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清淨法師:淨土宗入門 八 往生品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往生品位

淨業行人信願持名,力行三福與十大行願,自然感得往生西方淨土之果。淨業行人奉持念佛法門,信願有深淺,發心有大小,持誦有多少,修習有勤惰種種之不同。眾生之宿根有無量差別,福德因緣亦復各有殊異。人人自別,各各不同,故知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無量,其品類亦無有量。

《佛說無量壽經》之“三輩往生”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之“九品往生” 不能簡單的會通,也不能機械的分開,所謂“不一不異”,其中即有不共,也有開合。按照其基本內容來看,大經三輩是按照攝生三願(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國願、十九勤修我皆接引願、二十願系念必得往生願)建立的,而觀經九品則是按照淨業三福建立的,如大經三輩皆系善人,而觀經下品破戒犯惡之人。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王子立居士書三》雲:“《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

 

一、三輩往生

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在《無量壽經》中,有詳明的開示。三輩往生的共同條件,均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輩往生的不同條件是:上輩生者,發心廣大,出家行道,精進禅定,饒益眾生。壽經贊歎出家功德,釋尊雲:“其有欲出身去家,捨妻子,絕去財色,欲樂作沙門,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孫。”中輩生者:隨分隨力修諸功德,奉持齋戒,勤行念佛。下輩生者:無力修諸功德,應孝誠忠信,抽暇至心念佛。三輩生者均須回向功德,願求往生。三輩行因不同,品位遂判。三輩往生均屬十方凡夫的行持。以信願執名為正行,修諸功德為助行。以正行攝助行,念念間,轉一切因,一切緣,一切業,一切果,為淨因淨緣淨業淨果。皈依阿彌陀佛一乘願海,即能成辦往生大事。

 

二、九品往生

《觀經》中,釋尊為欲拯濟末法散善凡夫出離生死苦海,隨自意開顯三福九品。三福以為淨業正因,九品以為淨業正行。九品往生的因行果報,《觀經》有詳明的闡述。

1.九品往生的共同條件是圓發三心與淨業三福。《觀經》雲:“若有眾生,願生彼國,應起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足三心,必生彼國。”此段經語出在上品上生章,實則貫通九品,只是隱顯互文,義無欠缺。圓發三心是淨業修持成就的保證。而淨業三福則是增上往生品位的基礎。九品往生之行,是釋尊隨自意所說的散善之教法。末世眾生障重心雜,道念微劣,今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為執系之境,蒙阿彌陀佛光明願力攝受,帶業往生,深契聖心,稱佛本懷。

2.九品往生的因行果報,充分體現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綜觀九品往生情狀,前五品悉是修功德回向願生淨土者,依行因功德深淺,感得品位的高低。比如:圓教通達經義者得上品上生,頓教通禅開悟者得上品中生,學大乘漸教而未透徹者得上品下生,二乘種性升進者得中品上生,二乘種性持戒者得中品中生。後四品中,中品下生者,但孝順仁慈,並未修出世法;而下三品不僅未修善法,且多造惡業。若論此種行因,縱使孝順仁慈,也只能算是世間善人,並不配生於佛國。何況後三品尚是逆惡之流,按自因自果律,當合墮落惡道受報,安有往生佛國之福德。正是由於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以名號救度眾生,能令此等罪惡眾生,當地獄相見,性命在呼吸間時,急迫稱名,即化地獄火為清涼風,感得天華化佛接引往生。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住金蓮華往生彼土。此等殊勝奇特稀有,唯淨宗念佛法門方能達致。罪惡眾生臨終忏罪念佛往生,表明佛名深具忏除多劫惡業的功能。臨終時,佛號現前,此心能引無始以來及一生所作善業,共相資助,真心如日,妄心如暗,佛念當前,成就往生。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的恩德之弘深,無能稱說。

3.善知識的重要性。九品臨終情景中,突顯善知識說法加持之力用者,占其四品。此末後四品往生人,生前不特對於佛法,毫未留意,並且對於極樂淨土,尤為陌生。徒以臨終時,眾苦逼迫慞惶之際,得善知識演說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稱贊持名功德之緣,便急迫念佛,如對敵破陣,一形之力一時盡用。以十念之力用,蒙佛接引往生。證知善知識助轉法(車侖)之功,至堪珍佩。即便久修淨業行人,臨終具助念之勝緣,仰賴善知識及眾道友的佛號加持,亦能增大往生的把握。而凡夫(或惡人)臨終得遇善友教示,亦非偶然僥幸之事。須知其人必於無量劫前,值佛聞法,種過善根,但有聞思,未曾修習,或亦曾修念佛法門,功行不深,未及往生。後為煩惱覆障,竟被沉埋,直至臨終,為苦逼出,得遇善知識,說法啟智,教令念佛,觸動宿種,聞即信受,成就往生大事。

4.九品因行果報,隨其心力,互通無礙。凡修一切善,若能回向,皆淨土因;一切惡若能忏悔,亦淨土因。一一行因,皆通乎九品往生。種種善,修之淺深,例分九品;一一惡,忏罪功力故,亦皆九品。萬法唯心,上上品善,或只下下品往生;下下品惡,或上上品往生。如犯五逆十惡的眾生,臨終十念,帶業往生,屬下下品。而阿阇世王,臨終重悔心猛利故,得無根信,即上輩中品所攝。證知五逆十惡,隨其忏罪功力的強弱,自分九品。善惡修忏,一一俱明於九品。

5.九品因行果報的正相關,顯示自力的效用;臨終見佛接引,帶業往生,又顯他力的殊勝奇妙。證知淨宗念佛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修因證果,不差毫厘),橫與一切法門迥異(蒙佛接引,十念得生,橫超三界,究竟成佛)。九品行相淺深差異,略有三類。(1).臨終接引異,上品上生者,阿彌陀佛與無數菩薩聖眾來迎。上品中生者,阿彌陀佛與無量眷屬來迎。上品下生者,阿彌陀佛與五百化佛及諸菩薩來迎。中品上生與中品中生者,佛與比丘眾來迎,中品下生與下品三生者,或化佛或金蓮華來迎。阿彌陀佛平等普接一切眾生,而行人隨其心量根性,所見各異。(2).所乘華座異。從上品上生的金剛台到下品下生的金蓮華,亦與行人的功行、善根福德相關。(3).見佛聞法異。從上品上生往生彼土即華開見佛聞法到下品下生滿十二大劫蓮華始開,懸殊偌大,故淨業修持雖有彌陀願力仰賴,而在此土精進勤苦修持,斷惑消業,功不唐捐。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表1)

 

屬性

品位

生前相狀

往生因緣

大乘凡夫(淨業三福之大乘福)

上品上生

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

只具上述任一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乘金剛台,隨佛歡喜往生。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

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仰贊彌陀,慶慰往生。

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謗大乘,發無上道心

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坐金蓮華,華合隨佛往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表2)

 

屬性

品位

生前相狀

往生因緣

(淨業三福之二乘福)

小乘凡夫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

以此戒德,回向願生彼國。聞已歡喜,自見身已坐華台,低頭禮佛。未舉頭頃,已得往生。

中品中生

受持沙彌戒,或比丘戒,或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威儀無缺

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華合往生。

(人天福)

具善凡夫

 

中品下生

孝養父母,

行世仁慈

 

臨終遇善知識廣說阿彌陀佛國土莊嚴與四十八大願。聞已,尋即命終,少時即得往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表3)

屬性

品位

生前相狀

往生因緣

罪惡凡夫(無有善行)

下品上生

若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臨終忽遇善知識教稱念彌陀名號,以稱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室,報命尋終,乘華隨佛往生。

下品中生

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善知識以大慈悲,為其贊說阿彌陀佛,罪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

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臨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具足十聲。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日輪的金蓮華,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上一篇:周叔迦居士:說戒
下一篇:周叔迦居士:三藏十二分教(周叔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