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超然法師:慈悲不是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慈悲不是愛 慈悲是菩薩的胸懷,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也,但它不是愛,也不是博愛與大愛。 慈悲的直接含義是: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就是說,菩薩願意也能夠給眾生帶來自在和快樂,能夠幫助眾生脫離煩惱和苦難。發願這樣做,就是慈悲大願。這樣去實踐,就是慈悲度化眾生。 任何一個人,能夠發起菩薩的慈悲大願,都是難能可貴與稀有的,如經中所說,常為諸佛菩薩所贊歎。 但是,任何一個人,如果要實踐菩薩慈悲度化眾生之行的話,就必須具備相當的修持才可以。這個修持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了悟空性。 怎麼會這樣? 難道不曾了悟空性的人,竟然沒有資格慈悲度化眾生嗎? 正是如此。 因為尚未了悟空性的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慈悲! 因為慈悲是以諸法空為基石的。 所以,《法華經》上說: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 能夠了悟空性,就坐上了諸法空的寶座;在此基礎上,修習柔和忍辱,才能夠運用大慈悲心,而說法度化眾生。這樣的人,堪稱為大乘法師。 尚未了悟空性的修行者,由於情感牽掛的緣故,往往把愛當成了慈悲。殊不知,愛是生死輪回的種子,而慈悲則是法性解脫的光芒。 《圓覺經》說得很清楚: “當知輪回,愛為根本。” 愛屬於情緒,也叫做情染。即使是博愛,以及大愛無疆之大愛,也仍然在情染當中。有愛就有恨,有大愛就有大恨,有博愛就有博恨。 西方的某些宗教倡導博愛,他們說上帝愛世人。但是,他們卻憎恨那些不信仰上帝的人。歷史上,他們曾經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那些膽敢懷疑上帝的人,包括許多科學家。這就是他們的博恨。 佛教則不如此,佛陀從不允許弟子們殺害任何眾生,包括一切不同信仰者。 佛教也從未使用武力去脅迫別人改變信仰,盡管,歷史上的佛教徒曾經多次遭受到類似的“待遇”。古代印度的佛教就是在十二世紀左右,被某個宗教的武力殘忍扼殺了。 佛陀以慈悲心,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包括自己的家人,也包括殺害自己家人的人。比如,在琉璃大王率領著大軍,前來消滅釋迦族的時候,佛陀對自己的家族和家族的敵人,懷有著同樣的慈悲心。他慈悲自己家人的生命,也慈悲琉璃大王即將要發生的罪業。於是,佛陀平和地阻攔了琉璃大王三次,希望琉璃大王能夠放下屠刀。但是,當琉璃大王第四次決意要消滅釋迦族的時候,佛陀慈悲地選擇了放棄無意義的阻攔。 顯然,佛陀只是慈悲自己的家族,而不是愛。因為佛陀早已超越了愛和恨的牽掛。 因為,任何一種愛,都把所愛的對象,當作了真實的存在。因此,任何一種愛,都會使人們無法了悟空性,都會使人們沉溺於情染牽掛當中。如果帶著愛來修行的話,是不可能獲得成就的。 所以《圓覺經》說: “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正因為一切眾生都有愛,也都有恨,都有情染的緣故,所以叫做有情。 也正因為有情的緣故,眾生本來無邊無際的心性之量,顯現得非常狹小;眾生本來沒有生滅的法性壽命,顯現得異常短促。 毛先生的詩怎麼說來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可謂見解不俗了。 慈悲不是愛,它又是什麼呢? 慈悲是法性智慧的光芒,它空無牽掛而平等,如同陽光普照萬物,無心地散發著溫暖與光明。 世上有無數的文學作品歌頌過太陽的光芒,人們紛紛訴說著對於陽光的感激與熱愛之情。可事實上,人們不僅僅熱愛陽光,同時,人們也憎恨它。 如果不信的話,到了炎炎夏日的午後,請留神仔細聽,你將時常會聽到一句無比熟悉的話: “這該死的太陽!” 再清楚不過了,愛和恨從來就不曾分家。 無論人們愛它或者恨它,都只是自作多情而已。太陽從來不曾愛過或者恨過任何人。菩薩也是這樣,他們超越了愛和恨,所以,現出了廣大平等的慈悲。 當愛和恨融化了以後,你的心裡,差不多就是慈悲了。 倘若如此的話,就會迅速開悟無我空性。 如《金剛經》所說: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或許,上帝愛世人。 而佛陀則慈悲一切眾生,包括上帝在內的一切如幻不實的眾生。
 

上一篇:宋道發教授:宋代佛教政策論略
下一篇:超然法師:《大乘起信論》白話(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