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b15 三法印 二 諸法無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諸法無我〕

一般人總以為事物上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東西。依佛法說,存在的事物都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其中沒有什麼可以獨立自存的。”

無我與無常是相依相緣的,我們看到一切事物一切法,總是認為是獨立存在的。但從佛法的角度來看,萬法是緣起和合的假相,任何一物都是條件組合的,沒有一法是可以單獨存在的。佛法講沒有一法不從緣起而有,表示任何現象的存在都是緣起組合的,沒有單一條件能成立的。大至外在的宇宙星球,小到任何一個小現象,哪一法不是因緣和合而有?它不可能單獨存在,不可能永遠不變的存在,一定會壞的。現在科學發達了,更能說明這個理論,連太空都有黑洞,現在科學還不知道黑洞的內容,因為探察不到。但知道有很多東西包括壞掉的星球都會被吸進去不見了,過一段時間又會從那個地方生出新的星星。宇宙星球的運轉都還是與一切萬法的組合一樣有生滅變化,不可能單獨存在,都是因緣條件的組合。怎麼可以說是自性不變的?任何組合的條件一變,它就變,所以沒有永恆不變性,沒有單一性。無我就是在講沒有單一(單獨)性,永恆的獨存的“我”是不可得的。

“如一幢房子,看來好象整然一體,但仔細分析,房子是由眾多磚瓦木石所合成的。五指伸開來,拳還能存在嗎?這從彼此依存的空間上,說明了物體是因緣生的,只有假相,沒有實體。”

房子是由很多條件來組合的,看起來是一棟屋子,其實只是條件組合的假相,沒有屋子的實性,沒有永恆不變性。五指分開叫指頭,握起來,指頭就不見了,叫拳頭(指亡拳生);拳頭伸開,拳就不見了,叫手指(拳亡指生)。所以這只是因緣組合的條件變化,給它一個假名而已,並沒有實在性的存在。一切法就是彼此依存在空間上即因緣生,只有假相沒有實體,所以叫唯假名。金剛經講,菩薩,非菩薩,是名菩薩。“非”字就是否定他的實有,因為是因緣組合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不是單一的;“是名”就是假名施設叫做菩薩而已。一切法是因緣的組合,所以沒有自性——非,只是假名的存在——是名(假名施設)。一切法(包括身心)只是因緣彼此依存的存在而已。看起來有,其實是緣起的如幻相,因為剎那不住在變化,沒有一剎那是停住的,沒有真實的自體(自性),這就是破除我們自性見實有感最重要的地方。

“就是分析到了一微塵、一電子,也還是因緣的假相,沒有什麼獨存的個體。”
    即使原子還是變化而非永遠存在的,原子彈爆發就變成能量。

“印度傳統的、新起的宗教,每以為生死五蘊身中,或離五蘊身以外,有常住真我。佛以為有情是緣起的有情,依緣起說,不能不是無常、無我的。無常即是變化不居,換言之,即是生而必滅的。”

佛陀的時代,所有其它宗教或大師級的人物,所有理論都認為裡面有一個真我。而佛法就是從現實世界(包括有情的身心)去觀察,根本找不到一個常住不變的安住相,從無常就可以知道沒有住相,沒有永恆不變性。無我就是沒有一個單一的條件存在,沒有永恆的存在。佛陀就是在破這些外道的常見與神我論,所以才講緣起。也就是說,佛陀是從生命的事實現象去觀察的,一一證明都是無常無我的,使這些外道不得不承認,外道所認為的真常永恆是找不到證明的。但依據佛法的事實,任何一法都可以觀察到確實是無常無我。佛陀的弟子證阿羅漢都是那樣簡單,有的弟子只聽了一次指導就見法得法眼淨(初果)。很多在家居士(包括外道)第一次去見佛陀,提出問題來,佛陀稍稍指導一下,就當下見法。因為佛陀所指導的是親證的事實,只要照他的方法一體證,馬上就可以證明確實是這樣,所以很安心自在。

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行?因為聽到的法不是原味,那個信心也產生不出來,面前太多的路不知道哪一條才是。佛法流傳了二千多年,混進很多外道的東西,所以已經變質了,混淆不清,我們到底要聽誰的?一開始又沒擇法眼,憑什麼說誰對誰錯?所以我們很辛苦很難。今天不是法不能解脫,而是我們要抉擇法很困難。也就是這個地方,我很感激導師,他為未來的眾生找到了一條路,分析給我們看,找到了源流,找到了法的根本。讓我們明白什麼是正確的能讓我們真正受用解脫的。把這個厘清以後,再回過頭來看大乘佛法幾千年的流變,就知道什麼是正確能解脫的,什麼是方便來攝受眾生的。如果明白了究竟是究竟,方便是方便,我們就不會混為一談,把方便當究竟,否則會耽誤了。當我們能清楚知道什麼是佛法的正見與方便時,自己就不會顛倒了,會抉擇究竟的來作為自己修行的法門,把方便的拿來作為引度畏無我眾生的善巧。但是你必須要懂得善巧,也才能接引眾生,如果一離開究竟,這個方便也會出問題的。今天學佛法,為什麼要探源?明白了佛法的根本源頭,才有抉擇究竟與方便的能力,那就不會迷糊了。

上課到這裡,大家慢慢產生了正見,明白了佛法的根本,就不會被那些很好聽的話,虛幻不實的理想空中樓閣所迷惑,不再被那些永遠做不到證不到的那些法所迷惑。我們今天體會的法是一步一步都可以實踐體驗的,都是在生命中能產生作用的,這樣你就不會懷疑了。就如在佛陀時代,弟子們跟佛陀學,聽取佛陀的指導,當下就能肯定,稍為證明一下,確實是無常無我的。

“佛說有情,只是蘊界處的假合現象。所謂自我,是有情迷妄的錯覺,並不存在。”

蘊是身心五蘊,界是十八界,處是六處或十二處(內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外六處:色聲香味觸法)。佛陀為何要講蘊界處法門?是讓我們從生命自體去了解真相,明白只是假合的現象,裡面並沒有一個永恆的自我。眾生認為有一個常而不變的自我,這是“有情迷妄的錯覺”。這話是絕對肯定的,也是根本的!不管佛法已流傳了幾千年,甚至未來多久,這都是不能改變的真相,是不可改變的根本法則。後期佛法產生了一些觀念,認為講無我是方便,有我才是實在的。導師點出真正佛法的准則——有我是有情迷妄的錯覺!

“神學家所計執的「我」,是「主宰」義,能自主、能支配、控制一切的。換言之,「我」是不受身心(或其它因緣)所規定,卻能決定身心的。”

“我”的定義是能主宰自主的,要怎樣就怎樣。但拿我們的身心來舉例,我們能不受因緣法的控制嗎?能要怎樣就怎樣嗎?單單一個不生氣不執著就很難了,要不老不病不死就更不可能了,哪裡能控制主宰一切?《阿含經》說,眾生總是在“欲令如是不如是”,要它這樣,不要它那樣,就是想主宰控制。而在無常無我的法則下是不可能主宰控制的。主宰控制是眾生我執的欲望而已,帶來的也只是痛苦煩惱造業不安,哪裡能真正主宰?當我們慢慢了解這個法時,就知道什麼叫隨緣,隨的是什麼緣。隨緣不是無奈,是明白了真理實相,知道一切是緣起條件如此的,並不能控制一個人的意向,能改變與創造的也唯是條件而已,這樣就不會扮演上帝了。大家都想做上帝,有的是公司的上帝,有的是大企業的上帝,實在沒有辦法回到家裡當上帝,這都是我執的主宰欲在作祟。如果了解緣起法,就不會有主宰控制欲了,知道一切法是相依相緣的,就會互相尊重配合,互相提攜合作,才能圓滿所要達到的理想。如欲求主宰,別人不聽不合我的,我就生氣,那誰應該永遠聽誰?為什麼人與人間會斗爭,夫妻會爭吵,兄弟會不和,國家間會打仗?都是主宰欲在作祟:我永遠是對的,你們都不對。其實有主宰欲的人一定很痛苦,想永遠控制所有的人,最後帶來的只有煩惱不安與不滿。

懂了緣起法,就知道因緣變化所產生的條件,然後隨順這個因緣條件,這叫隨緣。很多人不了解,以為沒辦法只好隨緣,那是無奈而不是隨緣。隨緣是要懂因緣條件,了解真相的。譬如說來上課的人,有的聽了心生歡喜會繼續上。但有的卻認為師父整堂課都在罵他,不想再來聽了。其實是他的問題剛好與這個條件吻合而已,傷到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不喜歡不再來了。我只能隨緣,不能去控制主宰他啊,因緣如此,只能隨緣。如果大家來聽,我就有滿足的成就感;如果來聽法的人少了,我就心生煩惱。這哪裡是懂得因緣?隨緣不是無奈,而是了解因緣,了解真相,該進該退靈活運用,隨緣的人,心裡是如如不動的,不會有得失起伏。懂因緣很重要,就不會想當上帝了,而且也不可能當上帝,要當也只能平添煩惱而已。所以學法很重要,不但自己能超越人間的不和諧、家庭的不圓滿、人與人之間的斗爭,而且還能與身邊的人和合,感染旁邊的氣氛,慢慢就會圓滿起來。

緣起法很重要,真的明白了,人間就不需要法律和斗爭了,因為知道一切是相依相緣的,你好,我也好;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你不好,也會影響我。大家就會互相尊重,彼此關懷,互相提升,創造美好的環境來共享。人為什麼會自私?因為自我在作祟,以為你可以當上帝。我們創造的環境,如果都是只顧自己,這個社會還能好嗎?企業的資方與勞方也是一樣,如果懂緣起的相依相緣,老板和職員都共同一條心搞好企業。如果只站在個人的利益,工人認為做得要死,老板一個人在享福,不干了。老板想,我花這麼多資本,還要給你們飯吃。如果每一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這個工廠一定完蛋,企業不可能興盛。彼此了解緣起,它是相依相緣的,老板好,工人才能好;工人好,老板才能永續經營。這是相依相緣的,懂緣起法就不會有矛盾,不會站在自私自我的立場,所以緣起法有多重要!因為緣起是宇宙中的真理事實,不是一個理念理想而已。違背了緣起的真理法則,一定會失敗,會痛苦煩惱造業。你了解明白接受了,與真理相應,就圓滿自在清淨解脫。緣起法是宇宙的真理,是本來就這樣的,你必須去了解真相,了解緣起就是破無明開智能。

“人以為萬物中有不變的我體,或精神作用中有靈魂等,這些都來自於「永久自我存在」的要求,在客觀上,萬象是依因緣結合而成的一有規律的發展,並不是由於靈魂托胎或一個不變的實體在作祟。如冰融化變水,水蒸發變水蒸氣,水蒸氣又形成雨水,水遇冷又結成冰的過程。當然,因緣中有主因和次因(助緣),而我們把主要因素,當作是不變的東西,這是來自於我們主觀上的固定觀念,並無客觀的實在性可得。”
    人們都以為我們有一個靈魂或不變的我(自性),這是由於我們內心有希望永久存在的要求即永存的意欲。在客觀的萬事萬物現象上來看,由於因緣和合有一定的必然規律,我們會以為它是常的,所以就認為有一個靈魂托胎或不變的實體。用生活中可以體會的例子來說明,舉了冰、水、蒸氣的變化過程來讓我們明白,這其間看起來有變化有來去,卻沒有實體。我們為什麼會認為有實體呢?因為因緣的變化中有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往往把那些主要條件(比較明顯感受到的)當作是永恆不變的。譬如,我們覺得五蘊中體會、認知、分別的意識作用是時刻不離的,即使夢中還在起作用,甚至“死了”聽說還會在上空看自己,就會把這個主要條件當作就是“我”(靈魂)。我們往往會把比較明顯感受到的主要條件當作是實在的,這是一個重點。所以導師就點出來,我們主觀的觀念會把它當做不變的,其實沒有客觀上不變的實有自體可取。

佛法是站在無神論的立場,這裡所說的無神論的“神”,不是天神、鬼神的神,是講主宰的不變的,像上帝永恆存在的靈魂。無神論就是否定實有性、不變性、單一性的上帝主宰的觀念,不是在否定六道。很多人會懷疑,佛法為什麼講無神論?佛法說有六道(天界、惡鬼等),六道都是無知無明的緣起的眾生,也受著業力的控制在循環輪回,絕非是主宰的神祗。所以無神論的“神”與六道的“天神、鬼神”意思不一樣,不要混為一談。

“我們精神界的心,也是因緣和合的一群作用、狀態;我們的意志或記憶力,也是會變的,這些都沒有固定的我可求。”

眾生執取貪染,我見我執深重,造業生死不停;如果清淨了,就解脫而不再相續,這就是精神界的心(識)在因緣和合下,變化產生的一群作用與狀態。包括我們的意志力以及記憶還是會變的,從這些會變的狀態可知,裡面沒有一個固定的“我”可得。

我們最容易執著的就是這個心靈,以為我們有一個自性的清淨心是永恆不變的。其實心靈的境界也是因緣和合產生的作用狀態:根塵 相觸才會產生識,沒有這些組合的因緣條件,就根本不懂心靈狀態。最主要是意志力以及記憶力,唯識學分為八識,認為第八識(阿賴耶識)能含藏一切,才產生記憶。無明緣行的“行”(即五蘊之行蘊),是造作的行為留下來的能量(業力),也是產生意志力的地方。我們會有意志力以及記憶,就覺得那應該是輪回的主體。所以唯識說:“先來後去作主翁”,這個主翁好象是輪回的本體。大家要注意,阿賴耶識(或異熟識)所產生的業力作用會變化:造作的業力異時而熟(受果報),就是在不同的時間成熟果報;異地而熟,未來在另外一個空間地方成熟;異類而熟,這一生是人,下一生也許是天或鬼、地獄等,即在不同的六道中而成。業力講到識的作用就叫異熟識,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地方,不同的種類而成熟,開始輪回再生。我們就執著了,認為這個識是輪回生死的主人翁。但當證到阿羅漢或大乘的八地菩薩時,這個異熟識就消失了,不再異熟即解脫了。說明這個異熟識也不是永恆的,還是無常的,只是執著力還沒有消失以前,它的作用不停而已。到阿羅漢或八地菩薩時,都是悟無生,不再執取了,異熟的功能就停止了,所以能解脫而不再輪回也就是在這裡。因此不要把識當做永恆不變的“我”。只是生死無明的眾生受識的執取作用而產生的異熟功能,但它不是永恆不變的,這一點一定要明白!這樣才不會執著意識是永恆真實的。

 “所謂不變的意志,不過是指主要傾向而說,”

如果有人說:“即使打死我,我也不會喪失對佛法僧三寶的皈敬,我的意志不變”。看起來這個意志力很強哦,但這是指主要傾向而說。證了阿羅漢就不會有這種觀念意志了。

“意志本身,也無本體或不變的自性可得,甚至執著力最強的異熟識,到了菩薩第八地以後,還是會消失的。因此,心識的本質,是無實體的、無我的,而心「相」只是一種「執念」或「願力」的因緣相或妙有現象而已。”

意志力還是從我們意識而產生的作用,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心相是從我們的心識所顯現出來的相,是我們的執念或願力的因緣相。如果裡面的執著力(包括願力)沒有了,就沒有心相了,而與寂滅空性相應。當這些相(包括心相)都消失時,當下就體證法性寂滅的空寂。

“一切法,只是因緣和合的連續狀態,沒有實體、沒有固定的我、沒有形而上的主宰,故說「諸法無我」。”
    從無常到無我,從觀察現象的不住到直探內在,都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體,這就是佛陀講無常無我的內涵重點。不只是內在無我,連外在也沒有一個能控制的上帝。由於內在的我執不能保存,我們就會把這種希望投射到外面,想象外在有一個永存不變的主體。所以,外在的主宰理念還是我們內在的我執向外投射的作用,所謂產生萬物的主宰——上帝是人類內在自我意欲的投射而已。所以上帝是人類的欲望產生的,不是上帝創造人類,恰恰是人類創造了上帝。明白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迷惑在神權的觀念裡了。要注意:真正的佛法確實是真正的民主平等博愛自由。如果還存在束縛控制我們的主宰力量,一切都由上帝來控制主宰,那我們就與上帝不平等了,只是一個被主宰的東西,哪裡來的自主自由平等?又如何自己消滅業力?

佛法講的就是真正的平等自由博愛,佛陀在二三千年前早就講了。但當時是神權、君權時代的理念,國王皇帝是天子,是天上派來統治主宰控制人間的。佛教哪裡能說真正自由平等的理念?所以佛法無奈也只得被曲解,因為要符合政治君權的控制,符合主政者的心態,真話不能講,因此佛法慢慢被淹沒了。“佛法是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當時這樣說不是要被殺頭?現在到了民主時代,才能聽到這純正的佛法,也是因緣所致。過去的中國及印度,沒有皇帝王公國戚的護持,哪裡能興盛佛法?一個國家有很多宗教,哪一個宗教獲得皇權或國王的護持就興盛了,沒有獲得支持是不可能興盛的。所以要生存就不能講真話,要講符合君權需要的話。中國古代的武則天很護持佛法,還被封為菩薩再來。真是菩薩再來嗎?講那些話是為了政治的需要,為了佛法生存而已。如果不說她是菩薩再來的,她哪裡會護持佛教?即使在台灣,過去幾十年還有白色恐怖,講話還是要被限制的,要聽到正法正見有多難!不容易啊!

我常覺得好幸福,剛好生在這個民主時代,可以講真話,導師也為我們抉擇了這個法,我們有幸能參與並體會,覺得太幸福了,這一生真的無憾!這是難得的真福報,也是不可思議的因緣。現在所講的緣起法看起來沒什麼,但我感受到因緣非常殊勝!幾十年前哪裡能聽得到這種法?正見何其重要!聽不到正見就不能破無明。許多修行人覺得這一生不能解決生死問題,只能依賴救度等待來生,這樣的佛法還有其特質嗎?所以我們很幸運,聽到正見正法,只要願意在生命中實證,每個人真的能得解脫自在,確實是這樣。比起幾千年來任何一個時代的眾生,我們太幸福了,因緣太好了!這個對我來講意義重大!所以我感恩感動,願走這一條路來弘這個法。盡管人家不願聽,遭到很多挫折和排斥,我們還是願默默的走。因為這才是正見,是唯一的解脫之路,怎麼能不講呢?過去沒有因緣,現在有因緣了,我們怎能不把握呢?還有不少人不懂得感恩珍惜,泛泛的可有可無的。希望大家要珍惜,真的很重要!

“有關「無我」的經文:「雜含」:「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佛分析有情為五蘊,而後一合相的我執則不生。但有者不能徹底領會,以為色等各蘊還是實有,這樣我執仍有安立的據點,我執仍舊破不了。”

這個很重要!為什麼講這個?佛法流傳到部派佛教時,很多觀念最後落入三世實有。認為我們的身心是由於五蘊和合而有,所以身心沒有“我”,但他們執著五蘊的本身是實在的。導師點出:如果認為組成五蘊的條件(色、受、想、行、識各蘊)是實在的,我執就仍有安立的據點,我執還是破不了。現在也有這樣的觀點:知道身心是虛幻的,是五蘊和合的,找不到實在的永恆不變的“我”。但是色受想行識各蘊,卻是實在的,所謂“假必依實”,其實這還是我執安立的據點。我們會在心靈上執著,執著在受想行識的部分,知道物質的“色”會壞,可以不要,它不是實在的我,但往往就會執著在心識的識上,執著心是“我”。所以導師才點出來,如果知道五蘊和合沒有一個實在的我,但執著五蘊的本身是實在的話,我執還能有安立處而不能徹底破除。

緣起法說:凡為一法的因,本身還是因緣組合的。五蘊組合成我們的身心(是因),而五蘊的本身還是緣起組合的。譬如色法本身還是地水火風的組合,色法本身還是緣起的。進一步觀察,地等各大也是緣起的組合。凡為一法的條件(因)本身也是緣起的組合,不是本來就有的,不需其他因緣而獨立存在的自性。明白了這樣的真正的緣起,就不會執著在一法的因緣(不管主要或次要因緣)是實在的,因為因緣條件的本身還是因緣組合的,這樣才叫無常無我。如果一法的條件本身是常恆不變實在的,這就是第一因了,其實找不到第一因,第一因不可得。所以談緣起時,任何一法的條件本身還是緣起無常的,沒有實在性,明白這個觀念才是真正懂緣起。如果我們執著條件的本身是實在的,它就變成上帝(創造萬物)第一因了。如果條件都是實在的,那就變成多元論了。如果每一法都有實在的東西,那麼,是很多實在的東西組合起來,變成一個更實在的東西呢,還是很多實在的東西組合出來,變成一個不實在的東西呢?這都不能成立。所以佛法的緣起論是徹底的無常無我,沒有永恆不變性,沒有單一性,這一點一定要明白!

“故佛又說:「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非我,不是“我”;不異我,就不是“我的”;不相在,“我”不在裡面,也不在外面。

“如說色蘊,若執我的量大,則色在我中;如執我的量小,則我在色中(如我與蘊同量,則是即蘊我了)。”

如果認為五蘊就是我,那就與我同時存在,我們就會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即蘊我)。知道身體不是我,就會認為有一個實在的我靈魂在身體裡面(我在色中);如果不是裡面有一個靈魂,那就是在五蘊外面有一個實在的我(色在我中)。這在佛陀的開示和我們的觀察裡,都找不到這樣的我,所以叫不相在。五蘊不是我(非我);也不是離開五蘊有一個我(不異我);也不是有一個我在五蘊裡面,或有一個我在五蘊外面(不相在)。

“對這不即蘊又不離蘊的我執,佛陀破之,蘊不在我中,我也不在蘊中,故說「不相在」。”

大家要注意:生命能感受的就是這個五蘊,既然五蘊找不到我(非我)。在五蘊外要創造一個我,但怎麼也找不到(不異我)。即蘊我不對(非我);離蘊我也不對(不異我);我在蘊中或蘊在我中都找不到(不相在)。哪裡還存在一個叫“我”的實在的東西?佛陀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指導他的聖弟子們。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也照這種方法去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心,還會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我嗎?

“這在各蘊的當體上說無我,比一般分析為五蘊而後我不可得的無我觀,要深刻得多了!”
    從身心五蘊的各蘊當下觀察就知道無我,這是很深刻的體驗。如果靠分析推理:五蘊是組合的,組合的就沒有主宰性,沒有永恆不變性,那就是無我的,這只是邏輯推理想象。如果在我們生命中直接去觀察體會,各蘊沒有永恆不變性,當下就知道每一蘊的當下沒有實在性,這一種體會是很貼切如實深刻的。所以修行不是要創造什麼未來的景象和身心的幻化,不是想象到某一個空間去,而是在身心活動的當下,看清楚它的虛幻無實性,如何當下去體驗,這是最恰當最直接的。我們時時刻刻在根塵觸的過程中,就在生命的當下根塵觸之中去觀察,生命既是遷流變化的,在活動的當下何時不是五蘊的遷流?當下何時不是觀察的因緣?修行就在我們生命活著的根塵觸的當下來觀察,觀察的當下就是。明白了,就懂得什麼叫修行。在在處處都能修,不需要特殊的環境,只要活著就是在修,當然死了就沒辦法了。

有人說,我們在外面容易染著,沒有辦法,應該找一個清淨的地方。對一般人來講這可以是一個助緣,但絕對不是這樣就能解決問題。現在暫時不與外面接觸,到一個清淨的地方去,使自己超越出來不受污染,不是不可以,那是方便,慢慢外緣少了,心也比較寧靜了。問題是回到人間,不能就此解決,根塵觸的過程中習性又來了,貪瞋癡煩惱又來了。真正解決的是回到人間來,照樣沒事,再不會有障礙了,那才是真解決,在萬法的接觸中也不執著,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佛陀為了成道,離開了家庭,離開了一切的占有,他也修禅定和苦行,結果不能成就,最後悟的是緣起法而解脫自在。他真正的解脫自在是悟道後在人間展現:在人間游行,每日一餐的托缽,不會再被貪瞋癡名利而引誘,人間一切的欲望不能再束縛他了。四十幾年的說法,展現的是對眾生無限的慈悲關懷,想利益這些痛苦的眾生,引導大家能解脫。他沒有回到欲望中去,沒有被人間的種種障礙而擊倒。在弘法的過程,有人願把財產或國家分一半給他,他也沒有動心,名利與色都無法引誘他。因為佛陀知道這些都是如幻的,所以不再爭取。

回到人間之所以沒有障礙,是安住在緣起如幻而不再執著,這才是真正的大解脫大受用。我們明白這個時,就知道“名利”就是我們的用功處,在名利目前,看看是否會貪瞋、顛倒執著?看看能否超越?這就是檢驗學法能否用上之處。其實一個人要不要受用解脫,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而已。有一個居士問:“師父,我法都聽懂了,但是要做很困難。”“為什麼很困難?你有沒有下定決心非要不可?有沒有把學法的慧命解脫放在第一位?還是每天三餐、金錢名利重要?有沒有分清楚?你要發大願,願力會推動你。”“發是發了,還是會懈怠。”我笑言:“眾生都在貪欲裡面,教你一個對治的方法:你現在發個願,以後犯一個過錯就給師父一百萬。看看哪一個再敢犯過錯?”其實也不只是玩笑,是能不能下大決心?眾生很難發心,因為不知道輕重緩急,用別的方法來剌激約束你,也許會是個辦法,但那辦法畢竟是被動的,也只是助緣而已。被監禁二三十年的人出來也不見得變乖變好,所以不能光靠束縛規范,那個效果不是徹底的。唯有了解生命的無常,了解我一剎那間一息不來,就要死了,面對的是當下時時刻刻的死亡。今天我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我的未來際遙遙無期,生死無常,再來輪回不知道要多久多遠多苦!你了解到這個重要性時,才能覺醒發大心,對自己嚴厲要求。但是現在有幾人對自己要求嚴厲的?都是對別人嚴格要求,對自己很少有嚴格要求。以前的一些善知識修行,對自己犯了錯非常嚴格的自我懲罰,我看了真的很感動。過去叢林禅堂裡面規矩很嚴格,身為指導的善知識對自己更嚴格。譬如說自己在某個因緣中,吃飯時忘記先要供養就吃了,發覺自己犯了戒律,馬上就照規矩自己責打香板幾十下,嚴格懲治自己。這就是自己要有決心依法奉行,就能解脫。

在《雜阿含經》裡,看到佛陀與阿難托缽游行途中休息,佛陀因為有背痛,年紀也大了,很辛苦,身體不舒服,就和阿難說:我休息一下,你講七覺支。在那個因緣之下還要訓練阿難用功。阿難尊者就講七覺支的內容,講到七覺支裡的精進覺支時,佛陀馬上爬起來,盡管很累很辛苦,但立即端身正坐,正念系念在前,聽阿難說法。我看到這裡無限的感動!一個人會成就是有因緣條件的,看看佛陀對自己的要求何其嚴格!為什麼我們不能成就?我講這個是希望大家明白,要成就也要因緣條件的,看看這些大善知識,看看佛陀,我們會無限的感動!我們今天還會輪回生死,是沒有發大心,不知道生死心切,在人間輕重緩急分不清,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死大事,關系到我們未來際的生死竟然是輕輕惚惚的就忽略過去了,每天只是在名利恩愛裡面斗爭。請問:能維持多久?這一生又有多久?知道未來際怎樣的生命輪回?知道那種苦到什麼程度?真正明白的人就知道輕重緩急了,就不會說自己沒辦法了。有沒有辦法在於你有沒有認知到什麼是輕重緩急生死的苦迫,只是這一生嗎?如果這一生,那事小了,死了就算了,怎麼死還不是一樣?問題是死了不能了,這才是大問題。明白了這個,我們還會一天過一天嗎?還會找理由為自己安慰解釋嗎?還會說自己是沒有辦法不得已嗎?一切都是你自己要負責的,誰也不能替代你!

“無常、苦、無我的反面,就是常、樂、我。根本佛教時期,正是婆羅門教發展到梵書、奧義書的階段,是梵我思想發揮成熟的時代。梵我是宇宙的大元,也是人生的本體;奧義書學者的解釋,雖極其精微玄妙,但扼要點不外說這梵我是常在的,妙樂的,自在主動的。”

佛陀時代,婆羅門教發展到了奧義書的思想,認為梵與我是一樣的,梵是宇宙的大元,也是我們人生的本體,梵我(自我)是妙樂自在而主動自己主宰的。

“他們依這梵我來說明宇宙與生命的現象。同時,經過某種宗教行為,把這常樂自在的梵我體現出來,就是痛苦的解脫,依之建立常樂的涅槃。”

婆羅門教開初推崇的是祭祀,後來發展到隱遁的苦行,想把這常樂自在的梵我體現出來,認為就是痛苦的解脫,依之建立常樂的涅槃。注意:婆羅門梵我的精神與佛教的無我恰恰是相反的!佛教就是在破除這樣的觀念,佛法認為這只是想象而沒有實際的,因此沒有一個常樂我淨。大乘佛法後期就是從無常無我演變而到後來《涅槃經》談的所謂“常樂我淨”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大家要明白大乘思想轉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什麼是佛法的根本,不明白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由於時空背景的變化會產生相應的流變,而現在隨便拿一本經就以為它是究竟了義的,那是很盲目的!佛法有方便的地方,但不是究竟。我們如何區分方便與究竟是很重要的。

“釋尊平日不和他們爭談這些玄虛的理論,針對著他們想象中的常、樂、我,拿出現實事相的無常、苦、無我,迫他們承認。”

這一點很重要!任何宗教在講“常樂我”時,佛法唯一的辦法是無诤,你講你的,我講我的,爭論又有什麼用?佛法是要從現象中提出證明無常、苦、無我的事實,那是一一可以舉證的。然而其它宗教的“常樂我淨”是無法舉例證明的。所以用現實的現象讓他們親身體會到他們想象的是無法證明的,只是理想而已。佛陀用的方法是從現實的現象中能舉證體會觀察證明的,這才重要。所以學佛不能落入信仰依賴想象崇拜,而是要探求真理真相,這樣就不會迷惑了,導師點出這一點非常重要!

“釋尊的立場,是絕對反婆羅門的。對這,我們應該切實認識!”

在佛法流變的過程中,人們由於對婆羅門教的教義內容不了解,結果把他們的理念也融攝進了佛法。佛陀時代一直在破除的婆羅門教的思想,到今天卻變成了佛法,你說慘不慘?注意呀,這就

 

上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俱捨論頌疏論本第二十五(賈曾)
下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俱捨論頌疏論本第二十六(賈曾)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