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釋永信法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禅武合一(下) —— 少林功夫 永信
2、少林功夫的類別 中國武術結構復雜,門派眾多。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少林功夫是歷史悠久、體系完備、技術境界很高的門類之一,也是中國武術各個流派中,歷史悠久,門類最多、體系最大的一個門派。少林功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門派”或“拳種”,而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武術體系,內容極為豐富。按類別可分為徒手和器械兩大類,器械又可分為長兵器、短兵器、軟兵器等。按技法又可分為拳術、棍術、刀術、槍術、劍術、技擊、氣功等幾十種。少林功夫最早出現的多是實戰的格斗技法,從明代後期開始逐漸向套路化方向演化,並被固定下來,形成眾多的套路。根據少林寺內流傳下來的拳譜記載,歷代傳習的少林功夫套路有708套,拳術和器械套路為552套,其中流傳有緒的拳械精品有數十種。另外有七十二絕技,以及擒拿、格斗、卸骨、點穴、氣功等各類獨特的功法為156套。現存少林功夫套路:拳術178套,器械193套,對練59套,其他115套,合計545套。這些內容,按不同的類別和難易程度,有機地組合成一個龐大有序的少林功夫體系。 (1)拳 拳是少林功夫的基礎。拳法的歷史十分久遠,它是在吸取中華傳統武術基礎上而形成的。早期的少林拳法是以實戰搏擊為主的。明末拳法大師玄機和尚留下來的《拳經》,是現存少林拳法最早的套路。少林拳法是少林功夫體系中內容最為廣泛、套路最多的一種,少林拳法的套路總數有300多套,現在有名可查的也有近200套,具有代表性的拳術有: 羅漢十八手 名稱:軒轅跨虎、仙人指路、回頭望月、童子拜佛、梅鹿獻花、鴻雁展翅、猿猴摘桃、魁星點元、高祖斬蟒、王祥臥水、燕子汲水、鯉魚翻身、羅漢斗虎、仙鶴驚翅、司空束身、百蛇吐信、彈射天狗、昆那武姿。 小洪拳 名稱:預備式、懷中抱月、白雲蓋頂、上步推掌、抱手束身、上步推掌、轉身扳手、上步推掌、轉身碰腿、外擺連、斜型、壓手縮身、劈腿、斜型、蹲樁掠手、猛虎大張嘴、左雲頂、右雲頂、七星、單鞭、摟手束身、跟步搶手、旋風腳、沖天炮、蠍子尾猛虎大張嘴、抬步一掌、轉身扳手、上步推掌、單拍腳、左盤肘、壓手縮身、劈腿、右盤肘、蹲樁掠手、猛虎大張嘴、左雲頂、右雲頂、七星、單鞭、摟手束身、跟步搶手、單拍腿、右推掌、左推掌、右推掌、左拍腳、左推掌、右推掌、左推掌、海底撈月、聚手炮、頂心錘、提膝掄拳、下陰錘、滾手縮身、起身推掌、雲頂聚手炮、五花坐山、收勢。 少林大洪拳 名稱:預備式、白雲蓋頂、前跳僕步、起身盤肘、雲頂雙震腳、上步七星、單鞭、懷中抱月、沖天炮、退步勾拳、上步三砸拳、跳步撅手、雲頂雙震腳、上步七星、單鞭、懷中抱月、上步扳手、轉身一拳、兩搶手、回頭望月、三扒手、雙震腳小跨虎、提手炮、起身盤肘、轉身迎面打撅手、左盤肘、右盤肘、提手炮、轉身一拳、十字拍腳、二起腳、金剛搗碓、提手炮、金雞獨立、扎地橛、三出手、鹞子翻身、雙震腳海底炮、上步一拳兩掄手、抱肘鹞子鑽林、彈腿、右擺腳跳步撅手、倒步雲頂大跨虎、提手炮單叉、二起腳、坐山、收勢。 羅漢拳 名稱:交手單叉、懷中抱月、古樹盤根、轉身槍手雙摘檔、打虎式、二起腳、金雞獨立、上步順行、雲頂連三捶、小跨虎、猛虎出洞、上步登山、探腰深望、古樹盤根、斜步交花、插花蓋頂、倒步雙架棚、撩手推山、撤步連環拳、龍折身、臥地睡雙推山、旋風腳、盤腿坐、空手滾、小開門、二起腳、打虎形、猛虎出洞、回頭望月、高捶、低捶、蹲樁捶、翻身雙撲地、背心捶、拐肘斜捶、擰手踢腿、黑虎鑽檔、童子卸印、切跨劈打、翻身搗碓、起落海底炮、前磴腿、拉弓式、雙栽蔥、倒反背、餓虎撲食、黑狍鑽檔、抖手一捶、跳步單叉、起身板手、旋風腳、蹲樁式、雙分膝、合腿、地面抓、迎面撤、二起腳、端鍋、上步拔蔥、掏腿入地捶、單踢、外擺蓮、猛虎出洞、夯地捶、蠍子尾、舞花坐山。 梅花拳 名稱:雙開門、裡坡腳、左一捶、雙推掌、猛虎出洞、抱拳束身、跳步單叉、子鑽林、彈踢一捶、打虎式、轉身單叉、弓步一捶、彈踢一捶、弓步一捶、連步一捶、雙一捶、騰步擺蓮束身跨虎、跳步單叉、弓步一捶、劈拳踢腿、小開門、轉身掠手、林中摘果、上步臥忱、獨立推掌、海底炮、連步一捶、又一捶、轉身掠手、後掃堂、雙碰腿、連三掌、旋風腳、回頭望月、二起腳、回頭望月、二起腳、百鶴晾翅、跳步束身、後蹬腿、猛虎出洞、弓步臥忱、前掃堂、提桶山、轉身臂另、弓步一捶、舞花坐山。 大通臂拳 名稱:金沙飛拳、打虎靠山、頂心標拳、二郎擔山、雙關關鐵門、閃身炮拳、金童獻圖、千斤砸拳、雙手開弓、鴿子翻山葉下藏花、退步插拳、單風灌耳、追風相連、順手牽羊、撩陰重拳、猛虎跳澗、天王托塔、挽景移山、珍珠卷簾、雷公飛天、雙風灌耳、勒馬按拳、舞花起腳、回頭望月。 心意拳 名稱:百蛇吐信、二龍分水、右手擺掌、天王托塔、倒步跨虎、沖天炮式、提膝砸捶、轉身七星、二郎擔山、雙關鐵門、百猴洗臉、又百猴洗臉、懸崖勒馬、探馬捶式、千斤劈錘、左翻背捶、弓步板手、懸崖勒馬、探馬捶式、倒步跨虎、投步轉身、十字通背、攔腰捶、拔步炮、金雞獨立、猿猴束身、懸崖勒馬、十字通背、攔腰捶、提膝搶肘、武松脫铐、反擊捶式、馬步單鞭、擰身七星、弓步雙推掌、右踩腳式、雙腿掌式、左踩腳式探馬捶、迎面掌、黑虎蹬山、轉身板手、猿猴束身、二起踩腳、單叉、起身擺腳、後擺腳、右擺腳、下陰捶、反肘面捶、左翻背捶、弓步板手、懸崖勒馬、探馬捶式、倒步跨虎、投步轉身、十字通背、拔步炮、金雞獨立、猿猴束身、懸崖勒馬、十字通背、攔腰捶、提膝抱肘、武松脫铐、反擊捶式、馬步單鞭、擰身七星、弓步雙推掌、下陰腳式、轉身擰把、倒步雙推掌、老牛大摸頭、大跨虎式、起身飛腳、金雞獨立、頂心肘、翻背捶、左翻背捶、轉身板手、懸崖勒馬、探馬捶式、倒步跨虎、十字通背、拔步炮式、金雞獨立、猿猴束身、懸崖勒馬、十字通背、投身游身、雙撩陰捶、霸王觀陣、右游身、雙撩陰捶、霸王觀陣、砸手轉身、迎門鐵扇、走步搓捶、右探馬捶、束手陰捶、古樹盤根、起身一掌、雙推掌、倒步左跨虎、雙狠腳、弓步槍手、左搶手、倒步雲頂、跟步七星、羅王觀陣。 少林朝陽拳 名稱:雙手抱拳、金沙飛掌、白蛇吐信、二龍分水、古樹盤根、金雞獨立、擠手炮、朋鵬展翅、白蛇吐信、二起踩腳、頂心標拳、下下狠腳、沖天炮、急三拳、弓步架打、猛虎跳洞、馬步架打、雙風灌耳、馬步沖拳、雙風灌耳、弓步架打、混水摸魚、二龍分水、棚頭、接手沖拳、蠍子勾尾、蹬腿沖拳、弓步沖拳、二起踩腳、回頭望月、左臥忱、猛虎出洞、擠手炮、舞花坐山。 少林炮拳 名稱:撩手摘心掌、轉身窩心炮、原地三砸拳、馬步沖天捶、五花虎抱捶、轉身雲頂、坐山單革命、五花虎抱頭、上步左斜形、十字踩腳、轉腿窩心捶、倒步三砸捶、馬步沖天捶、攔腰雙絕手、抬腿小提鞋、落步右拐肘、轉身雙絕雙分腿、起身雙風灌耳、腿右斜形、撩手迎面捶、轉身雲頂七星、坐山單鞭、舞花坐山;搖身三臥忱、轉身窩心捶、倒步三砸捶、馬步沖天捶、轉身雙絕單叉、起身拐肘、轉身雙絕分腿、起身雙風灌耳、劈腿右斜形、馬步跨毛籃、狠腳海底炮、上步兩捶、劈腿右斜形、壓手上穿捶、轉身雙絕分腿、起身雙風灌耳、轉身跌躍步單叉、起身沖天炮、束身下劈腿、起身五指朝鳳、轉身雲頂七星、坐山單鞭、舞花坐山;虛步三掏捶、獨立跨虎勢、三打迎面捶、換步右斜形、腿左斜形、劈腿右拐肘、搬手一捶、束身請手、猛虎出洞、轉身摘心捶、束身夯地捶、小鬼蹬腿、上步頂心捶、束手虎抱頭、老虎彈癢、束身雙分腳、起身雙風灌耳、裡劈左斜形、獨立打虎勢、並步三捶、退步雲頂七星、坐單鞭、舞花坐山。 少林猛虎拳 名稱:蝴蝶雙飛、頂心標拳、黑虎鑽心、金鑽穿石、細女穿梭、考慮出洞、臥虎望筝、連環三打、黑虎崩崖、二郎擔山、猛虎跳澗、連環三打、八戒翻八扒、就地吞羊、金鑽穿石、仙人摘桃、猛虎擒犢、雙槍穿喉、虎斗雄獅、猛虎彈爪、將軍斬劍、餓虎偷心、伏虎守穴、細女穿線、白虎上牆、十字踩腳、金鑽穿石、猛虎出洞、海底撈月、考慮靠山、青駒奔川、白虎海臉、天王端塔、猛虎抖威、小虎抱月、金鑽穿石、鐵牛耕地、猴子擦眼、黃忠放箭、雙手棒月、鹞子入林、螞蟻入泥、將軍勒馬、老虎出洞、猛虎跳洞、老婆拐線、威坐玉殿、頂心標拳、火神分金、王銷推山、黑虎撩爪、小虎越洞、龍王喚雨、黑虎鑽心、臥虎塑筝、餓虎撲食、黑虎攔羊、金雞獨立、連環沖拳、臥虎吞羊、猴探仙庭、金鋼鑽石、鐵牛拉犁、虎陰赤處、移王拔樁、猛虎跳洞、鴻雁展翅、雙龍出海、黑虎彈爪、單坐蓮花、跳步坐山。 少林醉拳 名稱:雙手取杯、連飲三杯、太白醉酒、醉仙拜天、酒花四射、仙童彈球、轉身碰杯、金雞獨立、虎將讓杯、醉仙拜天、羅漢出酒、醉君觀陣、鐵牛耕地、天王托塔、仙童彈球、八仙醉坪、暗箭四射、留地旋風、醉漢觀星、文王賞酒、醉漢拜地、蛤蟆跳丘、城下獻酒、飲酒護手、太白醉酒、鐵牛耕地、醉漢觀陣、仙單彈球、羅漢出酒、八醉仙坪、酒花四射、將軍轉杯、仙單彈球、小山讓杯、文王賞酒、醉仙敬天、羅漢讓杯、醉仙坐坪、黑風掃林、天王托塔、城下獻杯、李白拜佛、醉漢觀星、將軍碰杯、金雞獨立、醉仙敬天、醉漢謝主。 少林黑虎拳 名稱:開步攔手、震腳海底炮、飛不劃瓶、猛虎拋骨、左擺腳、右擺腳、黑虎跳山、猛虎跳洞、黑虎彈爪、猛虎跳澗、推倒牆、黑虎彈爪、左踩腳、黑虎跳山、弓步右沖拳、弓步左沖拳、餓虎吞羊、並步雙砸拳、踢腿撩掌、黑虎鑽雲、偷摘心拳、弓步左拳、弓步右沖拳、雙爪拔蛇、餓虎吞羊、黑虎摘心、上步沖拳、黑虎盤山、黑虎出洞、黑虎鑽林、餓虎吞羊、黑虎跳洞、黑虎奔川、黑虎攀崖、黑虎下山。 少林五虎拳 名稱:繃腿側拳、大鵬獨立、馬步穿掌、轉身彈指、坐盤橫揣、僕步抱拳、馬步沖拳、梅花轉拳、僕地視錦、砸拳撩陰、反背撩拳、轉身雙擺蓮、白鶴亮翅、弓步截捶、旋風腳、馬步上崩拳、撒步騰架、上步三沖拳、僕步後掃腿、跳步彈腳、轉身馬步架打、箭步二起腳、僕步架掌、轉身弓步崩拳、轉身撩陰拳、大鵬展翅。 少林猴拳 名稱:猿猴出洞、猿猴下山、猿猴觀陣、倒踢金爪、反戈一擊、猿猴轉圈、偷摘仙桃、猿猴探性、鑽上九霄、猴子抓癢、猴子切瓜、小猴留陣、猿猴崩天、猴子盤足、猿猴戲月、天星墜地、收兵觀陣。 少林六合拳(對練) 名稱:一、二合:五子登科、虎抱頭、三搖手、推身踢陰、轉身踩腳、反掌擰手、沖天炮、搖手挑手、滿肚痛、搬肩、縮身、三環手、槍手、斜形、三搖手。 三、四合:三搖手、上步沖拳、中腿側耳炮、沖天炮、滿肚痛、搖手搬肩、推肩縮身、三打手、槍手、斜形、三搖手。 五、六合:三搖手、推身踩腳、轉身單叉、潑腿、側耳炮、上步進拳、進肘、踢腿、反掌擰手、沖天炮、搖手挑手、滿肚痛、搖手搬肩、縮身三找手、搶手、斜形。 少林耳巴六合拳 名稱:一合:金絲纏:挑手飛腳、泰山壓頂、雙拳架上、回步劈腿、兩人交手、三進捶、三砸手、兩個壓手、三劈掌、二龍戲珠。 二合:劈面掌:上陣交手、上步進拳、倒步拔拳、回步進拳、退步拔手、兩人壓手、三劈掌、二龍戲珠。 三合:雙風灌耳:攔手提手炮、兩人交手、雙風灌耳、白馬分鬂、上步飛腳、三砸捶、三拔手、兩人交手、三劈掌、二龍戲珠。 四合:連三腳:攔手提手炮、兩人交手、連三腳、飛腳鑽陰、兩人交手、連三捶、兩人壓手、三劈掌、二龍戲珠。 五合:雙取陰:攔手提手炮、兩人交手、雙取陰、迎面劈捶、三拔捶、二龍戲珠。 六合:三砸捶:攔手提手炮、兩人交手、三砸捶、上步飛腳、兩人壓手、三劈掌、攔手提手炮、上步壓手、三劈掌、二龍戲珠。 (2)棍 棍是少林功夫中最負盛名的兵器。在少林功夫形成的早期,最先使用的兵器就是棍。相傳,元末少林寺燒火和尚緊那羅持棍驚退紅巾軍。現在少林寺所傳的風火棍、燒火棍等等,據說都是緊那羅傳下來的。到了明代中期,僧兵持棍參加了抗倭、保衛邊關等眾多戰役,並由此而名揚天下,成為最出名的少林功夫。少林棍法在明代就以固定的形式傳承下來,程沖斗的《少林棍法禅宗》是明代少林棍法的經典。具有代表性的棍術有: 少林風火棍 名稱:轉良前戳棍、反身打、舞花、左掃棍、右掃棍、回頭咽喉棍、壓把根、舞花滾身劈把、轉身前戳、轉身撩陰、回身刺喉、閉門戶、上挑棍、舞花棍、打虎棍、戳棍、鹞子翻身、白猿獻果、交手望月。 少林陰手棍 名稱:橫棍平視、雞步閉門、進步挑檔、雞步閉門、挑陽胸式、上步臥枕、猴子上樹、上步臥枕、猴子上樹、仙人指路、將軍把門花陰藏花、羅王觀陣、挑陽胸式、上步臥枕、弓步臥枕、上步臥枕、猴子上樹、上步撩陰、轉身劈頭、風掃陰式、仙人指路、朝天一柱、三進迎敵、朝天一柱、百蛇吐信、猴子登枝、上步臥枕、弓步臥枕、猴子上樹、百蛇吐信、踢斷玉柱、上步撩陰、轉身劈頭、插花蓋頂、轉風族棍、仙人指路、見敵關門、三進迎敵、迎門鐵扇、百蛇吐信、猴子登枝、上步臥枕、弓步臥枕、金雞獨立、餓虎撲食、弓步撩陰、插花蓋頂、轉風旋勢、仙人指路;雙關鐵門、三進迎敵、迎門鐵門、百蛇吐信、猿猴墜枝、蛇在地走、餓虎撲食、弓步撩陰、插花蓋頂、轉風旋棍、仙人指路、雙關鐵門、鹞子入林、迎門鐵闩、百蛇吐信、猿猴登枝、蛇留地走、餓虎撲食、弓步撩陰、插花蓋頂、敗勢逃走、龍騰虎躍、插花蓋頂、風旋末棍、金雞獨立、舞花跳步、羅王踏山。 少林短棍 名稱:金剛護門、袖裡藏針、轅門觀陣、青龍點睛、泰山壓頂、古樹盤根、摘星取月、胡雁垂柳、百蛇吐信、太公扶桿、倒插楊柳、順水推舟、猛虎擺尾、風掃荷葉、青龍點水、太公鉤魚、快馬加鞭、登山探穴、黑虎掏心、太公扶桿、倒插楊柳、棍打鴛鴦、左左劈右掛、泰山壓頂、古樹盤根、黑虎掏心、仙人指路、青龍點水、白鶴亮掌、風掃荷葉、百蛇吐信、登山探穴、左劈右掛、霸王舉鼎、猛虎跳澗、金剛護門、挑簾觀望、古樹盤根、泰山壓頂、晴蜓點水、烏龍擺尾、霸王舉鼎、黃龍翻身、千斤下墜、橫擔架梁、古樹盤根、仙人指路、百鶴亮翅、順水推舟、金光繞心、黑虎掏心、風掃秋葉、金剛護門。 少林大夜叉棍 名稱:高四平勢、中四平勢、低四平勢、三打槍勢、高搭袖勢、邊提勢、群提勢、伏虎勢、定膝式、潛龍式、鐵牛耕地、孤雁出群、敬德倒拉鞭、刀出鞘勢、地蛇槍勢、提槍式、騎馬式、穿袖勢、仙人坐洞、烏龍翻江、披身勢、呂布倒戟勢、飛天叉勢、黑風雁展翅高提式、烏雲罩式、通袖式、劈打式、雷天上弓、朝天槍勢、高塔袖勢、跨劍勢、左右獻花、盡頭搶勢、高塔袖、單提勢、金雞獨立、倒托荊棘、二郎擔山、鳳凰展翅、旋風掃地、挾衫勢、一提金勢、秦王跨劍、前提勢、勾掛硬靠山、單打勢、銷口輪勢、鐵扇緊關門。 少林燒火棍 名稱:掠劈棍、弓步戳棍、弓步劈棍、弓步劈棍、悶心棍、敗勢、回頭棍、橫擔一架梁、猿猴背棍、撲地棍、二郎擔山、撲地棍、跋步連三尺、滾身劈棍、舞花劈棍、單叉架棍、單叉蓋把、隔打回身譬如棍、弓步戳棍、回身劈棍、弓步戳棍、弓步劈棍、弓步戳棍、上步隔打、敗勢、上步劈棍、回身劈棍、舞花劈棍。 少林猿猴棍 名稱:拉棍觀陣、猴行棍、懷中抱月、回頭望月、轉身截棍、束身抱棍、右回頭望月、左回頭望月、舞花、觀陣、壓棍、壓棍跳步、下截棍、背棍、偷點回頭望月、轉身倒把、右挑檔、左挑檔、轉身橫掃、扛棍觀陣、猴行步、舞花、步甩棍、舞花壓棍、左右觀陣、舞花、童子拜觀音。 (3)刀 刀原本是民間武術和軍事上最常使用的兵器。隨著少林功夫的發展及僧兵參戰的需要,刀也成了少林武僧經常使用的兵器之一。在明末的時候,少林寺刀法廣泛應用於戰場。登封地方武裝首領郜如城曾從少林寺練習拳棍和大刀,並運用大刀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少林刀多為纏頭裹腦、翻轉劈掃,再加上刺、撩、砍、攔、拋等構成完整的刀法系統。少林刀法出刀時兩臂運氣,氣隨刀出。少林單刀、雙刀和大刀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定手”之說,代表套路有: 少林纏頭刀 名稱:雙手開門、鹿步鶴行刀、弓步劈刀、轉身撩刀、海底撈月、獅子張口、葉裡藏花、白虎攔路、連環纏頭刀、仙人指路左右橫穿刀、弓步纏頭刀、托碑獻塔、金雞獨立、秦瓊擔刀、葉裡藏花、白虎攔路、百馬奔川、仙單亮刀、羅漢擔刀、轉塔藏花、海底撈月、獅子張口、餓虎撲食、金童亮背、獅子張口、弓步推刀、羅漢藏刀、葉裡藏花、注目迎招、頑童戲月、獨立彩棚、跳步藏刀、臥虎藏刀、朝天一柱香、葉裡藏花、回頭望月、跳步劈刀、火龍落地、坐山一刀、金牛臥地、坐山架刀、躍步絞刀。 少林昆侖雙刀 名稱:指路刀、轉身龍門刀、跨跳雙劈、轉身藏刀、醫療費子拐翅、舞花藏刀、踮步刺心刀、左右舞花劈、撤步藏刀、舞花四門刀、左右燕子別翅、上步雙劈、轉身藏刀、二馬分鬂、蝴蝶鬧海、燕花架刀、鳳凰旋窩、起跳挎刀、上步左右連環刀、舞花前撩刀。 少林春秋大刀 名稱:理胡擺掌、提袍踏蹬、弓步前撩刀、踮步背刀、馬步揣刀、雲頂橫掃刀、踮步背刀、雲頂橫掃刀、踮步背刀、弓步前撩刀、轉身馬步切刀、雲頂削刀、弓步背刀、弓步撩刀、提膝亮刀、上步三撩刀、雲頂橫掃刀、轉身背刀、金雞獨立、馬步砍刀、勒馬背刀、纏絲過頂、老虎出洞、連環劈刀、二郎擔山、轉身挑刀、弓步站刀、翻身雲頂掃刀、勒馬背刀、馬步上撩刀、刀挑紅袍、舞花背刀、虛步斬刀。 (4)劍 劍是少林武僧最常使用的兵器之一,也是少林十八般兵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明代文翔鳳在游少林寺時看到60名武僧練武時不僅有拳法而且有劍術。公鼎在少林寺觀武後也看到“復有戈劍光陸離”的場面。這就是明代少林武僧練劍的寫照。這也證明少林劍法術形成於明代。少林劍的代表套路有: 少林乾坤劍 名稱:亮勢、接劍、下劈、前剌劍、截腕、挑隔劍、斜劈劍、指星劍、前刺劍、攔腰劍、撩劍、提膝架劍、提膝斜劈、跳步大劈、左撩砍頭、砍腿、霸王觀陣、斜刺、橫掃十字腳、青龍吸水、回頭望月、霸王觀陣、刺腿、大鵬展翅由、霸王舉鼎、行龍劍、下刺劍、鳳凰點頭、劈腿獨立、仙人指星、斜平刺、霸王觀陣、斜劈劍、百蛇吐信、前刺劍、拋劍、接劍。 少林梅花劍 名稱:懷中抱月、仙人指路、金雞獨立、跳步上挑、左右撩劍、古樹盤根、提膝崩劍、倒步下劈、繞劍平刺、左右繞劍、歇步崩劍、斜下劈劍、跳步下劈、彌陀敲鈴、朝天一柱、左右下劈、坐盤指性、上步平刺、獨步平衡、虛步平劍、斜下平劍、跳步下劈、彌陀敲鈴、回跳下劈、歇步下刺、提膝繃劍、繞形劍、虛步繃劍、滾身五花、獨立前刺、弓步繃劍、斜劍下劈、倒步下劈、提膝繃劍、弓步刺胸、偷步刺劍、轉身分刺、上步撩劍、上步斜隔、金雞獨立、攔腰劍、弓步右劈、跳步下劈、左右隔、上步前刺、右隔劍、踢腿、弓步按劍、虛步藏劍。 少林九官劍 名稱:並步上指、虛步亮指、提膝橫劍亮袍、 形步、弓步崩指、歇步槍劍、弓步前指、前踢腳、前踢腳、蓋跳步、馬步搶劍、弓步斜上斬劍、扣腿撩劍、提膝上架劍、弓步平斬劍、歇步壓劍、弓步刺劍、上步雲劍、弓步刺劍、上步雲劍、弓步刺劍、左提膝劈劍、左右提膝劍、坐盤反上撩劍、轉身弓步刺、望月平衡、行步提撩、後插步劈劍、翻身弓步劈劍、後叉步上劈劍、翻身探刺、左提膝劈劍、虛步下裁劍、騰空架劍、左轉雲劍、歇步槍刺、弓步反刺、弓步劈劍、分劍踢腿、提膝平斬、立劍蹬腳、左轉雲劍、僕步下斬、提膝劈劍、丁步下裁、弓步刺劍、後插劈劍、雲劍換把、提膝撩劍、斜上刺劍、左右掛劍、跳步拋劍、右手接劍、歇步雲劍、弓步探劍、叉步絞劍、左轉雲劍、虛步拋劍、並步提袍。 少林八仙劍 名稱:老僧掉塵、仙人指路、轉身雲劍、火神分金、撤步小魁星、轉身雲劍、撤步大魁星、金雞啄食、餓虎撲食、起身平劍、虛步崩劍、懷中抱月、夜叉探海、回頭望月、獨立刺劍、抽弓打雁、插步刺劍、弓步刺劍、撒步大魁星、左右穿劍、獨立刺劍、蘇秦背劍、轉身交劍、夜叉探海、撒步大魁星、拔草尋蛇、轉身撲食、穿劍、左右撩劍、虛步點劍、挑劍、陳潭大睡、雄英展翅、懷中抱月、仰頭刺劍、夜叉探海、撤步大魁星、跳步刺劍、轉身撲食、穿劍、坐盤、連環穿劍、坐盛刺劍、雲劍、蘇秦背劍、交劍。 少林達摩劍 名稱:童子拜佛、達摩面壁、回頭望月、懷中抱月、仙人指路、弓步劈劍、震腳刺劍、古樹盤根、金雞獨立、上步劈劍、青龍擺尾、回頭望月、仙人指路、左插刺劍、倒步劈劍、虛步亮劍、回頭望月、虛步亮劍、達摩面壁、雲頂刺喉、震腳刺劍、金雞獨立、虛步亮劍、弓步劈劍、黑龍擺尾、百蛇吐信、回頭望月、虛步亮劍、上步劈劍、懷中抱月、鴨子趕路、削手一劍、蘇秦背劍、金雞獨立、探海平衡、回頭望月、虛步亮劍、力劈四門、虛步亮劍、提膝撩劍、白龍吐須、舞龍刺劍、仙人指路、力插地龍、朝天一柱、奮力穿劍、懷中抱月。 (5)其它器械 少林器械有“十八般兵器”之說。除了棍、刀、劍外,還有三股叉、方便鏟、單拐、九節鞭、三節棍等等,代表套路有: 少林九節鞭 名稱:左右走鞭、盤肘左右背鞭、左右發鞭接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反背鞭、鳥龍步進洞右背鞭、翻身仙人指路、右轉後背鞭、翻身左右背鞭接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反身背鞭、騙馬鞭、右背鞭、左右發鞭接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反身背鞭、羅漢跪樓鞭、左轉背鞭、左右發鞭接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反身背鞭、湘子垮籃鞭、踢鞭右背鞭、蘇秦背劍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右背鞭、右轉後背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右背鞭、上步三劈鞭、左右發鞭接鞭、左右走鞭、右盤肘背鞭、滾身左右發鞭接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右背鞭、左插花鞭、左轉右背鞭、左右發鞭接鞭、左右走鞭、右盤肘反身背鞭、金絲纏脖、左背鞭、左右發鞭接鞭、左右走鞭。 少林草鐮 名稱:開腸破肚、火神分金、轉身摘珠、百猴彈爪、夜叉割麥、小樓爪、黑虎掏心、舞花彩鐮、倒拉金瓜、仙人指路、轉身纏鉤、夜叉探海、懷抱琵琶、轉身纏鉤、羅漢推窗、五行歸一。 少林鋼鞭 名稱:腳立八字、左手抱鞭、左手攔、右手出拳、右蠍吊鞭尾右踩腳轉面縮身鞭、上步蝴蝶鞭、滾身下打鞭、右腿鞭、左腿鞭、上步閉槍鞭、滾身下打鞭、轉面掃腿鞭、滾身劈面鞭、轉身回馬鞭、鹞子反身鞭、滾身下打鞭、三連護手鞭、左右掃腿鞭、揮舞後反鞭、起腳飛雲鞭、上步蝴蝶鞭、轉面蓮花鞭、滾身下打鞭、轉身趕山鞭。 少林乾坤圈 名稱:春燕展翅、上格下扣、掏腿劈面、滾身劈圈、上步推圈、撤步連環、轉身右架翅、轉身左架翅、翻身雙砸圈、猛虎張嘴、五花順圈、撩腿一圈、轉身望月、上步擺圈、雲頂束身、燕子起飛、雙手推圈、舞花坐山。 少林虎頭雙鉤 名稱:三隔腿、分頭樓、跳步雙撐鉤、轉身分拔鉤、前後雙撐鉤、左樓右攔勾、上步單攔勾、獨立雙層勾、雙叉夾叉勾下、跳步雙抱勾、轉身獨立勢、亮勢取腿勾、轉身雙展勾、轉身單劈勾、上步劈樓勾、轉身單架勾、轉身下壓勾、獨立單架勾、轉身劈樓勾、馬步下壓勾、轉身雙架勾、雙夾下叉勾、雙撩腿勾、前後雙撐勾、轉身雙架勾、轉身望月、跳步雙抱勾、轉身劈樓勾、上步劈樓勾、獨立雙勾、落步左攔勾、上步右攔勾、獨立雙展勾、左右擺勾、轉身下劈勾、上步單攔勾、退步單攔勾、跳步望月、轉跳架翅勾、轉身劈樓勾、跳步雙掌勾、轉身劈樓勾、歇步護身勾、起身雙托勾、歇步雙架勾。 少林狼牙棒 名稱:杯中雙抱月、飛身三雲頂、弓步登山打虎、回身鹞子翻山、雙風貫耳、探海取珠、順風撤旗、一留栽花、上棒打猛虎、下棒打兩臉、前棒打怪蟒、後棒打足腕、左棒打黃龍、右棒打猛虎、前打青龍戲水、後打丹鳳落山、左打金雞斜展、右打金鵬再翻、中打觀音倒坐、再打過路神仙。 (6)其它功法 少林功夫除了拳法和器械外,還形成了眾多獨特的功法,如坐禅、童子功、輕功、硬功、梅花樁功等,都是少林寺非常有名的功法。具體種類有:坐禅功、硬氣功、鐵沙掌、倒掛金鐘、小武功、梅花樁功、童子功、陰陽氣功、易筋經、點穴、卸骨、擒拿和七十二藝。 少林易筋經 名稱:韋馱獻杵第一式、韋馱獻杵第二式、韋馱獻杵第三式、摘星換斗式、倒九牛尾勢、擊不亮翅式、力鬼拔馬刀勢、三盤落地勢、青龍探爪勢、臥虎撲食勢、打虎弓勢、掉尾勢。 少林益壽功 名稱:采寶得田、玉女穿針、陰陽掌法、靈貓撲鼠、迎風坐禅、金童獻茶、二龍戲珠、整衣郐袖、童子拜佛。 少林擒拿十八式 名稱:鎖法、扣法、切法、壓法、擰法、裹法、繞法、點法、拿法、纏法、踩法、絆法、掐法、踢法、靠法、甩法、撞法。 3、少林功夫的傳承人系列 少林功夫的傳承,是嚴格按照師徒制度進行的。這種師徒關系,是少林寺傳統的宗法門頭制度的最基本表現。宗法門頭制度是古代中國社會的基層結構,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少林寺的宗法門頭制度,由十三世紀曹洞宗領袖福裕禅師住持少林寺期間確立。福裕禅師把少林寺建成中國傳統宗法門頭制度的家族式寺院,對少林寺及少林功夫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少林寺宗法門頭歷史上最發達時期,下轄25個下院,僧人總數達八百多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對少林寺宗法門頭進行了一次大整頓。目前仍有10個下院,僧人總數一百五十多人。 福裕禅師確立的傳承譜系,計有七十輩,如下: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靜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體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鑒崇祚。 衷正善禧禅,謹悫原濟度。 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铉路。 少林寺僧人來自五湖四海。“七十字詩”傳承譜系,使少林寺變成了一個宗法大家族。少林寺僧人對以上七十個字,都牢記在心。當代少林寺僧人傳承仍基本遵守著十三世紀福裕禅師確立的傳承譜系,已經傳承至“德、行、永、延、恆”,歷三十多代,近八百年歷史。 (1)歷代傳承人代表: 跋陀,又名佛陀,為少林寺的開創者。據唐道宣《續高僧傳》載,跋陀為天竺國(印度)高僧,初交友六人,同修定業,五人皆得正果,只有他無所收獲。後道友告訴他應去震旦(中國),定有所為。於是他於北魏孝文帝時從天竺經西域來到魏都平城(今大同),受到孝文帝崇敬。魏遷都洛陽後,他隨之到洛,文帝在洛陽為之建靜院,讓其傳法。但由於他“性愛幽棲,林谷是托,屢往嵩岳,高謝世人”(慧皎《高僧傳》),因而孝文帝於太和十九年(495),在少室山陰為之創建少林寺,並由官府供給衣食,讓其落跡傳教。他在少林寺建捨利塔,造翻經堂,並收弟子慧光、道房、僧稠等傳授小乘禅,翻譯佛經。四海僧眾聞風而至少林,歸其門下。他在少林寺先後譯釋了《十地》諸經。年老時,跋陀移往寺外居住。相傳,在其臨終時,還手繪神像於門壁,不久示寂。 慧光,又名惠光,長盧人。據慧皎《高僧傳》載,他年方12歲入洛陽。一日慧光在天街井欄上反踢毽子,一連五百。跋陀見而奇之,遂度為弟子。後慧光隨跋陀到了少林寺習禅並翻譯佛經。《傳燈錄》載他從跋陀學佛經,並向人講解,講得精辟透徹,人稱“聖沙彌”。跋陀授以律宗和小乘禅法,他還注釋了《華嚴》、《涅槃》、《維摩》等佛經。慧光不僅精於小乘禅法,而且對律宗、華嚴宗等頗有研究,為一代律宗大師。慧光後來又到洛陽、安陽等地傳法,名揚四方。其弟子僧達、昙隱、法上等也因傳法而出名,被稱為十大德,亦號稱“十英”。慧光最後圓寂於邺郡(今安陽)。 僧稠,钜鹿人,為北魏至北齊時名僧。據《高僧傳》、《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朝野佥載》載,稠禅師初出家於钜鹿景明寺,後被跋陀門人道房引度為弟子,隨跋陀入少林寺。在他剛出家時,常受到一些懂武術的小和尚“毆擊”,於是他發奮習武,最後練得筋骨強健,拳捷骁武,使先前侮之者“俯伏流汗”。僧稠的小乘禅法造詣頗深,有“光(慧光)以學顯、稠以禅著”之稱。跋陀也曾說,自蔥嶺以東,禅學最著名者是僧稠。跋陀之後,僧稠曾繼之主持少林寺。北齊天保三年(552),文宣帝在邺城(今安陽西)為之造雲門寺,讓其傳法,他在那裡著《止觀法》兩卷。僧稠於北齊乾明元年(560)圓寂。 達摩(?-536),又作達磨,為南天竺(古印度)婆羅門種族高僧。南北朝宋末,達摩航海來到中國廣州,初達宋境,後至金陵,大約在北魏明帝時,達摩來到洛陽,魏楊衒之著的《洛陽伽藍記》記載了達摩及其在洛陽永寧寺的情況:“時有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游中土。見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铎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贊歎,實是神功。自雲:‘年一百五十歲,歷涉諸國,靡不周遍。而此寺精麗,閻浮所無也。極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無,合掌連日。”後達摩到嵩山收弟子慧可、道玉等,並在嵩山少林寺一帶傳法。後世傳說達摩在少林寺北五乳峰石洞中終日面壁九年。達摩在嵩山傳法時,覺得久傳的小乘禅法已走向沒落,於是他根據大乘的理論,結合北魏當時的社會狀況,初創了以“靜坐修身”為主要修行方法的學說,稱為“壁觀”,即大乘禅宗。達摩的禅宗,以《楞伽經》為傳法經典。他在傳法於慧可之後,離開嵩山,梁大同二年(536),遇毒而卒,葬於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相傳,達摩精於武功,尤善坐禅功。唐代宗贈圓覺大師號。禅宗興盛後,達摩被尊為禅宗初祖及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師。 慧可,一名僧可,又名神光。俗姓姬,虎牢人(今荥陽汜水),出家後遍閱經典,精通藏經。40歲時,在嵩山遇到游化的天竺僧菩提達摩,拜為師。後達摩在嵩山少林寺一帶傳法,慧可隨之從學六年。達摩在嵩山傳法時,以四卷《楞伽經》授慧可,並說:“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其後慧可傳承了達摩的禅法,成為禅學大師。達摩圓寂後,慧可一度隱跡。後因道俗各界尋跡而來向其求學,開始傳法講經。東魏天平初年,慧可北游至邺都(今安陽)傳法。在邺傳法時,當地一僧名道恆,其徒在聽了慧可講法後都不回來了,於是多次加害慧可,最後“遭賊斫臂”。後他單臂傳法,名聲大振。慧可在傳法於僧璨後於開皇時坐化。慧可由於得到了達摩衣缽,後被禅宗尊為二祖。 洪遵(528-608),據裴漼《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及《說嵩》載,他俗姓時,相州人,八歲出家,拜少林寺資公學法,後遍訪叢林,參學問法,佛法日精,齊主授予他“斷事沙門”。北周大象中,少林寺被廢後重新恢復,在寺中挑選道業精深者120人為菩薩僧,洪遵律師被選中。隋朝開皇七年(587),洪遵奉诏至京都,與天竺僧一起翻譯佛經,後受敕命為眾僧講律宗,為一代律宗大師。 志操、惠玚、昙宗,唐初少林寺著名武僧。據唐裴漼《少林寺碑》及《賜田牒》載:武德四年(621)四月,李世民與王世充戰於嵩洛一帶,駐守柏谷莊的少林寺主僧志操、都維那僧惠玚和昙宗等十三名武僧夜間攻入王世充之侄王仁則大營,生擒王仁則,並將其獻於李世民,唐軍乘勢擊敗王世充。四月三十日,李世民為表彰志操、惠玚、昙宗等十三武僧的功績,特頒《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於少林寺,同時要封十三僧官位,但由於志操、昙宗等只願出家禮佛,不願為官,於是李世民賜少林田地四十頃,水碾一具。參戰僧均得封賞,昙宗還被封為大將軍僧。由於志操、惠玚、昙宗等的助唐行動得到了李唐王朝的大力表彰,使少林寺走向昌盛。 法如(638-689),唐初北方禅宗領袖。據唐《法如禅師行狀》及《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載,法如為上黨人(今山西長治市),俗姓王,19歲出家後,到蕲州從弘忍禅師學法,深得其旨,為弘忍高足。弘忍圓寂後,於永淳二年(683)北游中岳,居少林寺六年,後在此傳法三載,“再振玄綱”、“興復正化”,成為北方禅宗的“定門之首”,並被尊為禅宗六祖。法如在少林寺傳法,為確立少林寺禅宗祖庭地位起到了作用。唐永昌元年(689),法如圓寂於少林寺,世壽52歲,徒眾為之建塔於寺西。 義淨,據《戒壇銘》及宋《高僧傳》載,義淨為初唐至盛唐時高僧。鹹亨時曾從海上到印度取經,歷時25年,經30余國,回國後從事譯經活動。長安四年(704)四月,三藏法師義淨來至少林寺,與少林寺主僧義獎、智寶等,重築戒壇傳法,並由義淨撰寫了《唐少林寺戒壇銘》。開元三年(715)刻石立於少林寺,惜此碑已無存,僅存碑文。 靈運(?-729),俗姓蕭,名光,南朝梁武帝後裔,蘭陵人,為虢州恆農縣尉之子。久懷慕佛之意,後游嵩山,至少林寺為僧,曾在少林寺附近龐塢從學於著名禅師元珪,潛心研究禅學。唐開元十七年(729)五月,圓寂於少林寺,門人堅順為其在寺西北建塔,至今猶存。 同光(700-770),唐代少林寺著名禅師。據《同光禅師塔銘》載,同光為晉(今山西)人,早年出家,後持缽至東山(太室山),皈依北方著名禅宗宗師大照(普寂)席下,“演大法義,開大法門”,達20余年,“振動中外,從師授業者不可勝言”。同光在少林寺傳法,“開悟知見,行不可思議之密行,拯扶昏迷”。天寶十四年(755)還與法忍等共立《敕還少林寺神王師子記》碑。大歷五年(770),圓寂於少林寺,世壽71歲,僧臘45,寺主僧惟濟、上座僧昙則等為之建塔於寺東,至今猶存。 惟寬(748-817),中唐著名禅師,衢州人。據《高僧傳》、《說嵩》、《少林寺志》載,他出家後於唐貞元十三年(797)來到少林寺研究禅法。唐元和初年被憲宗诏入京城,到安國寺說法,白居易曾向其問禅。白問道:“既曰禅師,何又說法?”寬答:“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禅,應用有三,其實一也。江淮河漢隨處地立名,名雖不一,水惟無二。律即是法,法不離禅;雲何於中,妄起分別。”白居易又問:“既無分別,何以修心?”惟寬答:“心本無損傷,雲何要修理?無論垢與淨,一切無念起。金屑雖珍,在眼為病。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無近執著,休落無明,此心要也。”惟寬精妙的解答,是其對禅宗理解的透徹。惟寬元和十二年(817)圓寂,憲宗谥“大徹禅師”之號。 法華行鈞(848-925),唐末至五代時少林寺名僧。據《法華鈞大德塔銘並序》載,法華鈞俗姓閻,陽武人(今河南原陽),14歲出家嵩山會善寺,拜素禅師為師。旦暮研習《法華經》,歷時3年。後游歷四方,講經說法。唐僖宗廣明元年(880)應少林寺之請,出任少林寺住持。此時距會昌滅法只有30多年,寺院被毀之殿堂、佛像等尚未恢復完畢。他主持少林寺後,歷時3年,重修了大殿。後殿宇又被廢毀,他再次募化重建了殿堂,塑了佛像。他臨壇說法,聞名遐迩,是唐末少林寺十大德高僧之一。在他任少林寺住持45年間,“士庶寫葵藿之敬,僧尼傾歸仰之心”。後唐同光三年(925)圓寂,年78歲,僧臘59,寺僧為之在寺西建塔,至今猶存。 廣慶,北宋元祐時少林寺住持。在其任住持時,為了保護經唐武宗滅法時存留下來的彌勒佛像及釋迦佛像,主持修建了“釋迦塔”和“彌勒塔”,並刻立了“文殊問疾”畫像碑。廣慶文章,文筆流暢;所書《釋迦佛塔銘》、《彌勒佛塔銘》、《文殊問疾碑》,蒼勁有力,別具一格。 清江,北宋徽宗時少林寺住持。崇寧四年(1105),因少林寺與當地居民發生土地糾紛,他將此告於西京永安縣,經縣府審理,重定了少林寺土地界限並立碑。建中靖國元年(1101),清江立知縣樓異撰的《少室三十六峰賦》碑(今存)和《太室二十四峰詩》碑(已失)於少林寺,對保存宋代嵩山文化作出了貢獻。 惠初,北宋末著名禅師。徽宗政和時出任少林寺住持後,大力倡導禅宗,推崇初祖達摩、二祖慧可。在任期間,宣和七年(1125)組織創建初祖庵大殿;宣和四年(1222)至靖康元年(1226)又在庵北建初祖面壁之塔,並請著名書家蔡京題字。他還立有《二祖大師像碑》(原碑失,金代重立)。惠初頗具文字和書法功底,記並書丹的《長蘆慈覺頤禅師 中佛事碑》,書法勁秀。他是宋末很有影響力的禅師,被徽宗封為“佛燈大師”,並賜以紫袈裟。 西堂老師(1079-1157),名法和,號無跡,許州人(今河南許昌),為北宋末至金初曹洞宗大師。據《西堂老師塔銘》載,他年少時出家善財寺大悲院,參禅習經,洞徹曹洞,金初到少林寺任住持二載。他在少林寺提倡宗乘,傳沿曹洞,僧眾雲集。後應京府普照寺之請任住持9年,晚年歸棲少林寺西堂。金正隆二年(1157)圓寂於少林寺,世壽79歲,僧臘57年,建塔於少林寺塔林,至今猶存。 祖端(1115-1167),為金初少林寺名僧。據《端禅師塔銘》載,祖端俗姓蔣,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少時出家法王寺,遍游叢林,後至少林寺,任住持長達15年。在主持少林寺期間,“闡揚法化,四眾皈依”。後受南京留守之請,主持法雲寺數載,晚年歸隱少林寺。大定七年(1167)圓寂,世壽53歲,僧臘25年,葬於少林寺塔林。 興崇(1176-1218),為金代少林名僧。據《崇公塔銘》載,崇公俗姓侯,汾陽(今山西汾陽)人,幼年喪父,靠母撫養,母病,崇公割自身肉讓其母食用,以孝名鄉裡。初出家本州法興院,後到少林寺參住持普照習禅,曾任嵩山之陰羅漢寺住持。金明昌時普照退席,驸馬泊治中等以其得法於普照,請之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任期間,致力於整修少林寺,經十余年的努力,“山門內外,稍稍就序”。泰和四年(1204),在崇公的主持下,由眾信士出資,在少林寺鑄造了重1.1萬斤的大鐵鐘,至今猶存寺內。晚年退居少林寺,泰和八年(1218)圓寂,世壽43歲,僧臘27年,葬於塔林。 教亨(1149-1219),字虛明,金代著名禅師。據《大明高僧傳》及今存少林寺、法王寺碑刻載,教亨7歲出家於山東崇覺寺,後遍參叢林,禅學日隆,先後任中都(今北京)潭柘寺、濟州普照寺、中都慶壽寺住持,還講法於鄭州普照寺、嵩山戒壇寺、嵩山法王寺、紹山雲門寺、林溪大覺寺五座道場,名揚四方。大安元年(1209)受官府之命出任嵩山少林寺住持,使少林“法席大盛”。在任少林住持期間於大安元年(1209)為崇公造塔,並與寺僧祖昭立《蘇東坡觀音贊碑》等。教亨還精於書法,所書《觀音贊碑》頗具功力,有東坡書風。金興定三年(1219)圓寂,年70歲。元光二年(1223)建塔於嵩山法王寺。塔已無存,塔銘今存嵩山法王寺。 志隆,號東林,稱東林志隆、東林隆公,金末曹洞名僧。志隆出家後曾參曹洞宗師萬松行秀為師,為其重要門徒。金貞祐時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任期間,創建“少林藥局”,為僧俗醫病。貞祐三年(1215)為西京靈源院著名長老衍公建塔;金興定四年(1220),與居士王知非等募資歷時兩年,重修了面壁庵(初祖庵)和雪亭西捨;興定時又立《二祖大師像》等碑於少林寺。志隆為曹洞名師,他入主少林寺,對曹洞宗大旗豎立寺院起到了重要作用。 祖昭,金代少林寺僧,字繼明。著名書畫家,尤精繪畫。原籍山西太原,為儒林世顯周臣之外孫。金大定時到少林寺為僧,曾任少林寺都維那之職,晚年移住嵩山法王寺。祖昭一生研修書畫,造詣頗深,留下了眾多佳作。今存少林寺的繪畫作品主要有:大安元年(1209)繪的《觀音贊像》、《三教聖像》;金興定六年(1222)繪的《達摩只履西歸圖》、《彌勒大士應化像》;金元光二年(1223)繪的《二祖慧可禅師像》。祖昭的繪畫作品,多以佛教人物為主,精美樸實,別具一格。祖昭的書法作品今存於少林寺的主要有大定十九年(1179)所書的“海公禅師之塔”隸書六個大字、《三教聖像碑》中的唐肅宗贊文等。祖昭的書法,以隸書為最佳。此外,祖昭於大安元年(1209)還為少林住持崇公禅師撰寫了塔銘。 乳峰(1197-1266),法名德仁,字仲山,號乳峰老人,為金末元初少林寺著名禅師。據《少林乳峰仁公禅師塔志》載,乳峰為山西路州人,俗姓張,少年出家,26歲受具足戒後,四方游學講法,不到30歲即被稱為“大法師”。後聞曹洞宗師萬松行秀在洪慈傳法,皈依其門下。出山後初住南宮洪濟寺,又住南宮慶吁寺、東原靈泉寺,元初到少林寺任住持。當時由於金元戰爭,少林寺“殿宇崩毀十七八”,於是他上任後首先致力於修葺寺院,經過數年的修復,使寺院“還舊觀”。他在少林寺任9年住持後退居南宮,後又奉旨任燕京(北京)萬壽寺住持,並被元帝賜以“正宗興教大禅師”之號,他以年邁固辭。至元三年(1266)圓寂,世壽70。歸葬時萬人素衣相送,門徒分其靈骨在少林、燕京、南宮、晖州四處建塔。 復庵(1206-1283),法名圓照,字寂然,號復庵。山西上黨(今長治)人。年11出家慈雲寺,拜乳峰和尚為師,隨之16年。後歸萬松行秀門下三載,“即蒙印可,有宗洞正宗,方圓靜照之頌”。蒙古乃馬真後二年(1243),在京師(北京)建資戒大會,後任德州之天寧寺、齊河普照寺、鵲裡崇寧寺住持。後又出任少林寺、嵩山法王寺住持。晚年居住京師萬壽寺。復庵為元初曹洞名僧,聲譽卓著,與官府中書右丞、德州總管及名僧性英等交往甚密,知名度甚高。至元二十年(1283)圓寂,壽78歲,僧臘62年。歸葬時,士庶傾城相送。 福裕(1203-1275),字好問,號雪庭,為元初著名禅師和曹洞宗師。太原文水人,俗姓張。落發為僧後,游學於燕京(北京),拜曹洞宗師萬松行秀為師,從學十年,“道益隆,名益著,學者日益廣”。他繼萬松之後執掌曹洞宗。乙巳年(1245),元世祖未登基即命其主持少林寺,大作資戒會。戊申(1248),憲宗诏住和林興國,後又召至殿中,授予元代最高僧官都僧省都總統之職,總領全國佛教,為禅宗領袖。在福裕任少林寺住持期間,他統領嵩山諸剎,並把嵩陽因戰亂而遭破壞的古寺修得“金碧一新”。裕公每登壇講法,四眾雲集,“施者如丘山,來者如歸市”。裕公通群經,留有語錄幾十萬言。中統元年(1260),世祖即位不久,命他火速進京與道士李志常論辯,結果得勝,焚毀道經40余種,並將全國的237所廟院歸還佛教,為此世祖贈以“光宗正法”之號。不久裕公又受請出任京都萬壽寺住持14年,晚年歸隱少林寺。傳福裕重視少林功夫,並對少林功夫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至元十二年(1275)秋圓寂,世壽73,僧臘52,葬於塔林。皇慶元年(1312),元仁宗追贈福裕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晉國公。他是少林歷史上惟一被封為國公的僧人。裕公主持少林寺,不僅將曹洞大旗樹於少林,而且使少林寺達到了空前的中興,故被譽為功德可以與達摩相比的“開山祖師”。 足庵,法名淨肅,號足庵,元初著名禅宗大師。出家後遍訪名師,後皈依福裕,為其嫡傳門人。中統二年(1261)福裕受請出任萬壽寺住持後,足庵被元世祖授以“河南西路十州提領”之職,總掌十州佛教,並繼雪庭出任少林寺住持達九年之久,他實際上是裕公在少林寺的代言人。其主持少林期間,大力推行裕公主張,使裕公一系根植少林。他在少林廣集信徒傳法,“佳名遠播”,後退居懷州,不久,受請出任山東靈巖寺住持五年。至元十八年(1281),又出任京師(北京)萬壽寺住持。足庵門徒眾多,其徒古巖、月巖、菊庵等相繼出任少林寺住持。至元二十六年(1289)圓寂,靈骨三分,建塔於少林寺塔林、山東靈巖寺和北京萬壽寺。 靈隱(1236-1289),法名文泰,號靈隱,稱靈隱泰公,為元初著名禅師。據至元二十六年(1289)《少林寺住持泰公禅師碑》記載,靈隱,山西汾州人,幼出家,後拜雪庭裕公為師,為其嫡傳弟子。足庵退席少林寺,他繼之出任住持8年。他足智多謀,能斷不了公案,堪稱大事,被元世祖聘為“大元國師”。裕公圓寂後,他繼之執掌曹洞宗,為一代曹洞宗師。至元二十六年(1289)圓寂,世壽54,僧臘34,葬於塔林。 中林(1231-1290),法名智泰,道號中林,稱中林泰公。據《少林寺住持泰公禅師碑》載,中林幼喪父,母送之到華嚴寺出家,持巾拿瓶,顛沛於世,備受艱辛。後遍訪叢林, 拜復庵席下,住嵩山法王寺,又入少林寺事乳峰為師,之後又往大都依雪庭席下多年。出山後元世祖命其任太原中林報恩寺住持,至元十九年(1282),受少林寺之請,主持少林八年。在少林寺期間,弘揚禅法,“門風壁立,學徒雲集”,“振萬松一代之玄綱”;他還在少林寺創建須彌法座,翻修大殿、祖師殿、三門、廚房、寮捨等,為之一新。至元二十七年(1290)圓寂。世壽60,僧臘42,葬於塔林。 慧矩(1223-1289),鈞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俗姓蔣,出家於少林寺,拜住持雪庭裕公為師,為其嗣法傳人,故塔銘中稱其為宗主,今少林寺僧也把慧矩稱為少林曹洞正傳者。至元二十六年(1289)圓寂,世壽67,僧臘42,度門徒十余人,葬於塔林。 慧山(1243-1308),是元代著名禅師。法名慧山,字(或號)藏雲,祖籍覃懷,高祖時遷登封。慧山7歲出家少林寺,拜住持雪庭裕公為師。裕公赴萬壽寺任住持,他隨之左右。後回到少林寺,足庵任住持時任監寺,中林任住持時充提點。他在少林寺建水陸大法會二次。大德時,赴江南求得大藏經,與住持福遇共創轉輪閣(今鼓樓)。至元三十一年(1294)和至大元年(1308),兩次奏請皇帝、皇儲、諸王、帝師、都僧省下聖旨、令旨、法旨和榜文保護少林寺。傳慧山精通少林功夫。至大元年(1308)圓寂,世壽66,僧臘50,葬於塔林。 慧慶(?-1318),是元代著名禅師。法名慧慶,號五峰,許昌人,俗姓蔣。出家於少林寺,拜住持雪庭裕公為師,雪庭顧遇甚厚。至元乙丑(1265),少林寺有御寇之憂,為了抵御強寇的入侵,雪庭讓精於武功的慧慶出任少林副寺,至元九年(1272),又升為監寺,不久又升為提點。雪庭裕公圓寂後,慧慶負責雪庭著述的整理及為雪庭樹碑立傳事宜。他在少林寺購材運瓦,重修少林。他不辭辛苦赴京請名家為雪庭裕公撰碑銘,延祐元年(1314)在少林寺建《裕公碑》,並將裕公著述刻版印刷傳世,武宗賜以“正宗弘法大師”之號。延祐五年(1318)慶公圓寂,建塔於少林。 月巖(?-1311),法名永達,字圓悟,號月巖,稱月巖達公。山西太原濟州人,初祝發於本州天寧寺,至元十五年(1278)至山東靈巖寺,依足庵席下,後隨足庵移居大都(北京)萬壽寺,得足庵衣缽。至元二十八年受命繼中林泰公後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任期間修葺寺院,四年後退席隱居,大德四年(1300)受命再次出任少林寺住持,大德末退席,至大三年(1310)圓寂。月巖與裕公、足庵、靈隱、中林皆為曾受皇帝敕封的住持。 古巖(1242-1318),元代著名禅師。法名普就,號古巖,稱古巖就公。15歲出家於龍山禅房寺,後到靈巖谒足庵,在其席下多年。大德六年(1302)任靈巖住持,元廷最高僧人管理機構總統所賜以“妙嚴弘法大禅師”之號。皇慶二年(1313),少林寺知寺不遠千裡禮請出任少林寺住持。他在少林寺,“行百丈清規,整頓叢林懿范”,“弊風翕然魯變,玄綱大振,道化日新。周寺歡忻,諸方景仰”。在主持少林寺時,對少林大加修葺,繪初祖庵大殿達摩以上二十八祖像,立《聖旨碑》等兩通,翻修房室80余間,置莊一所,開田二頃,使寺院僧眾“眾常兩千”,盛況空前。延祐五年(1318)圓寂,世壽77,僧臘58,葬於塔林。 鳳林(1284-1345),法名珪,號鳳林,稱鳳林珪公。出家後游學四方,後來到少林寺,在住持還源遇公席下多年,之後隱入山林,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延祐元年(1314)受少林寺之請出任熊耳山空相寺住持,清理了前任住持所欠眾多民財,重振空相。延祐後期出任少林寺住持,至治二年(1322)退席。天歷二年(1329)再任少林寺住持。任職期間創建法堂,重修方丈室、輪藏(鼓樓)等。講經說法,使少林宗風大振。至正五年圓寂,世壽62。 淳拙(1274-1353),元代著名禅師。法名文才,號淳拙,稱淳拙才公。山西臨汾人,出家於絳州福嚴寺,後至嵩山少林寺,居還源遇公席下多年。泰定甲子(1324),少林虛席,眾請為住持。聚眾講法,“一時缁白傾響,聲譽藹然”,天歷二年(1329)退席,诠釋《楞嚴經》、《般若心經》等。至正乙酉(1345)復任少林住持。任職後,主持創建鐘樓,豎《達摩大師碑》,開增寺田二十頃。至正十三年(1353)圓寂,世壽80,僧臘64,建塔於少林。洪武二十五年(1392)了改為之立《淳拙禅師塔銘碑》,日本僧人德始書丹。 息庵(1284-1340),法名義讓,號息庵,稱息庵讓公,元代著名禅師。真定人,出家後遍參名師,後至龍山古巖席下。皇慶時,隨古巖赴少林寺,任書記之職,後任嵩山法王寺、熊耳山空相寺、泰山靈巖寺等住持。所到之處革故鼎新,百廢俱興。後至元丙子(1336),少林虛席,知事相請,出任住持五年,使少林寺“玄風大振,聲名藉甚,學徒雲臻”。他還大葺寺院,所有房捨,整修一新,“倉廪之畜,十倍於常”。後至元六年(1340)圓寂,年57,僧臘36。葬於塔林。至正元年日僧邵元為之撰《息庵禅師行實碑》。 邵元(1295-1364),字古源,日本國越前人。出家於日本東福寺,後任日本山陰道但州正法禅寺住持。元朝泰定四年(1327)到中國學習禅法。在中國,他遍訪名剎,後至元時到少林寺,居住持息庵門下尤久,先任少林寺書記之職,後又任首座,與息庵等鑄大鐵鐘一座。邵元精通禅學,漢語造詣頗深,在其任首座時,應邀為少林寺前住持照公撰並書寫塔銘;息庵圓寂後,應邀為息庵禅師撰寫《息庵禅師道行碑》。傳邵元曾從息庵學習少林功夫。元至正七年(1347)東歸日本。他在中國長達21年時間,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松庭(?-1390),法名子嚴,號松庭,稱松庭嚴公、松庭子嚴,為元末明初著名禅師。缑氏人(今偃師缑氏),俗姓樊,9歲出家少林寺,禮齊雲為師,後參息庵讓公、淳拙才公學法。元末淳拙主持少林時,任書記之職,後任嵩山法王寺住持。明洪武二年(1369),少林虛席,眾請出任住持。洪武十五年(1382),明王朝頒令在各省設立總管全省佛教的僧綱司,明王朝任命松庭首任河南僧綱司都綱(會長)。是年,周王為已去世的孝慈皇後設法會,請其講法,賜以僧伽黎衣。洪武二十三年(1390)圓寂。松庭不僅是著名禅師,還精於文學和書法,曾書《淳拙碑》,撰書《重修三門記》、《嵩巖俊公塔銘》等。其書法尤為飄灑、遒勁。 凝然,法名了改,號凝然,稱凝然改公,為明初著名禅師。俗姓任,河南登封金店人,14歲出家少林寺,拜提點覺訓為師。後遍參名師,又從少林寺住持松庭習禅,“空徹玄微,名聲日隆”。與住持松庭一起二次精修殿廊,後隱居二祖庵修行。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少林虛席,眾耆老舉薦其出任住持,稱少林寺二十五代住持。明初時,由於元末戰亂,少林寺損毀嚴重,他繼任住持後,起廢重新,大修寺院,使“堂庑庫煥然一新”。在其任住持期間,少林僧眾雲集,“四眾皈依,萬指圍繞”。他任住持三年後退居少林寺,明永樂中圓寂,年87歲。改公在明初對少林寺的復興起到了很大作用。改公一系門徒,後來長期執掌少林寺,因而改公備受後世推崇,清乾隆帝游少林寺時,曾命為之立碑。 從公(1417-1483),法名可從,字無方,稱無方從公或從公無方。從公為洛陽人,俗姓許,年少出家於福興寺,禮住持慧公為師。正統時至嵩山龍潭寺,後到少林寺居住持俱空斌公席下,行斌公法印,探究禅學,聲名遠播。成化十年(1474),少林寺虛席,從公出任少林寺住持八年,稱少林寺第二十七代住持。任職期間四方學徒聞名至其席下求學年,並重修鐘樓等,使少林寺煥然一新。成化十九年(1485)中,應徽府中貴揚悟僅之請住觀音寺,度中貴大人數十人為徒,成化十九年六月圓寂,壽64,僧臘40,建塔於少林寺。從公是明朝中期著名禅師,傳法弟子甚多,名僧月舟、徹空、拙庵等皆為其門徒。 徹空,法名悟本,號徹空,稱徹空本公。明代著名禅師。原籍大興,因其家人在洛陽為官,定居洛陽。少時皈依佛門,天順時,官府下令未受戒者一律還俗,徹空還家,父母為其訂婚,他不從,後又出家少林寺,拜無方從公為師,從公將僧伽黎、印證法語等傳於他。徹空精研禅學,並得曹洞真傳,名冠四方。每登壇講法,“機辯剎馳,四眾歎服”。徹空曾任河南府所設的僧綱司副都綱(副會長)、都綱(會長)之職。徹空還精於詞賦文章,請他寫詩和文章的人擠滿門庭。少林寺現存有徹空撰的《成公拙庵塔銘》和《古仙公和尚行實碑》二文。徹空圓寂於明正德中,建塔於塔林,至今猶存。徹空為明代少有的禅學大師,為後世所推崇。 月舟(1454-1526),法名文載,字虛白,號月舟,稱月舟載公,明中葉著名禅師。通州(今北京通縣)人,俗姓王,13歲出家,遍參叢林,後至嵩山少林寺,居無方從公席下三年,得從公印可。後回京師白塔妙應禅寺,研習大藏經近30年。弘治十年,少林虛席,寺中知寺不遠千裡請其出任住持,他辭之再三不就。正德五年(1510),少林再請,他請示朝廷禮部正式頒發公文,任命他為少林寺住持。他上任後,整頓叢林,清除弊風,“玄綱大振,道化日新”。他還主持對少林寺大加整頓,重修了輪藏(鼓樓)、 方丈室、立雪亭、廚庫、廳堂等,創建了玉皇殿,重建了甘露台上的甘露殿等。月舟任少林寺住持長達16載,門人以千計,是少林寺最鼎盛的時期之一。明嘉靖五年(1526)圓寂,世壽73,葬於塔林。 周友,號三奇,明代著名少林武僧和僧兵將領。三奇於明成化時出家少林寺,拜悟聰為師,潛心修練少林武功,成為一代少林功夫名師。明中葉,北逃塞外的蒙古貴族不斷侵擾北部邊關,為此明王朝在北部邊關設重鎮,並調各地兵馬御敵。正德時,他受武宗宣調,率少林僧眾鎮守邊關,屢立戰功,武宗特賜以“都提調總言”之官職。後雲南少數民族貴族在雲南叛亂,周友又統少林僧兵前往雲南平定叛亂,得到官賞。他在統兵征戰四方時,還廣傳少林武功,從其習武的僧俗弟子有千余人,分布四省幾十個州縣。明嘉靖中,周友圓寂於少林寺,葬於塔林。 匾囤(?-1563),法名悟須,字無空,號匾囤,明代著名禅師和少林武僧。俗姓陳,河南禹州名宦陳氏子。年20,出家少林寺,禮梵僧喇嘛(道源)為師。後游歷名山大川,曾結廬於峨眉絕頂修行。他深得禅要,在京城講法,“名振京師”,王公及士庶皆尊之。宮中御史張暹等在京都(北京)為之創建吉祥庵讓其傳法。小山主持少林時返回少林寺,出資創辦大法會。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再赴四川峨眉山,當行至夔州(四川奉節)江中時說道:“道曠無涯,逢人不盡。”言畢,登岸而逝。徒孫普明等以其出家於少林寺,歸葬於塔林。明英宗曾孫新昌王朱厚尊為其撰《匾囤和尚碑》。匾囤不僅精禅學,而且是一位著名武僧。據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載,他承其師父所傳拳棍,曾救人於苗族山寨,苗人把他尊為神。 小山(1500-1568),明代著名禅宗大師。法名宗書,字大章,號小山。原籍順德南和人(今河北南和),俗姓李,10歲入學,讀習儒業,雲:“此皆世法,非出世法也。”於是15歲出家開元寺,後閉關太行山修行三載。年20,聞月舟禅師在少林寺傳授達摩心宗,遂赴少林寺居其席下習禅。他從月舟八年,“洞上宗風,蒙賜印可”。後游歷諸寺,講經說法,推演禅宗,名重佛門。嘉靖三十一年(1552)至三十四年(1555),少林耆宿三請小山出任少林住持,不就。嘉靖三十六年(1557),少林復請,小山領朝廷禮部文書,正式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他主持少林寺期間,“大開法席,眾盈五百”,使少林曹洞宗風復振。後四處募資,對寺院大加修葺,並重建少林寺初祖殿。小山主持少林寺期間,正值明代抗倭戰爭,身為住持的他,數度派遣少林僧兵赴沿海抗倭前線,屢建戰功,使少林僧兵名揚四方。小山自嘉靖三十六年(1557)至四十五年(1566)主持少林長達十年的時間裡,使少林達到極盛。嘉靖四十五年(1566),退席居於宗鏡庵,隆慶元年(1568)冬圓寂,年68歲,僧臘36,嗣法弟子鎮性等將其靈骨三分,分別建塔於少林寺、宗鏡庵和順德祖茔。 周參(1517-1574),明代著名武僧和僧兵將領,法名周參,號竺方。颍川(今禹州或登封)人。少時出家少林寺,禮悟空為師,“習學演武,名播四海,武亞諸方”。他還精於兵法,官民聞其名而歸之,嘉靖三十二年(1553),河南柘城人師尚诏起義,他奉上司官府之命,率50名少林僧兵前往鎮壓。在戰場上,“運大智於沙場,戰雄兵於頃刻”。周參不僅精於武功,而且任少林寺監寺(僅次於住持)和提點達30多年,長期協助住持執掌少林寺。萬歷元年(1537),官府因寺僧參戰有功而免除少林寺新加稅糧,就是由周參提請免除的。萬歷二年(1574)圓寂,年58歲,僧臘43,葬於塔林。 洪轉,明代少林寺著名武僧,正德時出家少林寺,後隨師叔、著名武僧周友和尚習武,尤精棍法,為一代棍法大師。明萬歷中,俗家弟子程宗猷到少林寺習武,曾從洪轉演習少林棍法。《少林棍法闡宗》雲:“師年逾八十耆老,棍法神異,寺眾推尊。”洪轉不僅是棍法大師,而且對槍法頗有研究,曾著有《夢綠堂槍法》一卷傳世。洪轉在嘉靖時還曾任登封縣僧會司僧官。洪轉對少林棍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月空,明代著名武僧。據《日知錄》、《倭變志》等載,明朝嘉靖時,少林武僧月空,接到都督萬表檄文,率僧兵30余人,開赴松江一帶抗擊倭寇,30名武僧持七尺鐵棒擊殺大量倭寇,後因救被倭寇劫持的百姓,中倭寇埋伏,30名武僧都戰死沙場,在少林僧兵抗倭史上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 廣順、普便,明代著名少林武僧。廣順,號萬庵,稱順公萬庵。順公早年入少林寺為僧,是著名武僧將領周友之徒孫,深得友公真傳。明嘉靖末,倭寇侵犯我沿海,時任少林寺都提舉的萬庵和尚,應召參加抗倭戰爭,並立下戰功。他是武僧周友家族中已知的一位因抗倭而立功的武僧。又據嘉靖三十九年(1560)《重建初祖殿記》碑和嘉靖四十五年《釋迦雙足靈僧碑》載,順公曾任少林寺監寺和登封縣僧會司僧官,是少林寺極有影響的僧人。普便,號大才,明嘉靖末,因參加抗倭戰爭而立功。順公和便公是少林寺兩位有名字可查的抗倭立功的武僧。 宗擎、普從,明代少林寺著名武僧。嘉靖辛酉(1561),抗倭名將俞大猷奉命自雲中(山西大同)赴沿海抗倭前線,路經少林寺,請寺僧為之演棍,大猷雲少林之棍:“傳久而訛,真訣皆失。”少林寺住持小山請大猷指正,大猷說“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於是小山從寺僧年少有勇者中選出宗擎、普從,隨俞大猷赴抗倭前線。大猷諄諄教之實戰少林棍法三年之久,二僧練得“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後二僧回歸少林寺,將戰場上學的棍法傳於少林寺,精者達近百人,普從歸寺後不久圓寂。萬歷丁丑(1577),宗擎在北京神機營遇到調兵馬糧草的俞大猷,俞備感欣喜,臨別題《詩送少林寺宗擎有序》詩。宗擎、普從對少林棍術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洪紀、洪信、廣按、宗想、宗岱,均為明代著名武僧,六僧皆以棍術聞名。據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載:宗猷曾學棍於洪紀,後洪紀於明末被流兵戰死。廣按乃法門高足,盡得轉師之技而神之,對宗猷學棍耳提面示,開示神奇。宗想、宗岱與宗猷為友,常在一起習武。又據《陸桴亭文集·石敬巖傳》上有棍術家洪信。《手臂錄》載洪紀為洪轉昆弟,精於棍法。 正道(1547-1623),是明代著名禅宗大師和欽命少林寺住持。法名正道,字無言,號雪居,稱無言道公。江西洪都人,俗姓胡,生於明嘉靖丁未(1547)。初祝發於江西上藍寺,拜璘和尚為師。後遍參叢林,萬歷初至少林寺,拜幻休為師。一次,幻休開堂講法,道公問:“如何是洞上家風?”休公答:“月下三花樹,峰前雙桂枝。”又問:“和尚還別有麼?”答:“唯此一事實。”道公聽後大悟。在幻休數百個得法弟子中,道公最出色,深得休公真傳。幻休示寂後,登封縣令及寺院僧眾於萬歷十八年(1590)底共推道公出任住持,並送朝廷祠部任命文書於道公。萬歷二十年(1592),道公正式出任少林寺住持,為第二十六代。在道公主持少林寺31年間,整頓寺院,寺風純正。道公不僅是少林寺住持,還是北方禅宗的首領,聲譽卓著,“作賓王家,名動京阙”,被稱為“僧中之傑”。道公任住持時,重修寺院,還請求官府免除少林寺糧差,這是少林歷史上最後一次豁免糧差。他主持少林寺還有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帶領弟子,千辛萬苦,在少林寺南山丘上種下千萬棵柏樹,使寺南不毛之地,成為郁郁蔥蔥的柏林,人稱“柏板”。道公此舉可謂千古一人。在道公住持期間少林功夫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演武極盛,這都是道公倡導的結果。他不僅是有史可查主持少林寺時間最長的住持之一和顯赫的名僧,還是對少林功夫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僧人。天啟三年(1623),道公圓寂,葬於塔林。 玄機,為明末清初少林寺著名武僧,尤精拳法,為一代拳術大師。玄機於明萬歷時入少林寺為僧,精研拳法。後將拳法傳於陳松泉,陳再傳張鳴鹗,清初張孔昭將其拳法著成《拳經》一書傳世。玄機和尚在少林寺任都提舉一職,當為拳術教頭。天啟二年(1622)曾和正道、超永、圓會、道權等共同修建初祖庵千佛殿。崇祯四年(1631)又同住持慧喜共同重修少林寺橫翠亭。清康熙時玄機卒於少林寺。玄機大師對少林拳法的繼承和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鞋僧,據《說嵩》和《少林志》載,大鞋僧,無名字,不知其是何處人,也不知其年齡,著大鞋,因名大鞋僧。他不識一字,遇少林寺講法,常去聽。他一人居於五乳峰達摩洞中,冬夏一身衣服,每天下山討食,常在夜二更時歸洞,如遇大雪,四五天不出門。常有人送飯給他,堅辭不受,即是留下飯也不食。他說,居達摩洞的原因就是想省心,如接受飯食恐怕由此煩人。有人向其問道,他回答得言簡意赅。一紳士請他诠釋道法真谛,他答:你們這些人常犯口是心非的弊病,遇事認真干,就是佛理,何必多問。一天他欲離開少林寺,人問他何故,他說:人尋我的漸多,恐怕話多有失。後來,他去了終南山,不知所終。大鞋僧是明末具有傳奇色彩的僧人。 宜山(1630-1710),清代著名僧人書畫家。字子久,號宜山,康熙時曾為貢生,著有《瓣香閣詩抄》,年50出家少林寺。他工詩,善書畫,在少林寺期間潛心研畫竹、蘭,並在室前後植滿竹、蘭。他繪有大量竹、蘭作品,今多佚失。少林寺僅存有他繪的《雨竹圖》和《石蘭圖》。康熙四十九年(1710)宜山卒,年80歲。 清寧(1699-1762),法名清寧,字心雲,稱心雲寧公。偃師人,出家少林寺拜祖欽為師。乾隆元年(1736),清寧受清王朝皇戒。乾隆十五年(1750),弘歷帝游嵩山,清寧負責接待,與乾隆帝夜談,言其祖凝然改公功德,乾隆帝命為之立碑。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寧伐石為改公立碑。乾隆二十七年(1762)圓寂,年64歲,建塔於少林寺西土丘上。 恆林(1865-1923),是清末民初著名少林武僧和禅師。法名恆林,號雲松,登封江左宋寨人(今屬伊川)。光緒初年出家少林寺,潛心研習少林武功,得少林功夫精髓,後長期任少林武僧教頭,傳授少林武功。民國元年(1912),充任登封縣僧會司僧會(會長),後任少林寺當家和尚。他不僅精於武功,也精於禅學,每登壇說法,無不歎服。民國初年,世局不穩,戰事不斷,土匪蜂起豫西,精於武功的恆林被推為少林寺保衛團團總。上任後組織僧兵,並購置槍械,進行訓練。民國九年(1920),恆林率領精通武功並配有槍械的少林保衛團在梯子溝、白玉溝、熬子坪等地與土匪進行大小數十戰,無不勝。是年匪首牛保成、牛邦、孫天章、段洪濤眾匪合攻鞏縣魯莊,鞏縣九區民團與之戰,匪退逃時偃師十四、十五民團加入追擊,當土匪退至熬子坪時,恆林率少林寺保衛團截擊,大獲全勝,少林地區匪患得到遏制。河南省長張鳳台為此給恆林頒以獎章、獎狀,並獻“威靈普被”匾額於少林寺;河洛尹閻倫如贈恆林以“少林活佛”匾旌其功。民國十二年(1923)秋,恆林圓寂,四方百姓無不歎息。 妙興(1891-1927),是少林寺著名武僧和僧兵首領。法名妙興,字文豪,號金羅漢,河南臨汝謝灣人。8歲出家少林寺,拜恆林為師,自幼隨師習武,被稱為奇才,遂授以少林寺嫡傳各種拳械並點穴、卸骨、擒拿等功夫,成為功法深厚的武術大師。後任寺院武術教頭。凡俗家有入寺比武者,妙興與之較,無不勝。妙興還隨恆林參加了諸多與土匪的戰斗。民國十二年(1923),恆林圓寂,囑妙興繼任住持,眾即推之出任登封縣僧會司僧會和少林寺住持(當家和尚)。妙興在任時,打破歷代少林寺秘技不外傳之旨,將少林嫡傳武功傳授給了眾多俗家弟子。妙興還著有《少林宗派淵源世系圖解》、《少林拳解》、《少林棍解》、《達摩五經拳》、《禅杖圖解》、《少林戒約釋義》、《增補拳械箴言》等書,藏於寺。1923年,吳佩孚命其師長張玉山收編湖北第一師別動隊,第一旅旅長盧耀堂觊觎少林寺槍支,任命妙興所率的少林保衛團僧兵武裝為第一團,妙興任團長,住於少林寺。1925年胡景翼、阚玉琨爆發戰爭,妙興率僧兵襲擊阚部崔繼華軍。1927年農歷二月,妙興率第一團從少林寺出發,隨盧旅開駐鄭州,後調舞陽。是年農歷六月率部與任應岐軍交戰時陣亡,年僅36歲。 素典(1878-1946),號清禅,清光緒四年(1878)出生於河南偃師逯寨,俗姓任。光緒中出家少林寺,旦暮習禅,研修武功,成為少林知名禅師。民國初年,時局動蕩,土匪橫行,通力協助恆林大師籌建少林保衛團,平息匪患,使少林地區重歸平安。此間,他走五台、奔峨眉、下寧滬、講經傳法,揚名於佛門。1928年,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千年古剎慘遭浩劫。在此危難之時,出任少林寺知客,接納四方,力謀重整少林。他與淳樸、貞緒一道重修了達摩亭、方丈室、山門諸殿,並廣植柏樹於少林,1930年,少林最古老的建築初祖庵大殿,因長期風吹雨浸,日久倒塌。他與淳樸等不忍千年古殿毀於一旦,力倡募資重修,使河南最早的建築得以保存。面對民國時少林功夫後繼乏人的局面,他與貞緒等訓練武僧,並在少林中學開設武術課,使少林功夫得以光大。典公在長期擔任知客期間,積勞成疾,於1946年11月圓寂於方丈室,年68歲。 貞緒(1893-1955),字耀宗,鞏縣魯莊人,俗姓李。6歲出家鞏縣(今鞏義)少林寺下院龍興寺,拜純智為師。民國9年(1920)回少林寺,從恆林學習少林武功,後成為著名武術大師。民國18年(1929)任少林寺監院,和監寺淳樸等共同主持少林寺。1930年與淳樸、素典、貞俊、行敬等共同募資重修損毀嚴重的初祖庵大殿,使河南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得以保護。民國27年(1938)至33年(1944)在任少林寺當家和尚時,從天王殿到法堂共植柏樹200余棵。此間為了繼承和光大少林功夫,他與原寺院還俗武僧俗子吳三林大師等一起組織訓練武僧。貞緒主持少林寺時,還和眾僧一起整修了方丈室、立雪亭等。1955年,貞緒圓寂,世壽62歲。 德根(1914-1970),是近現代著名少林功夫大師。俗姓韓,鞏縣(今鞏義)關帝廟人,6歲出家鞏縣少林寺下院炒米寺,拜素端為師,賜法名德根。他16歲回少林寺,從貞緒大師習武,掌握少林功夫拳械等眾多功法,為近現代最知名的武僧。1946年,德根出任少林寺武僧教頭,傳授少林武功,使少林功夫在最嚴峻的時刻得以傳承。新中國成立後,德根受教育部門之請專職傳授少林功夫。1962年受文教局的委托,由德根口述,整理出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本比較全面反映少林功夫的專著《少林功夫概要》(內部刊印)。1970年,德根不幸病逝,終年56歲。 行正(1914-1987),字願安。俗姓李,登封城關劉莊人。6歲出家少林寺,拜德寶為師,賜法名行正。後隨師習禅研武。1928年,寺院被焚後與寺僧一起耕田,保護寺院文物。新中國成立後任少林寺當家和尚。1937年,豫西遭大旱,少林寺也因所種田地大都無收。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行正大師不顧視力低下,來往於崇山峻嶺之間,賣煤換糧,終於帶領僧眾度過歷史上少見的災荒年。1958年赴武漢佛教訓練班學習。“文革”時,造反派沖入少林寺破“四舊”,為此,行正用轉移地點、埋藏等方法,保存傳世佛經數千冊、達摩銅像、緊那羅王鐵像、匾額多塊等。後造反派欲砸毀千佛殿銅佛,大師用身體護住銅佛,從而保住了這尊珍貴的銅佛,後來造反派又想炸掉塔林全部古塔,行正大師聞知後,前去勸說,並又徒步疾馳縣委,請求制止,最終制止了毀塔事件。大師用果敢的行動及真誠的心,保住了號稱中國古塔博物館的塔林免遭浩動。1982年後行正先後出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河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和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1986年10月,行正出任少林寺方丈,稱二十九代。大師在任期間致力於弘揚禅法和光大少林功夫事宜,使禅宗祖庭和功夫勝地得以復興。1987年圓寂,年73歲,葬於塔林。
|
|
|
|
|
|
上一篇:洪修平教授:什麼是涅盤?
下一篇:洪修平教授: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有哪些區別?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