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七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光禅師解讀《金剛經》第七講

第十品呢,交代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平常該如何打理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生活的空間不單單是物質空間,讓我們獲得快樂和不快樂的根源提什麼?是我們的內心世界,這是從有為相上來說。我們內心世界的變化和波動呢,直接影響到我們生活的質量,所以說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該如何能夠去讓自己的心靈世界保持得非常好,這是我們學佛法的一個核心的東西。

我們學佛法為了什麼呢?為了完成我們生命的解脫。我們生命解脫的是什麼?這是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問題。它到底解脫什麼東西?我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包括經歷呀,包括自己的感受啊,都會在思考著一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經歷會導致有不同的見識生起來,形成一種意識層面的虛妄境界。它這種意識層面的境界呢,又會影響他的行為,這樣反反復復,反反復復,他自己那個世界就構成了。

每一個人判斷每一種事,判斷他所生活的空間,還有安置自己的心靈世界的時候,都有他自己絕對的原則,在他認為是絕對的原則。他不管外在的價值正確與否,他不管,只要這個事,我認為不對,他就一概的摒棄。這就叫什麼?這叫堅固我執思想,煩惱源的根本。而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尤其我們修學般若思想,透過生命的現象來看透這個問題,來認識清楚這個問題,而不被現象界的種種迷幻色彩所迷惑。你看,我們所看到的種種迷幻色彩非常的讓人心動,從而激發了你內心深處業惑種子的現行,激活了你本性當中的業惑種子,這個業種它怎麼激活的呢?它讓你生的是一種意識深處貪執,這就是業緣。

這個業緣表現的是一種什麼現象呢?它表現的是:你作不了主。就是你想的,它恰恰沒有,你不想的時候呢,可能它挺多,這就是業緣,這種緣起叫業緣,業力是不作主的嘛。從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充滿著業緣,就是說到處充斥的是業緣。

什麼叫業緣?我們夏天熱,我們都希望夏天涼快一下嘛,它就不涼快。這就叫業緣,它熏的是什麼?熏得就是你的業種。什麼叫業種呢?這個人我執哪,就開始產生,“哎呀,人真受罪呀,怎麼怎麼……”,就開始出來了。這就是業惑嘛,然後依這個業,它就開始疑惑,它要解決現象的差別呀,要把現象界的差異性它要抹平。夏天熱,我們去找涼快去,然後依這種迷惑思想去造業。造什麼業呢?開始弄扇子,然後弄冰塊,這是古代人哦,古代人大戶人家很有條件的他就會怎麼樣?你見過過去那種風扇沒有?呼搭呼搭,就是那種,那還算先進的,故宮裡頭有那種扇子,再不行上邊吊個大蒲扇,旁邊有個人拉,呼踏呼踏,這就是在造業啊。它不解決根本,只解決現象的差別,把現象那種差異性它想抹平,現象的這種差異好象是抹平的時候,它繼續在造業,繼續在刺激業力的成熟嘛,它到那環境裡頭還得那樣。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般若思想的人呢,就要清楚的認識這個問題,我們見識到一切現象的時候,你要認識到它是成熟的願力還是成熟的業力。願力是自在的,什麼叫願力是自在的?就從這個文詞上你一聽都聽得懂,我願意這麼干,我不願意這麼干,我願意這麼干,這肯定是自在的嘛,對不對?我不願意這麼干,那你又能把我咋的?那業力不一樣,你今天不願意上班,你也得去,你不去你沒工資啊,沒法活了。就這麼簡單,這就是業力。所以我們L居士呢,由業力轉向了願力,他認為他自己還啥都沒做成呢。現在就讓他從業力那種不自在的生活環境裡頭,轉向那種願力成就的這種生活空間。

願力從何而起呢?從你的智覺性、智慧覺性裡發生出來的。你說這個願力跟業力怎麼去顯現?智覺性力,什麼叫智慧覺性力?它依一個絕對的真理觀念,依止絕對真理的觀念和信念力,來調伏自己的行為,讓你的行為去趨向真理的標准,這時候你所顯現的那種力量,是絕對而自在的,而並不是我們平常不想干的偏得來,想干的全沒有。

你那個功夫越修純熟的時候,這種圓滿自在的力量會顯現得越微妙,微妙到極微之處了,你不經意的一念,它就順著你那個念就動,不自在的現象會越來越少。啥叫不自在?“哎呀,這個身體有病啦,哎呀,這個怎麼辦呢?難受啊。”哎,我告訴你,你那個心越細的時候,功夫越純熟的時候,它就成幻影啦!(拍拍身體)這個東西呀,這就成幻影了,一剎那間的時候,一瞬間的功夫,這個不適的感覺消失啦!你又恢復,嗯,挺好的感覺。你甚至再有不適的感覺,你還是感覺好。我再跟你說更俏皮點的話,就是說:“你能體驗痛苦嗎?你能享受痛苦嗎?”你那個生命就變成什麼了?你在享受一切,包括痛苦,所謂的痛苦嘛,包括所謂的痛苦。你不然的話,你覺得好象挺沒有意思的。欸,突然生一下病哪,蠻好玩的。那樣你對生命有點感覺了,它不那麼平寂了,就是說我們所見到的不舒適的感受,反而成了一種享受了,你說不就是煩惱轉菩提了嗎?

它真是這樣子的。包括你說這個讓這個身體去鍛煉啦,去怎麼樣,讓它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不是。你那個心一旦碰到絕對的那個生命源動力的時候,那你就會發現什麼?這個不是那樣子的。你一碰見它,所有問題全都解決了。偶然的一個機會就會叫你去解脫自己現象界當中所有的這些麻煩,這是不可思議的。象我們Z居士,睡不著啊,鬧胃病啦,我告訴你,你心轉變過來的時候,我跟你說,那就是一種享受。不難受,它是一種享受,看著好象難受啊怎麼樣,但我告訴你,那是一種享受。你會體驗,你會感受這個人生,這樣才是人生啊,你會觀察啊。就在你那個生活過程當中,你會體驗那種真理的存在。

那種真理它是恆常的,它永恆的,你的心念覺性,它越來越對它那個真理,那種依止,那種力量,越來越強。沒有任何的疑問,沒有任何的疑惑,自己編織自己的夢境,那真的叫自在。所以這個東西並非我們常人認識的觀念說,要通過一種什麼所謂的“修”來的,不是,是我們本有的,是我們本來所具有的,這一切生命的歡樂根源全部都是因為我們本身生命它本有的東西,並非佛菩薩給你的,智慧、福德,種種因緣,種種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我們生命本體裡頭一切具足有的。

關鍵問題是你怎麼能夠把它打開?你怎麼能把它轉換成真的,把它從無形的那種源動力、能量的現象,轉化為物質的現象,這是個問題,這就通過自性的功德,通過自己法身的妙用,什麼叫法身?就是要通過絕對真理的信念,這種力量,透過你的念覺性、能覺性,你就能夠把無量光、無量壽置換到你這個現象界生命當中,然後煥發光彩,而你這個現象界當中這個生命呢,一切都會被這個無量光、無量壽所感染,全部變掉了,全部會發生質的變化,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知道嗎?

所以說我們修行般若思想的人呢,這個般若思想恰恰是一切諸佛所依止的根本。我們天天念《心經》,《心經》不跟你說得很清楚嘛,“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對不對?這個依,就很厲害啊,它是什麼,是它的依靠。它並非我們常人所說的可有可無,不是,是絕對。你只有真正的去依靠、依止真理,順應真理的那種教法,而讓自己的念覺性趨入真理的那種絕對的環境裡頭去,這樣對我們的色身的受用那才是無窮無盡的,不然的話我們在生活當中真的會很困難很麻煩,成為生活的奴隸嘛。

般若思想恰恰是讓我們從一個煩惱的這個眾生開始,從一個紛雜煩惱的自我生命現象開始,趨向一個絕對解脫自在的環境。這個絕對解脫不是誰給你的,十方國土也不是說誰給你打造出來的,是你本有的自性,那個東西就在那兒擺著。就象我們在夢中一樣,我們夢裡頭是是非非好壞,都好象不圓滿,然後我們夢一醒,什麼是有啊?什麼事都沒有了,對吧?夢一醒還有什麼事值得執著的呢?沒有了嘛。所以我們修學佛法般若思想,更應該看清這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對等一切的問題,就應該象第十品當中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因為你心有所住,就有執著嘛,它自然就會產生相對境界,你產生相對境界,自然就會產生所謂業力,這種種子現行。我們對一個人的愛也好,對一個人的恨也好,對一件事情的那種是也好,非也好的判斷,那都是有礙自性的,就是說妨礙你去回歸本性的,都是障礙,所以說我們對待這些東西呢,我們知道就好。這個知道是什麼?了知它就行了。是非觀念,為啥有是非?有我見嘛。至於別人評論什麼是非,那是他們的事,我們不管,知道嗎?我們只管自家,我們是不參夾是非的觀念。因為你摻雜是非的觀念,對你來說,它就是已經產生業力現象了,知道嗎?你包括佛法、修行,你一評論佛法的是與非,我告訴你,那個東西……佛法本來是出世間法,只要你一評論……世間和出世間是怎麼一個概念?這兒有一個界限,

什麼叫世間,什麼叫出世間?你有心念的時候就叫世間,這個事你動心念啦,我產生一個觀念啦,你就叫世間法,你談得再玄乎其玄,你還是世間法。因為佛給你講得很清楚嘛,“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對不對?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東西就是世間的東西,對不對?這個世間的出世間怎麼解?就是你有沒有感覺,有沒有認識,你有沒有自己的觀念、執著,你只要有,你有是也好,有非也好,你不懂得隨緣,啥叫隨緣?緣是自在的,知道吧,你這個緣來了,你去看它就好了,去接受它,接受它來了,你這個緣走了你自然就不用管它,“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嘛,這是修行的不生不滅嘛。

你要去在乎它的好與壞,在乎它的真與假,行了,你在乎去吧,你在乎去好啦。有好多人就說呢,說:“我們在大街上碰到師父,或者在哪哪哪碰到出家人,穿著出家人的衣服,要不要給他錢?要給他錢他是假的怎麼辦?”我說你管他是真的假的,你拜的是佛,我問你,哪個是真的?是不是你印象裡頭那個是真的,對不對?你對著佛像說話,它跟你說話嗎?我們不迷信,學般若思想的人是不會迷信的。

啥叫迷信?你弄不清楚,你就要去信哪,人雲亦雲哪。好多人說這個師父咋咋咋,那個居士咋咋咋,你也跟著說,我跟你說叫癡人,人家下地獄,你也跟著一塊下去了。真是可憐人,那叫實可憐憫者,實在可憐憫者。為啥?眾生叫可憐憫者,他叫實在可憐憫者,還號稱學佛的人,不夠給佛祖丟臉呢。他忘記了自己的感受,他忽略不計呀,他忘記了在佛法當中他所能感受到的輕安、快樂、自在,他不想,他認為那是該有的,不是三寶的慈悲、菩薩的慈悲,你能有那樣的感受嗎?就憑你那點誠意呀,好多人不就認為呀:“啊,師父,我供養你什麼……,你就該給我干什麼的。”明白呀,我說我不欠你的,你不是沖著我,你沖著釋迦牟尼佛的,你找他去,你又不是給我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我那天給他開玩笑我就說嘛,我說:“你對人家那些人好處,我沒見著,我憑啥該保證你成佛?”你給誰好處你該找他去得了,是不是?你要是不講理,這就叫不講理,對不對?但人們恰恰不以為是這樣啊,人們就以為什麼:“我就沖著佛祖了,你就給我怎麼樣怎麼樣。”啊,你給佛祖上了兩個水果,你買了兩個果子,然後你就想這個就想那個吧?人家該給你呀?人家吃你的沒有?你一廂情願,說:“啊,我買給它……”人家吃沒吃啊?都讓誰吃啦?都讓細菌吃啦,老鼠吃了,你找老鼠要去吧,對不對?誰吃你找誰要去。

這就是現在的人哪。這就叫什麼?沒有智慧,沒有般若思想。他學佛不是學的智慧,他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到頭來只能說自己的,唉,那叫什麼?瞎修盲練,真的很可憐。

而這般若思想完全就是佛的心印,流露出來的智慧光芒。我們通過它的修行,通過對它的認識感悟,你自然而然的能怎麼樣呢?能契入真理法身的境界,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說佛法裡不存在著什麼秘密可言,沒有。為啥你認為人家有秘密,因為啥?因為你有秘密想。你認為:“肯定師父有個什麼秘密、絕招!”Y居士天天跟我要絕招。沒有,佛法裡沒有。佛知道什麼他就告訴你什麼,他遍知十方三世,他就告訴你十方三世給你知道。但是我們這個人呢,就往往好揣測,好多人都認為:“師父肯定有什麼招不教。”不是那回事,我們真的不要那麼想。

佛祖所講的一切都很明了,很清晰的,他為啥?他巴不得你跟他一樣的。你跟他無始劫以來,那都是姻親眷屬啊,在他看來,那跟他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所以說他不可能希望你受苦受累呀,他希望你自在解脫呢。知道嗎?那是他心裡頭真實的東西。所以說修行佛法的人,是最現實的了,學佛的人,最不迷信。

我們不能迷信,迷信的人呢,是愚蠢的人。迷信的人不會學佛,因為佛是講究智慧的人,你跟他風馬牛不相及,驢唇不對馬嘴,你跟他學啥?有時候我就說他,就你那見地跟我學啥?別學了,學完才累得慌,何苦受這個罪呢,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們好多人認為咱們沒有規矩,我告訴你我規矩大著呢。一點一滴我們是守的心戒,持心路一戒,心不放逸,心不散亂,那時候我告訴你,那是真正的受用啊。

你說身戒有沒有,我告訴你,心解脫,身自解脫呀,身心不二境界。所以說我們要真正的堅固自己正確的認識,不能迷惑。絕對不能迷惑,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受業力支配的時候,往往被環境左右得太厲害,而做不了主,做出很多沖動的行為。你們都吵過架吧,每回吵架你願意吵嗎?你們也不願意吵。那為什麼呱呱呱上來了,什麼親家老祖宗都一塊罵出來了。為什麼呀?這就叫業力。因為你有堅固的我執呀,不順應你的,自然都是壞的了。你們都跟家裡人鬧過矛盾,對吧?鬧矛盾的時候,你覺得恨死他了,對吧?聽L居士講的,那時她生病的時候,誰也不管她,她氣死了,她丈夫為什麼不管呢。不是人家不管你,這就是一種業力呀,是自我的堅固執著導致的,一絲一毫不順應自己的意思的時候,誰都成壞蛋了,恨不得殺盡天下人。別管他兒子老頭,統統混蛋。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要清楚的認識那些是怎麼回事,你這樣才能把那些改變,創造好的機緣,這是佛法的般若思想。這些東西你怎麼改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要執著它,自然就能改變它,這是一句真言啰。你執著它就改變不了啦,這是絕對的真理。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東西,你想找著絕對的,除非你成佛,你不成佛是不可能有絕對的東西。學佛的人呢,不要迷信。你執著它,你絕對改變不了它。你看,就象那時H居士喝酒,你煩他喝酒吧,煩死了吧,你改變他了嗎?改變不了他。你為他執著呀,哎呀,你別喝啦,你放心吧,你越說他不喝,他越喝得急呢。因為啥?你一直在念他嘛,你一直在執著他嘛,念力不斷的加強,那是你心裡頭的相,其實他沒你心裡那個相,恰恰你這幾年不管他了,隨他去吧,我告訴你,他倒好了。為啥?你越執著的時候,他這個相就不會變。這裡頭有很微妙的關系,特別微妙,那就是你的念覺性在起作用,知道嗎?你那個覺性啊,你那個自性的功德在起作用。它起的什麼?它起的是一種業惑力,它成熟的是一種業力,所以說你作不了主啊,但是你要是學會佛法的般若思想,它就以願力來改變了,我不理你了,那時候你發現,他倒好了,他倒上趕著跟你好了。

我發現這個道理,這都是我自己慢慢的學佛的過程,慢慢的在生活裡感受,一點一點你去感受它,你會發現什麼,你越在乎他,他越心不在焉,你越不理他,他倒找著你了,對吧。這事可准著呢,我說這佛法真的太微妙啦。我後來一念《金剛經》,哦,人家佛祖跟你說得很清楚,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不要被它那個境界所轉,你這個認識清淨了,你這個認識說清淨了,自然它就清淨了,對吧?一想就明白了,我說佛祖太了不起了,這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把一切煩惱解決完了。

你無所住,你那個明明白白的認識,而生其心,就是明明白白的認識對一切不執著了,哦!執著沒有用!就象我剛才跟M居士說了兩句話,我說你明明知道它這個夢境,你又管它何來呢?對不對?明明知道它是個如幻的東西,你在乎它干嘛呀?它說你好,你就好了?它說你是鬼,你就是鬼了?它說你是人,你就是人了?唉,它說什麼都會過去,對不對?那時候講話,好話三天壞話三天,再不行,好話三年壞話三年。說你好話,能過三年不能啊?最多三十年,它過不了三百年吧,因為你還沒那麼大造化影響三百年呢,對吧。你自己心安就好,所有的這些世間法的境界,你但凡有感受,都會消融,人家講就是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那鮮花開得再好看,它一樣會過去嘛。

所以說我們從這個角度去觀察,觀察真理的存在,那你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會達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怎麼能修成這種心態的認識呢?觀修無常,你就去觀察無常真理的存在,你自然就無所住啦,因為你看一切都是無常的,你還執著它干嘛,對不對?包括你自己的身體也是啊,它遲早都要死的,對吧,它盡早要老要病,病就病呗,正常得很,病了你就吃藥打針,該干啥干啥去,治不好就死呗。盡力就行了呗。你不能說,治不好了怨天尤人,怨誰,怨自己嘛,對不對。怨誰?怨老天爺,老天爺不理你。你罵它老天爺,那老天爺不理你,你只能自己難受。是不是?你罵它它聽得見?只能自己氣得肝疼。那又何苦啊,你那些仇家更高興:“你看,這家伙死了吧,這家伙倒霉了吧。”你看,哎,你高興了,把他們氣死了。這是從人情上講。我一再跟S居士講,我說咱過得越好了,有些人越氣得肝疼。所以說你就要把咱們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對不對?為什麼我能安排成呢?因為我沒做錯呀。那佛菩薩因果不會假,福德因緣它自然顯現的。所以說呢,就把有些人氣得眼紅肝疼的,沒辦法。因為他心裡有氣,我也沒辦法,我也是很抱歉,很不好意思啦,就是沒有機會向人家道歉:“對不起呀,是我把你氣著啦。”……你這樣去看待問題,它有什麼不可以解脫的?對不對?

我們學習金剛般若思想,這真正符合了金剛般若波羅蜜,你有空性觀的思想,你什麼都不在乎,那自然能壞一切呀,你把所有的一切好壞全部不在乎啦,壞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壞。最後高興的是你自己,你管他干什麼。什麼心思能難得住你?難不住啊,我自然而然的我就高興啊。就這麼個道理。所以說,善惡是非,到頭終是空啊。到頭來有什麼?你看過去,人王地主,風雲叱咤的人物,你到頭來又有怎麼樣?又能怎麼樣?終歸黃土一把。

所以我們學佛的思想就是這樣,你這樣的認識呢,自然能產生大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大身哪。你這樣的認識,才有真正大的作用,你沒有這樣的認識,你那個生命現象是很渺小的,你把你法身無量的功德給屏閉了,在你那不起作用,只起了一丁點一丁點作用。

這個怎麼說呢?你看,電腦上有好幾個人吧(QQ在線),你要說他那些實際的人能不能在一個(屏幕)裡頭裝得下?咱就這樣去想,能裝下嗎?裝不下吧。但現在我們把別的東西屏閉了,就把它一個信息抓過來了,全裝下了吧?這就無大無小啊。你的心靈也是這樣子,如果你的心靈只裝一點點,你那個現象裡頭這麼一小塊,那你就象那個電腦裡頭一樣,把它那個完整的東西放下了,就弄了那麼一點過來,很有限哪。為啥?他一下線了你就找不著他了。

這就是緣哪,就象那個眾生的緣一樣啊,咱倆有緣了,咱就見著了,咱倆沒緣了,你就見不著我。這不就跟那個下線、上線一樣嗎?而且你看著好象在那個連著網的時候,好象你什麼都挺自在挺現實象真的,其實你受很多限制,什麼限制呢?你想跟他握手你握得著嗎?握不著啊。你想去他家去得了嗎?他想來你家來得了嗎?那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一樣,你家就是你家,絕對不能去他家,那我們家的事怎麼能叫你管呢?就跟這個一樣的。這就是我們被現象給約束住了,導致你什麼都完啦。把那個原有的本來具足的功德利益全部都沒有了,……本來明明白白圓滿的功德利益,統統都沒有了,亡失掉了,屏閉啦,因為你只取的這麼一塊嘛。

所以說我們要明白“佛說非身,是名大身”的意思,什麼叫非身?真理。真理能起到的作用它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所謂身見,身的思想。身是什麼?作用體嘛。真理的作用體絕對不是你所能想像的,稱為非身,不是我們常理當中所認識的東西。那樣的話就是真正的大的作用,就稱為法身。從另一個角度說,你能超越你現有的一種約束力,能超越現有的所謂理性的約束力和那種慣性力量,你自然進入法身境界,就是說,你能把現有的身見思想超越了,你自然就能進入法身的境界。

看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何謂無為呢?無為就是出世間,何為出世間?能夠擺脫現象的一切困惑、約束和拘束的時候,自然你那個福德因緣就超勝一切,而成為圓滿具足的佛陀。你真正的心能離一切相,而證入絕對真理的狀態的時候,正“所謂不住相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你能成就真實功德利益的時候,那你所有的福德因緣,自性當中的一切善緣,全部具足,顯現出來,所以稱為無為福勝分。

無為是對有為來講,啥叫有為呢?我們今天去這個廟裡去布施點,那個去做點好事,捐點救濟款啦,就象比爾•蓋茨一樣,比爾•蓋茨把他的所有財產全部捐獻做慈善事業,那叫有為布施,他不如我在這念《金剛經》講一句的福報大,他都布施幾千個億,他不如我在這念《金剛經》的福德大。為什麼?我這是無盡的,他那是有數的。明白意思嗎?但是就象人家那樣,已經不簡單了。但他不是完全真正的樂意布施,他是趨於無奈,你要叫個自己,肯定不會把所有的東西布施出來,所以他的福報不大嘛。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你看,這不用我講,佛祖給我總結完了。佛問:“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恆河是印度那條河,那個沙子很細,象面一樣,“如是沙等恆河”,就是說,一條河裡這麼多沙子,每一粒沙子又變成一條恆河,你說多不多?“於意雲何”,能理解這意思嗎?“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那麼多河裡又有那麼多沙子,多不多呢?能想出來嗎?想不出來吧。你看,它一條河裡頭就有那麼多沙子,它又有那麼多沙子那麼多河,那裡頭再那麼多沙子,多不多?多。

“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它那恆河已經就多得數不清了,佛祖說一條恆河裡頭,那麼多沙子,何況其沙呢。“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我現在給你說句實實在在的話,不是說佛祖以前講的是假話啊,實實在在的告訴你,真真實實的告訴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又有願意修行佛法的人,用七寶,即金銀、琉璃、頗梨、車磲、赤珠、馬瑙,七種寶貝,怎麼樣呢?裝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河,那麼多沙子,一粒沙子又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用干嘛?布施。“以用布施,得福多不?”你說咱們能做到這種程度嗎?做不到吧。得福多嗎?這樣子的人得到的福報大不大?肯定大。“須菩提言:甚多,世尊!”肯定多嘛。“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就是說,能夠受持《金剛經》,並且以它為行持的原則,包括哪怕你解讀了四句偈,一句或者四句話,或者你為別人解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你這個人得到的福報就比他還大。看,我今天修了大福報了。你能夠去聽,包括受持,一句話四句話都行啊,你那個福報就比他還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金剛經》是顯現的,它是顯現你本有的東西呀。而它布施相呢,有相布施是在現象界裡的東西,怎麼意思啊?這個道理最簡單,一個是在夢裡,一個是在現實啊!夢裡頭你再有,不都是假的嗎?夢裡頭哪怕你富貴榮華,皇家的衣俸,什麼都有呢,你到頭來一醒,不什麼都沒有了嗎?但《金剛經》不一樣,《金剛經》是開示給你本有的思想啊,你本來具足的真實的你那個生命,那當然它比它還要厲害啦!對吧。一個是假的,一個是真的,那當然不一樣了。就象有人會說:“我會給你催眠,我叫你夢裡頭做國王,什麼什麼。”你一醒來還不是什麼都沒有,對吧?現實你醒了,你餓了吧,餓了我給你一碗飯吃,一碗飯比你夢裡頭國王還好呢!你信不信?所以說嘛,佛是最真實的。你看剛剛那個人他用那麼多寶貝布施啊,它是現象界的東西,他在有為當中,還是有相可循嘛。剛才我不跟你說嘛,比爾•蓋茨先生他沒我的福報大。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尊重正教是什麼意思呢?正覺之教,我們對正覺之教呢,應該絕對的尊重,這也是現代人要明白的一句話,叫尊重真理嘛,是不是?尊重真理,尊重智慧,你這樣的話才能真正的去表現出來一個智者所為呀。不尊重真理,不尊重智慧的人,他必將自食其果呀,知道吧。你看他不尊重智慧,他到頭來只能被人欺負,對不對?你哪個國家的發展歷史不都是這樣的結果呀,佛陀呢也告訴我們要尊重正教。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你看,這個經文非常簡單,告訴我們什麼呢?剛才不是說,“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應該是當時講的法身偈,什麼“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應該是這四句偈,後面有人就理解成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也對,知道吧。其實這兩個偈子是一樣的功德,告訴我們緣起緣滅都如夢如幻。但是真正的四句偈呢,它每個人的理解好象都不太一樣。從我師父(仁德大和尚)當時他講的道理是什麼理解呢,四句偈是亡的人我相。其實“金剛般若波羅蜜”這個本身是一句總持法,它就包含四句偈意,你依止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呢,亡人我相,人、我、眾生、壽者,把那種對四種現象的執著完全息滅了,這就是四句偈的教義。你行持金剛般若波羅蜜,這個四相消除,這就是四句偈的功德圓滿,而並非偏得講的是四句話。因為它本身的般若波羅蜜就是總持法門,後面有講的,待會能提得到。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什麼叫隨說呢?你要看這個經是講的什麼,是智慧,它這裡講的經是指的智慧蘊藏處,隨說是隨著緣起,隨著一切緣起法的建立而認識到智慧的蘊藏處。就是說,隨著緣起法的建立,你就應該能觀察到智慧的蘊藏處,一切緣起法的建立也正是智慧的蘊藏處。隨說,說是法的意思嘛,隨緣顯現的一切法是什麼?是隨你的心性顯現嘛。乃至四句偈等,你看,它就是說你觀察到一切智慧的蘊藏處,你就能發現真理實際的那種形象,四句偈是什麼意思呢?滅除四相,你真理就可以滅除四相,就是我們所固有的四種現象,就是人我眾生壽者。“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是說,真理的蘊藏處,也就是真理形象所在的地方。

“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你能發現真理的蘊藏處以及真理形象所在的地方,你就應該知道這個地方是一切天人大眾所依止處,就象佛的那個塔廟一樣,應該如法供養。怎麼叫供養呢?真正的受持就叫供養,你能受持了,那叫真的供養,並不想買兩枝鮮花,弄兩個水果擺一擺就好了,不是這麼樣的,當然也叫供養,那叫什麼,那叫結善緣嘛,結點法緣算了。“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一切眾生的依止處,一切善法生處,天、人、阿修羅這不是三善道嗎?一切善法生處。那你說:“沒有三惡道的份嗎?”三惡道沒那個福報聽啊。三惡道的眾生你怎麼救它呢?你把一份《金剛經》你抄一遍它們就得利益啦,何況依止,實際上它沒那個福報來。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你能夠去聽到或者四句偈,看到它的形象所在,就已經非常有福報啦,何況有人真正的完全接受它,而且去行持它。你接受,是觀念、理性的認識,行持是事相的一種完全統一,行為的增上嘛,這不就是受持、讀誦嗎。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須菩提,你應該知道,這個人呢,行持這絕對真理的人,行持般若空性真理思想的人,他是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人家成就是最上,啥叫最上呢?沒有比他再高的了。你看,一個最上,一個第一,就說明問題啦,到頂點了,頂級了,頂級的什麼法呢?希有之法。何為希有呢?這個“希有”,跟前面贊歎佛那個“希有”是一樣的,佛祖以他親身的證驗告訴我們,你能夠通達空性般若思想的人,是跟他無二無別的,是絕對真實的狀態。

這個法是什麼?是解脫之德。你能夠通達無我空性的人,你跟諸佛如來齊等無二,成就最上第一希有無量的法性解脫功德。這是這一句的意思。所以說你要解讀不出來,你就慘了。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只要有這個經典在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執弟子之禮,你應該象弟子尊重老師一樣。所以你要是不清楚的話,你鐵得迷糊了。


 

 

上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六講
下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八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