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慈父業海航燈
本尊阿彌陀佛
釋清淨 編輯
山東佛教在線印經處
佛教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
已與中國文化融然一體。
而我們卻對佛教一無所知,
甚至有著種種的誤解和偏見。
你想知道佛教怎樣看待世界和人生嗎?
你想知道世界上為什麼這麼多人信仰佛教嗎?
你想了解你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嗎?
你想獲得人生真實的快樂和幸福嗎?
你並不一定要信仰佛教,但卻不能不了解佛教!
敬請登陸:釋清淨的博客
14149494.blog.163.com
——走近佛教,改善生命!
如果能從此書中得到利益,那麼讀完後敬請將此書送到佛經流通點,或者推薦給您的親人、朋友、有緣者,讓他們同沾法益。寧傳閱至破,勿束之高閣。
前言
諸佛有無量之多,其化身更是無量;諸大菩薩也是無量的。所謂“本尊”,譯自梵文Yidam這個名詞,意思是我們終生專注修證的一位佛的化身。這尊佛的法門就是我們終生不辍,永不放棄的主修法門。
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一個時期以來,在居士中流行著一些介紹淨土,導歸念佛的初機讀物,推動了淨土法門的普及和弘傳。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是這些小冊子大多沒有完全站在淨土宗的立場,甚至有的還有違淨土宗義,用通途法門及自己的知見來诠釋淨土法門,不能理解“眾生往生”的真正含義是“彌陀接引”,把往生極樂世界當作靠“四禅八定”而成就某種果位來修,或者把橫超法作豎超法用,通過念佛求清淨心、求得入定功夫等等,著實令人痛惜。這一切對於大通家來說自然可以融會貫通,圓融無礙,但對於初機來說則容易造成誤導,過後要轉過彎來,需費很大的周折。淨土法門有本宗不共的殊勝,完備的經典,獨立的法流。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因此,越純粹的淨土思想就越接近聖意。淨土念佛法門肇起於佛地果覺,其奧義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在研究淨土宗義時,應樹立以淨土教義講淨土的思想,以西方三聖為本尊,以淨宗經典為依據,以淨宗祖師著作為依止。
本書根據大安法師的《淨土宗教程》、佛恩居士的《走近佛教》、陳義孝居士的《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等著作編輯,其中有少許文字是編者添加的,作為承上啟下之用。
彌陀稚子:釋清淨
2006年3月吉日
目錄
第一章眾生慈父
第二章彌陀本願
第三章核心五願
第四章極樂世界
第五章依報莊嚴
第六章正報莊嚴
第七章現代啟示
第八章淨土資糧
第九章往生品位
謹以此書
獻給慈父阿彌陀佛
第一章眾生慈父
《法華經》窮子喻說:大富長者之子於幼稚時迷失於他國,幾十年後,窮困潦倒,四方求食。一天,窮子乞食來到其父所居的城市,長者因常常思念出走的獨子,一見窮子便立即認出,命人追還,欲付家業。然窮子一見追人,由於驚惶恐怖而至悶絕不醒。長者知子心意下劣,不堪受繼,便放還貧裡,令其自求衣食。長者設善巧方便,脫下璎珞細軟,著粗弊垢膩衣與窮子同一勞作,並認窮子為義子,二十年中同進同出,兩無猜忌,互相信任。長者見窮子卑下心漸除,而自己又臨欲命終,便集諸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當眾認子,並付家業。窮子此時便生大歡喜,得未曾有,當下承繼。
這個譬喻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末法眾生的慈父,無明業海的航燈。
一、為眾生啟建大願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因緣,在諸多淨宗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中多有記載,現謹依聖言量作以介紹。
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出興於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於錠光佛前,又有光遠佛、月光佛、旃檀香佛、善山王佛、須彌王冠佛、須彌等曜佛、月色佛、正念佛、離垢佛、無著佛、龍天佛、夜光佛、安明頂佛、不動地佛、琉璃妙華佛、金藏佛、炎光佛、炎根佛、地種佛、月像佛、日音佛、解脫華佛、莊嚴光明佛、海覺神通佛、水光佛、大香佛、離塵垢佛、捨厭意佛、寶炎佛、妙頂佛、勇立佛、功德持慧佛、蔽日月光佛、日月琉璃光佛、無上琉璃光佛、最上首佛、菩提華佛、月明佛、日光佛、華色王佛、水月光佛、除癡冥佛、度蓋行佛、淨信佛、善宿佛、威神佛、法慧佛、鸾音佛、獅子音佛、龍音佛、處世佛。如此諸佛,悉皆已過。最後佛名世自在王如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長達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時,時有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即發無上菩提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名叫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廣大,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偈頌贊歎佛德。在偈頌中,法藏比丘申表願心:“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並表示“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的堅忍道心。隨即懇請求法:“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當即開示成就大願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直指當人自性本來成佛,自性本具萬法的奧理。
法藏比丘雖然明了自性功能不可思議,自力修持,最終亦能成功。然為了快速實現嚴土利生的志願,法藏比丘懇請世尊為其開示諸佛如來莊嚴淨土之妙行,以佛的開示,作為如說修行,快速圓滿大願之准繩。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願深廣,發心真切,即說出殷殷誨勉:“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數劫,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世自在王佛並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見諸佛剎土相狀,如同圖像教學,如是說法長達千億歲。《大智度論》記載:世間自在王佛導引法藏比丘遍至十方種種佛國,令法藏從中選擇淨妙之國,以自莊嚴其所願成的淨土。
法藏比丘聞佛說法竟,便一其心,則自得天眼,徹視二百一十億佛剎的景況,於諸佛國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撷其優勝,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時間,以幽邃的心智,起發無上殊勝之願。精心構思了一個最極理想的佛國,超勝十方一切佛剎。爾後,法藏菩薩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心中的大願,世自在王佛歡喜贊歎:“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法藏菩薩發願已,並說偈曰:“我若當證大菩提,如斯弘誓實圓滿。願動三千大世界,天眾寶中皆雨華,是時大地鹹震動,天華鼓樂滿虛空,並雨旃檀細末香,唱言未來當作佛。”說偈完畢,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散落在道場及法藏菩薩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樂,歌呗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如此殊勝瑞相,表明阿彌陀佛大願緣起,乃法界最勝不可思議之大事。
二、積功累德圓成佛果
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與天人大眾前禀告四十八大願之後,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於無量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廣行六度萬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塵,自行化他,無央數劫來,示現種種身份,或為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為寡欲蘊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貴之家及名門望族,或作國王甚至轉輪聖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薩無論出生在何處,是何身份,恆常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法藏菩薩示現的一一身份,悉皆身報微妙,口中之氣清香潔淨,如青蓮華;周身諸毛孔中,散發出旃檀香。其手恆常現出無有窮盡的珍寶以及衣服、飲食、珍奇微妙的華香、缯、寶蓋、幢幡等莊嚴之具。如實等奇妙之事,超越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薩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游戲神通,度化眾生。
大乘經典中,多有涉及阿彌陀佛因地情形的典籍,茲略標數種。
1、《法華經》
大通智勝如來時,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說是妙法華經。十六王子後悉成佛,第九王子於西方成佛,即今阿彌陀佛是,彼第十六王子即釋迦牟尼佛是。
2、《悲華經》
往昔過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前,有佛世界名刪提岚。彼時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又復經由大臣寶海善知識勸勉,發起無上菩提心,靜處思惟七歲,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種種清淨莊嚴。寶藏佛為其授記,過恆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彼國王即今阿彌陀佛是。彼大臣寶海者,即釋迦牟尼是。
3、《大乘方等總持經》
過去無央數劫,彼時有佛名無垢焰稱起如來,時有淨命比丘,總持諸經十四億部,大乘經典六百部,為大法師,隨眾生願樂,廣為說法。守護流通諸佛秘藏,彼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
4、《賢劫經》
乃往過去無央數不可稱載,有佛號金龍決光,有法師名無限量寶音行,在末法時力弘經法,而對法弱魔強的境遇,心不怯弱,為法忘軀,入深山為一切天人說法,得到國王的護法。彼法師即今阿彌陀佛是。
5、《觀佛三昧第九經》
空王佛時,有四比丘,共為同學,煩惱覆心,多不善業,當墮惡道。空中教令觀佛,遂得念佛三昧,得佛授記,彼第三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
6、《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獅子游戲金光如來時,有國王名勝威,尊重供養彼佛,修禅定行,彼國王即今阿彌陀佛是。
7、《一向出生菩薩經》
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前,有佛號寶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將入涅槃為眾廣說法本陀羅尼。時有輪王太子,名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法本,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未嘗睡眠;不念愛欲財寶,不問他事,行作沙門,常獨處止,意不傾動,復教化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發道心,住不退地。彼太子即今阿彌陀佛是。
由上所引經典可知,阿彌陀佛因地,或為國王王子、或為轉輪聖王、或為比丘、或為法師、或供養佛、或說法利人、或發四弘誓、或行六度,所謂根深果茂,源遠流長。以無量無邊功德莊嚴成就的西方佛剎,開廓廣大,無衰無變,超勝十方一切佛國。
在無量劫圓成大願的過程中,阿彌陀佛隨形六道,與諸類眾生廣結法緣。是故西方極樂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無量不可算數的眾生往生彼剎,聲聞菩薩的數目亦難以計算。這是阿彌陀佛因地功德所致。
《無量壽經》雲:“復有十方佛剎,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度眾生,眾生受佛度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於緣。我們能遇能信淨土法門,即是與阿彌陀佛宿世有緣之人,悉皆得受必定往生成佛之記。淨業行人應自尊自肯,信自信他,感戴彌陀恩德,尊重自己宿世的善根,今世信願持名,橫超三界,往生成佛,慶快生平。
三、他力果教門的肇啟
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初發心時的志願,廣大而超勝,不但超過三乘,亦乃超逾諸佛。經中記載法藏菩薩初詣世間自在王佛所,禀陳願心:“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法藏比丘的願力不可思議,世間自在王佛亦予肯許,並直下開示攝取佛國、莊嚴妙剎的根本方法。“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道出菩薩建佛淨土,成佛正覺,皆由自心,非從外得。此“自”字,即當人妙明真心,真如實相,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故知思惟修何法而得成就莊嚴佛剎,修何行而得成就莊嚴佛剎,由何人使之佛剎莊嚴。唯有除妄歸真,明心見性,於畢竟空中,熾然備修菩薩萬行,方能得之。萬法不離自心,真如緣生萬象,妙土莊嚴乃由自心顯現。
世自在王佛開示的自力頓悟漸修的妙莊嚴門,法藏菩薩自然當機,依之而修,經無量劫,亦能成就四十八願。然而,法藏菩薩回答尊師:“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意謂自力莊嚴淨土的義理宏大精深,不是我現今所能企及的境界。惟願如來,以遍知一切的智慧,廣為演說諸佛無量妙剎肇建的理事因果。若我得聞淨土啟建的奧決妙法,當深入思惟,精勤修習,誓滿初心所發之願。這種超出常格的回復,充分顯示出法藏菩薩的悲心與智慧。法藏菩薩受同體大悲的驅使,發心廣度十方一切苦難眾生,而且要突顯速疾的功能。“速成無上正等正覺”(自利),“速生我剎受安樂”,“速到菩提究竟岸”(利他),通途的菩薩淨佛國土的行門,法藏菩薩能直下承當,而超勝一切佛國的最勝淨土之行,同時又具速疾功能的度生方法,卻是當時的法藏菩薩智慧能力所不逮。所以,法藏菩薩再次懇請世自在王佛加持,以冀快速圓成超勝諸佛的本願。
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不走自力,仰依佛力加持的意向亦深加贊許,即為他選擇、宣說與顯示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使法藏菩薩的淨土行初始便站在佛地果覺的起點,大大加快了啟願與滿願的進程。四十八願的肇建,以法藏菩薩的總意願為親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為增上緣,因緣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應法藏之請,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剎作為范本,蘊含著如來果覺的價值導向。從表法來看:世自在王佛表涅槃三德(世間配般若德,自在即解脫德,王即法身德),由是,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的加持,即是如來三德秘藏的加持。十方三世諸佛同證如來涅槃三德,故從深層意義理來說,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亦即表證十方三世諸佛如來對法藏菩薩共有的加持。換言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肇啟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三世諸佛如來共同參與的傑作。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如是慈悲濟眾之心,藉著法藏菩薩契合聖心的大願而沛然湧起,給予法藏菩薩無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薩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與必要,於是,在無量劫莊嚴妙土,圓成大願的過程中,從不間斷地於諸佛所,尊重供養,不倦請法。這樣,阿彌陀佛的大願肇始與西方極樂世界的圓成全過程,始終貫穿著佛力加持。由是我們便可領會到,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所以受到十方諸佛的贊歎,念佛行人之所以得蒙十方如來護念,是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的。
阿彌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議的悲智,自開他力果教門,其淨土行從果起修,真正實現了速疾啟建,速疾滿願,速成淨土,速度眾生的初衷。法藏菩薩(及因地種種身份)淨土莊嚴的圓成,即是阿彌陀佛廣度眾生的開始(自致成佛)。阿彌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質,在阿彌陀佛的果地上尤為發揚光大。淨宗理念昭示:凡惑眾生仰賴阿彌陀佛的願力,信願持名,即得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徑登不退,一生成佛。其修持下手處,即是從果起修,六字洪名由阿彌陀佛果地萬德所莊嚴,今以此果覺作眾生修持之因心,名具萬德,名召萬德,行人念佛,即將阿彌陀佛的萬德轉換成自己的功德。即念即佛,香光莊嚴,不可思議。
淨宗念佛法門的他力果教特質,是阿彌陀佛修因證果大悲大智的結晶,能令常沒眾生疾速出離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道。追根溯源,阿彌陀佛以無盡大悲愍念十方苦難眾生,稱性肇建殊勝大願,生佛同體義蘊,彌陀願心功德,海墨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