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盧志丹居士:最偉大的賺錢秘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最偉大的賺錢秘密
——節選自 盧志丹《佛度有心人2》

  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秘密是什麼呢?

  我想這是幾乎每一位現代人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當然,對於這一問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有人會說是天命,有人會說是機遇,也有人會說是眼光,還有人說是經商的技巧……
  但是暢銷全球的《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秘密》一書的作者、美國最頂尖的五位市場營銷專家之一的喬·維特爾(JoeVitale)卻發現了一條驚人法則。
  他斷定: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已經或是正在實踐著這條法則。
  他斷定這條法則傳承於人類的史前文明並仍舊發揮作用。這條法則將賜予所有的信奉者以財富;然而,多數人對此憂心忡忡,提心吊膽。
  約翰·D·洛克菲勒先生從孩提時代就奉行這條法則,結果他成為億萬富翁。安德魯·卡內基先生也同樣奉行這一法則,結果他成為工商巨子。
  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秘密究竟是什麼?喬·維特爾給世人做出了驚人的答案:
  “給予”!是的,是“給予”,千真萬確!
  給予,當然不是因為期望從受益者身上獲得什麼回報,可是,請相信,因為你的給予之心,你能夠獲得更多的回報,或許是以另外的什麼形式。
  1924年,在給兒子的信中,約翰·D·洛克菲勒先生解釋了他的“給予”法則。他說,“很久以前,還在我青年時代,當我開始賺錢的時候,我就開始奉行給予法則,並且,付出越多同時收入也越多。”
  確實,付出越多同時收入也越多。他一生中,總共捐獻了5億5千萬美元。
  一些人認為,洛克菲勤的慷慨樂施純粹是為了塑造他自己良好的公眾形象。其實並不正確。
  洛克菲勒的公關顧問,艾文李先生在他的個人傳記《大眾的信使》中提到,“雷埃爾登·哈伯特先生證明洛克菲勒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如此慷慨。”艾文李所做的就是告訴公眾真實的情況。
  Pt·巴納姆也同樣深信這一法則。在喬·維特爾寫的另一本書《每秒都有一個顧客產生》中,曾經提到,巴納姆相信他所謂的“有收益的慈善”的說法。他深信,付出將帶來回報,果然,他也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魯·卡內基同樣的樂善好施,結果,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布魯斯·巴頓是著名的BBDO廣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喬·維特爾在他的另一本書《成功的七個鮮為人知的秘密》中曾提到,布魯斯·巴頓也信奉“給予”法則。1927年,布魯斯·巴頓寫道:如果一個人試著為別人做一點事情,直至變成一種下意識的習慣,不用他刻意地去追逐,他的人生將因此而好運相隨。
  布魯斯·巴頓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工商名流、著名慈善家,當然,他非常非常富有。
  一些人會說,這些早期的工商巨子們有錢去做這些事情,對他們來說這純粹是舉手之勞。對此,喬·維特爾的看法是,恰恰是因為他們對“給予”法則的奉行,他們才能創造出如此斐然的財富。可以說,是對“給予”法則的信守和秉承,才成就了他們的事業。
  現在,熱心於公益事業已經成為工商界的一種時尚。這當然可以幫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而那些信守這一法則的工商人士則事業發達,前程似錦。AnitaRoddick的書店,安妮·羅迪克的內衣,本科漢和傑麗·格林費爾德的冰激凌……許許多多現實的例子都證實了“給予”法則對他們的生意有多麼大的幫助。
  但是,喬·維特爾所說的給予,是慷慨地給予。他認為只要慷慨地給予,將帶給你帶來更多的財富。
  不能吝啬,有些人在實踐“給予”法則時,總是猶猶豫豫、小心翼翼地付出,你的給予之所以幾乎沒有什麼回報,原因很可能是你給予的太少。給予,多多益善。
  喬·維特爾記得,第一次聽到“給予”這個詞語時,他自己還以為只是向他推銷這主意的人一種騙取錢財的伎倆而已。
  所以,起初喬·維特爾就像守財奴一樣,並不慷慨,付出不多,自然,他得到的回報也很少。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決定測試一下“給予”法則的效力。
  喬·維特爾喜愛勵志故事,他看這樣的故事,他聽這樣的故事,與別人分享這些故事。麥克多利先生經常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與喬·維特爾分享他的勵志故事。喬·維特爾決定好好謝謝他。
  喬·維特爾決定給他些錢。要是以往,他或許只會付出5美元,那是因為他那時並不富裕,而且他對“給予”法則心存疑慮。可是,這一回有所不同,喬·維特爾拿出支票簿後簽了一張1000美元的支票給麥克多利。
  在那時,這是喬·維特爾有史以來最大的—筆捐贈!
  是的,喬·維特爾承認這令自己有些緊張,但更多的還是興奮。他想與以往有所不同,也想報答麥克,當然,他也希望知道這以後會發生什麼。
  麥克收到支票後相當吃驚,當他從郵局拿到支票開車回家時,險些駛出路面。他簡直無法相信,他給喬·維特爾來電話並再三道謝。喬·維特爾十分惬意分享他的驚喜,這讓喬·維特爾感覺自己是一個百萬富翁(其實他當時不是)。
  能給對方帶來快樂,喬·維特爾很開心。同時,他也為自己的行為而欣喜。不論麥克拿這筆錢來作什麼,他都很開心。
  隨後,意料不到的好運來臨啦!
  喬·維特爾意外的接到一個電話,有人邀請他一道寫一本書,結果是,他由此獲得的報酬遠遠高於他給麥克的1000美金。
  接著,有日本出版商聯系上他,打算購買他的暢銷書《精神營銷》的版權。自然,喬·維特爾收益豐厚,超過了他給麥克的好幾倍。
  你可能會說,這些事情不一定有關聯。或許,對懷疑者而言,它們毫不相關,純屬偶然,可喬·維特爾相信這是“給予”法則的作用。
  喬·維特爾堅信:當自己捐錢給麥克的時候,他就樹立了一條神秘的財富法則“有給予必有收獲”,這一法則使他收益日豐。
  給予時間,你將收獲時間;給予物質,你將收獲物質;給予愛,你將收獲愛;給予金錢,你將收獲金錢。
  這一法則足以給你帶來財富。想想在過去一周內哪些人鼓勵過你,想想又是哪些人使你對你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和夢想目標依然抱有美好的期望?
  那就為他們付出一些吧,發自內心地為他們付出,慷慨地為他們付出,不要吝啬。不要期望能從他們那裡直接獲得什麼回報。但請相信,你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當你奉行“給予”法則時,你的生活必將越來越甜美,你的事業必將越來越興旺。這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秘密。
  “如果你看見它,請觸摸它;
  如果你觸摸它,請感覺它,
  如果你感覺它,請熱愛它,
  如果你熱愛它,請給予它。”
  對照自已的內心世界,熱情地大聲地朗誦吧!
  美國有一首短韻詩這樣寫道:
  “有一個男人,人們稱他為瘋子;
  他給予越多,他擁有的也越多。”
  其實,給予,用佛家的話說就是“布施”,佛家的“六波羅蜜”中,有一度就是“布施波羅蜜”,即“施度”。
  
  《攝大乘論》卷二說:“又能破裂悭吝貧窮及能引得廣大財位福德資糧故名曰施。”布施,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施捨、給予。有財富的施捨,財施;知識技術的施捨,法施;以及給人勇氣膽量的施捨,無畏施。
  《六度集經》的解釋布施說:“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賢成度,護濟眾生,跨天逾地,潤弘河海。”把布施的對象遍及一切眾生。

  布施雖然是為了別人,但自己卻能得大利益。一能破除自己的悭吝:我們因為對財富的貪著,當需要對別人給予施捨時往往會表現出悭吝、捨不得,就象生活中我們有時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多余了,可一旦要送給人家時,才發現什麼都很重要,這就是悭吝的表現,施捨能破除悭吝;二能破除貪窮及能引得廣大財位:有人一生貧窮為什麼?是因為不肯布施,佛教稱布施是種福田,種了福田,人生始有福德,因此布施能破除貧窮,能使我們人生擁有財富。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薩行之首。布施有種種利益,諸大小經典廣贊布施功德開示人天之善道,布施為福業善人之相,破貧窮斷三惡道,能全獲幸福快樂之果,並為涅槃之初緣。
  據《大智度論》記載:古代大月氏國弗迦羅城中,有一寒微的畫師,名叫千那,到東方多利陀羅國作畫十二年,得到了三十兩金的報酬,回到本國,到達弗迦羅城,恰聞擊鼓作法會的聲音,便循聲前往觀看,見到眾僧法相莊嚴,生起清淨信心,即問維那師:“給大眾僧作一日食需要多少金?”維那師回答:“有三十兩金,足夠得一日食。”畫師聽後,即以身上攜帶的三十兩金全數交付給維那說:“為我作一日食供僧,我明天再來。”這樣便空手回到家。其妻問:“你在外面作畫十二年,得了多少報酬?”答言:“我得了三十兩金。”妻又問:“三十兩金在何處?”答言:“三十兩金已種在福田中。”妻追問:“種什麼樣的福田?”答言“布施給眾僧。”其妻聞言大怒,用繩將其夫綁起來,押送到官府治罪。
  到達官府,大官問:“以何事綁夫送官?”其妻答:“我丈夫精神有問題,十二年作工得三十兩金,不憐憫妻兒,全數送給他人,依照官制法令,便將他捆綁送來,請大人明察治其罪。”大官問畫師:“你為什麼不將錢供給妻兒而送給他人呢?”畫師答言:“我先世不行布施功德,今世貧窮,遭受諸多辛苦。今幸遇僧寶福田,若不及時種福,後世還會貧窮,貧貧相續,永無脫免之時。我今希望頓捨貧窮。所以將三十兩金全都布施眾僧。”大官是敬信佛教的居士,聽到這答語後,大加贊歎:“難能可貴,辛苦多年得此微薄的報酬,全都布施眾僧,你是真善人。”說後,大官即脫下身上的璎珞贈給畫師並將所乘之馬與一個莊園,捐給畫師說:“你發心施金給眾僧,眾僧還未食,所施金已為谷子之種。尚未種植,然根芽已得生長(喻現在的花報),豐碩的果實還在後面(表後世的果報)。所以說以艱難獲得的財物,真心全部布施,所獲得福報最多。”
  佛陀告訴眾生,當一個人廣行布施,甚至因此而一無所有時,那麼,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會獲得無量的福報。佛陀說,應隨時隨地布施,不要等待。
  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蠢人,打算舉行宴會,想把牛奶積存起來,准備請客時用。
  於是他想:“我現在如果事先把每天擠出的牛奶儲存起來,牛奶會逐漸多起來,以至無法儲存發酵變酸,甚至壞掉。不如就在牛肚子裡裝著,等到臨開宴會的時候,再一起把奶擠出來。”
  他一旦有了這樣念頭,就捉住母牛和小牛,分別拴在不同的地方。
  過了一月,他才設置宴會。待迎接安頓好客人後,才牽過牛來,准備擠奶。可是每頭牛的奶已經干癟得擠不出來。這些前來的客人,有的瞪著眼,有的笑話他。
  佛陀說:眾生中有許多人和這蠢人一樣,想修布施,但總說等我掙到大筆錢的時候,然後再一齊用來布施。可是還沒有等到攢起許多錢時,錢就因為各種原因而消耗掉了。
  李嘉誠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華人首富,可知道李先生捐助布施社會慈善公益事業者卻並不太多。據線裝書局出版的《李嘉誠談商錄》一書記載:截止1999年,李嘉誠在醫療及教育方面的捐款數額一直無從知曉,直至新華社要出版一本關於李嘉誠的書,他拖了兩三年,一直不想出版。後來,負責有關事宜的記者在香港逗留了兩個月,見了先生經多次追問,才拿出捐款支票計算,得出數目達82億港元,七成捐給大陸,二成捐給香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又適逢亞洲金融危機的世紀交接之際,李嘉誠旗下公司業績卻大幅增長。這不能不說是布施財富造福大眾的善果。由於李先生多年致力於社會大眾的教育及醫療的慈善救助,將財富善用於利他事業,所以李先生財富保有量節節攀升。
  並且李先生說過,晚年自己將把全部精力投向社會慈善事業。2005年1月13日,李嘉誠先生又宣布,將他個人投資三十余年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近5%股份出售,套現所得78億元全數拔入其私人慈善基金會,以推動全球公益活動。這樣繼續布施下去,效果會更加不可思議。
  所以布施得富是一定的自然規則,無論你是何種身份,能依照這個方法去做,必定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大家崇拜李先生,不應該去看他的名譽、地位、財富等表面的東西,而應該去研究學習他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德行,這才是根本。
  洛克菲勒是20世紀有名的石油大王,他在43歲時即建立了龐大的美孚石油公司。然而,此人個性冷漠多疑,不和人交往,除非賺大錢,否則沒有笑容,且是個十足的守財奴。煩惱和高度緊張的生活破壞了他的健康,據為他寫傳記的約翰·溫克勒透露,說他53歲時看起來“像個木乃伊”,頭發眼睫毛全掉光,已經皮包骨頭,幾近死去。醫生這一年告訴他:如果沒有充足的身心休息,必死無疑。
  在這生死關頭。洛克菲勒終於醒悟過來,跳出錢的圈套,開始自我反省,從不顧一切賺錢的觀念,轉變為投入生活,和人聊天、打球、唱歌、並開始捐錢做善事。他曾捐資數百萬美元,建成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學,捐巨款給塔斯吉黑人大學基金會,又捐助十二指腸蟲專家史太爾博士研制能治愈十二指腸病的藥品,更積極建立龐大的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全世界的疾病,文盲和災難。他深知各項科研實驗工作,常因缺乏資金而停止,他就捐錢使他們完成,比如盤尼西林等多種發明曾得益於其捐助。
  心念的轉變,影響力巨大的布施,不但使煩惱痛苦53歲應死的生命多活了45年,直至98歲亡故;而且在隨後的45年中,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家族的事業如日中天,雖曾被政府處以“歷史上最沉重的罰款”,但仍然阻礙不了其財富的增長,終於成20世紀上葉的世界首富。
  與李嘉誠先生相同的是,現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亦於多年來大力捐助社會慈善公益事業。2003年9月23日《新快報》消息:蓋茨及其基金會將向非州捐款1.68億美元,用於防治霍亂;2004年7月23日蓋茨又宣布今後幾年給他的慈善基金會注入30億美元,這將是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捐款;2004年10月13日《中國時報》網站消息:蓋茨及其慈善基金每年捐款超過10億美元,今日又宣布將援助印度預防治療艾滋病項目捐款增加到2億美元;另據路透社2005年1月26日消息:蓋茨與挪威政府日前共同捐出10億美元,用於為全世界貧窮國家兒童注射各種拯救生命的疫苗……憑著多年來積極致力於社會慈善捐助的款項越來越大,2004年蓋茨被評為世界上最大慈善家,而此前比爾·蓋茨所捐善款數額累計已達280億美元。隨後,蓋茨又聲稱將把畢生全部財富用於慈善事業,也就是說,僅以現有身價計,這一捐助數額最少還有480億美元。
  從現象上看,比爾·蓋茨和其他富豪一樣,似乎因為有錢才能捐錢布施,但很少有人思考,他們特別富有的原因是什麼?若從佛學三世因果之學說推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宿世布施之因加上今世努力之緣而結出的善果,現世有錢又再布施,所以財富更加增長。因此,正確的理解是:前世布施,今世富有;今世又布施,所以更富有!財富的運轉法則就是這樣。
  從因果論,此種樂於捐助布施的共同特征,乃是源於宿世樂善好施的一種習慣;從這種習慣也可以推知這些富豪宿世捐助布施一定是樂此不疲並長久堅持,因為一件事若非長久堅持,決然不會在有情眾生的心念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種子,更難養成習慣。
  雖然那些大布施者,都是超級富豪,但並非說沒有太多錢的人就不能布施。即便你現在淪為乞丐,若能將所乞資財食物施予其它乞丐,亦屬財布施,你亦會很快脫離貧窮獲得富足。何況很多人比乞丐富足的多,又怎會不能布施呢?
  有人會問:社會上很多人不布施,還做壞事,可也很富有,又怎麼說必須布施才能富足呢?回答是:這類人是前世布施的善果成熟了,如果現在不繼續布施,將來還會再度貧窮;就好象農民收獲了這一季的莊稼,大家都說:“你豐收了,你真富有!”可他若不去播種下一季的莊稼,吃完存糧到來年就只有餓肚皮了。還有一些人雖然布施但並未富有,是由於所種的善因種子尚未到成熟的季節而已。
  所以,廣行布施,樂於給予,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致富法則。若能深深相信並開始奉行,財富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上一篇:盧志丹居士:為什麼要報眾生恩?
下一篇:盧志丹居士:心能轉境,則同如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