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能弘法師:修行的基本條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的基本條件

一、有一位合格、德行具足、慈悲、智慧、通達佛陀教法的善知識作指導,遠離邪友邪見人!

二、自己已具足堅定的信心,對因果業報非常明確,對輪回生死的過患產生堅定的出離,確實誓願終生修持,當生了生死、出輪回苦海,具足堅定信念,對佛法僧(三寶)充滿絕對的信心,誓願斷貪嗔癡,勤修戒定慧!

三、受持清淨的戒律,放下雜染的凡情俗見,隨時反省自心,遠離惡業、惡語、惡心!堅定不移地走正解脫的道路,有錯隨時忏悔,保持清淨。

四、絕對真正的坦誠正直。對自己非常坦誠,對善知識非常坦誠,決不妄語偽飾,只說自己修行的真實狀況,不論好壞,決不掩飾和大話,以便善知識隨時指點,以免自誤!

五、努力精進,依正見,一門深入,克服自己的一切習氣毛病。修行是一個過程,有耐心、恆心地修行下去,修行不是一日半月的工夫,而是活到老、修到老,努力戰勝無始以來的貪嗔癡習氣, 直到真正解脫為止, 絕不放棄。不論中間遇到任何困難, 絕不後退, 必須有這種志氣、骨氣!

如果具備了以上的幾個條件,那麼依八正道好好修行,這一生必能成就!

世間是無常的,應無執無住。

以平常心面對一切,逢苦不憂,遇樂不迷,無谄曲、無虛偽、誠實、正直,看破放下,淡泊寡欲,知足常樂,樸素無為,不為生老病死所困擾,放下貪嗔癡慢疑之習氣,遠離邪見、身見等之固執,修道者的生活將進退自如矣!我們與土地、牆壁、蔬菜、大小便從本質上來看都是四大( 地、水、火、風) 元素構成, 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只是構成的緣起條件不同, 而呈現不同的外相, 但生死之間也只是四大( 地、水、火、風) 的聚散而已。假如能時刻不忘失四大元素生滅的平等空性, 則可脫離有限感官所面對事物表相虛幻不實的差別制約,而放下強烈謬執於表相而引生的一系列痛苦了! 當下洞見了實相, 當下即遠離了痛苦, 當下忘失了洞見實相的正念, 當下即陷入了謬執假相的無明, 從而妄語、妄行、妄想, 造作一切苦惱矣! 故此苦惱與涅槃解脫只是當下之間,功夫即在此時此地!

修行的目的是了生死,唯有了生死才能更進一步的度眾生,否則是空話,自欺欺人。那麼造成生死的是什麼?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故此修行的要點就是斷除貪、嗔、癡、慢、疑等習氣業力,轉變不正見為正見,唯正見清醒,才能有正念具足,任何修行中所出現的境況都無須貪戀、畏懼,重要的是時刻反省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是否越來越少,否則豈不是捨本逐末?在修行人來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莫過了生死,了生死就是斷貪嗔癡等,除此以外,任何事都是次要的!如何了生死、斷貪嗔癡等?勤修戒定慧是。

用諸世間,不被世間所苦惱,保持若即若離。定慧觀照力至為重要!

物欲越濃,自心越昏濁,勤於人情世事之奔走,必疏於定慧等持之功夫!不到八風吹不動之境地,說有了生脫死之功夫,豈非矛盾?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老實修行,莫耍花招。捏妖作怪,離不開無常索命矣!

光說不煉和盲修瞎煉這都是兩種極端,都難以真實如實的了生死!這種弊端恰恰是修行人所容易犯的毛病!嗚呼!真修行人切應遠離此兩種弊端、極端!

念死無常,思三惡道苦,知眾生實我歷劫父母,想到:若不修行以自己歷劫的業力唯有輪回,為出輪回,報無始父母眾生恩,怎可不努力修行呢?明白世間大徹大悟唯有佛陀,唯有佛陀清淨教法的傳承才能救我出輪回,為得清淨傳承的教法必須依止具德的善知識。具足勇氣和毅力,不願自甘墮落,即使死也要朝著菩薩道的方向前進,跌倒了爬起來,決不妥協,不出輪回誓不罷休,必須有這種大決心!天地有至美而不言,本來如此的實相呈現在當下,真實不可思議,但無明妄執的心難以洞見,唯有大死大活(凡情俗見死絕,法身慧命現前)的當下,才能徹見如此至真、莊嚴不可思議的聖潔,遠離垢淨的分別,無礙無得、大圓滿殊勝遠離言說,這完全依賴平時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正念的不斷觀察修習,看破放下、制心一處、分明清醒,這是修行的正道。身內身外無非無常變幻不可實執,財、色、名、食、睡、稱、譏、毀、譽、苦、樂、得、失皆如夢幻泡影。隨緣了生死,正念莫忘失,安份盡責任,無怨對眾生,此真修行人本色!

獨立的人格,遠離財利、飲食、名譽、權勢、欲望、享受的迷惑,有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人世間的光輝,這是心靈最深處的聖潔!真修實證並不一定要言說,執持清淨的戒律,過簡樸的生活,莫忘失無常苦空的正念,這就是佛陀一再的叮囑!注意自己的心行,斷惡修善,清淨自己的心地,警覺莫要大意,謹慎地了知因果,不被假相所迷惑,這就是修行。它可以是隨時隨地!當你忘失了自心的時候,修任何法門都不得力;當你具足了正念的時候,一門精進的修行必定成就!

修行必須從心下手,這樣立竿見影,殺、盜、邪淫、妄語即使沒有付諸言語、行為也是小罪,應該立刻忏悔,提起正念,還復本心清淨。莫逐妄想上下顛狂,放任自心,造諸惡業,即使修到驢年馬月,也只是生死路上凡夫而已,自欺不得!

心地上的功夫,要明白如何對治觀照慈悲度嗔恨,喜捨度貪欲,不淨度淫欲,智慧度愚癡,念觀音的大無畏度一切恐懼!要深刻體會,依教奉行,必至彼岸矣!

所有的修行都必須回歸到心地,不要去心外尋找什麼。這個世間反映在內心,在內心看見一切貪嗔癡乃至無常的本質的時候,無需要再走遍天下去尋找真理。

不是為精進而精進,而是為了保持正念而精進;精進不是表面的,而是努力的保持正念的觀照,時刻保持看破、放下、專注、明了的心,莫落散亂與昏沉!

修行的要點,就是時刻省察自己是否忘失正念。當我們沒有正念的時候,就會隨著無明去造作各種引生煩惱痛苦的行為、心靈、語言;當正念在當下的時候,清醒理智的觀照到如何去做及保持沒有痛苦、煩惱的行為、語言、心靈,這就是當下正念的重要性!

閱讀有益的開示,並不能代替修行,修行必須從自心下手,注意語言和行為;假如不從自心下手,縱然會倒背如流,也只是鹦鹉學舌罷了!故說: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也許,別的事情可以別人代替,但修行的事,別人卻無法代替!

以戒為基,選擇適合自己根機的法門,一門精進,在正確地指導下修習,不要老是徘徊不定,換來換去,那樣如何能成就?

明白因果業力的深刻,執持清淨的戒德,在戒德的基礎上培養一門精進的專注(定力),由定力起觀照,明察無常苦空的真相,看破身心內外的幻妄,放下謬執所引生的束縛和苦惱,這就是修行的過程!

假如具備戒定慧的力量,就可讓每一次煩惱種子的生起都轉化為解脫!一百零八顆的念珠,即是把每一個煩惱都轉化為覺醒的表法,當覺醒圓滿的時候,就沒有了煩惱,徹底實現了圓證菩提的功德!

戒定慧開始的時候似乎是三者,但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三者是互即互入,一體不二,舉一即三,自然而然的!修行時,出現任何貪嗔癡的境況,都應以平常心對待,好者莫貪,壞者莫懼,夢幻泡影,無常苦空,緣起無我,平等空性的正念莫要丟失。否則,又隨業流轉,被境所轉了!一念未生時即清淨本心,念起念滅即種子現行、法塵生滅,無執無住即契本心,不礙妙行!豁然認識本心,並不是完畢,習氣翻騰,業力難斷。故此,還須正念莫忘,痛下功夫,借境煉心,待到自然而然,無礙無得,方可隨處自在矣!不然,還是被貪嗔癡所左右,做不得主,自欺不得!

隨時覺照,若有貪嗔癡習氣現前,及時看破放下,即是了生死的功夫。貪嗔癡起不覺不知,即是造生死業了!心若專注,妄念自消,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當你還沒有發現貪嗔癡是如何讓你輪回苦惱,一再受苦時,真正的修行不可能生起!

人只有發現業力的可怕時,修行才真開始了!

我們無數生累積的不淨煩惱(貪嗔癡)非常深厚,假如只是暫時得到一點清淨,就停下修行,或錯誤的以為自己已經大功告成,那是不可能淨化較深乃至最深隱藏的煩惱的,遇境依然會起現行,煩惱依舊。必須努力再努力,直至諸漏永盡,不受後有。即使念佛往生,也須臨終正念分明,毫不顛倒,故此平時反省自心,不離正念多麼重要!隨時觀察自己的心,如果邪惡之心生起時,應立即忏悔,還復本心的清淨;如果善念生起時,應當更好地培養和增長。修行的根本在於保持清淨的了知,如實觀察身心內外的真相,放下無必要的妄執所引生的憂患、苦惱!

對於寧靜的執著也是一種痛苦,但相對喧囂雜染的世間,一位未具足戒定慧的人,卻切須從內心中厭離世間喧囂不淨,具足一定清靜的環境,作為修道的助緣的!

心中生起什麼,不論是干淨的、不干淨的,不要貪著和害怕,只要注視它,明白它是無常的、變化不實的,放下對它的貪著、害怕、追逐的執著,那麼它自然生起也就自然消失,生滅、生滅……無常變化,這就是心的作用,無須要擔憂、執著,一切現象只是如此的生滅而已,無所住、看破放下,這就是功夫,不需要作什麼,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不要想得到什麼,也不要認為會失去什麼,一切只是如此而已,功德本來具足!“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放下追逐、執著、分別,了了分明,清楚明白的覺照現前,如如不動搖,這就是真正修行的功夫。“不為境轉”,但凡夫業力深重,要經常地保持這種定慧的覺照並不容易,故此需要持之以恆地修行,直到轉變業力的牽引,徹底地從苦海中解脫,才是罷休的時日!

當我們時刻提起正念,反省貪嗔癡的業力所造成的生死煩惱時,在內心中透晰了無常苦空的現象本質的當下,一切喜歡、不喜歡乃至麻木不仁的心態終止了,坦然自在的解脫產生了,深刻地觀照、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在明了、安穩的覺照中解脫業力的慣性,這就是修行的真正功夫!

心打妄想就是失去當下的正念(佛號、咒或觀呼吸、觀心)而跑到過去的貪嗔癡或未來的貪嗔癡裡出不來,看破放下、回到當下的觀照,這才是修行!

集中心意,專注於一個法門(如呼吸或念佛或持咒),就能產生定力,不要讓心滑入慣性的攀緣、昏沉、亢奮、沮喪、猶疑、貪、嗔中,應保持清明覺照,安住一個法門上,如是持之以恆地專注修行,必能得一心不亂也!禅定來自於專注某個法門的正念沒有忘失,從而達到一心不亂所造成的效果,必須明白!

要專心修持所修持的法門,假如因心靜下時產生幻境,不要執著,應明無常、緣起空性的真相,放下執著。感受只是感受,當感受生起的時候,只是看著它,不論是酸、癢、疼,只是覺知它、看著它,不起煩惱,生起的必然消失,不論時間停留有多久,總會消失。生滅無常,這就是實相,放下執著、煩惱,當下就是解脫。

一心一意的專注某個善法門,放下身心世界的所有攀緣,了知身心世界莫非無常流變,故此不以為實,分分明明,專注不移,不為境轉,如此則易達禅定矣!從定起觀,無住無執,摧破煩惱,斯可了生死,功夫在當下。任何境況現前皆無常,不為所動,又分明清楚,即使做諸事,也隨緣即了,心無留礙,然非壓抑住心,令不起念,而是念生念滅,了知其無常無住,覺醒無迷,專注一心,了了分明,不為內外諸境所惑也!修行本是直接簡明的,即無造作,當下清醒無迷即是,看破無常幻妄,放下貪嗔癡而已!

 

 

上一篇:於凌波居士:印度宗教哲學史的研究
下一篇:於凌波居士:高鶴年居士與佛教慈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