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運法師:發心之初 成佛有余──信心與學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發心之初.成佛有余

──信心與學佛

經上說,一個人從學佛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要來回娑婆世界八千返,要經過次弟的修行,才能破迷開悟,解惑證真,成就佛果。為什麼需要這樣漫長的時間呢?主要是因為我們眾生修行往往都是反反復覆,進一步退兩步,所謂「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求」,我們如何才能保持這一念初心呢?所需要的就是確確切切的「信心」。

《華嚴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成佛之道是何等的漫長,但一定要從信心開始。所謂「發心之初,成佛有余」,我們人生一切理想、目標的實現,乃至世間一切事業的成就、出世間一切功德的圓滿,其實都離不開信心。正如古德所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易如反掌,而吾心信其不可行,則難如登天。」只要有了信心,就有力量,信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想學佛,就一定要有信心。

信心在佛教修學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從初發心直至圓滿無上菩提,自始至終,信心都是貫穿其中的。修行的層次有高低,而信心的層次也有深淺。從初心至成佛,莫不是由於信心力量所推動,使得我們一步步地由凡至聖,從染至淨,從迷至覺。所以說,信心是修學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間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

我們都知道,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學佛的完整過程是信、解、行、證。可是,我們每個人學佛的因緣都不一樣,有人從感悟中來,有人從反省中來,有人從挫折中來,有人從失敗中來。然而,能真實的進入佛門求道的,就只有憑借「信心」;正如經上所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是故,聲聞乘說:「信為能入,戒為能度。」菩薩乘說:「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戒」與「智」,各有偏重,而兩者均將「信」納為第一。因此,我們學佛,就必須修習信心、培養信心。

《雜阿含經》裡勸喻在家居士,當「五法具足」,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聞具足、慧具足,此為學佛求證之道。其中「信具足」排在「五法」中的第一位,由此可見,信心在修行的道路上是何等的重要。

從前,有個沒讀過書的鄉下老太婆,天天念「唵嘛呢叭咪吽」;由於她認不得「吽」字,所以把它誤念成「牛」字。老太婆早晚要念滿一斗的豆子,每念一句「唵嘛呢叭咪『牛』」就丟一顆豆子在木盆裡;如是天天的念,轉眼就過了二十年,由於老太婆虔誠的持誦,無情的豆子竟也有了感應。每當她念一句「唵嘛呢叭咪『牛』」時,豆子就會自動跳進木盆中,而且會發光。

一天,一個路過的雲游僧到她家裡借宿。深更半夜,借宿的僧人聽到老太婆念咒的聲音,發現老太婆念錯了,趕緊向老太婆說明;老太婆一聽,感到非常的懊悔,抱怨自己白白浪費了數十年的光陰。

從始老太婆改口念誦「唵嘛呢叭咪『吽』」,由於每次念的時候都恐怕念錯,所以無法專誠專一,制心一處,雖然一字不差,可是己失去了原來的信心與誠懇,豆子就不再跳動了,也不再發光了。

信心與誠心能使無情的豆子跳動,卻無關乎音聲與文字,這就是佛法的感應與妙用。

我們學佛就是修學善法,信心就是善法;在「百法」的十一個善法中,「信」居第一。佛教所講的是「正信」,而不是「迷信」、「邪信」;「迷信」、「邪信」,在佛教裡稱之為「邪知」、「邪見」,不能叫作「信」。因此,身為學佛之人,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認識到信的重要性、信的正確性與清淨性。
但是,如何才是真正的信?我們要「信」些什麼?首先就是要信自己。為什麼要信自己?因為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信;不信自己有成佛的可能性,如何能立定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志向?如何能發起真正的菩提心,將來又如何能成就大菩提果?

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為求了生脫死,所以說「生死事大」;人的生死問題,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我們在迷的時候就有生死,在悟的時候生死就成了涅槃,而煩惱就成了菩提。佛法講,一切萬法不離自心;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本來具有佛性;相信自己的佛性與諸佛所證得之大菩提果其性無二無別,只是被無明煩惱所遮蓋,以致原有的光明不能顯現。

修行的目的就是把遮敝我們內心的無明煩惱,一點一滴地斷除淨盡;當無明袪除了之後,就能顯現原有的光輝覺性。正如茶陵郁禅師悟道偈所說:「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而今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因此,建立信心的首要條件,就是要信自己具有佛性,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具有與佛無二無別的本性。這在《大乘起信論》(以下簡稱《起信論》)中稱為「信真如」。「真如」人人本具。真如通於有情與無情;在無情是「法性」,在有情是「佛性」。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發掘自己本有的佛性。所以,建立信心最重要的一點,首先就是信自己有真如,信一切眾生有真如,信諸佛菩薩都是因證悟了真如而成佛的。


若按照《起信論》的教導,信真如是首要的,然後還要信佛、信法、信僧。這叫做「四信」。因此,要建立真正的信心,就要逐步成就四信。

第一信真如,剛才講了。

第二是信佛。《妙法蓮華經》說:「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什麼是大事因緣呢?也就是說,佛為什麼要出現於世呢?無非是要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證得和佛一樣的境界。

因此,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時,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佛證悟後,首先告訴大家的最重要信息就是:我見到了真理,我證得了菩提,而這個菩提、這個真理是每個人本來就具有的,只要把妄想執著、煩惱無明斷除淨盡,人人都能達到像我一樣的大徹大悟。佛告訴了我們這個真理。

由於佛是實語者,不妄語者,不逛語者。所以「信」就是要相信佛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不虛的,所以「信」就是信佛的言教,信佛的功德,信佛的成就。佛能成就,我也能成就。這樣的話,我們才會發勇猛心,斷惡修善,精進向道,不敢放逸。


第三是信法。「法」一方面是佛的言教,一方面是一切事物本有的真理。佛的言教主要是講什麼呢?一是講諸佛菩薩成就佛果的體會和經驗,以及諸佛菩薩所取得的成就與所積累的功德。還有諸佛菩薩在十方法界是如何教化眾生、成就眾生。其次,是講一切凡夫應該如何根據諸佛菩薩所找到的方法、所取得的經驗,依循著去實行。

如果每一個人,都按照這些方法和經驗,逐步予以落實,就能夠取得和諸佛菩薩一樣的成就。簡單地說,佛所說法的內容,就是教導我們眾生如何發現真理,如何破無明、斷煩惱、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第四是信僧。「僧」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他們都是在修行道路上取得果的聖賢。也就是「聖賢僧」。為什麼說有不同程度的成就呢?所謂「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所以,小乘有小乘的成就,大乘有大乘的成就;小乘有果位之高低,大乘也同樣有果位之高低。在不同的果位上如何修、如何證,在教理上稱為如何斷、如何證。

僧還有凡夫僧、福田僧。我們今天所接觸的,固然也有聖賢僧在內,可是我們智慧不足,不知道聖賢僧究在何處。所以唯有依止具有正知正見的凡夫僧、福田僧,來學習佛法,來解決人生的種種煩惱問題、生死問題與終極問題。

所以信,即是信四件事:信真如,信佛、法、僧;也就是信自己、信三寶,由三寶引導我們開發自己內在的真如佛性。

佛陀曾感慨地說:「吾法甚深妙,無信雲何解?」我們沒有信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佛法,更遑論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就像龍樹菩薩比喻說,如人入寶山而沒有手,結果一無所得;見聞佛法而沒有信心,到頭來也是一無所有。可見佛法之無邊功德利益,均來自於信心、根源於信心。而且唯有先具備了信心,才能生出誠心、恭敬心、慚愧心、謙卑心,才可以說是真正的學佛,才能理解到佛理的要義所在。

說到這裡,我要跟大家講一個「踏水過河」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到捨衛城視察,發覺到當地的居民機緣成熟,便在城的東南邊一條大河旁邊坐下說法。當時佛陀的光芒四射,引來了很多村民圍觀,佛陀讓他們圍坐下來,為他們講解五戒十善之法門,但這些村民漏習很多,性情剛強,貪利心、我慢心都很重,心中無法生起虔誠信仰之心。佛陀見到這種情況,便立刻化作另一個人從江的南岸,雙腳踝足踏水過來。

這時眾人見到,無一不說神奇,故而問道:「你是何人?學什麼道術可以在水上行走而不下沉呢?」那人回答說:「我是住在江南的人,為了想聽聞佛法,特別從南岸准備過來,可是河水流得很急,不敢過河,我便問岸上的人,河水是否很深,他們告訴我,水只齊踝,因為我相信他們的話,所以便毫無疑問踏水過來了。」

村民聽了這位神奇江南人的話,對佛陀的信心大大增加;佛陀看見機緣成熟,便對他們說:「善哉!善哉!憑著虔誠懇切的心,就可以脫離生死大海,只有數裡寬闊的江面,又何足為奇呢?」這時佛陀為他們宣說種種法,村民不再頑強我慢,也不再懷疑,而且對佛法生堅強的信心,後來 他們還請求佛陀為他們授三皈五戒。
這個故事真實地告訴了我們信心的重要性。


另外《成唯識論》亦有講「信」:信實、信德、信能。

「信實」,即實實在在的「實」;這個實,其實也就是信自己,信自己的真如佛性是實實在在的,絕不虛妄的,是真實的存在,是一切眾生本有的自性。

「信德」,信佛的功德。由於佛證得了這個實實在在的自性,所以他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信能」,還是信自己,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件事,或者說相信聲聞、緣覺、菩薩,他們能夠做到這件事,所以我自己也能夠做到這件事。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的修行,在諸佛菩薩的指引下、加持下、成就下,也能夠解決生死、煩惱問題,找到自己真實存在的真如佛性。

上述所舉兩部論所講的「信」,雖各有側重不同,但所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因此,我們所說的建立信心,不是泛泛之談,而是要把信的層次提高。信佛,不只是燒香、禮拜、念經等外在的形式,雖然這也算是信,不過只是初步的信,還不是信的根本。根本的信,就是信自己有真如佛性,信自己有能力在諸佛菩薩的指引下得到證悟,這樣才能建立真實的信心。所以無論信心深淺如何,都要從信根入手,從信真如、信佛、法、僧;信實、德、能,不斷地鞏、不斷提升。

我們學佛就是要真信、真解,更要真行、真證。所謂「信心堅固,信根力故」,信根該如何實踐?諸經論中均有闡明,概要地說,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要堅信世尊所言一切皆為誠實之語,故當每日誦持佛經;二、要堅信唯有勤修六度,方可求得正果;三、要堅信因果不空,如影隨形,故善小亦為,惡小不為;四、要堅信發大心、立大願、修大行,如此必得大利益;一份誠心,一份感應,一份行動,一份功德;五、要堅信自心本具佛性,可求無量清淨功德;六、要堅信「生命無常,呼吸一念間」,故當精進不懈。等等。

若能依上述方法如實奉行,這樣的信心就能像盤石一樣堅固不可動搖。

《寶炬陀羅尼》雲﹕「信為前行如母生,守護增長一切德,除疑度脫諸暴流,信能表喻妙樂城。信無濁穢令心淨,能令離慢是敬本,信是最勝財藏足,攝善之本猶如手。」信是學佛的根本,深信佛法,就能生起真誠懇切的力量,所謂「信滿成佛」,唯有信心具足,才能發起大願力,並以此願力來啟發我們的行為。如此就能發揮不可思議的功德與力量。(全文完)

 

 

上一篇:寬運法師:花開見佛
下一篇:寬運法師:出家與行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