠢者、凡夫,等於沒發菩提心,他注重這個生死的體。特別我們這些在廟裡修行的人,對發菩提心,敢於出離生死,要升起無上的信心。

所以我為什麼不要你們去宣傳,只要我們幾個人在這裡學習就可以了。結夏的時候,我們隨便在一塊談一談,談談金剛經的本意。而且我們這個東西不是在搞學問,我希望大家在這個結夏的過程中了解這個實相,然後產生相續的體,在你心中修行。所以常常在一塊坐著修行很重要,聽聞思考,這個東西不能夠斷絕,斷絕了你不能產生念念相應,不能成就一行三昧。其實一相三昧明了了,產生念念相續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其實就是佛啊,一念相應就一念佛,念念相應就是念念佛。你走到哪個地方你念念相應,其實你就是佛。你認為你自己念念相應的這一剎那,你就是佛,念念相應你念念就是佛,你沒有必要的謙虛我不是佛。其實是佛的這種概念是什麼?好像說我是佛,是不是貢高我慢啊,其實那個叫做菩提心。菩提,覺也;佛,覺之意。什麼叫佛呢?華文叫做覺悟的意思,覺悟其實就是佛,念念覺就是念念就是佛,就是一尊化佛。所以不敢稱自己是佛的人,你可以稱為菩提心,一行三昧就是菩提心,念念相應就是念念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佛心,很簡單的。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一念跟這個心相應的人,了解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的這個體,此人叫做理上入,這個叫宗門。依宗示教,講法的目的就是示這個法界的教,法界為教,我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也叫教。

世間的法一個是宗門,一個是教門。達摩大師是以教門來入的,入事,我們從事上修。我們有很多人業障比較重,不能夠從理上觀入,不能夠從理上來修行,不能直接從菩提心、跟法空和覺性相應的這個體修,只好從事上修。大家緊緊記住,不從理就從事,不從事則從理,這個理跟事,你必須由一門而入。如果你不從一個門入進去,那你就等於不是修行者,這個是很重要的,不從理入就從事入。

什麼叫事行?就是從相上怎麼去修行?第一個,達摩大師從四加行上面來說,第一個叫報冤行。在這個世界上面有很多苦。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個世界有很多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我們從教上面思維,我們生下來這個生是一個苦。什麼叫苦呢?苦就是一個果報。苦集滅道,第一個就是苦。苦就是眾生非常強烈的分別心,就是貪瞋癡慢疑。我們苦從哪裡來?苦從貪瞋癡來,沒有貪心就沒有苦,貪就是YIN欲心,男女的YIN欲心,這就是貪,根本上來貪。如果你男女這個YIN欲心斷了,你這個貪心就不存在了,沒有了。所以人貪心難斷,瞋心好度,要度一個瞋心的人,非常好度,要度一個貪心的人,非常的難度。為什麼世間那麼多人不願意出家呢?不離貪心故。貪心的根本在哪裡呢?小貪就是一塊錢兩塊錢,大貪就是男女的欲望,男女的YIN欲心,見到漂亮的女子就喜歡,見到莊嚴的男子就產生執著。出家人YIN戒是第一,在家人是菩薩戒,菩薩戒是度瞋。比丘戒是重視什麼呢?重視YIN欲。為什麼出家人不能結婚呢?為什麼出家人不能成家呢?在家人為什麼可以成家呢?在家人斷貪其實就是出家人。有人講,我已經沒有貪了,我已經男女相已經沒有了,事實上如果你年輕十歲二十歲的時候,你就會出來,它有個根在那個地方。這個根要把它轉掉,轉成清淨的法身。如果不轉成是佛的境界,那你的貪心一定還在。沒有念念相應的覺性,是不能斷貪心的。你沒有這一念的菩提心,叫一行三昧,你不住在那個體上面,就是生滅心。你就是重視生滅心,生滅心就是YIN欲心。六祖大師講:YIN心即佛性,斷YIN即法身。

為什麼要斷YIN呢?YIN心的本體就是貪,貪的本體就是法性,法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清淨的法身,也就是佛。就是說,這個YIN欲心的本體,它絕對的體是清淨的,就是佛。但是從相上而言,有強烈的欲望,但是絕對的體裡面,是清淨的法身。如果你斷除了YIN欲,生死寂滅,生滅滅已,寂靜為樂。不能說你沒有了,你已經轉為了清淨的法身。比如這個凳子是木頭,但是已經轉為了木頭的體就是清淨的法身,木頭就是清淨的法身。不管凳子怎麼變,木頭還是清淨法身,離開了木頭就沒有凳子可得。但是凳子絕對離不開木頭,但是木頭的本體絕對的清淨。如果你回復木頭的本性,生滅的體寂滅,就是不生不滅,就是佛性。從始到終,它永遠在,它沒有生過也沒有滅過,也沒有多一點也沒有少一點。所以YIN心即佛性,YIN欲心就是我罵你的本體就是佛性,就是煩惱不障菩提,煩惱不礙清淨,煩惱是虛幻的,沒有實體的。

比如我罵你,你也煩惱我也煩惱,但是我罵你的聲音,它有沒有煩惱呢?這邊手裡面、口裡面、眼睛裡面找煩惱,找得到嗎?耳朵裡找煩惱找得到嗎?鼻子裡找煩惱找得到嗎?嘴巴裡找煩惱、身體裡找,找不到。那好,找對面,對面煩惱在哪裡呢?眼睛、鼻子、耳朵裡面也找不到。那我在聲音裡找,發現聲音裡面也找不到煩惱,那煩惱在哪裡呢?這裡也找不到,那裡也找不到,中間也找不到,煩惱在哪裡呢?所以沒有體,煩惱本體就像水裡面的月亮一樣,是虛幻的虛妄的。所以阿羅漢證到這個地位的時候,煩惱不能侵習了。所以煩惱不障礙菩提,不障礙清淨,就是YIN心即佛性,知道妄就是清淨。你知道這個煩惱的本體是虛妄的,那個就是佛性了。

YIN心即佛性,斷YIN即法身。就是說,你斷掉這個YIN,即你本來的面目,就像這裡面燈滅掉了,你什麼都看不見,但是我們都在裡面,燈亮了,我們都出來了。你斷除了生滅的心,我們什麼都看見了,原來我們是這個樣子的!如果我們不斷YIN,我們仍然還在這裡面,但是我們什麼人都看不見。所以我們一旦覺悟了,或者是明了了,在這個世界上面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雲開霧散,你的本來就顯現出來。所以我們現在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你要了解這個道理。我們把貪心轉掉,我們的貪心就是黑暗,轉成清淨的體。怎麼轉?無轉之轉。就是你了解了它的本體,光明出來了,你的貪心就轉為清淨的體。因為你的貪還是當下的這個體啊。比如我手打你,你煩惱,手還是手,聲音還是聲音,一旦覺悟的時候立即解脫。這個解脫非常迅速。就像燈一亮,都解脫了。如果燈光不亮的話,就重視黑暗,不重視我們現在這麼多人,黑暗就是叫迷惑,沒有智慧,不是真的有個黑暗把你遮住了。迷者就是凡夫,悟者就是佛!

貪心是我們苦的根本。人的貪心就像大海的水一樣,是綿綿密密的,非常緊密。稍微一點好的東西,你馬上就會起貪心。但是如果你立即覺悟我的貪心就是苦的根本的話,從事上來講你不需要到外面去找,煩惱就從那個地方出來,生死的根本。貪心比瞋心的迅速,要迅速百倍。瞋心的煩惱來得慢。比如你罵我一聲,有人要忍啊忍啊,忍出一點功德出來,他知道忍,但是貪心裡面根本就沒有忍,很迅速的。比如你講我一句好話的時候,我馬上就會開心,一個小花就把你貪心就搞出來了,稍微一句好話,你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都可以給他。在外面一個漂亮的東西,你馬上起貪心。你在外面走路,馬路很漂亮啊,車子很好看啊,你都起一念歡喜心,起一念貪心。啊!這個我很歡喜。他不會生出平等心。比如空調,這個地方好舒服啊,不捨得出去啊。就像剛才這樣,啊,空調這樣我都不想出去了!這就是貪心。這個貪心很容易生起。大家想一想,如果這裡面一個火爐在燒,你會住嗎?你會貪嗎?你會立即想離開這個地方。你有沒有說空調在這個地方你想立即離開這個地方,你能不能生起來?或者火爐在這個地方燒,我立即離開這個地方。同樣說離開這個地方,那我問你,哪個來得快?一定是火在這個地方燒的時候,你很快就生起出離心。你馬上,我要出去!但是如果一個非常美麗的人在這個地方,你說我不去執著,很難做得到。所以貪心來得快,非常的迅速。瞋心來的慢,相當於百分之五十。就是說,你在瞋心裡面修一百個,相當於貪心修一個。就像你念經一樣,你斷瞋心,你要念五遍經,但是如果斷貪心,要念五百遍,因為它太快了業障非常重,太慢了業障就輕。所以對於在家人來講的話,給他受個菩薩戒非常輕。比丘戒非常重是對治於貪心,在事上面下功夫。菩薩戒是對心來講的,因為眾生的貪心難斷,對在家人一個方便。對出家人沒有方便,我們的貪心是煩惱的根本。整個的社會是怎麼安住的?就是貪心。你不安嗎?沒有關系,讓你有個妻子,給你一個家,再給你一些名和利,讓你增加貪心。只要滿足你的貪心,你就不會做壞事,你就安住了。

在這個世界上面,只要滿足於你的貪心就容易心安,小孩子都是這樣的。一個小孩子,你說他成績很好啊,你很聽話啊,又會掃地打掃衛生啊,那孩子做事特別有勁。如果你罵他說他,他馬上就不干了。你滿足於他的貪心,他就願意。人到大了以後還是這樣。昨天來了一個畫家,有個人叫他給他畫一張畫,是沒有報酬的,他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後天,他就是不給他畫。後來有一個人叫他畫四張畫,一千二百塊一張,他一聽說一千二百塊錢一張畫,四張畫,就是四千八百塊錢,他馬上就來勁。這麼熱的天,他也畫個不停,並且畫得非常好。為什麼自己的朋友眷屬叫他畫一張畫,他硬是不給他畫,推到明天推到後天,但是這個人有了錢以後,馬上就有動力,馬上就畫。他自己已經五十多歲了,和那個三歲的娃娃有什麼區別?其實沒有任何區別。就是說,他一輩子都沒有長大。他還是那個樣子,一個人長了一輩子,還是那個樣子。

那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現在長了這麼多年,何嘗又不是呢?講你一句好話,你馬上就我要修行啊。要是講一句不好的聽,不照顧你一下,不跟你講一句話,心中就不斷的煩惱焦慮不安。你就是要聽好話嘛,聽好話就滿足於你的貪心嘛。對方便來講在這個世間上像這樣做,可以誘導你;對於道上來講的話,還是要破掉的。如果你要修行多年,這種思想都破不掉,你就麻煩了。所以你一定要重視到我們心裡面那個障礙。如果修行十年二十年下來,如果你沒有一點這個效果的話,那你跟以前沒有修行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極為危險。到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對這個非常強烈認真,為什麼?第一個,我要修行。第二個,我修行這麼多年了,我有老資格了。第三個,我要得法上受用。就像毛澤東講的一樣,我要三天不學習,我就趕不上劉少奇。如果我要不去用功修行,我還趕不上一個後來者,那臉皮往哪裡丟呢?所以要在道上面修功夫,要認識到這個問題。

所以如果你一旦貪心斷了,轉過來是清淨法身,那你就是佛啊,這個時候就不可思議,這一念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成佛有余的。所以我們要轉這個念頭。

貪心,煩惱、苦來自於貪。但是在這個世間上方便攝受也可以用一下。怎麼用呢?比如那個人跟我們在一塊住著,但是我們搞不好關系,就像我過去一樣,每次我看到那個**師煩惱的時候,我就拉他下棋,下下棋就好了。他就是下下棋,他感覺到師父跟他在一塊下棋,他心裡感受到一種好感,誘導他。所以我們要了解眾生的弱點,要想誘導一個眾生,方便就多講他好話,講他一點好的東西,他就可以轉變,人肯定是這樣的。到最後慢慢來度化他。所以我們要知道,適當的要有一些方便。人瞋恨了好度,但是如果你不斷的用貪心來斷瞋心的話,那是俗人做的事情,那是世俗拍馬屁的人干的事情。比如有人拍我的馬屁,說常福師怎麼樣怎麼樣好,怎麼樣怎麼樣的修行,拍我的馬屁,無非是滿足於我的貪心故,你講我好我就會對你好嘛,滿足於我的虛榮心。一般人有一點學問就知道這個道理,然後不斷的用這種方法在社會上活動,他有時候會用到廟裡來。但是我們一定要小心,拍馬屁拍到你屁股上面來了,你就感覺到很開心,這個時候你跟世俗人有什麼區別呢?所以不要被拍下馬屁你自己就跟他走了。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跟世俗的人絕對不一樣,不要被人家拍馬屁。有的人就喜歡拍人家的馬屁。把世俗的方法在我們出家人裡面用。我剛才看到一篇文章,日本人說中國人的缺點在哪裡呢?就喜歡這個,因為這個可以當漢奸,就因為這個可以分裂國家,就因為這個互相斗爭,為了滿足於貪心使我們互相爭斗。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體,你就可以從裡面覺悟過來,不要被貪心所度。度瞋心的人,基本上是用貪心來度之。我們佛教裡面不是這樣,是要瞋心轉過來受菩薩戒,轉瞋心變為菩提心,轉瞋心為大悲心,叫報冤行。轉貪為清淨法身,貪是苦的根本,瞋恨心是苦的根本,就是恨別人,因為由貪成積啊,有了貪心就會有愛心,有愛心就有分離啊。社會上不是講人到極點的時候,一定會下墮的。就是說,你這個人再有財富,富貴不了三代。到了一定的時候,一定要下墮。所以你有沒有福報,還要看你上輩子有沒有積德。如果你上輩子沒有積你的德,你現在的福報也不會長久的。如果你這輩子修福報而不知道去修德的話,你這福報很快就會消失掉。人一起一落,一定是在起落之中。所以人到一定的時候,你的福報只有這麼大的時候,一定會下墮的。

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快樂的。到一定的時候就有煩惱的顯現。在你快樂的時候,告訴你,你後面就是煩惱,後面就是痛苦。但是那個人痛苦的後面,可能就是快樂。比如那個人不好,你生煩惱,但是你緊緊記住,你千萬不要說他,為什麼呢?那個人昨天的煩惱已經過去了,他後面是快樂的。那個人是惡,惡後面是善,因為善跟惡是相對的。所以聖嚴法師講菩薩戒的時候講到這個話,他說惡後面就是善,過去是惡現在是善。那個人昨天罵別人,當你在說他不好的時候,是你現在。因為他在罵別人不好的時候,你不在那個當下,那你現在說那個人不好的時候,那個不好是惡,惡後面是善,那個人現在已經正在善中。所以你說他惡的時候,正在說一個善人。比如我昨天是壞人,我今天是好人,但是你說我昨天是壞人的時候,正好說我今天這個善人啊,所以你有罪。你說別人不好是錯,那個人不管怎麼樣的不好,但是他現在不壞,現在是相應的,過去已經沒有了。當下這個光是亮的,你說過去的黑暗跟現在這個亮光沒有關系了。,你還在說他那過去的惡的時候,正好在說一個善人的不好,說善人不好的這種過失有多大呢?在我們誹謗聖人的那一剎那,這種果報的關系非常的強大,何況誹謗一個善人呢?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面,說別人不好的時候,那個人正是好的時候。惡後是善,善後不知是惡是善。那個人做善事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他後面是善是惡。在你說他的時候,你不又犯一種煩惱嗎?你怎麼知道他後面是惡呢?所以你誹謗他又是錯的。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要去誹謗別人。所以一定要緊緊記住這句話,你在說別人不好的時候,你要在大腦裡面緊密的思維,思維到這個體,我們從實相上面來思維。那個人昨天惡的時候,上一個小時惡的時候,因為惡有大惡小惡啊,大惡跟小惡之間那個叫什麼?那個還是叫善。就是那個人很惡很惡的時候,轉為小惡的時候,小惡和大惡之間是什麼?是善。這個是小惡,後面是大惡,中間那個是不是惡,但是你也不知道啊,後面的事情你怎麼知道?所以不管是小惡大惡,你都不應該說。比如我們對於畜生來講,我們是善,但是我們跟天人在一塊比,我們又是壞人,我們跟畜生豬狗來比,我們又是好人,那我們到底是好人是壞人呢?所以好人壞人都是相對的。我們這個時候就應該要思維到。在法性上來講,很多事情我們思維它很容易,這些道理我們講得天花亂墜的,但這些道理思維到最後面是什麼呢?原來這個世界完全是一個抽象的東西,沒有道理可講的。這個世界哪有一個真實的道理呢?我們能講得清白嗎?講不清白。既然講不清白,我們就不講。那我們直接從這個理上入就可以了,不需要從事上思維那麼多的。就是這個世界理是理不清的,事情在你心中都是亂的,所以不需要想那麼多。

這個貪心到樂的時候,後面一定變苦,為什麼呢?這個世界都是緣起性空。每個念頭不斷的消失掉。你眼睛一閉,大千世界都不存在了。今天不管多美的事情,剎那時間就過去了,是個虛幻的東西。可以說你執著於這個東西,都是比較長遠的。大千世界你執著了,它是長遠的過去了,但過去的事情了不可得,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講。從微細的上面來講,我們剎那剎那的在生,每秒鐘我們的念頭都抓不住,不知道哪個念頭才是真正的是我。從很粗的上面來講,比如你貪一個家一個房子,過十年百年以後,它會壞掉的。或者我們有生老病死,我們長得很美麗,過一段時間以後,變成老太婆,慢慢變成丑陋。這種暫時的這種樂,很快就變成苦的存在。還有一種在我們當下的念念快樂的體裡面,你感覺到你自己很快樂的時候,馬上就沒有了。你執著那個體,馬上就沒有了,永遠是在幻想之中,我們很粗的那種幻想,幻想得很深就變成愚癡。我們想那個東西,不斷的想,叫集。比如前天、上前天的事情,你不斷的在想,不斷的想,就變成一種固體,這種固體到你面前,就變成你的業報。我們現在看到牆壁,為什麼不能穿強而過呢?都是因為我們這個堅固的思維,把它積累在一起,變成堅固的體。如果你慢慢的放松它,以後你就空掉了。所以我們的身體對阿羅漢來講是空的,對於天人來講是想而成形,不想的時候就沒有了,就是點石成金。但是我們怎麼點石頭都不能變掉,因為我們已經變成業報了,成了形,就像胎兒已經成形了,就轉變不了了。對於天人來講,它沒有成形,所以它可以隨意的轉變,所以我們現在執著成形,固定成為一個固體,這個固體都是我們心中的集因,集因就是我們固執,強烈的執著。

就像那個雞一樣,天天往雞籠裡趕,時間久了以後,把這個籠子拿走,你想把這個雞換一個地方住,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它集業成因,它每天晚上就到那個地方集中,然後就往裡鑽啊鑽啊,我小的時候常常干這個事。把籠子拿過來把雞趕到裡面去,然後把籠子拿到那邊去,因為那個雞已經集業成形了,它認為那個地方就是它的家,如果沒有籠子它們幾個就堆在那個地方,它就不到另外那邊去,那就像畜生一樣。所以我們積累的這個思維,就變成固定的思維,就像我們的一個家一樣,我要回家去,我要回家去,其實哪個地方又不是家呢?他的意識裡面都是安住啊,他非要意識裡面有一個家,我要回家去,變成固定的思維,就像那個雞固定一個雞籠一樣。所以我們就老是有個雞籠的存在。這種思維很幼稚,跟那個小豬小狗沒有什麼區別。你想一想,我們有沒有這種思維?所以我們總是想回家去,回家去,這個家,就是我們久遠劫來集的一個因。為什麼要出家呢?就是沒有家。但是我們感覺到還有家的感覺。世俗人哪個人都有家在那個地方,走遍東南西北,他還要回那個家。所以把這種快樂變成一種固執、集因,變成業報。我們有的還沒有現前哦。比如你不斷的貪,或者不斷的瞋,或者不斷的癡,都會產生一個集因。而這種集因,有現報,有下世報,有遠報,有正報,有邊報。什麼叫正報呢?比如貪心的正報是地獄,它的邊報就是愚癡,像豬一樣非常的愚蠢,頭腦像花崗巖一樣,怎麼也趨入不到他大腦裡面去,背什麼書都背不下來,看書也看不懂,怎麼講話也聽不到他心裡面去,這個就是畜生,邊報,跟畜生一樣。佛在他面前他不認識,講法也聽不進去,也聽不懂,也不能如法修行,乃至於根本就遇不到善知識和佛,乃至於生到邊地疑城什麼地方,聾盲喑啞,或者生到非洲,或者生到俄羅斯,邊地---甘肅、深山老林裡面沒有佛法的地方,這都是叫邊報。正報就是從地獄裡面直接出來。像這些很多聞不到佛法的人,都是地獄裡面出來的,貪瞋癡比較很重。這個苦報裡面有現報,一個人執著時間久了以後,真的成形以後,他現在就可以轉變他的身。比如有個人畫畫,他最喜歡畫的就是馬,他一天到晚吃喝穿住都想著這個馬,不斷的想著這個馬。就像我過去做木匠一樣,我思維這個線怎麼畫,晚上做夢都在畫,我們這些人都是這樣的,想著一件事情日夜都在想。為什麼女人喜歡做夢呢?因為想得太多了嘛。她不斷的想這件事情,不斷的想,她喜歡做夢,所以女人有想苦啊!她不斷的在想一件事情,變成想,想集成因,因成果報。這個因在那個地方,它必定要出來果報。所以有現報,現在就可以轉變掉,有的可以男轉女身,女轉男身,經典上面有這種公案。有個菩薩就是女轉男身的,就是現生中自己變成男子,跟男子是一模一樣的,生理心理都是一樣的,轉為男身。也可以轉為畜生,比如殺豬的,他死的時候兩個手兩個腳都趴著,然後咿哇咿哇的叫,他非要拿個刀拿個臉盤放在他的床頭---現報。為什麼呢?他殺豬啊,要變成豬形,都是想而生,下生都要墮到地獄,或者變豬啊狗啊將來成果報,這個都是真實的果報。所以我們想得太多,一定會形成一個果報。所以我們通過念佛通過一行三昧啊,可以斷我們集因的這個想魔。我們所有的六道輪回的生死,都在想魔上面。如果你的執著放得越松,這個世界對你來說非常清淨。如果你的想魔非常堅固執著,這個世界對你很重要,你就感覺到很堅固,你覺得這個世界你很在乎。所以有人在這個世界非常輕松,有人在這個世界非常煩惱,就是因為跟他過去的因有關系的。我們要破這個想,我們要放松它,我們要無牽無掛,對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因想而成,因想五劫的思維,把西方極樂世界就想成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通過想也可以成就。這個想也可以叫一行三昧啊,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結夏的時候我們講金剛經,我們不斷的思維,就是講這麼一點點也好,每天晚上坐一下。南摩阿彌陀佛!

 

上一篇:常福法師:選擇十五種念佛方法
下一篇: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