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明法師:形象教育法——觀想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形象教育法——觀想念佛

閩南佛學 編輯:傳明

[內容提要]:淨土宗倡四種念佛,以持名念佛最為簡便流行,觀想念佛亦為其中之一,而少見行者倡行。然眾生根機各異,既是法門所設,必有其適機之用。觀想念佛是依佛相好起念觀想,其方法有順觀和逆觀與一相觀、全身觀之別。修此觀法,念念見佛,本身就是與禅定止觀密切結合的法門。佛陀每一種相好都是往昔圓滿每一種利益眾生的功德所感,吾人在敬仰的同時,亦應見賢思齊,以佛所行為己行,學習諸佛如來過去因地修行相好、勤修六度四攝、利益眾生的大行。觀想念佛具足無量功德,可於現身得證念佛三昧,滅除無量億劫生死大罪;若能由此隨順契入諸法實相的實相念佛,則能證得無生法忍。

[關鍵詞]:三十二相 觀想念佛 順觀逆觀

一、依佛相好而起觀想
    將觀想念佛列為淨土宗四種念佛方法之一的提法,乃出自圭峰宗密大師的《普賢行願品疏鈔》卷四,師把念佛分為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四種。念是系念,即心在所緣境上轉,明記不忘,念佛就是以佛為所念境界,心在佛境上轉,如依此得定,即名為念佛三昧。念佛分口念和心念。觀想念佛屬於心念,依佛的相好起念,念阿彌陀佛或其他的諸佛皆可。或先觀佛像,把佛的相好莊嚴銘記在心,直至歷歷分明,然後靜坐系念佛相。
    既然觀想念佛是依阿彌陀佛的相好起念觀想,那麼行者則須先具體了解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否則無從觀起。《觀無量壽經》十六觀裡第八觀中就提及了阿彌陀佛的像觀。經曰:
    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谛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像既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

    這段引文是此經的心要,十六觀都是“從心想生”的。經文告訴我們,行者只要觀想諸佛如來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諸佛如來就會應念而顯,此時行者的心就是佛心,與諸佛如來無別,甚至佛的正遍知也是由觀想而引發的。究其理乃因諸佛如來的法身無相,但不離一切相,遍為一切法作相,遍一切眾生心想中,只要“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麼你的心就是佛心。
    佛的法身無有形相,故佛勸凡夫眾生應觀想阿彌陀佛的報身。但阿彌陀佛的報身微妙難見,佛陀慈悲,知眾生“心想羸劣”,“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因此教眾生“想彼佛者,先當想像”,“先觀於一丈六像”的化身佛。
    佛陀的應化身具名三十二大人相,具此相者在家為輪王,出家則開無上覺。佛感此相者,由百劫之間,一一之相,積百種之福。《法界次第》雲:“此三十二通雲相者,相名有所表,發攬而可別,名之為相。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使見者受敬,有勝德可崇,人天中尊眾聖之王,故現三十二相也。”三十二相是佛之應化身所具足的三十二種殊勝容貌與微妙形相。下面根據《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名句頌解》卷四整理的三十二相示列如下(因篇幅所限,八十種隨形好從略):
    1.千輻輪相,如來恭敬迎送師長,感得手足掌心有千輻輪紋之相。
    2.足善住,足趺高好相,如來正受一切律儀淨戒,感得兩足平安如靈龜體之相。
    3.手足網缦相,如來行四攝事,感得手足指間薄膜相連之相。
    4.手足柔軟相,如來廣施美好衣服,感得手足溫軟細膩如細棉花絮兜羅棉相。
    5.七處充滿相,如來廣施飲食,感得手背,足背,兩肩,後腦七處平滿之相。
    6.手指纖長相,如來拯救將被殺害者,感得十指纖長之相。
    7.足跟圓長相,如來保護其他生命,感得足踵圓滿無陷之相。
  8.身廣洪直相,如來永斷殺生之業,感得身形端正無佝偻之相。
    9.足踝端厚相,如來正受善法,感得踝骨不露之相。
    10.身毛上靡相,如來正受教誡,守護弘揚,感得身毛均向上旋之相。
    11.繄尼耶喘,喘如鹿王相,如來於諸佛所說教言,恭行法施,感得股肉纖圓如鹿王者。
    12.立手摩膝相,如來於其所有貨財,凡有求者均不吝施捨,感得正身直立,雙手過膝之相。
    13.勢峰藏密相,如來教導眾生正受梵行守秘密語,感得男根密藏不露之相。
    14.全身金色相,如來施捨美妙敷具,感得皮膚細薄紫磨金色之相。
    15.皮膚細滑相,如來施捨良宅,感得身體皮膚細滑之相。
    16.身毛右旋相,如來遠離聩鬧,感得汗毛一一右旋互不雜亂之相。
    17.眉間白毫相,如來恭敬承事親教軌范諸師暨父母長輩,感得眉間右旋白毫之相。
    18.獅子上身相,如來全不強詞逼凌他人,感得上身平正端嚴之相。
    19.肩頭圓型相,如來順受愛語暨善言詞,感得兩肩圓滿豐腴之相。
    20.肩膊圓滿相,如來廣施藥等,感得兩腋豐腴圓滿之相。
    21.得最上味相,如來侍奉病者,感得咽中常有津液,雖納粗劣惡臭,仍得最上味之相。
    22.身分圓滿相,如來勸造野苑禅林,感得身軀六合停勻,頂踵之高等於張臂之長之相。
    23.烏瑟膩沙相,無見頂相,頂成肉髻相,如來施精捨等殊勝淨室,感得頂上有肉髻隆起如髻之相。
    24.廣長舌相,如來出言溫和,感得舌形廣長,展則覆面,上至發際之相。
    25.得梵音聲相,如來使三界眾生解悟妙法,感得語音清淨遠聞之相。
    26.獅子颌輪相,如來永斷雜穢語故,感得兩頰豐滿之相。
    27.齒鮮白相,如來殷勤侍奉諸眾生故,感得牙齒白淨之相。
    28.齒平整相,如來常以清淨延命故,感得牙齒平整勻齊之相。
    29.齒齊密相,如來出言皆真實故,感得齒根齊密之相。
    30.四十齒相,如來永斷離間語故,感得齒數多達四十齒之相。
    31.目绀青相,如來看待眾生皆如獨子故,感得眼珠绀青色之相。
    32.牛王睫相。如來視不怒目故,感得睫毛如牛王睫之相。
    佛所具足之殊勝容貌形相中,顯著易見者有上述三十二種,稱為三十二相;微細隱密難見者有八十種,稱為八十種好。此三十二大人相與八十隨形好兩者合稱相好。轉輪聖王亦能具足三十二相,而八十種好則唯佛始能具足。
    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通於諸佛如來。觀想時,可於座上與禮拜中,兼以在座下日常生活中觀修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但無論在座上、禮拜、座下,都應該明記相好,了解相好是感何報而得,並發心願常隨佛學。
二、觀想念佛的修習方法
    觀想念佛,是用心觀想佛之相好圓滿。於座上觀想之方法,據《坐禅三昧經》中開示:
    及重罪人求索佛,如是人等,當教一心念佛三昧……將至佛像所。或教令自往谛觀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取持還至靜處,心眼觀佛像,令意不轉。系念在像,不令他念。他念攝之令常在像。
    觀想時先到有佛像的地方,細心觀看佛像的相好。將一一相好觀看清楚,謹記在心,然後回到靜處獨坐,在心裡觀想所憶持的佛像一一相好,令心不散亂他念,唯系念憶想佛像相好。如若方便,則可自請一尊莊嚴佛像,奉置靜室,面對佛像觀想而修。善導大師曾在《觀經四貼疏》裡開示:“此明標心想佛,但作佛解,從頂至足,心想不捨,一一觀之,無暫休息。或想頂相,或想眉間白毫,及至足下,千輪之相。作此想者,佛像端嚴,相好具足,了然而現。乃由心緣一一相故,即一一相現。心若不緣,眾相不可見。但自心想作,即應心而現。故言‘是心即是三十二相’也。”
    至於觀想佛陀相好的上下次第,善導大師開示,有順觀與逆觀兩種:“從上向下名順觀,從下千輪向上是逆觀,如是逆順住心,不久必得成也。”順觀是從頂至足,逆觀是從下千輪向上,無論順逆觀,心都應取一一相好而觀之,這樣觀想,佛像則清淨莊嚴,具足相好,了然明現於心,住心而觀,不久將能成就念佛三昧。
    如果是修習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則可端坐正念,面向西方,心作妙觀,或想阿彌陀佛眉間白玉毫相光,乃至足下千輻輪相,如是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展轉觀之,觀想純熟,三昧現前,臨命終時,決得往生極樂世界。
    觀想念佛還有一相觀、全身觀之別。一相觀謂觀想佛相好之時,於三十二相中隨觀一相,如《觀無量壽經》中雲:“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觀佛三昧海經》卷九、卷十也述及,佛為父王說白毫觀,但觀眉間的白毫相,婉轉右旋猶如秋月,十稜成就,內外通明如白琉璃筒,亦如暗夜中的明星,不論觀成或觀不成,皆滅九十億那由他恆河沙微塵數劫生死重罪,常蒙攝受。觀想全身相,如《坐禅三昧經》所言,若行者求佛道,入禅先當系心念佛生身,莫念地水火風、山樹草木、天地萬類及諸余法,但念佛身,處在虛空,如大海清時,有金山王,相好圓滿,出無量清淨光明於虛空相青色中。常念佛身,便得十方三世諸佛,悉在目前。若心余處緣,還攝令住,則可除無量劫罪。
    如何禮佛觀相好?《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王,其第一願就是禮敬諸佛。行者作頭面承足禮,先要觀想阿彌陀佛與自己面對而立於蓮花座上,具足相好,歷歷在目。觀想時,一定要把阿彌陀佛觀想成無質礙的光明體,放金色清淨慈悲的光明,由我們頂門照入全身,加被自己,使全身全心都清淨光明,千萬不可將佛觀想成有質礙的實體。
    然後具足威儀,全身放松,虔誠恭敬,不急不緩,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也是佛對站的雙足中間;以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佛之左腳背上;以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佛之右足趺上;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兩手承佛足,佛立即站於兩掌心上,頭面剛好碰觸在佛的兩腳背上;以兩手曲指反轉內翻,仍按於佛的兩腳背上,頭離蒲團由伏而起;以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佛的兩腳中間;以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以右掌用力撐起,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稱為頭面接足禮或頭面承足禮。可以早晚觀想阿彌陀佛,禮一百零八拜,多少隨行者自己適當安排。禮佛時要結合觀想佛的相好,並以清淨柔軟之身心行禮。如禮佛時,手心翻平向上,手指如蓮花瓣,柔軟而整齊勿傾斜,因為佛手,平坦柔軟如兜羅綿,我們亦效法之,勿僵硬、散亂、使力。心散亂,手指必雜散。須調至空靈、柔軟,卻不失整齊,如蓮花瓣,柔軟當中,排列整齊。其他身形姿勢,皆以清淨柔安祥為准。
    經過一段時間修持後,領悟諸佛法身融通之理,種深厚正信善根,深入佛法正信大海,則能隨心現量,禮一佛即禮一切佛。若能領悟諸佛法身融通後,再進一步修持,觀想身心等法,本然不離法界,領悟心佛眾生平等,禮一佛即禮法界諸佛。中興天台的宋知禮大師在講智者大師著《觀無量壽佛經疏》,釋題時說:“觀者,總舉能觀,即十六觀也。無量壽佛者,舉所觀要,攝十五境也。能觀皆是一心三觀,所觀皆是三谛一境。毗盧遮那遍一切處,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這種修法念念見佛,時時蒙佛放光加被,修習得法,本身就是與禅定止觀密切結合不可分的修行。中國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曾撰《五方便念佛法門》,其中就有闡釋觀想滅罪的念佛三昧門。觀想念佛,實是托彼安養依正之境,用微妙觀專就彌陀,顯真佛體。雖托彼境,須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遍周,無法不造,無法不具。故念佛與止觀,其理相通,並無二致。
三、在座下日常生活中觀修相好
    諸佛如來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上面所列舉的三十二相,每一種相好都是佛陀往昔圓滿每一種利益眾生的功德而報得的,如《優婆塞戒經》卷一雲:“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報也。”[1]《無上依經》卷下,以為佛陀的三十二相是由決定無雜、谛觀微密、常修無間、不顛倒等四種正業所感得的;《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九雲:“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無有差別,當知皆用淨戒為因而能感得。何以故?若諸菩薩毀犯淨戒,尚不能得下賤人身,何況能感大丈夫相。”[2]
    廣而論之,通因有三種,即淨戒、百福、一切諸行。以總別來講,以一切諸行為總因,淨戒、四種善法、六十二因為別因。所謂四種善法,在《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九說到,為善修決業、善巧方便、饒益有情、無倒回向四種菩薩行。六十二因,是佛每一相好因地所行之因。如佛眉間白毫相,柔軟如兜羅綿,其色雪白,光潔清淨,長一丈五尺,右旋卷收。這是佛陀在因位時,見眾生修三學,稱贊其美而不毀訾,有謗者則遮制守護而感得的妙相,此相具足無量功德。
    而這每一種利益眾生的行為就是每一個佛教徒所要學要做的。如《現今如來住世等持經》雲:“菩薩應觀如來正等覺之身相,每一相好皆以百般福德形成,對如來一切相均應如是了知。”又雲:“心中如是觀想佛陀形象後,尚應如此觀想作意:奇哉!三世出有壞如來正等覺之身相竟如是莊嚴、稀有。同時亦應心中發願:我於未來亦當身成如是莊嚴。”《觀無量壽經》中也說到:“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佛弟子通過觀想佛像,不但是為了禮拜、贊歎、供養,也是通過形象化的教育方法,來讓佛教徒銘記如來的大慈悲心和各種利益眾生的行為。這不僅僅只是表達對佛體一一相好所代表的每一種圓滿功德的敬仰。在敬仰的同時,淨土行人,也應廣修福德,積累助道因緣,在日常生活中,見賢思齊,以佛行為己行,學習諸佛如來過去因地修行相好、勤修六度四攝、利益眾生的大行。
    若能觀想念佛成就,行人當下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同時也在圓滿阿彌陀佛的報身,臨終以此菩提道業,自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阿彌陀經》中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觀無量壽經》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歸結為:“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大本《阿彌陀經》也說到布施、持戒等。這些善根福德,修淨土的人,應該隨分隨力去做,使善根增長,福德增勝,以此功德回向淨土。
四、觀想念佛的功德
    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如欲作觀,必須熟讀觀經,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淨佛現,境非外來,唯心所現,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則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若能作如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故“觀想之益,殊非小小”。《現今如來住世等持經》中也說到“在家、出家菩薩住於寂靜地時,應再三觀想如來,即便僅聽聞別人宣說如來身相,亦應將其觀在心間,且持誦名號。如此作意觀想並守持清淨戒律,從一日至七日均能心不散亂地如理作意,七日過後應能於晝時親睹如來慈顏。若白晝時未能面見世尊,夜晚降臨後亦可於夢中瞻仰世尊顏貌”。
    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九、卷十,《坐禅三昧經》卷上載,若於佛之三十二相,專觀其中一相,能滅九十億那由他恆河沙微塵數劫之生死重罪;若觀其全身相好,須端坐正受,系念佛身,莫念地、水、火、風等諸余法,常念佛身,見十方三世諸佛悉在目前,可滅除無量劫之罪。
    經載,佛陀曾告訴其父淨飯王修觀佛三昧。佛說過去有四比丘犯重罪,此罪命終當墮地獄受報,此四比丘深知戒法,自知必落苦道。此時空王佛已取滅,無處可忏悔。四比丘就悲痛大哭。天人告訴四比丘說,你們犯重罪哭沒用,空王佛雖取滅,尚有佛塔在,你們四人可到佛塔中,觀佛白毫相,痛切忏悔,可以滅罪。四比丘聽了就入空王佛塔中,觀佛白毫相光,撲地大哭,痛切忏悔。經過七日七夜,罪業消滅,身心輕安。佛告父王,這四比丘,現都已成佛,就是現在的東南西北四佛。他們都是觀相滅罪後,所成的佛。以此勸其父王也觀佛之白毫相。
    所以《觀無量壽經》裡也說:“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修觀想念佛於現身可以得念佛三昧,滅除無量億劫生死大罪;可以開天眼,粗見極樂世界,見佛聞法,往生極樂國土;隨順契入諸法實相的實相念佛,則能證得無生法忍。
    以上通過對觀想念佛修學方法的論述,目的在於說明修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而突顯觀想念佛這一形象教育方法的殊勝。行人可以將座上發菩提心、觀想念佛與座下持戒、積累福智資糧相結合,並將所修功德都回向往生淨土。如是修行,決定往生淨土無疑。
[1]《大正藏》冊24,頁1039。
[2]《大正藏》冊30,頁568。

 

上一篇:洪修平教授:什麼是息妄修心?
下一篇:洪修平教授:什麼是禅淨合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