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之國土寶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量壽經》之國土寶嚴(一)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好,看這一段,這是“國土寶嚴”第九章。這一章就是先總的概述極樂世界國土七寶莊嚴的相狀。“其佛國土”——就是阿彌陀佛成佛所住持的剎土,法爾自然地現出七寶。“自然七寶”就是無著妙用,這七寶不是要去開采冶煉,由他的自性功德力法爾自然地現出七寶。“七寶”在《無量壽經》常常出現,這個“七”是代表圓滿的數字。我們也不要理解為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七種珍寶,西方極樂世界珍寶的種類有百千萬億種,這裡挑出比較有代表性的七種。從表法的意義上來說,“七”是代表出世間圓滿之法,也就說這種珍寶是由阿彌陀佛大慈悲的出世善根裡面生出來的,跟前面的“超世願”是相應的。

一般講“金”,我們會指黃金。金有五種顏色,不僅僅是黃金;只不過是五種顏色的金裡面,黃金是最殊勝的。就長久地埋在地底下,它也不變色;你就是種種的(方法)去冶煉它——做各種金銀首飾,它都不會減輕重量。所以真谛三藏解釋這個“金”的意思有四種:它的顏色不會變化;第二,這個金的體性不會污染,不會有垢染,它很透亮;第三,它轉做各種器皿、首飾沒有障礙,隨你的心,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第四就是能夠令人離貧窮,得富貴。用這四種特點,實際上是來比喻法身的常、樂、我、淨。它的色不會變化,表明它的常德;它的體性沒有垢染,表明它的淨德;轉做無礙,表明它的我德;令人富貴,表明它的樂德:表明法身的四種德性,所以常常會指稱它叫黃金。

“銀”,白銀,它就表明白色的寶。“琉璃”,琉璃是一種青色的寶。有的叫吠琉璃、绀琉璃,就是這個青色裡面含一點紅顏色——青中帶赤色。“珊瑚”,珊瑚是海裡面生長的一種東西——海底生出的珊瑚樹,但是它有枝沒有葉子,就像海水的碧色——碧色顏色。“琥珀”,琥珀它的顏色是銀紅。銀紅的顏色,就是很瑩亮的那種紅。如果它從技術來看,是帶有化石性的東西。松子——松樹的子,入到地裡面一千年它就變成伏苓,伏苓再經過一千年就變化成琥珀。琥珀的顏色也是帶紅顏色。“砗磲”,砗磲就是那個海裡面的大貝。它為什麼叫砗磲?就是它的形狀像車子的磲,磲就是它像辋狀一樣的,所以它叫砗磲。顏色是青白色的寶,青中帶白——青白色。“瑪瑙”,這個瑪瑙的顏色就像馬腦髓一樣的顏色——赤白色,雕琢成器的時候它有那種纏在一起的細紋。

那麼這些七寶顏色,如果分起來它有暖顏色,有冷顏色。它都可以交相互成的,所以這七寶就“合成為地”——西方極樂世界地面是七寶為地。它這個“合成”,就是這七寶乃至無量的珍寶有種種不同的排列組合。我們在《阿彌陀經》講“黃金為地”,它所表達的也許是七寶為地面,黃金為它的道路,所以有時表明黃金為繩——像一根繩子那樣直。好像我們的地面都是土的,然後我們會有水泥路,水泥路跟地面它區別開來。所以它以什麼為地,再以什麼為道,是有種種不同的排列組合,也可以由心回轉。那麼這個地面後面會講到。它這種金銀七寶,我們不要理解為——僅僅像我們這個地球的七寶。它只是具有我們這樣的名相,它的體性、它的特質是遠遠超過我們世間七寶的功能作用。這就是:它的構件是七寶為地。

然後從它的地面來看,非常的廣大、平正,看不到邊,不可限及。有時候我們會形容西方極樂世界“量功德”——“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心量無量無邊,所以他感得的地也是不可限及的廣袤。阿彌陀佛這樣的心非常平等,於是感得的地面也是地平如掌。所以看到外部的環境,是能夠透顯他的心:是心變現出來的。正因為面積的廣袤,他才能夠容納無量無邊的眾生在那裡安住。如果它地面的量不是“不可限及”——不可限及就等於它是無量,沒有數量,如果你有個數量,還有個限制:這個名額滿了,住滿了就容不下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限制,這就叫無窮大。無窮大的地面,可以吸納、安住無窮多的眾生,這就是不可思議了。

好,那麼“悉相雜廁,轉相間入”,這裡面包含兩個意思。就是前面講的七寶裡面它是相互交雜在一起:或者一寶為地,一寶為道;或者二寶為地,二寶為道;或者七寶為地,一種寶為道;或者百千種珍寶為地,二種、三種寶為道……這裡面它有種種不同的排列。這個寶都有光和色,所以光和色都相間互入,互輝。這是一個意思。再就是“悉相雜廁,轉相間入”還包括它清靜到極點,能夠看到他方世界的景物。前面在願文裡面也講到“淨國照見十方願”,所以在寶地上它也能夠展示。你在任意一個地面當中,他方世界的景物都能夠過來,這就“轉相間入”;同時極樂世界的景物也能夠到他方世界去——廣狹相容。那麼這個地面從它表現形態來看,是充滿著光明的。光明不是一般的光,而是盛大的光——非常赫奕,超過太陽光的百千萬億倍。這就說明這些珍寶是清靜到極點,它的光也非常的燦爛、盛大。“微妙奇麗”:這個珍寶實際上是展示心性上的微妙,它是非常奇特的,它是非常華麗的。

那這個地面的光和色——它不僅地面是七寶,它地下也是七寶,地下有種種金幢擎著這個地面。那不像我們地下——我們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下是看得到的,它都是透亮的。那地下的這種光明和地面的光明、虛空宮殿的光明,它是立體的——來交相輝耀的。這樣它就會構成非常奇麗的一種狀態。它奇麗在什麼地方呢?這個光和色它可以變化的,它還是動態的。比如這個地面上的光,不僅平行輻射,它能夠輻射上面去,它到上面去可以展示種種的圖案,就像放焰火一樣的。它會像星星一樣的顯示在空中,然後能顯出各種不同的圖案,你想要什麼圖案就有什麼圖案。它是這樣的一個“微妙奇麗”。你想看就能夠看得到,不想看也就沒有。甚至那種至高的審美也沒有什麼操勞,不像我們非得要放焰火。放焰火還有一定的危險,那裡它沒有危險。“清靜莊嚴”,所以你感覺到這個地面的平展、這個地面的廣袤、這個地面的透亮。這都說明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心?心地哦——極為莊嚴。

那麼構成西方極樂世界地面的七寶,是它內在的殊勝特質,是超勝十方一切世界中最好的珍寶。所以《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不斷地在說:十方世界一切珍寶最好的——就是“眾寶中精”——最精的寶都在極樂世界。那這個寶“猶如第六天寶”。這個寶怎麼來的?不需要去開采,它自然而然就有,這就好像我們這個世間的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天人變化出來樂具由他化自在天人現成享用,這是第一個,表明它的來源是自然而然獲得;第二表明,我們欲界是把第六天天寶看成最好的,但第六天的珍寶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也是遠遠不及的,站在我們欲界眾生角度,極樂珍寶就好像第六天的珍寶一樣。

好,下面會介紹一個什麼情況?它國土的這種地理環境。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以及須彌山周邊的金剛圍山,這些都沒有。這是以我們這一世天下的天體來比況。我們這一四天下,一定有一個“須彌山”,須彌山外有七重大海和“金剛圍”山來環裹的。那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也沒有大海和小海。大海就比如在這個世間四大洋——浩瀚的大海;小海主要是指內海。還有各種山溪、河渠、水井、山谷——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因為它都是非常平展的。但沒有大海、小海,並不意味著它沒有水。它有水:七寶池八功德水。它是寶池裡面有水,不像我們這個大海。大家一看大海都很恐懼,就是由於覺得把控不了,認識不了它。那如果到了游泳池,大家很放心,有溫馨感:能把控,能認知它。

沒有這麼多山固然是西方極樂世界殊勝之處,但是阿彌陀佛非常關注每個人內心意願的滿足。我們這個世間看慣了有山,登山觀水,都以為是旅游的一個很好內容。如果一到西方極樂世間看不到山,他可能會有一種遺憾:“哎,這地方怎麼沒有山呢?”所以阿彌陀佛很慈悲,你想看也能讓你看得到:你想看大海,想看高山,西方極樂世界也能看得到。這叫“佛神力故,欲見則見”。大家看看這裡面代表什麼,實際上它也有心性的內涵在裡面。我們的介爾一念具足十法界——十法界的依報、正報都具有。但到了西方極樂世間,我們顯現的是佛的法界,所以就“恢廓曠蕩,不可限極”,七寶為地。這是佛的境界。但要顯現“大海、小海、溪、渠、井、谷”這樣的一個境界,這是人法界——穢土的法界。你雖然到那兒去了,我們自性裡面也具足人法界的依報莊嚴,由於我們自己的功德力不夠,不能隨意地顯現,所以這就要阿彌陀佛神通願力的加持。你想見,佛力加持你能見得到;如果佛力不加持,你靠自己的能力見不到。

這也是一切境界由心識所變現的道理。雖然我們看不到,但是我們心識裡面是具足的。這就是天台家講的性惡論了。性惡,他是講得很深邃的。既然一心具足十法界,你成佛之後,你當然也具足九法界的東西。這九法界的東西就對佛的法界來說,你是本性上也具足惡的東西。正因為本性上具足惡的東西,你才可能隨形九法界,尤其隨行三惡道的法界;如果你不具足這個惡,你是隨形不了的。所以佛具有性惡。但是他都是修善,在修德上全體是善。我們凡夫眾生也具有性善,具有一真法界——佛法界的善,但我們在修的層面都是惡,所以顯現的就是六道——乃至於三惡道的境界。這是很有哲學辯證道理的,大家可以看看天台一些祖師闡述性惡論的道理。這裡也可以作一個佐證,雖然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看不到娑婆世界的大海、小海、高山竣嶺這些很害怕的東西,但是如果你有欣賞之心,你想見,佛也讓你在西方極樂世界見得到。

《無量壽經》之國土寶嚴(二)

         好,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地獄、惡鬼、畜牲——三惡道。“諸難之趣”,就是障礙聞佛修法的八種障難——這種世智聰辯、北俱廬洲、聾盲音啞、佛前佛後、無想天、地獄、餓鬼、畜生,這些都沒有。那從氣候上來說,也沒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我們這個世間的春夏秋冬,實際上是我們眾生的生滅心所變現出來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四季的,因為它是清淨心,它是超越了時間的。它是一個清淨心所表現的狀態,所以它的氣候就“不寒不熱”,非常調和、安逸、舒適、調暢。它氣候非常好。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一到夏天來了,一天出幾身汗,洗衣服都來不及,晚上還熱得睡不著;冬天得穿很厚的衣服,裹在那裡,特別寒冷。特別是這個東林寺,夏天和冬天都有點挑戰性:這個地方還真是夏天特別熱,冬天特別冷。上次有個北京來的居士說:“哎,大概修行人都喜歡這個環境。”我說:“不是喜歡這個環境,這是我們的業力——你沒辦法。”慧遠大師在的時候可不是這個環境,生態環境都破壞了。所以一想到我們經受這個酷熱、大寒的時候,我們要趕緊去西方極樂世界——那種舒適的不寒不熱的氣候。
        好,那麼聽到這些,阿難尊者又向佛禀言:“如果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那麼它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什麼而住呢?”這都是以我們這個世間的天體概念來說了。我們這個世間講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住在須彌山的山腰,忉利天住在須彌山的山頂。這叫地居天,是依著地面來安住的。佛就告訴阿難——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阿難,你說四天王天、忉利天依須彌山來安住,那麼第三重天——就是夜摩天,第四重天兜率天,第五化樂天,第六他化自在天,乃至於這個色界的十八重天——色界十八重天最高的就是色究竟天——從這個夜摩天以上都是依虛空而住的,那佛就反問:“那這些天是依什麼而住的呢?”那阿難尊者就禀白——他就明白了,這個是說不清的,不是所有的天都要依地,依須彌山住的。那依虛空住的情況是什麼?你是解釋不了的,這只能是眾生的行業、共業、果報不可思議。你很難解釋這個問題,所以就直接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
        種種世界有種種不同的安立:有的安立在虛空,有的安立在蓮華上,有的安立在什麼樹上,有的安立在雲氣上,等等。這是眾生的業力、果報所感招的情況。那麼釋迦牟尼佛就說,既然眾生的這種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這還是指我們這個世間共業所感,那麼像西方極樂世界,它是由法藏菩薩發大願無量劫修行建立,它就更不可思議了。尤其十方世界往生者他是以信願持名、修淨業三福的“功德善力”,住在阿彌陀佛無量劫六度萬行的這個菩薩“行業之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完全難以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天體現象來作比況的。整個的是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往生者的善根力不可思議所導致的情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沒有大海、小海。甚至也不需要日月,因為它通體都是透明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光明的世界。有的原譯本說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有日月,但是它不旋轉,懸處在虛空。也就是說,雖然有也等於沒有——不需要日月。那麼阿難尊者說,“我不懷疑這個法”——就是阿彌陀佛建構西方極樂世界的這種天體構成現象,“但我是為將來眾生”——就是佛滅度後的眾生,他會從自己的知見出發,對西方極樂世界所描述的——沒有須彌山,沒有大海、小海這些,他會產生疑惑,“為了消除這些眾生的疑惑,所以就提出這個問題”。——“故問斯義”。
        好,這涉及到一個天文學的問題了。我們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也確實經過一個過程。原來我們古人對天體的認識比較樸素:我們中國的神話是盤古開天;西方古希臘哲學它也在探討這個地球的形狀是什麼,地球有多大,我們這個地球跟其它星體是什麼關系——這就是所謂建構的天文學體系。當時有一個亞力士多德,他是個哲學家,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他最先提出大地是一個圓形的。他為什麼說是圓形?他觀察這個大海,這個船當它到了很遠的地方,你去看它,桅桿就慢慢得低下來,直到看不到。他認為這個現象是船往下掉,導致看不到;既然是往下掉,那大地可能就是個球面。他就提出這麼一個假設。
        但是這個假設提出來,遭到了當時代的人嘲笑,說:“這個大地應該是平的,怎麼會是個球面呢?如果是球面,到了球面那邊要走下去,那就不掉下去了嗎?那你掉下去,掉到哪裡?或者掉到虛空裡面去了。那這個不是很荒唐嗎?”大家都哈哈大笑,說這個不可能的。但實際上以後發現,還真的大地是個球面。你到了球的那一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不是以我們這個點的上和下來界定的。他到那裡,它有地球引力,他在那裡不會掉下去,他也是很正常的一個地球引力下能夠活動的狀態。但這個人類認知要經過曲折的過程。
        原來我記得讀本科時候,第一次聽到一個講座——宇宙大爆炸理論,聽得非常新奇。大爆炸理論提出這個宇宙是怎麼生成的,說是一百億到一百五十億年前,有一個高密度的質點它爆炸了,爆炸以後它就膨脹,膨脹的過程就構成了時間、空間、各種星體,現在的天體還在膨脹的過程中——整個宇宙。那麼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哈勃他觀察整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發現有個紅移現象。就是說他觀察到很多星體都離我們這個地球是越來越遠,叫做逃逸現象——逃開。這個紅移現象就對大爆炸理論是一個很大的鼓舞。你只有在不斷地膨脹——就好像人吹一個氣球,吹吹吹,吹得越來越大的時候,當然你這個球面的東西離你的球心就越來越遠了。這裡面就給人豐富的想像,當你這個天體是一個很小的質點——高密度質點,爆炸開後膨脹,如果膨脹到一個臨界點呢?膨脹到一個臨界點,是再返回塌陷呢,還是完全爆炸呢?所以一看到這些,說明研究天文學是要悟性,這些還真的是挺有意思。
        我們人類對這個天體的認識,實際上有他很大的局限性。但是現在隨著科學技術、觀測技術的發展,又拓開了我們人類認知外部世界的能力。我們原來統治地球的一個理論,就是托勒密的地心說,他就從“常識”出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動的,所有的星體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托勒密的地心說,他也有一套數學模型,也有一套很好的解釋系統。但是哥白尼為什麼成為哥白尼革命?他發現地球不是中心,由地心說變成太陽為中心的一個學說。但隨著觀測技術提升,發現這個太陽作為一個恆星,在整個銀河系裡面是微不足道的:一個銀河系都具有著一二千億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那銀河系之外又有河外星系——它的各種星系之雲。那這星系之雲,我們看過去都像霧像雲氣一樣的,實際上它都是一個很完整的世界。這樣的觀察才發現:宇宙天體那真是無邊無限,所有的天體太多了!
        所以這就提出:只有地球才有生命嗎?地球在整個銀河系——在整個河外星系,就好像一個廣大的沙漠裡面,只是一個沙子而已。你只是肯定這個“沙子”裡面才有生命,其它的那麼多“沙子”都沒有生命嗎?所以現在的天文學是鼓舞人心的——地外文明、地外生命的問題。你看上個世紀,從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為什麼人類的發展已經到了用探測器去探測地外文明?無論從理論的這樣一個推測,還是從現實種種飛碟的經驗來看,再認為只有地球才有生命,其它星體是一片沉寂沒有生命的這觀點——我想稍有點智慧的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那對於地外文明、地外的生命形態,在佛經裡面展示的太多了。包括我們剛才講的四天王天、忉利天乃至於色究竟天、非想非非想天,這二十八重天裡面都有多少眾生的生命!而且從忉利天以上的生命形態和他的文明形態,都比地球高得太多。但實際上我們尋找地外文明,你想跟很高級的生命形態進行一個接觸和互動,那都很難的。我們能夠接觸的可能就是跟我們的文明形態比較接近的而已——不同類。你在這個忉利天和夜摩天,我們看都看不到他的身影——他太高了,他壽命也很長。他也不願意跟人接觸,因為人太臭了,他太干淨了——天就是潔淨、光明嘛。我們都接近不了:他的光明很熾盛,我們一看都睜不開眼睛,你怎麼跟他去接觸?這些都要理解,就是眾生的行業不可思議。
        現在那些天文學家提一些觀點,也逐步地跟我們的佛教相近了。他講一個原質點爆炸產生時空,產生星體。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宇宙從哪兒來?是從虛空裡面來的。當他提出宇宙是從虛空裡面出來的時候,已經在接近佛法。那進一步提出,在當下有很多平行的世界;平行的世界我們感知不到,但是它就在當下。它大爆炸以後有什麼樣的元素——這個化學物質——散布在虛空?這裡面,最後科學家發現,原來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叫做暗物質。實際上暗物質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九,我們可觀察的東西還是非常有限的一部分。這又提出了一個更廣闊天地:原來有這個暗物質。既然有暗物質,它就能夠組成一個暗世界。暗世界可以理解為虛世界,我們的世界理解為實世界;我們的實世界跟虛世界它是一體的。但是我們怎麼進入那個虛世界去?現在為什麼講時空邃道、黑洞理論?有人就講——現在黑洞也是一個很奇妙的科學現象——什麼東西到那裡,就完全被它吸進去了,這根本不能逃逸。
        現在我們天文學,甚至須彌山在什麼地方都搞不清楚。說不准這個須彌山就是黑洞呢!他觀察不了。須彌山本身就是四寶構成的高密度的一座八萬四千由旬的山,那你說我們地球的觀察儀器,包括我們的心力、我們的胸懷,都觀察不到。所以要了解最究竟的天文學,還是要看佛經。再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那是一個法界的天文學:那展示的二十重華藏世界香水海,整個的十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我們一看,真是無法想像那種廣袤。各種世界不同種類的眾生,不同種類的壽命,不同種類的文化,不同佛的示現:實際上它是展示得很詳細的。所以透過這點,對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沒有大海、小海、溪、渠、井、谷,我們不要大驚小怪。不要以為我們這個世界上有的,其他世界也必定有——不是這個樣子的。
       這是由於我們眾生都是一個執著的常識論者,認為:“我這個世間有大海,其他地方怎麼沒有大海呢?那沒有大海就不會有生命。”他可能就推出了很多荒唐的見解,或者他就不相信。所阿難尊者就是為未來這個業障深重、智慧淺薄的我等眾生,提出這麼一個問題,讓佛來預先給我們把這個疑問解答好。所以我們一聽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沒有這些大海、山谷,我們就相信。不要去懷疑,你一懷疑,還懷疑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真的存在了,再一想大概是一個精神的產物呢。既然是精神的產物——虛無缥缈的,那怎麼可能用我們的一生去求往生,做這個事情呢?那太有風險了。本身我們念佛都心裡不踏實,念念佛:“有不有哇?如果沒有,我可就不吃虧了嗎?五欲又沒享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又沒有,那這個就麻煩了。”所以一定要堅定它的“有”,才對我們念佛不疑。這就是買一個法界的“股票”,沒有問題,一定會有大的收獲!這個“股票”只有漲沒有降。不像現在股票,那真是很恐懼,八月份以前股市漲到了三千多個點,八月四號到現在一跌又跌到一千多個點。你說,這搞股市的人最容易得心髒病——變化太快了。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

 

上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關於「四相」之07:眾生相
下一篇:大安法師:《無量壽經》之積集德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