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正淨法師:華嚴念佛三昧論淺釋(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念佛三昧論淺釋(六)

【一切如來稱法界量。現種種身。示無盡莊嚴。作無邊佛事。一以普光明智而為其體。如世主妙莊嚴品雲。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譬如虛空具含眾像。於諸境界無所分別。】

念佛功德是顯報化身,也就是諸佛在修菩薩道時,種種苦行,是以一普光明智而為其體,顯現無量無邊的十方佛剎土,和諸佛在因地修行的種種苦行,圓滿諸佛的功德,現報化身,比方本師釋迦佛,在因地修菩薩道時,修種種苦行,折骨為筆,敕血為墨,為了一個眾生,可以捨身,為一個小鳥,他就捨身割肉喂鷹。捨身為虎,在無量劫修種種苦行,成就福德,所以在法身體上,開發本有的智慧,在圓滿的法身上,起大機大用,就是報化身的功德,廣度眾生。

比方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報身和報土,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功德,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佛剎土,就是從法身體上起的妙用,接引十方眾生,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適應我們的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因原成熟了,才來現身成佛,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毗盧遮那佛,報身是盧捨那佛,在蓮花台世界現報身,是為地上菩薩示現成佛說法,權教菩薩和二乘人都沒有份,因為眾生沒有資格親近釋迦牟尼佛的報身,所以我佛世尊,勸我們要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起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接引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才能一生了生脫死,西方極樂世界,九品蓮台,接引凡夫也能在一生了生死,其它的佛剎,是接引地上菩薩的,三賢地權位菩薩都沒有份,比方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他是接引地上菩薩的,我們凡夫是沒有份的,三賢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祗劫才能修到地上菩薩,往生東方淨土,我們沒有資格往生東方世界。西方極樂是上至等覺菩薩,下至業力凡夫都有往生的份,這是特殊的法門,也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的攝受,我們能親近阿彌陀佛的清淨報身,就是我們的福德因緣具足才能往西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報身是非常的高大,我們的眾生的業障深重,心量小,觀佛的大身觀不起來,阿彌陀佛的報身是六十萬億恆河沙由旬高大,我們是觀不起來的,所以佛慈悲,顯丈六金身,為方便眾生,因現小身接引眾生。所以諸佛菩薩從法身上,現報化身,接引十方眾生,但是我們現在念佛,有的念法身佛,有的念報身佛,有的念化身佛。

何為念法身呢?就是萬法的本體,清淨本然,湛寂光明,一塵不染。空空蕩蕩的空性為法身,何為報身?就是從法身體上,起一念的普光明智,起大機大用為報身,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明白了自性本體,就得到了根本智,從根本智起用,去觀照得道種智,時時觀照,久久用功,能觀所觀,情消沒有觀照了。恆為一心,就為一切智,念念開發智慧,見相離相,一切諸法本來清淨,都是諸法身,念念不分別,不執著。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這是佛的境界,得事事無障法界,為一切種智。

諸佛證得三德密藏。何為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是體,從法身體上起用,就是從法身上起的一念的普光明智,為般若德,就是念念空掉,念念不著像,念念和法身相應,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非心非佛,即是解脫德。

比方說,在平時接人待物時,見一切像不動心,能起妙用,諸佛是以普光明體而起妙用,來度眾生的。

何為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如果你一念清淨,與空性法身相應,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超時間,超空間,超十法界。智入三世,皆悉平等。過去現在未來那是我們心念,一念的錯覺,其實佛法沒有三世。超躍時間,空間,超躍十法界。當我們要明了根本智,根本體性,從體上起用,這樣就是一念超三祗。當你證到佛的法身的時候,就遍一切處,從法身體上,你的報身充滿一切處,都是你的報身。

普賢菩薩為華嚴經主,在一切佛剎,都有普賢菩薩的報身,他以虛空為身,報身無量,但是從法身體上。能具足一切的功德利益。如虛空能含一切諸像,都能攝受。如果不空,那裡面不能存放東西,所以說空了以後,越空越有,越有越空。空有是平等的,空有不二,所以要在體上起用。我們見到本來自性,功夫上路了,就能起大機大用。

在什麼地方練呢?就是在事相上去練,在接人待物上練,在一切法上不執著,見相離相,在相上去見性,與眾生去解緣,這就是諸佛的大機大用。

【以此智不思義故。無分劑故。為能具足如斯力用。在凡夫地。聞法入理。得根本智。苟不能依智起行。圓修圓證。墮於二乖聲聞境界。諸佛不用不得現前。】

這就告訴我們,從法身體上起用。一念智慧的光明,比方我們的心安住在法身體上以後,你念佛也好,觀照也好。一念的念就屬於智,這就是開智慧。以智慧力觀察十方,遍一切處,以眾生不同的根性去度化,這是果地上人的修法。我們在凡夫地,聞法入理,修行得根本智。如果不明白這個理,我們就不能得根本智。

佛法講是明心入理修行,得了根本智後,以智起修,圓修圓證,一切時不離這個,法身體性,法身就是空性,不離這個空性,這就是時時開智慧。行走坐臥,穿衣吃飯不離這個,你時時不離開空性,時時消業障,時時開智慧。

我們念經也好,念佛也好,不知開發智慧,那是不行的。就是從無相上修行,一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智慧。大家看這個燈,本來沒有光,打開電源後,就有光了,這個光為慧。這是燈自己發出的光,這個光反過來,還要照燈,這叫回光反照。這叫智慧。

智慧從這裡生,自己的燈,發出的光,還照自己的燈,這叫回光返照。也就是一念的念,返過來照本性,這就叫為慧。我們能念的念返照自己的本體,就是清淨的法身,就是空性。當我們念佛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回頭觀想空性,就是回光返照。照自己的本性,智慧就是從這裡開發出來的。照自己的體性。這就叫回光返照。這就為智。

智入三世。我們以法身為體,起一念普光明智。照見空境為諸法實相。我們在凡夫地,如理修行得道種智,得道種智之後,還要起行,怎麼起行呢?念念照顧本體。印光大師說:念念照顧心源,什麼叫心源呢?心的來源就是空性,這樣起修,才能漸漸的開智慧。如果我們不能依智起行,圓修圓證,就墮入二乘聲聞。你不能依智起行,就不能圓修圓證,圓人見一切境界,一切法都是空性,都是法身。他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圓人。圓人見一切都是圓滿的。

比方說,這尊銅佛像他是銅的,你說他的本體是什麼?他的體是銅,但能把他作成佛像,還可以做成銅香爐,耳環,手飾等,他的體都是銅。可制作的形像就不一樣了。他是佛像,他是耳環,這是差別相,不是分別相,差別相是什麼?體是一,用不一樣,這是差別相,因為體是不動的,我們在起用時,見一切境界都是佛的清淨法身,這就是圓修圓證,如果不是這樣的修行,就是二谛不溶通,不溶通就不能成佛。

什麼叫二乘人?什麼叫四谛?四谛是大乘佛法的基礎,是修漢羅果,是聲聞乘。十二因緣是辟支佛修的法。四谛是羅漢修的法。羅漢是修苦、集、滅、道。苦是那來的,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種子,集起來的苦因,那這個苦因怎麼辦哪?哪就要修道,來滅苦因。這叫苦集滅道。

四谛是羅漢修的法,我們修圓教的人,不經過四谛,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是什麼?無明緣行,不明白道理,就造作罪業,造作就是行,行就是六入,就投胎,投胎就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叫六入。六入出胎以後就有觸。小孩子下生,一摸冷熱就是觸,觸就有感受。這一受就分別了,就有愛,能吃好吃的就多吃,就愛吃,就貪著。愛就有取,有取就有生老病死苦,這就有十二因緣。

權教修什麼?就是事上修行,不懂理,著相修行,這叫權教。從次地上開始修,就是權教。開權顯實。

比方修密宗,從修資糧道開始,首先修出離心,菩提心,出離心從那生起的呢?首先要觀察集起的苦因。八寒地獄,八熱地獄,修完這個以後,還要修厭離心,出離心,然後在發菩提心,這種次第修屬於資糧道。資糧道修完後,開始修身,身上打開精絡,在修金鋼不壞身。然後返過來,從心上啟用,在修心,從心上修的差不多了,在從性上啟用。這叫次第法。

我們修圓教的人,就不修次第法,直截了當,從如來果地起修,直接從性上起用,入佛的境界,所以華嚴經是如來藏。

佛告訴我們,初發心時,即成正覺,初發心就成佛,初發心你要明白根本智,從根本智起行,你一念就跟諸佛相應,這就是成佛時,沒有漸次。不是你一念相應就成佛,不是這個意思,就是你一念的清淨心就是佛,但是我們還有無明,煩惱那麼多,還需要我們漸漸去消溶。去開發智慧,慢慢的成佛,那比權教次第修要快的無量倍,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去修行。

【是故此經初會六品。全顯如不果德,二會至八會,三十二品漸次修行,直至菩提,總之不出六位因果,為令行者昭廓智淨,窮諸行門,不取偏空莊嚴佛土。】

為什麼華嚴六品,出六品講的全是顯如來果德,講如來在果地上起修。二會八品,八會三十二品。講的是漸次修行,《華嚴經》講的是最全。六品全是給大菩薩講的,八會三十二品是給凡夫講的。漸次修行,總之不出六位因果,什麼是六位因果呢?就是從十信位開始,《華嚴經》把信位放在首位。信是道源功德母,一切由信而出生,從信而入,《華嚴經》把十信位入在首位,十信位是凡夫地,不屬於與聖人,也不屬於賢人。比如說,念佛念到事上一心,這屬於信位,是屬於凡夫地。十信位在大乘別教裡講,也算菩薩。但在圓教裡講,就不算菩薩了。因為他沒有破根本無明,沒有見性,破了我執,還沒有破法執。不能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是凡夫,從初信到四信破我執,我執是見惑,見惑有八十八個結,結就是我們在一個事情上想不開執著。比方說,昨天有人罵我,罵過去了,他還執著,想不開。你為什麼罵我。翻來覆去的執著,結住了這是思惑。見思惑破了,就到第七信位,第七信到第十信滿了,就破塵沙惑。塵沙惑破完了,然後在去修行,當我們念佛時,時信位滿了,古大德說,十信位滿了,念佛有佛光普照,這是指念佛人。念到事上一心,佛光就照一次,你的業就消了70%到80%。你修行就得利了,心也安隱了。因為念佛人,有佛力加持,其它就沒有。我們要有信心抓緊去修,修到十信位,然後破根本無明一品。根本無明,是生死的根,生死的根破了,叫初住。圓教初住菩薩,從初住到二住,直到十住、十行位、十回向位,這叫三賢位。

從賢位往上修,破一品根本無明就進入地上菩薩,地上菩薩就是聖人,三賢地屬於賢人。從地上菩薩往上修,從一地到十地,往上修,我們在修行中也有次第,地上修行屬於變異生死,三賢位屬於分段生死六位因果就是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往,地上菩薩和等覺菩薩等六位。

【而初會中普賢三昧一品。正顯佛華嚴全體。經明普賢菩薩。入一切諸佛毗盧遮那藏身三昧。此三昧者。依於法界。稱性周遍。一切塵剎。普身示現。教諸眾生不捨塵勞。繁與大用。隨說世界成就品。說華藏世界品。以示淨穢諸剎。一切唯心。唯能深入普賢行願海。一切處無非佛土。一切時無非佛事。此三昧品徹全經。尋文自見。】

正顯華嚴全體,如來果地普賢三昧,就是佛種無盡三昧,無盡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他包括一切三昧門,是三昧王,佛種無盡三昧,為什麼叫佛種無盡三昧呢?佛種無盡三昧就是在無量無邊佛剎可以現身,可以現一切身。可以在一切塵塵剎剎,一微塵裡也有普賢現報身,所以叫佛種無盡三昧。

華嚴經體是什麼?華嚴經以清淨法身為體,法身就是佛性,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以法界稱性周遍,一切佛剎普能示現,這個念佛的方法,以法界為量。我們念佛身心都空掉,能進入空性,這就是法界,稱性周遍,那時候,你稱性去念,整個虛空法界就是你一句佛號,就是稱性而念。過去古大德講:一句佛號全體起用,一句佛號全顯如來果德,這就是稱性而念。這個念佛方法就是圓教,圓修圓證,一切佛剎普身示現。這樣念佛,可以證佛種無盡三昧,周遍塵剎可以分身無數,遍無量佛剎,可以普度無數量眾生,可以和眾生結緣,這叫念佛三昧。包括一切三昧門,所以普遍示現,叫眾生不捨塵勞,這句話到位了,這就證果了,我們達不到,不捨塵勞,不是我們到深山老林住茅蓬,那不是大機大用,不捨塵勞是證果人的境界,雖然我們達不到,但也要明白這個理,一點點起用,不捨塵勞,不捨貪、嗔、癡三毒,不捨煩惱,而成佛,轉煩惱為菩提,那不是圓人修的方法,圓人修行沒有轉,當下就是。因為煩惱也是菩提,也是清淨的法身,在煩惱中證般若智慧。

隨說世界成就品,說華嚴世界品,以示淨穢諸剎,一切唯心。唯能深入普賢願海者,一切處無非佛土,一切時無非佛事。此三昧品灌則全經,尋聞自見,隨說華藏世界層層疊疊的佛剎,有淨剎,有穢剎,但是一切唯心造。

沒有離開心,假如我們證到本來一心的時候,十方諸佛,十方佛剎,隨意就見,隨意就到,為什麼?他沒有離開我們一心,十方佛剎是我們心裡的佛剎,所以一切唯心,為能深入普賢願海者,一切處無非是佛剎,我們如果能這樣去行,深入普賢願海,你在一切處,不管那個角落,都是清淨佛剎,因為你心裡不分別,不執著,心清淨了,心淨則佛土淨,所以一切時都是佛事,一切處都是佛剎,此三昧品灌穿全經,尋聞自再,這一段講,如何從一普光明體去起用,這是大機大用。怎樣用呢?不捨塵勞而大機大用,見一切境界,都是如來境界,這樣不捨塵勞,而得解脫。

 

 

上一篇:弘學居士:淨土探微 第八章 中國淨土教義的宏揚者
下一篇:正淨法師:華嚴念佛三昧論淺釋(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