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王孺童居士:民國八年北京圓廣寺傳戒略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民國八年北京圓廣寺傳戒略錄

王孺童

按:余偶讀《文史資料選輯》,見有全信1965年所寫之《我出家受戒的經歷》一文。文中記其出家、受戒經歷,並作議論。今擇與傳戒儀規相關之事,略纂成文,以窺民國初年佛教傳戒儀規之一斑。

一九一九年冬,北京圓廣寺傳授三壇大戒[一],戒期為農歷十月十五至臘月初八(沙彌戒戒期十八天、比丘戒、菩薩戒戒期各十七天)。求戒者需先由其出家寺廟派人去圓廣寺“送戒”,並自備衣缽費及香燈銀十元。圓廣寺亦張貼文告,以化眾緣。信眾供養受戒者全部吃喝用度的稱為“齋襯”,供養菜食的稱為“菜齋”,供養糖水、鮮姜的名為“水齋”。

求戒者於半月前來至寺院報到,因還未傳戒,故住於“新戒外堂”(在寺院外搭設之席棚),並由“外堂引禮”負責管理。在此期間,求戒者為寺院“發心”或“出坡”,外堂引禮亦教授受戒儀軌及在戒期內所應遵守之規定,若有違犯,即以“楊枝”(即籐條)責罰。因要“持午”,寺內僅供早、午兩餐。

十月十五日戒期開始,外堂引禮帶領求戒者魚貫而入內堂,並由內堂僧人接管。總負責者有正副兩位,正者稱為“頭單開堂和尚”、副者稱為“二單開堂和尚”。此外,請其它寺院僧人擔任的職務還有:羯磨、教授、尊證、授經、西堂、座元、正訓等。本寺住持、督監、代傳、監院、糾察、維那等亦擔任相應執事。進入內堂後,求戒者要“演班子”,即將新戒男女分組。點名時,對求戒者稱“新戒某某”,求戒者要回答“彌陀佛”。在演班子中,要選出“沙彌頭”與“沙彌尾”各一名。

求戒者住於圓廣寺雲水堂,住不下者,分住於鼓樓及臨時所搭之席棚。女眾“安單”不住席棚,住於寺內群房。居士隨其意願,可不住於寺內。在傳戒期間,求戒者只留一條被子,其余衣物交庫房收管,期滿離寺時再領回。

在沙彌戒戒期中,求戒者每天學背沙彌十戒,學習“過齋堂”等佛事科目。若遇違犯,則會受到引禮、糾察之責罰。求戒者每日子時上早殿,夜十二時之前,即有夜巡打頭板叫起,求戒者即起身收拾臥具;打二板,進行洗漱;打三板,即開始魚貫上殿念經。早課畢,原班退出大殿,“放抽潔”(上廁所),後“開梆”過“早齋堂”。早飯為稀粥、鹹菜。入齋堂後,由維那帶領“唱觀”,後按次序就位站立,待堂頭和尚上“大座”後,行堂開始“打點”,維那繼而“念供”,念畢求戒者接念“阿彌陀佛”,後就座,行堂為每人盛粥。其間,有糾察、引禮來往巡視,糾正求戒者之不規矩處。待堂頭和尚放箸,示意用齋完畢,糾察早東午西走到堂中,給堂頭和尚問訊,維那念經“結齋”,眾人接念“南無阿彌陀佛”後,由“維那”領原班退出齋堂。求戒者回到戒堂後,脫袍打掃衛生,後有半小時自由活動時間。

每日早午兩餐,均輪班抽調求戒者下廚房做“大寮飯”。“大寮飯”質量較粗,供大眾食用;“小寮飯”質量較精,供寺中執事食用。管理“大寮飯”之僧人,為正、副“典坐”,由寺中派老戒僧人擔任。

午齋前之時間,求戒者主要是上課演班子,背誦每日所學清規戒律,並將今日所犯錯誤當眾敘述一遍。對犯錯者之懲戒,主要以“楊枝”或“香板”責打為主。當眾責打稱為“供眾”,對沒犯錯者進行少量責打稱為“以戒將來”。責罰時,對受罰者雲:“新戒某某,現在‘供養’你若干楊枝。”

過“午齋堂”,平日為窩頭、鹹菜,每逢初一、十五吃面條或饅頭。午齋後,繼續演班子、學清規戒律、供眾,或是由引禮領各班分別上街剃頭、洗澡。若外出時,不守規矩,回寺後還要供眾,雲:“新戒徒某某,在路上眼睛不如法,東瞧西望,交頭接耳,供養你三十楊枝,並供養每人五楊枝。”

晚八時“拜佛”,有四十八拜,也有一百零八拜的。聽引禮敲磬,統一叩拜。並有引禮、糾察來回巡視,糾正動作姿勢。拜佛後,要回堂拜師父,還要給引禮等執事叩頭。接著原地坐定,脫襪自搓腳心,後“放抽潔”。

晚十時,回到新戒堂“靠單坐”,每兩人一組,背靠背“結跏趺”入睡。夜有守堂、夜巡,發現姿勢不正確者,即時糾正;有咬牙、夢呓、打鼾者,即時打醒。未至子夜,夜巡又打板叫醒。如此每日往復,直至整個戒期完畢。

至沙彌戒戒期之第十八天,由開堂和尚主持“散衣”,發給每位求戒者一件黑色夏布制“五衣”(下身衣),在戒期中還會發兩次同等質料的僧衣,即“七衣”和“九衣”(均為上身衣)。散衣時,求戒者要雙手恭敬捧過,並聆聽“搭衣”之法,該衣僅供過堂、佛事等場合穿著,平時都要“抽衣”(脫衣)。求戒者從該日起,被稱為“沙彌”。

在比丘戒戒期中,沙彌每天除日常功課外,還要學習登比丘壇如何答對、如何用缽、如何“發露”等。數日後,引禮領眾沙彌上街剃頭、洗澡、剪指甲,回寺換新的衣、襪、鞋,准備登壇受戒。在登壇之前,還要發露忏悔。

傳戒由開堂和尚主持,殿內得戒本師和尚、代傳、羯磨、教授、尊正、授經等依次而坐。沙彌登壇後,羯磨問:“某某沙彌某戒能持否?”答:“能。”問:“偷盜有無?”答:“無。”……後將沙彌身上所搭“五衣”撤去,換搭“七衣”,並發瓷制缽盂一個(內放小刷一個、白布兩塊、缽套一個、缽墊一個)。執事當場警示雲:“打碎了缽,要隨缽而亡,捆到鐵椅子上架火燒死。”登壇之後,每天演比丘戒、誦經。發缽後,求戒者即開始用缽吃飯。小班僧人,因年紀小,易將缽失手打碎,故還用碗吃飯,只在初一、十五統一用缽吃飯。

菩薩戒戒期一開始,即散發“九衣”,並令求戒者將三件僧衣套在一起穿,稱為“三環套月”。僧、尼、男女居士在戒堂內分別傳戒,此時稱求戒者為“新戒菩薩某某”。在此期間,寺院為供“齋襯”、“菜齋”、“水齋”的施主,做佛事祈福。由於此時戒期已近結束,求戒者已逐漸適應和了解了受戒生活,所犯錯誤和所受責罰也相應減少,故有雲:“緊沙彌,慢比丘,救命的活菩薩。”

至戒期結束還有三天時,舉行“摸錫杖”,由引禮手持錫杖立於戒堂,求戒者排成單行,口誦咒語,輪流走至杖前,攀摸錫杖。次日舉行“燒香”,將求戒者頭頂剃區去一小方塊頭發,然後用點燃之粗香頭,在求戒者頭上燙九個火印,並用事先備好之棗泥封上按牢。最後一日,全體求戒者到“塔院”掃塔,後回戒堂聽開堂和尚訓話,隨即“散戒牒”。

在傳戒期間,師徒互相盟誓:“戒堂中一切情況和受戒過程,要絕對保守秘密,不准向任何人洩露,如有洩露,其罪較破戒還嚴重。”故有雲:“寧破千條戒,不令一俗知。”

注釋

[一] 圓廣寺,原文作“園廣寺”,誤。該寺位於北京阜城門外,建於明隆慶五年(1517),清時重修,有殿宇上百間。今僅存大殿一座,殿後有古銀杏一株。

 

上一篇:王孺童居士:略述“臨終關懷”與“臨終助念”
下一篇:大安法師:怎麼精進念佛,家庭和事業都出現了很多逆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