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七十四節 四料揀、四喝、四賓主、四照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七十四節 四料揀、四喝、四賓主、四照用  

  一、四料揀。
  臨濟曰:我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濟曰: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垂發白如絲。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曰:王令已行天下徧,將軍塞外絕煙塵。問:如何是人境俱奪?曰:並汾絕信,獨處一方。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曰:王登寶殿,野老讴歌。又嘗示眾曰:如諸方學人來山僧此間,作三種根器斷。如中下根器來,我便奪其境,而不除其法。或中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奪。如上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人俱不奪。如有出格見解人來山僧此間,便全體作用,不歷根器。大德到這裏,學人著力處不通風,石火電光,即錯過了也。學人若眼目定動,即沒交涉。擬心即錯,動念即乖。有人解者,不離目前。(讀者:臨濟既雲:不離目前。則合親見臨濟。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祖聖賢。解脫長者:《人天眼目》載:前料揀中只有「人」「境」二字,而此增一「法」字者,大概「人」則就其當體作用者言,「境」則就其即物拈示者言,「法」則就其隨機接引者言,當然,亦不能這樣死著。但看,『有時』二字何等活潑,如必拿定死蛇,早是瞎卻人眼。)
  南院問風穴曰:汝道料揀,料揀何法?穴曰:凡語不滯凡情,即墮聖解。乃學者大病,先聖哀之,方設方便,如以楔出楔。院然之。
  大慧曰:臨濟一日示眾雲: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會麽?良久!左右顧視,便下座。這個便是金剛王寶劍。我昨日說的將蜈蚣毒蛇蠍子並諸雜毒,貯在一甕裏,你試將手就中拈一個不毒的出來看,若拈得出,不妨於此有少分相應。若拈不出,自是你根性遲鈍,夙無靈骨,也怪妙喜不得。臨濟當時道這閒言長語,面目現在。自是你不會看得出。你若領得此意,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之類,不著問人,一一自知下落。古人垂個方便,豈是閒開口,須知爛泥裏有剌。當時有個克符道者,理會得臨濟意,便出來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臨濟當時不知那裏得許多閒言長語,逗湊得恰好。便道: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垂發白如絲。諸人還會麽?煦日發生鋪地錦,是境,嬰兒垂發白如絲,是人。此兩句一句存境,一句奪人,克符又作頌雲:『奪人不奪境,緣自帶誵訛。(慧曰:有什麼誵訛?)擬欲求玄旨,思量反責麽。(慧曰:誣人之罪。)骊珠光燦爛,仙桂影婆娑。(慧曰:何不早恁麽道。)觌面無差互,還應滯網羅。』(慧曰: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此頌大概在骊珠光燦爛,仙桂影婆娑之上。蓋此兩句是境。學者問不奪境,擬欲求玄旨,思量反責麽。大意只是不可思量擬議,思量擬議者,人也。(如果思量擬議,)蹉卻觌面相呈一著子,即被語言網羅矣!克符此頌,專明煦日發生鋪地錦,所以有骊珠光燦爛,仙桂影婆娑之句,乃是存境而奪人。故曰:觌面無差互,還應滯網羅。奪人之義,醍醐毒藥一道而行,具眼者,方能辨別。又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答雲:王令已行天下徧,將軍塞外絕煙塵。王令已行天下徧,是奪了境。將軍塞外絕煙塵,是存人而不奪。頌曰:『奪境不奪人,尋言何處真。(慧曰:也須閒處作提防。)問禅禅是妄,究理理非親。(慧曰:好事不如無!)日照寒光澹,山搖翠色新。(慧曰:貧兒思舊債。)直饒玄會得。也是眼中塵。』便奪了也。其余人境兩俱奪,人境俱不奪。盡是依語。就學者問處答。又問:如何是人境兩俱奪?答:並汾絕信,獨處一方。便有人境兩俱奪面目。頌曰:『人境兩俱奪,從來正令行。(慧曰:已落第二。)不論佛與祖,那說聖凡情。(慧曰:買石得雲饒。)擬犯吹毛劍,還如值木盲。(慧曰:識法者懼。)進前求妙會,特地斬精靈。』(慧曰:前箭猶輕後箭深。)正令既行,不留佛祖。到這裏,進之退之,性命都在師家手裏。如吹毛劍,不可犯其鋒。又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答雲:王登寶殿,野老讴歌。頌曰:『人境俱不奪,思量意不偏。(慧曰:會麽?是法住法位。)主賓言不異,(慧曰:世間相常住。)問答理俱全。(慧曰:添一毫不得,減一毫不得。)踏破澄潭月。(猶有這個在!)穿開碧落天。(勞而無功。)不能明妙用,(動著即錯。)淪溺在無緣。』(卻依舊處著這個。)是謂之四料揀。你若要理會得臨濟意,但向他當時垂示處看,如何看?山僧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若恁麽便是,你若作山僧,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便不是了也。所以,五祖師翁有言: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恁麽會便不是了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恁麽會方始是。你諸人還會麽?這般說話,莫道你諸人理會不得,妙喜也是理會不得。我此門中無理會得。理會不得。蚊子上鐵牛,無你下嘴處。我這裏禅,許你眾人聞,不許眾人會。如人所解注的四料揀,你諸人齊聞齊會了。臨濟之意,果如是乎?若只如是,臨濟宗旨,豈到今日?(解脫長者:妙喜此段注解,若無後語,變成喜妙了也。)

  二、四喝。
  臨濟曰:我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人天眼目》載:言其快利難當,若遇學人纏腳縛手,葛籐延蔓,情見不忘,便與當頭截斷,不容拈搭,稍涉思惟,未免喪身失命。)有時一喝,如踞地獅子。(《人天眼目》載:言其不居窟穴,不立窠臼,威雄蹲踞,毫無依倚。一聲哮吼,群獸腦裂。無你挨拶處。無你回避處。稍犯當頭,便落牙爪,如香象奔波,無有當者。)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人天眼目》載:就一喝之中,具有二用,探則勘驗學人見地若何?以竿探水之深淺,故曰:探竿在手。即此一喝,不容窺測,無可摹擬,不待別行一路,已自隱跡無蹤,欺瞞做賊,故曰:影草隨身。)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人天眼目》載:言其千變萬化,無有端倪,喚作金剛寶劍亦得。喚作踞地獅子亦得。喚作探竿影草亦得。如神龍出沒,舒卷異常,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佛祖難窺,鬼神莫觑,意雖一喝之中,而實出一喝之外,(此不作一喝用。乃四喝之最玄最妙者,須看『有時』二字甚是活潑,非一向如此用也。又看『如』之一字,不過仿佛如此,非真有如此之名目也。)汝作麽生會?臨濟又曰:汝等總學我喝,我今問汝,有一人從東堂出,一人從西堂出,兩人齊喝一聲,這裏分得賓主麽?汝且作麽生分?若分不得,以後不得學老僧喝。又:臨濟上堂。僧出作禮,濟便喝。僧曰:老和尚莫探頭好。濟曰:你道落在甚麽處?僧便喝。又: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濟便喝。僧作禮。濟曰:你道好喝也無?僧曰:草賊大敗。濟曰:過在甚麽處?僧曰:再犯不容。濟曰:大眾!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禅客。
  寂音四喝頌曰:金剛王劍,觌露堂堂,才涉唇吻,即犯鋒芒。踞地獅子,本無窠臼,顧伫之間,即成滲漏。探竿影草,不入陰界,一點不來,賊身自敗。有時一喝,不作喝用,佛法大有,只是牙痛。
  密雲悟曰:臨濟四喝,只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密雲悟禅師的四唱開示,應須領悉。)若人廉纖不斷,以一喝不作一喝用,為金剛王寶劍。若人腳跟未穩,以一喝不作一喝用,為踞地獅子。若人一無動靜,以一喝不作一喝用,為探竿影草。雖然如此,即此一喝,亦豈易為哉!
  南院問僧:近離甚處?僧曰:龍興。院曰:發足莫過葉縣也無?僧便喝。院曰:好好問你,又惡發作麽?僧曰:喚作惡發,即不得。院卻喝曰:你既惡發,我也惡發。近前來,我也沒量罪過,你也沒量罪過。瞎漢!參堂去。
  睦州問僧:近離甚處?僧便喝。州曰:老僧被汝這一喝。僧又喝。州曰:三喝四喝後作麽生?僧無語。州便打曰:這掠虛頭漢。後來佛果拈曰:被睦州道三喝四喝後作麽生?合作麽生抵對?免得他道掠虛漢。這裏若是識存亡,別休咎,腳踏實地漢,誰管三喝四喝後作麽生,只為這僧無語,被這老漢便據欵結案。
  長蘆真歇了問僧:你死後燒作灰,撒卻,向甚麽處去?僧便喝。歇曰:好一喝,只是不得翻欵。僧又喝。歇曰:公案未圓,更喝始得。僧無語。歇打曰:這死漢!
  興化一日見同參來。才上法堂,化便喝,僧亦喝。化又喝,僧又喝。化拈拄杖,僧又喝。化便打曰:看這瞎漢,猶強作主在。僧擬議,化直打下法堂。侍者至晚,卻問:適來那僧,有甚麼言句觸忤和尚?化曰:他有權有實有照有用。及乎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橫,到這裡卻去不得。似這般瞎漢不打,更待何時?侍者禮拜。佛果拈曰:甚處是興化將手向伊面前劃兩遭處?若這裏洞明,可以荷負臨濟正法眼藏。如或泥水未分,未免瞎驢隨大隊。
  興化又一日示眾曰:若是作家戰將,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有旻德禅師出,禮拜起。便喝,化亦喝,德又喝,化小喝。德禮拜歸眾。化曰:適來別人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何故?為他旻德會一喝不作一喝用。
  古德大師曰:主一喝驗賓。賓一喝驗主。主再喝驗賓。賓再喝驗主。四喝後無賓主也。到這裏,主家便奪卻,更不容他。
  慈明上堂,楊歧出問:幽鳥語喃喃,辭雲入亂峰時如何?明曰:我行荒草裏,汝又入深村。歧曰:官不容針,私通車馬。更借一問。明便喝。歧曰:好喝。明又喝,歧亦喝。明連喝兩喝,歧禮拜,明曰:此事,是個人方能擔荷。歧拂袖便行。
  興化起初在三聖會下為首座,嘗曰:我向南方行腳一遭,拄杖頭不曾撥著一個會佛法的人。三聖聞得,問曰:你具個什麼眼,便恁麽道?化便喝。聖曰:須是你始得。後大覺聞舉,遂曰:作麽生得風吹到大覺門裏來。化後到大覺為院主。一日,覺喚院主,我聞你道:向南方行腳一遭,拄杖頭不曾撥著一個會佛法的。你憑個甚麽道理與麽道?化便喝,覺便打。化又喝,覺又打。化來日從法堂過,覺召院主曰:我直下疑你昨日這兩喝,化又喝。覺又打。化再喝,覺亦打。化曰:某甲於三聖師兄處學得個賓主句,總被師兄折倒了也。願與某甲個安樂法門。覺曰:這瞎漢來這裏納敗缺,脫下衲衣痛打一頓。(真正不愧臨濟真子。)化方於言下薦得臨濟於黃檗處吃棒的道理。後來中峰曰:興化悟個什麽?這裡見得,許你作臨濟半個兒孫。圓明居士曰:中峰此語,謂澈底賓主。猶是門庭施設耳。(讀者:中峰大師在甚麽處?)

  三、四賓主。
  臨濟曰:參學之人大須仔細。如賓主相見,便有言論往來。或應物現形,或全體作用,或把機權喜怒,或現半身,或乘獅子,或乘象王。如真正學人便喝。先拈出一個膠盆子,善知識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樣,便被學人又喝,前人不肯放,此是膏肓之病,不堪醫治,喚作賓看主。或是善知識不拈出物,只隨學人問處即奪,學人被奪,抵死不放,此是主看賓。或有學人應一個清淨境,出善知識前。知識辨得是境,把得拋向坑裡。學人言:大好善知識。知識即雲:咄哉!不識好惡。學人便禮拜。此喚作主看主。或有學人披枷帶鎖出善知識前,知識更與安一重枷鎖,學人歡喜,彼此不辨,喚作賓看賓。
  大德!山僧所舉皆是辨魔揀異,知其邪正。臨濟又曰:汝等總學我喝。我今問汝:有一人從東堂出,一人從西堂出,兩人齊喝一聲。這裏分得賓主麽?汝且作麽生分?若分不得,以後不得學老僧喝。次日,濟上堂,兩堂首座相見,同時下喝。僧便問:還有賓主也無?濟曰:賓主歷然。復召眾曰: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首座。又:臨濟會下有同學二人相問。一雲:離卻中下二機,請兄道一句子?一雲:擬問則失。一雲:與麽則禮拜老兄去也。一雲:者賊。臨濟聞,乃升堂曰: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禅客。便下座。僧問克符大師,如何是賓中賓?符曰:倚門傍戶猶如醉,出言吐氣不慚惶。問:如何是賓中主?符曰:口念彌陀雙拄杖,目瞽瞳人不出頭。問:如何是主中賓?曰:高提祖印當機用,利物應知語帶悲。問:如何是主中主?曰:橫按镆釾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問:既是太平寰宇,為什麼卻斬癡頑?符曰:不許夜行剛把火,直須當道與人看。
  慈明曰: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要會個中意,日午打三更。遂喝一喝。曰:且道:是賓是主?還有分得者麽?若也分得,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若也未能,老僧失利。僧問神鼎諲:如何是賓中賓?鼎曰:瞎。如何是賓中主?鼎曰:一似瞎。如何是主中賓?鼎曰:放汝三十棒。如何是主中主?鼎曰:耶了。
  僧問雪窦顯:如何是賓中賓?窦曰:滿面埃塵。又曰:噫!復頌曰:賓中之賓,少喜多嗔。丈夫壯志,當時何人。問:如何是賓中主?曰:兆分其五。又曰:引。復頌曰:賓中之主,玄沙猛虎。半合半開,唯自相許。問:如何是主中賓?曰:月帶重輪。又曰:收。復頌曰:主中之賓,溫故知新。互換相照,師子嚬呻。問:如何是主中主?曰:大千捏聚。又曰:揭。復頌曰:主中之主,正令齊舉。長劍倚天,誰敢當御。總頌曰:賓主分不分,颟顸絕異聞。解布勞生手,寄言來白雲。無礙澈曰:賓中看主,啐啄同時。主中驗賓,全收全放。主中辨主,如水合水,似空印空。倘若賓中覓賓,正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須知余師家舉揚個事,意在言外,若是超方作者,自屬舉著便知。設或影響之流,未免尋言逐句。然雖如是,若無百步穿楊技,怎解扳弓射尉遲。
  兩堂首座同喝,賓主歷然句。汾陽頌曰:兩堂首座總作家,其中道理有分孥,賓主歷然明似鏡,宗師為點眼中花。慈明頌曰:啐啄之機箭拄鋒,瞥然賓主當時分,宗師愍物朋缁素,北地黃河澈底渾。竹庵珪頌曰:作家相見終不錯,兩兩同時齊啐啄,喝下雖然賓主分,爭如普化搖鈴铎。
  後廣慧琏舉曰:諸人且道:還有賓主也無?若道:有賓主,是個瞎漢。若道無賓主,也是個瞎漢。不有不無,萬裡崖州。你若向這裏道得,也好與三十棒,若道不得,也好與三十棒。衲僧家到這裏,作麽生出得山僧圈䙌去?良久,曰:苦哉!苦哉!蝦蟆蚯蚓,脖跳上三十三天,撞著須彌山,百雜碎!又:博山來頌曰:未喝應須驗主賓,衲僧那肯句中親。若於喝下通消息,木馬嘶風過漢秦。
  佛果請益臨濟四賓主怎生?演祖曰:也只個程限,是甚麽閒事,我這裏卻是馬前相撲,倒便休。洞山問僧:何者是汝主人公?曰:現祗對者是。山曰:苦哉!苦哉!今時人,類皆如此,只認得個驢前馬後的,將為自己,佛法平沉,此其兆也。賓中主尚未明,況主中主乎?僧問:如何是主中主?山曰:阇黎自道取。曰:某甲道得,只是賓中主。如何是主中主?山曰:恁麽道即易,相續也大難。遂示偈曰:『嗟見今時學道流,千千萬萬認門頭,恰似入京朝聖主,只到潼關即便休。』
  有問廣德延:如何是賓中賓?德曰:蕩子無家計,飄蓬不自知。問:如何是賓中主?曰:茅戶掛珠簾。問:如何是主中賓?曰:龍樓鋪草坐。問:如何是主中主?曰:東宮雖至嫡,不面聖堯顏。
  《洞上古轍》曰:四賓主者,主即正即體即理。賓即偏即用即事。理之本體,不涉於用者,名主中主,喻如帝王深居九重之內也。親從體發出用者,名主中賓,喻如臣相奉命而出者也。在用之體,名賓中主,如鬧市裏天子。用與體乖,全未有主,名賓中賓。喻如化外之民,無主之客也。(此四賓主(曹洞)與臨濟不同,學者詳之。)
  位中符曰:臨濟賓看主,學家有鼻孔。主看賓,師家有鼻孔。主看主,師家學家俱有鼻孔。賓看賓,師家學家,俱無鼻孔。此四賓主,全在機用,不與洞山賓主同。舊刻諸著語與夫浮山翠巖所作諸頌,自是為洞山賓主而發,故其中旨趣及位次,皆與此中(臨濟四賓主)無涉。看他臨濟用個「看」字。洞山用個「中」字。其眉目何等清白!而後學不審,乃一例雷同,可慨也。(翠巖頌曰:賓中賓,出語不相應,未谛審思惟,騎牛過孟津。釋曰:頌學家眼未明,孟津深廣,便欲騎過。賓中主,相牽日卓午,展拓自無能,且歷他門戶。釋曰:頌學家具眼,雖是東拋西擲,探竿在手,且歷他門。主中賓,南越望西秦,寒山逢拾得,擬議乙卯寅。釋曰:頌師家眼觀東南,意在西北,如寒拾相逢笑呵呵。若擬議,則乙卯成甲寅,烏豆換矣。主中主,當頭坐須怖,萬裡涉流沙,誰雲佛與祖。釋曰:頌師家把定,佛祖也無著處。)

  四、四照用。
  臨濟曰:我有時先照後用。(《人天眼目》載:如問:汝是甚處人?或從甚處來?或問:汝名甚麽?先照一句,看伊作麽定動,或棒或喝。)有時先用後照。(《人天眼目》載:如先打先喝等等,然後問:會麽?或問:汝道是甚麽意旨?)有時照用同時。(《人天眼目》載:如一棒一喝中,且看他如何承當,此則即用(時)即照。即照(時)即用。)有時照用不同時。(《人天眼目》載:如問:汝來也。看他如何應答,然後隨機縱奪。或先打一棒,看他如何支遣,再別作商量。)
  先照後用有人在。先用後照有法在。照用同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針錐。照用不同時,有問有答,立賓立主,合水和泥,應機接物。若是過量人,向未舉以前,撩起便行,猶較些子。
  汾陽曰:先照後用,且共汝商量。先用後照,汝須是個人始得。照用同時,汝作麽生抵當?照用不同時,汝作麽生湊泊?(汾陽禅師四照用開示釋。須眉拖地。)
  琅玡覺曰:先照後用,露獅子之爪牙。先用後照,縱象王之威猛。照用同時,如龍得水,致雨騰雲。照用不同時,提獎嬰兒,撫憐赤子。此是古人建立法門,為合如是?不合如是?若合如是,紀信乘九龍之辇。不合如是,項羽失千裡之骓。還有為琅玡出氣的麽?如無,山僧自道去也!卓拄杖,下座。
  慈明曰: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時照用同時。有時照用不同時。所以道:有明有暗,有起有倒。乃喝一喝曰:且道:是照是用?還有缁素得出底麽?若有,試出來呈丑拙看!若無。山僧今日失利。
  天笠珍曰: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未喝之先,誰照誰用?誰賓誰主?既喝之後,全賓即主,全主即賓。全照即用,全用即照。忽若照用不同時,主賓兩不立,又作麽生?蓦喝曰:吾此一喝,不作喝用,一粒還丹,銷盡藥汞。(天笠珍禅師釋示,袒臂露胸。)
  大慧曰:若也先照後用,則瞎一切人眼。若也先用後照,則開一切人眼。若也照用同時,則半瞎半開。若也照用不同時,則全開全瞎。此四則語,有一則有賓無主,有一則有主無賓,有一則賓主俱無,有一則全俱賓主。即今眾中,或有個不受人瞞的漢,出來道:這裏是甚麽所在?說有說無,說虛說實,說照說用,說主說賓,攔胸稜住,拽下禅床,痛椎一頓,也怪伊不得。《五宗救》曰:『大宗師為人,自無實法,才見學者絲毫倚傍,便與斬斷。如俊鹘捉鸠,饑鷹捕兔,隨鸠兔之起伏宛轉,必擒而後已。此料揀照用之所由貴也。』《辟妄救》曰:『韓大伯頌雲: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才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料揀照用,以迄賓主玄要,所稱枯樁,舊處,非耶?』《揀魔辨異錄》曰:『臨濟已明明說:若是過量人,向未舉以前,撩起便行,猶較些子。何得不向此處領會。』(學人最好將此三書同時一起看到終末,則《辟妄救》的意旨當能領矣,蓋亦如中峰大師《信心銘辟義解》然。)

 

上一篇: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七十三節 圓相
下一篇: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1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