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二十三節 現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第二十三節 現量 《華嚴經》:十定品:普賢菩薩言:『自性清淨,法界實相。如來種性,無礙際中,無去無來,非先非後,甚深無底。(解脫長者:無空間,無時間,一切理量,俱不可得。)現量所得,(然而既非比量,亦非非量,而是現量。)以智自入,不由他悟。』 《楞伽經》:『佛告大慧,若菩薩摩诃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又: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癡凡夫,取內外性,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自性習因計著妄想。譬如群鹿,為渴所逼,見春時焰,(魏譯雲:熱陽焰。)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如是愚夫,無始虛偽妄想所薰習,三毒燒心,樂色境界,見生住滅。取內外性,墮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妄見攝受,如乾達婆城。凡愚無智,而起城想,無始習氣,計著想現,彼非有城非無城。如是外道,無始虛偽習氣計著,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不能了知自心現量。』(解脫長者:有把自心現量,認作自心所現者。大錯!本譯明明白白,『現量』,譯為現量。『所現』,則譯為所現。分得清清楚楚。例如:佛言:『雲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復次,大慧!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又:『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等等。其他說自心現量或自心所現之處。均甚多,茲不述。) 《大涅槃經》:『佛告師子吼菩薩:十住菩薩,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非一切法,分見常樂我淨。以是義故,十分之中得見一分。(即只見佛性十分之一。)諸佛世尊,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非一切法,見常樂我淨,以是義故,見於佛性,如觀掌中庵摩勒果。以是義故,首楞嚴定,名為畢竟。善男子!譬如初月,雖不可見,不可言無。佛性亦爾。一切凡夫,雖不得見,亦不得言無佛性也。(解脫長者:十住菩薩只見十分之一,而諸佛世尊則見佛性之清楚,猶如觀掌中庵摩勒果,這不是現量是什麼?何況一再說明初月之譬喻,更足證明現量無疑了。)又:佛告師子吼菩薩:如汝所言,十住菩薩,以何眼故,雖見佛性,而不了了。諸佛世尊,以何眼故,見於佛性,而得明了。善男子!十住菩薩,慧眼見故,不能明了。諸佛世尊,佛眼見故,故得明了。為菩提行故,則不了了。若無行故,則得了了。住十住故,雖見不了。不住不去故,則得了了。菩薩摩诃薩,智慧因故,見不了了。諸佛世尊,斷因果故,則見了了。一切覺者,名為佛性。十住菩薩,不得名為一切覺故,是故雖見,不得明了。善男子!見有二種,一者眼見,二者聞見。諸佛世尊,眼見佛性。如於掌中觀庵摩勒果。十住菩薩,聞見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薩,雖能自知定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師子吼菩薩言:世尊!眾生佛性,為悉共有,為各各有。若共有者,一人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眾生亦應同得。世尊!如二十人,同有一怨,若一人能除,余十九人,皆亦同除。佛性若爾。一人得時,余亦應得。若各各有,則是無常。何以故?可算數故。然佛所說眾生佛性,不一不二。若各各有,不應說言,諸佛平等。亦不應說,佛性如空。佛言:善男子!眾生佛性,不一不二。諸佛平等,猶如虛空。一切眾生,共同有之。若有能修八聖道者,當知是人則得明見。』(解脫長者:章安大師疏曰:『不一故非共。不二故非各。雖爾,終是一切眾生共同有之。』智圓大師記曰:『不一故非共者,約事。則彼彼自異,迷悟兩分。不二故非各者,約理。則一一常同。生佛共貫。其猶千燈一室。約燈,則燈燈不雜。約光,則光光互徧。一切眾生共同有之,雖事理兩別。然即事而理,必也體同。』)(解脫長者:試問:這樣看來,是否說明確是現量。) 《宗鏡錄》曰:『諸佛菩薩德相業用,一行一法,皆具十玄,悉入宗鏡之中,一心無盡之旨,無有一法,不具無邊性德,真如妙用。是以此重玄門,名言路絕。隨智所演,以廣見聞。唯證方知,非情所解,若親證時,悉是現量之境。處處入法界,念念見遮那。若但隨文義所解,只是陰識依通。當逆順境時,還成滯礙。遇差別問處,皆墮疑情。』又曰:『佛言: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安隱快樂者,寂靜妙常。世事永息者,則攀緣已斷。可謂:遇圓滿寶藏,頓絕希求。到常樂涅槃,更無所至。』 大顛曰:『但除卻一切妄運想念,現量即是真心。』 靈源清曰:『十世古今,始終現量。』(讀者:有《靈源筆錄》傳世。大好!) 大慧曰:『自己無始來現量本自具足。才起第二念,則落比量矣。比量是外境莊嚴所得之法。現量是父母未生前威音那畔事。』 交光大師《楞嚴正脈疏》曰:『直指人心,多屬宗門。教家則屬曲指。曲指必假言诠。廣列義相,備明理事。真妄詳開,次第圓融。令人尋言生解,轉悟於心。縱有無言放光等事。皆可诠表注釋,亦同有言。如佛說《華嚴》等。一切權實法門,而菩薩等,各隨淺深,解悟者是也。直指則多離言诠,玄示玄提。一錐一剳,石火電光,瞬目便過,終不與人說破。』(讀者:據祖位者,終不與人道破,楊歧之見慈明,亦不可謂:說破。黃龍南謂其師曰:『大事本來如此,何得令我參話頭?』師大意曰:『若不教汝參話頭,焉得到自見自肯之地。』圓悟勤察徑山杲雖得前後際斷,但動相不生,令其再參。並囑之曰:不疑言句,是為大病,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須知有這個道理。後杲禅師,於圓悟舉五祖演當時『相隨來也』之句,即大徹。(雖迨後在虎邱讀《華嚴》八地文,更透昔時產難因緣。實際上當時已[固-古+力]地了也。)此際遂將諸誵訛公案诘之,酬對無滯。遂語之曰:方知我不汝欺也。並著《臨濟正宗記》付之。於斯可知,真者,必不道破,道破者未免傷慈。)但令當機不涉言詞,自於射中,親自見得,便是入手時節。(讀者:悟後雖於事相,作工筆之描繪。但如鳥行空中,了無形跡,高峰妙禅師徹悟後,有依然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之語。古德亦有未離跬步之言等等。所以這始是乍履正途。)縱有一言半語施設,要須言外知歸,亦同無言。《楞嚴》雙兼直曲,兼示兼說。既令親見,又令從言加解,是乃普為群機,慈悲特然。所謂:落草之談也。祖庭秋晚,現量證悟者,無人可接。不如道破,令其經耳成因。祖師末路評唱,令其傳習,亦此意也。問:『不成現量證悟,經傳何益?』答:『能令多分中上根人成正比量發大解悟,與現量證悟作勝因緣。然亦有少分上上根人,成現量證悟,是不敢定也。此由叔季之世,故作是說。若古宗門由聞經而悟入者何限哉!』(讀者:參禅雖有只許參究,參一公案話頭,不許看經看教,這當然是一個無上方便手段,煅凡入聖之法。但應該要曉得開大圓解,亦是一條通途。在莫道無禅只是無師之下,更屬坦途。豈不見永嘉精天台,於《維摩诘經》開悟,印證於曹溪六祖。號稱一宿覺,著有《永嘉禅宗集》《永嘉證道歌》。於天台教理有學養者,更為良助。) 太虛大師曰:『當現量真悟時,必焉洞朗湛寂。天台止觀所建三谛,從識立解,猶夫父母畫像。楞嚴三如來藏從根指出,則如父母親身。然在行人,若未正解親悟,承聽從見聞覺知指出真性,即取現前昭昭靈靈一段光象,執為真性,則亦終成虛妄想相而已。從聞正解無相實相,方成維妙維肖父母畫像,然猶未親悟也。必得現量親悟,乃真見父母親身耳。法本無差,迷悟親疏在人。聞解未正,雖聞圓經,亦落倒想。若執倒想所取為真,如執牛羊畫像為父母像耳。及聞圓經,正解圓開,乃識真正父母畫像。現量親悟,始見父母親身。』
|
|
|
|
|
|
上一篇: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二十二節 洞明廓徹
下一篇: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二十四節 一色正位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