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藥師山·紫虛居士:成佛之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成佛之道
藥師山 紫虛居士

  前言:
  在前《藥師山通訊》中,筆者曾經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階段,本文將此五階段中最重要之處提出說明,以為畫龍點睛之作,給有緣讀者參考,請多指教!

  二、迷為眾生悟為佛
  在《楞伽經》中,釋尊曾說眾生本具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指空性、本體、空如來藏之義),有如無價寶珠。既是如此,則何來眾生?答案就在「無始無明」!此無明「無因而出」,如同垢衣無因自纏此寶珠,使寶珠光明不再外現,但其性質光亮並無變易,此垢衣所纏的寶珠即如同眾生的「佛性」。

  此佛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由此垢衣的遮覆,如來藏本具的四智妙用不能顯現,取而代之的是由四智與無明和合所生的八個識之功用,此即是具「八識身」眾生的心,若再加上對六道的執著,則形成六道眾生的心(在人即五蘊身的心)。

  此兩種心皆是意識心、凡夫心或妄心之屬,也是此無始無明之故,依如來藏四智種子與無明和合之力,出生許多庵摩羅識種子,這些種子具有「清淨」與「執為實有」的性質,再經過長時間的熏染,這些庵摩羅識種子就轉成有垢染的阿賴耶識種子,這些種子即具八識身眾生的身,其中少部分種子即是六道眾生精神身的身。

  由上可知,因為此無始無明之故,就出現眾生的身心,也由此無明之故,眾生以此妄心執外塵為實有,故有此三界森羅萬象與眾生。

  垢衣所纏的「佛性」顯露微弱的光明,此光明使眾生不會沈淪太深而遠離諸佛,若有幸得遇諸佛出生,得其教示本具如來藏之理,則此眾生依佛教法長時修治,垢染漸轉薄弱,此時就有機會重現如來藏而頓除眾生之迷,此即佛教「頓悟空性」之義。

  若更進一步在六道渡生,面對各種塵境,藉此轉變自心的不良習氣(此為垢染種子所生),並消除五毒微細業障,最後就會頓破「無始無明」而重拾四智本具之「妙用」,此時若已轉前五識種子為成所作智種子,則即成為「應身佛」。若更增上,轉妄身中所有識種子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與大圓鏡智種子,則將成為「報身佛」與「法身佛」。以上即成佛之道的概要。

  三、成佛之道的步驟
  由凡夫修行到佛果,有不同的方法與步驟,但大概可分為學、修、悟、行、證五個步驟,今概述如下:

  (一)學佛:發心與求正知見
  學佛是凡夫入佛道的第一步,其要點在於發心與求正知見。發心包括發心學佛與發渡生成佛之願,在滾滾紅塵中,要發心學佛已不容易,要精進學佛更難,要如何才能發精進學佛之心?其方法有很多,但筆者認為「觀無常」最有效。

  若能隨時警覺人生短促、無常迅速,則容易生起精進修行之心,此外,眾生累生積集的善根、此生經歷的神秘經驗及善知識的啟發等,這些皆可以使人發心學佛。初發心之後就要「發菩提心」,此要深信眾生皆有佛性,自己要努力修行重現此佛性光明,並發願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了脫生死。

  學佛階段的另一要事即得正知見、即了知佛的正知見,除非是大善根器的人,一般要靠善知識的協助才可以得到佛的正知見,原因是佛經密意難知,修行方面的詳情很少寫在佛經上,經上所寫的大多是修法殊勝的結果,還有一些如同「指月」之論,尤其在今日末法時期,對佛經的解說知見多如牛毛,初學之人要自行由經論中獲得正知見,的確有相當大的困難,稍有失誤,可能落入邪知邪見。正知見是修行佛道中的「指路標」,沒有此路標則修行中容易迷失,甚至有落入邪魔外道的危險。

  佛的正知見必須跟隨「大善知識」才可得,此大善知識除對佛經論有很清楚的了解之外,在修行上亦有相當成就,並由「解行並證」才能了知佛的正知見。佛經不同於一般的知識,故要由佛學研究的學者處獲得佛經的正知見,有實際的困難,這一點修行人必須要知道。至於如何找到大善知識?筆者認為除了自己的慧眼之外,主要還是要有福報與特殊機緣,經常懇求佛菩薩相助找到大善知識的機會可能較大。若有機緣找到大善知識,修行者就必須虛心求教,千萬不可驕慢,否則對善知識的開示可能因自己的驕慢而「聽不對」或「聽不完整」,最後還是一無所得。

  (二)修道:即修行之義
  在經過發心與得正知見的努力之後,對佛教教理有些初步的認識,然後就可以真正進入修行的階段,修行之要在「觀心」,由觀心而「知心」、「制心」、「修心」及「住心」,此為「正行」。

  修行的「助行」主要是供養佛菩薩與金剛護法,求佛力加持與金剛力的護持。修行的內容主要是化解無始以來在三界輪回時與眾生的糾結,此包括因果、怨氣與情緣等,這些問題若不化解,則修行時常會受到干擾,難以安心修行。除此之外,也要求佛菩薩加持、求善知識相助,消除無始以來自心所染的業障,業障不除、五毒心不消,則內心不得清淨,內心不淨則修行難以成就。除了粗的業障外,尚有微細的習氣,各種不良的習氣也會使修行發生障礙。

  修行者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消業障」與「解糾結」的過程相當辛苦,一般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且身心備受煎熬,除心中現出不正常的煩惱之外,有時肉身還會受病苦折磨。此時修行者必須勇敢面對,誠心忏悔並求佛相助,只要信心不失,終會春暖花開,業障漸薄、糾結漸少、清淨心漸生,此時修行者覺受增加、慈悲心增長、信心轉強、煩惱日減、如幻觀漸成,修行者在修法與渡生上就順利得多。

  一般在此修行階段中,除消業與解糾結外,有時也修行「悟入空性」、「觀本尊」及「渡生的方便法」(例如助眾生消各種業障或布施之法),這些隨修行者的願力與根器有很多不同。

  (三)悟道:悟本有空性
  在修行一段時日之後,心垢漸薄,若機緣成熟則可得佛力的加持,或由自心觀力的成就,有時可暫破無始無明而頓悟眾生本具的空性(即空如來藏),修行者由此對空性能生「淨信」,此與悟道前以意識心相信空性的存在,此二者完全不同,悟空性之人淨信諸法唯心所造、體性皆空,因此對世間的執著減少,如同獲得一把「空慧之劍」,可速斷對世間諸相的執著。

  修行者若能習於空性中的狀況,則在往生死淨光出現時,就可以依自己對空性光明的熟悉而頓入死淨光中,從此了脫生死。若機緣成熟,能領悟「由空起用」之要領,則渡生之能力大增,這些都是此階段可得的利益。

  (四)行道:即行菩薩道渡生
  行道就是在六道中行菩薩道渡生之義,佛是兩足尊,要福慧具足才得成,若只悟空性則只有慧,福報未圓滿不能成佛,故修行者必須行道以累積福報作為成佛的資量,《維摩诘經》佛國品中有說,菩薩成佛之時,其淨土中之眾生,很多是其在行菩薩道時所渡化者。

  在行道過程中,修行者以四無量心為心,以四攝法為方便,依此去面對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修行者逐漸成就十波羅蜜之行,果位亦漸次增進,在修行中漸破無明分證法身,由初地逐漸至十地(法雲地)。在八地(不動地)時,悟諸法如幻,知渡生如作水月道場,渡生而實無眾生可渡,也了知諸法緣生無生(即無自體)、皆妄想所生,且到此時一切情緣皆了結,修行者可得意生身,渡生能力大為增進,煩惱也不再生起。

  而在八地之前,雖知無生緣生,但尚執實有緣生,且因如幻未成,渡生尚有煩惱。故八地(不動地)是行道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修行者若再行精進渡生行道則到十地階位,此時渡生圓滿成就,修行者了知諸種眾生之心並具足超渡諸種眾生的各種方便法,此時即安坐於大蓮華中,受諸佛灌頂成大法王、成為佛之最長子,距長大成佛之究竟已不遠矣!以上即行道之大要。

  (五)證道:即得佛果之義
  在行道歷經圓滿十地之後,必須再精進修行,破微細業障而到等覺與妙覺果位,最後破「無始無明」而成就應身佛果位,此時轉凡夫八識之用成為四智之妙用,凡夫前五識的種子已轉為成所作智種子,再經歷長時間的修治,將所有八識中的識種子皆轉成智種子,如此才是最究竟成就的「法身佛」,此間亦有兼修各種淨土以攝眾生者。以上即圓證佛果之概要。

  四、佛道上各階段的重點
  
  (一)學佛之要在「觀無常」,修行之人要以誠懇之心向大善知識求取正知見。

  (二)修道之要在於「真心忏悔」,要以淨信之心求佛加持,蓋心不信則如人打傘日光不能入、佛力加持之效不能彰。

  (三)悟道之要在離一切相,在頓斷意識心、要善用無作之心起用渡生。

  (四)行道之要在於慈悲不捨眾生、堅定信願絕不退轉、要知諸法如幻、渡生而實無眾生可渡、要以熱情之心努力工作但要了知一切皆空。

  (五)證道之要在證無所證是名證,常樂我淨即非常樂我淨是名常樂我淨。   

 

上一篇:藥師山·紫虛居士:淺說庵摩羅識
下一篇:藥師山·紫雲居士:胎藏曼荼羅簡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