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婆塞戒經·學習筆記》序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九日)
學佛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個重大課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更是學佛的核心問題;全部佛法無不貫穿著“三無漏學”思想,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所以學佛就是學定慧。《法華經》說:“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其中“定”是學佛的依止,“慧”是學佛的先導,但都要以戒為基礎。若不“恆住淨戒一切功德”(《普賢行願品》),要解脫生死苦海,成就無上菩提,就象“緣木求魚”,無有是處了。
在我國南北朝劉宋文帝時代,由昙無谶法師譯於北涼姑臧(即現在甘肅涼州)的《優婆塞戒經》,是一部佛陀為在家修菩薩行者所說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修行證果的重要典籍。經中除廣談人天善法,闡明因果報應,開示破邪顯正和即俗修真等外,特別教導學人,要以無量善業因緣,發起菩提心和大悲心修習六波羅密,成就福德、智慧二種莊嚴,以養成具足大悲心的菩薩性。在此基礎上,環繞受持優婆塞戒這一中心,開示受戒、修善、淨戒、息惡等方法,並具體教導學人廣修六度萬行,成熟眾生,自他兼利,共成佛道。佛陀的深慈大悲、護念有情,真可謂無微不至了。
幽蘭居士夙植德行,秉性淳厚,在尚未學佛的十幾歲時,便長齋茹素,學佛後更堅持茹素念佛,提倡音聲佛事,著書講課,福慧兼修,數十年如一日。鑒於《優婆塞戒經》在“以戒為師”精神的指導下,勸勉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內容豐富,義理深遠,不僅有利於學人改過遷善,淨化心靈;也將有助於促進人們的德育素養,提高社會風貌和精神文明。在他前幾年慎重校訂《優婆塞戒經》的基礎上,認真進行了學習、體會和筆記,刊登於1992—1995年《台州佛教》上。這部《筆記》,除科判詳明,筆調清新,具有親切的時代意識外,還以謙虛的客觀態度,在每品結束後,提出 了學習要點和應該領會的主要精神,便於閱者一目了然,開卷得益。
現在《筆記》由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印行流通,必將使廣大佛子歡喜贊歎,如飲甘露!因此略序梗概,並以至誠恭敬之心,回向作者與見聞隨喜的法界有情,仗此殊勝因緣,共沾法益,早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