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總說※
佛從四谛的苦、集、滅、道,來正確的開示:人生世間的特性( 苦 );世間苦迫的原因( 集 );說明超越世間,消除一切苦迫的境地( 滅 );以及消除苦惱的方法( 道 )。佛法是信智相成的,決不說只要信就可得救。我們必須認清人生的苦迫性,及找出苦的原因,才能在消苦的過程中,去體驗真理,而得解脫。”
這和醫生看病一樣,如果不了解病人的真正病因,亂投藥就沒用。去醫院看病時,醫生一定先進行望聞問切的檢查,找出正確病因,直接就病因而治療。我們每天都在痛苦煩惱中,到最後又面臨生死的大恐怖,這一切如何解決?當然,也得像看醫生一樣,先找出苦的原因。
苦是人間的事實,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的,不管什麼身分,沒有一個不苦的。即使人間的際遇很圓滿,也不是不苦,而是還沒有面對真正的大苦而已。尤其是醫生在醫院裡更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我們也能看到那些長輩和親戚朋友的病苦。現在我們還沒老,還沒有到面對病得要死的狀態,感覺都很自在。但是人哪能不經歷那個時候呢?難道真的不苦不怕嗎?現在很多人都很自在:“死就死,有什麼!”甚至還有人說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真的嗎?沒有面對以前都很自在,真正碰上就不然了。在電視上可以看到那些搶劫犯,要拉出去執行死刑時褲子都濕了,腿都癱軟了,搶劫時的那股子所謂“英雄豪氣”哪裡去了?此刻還會說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麼?為什麼這時候嚇得腳都軟癱無法走路,還得人架著?
記得我們一位法師在她祖母要過世時回去看她。老人家已經八十多歲了,平常也很自在,躺在病床上,似乎沒什麼煩惱。但看到出家的孫女來時,竟然緊抓住她的手:“救我!”她從來不向家人表達什麼的,但當她面臨著死亡,看到孫女是出家人時,就會抓著她的手――救我!你們知道那種內心的感觸嗎?不要以為我們沒事,不要以為我們都有辦法,那是你還沒有面對而已。有智能的人就知道死亡是我們的必經之地,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就像人世間的事情一樣未雨綢缪,面對死亡時,就不會大恐懼了。能真正自在超越生死的人為何那麼多?他們下功夫的啊,才不會手忙腳亂哪!你這一生也許是大官或大企業家,也許是事業上有很大成就的知名人物,但請問:當面對死亡時,看到一生所有成就、一切都得放棄了,一切都帶不走時,你真的那麼自在嗎?眼睜睜看著一生心血都要化為烏有的你,真的能那麼清淨自在嗎?要明白啊,學法不是迷信崇拜,是要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不但活著時能滅苦,能超越生活而圓滿自在,而且面對死亡時沒有恐懼,因為知道生死的真相而不再為它所困擾了,這是學佛的終極目標。
苦是人間的事實,不要以為現在生活很好,家庭很好,身體也很健康,感受不到苦,只是你還沒有真正面臨大苦而已。真正的苦是生死的不能停止。你以為死後就一了百了嗎?如果人死就一了百了,那我們何必擔心呢!好也是幾十年,壞也是幾十年,早也死,晚也死,那何必在乎呢?如果是這樣,那也就不需要佛法,不需要信仰宗教。歷史以來的人類研究,所有的信仰中,共同之處是不反對輪回的存在。它是一個事實真相,如果死了就沒事那倒好,偏偏死了還有事,業力造作,身不由己啊!生死的不能止息是無盡的大苦,這一生死了,後面還要相續,這才是真正的苦。你過去也許種下了善因,這一生過得很得意,但是你知道未來嗎?福報盡了會變成怎樣呢?其實最苦的就是生死不斷的輪回,那才是大苦。學佛不是只為了當前身心快樂一點,際遇好一點,感情好一點,孩子乖一點,經濟如意一點,這些再如意還是很快就會過去的。你知道下一輩子會落入哪一道?難保不會扮演那些被吃、被污辱壓迫的角色。哪能永遠像這一生一樣幸福自在?從現實世界的每一個國家來看,還有很多人是很苦的,他們掙扎在饑餓的邊緣。看看非洲那些快要餓死的人,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不同的際遇?這些慘況什麼時候會輪到我們呢?再看今生為人的我們,人類是所有萬物的主宰,好像老大一樣,要吃鮮活有生命的,請問:被殺的是誰?人就生生世世永遠那麼自在嗎?那些被宰殺的生命那樣的身不由己,下面該由誰來還報扮演?一切萬物真的是上帝創造的嗎?生命的苦不是只有這一生所面對的身心感受而已。真正的大苦是生死不停的輪轉,我們無法止息,身不由己,今生扮演這個型態,來生是什麼難以預知。學佛不是去拜佛求菩薩,用布施的功德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那只是眼前的近利。要解決的其實是永恆不斷的生死輪回之流,令其止息不生,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但對於輪回的問題,由於我們沒有宿命通,看不到過去未來的生死輪回。過去很多聖者修行到某一種程度時會有神通,展現出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他會說出過去現在未來的境況,這都是事實。但我們現在沒有那樣的體驗就無法了解,所以都注重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長遠的生死輪回之苦。其實這個苦不是只有講現在而已,而是輪回不斷的生死大苦!這是從大期的生滅來談苦集滅道。
滅苦還可以從當下的身心來談,即改善當下的身心。能體悟真理而提升超越的人,身苦心不苦,也就是肉體能知覺感受到痛和苦,而內心卻不會產生痛苦煩惱的執著。即使證到阿羅漢,還會有身體的病痛,佛陀涅槃前身體還有病,這都是不能避免的身苦。然而心靈卻能超越它,不再執著痛苦了,這就是現實身心的改善。不管我們的身分以及現在的因緣條件是什麼,都能安住而不起痛苦煩惱,能達到人間這樣的受用。而最大的受用是解除、止息生死不斷輪回的大痛苦。學佛有兩個大受用:一是人間性的,開發了佛法的智能,就能在你的生命中產生作用,活著時在任何因緣條件下都能自在而不痛苦煩惱,還懂得如何經營事業,圓滿和諧家庭和人際關系,這是必然的。但這還僅僅是人間小小的利益。另一最大的利益是徹底止息生命的輪回,體證到真理法則破除我法二執時,就可以截斷生死之流,這就是大受用了。如果連第一步的人間受用都沒有,還奢談什麼解脫輪回的大受用!
當我們不再迷信而體證真理了,就會反思如何淨化、提升我們的生命,生命的展現自然就會與眾不同,很快就會得到人間的受用。學佛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一定要出家到深山去,避開一切人間萬事萬法才叫清淨佛法。其實不管身心在什麼環境和身份都可以修行。只要你建立了正見,就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在生命與萬法的根塵觸過程中,去了解真相,去體會而超越。這裡沒有厭世和逃避,只有面對及了解自我而淨化。很多人不了解,把學佛誤解為迷信。真正的佛法恰恰是破除迷信崇拜和破除他力依賴的心靈智能之學。只有開展了我們的智能,才能了解真相,淨化提升自己的人格,這裡哪有一點點的崇拜迷信呢?可惜的是,佛法流傳至今幾千年,難免有所變化,現在社會普遍看到的是形式的佛教,難以了解佛教的真正本質,所以批評佛教中很多诟病,其實那只是佛法的外殼。我們今天所談所學的就是佛法的真精神、真內容,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從我們的生命能感受體會及觸摸到的體驗是多麼的如實!這與神話及他力崇拜一點都沒關系。很多人把宗教當作信仰,而佛法不是只有信仰,重要的是具足智能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
這裡講的苦集滅道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事:苦就是我們身心的苦迫和對死亡的恐懼無知;針對這種大苦,去找它的原因――集,集就是集起的原因;滅就是生死之苦的止息;滅一定要有方法,那就是道,即止息痛苦煩惱解脫的方法。苦集滅道四個字,一般人聽來覺得沒有什麼,卻已涵蓋了佛法所有的內涵,這是非常科學而理性的。當醫生的人尤其明白,要治好病,必須首先找到正確的原因(集),除此而外,藥要下對(滅苦的方法即道)。
“「緣起」並非與四谛有別。主要是從人生現實的苦迫中找出苦惱的根源而發覺「苦因」與「苦果」間相生相引的必然軌律。”
四谛和緣起聽起來好象是兩個不同的理念,其實緣起的十二支就是四谛的內容,也可以說四谛就展現在緣起的內容中。大家都有痛苦煩惱,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先找出它的原因。再進一步了解這個因為什麼一定會產生那個果。我制造了某一個因緣,產生是痛苦煩惱,但這個因所產生的為什麼一定是痛苦煩惱?因果之間為何有這個必然性(即必然理則)?如果找不出這個必然性,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修行能解脫,為什麼會解脫?因為中間有一個必然性,叫作必然理則。如果因不正,果就不會正;因不對,果就不能成。明白了這個必然性,就是我們能解脫的地方。這是進一步從緣起了解因與果之間的必然性。
“如無明緣行,行緣識等十二支緣起,即是「苦」與「集」的說明。所以,緣起是在說明:苦、集都是依緣 (關系、條件、原因) ,才能發生或存在的。相反的只要從因緣條件的改變中,就可使一切苦惱消解而解脫,這就是「滅」與「道」二谛。”
緣起的十二支即是苦與集的說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直至純大苦聚集。為什麼無明的條件會產生行?觸的因緣會產生受?為什麼會以這樣的順序下來呢?這環環相扣的必然性都有它一定的道理,通過一支支的了解,就知道痛苦煩惱是由於什麼因緣而產生的。把這些因緣化掉就能止息痛苦煩惱。比如吃東西時塞住牙縫而致牙痛,如果不了解是這個原因導致的,怎麼吃藥還是會痛。知道原因後,只要把牙縫的東西剔掉就好了。
緣起與四谛是相依相緣的,緣起的十二支就是在說明苦集滅道的內容:苦(世間果)與集(世間因)都是依緣即關系條件才能發生或存在――緣起流轉的純大苦聚集;相反的,只要從因緣條件去改變它,就可消解一切苦惱而解脫,這就是滅(出世果)與道(出世因)――緣起還滅的純大苦聚滅。緣起十二支的相生和還滅合起來就是苦集滅道的全部內容。所以,緣起與四谛是完全一致的,不是兩個東西。苦 集滅道是總相,緣起是把它內在的因緣條件一一厘清出來,所以它們是相依相緣的。透過緣起的流轉才能找到苦集的真相,透過緣起的還滅也才能找到滅和道的內容,因此,緣起與四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一般人以為「四谛」與「緣起」是小乘法,其實大乘的甚深諸佛法,也都是由它顯示出來的,只是各有偏重──小乘法著重於「苦」、「集」的說明;大乘法著重於「滅」、「道」,特別是「滅」的說明。”
一般人(尤其是學大乘法的)聽到四谛與緣起,馬上會有這樣的觀念:“哦,那是小乘的”,而去忽視漠視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原來我們中國的大乘佛法,天台和賢首宗的判教起著主導地位:天台宗把講四谛緣起的《阿含經》判為“藏通別圓”的藏教,而賢首也把《阿含經》判為“小始終頓圓的”小教,都認為是小乘的不了義。受這個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在學大乘的人聽到阿含經所說的四谛緣起,都直覺的認為那是小乘的,而不去注意它。大乘講的是圓融頓超,都在講最高深最圓滿最虛玄的,而認為緣起與四谛是小教不了義的小乘法,不重視它。其實這都是誤解,這樣的判教耽誤了很多人。
導師點出了這個重點:大乘的甚深諸佛法,其實都是由四谛緣起的原理而引生的,只是各有偏重。小乘法著重於苦與集的說明,而大乘法著重於滅與道,主要是從“滅”下手――直接契入涅槃寂滅。
“就大乘中觀的空性與唯識的緣起而言,也都沒有離開四谛與緣起的法則。佛法不出四谛與緣起法門,只是證悟的偏圓,教說的淺深而已。”
龍樹菩薩的時代是大乘初期,他的論著《中觀論》展現的就是空義,初期大乘的中觀和唯識,講的就是緣起。難道這些大乘佛法是天上掉下來的嗎?是沒有原因而有的嗎?龍樹菩薩造中觀論,其中最著名的八不緣起偈,就是從阿含經中的緣起而引生出來的。中觀與唯識是大乘佛法的兩大系,過去印度尊重的就是這兩大系而已。現在的西藏密宗藏傳的佛教也只承認中觀和唯識,其它的就不承認是佛法了(漢地佛教承認有三系――中觀、唯識及如來藏思想的真常系)。所以不要把緣起與四谛當作小乘法,其實大乘佛教的中觀及唯識的思想還是根源於四谛和緣起的理論,這是大乘的法源。
所以歸納起來,不管是大乘還是小乘,只要是佛法都不出四谛與緣起的法門,如果說有差別,那也只是證悟的偏圓、教說的淺深而已。對緣起和四谛法,你證悟得越深,表達得就越深刻;如果你體會得很淺,表達得也只能很淺。同樣的,你在說法,體會得深的,就說得非常的深;體會淺的,講得就很淺。四谛、緣起法是隨著你體悟的深淺,說教就有深淺,各各有所不同的偏差而已,而不是四谛與緣起法在大小乘之間有差別,這一點一定要明白!是人的體驗有差別,而不是法有不同的深淺。四谛和緣起是佛法的根本基礎要義。
下面就照苦集滅道四谛的次第來談緣起的內容,這樣就可以一步一步建立起正知見,學佛就不會盲目了,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該如何修行,怎樣過日子,怎樣用功,不再神秘迷信。活著時就能改善身心,打開智能而解脫,這不是亂說,一一真是那麼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