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界要帶頭“文明進香”
元春
2009年6月24日,國家旅游局在江蘇省無錫市靈山景區召開規范全國宗教旅游場所燃香活動試點工作座談會。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杜江先生將規范燃香活動的必要性概括為“文明、環保、安全、秩序”八個字。並表示,“文明”就是要用科學、文明的方式來表達人們的良好願望;“環保”就是要引導信教群眾、香客、游客在燃香活動中,增強保護資源環境的自覺性;“安全”就是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的需要,著力抓好燃香產品質量,特別要注意消除安全隱患;“秩序”就是指規范燃香活動是維護宗教旅游場所秩序的需要。
看後,很是贊同,長久為之擔憂的心情也因之釋然。
進香,本是信仰者以及游客表達虔敬之心的一種形式,同時也在於啟示進香者觀照自心、自視其心、自淨其心,所謂根本在於“一瓣心香”。但是,近年來,進香的形式不斷變異,在一些旅游景區、寺院中,出現了不少亂象,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感,也給佛教界帶來了不良影響,乃至屢屢出現要讓有關地方官員嚴令查處的新聞。
這些亂象當中,最為嚴重的是,一些景區和寺院的部分香販,采取欺詐甚至暴力強迫的手段,迫使游客購買他們的天價“高香”,嚴重侵害游客的權益,也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造成惡劣的社會後果。同時,這些所謂的高香,以及名目繁多的所謂什麼香,多是劣質的化學制品,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小的危害。有調查表明,近年來寺院的僧人身體所患的疾病,多與劣質香品污染有關;寺院以及周邊空氣質量,也多有化學污染。再者,一些人追求“名貴實木”香品,非名品不燒,也帶來了連鎖的天然林木的破環,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切!
諸如此類,都是與佛教注重心靈品質提升、注重環境保護等理念與追求,背道而馳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不文明的進香行為,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造成了宗教資源的極大浪費,加重了游客和信仰者的物質負擔,加深了人們對佛教的某些誤解。多年前,就有社會調查表明,只在某個名山,一年燒掉的香品,就達數十億之多。根據我的調查了解,在一些城市的普通寺院裡,每年用於香品的費用也一般都在數數萬到百萬元。
針對這些問題,佛教界的有識之士們多年來一直提倡文明進香,不少寺院要求鮮花供佛,等等。但是,為何見效不大呢?除了一些民間民俗信仰觀念的影響之外,關鍵在於一些“利益相關者”們的“市場化”操作,甚至“犯罪式”掌控。——問題之嚴重,到了國家領導人提出整頓的局面!
我在想,佛教界的四眾弟子們,如果首先“從我做起,文明進香”,那麼,必將帶動其他社會人群雲起響應。為此,身處旅游景區的寺院,可以率先垂范,現在開始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信徒和游客,落實文明進香。港台佛教界早有經驗可循,做起來並不難。如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論對信徒還是對一般游客,都是能夠很快適應的。即使對於那些靠販香謀生的人們,也不會有太多麻煩的。當然,這是一個需要“綜合治理”的社會工程,需要佛教界與社會有關部門通力合作,運用一定的智慧,合情合理合法的解決。我們看到,自上而下的旅游、宗教等管理部門,已經行動起來了。對此,佛教界更是責無旁貸。
所以,我們呼吁佛教界人士要帶頭文明進香,做到“文明”、“環保”、“安全”、“秩序”,為了佛教的聲譽,為了社會的和諧,為了眾生的福祉!
不久前,我在台灣“宜蘭別院”看到,寺院殿堂門前都擺放著一盤鮮花,時有志工手捧著香花恭立著,禮請信徒或者游客,自行請起,將這“一瓣心香”,供奉在佛前,莊嚴而高雅!更讓我意外的,當我們循聲望去,噼噼啪啪的鞭炮,竟是不燃燒的電光制品,生動而環保!到了花蓮的靜思堂、靜思精捨,更是不然煙塵,溫良的慈濟志工們只是提示我們,合掌一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