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心起觀照破癡業
藥師山紫虛居士
一、癡的來源
眾生原本處於「理佛」的狀態,這是法身或空如來藏,它具有世、出世間一切法(含眾生與佛)的智種子,是一切法的「體性」。理佛不會自行「起用」,但當「無始無明」遮覆理佛時,理佛就起用而妄現一個具有「初始分別心」的「庵摩羅識」。此識具有無明的特質,它執著境界為實有,但此識取智種子為用,此與第八識不同。
庵摩羅識所取用的智種子因無明而幻化成清淨的識種子,然後逐漸熏染成第八識的識種子。庵摩羅識具有初始分別心,能對種子及各種境界起妄想分別,在修行上我們會有「無始無明」的貪、嗔、癡……等業障,就是指此初始分別心的問題,此「無始無明」與最初遮障理佛的「無始無明」不同,這一點修行者要小心分辨,簡而言之,在不同層次下,眾生「心」的作用如下:
(一)因為無因而生的「無始無明」使理佛妄現「庵摩羅識」,而開始有眾生的「初始分別心」,就如同人忽然戴上有色眼鏡看東西。
(二)「業相、轉相無明」(來自無始無明)使心與種子逐漸遠離智的層次,如同戴有色眼鏡的人逐漸忘記沒有戴眼鏡時的狀況。
(三)根本無明(亦來自無始無明)使心與種子完全成為「識性」,此稱為「第八識」,第八識會使我們生起各種「微細心念」。
(四)枝末無明(亦來自無始無明)使識種子妄成各種粗的名相,此為前七識的各種識心。
癡的源頭就發生在業相、轉相無明的層次,也就是自心(即庵摩羅識之用)對智種子與庵摩羅識識種子的境界分不清,由此生癡相。根本無明的癡是第八識心對其所用的識種子不明白,枝末無明的癡是第六識心對名色中的「名相」有不明白之故,而五蘊身的癡就是自心對想蘊或大腦皮質中的各種「人界名相」有不明白,自心對內外境界有不明白亦屬五蘊身之癡。各種不同層次的癡業,在肉身、氣身及各種介面上會有各種復雜的顯示,最常見的是昏沉、呆滯、失憶等,有時也會有頭痛等症狀。
二、癡相種類與自心觀照的方法
(一)貪著親情成癡。由於多生對親情的喜愛,因此心生偏見,而形成各種錯誤的知見,由此成癡。對此要常觀:「眾生禍福自承擔、親情理當放一邊。」
(二)把邏輯當成智慧,執著形成很多不正知見而成癡。此要觀:「邏輯是外道法,不可執著。」
(三)執著外道法成癡,例如執著風水、地理、五行八卦或各種科學理論,因此內心形成很多外道知見,由此成癡。這些人要常看佛經論。
(四)貪愛情與親情成癡。有些同修既貪愛夫妻間之愛情,又過度粘著與孩子間的親情,由於太執著而失去客觀的判斷,因此常有癡心癡行出現,這些人要常觀「兒孫禍福各自擔、非你一手能包辦」,也要觀:「世間因緣,緣在則善待,緣盡則祝福,不可強求」。
(五)追求堅貞不變的愛情成癡。有人幻想人間有如海枯石爛般不變的愛情存在,由此形成錯誤的知見,其人堅持此見,故常有癡心癡行出現。要觀:「眾生皆有喜新厭舊與廣造情緣的習氣,凡夫的愛情是苦、空、無常、變異,無長久的愛情可得」。
(六)貪著親情的和樂而成癡。有人貪著親人在一起的快樂,堅持此種想法,因此常有愚癡的知見與行為。要常觀:「親情和樂不可得、此生路盡不相識、利害現前各相爭、大難臨頭各自飛」。
(七)執著世間法成癡。有人對世間法很執著,對看不見的佛教因果不相信,甚至執著「眼見為憑」,不相信佛菩薩、空性、上師等,由此常有愚癡知見顯現,對此要常觀:「宇宙有無數佛菩薩與我看不見的眾生」。
三、癡與貪是否有關?
癡有很多情形與貪有關,例如因為多生長時間貪著親情、愛情……等,因此在第八識或名色中形成很多親情、愛情……等的種子或名相,這些種子與名相占據你的內心,使你對其他的事情產生不明白,由此形成癡心癡行。但有些癡心癡行與貪無關,而可能是來自不正確的知見,例如堅持有不變的愛情可追求,由此衍生很多癡心癡行,這些都是因不明佛法所致。
四、癡與偏見
癡心癡行的發生與偏見有關,當我們貪愛或堅持執著某事,例如針對「甲」事之時,則對「甲」事會有主觀上的喜惡,若執著之心或貪愛之心甚強,則對其他的事,例如對「乙」、「丙」、「丁」等就會有忽略、忘卻、偏見等的心態出現,由此就常會有錯誤的心行,這就是癡。這種貪愛與堅持是形成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種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事情本身不明白,包括由於受各種邪知見或邪師的言論所影響而生的癡心癡行皆屬之,此生的這些貪著、堅持、不明等形成業力(也就是集),未來就成為癡的的因,而其最原始的因就是前面所說癡的無明。由此可知要克服癡的問題,就要先做到不貪境界、不堅持自己的想法、對世間事物要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