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談錫永居士:四重緣起深般若 後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重緣起深般若 後記

  這本小書,是想深入淺出、通俗地介紹大乘佛法的基道果,因此先說總攝五道的《心經》,然後依次說中觀 (基)、瑜伽行(道)、如來藏(果)。

  此三者,中觀說般若波羅蜜多體性,為外義;瑜伽行說般若波羅蜜多修證,為內義;如來藏說般若波羅蜜多果,為究竟義。

  然而卻須知道,大乘佛法非唯般若,般若之外還有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禅定等波羅蜜多,不能因重視般若即便遺忘了它們。此五波羅蜜多是世間方便,與出世間的般若相輔相成。倘若讀者因本書只說般若,因而對布施、持戒等有所忽視,那便是筆者的罪過。

  漢地說《心經》的傳統,多說外義,用龍樹的中觀來說,由“緣生性空”說一切法為無。本書則嘗試打破這傳統,依印度論師說《心經》的傳規,由修證義(內義)來說,亦即依五道的修證來說,這並非對漢土傳規的否定,只是由於《心經》流行廣泛,筆者希望誦讀《心經》的人、聽講《心經》的人,對此經能多知道一點內義。那麼,就有可能由認知體性進而至觀修,這樣,就會對般若波羅蜜多和深般若波羅蜜多,有深一層的認識,若是上根利器,甚至可以由觀修而現證,那更是筆者喜出望外的事。

  打破說外義的傳統,並非否定這個傳統。筆者在一些場合,亦唯說《心經》的外義。因此希望不致由此又生事端。

  龍樹的緣起,說般若波羅蜜多體性,不過常見說緣起,只說得一重,較深入者則說“相觀待”,多說了一重。由是說《心經》時即說“無自性空、空無自性”,說《中論》亦無非“緣起故空,空故緣起”,這即不能說是傳規,只能說是對龍樹的教法未能了解。因此,在本書即依四重緣起來說龍樹的教法,同時以“八不”作為四重緣起觀修的例證。讀者若能依法不依人,不依先前之聽聞,持平抉擇,即當知四重緣起才是合理的緣起觀。

  龍樹的中道(他在《法界贊》中說為兔角喻、牛角喻)在寧瑪派的觀修教法中,妄想喻用以觀修心識、極微喻用於觀修外境,皆依四重緣起而作重重超越,可能正因為這樣,才稱為瑜伽行中觀。本書雖然沒談到這些具體觀修的實踐,但亦希望讀者能抉擇“緣起故有、超越而空”的說法,不可讓流傳的戲論成為實際觀修的妨礙。讀者或不打算觀修,但又何妨由實修出發,從而體會龍樹的教法呢?

  彌勒瑜伽行是修證般若波羅蜜多的指南,是一套完整的教法,法相為基、唯識為道、如來藏為果,體系井然。

  所謂法相為基,實亦即中觀為基,只因為行者必須以行相為所緣境,彌勒才用法相來表征中觀。三無性即是中道,為了修證三無性,是故又作三自性相的建立。行者依相觀修,當觀修生無自性性以認知依他起自性相時,其理趣便即與龍樹緣起初無二致。

  所謂唯識為道,實亦即瑜伽行為道。因為凡觀修必依心識,因此瑜伽行便建立依於唯識的四正加行。此外,貫串五道的四種所緣境事,實亦以唯識為意旨而建立,由是離相四加行的對治、離對治、離真如相、離證智相,亦無非是依止唯識,然後觀修識境與智境的雙運。

  本書所說的,是瑜伽行古學,屬於無著、世親、安慧傳下來的系統,但亦不違反陳那建立的唯識今學,因為陳那只是將唯識的堂庑擴大,他並未否定法相與如來藏,所以二者實不相違。

  讀者倘如由本書的介紹,知道彌勒瑜伽行的整體教法,那就即可明白般若波羅蜜多的觀修,是甚麼一回事。

  最後談到的如來藏,實在是彌勒瑜伽行的教法,由於民初時唯識今學批判《大乘起信論》,遂導致如今的唯識今學學人竟將如來藏當成是錯見,客氣一點亦說之為不成體系。再加上近年日本的批判佛教,將如來藏當成是一個“場所”,因此說他違反緣起,台灣一些學人則貶之為“真常”,所以近幾十年,可以說是如來藏思想的厄運。

  本書談如來藏,意在指出,如來藏法門即是文殊師利的不二法門,亦即中觀宗說四重緣起的大中觀,他完全符合龍樹的教法,而且是彌勒教法的修證果,因此,將對《起信論》的批判,轉而為對如來藏的批判,那實在是不應有的態度。因為隨口誹撥如來藏很容易,但大乘佛教實亦因此受到破壞;龍樹與彌勒的教法,甚至文殊的教法都受到破壞。

  所以關於如來藏,筆者並非只在第四章中才專說,在全書中,實都貫串了如來藏義理。於中感慨甚多,很不理解,明明諸多瑜伽行經論都說如來藏,明明三轉*輪諸經都說如來藏,明明不二法門即是說如來藏,何以如來藏竟會受如斯厄運。是故隨文述說,實在已應可以令人了解這佛家的究竟見。至於在第四章中,依次引《密嚴經》、龍樹《法界贊》、《文殊般若》,用以證成《不增不減經》及《寶性論》之所說。希望本書可以還如來藏一個公道,倘若學者依人不依法,或依自己的舊說而固執守惡,那亦無話可說,而筆者亦已在此盡了綿力。

  龍樹四重緣起、彌勒瑜伽行、如來藏,不可以說為科學,但卻受得起科學的考驗,因此近三個世紀的科學發明、科學理論的創新,這些佛家思想都不與之相違。

  例如,相礙緣起說時空的局限,便不違廣義相對論;極微的住不住,便不違量子力學的質能互變;如來藏思想,便不違打破場所的近代物理學(可是,卻偏偏有人說如來藏是場所)。所以,凡傑出的思想,必然受得起時代的考驗。相信在未來時代,科學思想更加發展,這些佛家思想亦必不與之相違。

  如來藏主張周遍,遍一切時、遍一切方、所周遍者是無限的生機(說為大悲或大樂),這其實是很卓越的思想。所以不以唯識為了義,亦不以唯心為了義,超越了唯識今學與“如幻宗”中觀,同時亦超越緣起始得現證。對於這種切合現實而能現證清淨大平等性的思想,若不細心探討、從而認知,那就不可能了解何謂深般若波羅蜜多。

  筆者這樣說,並非想將佛學比附於科學,因為這是徒勞無功的事,但如果能注意到他與科學不相違,那便應當了解其真實性,從而了解,為何說佛是一切種智。

  為了撰寫本書,筆者翻譯了龍樹的《法界贊》、世親的《三自性判定》,復依法尊譯師譯《七十空性論》略作疏釋,以便撰寫時引用,現在都成為附錄,再加上弟子邵頌雄學譯阿底峽尊者的《中觀口訣》,附於相關章次之後,希望讀者於讀畢每章正文之後參考,由是即可由聖者的論典,開發筆者的俗說。

  一切觀修,無非觀修身、智、界,因此引《法界贊》說身智界三分無分別一頌,以殿本文——

  莊嚴住者具力尊 及宏麗色究竟天

  連同心識此三者 可合為一我敢說

 

上一篇:談錫永居士:四重緣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來藏 7 法界贊
下一篇:葉曼居士:95歲老人的佛學人生——葉曼訪談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