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密碼--業
劉先和
關注生命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恆主題,人類從存在那天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生命的思考,生命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這個極為簡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上至宇宙天體,下至微生物、細菌乃至生命的基因,都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但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對生命這個問題的解決,似乎還沒有找到什麼根本的途徑。造成這個問題的根結是人們的思維有點問題,因為人們一直將關注生命的著力點放在肉身上,在肉身上動腦筋,這樣關注的結果當然就發展了醫學,發展了運動學,發展了營養學,發展了生物學等等。這樣一來似乎對維護生命找到了一些手段,但實質上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對於生命現象的諸多質疑,比如說:為什麼有的人福貴而有的人卻貧窮,為什麼有的人長壽而有的人卻短命,為什麼有的人六根不全而有的人六根具足,為什麼有的人健康活潑而有的人卻孱弱癡呆,為什麼有的人美麗高貴而有的人卻丑陋卑賤,為什麼有的人聰明富有而有的人卻蠢鈍赤貧,等等,這不得不說是人類的一大缺憾。值得慶幸的是,佛學在認識生命上有驚人的透徹性,其義理從根本上解說了人們對生命的任何質疑,回答了人類所要關注生命的一切問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類長期以來只是將這一門大智慧之說當成一門宗教的信仰,當成宗教的教理,故此就一直處在認識生命的盲區。本文的立意就是在於用佛學關於對生命的理義來解說生命的奧秘,一則使我們對生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二則使人們對佛學能提升認識,將其作為指導人生的一盞明燈。
佛學從根本上揭示了生命的奧秘,指出生命由業力構成。不僅生命如此,三界也是由業力構成。這一學說使我們找到了一個認識生命的突破口,也即認識業力就是認識生命,就是認識宇宙,解脫業力就是解脫生命,就是控制生命、控制宇宙。如此一說難免使人有些不寒而栗,驚歎不已,其實這是大實話,一點也不假,一點也不誇張。
佛學從揭示生命及宇宙的奧秘而開誠布公地提出一個業力的問題,這在一切科學領域來說應該是一個新的概念。至於什麼是業力,業力有些什麼性質,又有些什麼特征,其內部又有些什麼運作規律等等,這些問題在一般的佛學書籍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而本文立意的是重點研究和思考業力是如何建立的。為什麼將這個問題作為一個重點來作思考呢?因為業力看不見、摸不著,有若干人並不認同它的存在,也即是不信。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不信就沒有信力,沒有討論的前提和基礎,一切後說都是枉然白費。
佛學在指出生命是由業力構成之後,還追根索源地指出,一切業力都是生命體的身、口、意而造。身是指身體, 口即是指語言,意是指思想、思維,不是唯識論中所說的第六識(意識),而是第七識(末那識),即是我們常說的主管思維和思想的識。為什麼身、口、意的活動可以造業呢?用我們今天的話說,那就是因為身、口、意的行為要產生一種能量。身體的行為要產生能量這好理解,因為有行動,有行動就必然會產生結果。那麼口的行為難道也要產生能量嗎?這在一般人來說不大好理解。其實語言和身體的行為一樣,也要產生能量,比如說一個人完全可能因為聽了某句話而高興、而興奮,也可能因為聽到某句話而氣憤,而睡不好覺,而吃不下飯,這是為什麼?顯然是由於語言的能量在作怪。意識的作為當然就更為明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即當加班加點突擊辦一件事的時候,再苦再累我們都可能堅持得下來,然而事一辦完,我們往往就會因身體不支而病倒、累倒。這就是因為意識的力量,在很多特殊的情境下,就是因為意識的力量給我們帶來生命的許多奇跡,這種情況我們在這次汶川地震中不為少見。千千萬萬人的成長經歷還告訴我們,一種善的思想或良好的信念可以促使人向上向善,可以提升人的品格和道德,而一種惡的思想或不好的信念也完全可能致使人走向邪惡。如果我們有心,還會發現生活中諸多由於身、口、意所致的許多問題,因為身體、語言及意識都會產生一種能量,佛學就將這種能量稱其為“業”。相同類型的業集聚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力,佛學就將這種力稱為“業力”,生命的業力就是這樣建立的。
無論是什麼業一旦建立就不會自行消失,它會不斷累積,直至聚集成一定的量生成業果,這就是佛學上所說的因果。在這裡一切業皆是因,而一切促使業形成果的因素都是緣,這也即是佛學中所說的因緣。生命是因緣而成,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這也即是佛學揭示生命和宇宙萬事萬物的基本理義。業不同,生命的現象就不同;也是因為業不同,世間才會呈現出千姿百態。我們肉眼所看到的一切,可以說都是種種業果的呈現。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這裡必然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生命體所產生的業,一則為什麼不能自行消失;二則業儲存在哪裡?眾所周知,宇宙界一切事物的運行必定有其法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個法則是什麼呢?就是有因必生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及現象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否則宇宙便呈無序狀態。這好比一粒種子入土,必定就要發芽、生根、開花、結果一樣的道理。用我們常用的術語來說,這就是一種自然規律。那麼業儲存在哪裡呢?業就儲存在心裡。不過這裡所說的心,是生命和宇宙的本體,即是佛學中所說的“三界唯心,心外無法”的心。佛學認為一切生命的能量,一切宇宙萬物萬象的能量都來自於這個心。認識這個問題也必須有一個觀念上的改變,若是存有世間之見就很難說清這個問題。因為世間諸多見地,都是只見現象不見根本。比如我們面前有一瓶封蓋的臭豆腐,一旦打開,必定就會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冒出來,世間之見一般都會認定這氣味來自於臭豆腐。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若是來自於臭豆腐,那麼臭豆腐在瓶裡怎麼就無氣味,而非要打開瓶蓋才會產生氣味。若是在瓶裡就會生出氣味,那這個小小的瓶怎麼會裝得下那麼多的氣味。可見這種氣味並不是完全來自於臭豆腐,而是另有出處,但又離不開臭豆腐。又如我們用舌去品嘗食物,總會認為這味是來自於食物本身。真是這樣嗎?其實也不是。若是食物本身就有這種味,那又何必要舌去品嘗才有。可見味並非是來自於食物,但又離不開食物。生命及宇宙中所有的能量都來自於心,一切我們能感知和感覺到的,都只是一個向心地索取,這就是一個認識上的大轉變。或者換一句話說,人類的一切創造,都只是一種索取能力地顯現。這就好比是不同的種子,即使是種在相同的土地上,但因種子的不同,索取的能量就必定不同,結出的果實也就不同。生命也是如此,在這裡生命就如同是一粒種子,同一生命所造的業,只能是同一生命能索取,業就是生命的密碼。這就好比是在銀行存錢一樣,一本存折一個密碼,一本存折只能取到該存折所存的錢,不可能取到另一本存折上的錢。生命不同,業就不同,所索取的能量就不同,這就構成我們常說的命運。當然也不排除在一定程度上業有相同性,比如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家庭等等,故而佛學在揭示業的秘密時就指出:業有共業和個別業之分。個別業成就生命個體的一切際遇,共業就成就相同生命體的共同際遇。
佛學在揭示了生命是由業力構成的奧秘之後,進一步指出了業力運作的規律,那就是佛學所說的因果律,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即是我們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為什麼善就有善報,惡就有惡報呢?這是因為生命儲存的是什麼性質的業,生命能支取的也就是什麼性質的果,存什麼就取什麼,絲毫不會錯,這裡也是業的密碼的作用。佛學的這一理義就為我們再造命運提供了新的途徑,為人生命運的改變展示了光明。因此,僅從這一觀點來審視佛學,將佛學視為宿命論、有神論、迷信等,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佛學關於生命由業力構成的理義告訴我們,生命在呈現過去業力時,同時又在不停地制造新的業,業不斷生命就不斷。過去的業決定生命現在的走向,現在的業就決定生命未來的走向,生命就這樣生生死死在業中打轉,這就是生命輪回的基本原理。
佛學關於生命是由業力構成的理論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關注生命的根本在於關注生命的業力,而一切關注生命肉身的舉措只是一種輔助。如何是關注生命的業力呢?佛學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生命由業力構成的真谛告訴我們,解脫生命其實就是解脫業力。如何解脫業力,那就是不住於相。為何要不住於相呢?因為一切相皆是業力的顯現,是虛妄不實之物,其遷流不息,變化無常。若是能不住於相,於相離相,就必定能識得生命之本來自性。這就好比是一杯濁水,其濁是因動而起,若是止住其動,便可使其還原成一杯清水。
有人或許會問,解脫生命有什麼意義?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解脫生死。對此,有人認為生與死誰都得面對,誰也無法回避,和尚也要死,就連佛祖釋迦牟尼還不是照樣會死。殊不知我們所看到的生生死死,都是相生相死,這是住於相的認知,其實生命本就無生無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