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艾雅·凱瑪:苦的證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苦的證悟

十二緣起(paticcasamuppada)是起於無明(avijja),接著是行(sankhara)、識、名色、六人、受、愛、取、有、生、老、最後是死。出生也就意味著趨向死亡。在這過程當中,只有一點是有辦法脫離的,那就是在受和愛之間,這稱為世間(lokiya)緣起。

佛陀也教導我們出世(lokuttara)的因果法則。它是從苦開始,我們要有自覺和內在的智慧,了解到人間的苦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如實照見苦,換句話說,這也就是我們心靈旅程的開始。除非我們了解且見到了苦,否則我們就沒有理由來修行。假如我們不對這普遍存在的苦有所體認的話,就不會想要脫離它的枷鎖。

當我們真正地體驗到苦時,就不會以人間的方式來尋找出路。我們不會去追求更多的財富,不會去追求更多的知識,或者是更多的朋友。當我們了解苦是一種無法脫離的生存狀態時,就不會因苦而憂郁了。就像我們知道閃電和打雷是很自然的事——有閃電、打雷和下雨,農作物才會生長——所以我們不會去排斥它。同樣地,苦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沒有了它,那就不會是人的生活方式,因為沒有生、沒有老、沒有死。我們能了解這樣的道理,就不會抗拒它。一旦我們能接受苦,就比較不會覺得苦。抗拒心會執著於拋棄這個苦,這樣反而會使關系變得緊張。

當了解了苦,也許我們有幸能聽聞到佛法,這是因為我們的善業。有許許多多的人沒有機緣接觸到佛法。他們或許是生在一個有佛法的地方,但是他們沒有機會聽到佛法。還有許多人並不想學習佛法,因為他們仍舊以錯誤的方式在人世中尋求逃避。僅僅是了解這世界的真相,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我們還是需要善業來聽聞佛法。假如有這機緣的話,那麼我們的信心就會生起。

信仰是建基在信任之上。沒有了這些,解脫道是不會為我們而開放的。我們能夠信任,就會像小孩牽著大人的手過馬路一樣。小孩信任大人會看左右來車,不會產生意外。小孩並沒有能力來判斷過馬路時是否安全,所以他會信任比較有經驗的人。

和佛陀相比,我們就像小孩一樣。假如我們有著小孩般的天真無知,就可以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托付給教法和修行,握著佛法的手,接受它的引導。當我們不再需要判斷和選擇的時候,生活和修行就會變得很簡單。“我應該去別的地方,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去思量所有的可能性,並不會讓我們修得好或是能去除苦。對佛法的信任能幫助我們讓心靈更穩定。我們應該自己試試看這是不是正確的離苦的路。假如不去嘗試的話,就永遠都不會知道。

假如我們一直認為苦是一種災難的話,那麼心中就永遠不會有足夠的空間來產生信任。我們的心中會充滿憂慮和痛苦,而且會想辦法忘記自己所承受的業果的苦。承受自己的果報是人類的本質。

對於苦的理解必須堅定,才能對於我們還沒有經驗到的佛法產生信心。這樣的信心能夠產生喜悅,沒有這份喜悅,解脫之道就會變成沉重的負擔。這對精神生活而言非常重要,不要把喜悅誤解為玩樂、狂歡或熱情。喜悅是一種輕松和愉悅的感覺,知道我們已經找到超越苦的方式。有時候人們誤以為要成為聖人就必須愁眉苦臉。可是傳說佛陀從沒哭過,而且通常被形容為微笑的。所謂的“聖”並不是指悲傷,而是指“完整”。沒有了喜悅,就沒有完整。內在的喜悅總是能夠確信這條道路是無悔的,修行是有成果的,行為是適當的。

我們應該用喜悅的心來打坐。這樣整個禅定經驗就會充滿了愉悅。它能讓我們感到寧靜,因為我們不再需要尋找外在的滿足,只需往內求就行了。不必要去什麼地方,也不必要去做什麼事,一切都在心中具足。這樣的寧靜讓人感覺適得其所。它能創造心靈的輕安,而且會消除疑心(vicikiccha)。

寧靜有助於專注的生起。而假如我們能正確地了解苦的話,它也能幫助我們專注我們的心。我們不應該否定它,把它當做是生命不應該有的東西,或者是責怪別人。正定能讓心靈舒展。有限的、困頓的、染污的心,不可能捕捉得到佛法的深髓。它可能探知有些不平常的東西,但是無法深入。只有定心才有可能。

定心有時會經驗到“如實觀照”(yath bhta 馻nadassana),佛陀借此形容有別於一般人認為或期望的事物本質,如舒適和快樂。當我們的際遇無法滿足自我的信念,當我們所得並非所期望的,這時候我們會有清楚的厭離感覺。在如實地看到事物本質之後,我們會有更深的體認。我們看到了無常、苦、無我(anicca,dukhha,anatt),無法抓住任何東西,也沒有常住圓滿的東西。沒有個人,沒有占有,沒有念頭,沒有感覺。沒有什麼是可以恆常執取的。

這就是正見,不同於一般的見解。它是正定的結果,而且是得自積極的面對苦的問題。無論是遺忘、逃避、責怪別人、自怨自艾或是遺憾,都在創造更多的苦。這些方法都是自我欺騙。“如實觀照”是進入聖道的第一步;其他所有事物都是預備的工作。

有時候我們的理解就像是小孩子的幻想。一會兒看得到,一會兒又看不到。當我們清楚看到佛法的任何面向時,應該謹記如實的知見。假如佛法是正確的話,那麼苦就不會是荊棘滿布,它只是單純的存在著。老、病、死看起來並不那麼可怕,因為一切事物剎那生滅,沒有什麼好害怕的。我們這個身體隨時會毀壞,心也遷流不已。

如果沒有對實相的正見,修行會困難重重。但是有了清楚的理解,修行就成為唯一可以做的事,其他事都無關緊要了。這正見使我們對這滾滾紅塵有所醒悟。所有璀璨奪目的東西,都只是傻瓜眼中的黃金,只有片刻的歡樂,伴隨的是失望和落寞。這世界的感官不斷地愚弄著我們,但是我們還是習焉而不察。我們會不斷地體驗到苦,直到產生正見。

在澳洲有張海報這樣寫著:“生命:活在其中。”把它改成“生命:走出自己”不是更好嗎?生命和經驗受限於永不間歇的感官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只有當我們有了清楚的理解,才能擺脫它們。誘惑著我們的魔鬼,將會不知所措。但是它會待在門口,伺機潛伏進來,當然,下次它不會如此輕易得逞了。

這樣清楚的理解會使我們感到安全和知足。我們不會在修行的道路上搖擺不定。因為只要被魔鬼登記在案的,心中就不可能有平靜,永遠會有新的誘惑使我們得不到平靜和滿足。有了如實觀照的醒覺,我們就了悟佛法能引導我們達到寧靜、平安和苦的寂滅。

苦可說是我們最忠貞的朋友。假如我們真正地了解它,不迎不拒,它會是我們最有幫助的朋友。當我們能利用苦作為修行的動機,我們就會學會感恩。這就是把痛苦的針拔出來,然後轉換成最有用的經驗。

 

上一篇:艾雅·凱瑪:無明
下一篇:艾雅·凱瑪:心的錘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