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七十九節 五方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七十九節 五方便
  第一,彰佛體。依《起信論》。謂: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滿。離心名:自覺。(原注:覺心無心。為離心也。)離色名:覺他。(原注:覺身無身。為離色也。)俱離為:覺滿。(原注:「下同。」覺自他,離身心,自在知見。)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相者,等虛空界。(心也,釋自覺。謂:贊歎不喜,打駡不嗔,離念即無心,無心即與虛空合體,故名:等虛空界。若起心,即不等虛空也。)無所不徧,法界一相。(色也,釋覺他。)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俱也,釋覺滿。)如是用心,常無間斷,是長養身法,沒身沒心,沒天沒地,湛然清淨,亦名圓滿法身。瞥起心,即有心色,破壞法身。色是色蘊。謂:五根六塵。心是四蘊。蘊是積聚義,亦名為陰。陰是覆蓋義。謂:離念故無心,無心即無色,色心清淨,五蘊常空,故名:一相。十二處十八界例之。謂:若離根塵識,即界分常空寂。根根空,塵塵淨,根根無心,塵塵是聖,聖者正也。眼見色,意同知,染法界。意不同知,淨法界。耳等皆然。瞥起心,即十八界。無心即一相,一相者無相。對境不動名:如。不隨應是:來。若見色有憎愛等,是動是去,非如非來。故無憎愛,即自在知見,此是光明如來眼識;余耳等例之。謂:無量教如來,香積如來,甘露如來,華聚如來,法門如來,如次配五色也雲雲,乃知不見有身,身是佛,不見有心,心是佛,身心總不見,身心總是佛。
  第二,開智慧門。依《法華經》。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謂身心不動,豁然無念是定,見聞覺知是慧。不動是開,此不動即能從定發慧。意根不動,智門開。五根不動,慧門開。智用是知。慧用是見。名開佛知見。即是菩提。菩提者,不可以身心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眼見色不礙眼菩提雲雲,(耳鼻舌身意亦然。)六根不礙諸塵相,即是圓滿大菩提。『知』是根本智。緣真。『見』是後得智。了俗。一往無間是緣真。先以證為根本,若不以證為先,所有知見隨染。今日熾然於六塵中得自在,由何物?只緣無以證為根本,所以,知見不染六塵,處處知見分明,名佛知見。
  第三,不思議解脫。依《維摩诘經》。謂:瞥起心是縛,不起心是解。二乘人厭喧住寂,貪著禅味,是菩薩縛。不沉不寂,以方便生,是菩薩解。二乘人在定,即不能說法,出定,則說生滅法。為無定水潤心,名為乾慧。但住不動中說法,不動是方便,說法是慧,二乘人聞說法不動為方便,便住不動中,無自在知見,在定亦不能說法。菩薩定中有慧,自在知見,即不被縛,得定得慧。於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名之為慧。五陰空,空解脫。六塵無思無想解脫。心無所緣,無作解脫。是名三空解脫門。
  第四,明諸法正性。依《思益經》。謂:心不起,離自性。識不生,離欲際。見是眼寂性。(聞等五類此。)不起即無心,無心即無境性。是名諸法正性。眼是欲,色是際,眼識不生,離欲際。(耳等五類此。)
  第五,了無異自然無礙解脫。依《法華經》。一切無礙人,是無礙道。一道出生死,是無住道,非長亦非短,解脫人所行,是解脫道。因無異,得離根塵,眼見色無異,一切色塵不能為礙,無礙道。離塵色不染,見見離染,解脫道。離染(耳等類此)根相塵相,一法亦無塵來染,唯有知見獨尊,光明遍照。無礙道等覺,解脫道妙覺。等覺智照,依性起相。妙覺慧照,攝相取性。智能照理,慧能照事。分明知見,光明徧照。等覺是大智,妙覺是大慧。不起心,心如心如,一切物皆如,如即是智,智能合慧,是名大智慧雲雲。(達摩祖師以心印及《楞伽經》傳付二祖之後,遞傳至五祖忍大師,始分兩支,一、以頓中之頓及《金剛經》傳付六祖。二、以頓中之漸及《楞伽經》傳付秀大師。遂成南北二宗。所以六祖教人持誦《金剛經》。荷澤自謂:修金剛般若波羅密法,行金剛般若波羅密行,而張說謂:秀師開法,為『慧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其入也,品均凡聖,其到也,諸行無後,趨定之前,萬緣盡閉,發慧之後,一切皆如。持奉《楞伽》。遞為心要。』『蓋悟入之前,雖方便不同,然透徹之後,同歸一致。而持奉《楞伽》心要,並為初祖親傳,此對後世劣鈍初機,更為適合。』乃後人縱非圓頓之機,亦競唱高調,輕忽北宗。不知五祖曾謂秀師:『吾度人多矣,至於圓解圓照,無先汝者。』《神會語錄》載:『則天召秀師入內,臨發之時,所有道俗頂禮和尚,借問和尚入內去後,所有門徒,若為修道,依止何處?秀和尚雲:「韶州有大善知識,原是東山忍付囑,佛法盡在彼處,汝等諸人,如有不能自決了者,向彼決疑,必是不可思議,即知佛法宗旨。」秀師入內之後,又曾奏請降書六祖赴京。更遣薛簡往诏。』又:五祖謂弟子玄赜曰:後傳吾法者可有十人,金陵法持,即其一也。圭峰曾列五祖下,升堂入室各為一方師者,除盧行者外,計為荊州神秀,潞州法如,襄州通,資州智诜,越州義方,華州慧藏,蕲州顯,揚州覺,嵩山老安。無論如何十人之中,秀師必在其內,而五祖既許為『傳吾法者。』則五祖豈有二法?不見降魔藏依北京秀師,秀師曾問曰:汝名降魔,我此無山精木怪,汝翻作魔耶?藏曰:有佛有魔。曰: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議境界。藏曰:是佛亦空,何不思議之有?惜其宗旨,未有流傳。《五方便》一書,世亦少見,此處所錄,系照《圭峰圓覺大疏鈔》所載之大略,看來雖是北宗語句,當非秀師所作。至於是否為普寂大師等所著,亦未敢必。蓋北宗旨趣,似尚不止乎此?所謂:「人非世遠,碑記罕聞,微言不傳,深堪歎惜」者,是耶非耶?照這樣說法,後來荷澤在滑台辨是非定宗旨,又作麽生?賛寧大師《高僧傳》曰:『甘苦相傾,氣味殊致,甘不勝苦,則純苦乘時,苦不勝甘,則純甘用事,如是則為藥治病,偏重必離。』不過,既涉宗門,自以直捷為主,且當時,龍蛇過於混雜,而厲霜堅冰,更不可不辨。故荷澤此舉,確不可少。至於《楞伽》方面,《宗范》謂為:初祖引證心宗。可祖凡說法竟,每曰:此經四傳後,變成名相。悲哉!馬祖引《楞伽》雲:佛語為心宗,無門為法門,三界唯心,一法之所印。初祖旁出之慧滿師常齎《楞伽》,以為心要,如說而行,極知悟心之後,還須行持功薰。乃今之禅客,微特不依《經》說而行,且不知《楞伽》所說為何語,亦不知初祖何以獨引此《經》以證心,置之不論不議之列,可歎也!)
 

上一篇: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8
下一篇: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八十節 答句無義、答句謂無、答明不答、答同問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