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六十五節 披毛戴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六十五節 披毛戴角
  維摩诘曰:菩薩行五無間,而無煩惱。至於地獄,無諸罪垢。至於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於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不以為勝。
  沩山上堂曰: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左肋下書五字,沩山僧某甲。當恁麽時,喚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畢竟喚什麼即得?仰山出禮拜。
  臨濟曰:目前現今聽法的人,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入三途地獄,如游園觀,入餓鬼畜生而不受報。緣何如此?你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裏沉浮。煩惱由心故有,無心煩惱何拘。
  曹山雲:『不論天堂地獄餓鬼畜生,但是一切處不移易。原是舊時人,只是不改舊時路。』若有忻心,便成滯著。若脫得揀個什麽?古德雲:只恐不得回轉,汝道作麽生?只如今人愛說淨潔處,愛說向上去事,此病最難治。若是世間粗重事,卻是輕。淨潔病最重,只如佛味祖味,盡為滯著。先師曰:擬心是犯戒。得味是破齋。且喚什麼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是貪嗔癡,雖難斷,卻是輕。無為無事淨潔,此乃重。黧奴白牯修行卻快,不是有禅有道,如汝種種馳求,覓佛覓祖,乃至菩提涅槃。幾時休歇承辦乎?皆是生滅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知有)兀兀無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惡因果。但饑來吃草,渴來飲水。若能恁麽,不愁不成辦。不見道:計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牽犁拽耙,得此便宜,始較些子。『欲知此事,饒令成佛成祖去,也只這是。便墮三途六道去,也只這是。雖然沒用處,要且離他不得,須與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變易。(放身捨命名處。)若作主宰不得,便是變易也。』不見永嘉雲:莽莽蕩蕩招殃禍。問:如何是莽莽蕩蕩招殃禍?曰:只這個總是。問: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麽?但是菩提涅槃煩惱無明等,總是不要免。乃至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變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禍為不小,因什麽如此?只為變易。若是不變易,直須觸處自由,始得。』
  雲門問曹山:如何是沙門行?曰:吃常住苗稼者是。曰:便恁麽生時如何?山曰;你還畜得麽?曰:畜得。山曰:你作麽生畜?門曰:著衣吃飯,有什麽難!山曰:何不道披毛戴角。門便禮拜。永覺曰:昔雲門初見雪峰,是什麽氣概,乃能俯就雪峰鉗槌,及雪峰遷化,復遍參洞下諸尊宿,如曹山疏山乾峰九峰皆有因緣。今此一則語,是知大人行徑,決非魯莽。彼執一橛以自高者,視此蓋天淵矣!
  玄沙備曰:還識大悟麽?虛空猶從迷妄幻生,何處有三界業?今道無,尚诳語,豈況是有?知麽?無門解脫之門,無意道人之意。『動起生死本,靜墮昏沉鄉,動靜雙泯,即落空亡,動靜雙收,颟顸佛性,必須對境如枯木寒灰,臨時應用,不失其宜。鏡照諸像,不亂光輝。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不墮往來機,不住中間意。』一段光明,未曾昏昧,體寂寂,常的的,不動搖,朗然照,法爾天真,不同修證。只要虛閒,不昧作用,個中纖毫不盡,即魔眷屬。直饒似秋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無虧,觸波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處,如火銷冰,終不卻成冰。步步履空,智識不能到。動即失宗,覺即迷旨。語路心行處絕。若與麽現前,更疑何事?沒棲泊處,離去來今。本來真淨,動用更無欠少。不悟個理,妄涉塵事,染著縱悟,則塵境紛纭,便擬斂念,破除遏捺,即落空外道。這裏本絕塵境,無位次。悟則縱橫不離本際,凡聖也無立處。動靜揚眉是真解脫,塵劫事都在目前。時人不遇良朋,不辨邪正。古德雲:『情存聖量,猶落法塵。己見未忘,還同滲漏。』不可持齋持戒,觀空入定,便當去。外道八萬劫定,不免輪回,蓋生死根不破。出家兒真實明達,便同諸佛。寂照忘知,虛含萬象。放捨閒緣,歇卻心識,方少許相應。不如是,盡被識情帶去,有甚自由分。如今不如無情木石,說法非常真實,只是少人能聽。且這個真實發明,便向六道中同於諸佛淨土。更懼何生死!
  丹霞淳曰:寶月流輝,澄潭布影。水無蘸月之意,月無分照之心。水月兩忘,方可稱斷。所以道:升天的事,直須揚卻。十成的事,直須去卻。擲地作金聲,不須回頭。若能如是,始解異類中行。諸人到這裡,還相委悉麼?良久,曰:常行不舉人間步,披毛戴角混塵泥。天衣懷上堂曰: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能異類中行。不用續凫截鶴,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來也樂樂拳拳。用之則敢與八大龍王斗富,不用都來不值半文錢。參!
  南泉曰:『喚作如如,早是變也。』今須向異類中行。又問:道吾名甚麽?吾曰:宗智。泉曰:智不到處,作麽生宗?吾曰:切忌道著。泉曰:灼然道著,即頭角生。後問:智不到處,作麽生行履?吾抽身入堂。泉歸方丈。雲巖問道吾:為何不對和尚?吾曰:汝不妨靈利。巖卻問泉:智頭陀為甚不答對?泉曰:他卻是異類中行。不見道:智不到處,切忌道著。直須向異類中行。巖亦不會。巖後問藥山,山曰:子作麽生會?巖無對。山大笑。巖復問:如何是異類中行?藥曰:今困倦,且待別時。巖曰:某為此來。山曰:且去。巖出。吾聞巖不薦,咬指血出,問巖:去問作麽生?巖曰:不與說。道吾便低頭。趙州問:異即不問,如何是類?泉以兩手拓地。州近前踏倒。向堂裏叫悔悔。泉令僧問:悔甚麽?州曰:悔不更與兩踏。
 

上一篇:空海(惟傳)法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功修行?(下)
下一篇: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六十六節 羚羊掛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