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在家與出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家與出家

◎妙祥法師開示

時間:二○○四年閏二月十九

地點:遼寧省海城市大悲寺五觀堂

聽眾:遼寧省大石橋市居士

緣起:大石橋市孟居士發心出家,某居士以書信形式勸阻其出家,上妙下祥法師根據此信內容開示如下。

不用合掌,放掌。很多是新居士,沒來過的。

孟居士:請師父開示,這封信……

本人想不想公開?

孟居士:他姐姐在這聽。

這是一位居士寫的一封信,這封信它有代表性。有什麼代表性呢?就是現在有很多人對“出家和不能出家”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特別是出家人,他的看法又不一樣;等到不出家人,他有他的理論根據,究竟這個對還是不對,這是個原則問題。

既然允許公開講,我把這個信的內容大概念一下。他說:“前幾天見面,談論佛事,思前想後,有幾句話要說。要想面談,又怕自己無德無才,還是信談為好。以下僅是我個人愚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很謙虛,要信上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兩句話說得很好。仁者,什麼是仁?慈悲為仁,有大慈為智,大悲為仁。那就是說我們都是以佛法為標准,不能以個人知見為標准。這是我理解他這個話的意思,但他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又是一回事。這句話得這麼理解。

出家者乃是出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家,即是超出輪回,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受業力控制。如果心已經出離,那就不分在家和出家。如果心不出離,那只不過是從一個形式的家入了另一個形式的家。

他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出家乃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從外界來表示一下。因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無明,不是別的“家”,破了無明就出去了。

“超出輪回,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受業力控制。如果心已出家,不分在家、出家。”這句話很對,只要你心真正出家,確實不分在家、出家。有時候,有的人沒有出家,但證果了。他那個叫義僧,就他的本意也是義僧,這個很重要。但你得證果位,你要沒有證果位,這句話就談不上了,這必須得證果位。

(注:《四分隨機羯磨疏濟緣記》雲:證得初果以上,得到聲聞學及無學無漏功德,即名為理寶中的僧寶,亦名第一義僧。但取證果,不論僧人或俗人,如律中所言,見谛白衣同入僧海。)

理體三寶:五分法身為佛寶、滅理無為是法寶、聲聞學無學功德是僧寶。“學”指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三果阿羅漢,“無學”指四果阿羅漢。

但這裡說的是證果的功德,在家人證得初果,名為義僧——在果位的意義上講已經相當於僧人,但還不能列入住持三寶裡。

住持三寶:以泥塑、木雕、紙繪等佛的形像為佛寶,貝葉黃卷,紙素絹帛等書寫的三藏經典為法寶,剃發染衣現出家儀相,受持戒法的僧人為僧寶。住持三寶主要為佛滅度後住持佛法,在家人證得初果,名為義僧,卻無法在形象上教化眾生,所以不能列入住持三寶。

在《地藏十輪經》卷五中也說道:在家俗人,只要證得初果以上,雖然沒有剃除須發,披著袈裟,沒有受出家戒法,也屬於勝義僧所攝。)

比如說證到四果阿羅漢,你想不出家也不好使了,必須出家,不出家就得涅槃,那是必須出家的。證得果位後,出家是必走的過程。就像人似的,你學習好了,要畢業了。既然畢業了,就要發給你證書,那你就得出家。這是一個動作。

“如果心不出離,那只不過從一個形式的家入了另一個形式的家。”這句話就有兩種說法了。心不出離,現在就我們來講,哪個敢說是心出離呀?不出離,在心沒有真正出離前他有善有惡。有的惡,“我就不想出家,有條件我也不想出家。”他認為什麼呢?出家這是不正確的,甚至呢,不應該出家,這種人那就是惡人。

有人說:“雖然我心沒有出離,但是我通過形式的出家,來達到我心性將來的出家。”這就是善,這就是奔著自己真正做主的那方面走了。如果沒有這種形式,你永遠走不到心出家這個份上。這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說呢,有時候反復地強調,從一個形式的家入另一個形式的“家”,但這個可不一樣。雖然我們是凡夫,但一個大心的凡夫甚至勝於小乘的羅漢。雖然是凡夫,但是他將來終歸能成佛。就像一條路似的,往北京的路,我方向不錯,知道這是往北京走,順著往前走,它肯定是北京。我現在正努力走呢,而有的人連方向也沒有找對。

你比如說,想出家的人,他就說:“我不管我心能不能出家,我做沒做到,我身先往上走。”他已經找到這條路,找著方向了,已經踏上了這條路。而有的人卻說:“心出家才是真正出家,但是由於心做不到出家,我連什麼家我都不出。”就是說,邁一步我也不想邁。像要走到北京,既然要去北京,我就走,但是非常難走,非常難行,那北京我也不去了,我哪也不去了,我就死在這塊得了。所以這種人和找著路的人,他沒法在同一條線上來說明問題。所以說一個善一個惡,這是一個問題。

他這種說法,就是有一個普遍性。很多人就找借口,借著什麼呢?他說:“你心出家才是真出家,你要心沒出家,身出家不算出家。”

你連身都做不到出家,何況心?是不是?你走一步才有一步新的成就。你一步不走,不可能有新的成就,是吧?像吃飯似的,說這個飯吃完了就可以飽,但是你一口都沒吃,所以你永遠是個餓漢,你也不知道這個飯是什麼滋味。有的人雖然是沒有完全吃飽,但終歸是往肚裡吃了,他已經有了底。雖然他沒有嘗到全部的味道,但是他知道部分的味道,是不是?他已經在動口吃了,那種一口沒吃的人不能和他站在一條線上來比。

如果出世為僧,難捨能捨,十方三世佛贊歎,但如果父母不同意,甚至有意外發生,我個人觀點,還是不要出家為上。理由如下……

就是說,入世為僧,十方佛都贊歎,這是對的。因為啥呢?這不光是贊歎,因為佛的整個佛法就是要人遠離家庭。

“如果父母不同意”。父母不同意,在中國來講,現在就要求這一點,就是出家要父母同意,佛法也要求這個。特別是佛也慈悲,出家要征取父母的同意。女人出家,得征求丈夫的同意。因為啥呢?中國現在差一點,在過去來講,夫妻之間,女人必須得服從丈夫,它有這麼個規矩。所以說,女人出家不光是要父母同意,也要求取得丈夫同意。這個主要是在國家允許,佛協也這麼規定。

但是也有特殊的情況,佛出家的時候,他父母也不同意,他妻子也不同意,連全國人民都不同意。城門緊閉,都拿著刀槍看著。後來四天王幫忙,捧著四個馬足從空中越過城牆,出家去了。佛為什麼要那麼出家呢?就是說,佛知道眾生的業力就這麼大,如果不這麼出家,眾生永遠也出不成。想出家就是與我們往昔的惡業來斗爭,就是了脫生死的過程。出家就是了脫生死的過程,不是出家以後再了脫生死。出家的過程就是了脫生死的過程。

這個出家的心,比你什麼定力都強。你看你在家念佛,說我這個心行,但是你和出家的功德沒法比,那個心念你就沒法比。因為你沒有出過家,不知道,那個心念比把心肝肺都要撕碎的那種感覺還要難受。因為你放下了你父母的恩情,放下了你家庭的這個溫暖和情分,放下了兒女之情、朋友之情等。你要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要你命的東西,哪一條都能把你拉回去。

你沒有大定力,沒有敢捨能捨那種心,就動不了。所以說,一旦想要把這層念斷了,就等於一個人在和四十裡地的洪水來斗爭。四十裡地的洪水啊!同時向你湧來,你一人要頂住四十裡地的洪水,得那麼大的力量。所以佛說:一天一夜的出家功德,可以二十劫不墮惡道。那功德已經超出世間的孝。

所以說,有時候父母不同意,也有出家的。像虛雲老和尚,父母不同意,他就跑了。那些大德都是這麼干的,要不這麼干,它就不好使。有的妻子不同意,像蓮池大師還是哪個大師,這面剃度,那面在門口就上吊。你上吊上你的,你死你的,我出我的家,不在乎。所謂的不在乎,所謂的無情,並不是無情。他知道,真正的孝敬父母,就得出家才能做到真正孝敬父母。

你父母如果墮落到地獄去,誰能救得了?不是凡夫所能救的,只有三寶能救。大目犍連就出家了,還得靠僧眾的力量才把他母親從地獄救了。那時候你去跟誰說?是不是?所以說,為真正孝敬父母,必須出家,就非得這麼做。

比如說,有的妻子上吊,他也出家,他是想:“我出家以後,我再救你。”他並不是不想救她。斷了情,反而能救她。因為這個情產生於什麼呢?互相的牽連,它不是建立在修道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互相依靠上,是一筆債務的問題。所以說,只有斷掉情愛的人才是大丈夫,並不是說這是對父母的不孝。這點下面還要講。

“甚至能有意外發生”。比如父母想不開了,或是因想不開得病了,或等等的事情。有沒有這個事情?有。父母想不開,到寺院來鬧的、來找的,確實有。關鍵是你出家的地點是否正確,是否清淨?如果你清淨了,甚至父母來找以後,他都轉變了。

原先我有個徒弟,他以前出過家。雖然出家了,卻又叫妻子給拽回去了,後來又要在我這出家。我說:“你回家去寫離婚證明。”他說:“不可能的事。”我說:“最起碼,你得跟她說好了。”他說:“不可能,師父你就讓我出家。跟她說,她不能同意。上回,那多少年前她就把我拽回去了,當那麼多人面還給我嘴巴,就這麼厲害。”我說:“你回去說吧。”後來他真回去說了,沒想到她妻子真同意了。

所以通過這個經驗就看出一個什麼問題?如果你找的這個道場是清淨道場,是持戒的道場,沒有不同意的。雖然有點復雜、挫折,但父母也會同意的。為什麼同意呢?因為哪個父母都願兒女好,都願意滿足兒女的願望。因為出家人都是因為前生的願力而出家,不光是出家的兒子有這個願力,而他母親也有這個願力。他母親要是前生沒說過“將來我要有兒子的時候,一定要他出家”,今生就不可能發生她兒子要出家的事情。他兒子想出家,那肯定是他父母的願力,才感召他這個兒子投胎,它是共同的願力來組成這個問題。但有時候父母就糊塗了,不同意兒子出家了。

就像釋迦牟尼佛那個妻子——耶輸陀羅,摟著羅睺羅就說:“你出家把我扔了,你還想要我兒子出家,說什麼我也不給你,我死也不給你。”那是誰?大目犍連去度她,她不給。後來佛現身了,佛說:“你記不記得多少劫以前,你曾經承諾過我,說:‘將來要結為夫妻,如果你有什麼要求,我一切隨順你。’你怎麼忘了這個呢?”那時候佛用神通力讓她明白了前世的因緣。

最後她不光把兒子送去出家,而且她自個也要出家。佛還不要她呢,她跟在佛後面跑,左求右求。包括佛的姨母,都是左求右求。佛不收女人出家,怕破壞佛法,她們就硬跟著走。最後阿難尊者可憐女眾,看到女眾這個虔誠心,所以就請求佛同意她們出家,於是才有女眾出家。所以說現在女眾出家,哪個寺廟都供養阿難尊者,非常尊重阿難尊者,因為是她們的恩人。他不說話,你連出家的可能性都沒有。所以都是這麼個因因果果的事情。

我先看他的理由,如下:

第一個,古時出世為僧,大和尚必先問其是否父母恩准。學習佛陀的教育,並學習佛陀的智慧和德行,佛陀之本意是令眾生歡喜,投其所好,隨機施教。佛說,佛自出現於世,無不是度眾生,所以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不在時,父母是福田,父母不敬,又敬何人?

所以說提到這個“父母是否恩准”,這不但是古時為僧,就現在為僧,也得問父母是否同意。要是不同意,你得做父母工作,咱寺院也是這樣。關鍵呢,就是看你有沒有那個決心。

“佛陀的本意是令眾生歡喜”。這個歡喜啊,不是順著你的習性去做,不是你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你說我搶銀行,佛也叫你歡喜,那就不對了。佛是止惡不止善。如果你是做善事,佛讓你歡喜;如果你是做惡事,佛不能讓你歡喜。你喜歡殺人,佛絕對不允許;你喜歡偷盜、妄語、邪淫,佛都不允許。不是你歡喜不歡喜。佛是令眾生得到解脫的歡喜,這是佛的目的。

“佛之所以出世,無不是為度眾生”。所以佛用各種的方法來度眾生,往哪度呢?都讓他們出家。度來度去,就是讓他們出家。不管歲數大的還是歲數小的,讓他們最後都發出家心,今生不發,來生發,都得發出家心。所以說,不出家想成佛是不可能的,因為佛哪個相都是出家相,沒有在家相。就是念佛往生,上品上生也都是出家人,沒有在家人。

“隨機施教,投其所好”。佛在隨機施教的時候,實際上教什麼呢?教他出家,沒有別的目的,目的還是讓他出家。左說右說都是讓他出家,都是讓他解脫,從不離開出家這條道。有的說歲數大,歲數大了來生可以出家,可以發出家心,是不是?有條件那樣,沒有條件的,給種種善根,但是終歸得出家。因為佛說家就是火宅,你只有出家,才能走出第一步來,這個是很重要的。

“佛不在時,父母是福田”。父母是不是福田?是福田,但不是勝義福田,只是世間福田,真正的福田在三寶。雖然佛不在,但有僧寶在。如果以為佛不在,就沒有僧寶了,這是不對的,這就違犯了整個的三皈依原則。如果要是認為佛是福田,僧人不是福田,就失去了戒體,不能成為佛弟子,這是很嚴重的。因為你三皈依了,必須三皈依具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個僧的福田你給否認了,以父母的福田來代替僧的福田,那是不對的。父母是不是福田?是福田,但這是世間的福田。這個必須得清楚。

“父母不敬,又敬何人”。有的人認為出家就是對父母不敬,而實際正相反。因為我們有無數的父母,有多生的父母,如果我們不能去救,實際上就是不孝。怎麼樣來救度我們所有的父母呢?出家為最方便、最直接的一條路。如果不出家,你想救所有的父母,你救不了。你只能是為在你眼前的今生父母做一點善事,但是你想把所有的父母,過去多生的父母都真正救了,只有出家這條道路才能完成。因為佛說了:一子出家,九族升天。

所以說,出家是對父母的最敬,最敬父母無非於出家。表面上父母好像不同意,實際上呢,是父母最希望的一件事情。過去有一個洞山禅師,他就跟母親寫信要求出家,告訴他母親:“我已經決定要出家了,你同意,我也得走;不同意,我也得走。我知道孝敬父母為大,但是我覺得了脫生死更是孝敬父母。小孝孝於家庭,大孝孝於天下。”他這裡有個大孝和小孝的問題,必須得弄清楚。

後來他母親就說:“你這麼堅決要出家,我很傷心。你看,從你小時候,我就伺候你,推干就濕,不斷地喂養。長大了,我想能養兒防老,沒想到你要出家,我又依靠誰呢?”後來他母親自己又解釋通了,“雖然我失掉了一個王祥臥冰,失掉了這麼一個孝敬兒子,但我得個大目犍連。”王祥就是二十四孝裡的,因為父母要魚吃,他寧可用身體把冰給化了,來求得魚,就那麼孝。但大目犍連能把父母從地獄裡救出來,那叫真救。王祥那只是救了口上一時的、眼前的那麼一段利益。但是呢,大目犍連能從徹底上救拔,把他母親從地獄拔到天上去。

你想,天上和人間的享受不一樣,天上一天就等於我們的五百年。天上五百年等於現在世間的多少天,多少年,多少生?都這麼大的利益。所以說,不為小利,要為這大利。最後他母親想開了,她說:“我寧可得個大目犍連,也是好的,那才是真正好呢,比得個‘王祥臥冰’不知要強多少!”誰都知道拿個芝麻和西瓜比,哪個大哪個小,是不是?我們都應該清楚。

所以說,不能拿父母這個福田來和出家這個福田相比。而且呢,出家對父母是不是不好呢?不是。一個是能救父母,而父母因為有一個兒子出家,他的心態也改變了,佛也加持他,他自己信佛的決心還大,而且信佛還堅定,最後了脫生死還有把握。因為他心裡有個數:我有個兒子出家,我的心裡有把握了。最起碼,佛說“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我現在這心裡有數了,有所保證了。因為佛不妄語啊,是不是?所以一子出家,給父母就買了一個保證書。這可都是不可思議的事。

三福中以孝敬父母為首。

這個三福我不太清楚,我估計他講的還是世間的福,不是講出世間的福。孝敬父母,我們應該采取大孝。像咱們僧團有個規定:出家了,家裡父母如果沒人養活,我們養活。父母沒吃的,要飯給他們吃。要飯都要養活父母,是不是啊?並不是忘掉父母。而且很多的父母在兒子出家後,狀況反而要比以前好。包括我父母也是,原先身體不好,心髒病,現在比以前還好。要是按照原先的病情,現在那身體可能怎麼樣,就不好說了。而現在比以前好,非常想象不到的事。

我曾經問過我父母,父親沒看到過,母親看到過。我說:“現在有沒有人說你閒話啊?我出家了。”她說:“沒有,人都表揚我,說我有個好兒子。”你們想想,她非常自豪,而她那個心裡頭天天想佛,天天想著三寶,因為她兒子出家了。她天天想三寶,憶三寶、念三寶、想三寶都能脫離苦海。誰能給種下這個種子?就是你出家才能強硬給父母種下種子,叫父母來解脫。這個事情是不可思議的力量,你在家,你怎麼說也做不到,是不是?

所以說,父母真正要往生的時候,不是你在家就能把你父母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佛法僧能接引,別人接引不了你父母,別人幫不了你,只有佛法僧能幫你。這個“孝養父母為首”,這屬於世間法,為上報四恩之一。

父母之恩廣大無邊。以天下男人為父,天下女人為母,要以這種心量修行,要時時刻刻用智慧照世間。

哎,這個說對了。“以天下男人為父,天下女人為母”,你想有這個心量,你不出家,你救不了你天下的父親,也救不了天下的母親,你只能在家裡孝一個父母。雖然你這也叫孝,但是你那個心量就窄了。這種孝敬和出世間的孝相比,你那個孝就為惡了。因為你能先孝天下而不孝,實際上就是為惡;能出家但不出家就是為惡了,它們倆一相比反而成為不孝。這個應該清楚。

“以天下男人為父,以天下女人為母”,誰敢說這句話?那只有僧人敢說這句話。他真正敢說,因為他放下自己的小家庭,就是以天下男人為父,女人為母,所有的眾生,他都以之為父母。僧人放下家庭出家,就是為了天下父母而出家,不是為了個人出家,是這麼個目的,所以這句話說得非常對。佛在菩薩戒裡講過這句話,我們應該照著做。但不是以嘴說,而是以真正達到這個目的去做,這種方式就是出家。

他說“時時刻刻用智慧照世間”。什麼是智慧?只有以天下的男人為父,女人為母,這種心量才是智慧,出家才是智慧。正如《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第一步自在就是出家為自在。觀世音菩薩也是出家,佛也是出家。觀世音菩薩說自己是老僧,文殊菩薩也稱自己為老僧,大勢至菩薩也稱自己為老僧,這些菩薩雖然現菩薩相,實際上都不是在家人,都是出家人。但很多人不明白,以為現了菩薩身就是在家人。菩薩雖然現在家相,但是他們本體上都是出家人,他們平時也都稱自己是老僧。所以那些菩薩都是僧人。都是出家以後修成了,再反過來以菩薩身來救化眾生。這個我們應該清楚。

所以說,你想觀自在,有家庭的人是不會自在的。再說,你看看大勢至菩薩有家庭嗎?你什麼時候聽說觀世音菩薩有家庭?文殊菩薩有家庭?他沒有家庭,有家庭就不自在。你想當菩薩,首先你得先出來,是不是?你要不能出來,你得想法心出來,來生也得出。種下這個種子。

所以說呢,你想得到“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首先你得發大菩薩心,為救度所有眾生而去努力,不為自己這個利益,因此發這種心必須有大願。什麼是大願?敢於犧牲自己。那什麼是犧牲自己?你出家都不敢出,還怎麼犧牲自己?是不是?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說,這只是打著父母的旗號,而且把自己障住了。父母還真沒人管,也有出家的,出家後要飯給父母吃。過去那出家人,前面挑著經書,後面挑著母親,一起要飯吃。當然,現在做不到,我們不管做到做不到,但這個認識必須提高。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果世法都不遵守了,又怎麼能學出世間的佛法?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是六祖講的。佛法因為啥在世間呢?就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世間就是那個污泥。什麼是覺呢?那蓮花就是覺。蓮花是不被污染的,不著於污泥,不住於水,所以說成為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那是蓮花的特點。如果你要是和世間攪和一起了,又尊重世間法,那就沒有佛法了。你只有不和世間法纏在一塊,才能有佛法。

佛法呢,就是說佛法在世間。什麼是世間?你離開了這個污泥,另外找佛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你只能跟這個污泥斗,只有不順從這個污泥走,才能有佛法的。佛法是叫你覺悟世間,並不是讓你跟世間混在一塊,你混在一塊,和世間沒有啥區別,是不是?你已經成為世間,哪來出世間法?不可能的事。

所以說,我們只有永遠地不隨順世間法,才能夠獲得無上的佛法。世間叫你娶妻生子,那不能去;叫你貪錢財,不能貪。世間的一切你都不能去貪,才能出世間,貪著一點都不好使,想脫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是一個佛法不離世間。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叫你覺悟世間,讓你知道世間是痛苦的。佛法就是告訴人們,世間不可久留,念念在生死之中,念念在輪回之中,我們要早點做准備,別貪戀家庭、兒女這種情分。你貪戀,生死來了,你跑不掉。

所以佛就告訴我們這一句話,佛設了好多方便,說:“這個城裡現在著火了,你趕緊跳出城來,我給你羊車、鹿車、牛車。”以這種種的方便,讓人們趕緊跳出火坑。如果你在火坑,一旦塌的時候,玉石俱焚。所以說,佛就是告訴我們要離開世間。

而我們有的人有家庭生活,又有家庭組成,造成了種種的違緣。那是你造成的業,你應該想法警惕,提高警惕,有機會還得走啊。我不是挑唆這個問題,最好家人都成為你們道友,就今生走不了,你來生也得走。生生世世都得走,不走沒有出路。男人貪戀女人,女人貪戀男人,還想成佛,那可能嗎?是不是?不可能的事,那只是都在六道裡輪回,因為佛法就是斷情欲事情。

“如果世法都不遵守了,又怎麼能學出世間法?”世間法要遵守了,那你永遠也不能學出世間佛法,它不可能的事,是不是?但交通規則我們得遵守,我不是說不遵守這個。有一些事情和修行有關系,我們得遵守。好的,我們要做;不好的,我們不能跟著做。要是都遵照世間法,那釋迦牟尼佛不應該跳城走。人家跳城出家就成佛了,你沒跳城,我看你還是世間人,是不是?這就是這麼回事。

第二個,如果父母真有不測,你倒好,一個人快樂。你有沒有想到,其他已學佛之人、即將學佛之人、沒有學佛之人他們怎麼想?這個人為了學佛,把父母都害死了,誰還敢學佛?這是斷佛之慧命。

這寫的是他這種想法。他說學佛人出家就是斷佛之慧命。我們是學佛,到底是你學佛?還是叫佛學你?既然學佛,佛都從城裡跳出去跑了,出家了,那你學佛得跟佛出家才是學佛呢,是不是?那你的意思是不出家,叫佛跟你學?這不顛倒過來了嗎?所以我們學佛第一條,你得先學佛出家,這才為正確的。

至於你現在出不了,那是你的因緣,但不能說讓佛跟你學。我們學佛學佛,既然你敢承認學佛,你就想到出家這一點,這個不應否定。所以我們說學佛,都是嘴說學佛,行為並沒有按照佛法去做。佛法不是給在家、在世間裡混的人講的,是給出世間人講的。佛不講世間法,佛要是講世間法,那世間人比誰都講得好,炒幾個菜還用佛去說啊?是不是?佛法是要給出世間的人講的,不是為世間服務的。有的人已經把佛法認為是世間法,那正是對佛的不理解,對佛法的認識不足。那世間法本來就是個污垢,我們怎麼還可以隨順世間法呢?是吧?

“誰還敢學佛,這是斷佛之慧命”。如果這麼理解,確實斷佛之慧命。因為他把佛法當做世間法了,不讓人出家。《出家功德經》講:如果阻擋人出家,在胎裡就瞎眼,出生瞎眼,將來死了,墮了地獄還瞎眼;當畜生瞎眼,做人還瞎眼,做鬼也瞎眼,所以生生世世都瞎眼,因為他阻擋了別人出家。不讓人出家,就等於把人的法身慧命坑了,把人的眼睛挖掉了,叫這個人變成盲人,所以他受的果報就這麼厲害。所以說,阻擋別人出家的人絕對是沒有好下場的。這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咱們印了那麼多的《出家功德經》?就是不讓人造這個口業,別墮落到這裡去。有的人還當成一種時髦,說:“我現在就不勸人出家。”實際上你不知道,你正往地獄走,所以說很可怕。而且不光你下地獄,連父母都坑了。你以孝敬父母,怕父母吃苦,怕斷裂情感的名義,勸人不要出家,最後把父母也給出賣了。所以這不光坑你自己,還坑了很多人。再加上你的廣說,為了爭奪自己的市場再去說,你又害了多少人?不但沒有學佛,實際上還毀佛了。

你明知這種行為能使父母害命,而仍然為之,是故意的,是刑法規定之殺人罪。佛法規定殺父殺母入無間地獄。

他說出家就是殺父母,在刑法上是殺人罪,這就正是顛倒而行之了。我們知道一切男子為父,一切女人為母,我們要救無量無邊的父母,所以才出家。所以說這個是大孝。如果世間刑法規定出家是殺人罪的話,恐怕出家人早就被砍頭了。

什麼時候砍過頭呢?就是“三武一宗滅佛”時候砍頭,文化大革命時毀僧。只有那些之流,他才認為出家是殺人之罪。除此之外,從來沒有人認為出家是殺人之罪。如果把佛法看成是殺人之罪,那你就犯了逆罪,那可是不得了的,應該趕緊改正。你個人事小,你出不出家是你自己的事,你要不願意出家,沒人逼你。但是不能把出家給定為是殺人之罪,世間刑法也沒有這條。

所以說,這是你定的“刑法”,你個人定不了刑法,是不是?刑法得誰定呢?得通過人大,縣一級的人大都定不了,得直轄市、國家人大才能定。現在你個人既不是直轄市,又不能代表政府,代表國家,所以你沒有定這個殺人罪的權利。所以這種說法更是沒有意義的,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還應該警惕。

還說出家是殺父殺母。如果出家就是殺父殺母,這個也不是由你定,應該是佛定。佛要是說出家是殺父殺母罪,第一個入地獄的那就是佛,是不是?佛的戒律那是由佛來定,不是凡夫來定的。所以說,這種出家就是殺父殺母的說法,正是誹謗佛法的說法,這個犯很重的罪,應該馬上改正,不應該有這個觀念。雖然他是說討論,但我們應該認識這個問題。

妻子怎麼辦?一個男子、偉丈夫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撫恤人民。如果你對妻子都不能盡到家庭責任和義務,又怎能上度下化?

這個說法就更錯誤了。因為我們的出生都是由於不淨種子而出來的。由於我們不淨種子及業力的關系,就有了男有了女。前生造業了,所以就有了男有了女,又不斷的有孩子投生到這裡,成立一個家庭。

什麼是人生?人生是要修行了道。這個人生的過程,不是生兒育女來了。我們現在是把生兒育女當作人生,我們正顛倒,所以我們大家受苦受累。就是因為看錯了,沒有路走,就以為成立家庭、生兒育女,這就是人生。實際上已走到頭了,根本走不了。

所以佛說家庭就是火宅,佛早就把這個家庭給否認了。能夠放下妻子兒女的,那為大丈夫,所以說不是不負責任。這個真正的丈夫,並不是說在貪戀妻子和兒女的問題上做好,應該是把一切的女人看成是自己的母親。兒子看成父親,妻子看成母親,你要這麼看的話——你既然認為天下女人都是母親,男人都是父親,那你怎麼回家又和你的妻子在一起,所以你這就是更不孝了。你和你母親在一起,你說你這種行為怎麼解釋?所以說,你這種人說這句話,就犯了一個大妄語的錯誤。是不是?

出家人是把天下男人都看成父親,把女人都看成母親,那是菩薩的行為。菩薩的行為不會有男女這種問題,是不是?那才是真正地看清了——把女人看成母親,把男人看成父親。所以說他說話前後顛倒,這就更不對了。這也不怪他,現在世間人有時候都看不開,貪戀這裡,他就必然有貪戀的這個想法和說法。

“又怎能上度下化?”如果你要貪戀家庭,你連誰都度不了。就別說上度了,你連下化也化不了。你說誰,誰也不服氣。你告訴人家應該了道,應該成佛。人家說:“你自己都貪戀家庭,貪戀女人,你還跟我講這個。”沒有用,是不是?別人根本就不聽你的。你那個思想,有時候甚至連畜生都教化不了。因為貪戀家庭和畜生沒有什麼區別,是不是?人家不服氣這些事,人家服氣的是你能夠脫離這個貪欲心。你脫離了,人家才服氣。所以說,你要真能上度下化,必須得遠離這些不淨。

一切正法皆為佛法。

對!一切正法為佛法。

佛法即覺悟之大法,不只是吃齋、念佛、持戒、論經、不許隨地吐痰、不許亂扔髒物等等。

不許隨地吐痰這是世間法,但也是應該做的。

世間一切法皆是佛法。

“皆是佛法”,如果世間一切法都是佛法的話,那我們就已經證道了。既然一切世間法都是佛法,那你應該把父母看成非是父母,應該看成佛和菩薩,你不應該看成是父母,是不是?那你怎麼還有妻子兒女?妻子兒女也應該看成佛和菩薩,所以不存在家庭的問題。所以說,如果都是佛法的話,應該這麼看。如果你把妻子、家庭都看成是佛法的話,那和尚都應該有家庭,那就成為有家庭了,是不是?那就更不是了,那是不倫不類,那絕對是外道,絕不是佛法。所以說,這種說法不准確。為什麼不准確?他還是在為自己狡辯。

你倒好,一個人扔了擔子享福去了。妻子怎麼辦?女人最大的幸福是找一個好老公。俗語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你讓她改嫁,自生自滅,你的慈悲心哪去了?孩子怎麼辦?還小,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不教,父母之過失。你可能會說這是他們的因緣,他們的命運。

這個問題,也是很大的一個事情。

我們出家,男人出家,首先讓女人也要出家。過去有過那麼句話:女人嫁男隨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都是發的願,你走到哪她跟到哪。那行,男的出家,你也出家去,就完事了。是你不願意出家,不是人家不讓你出家,是你不願意!很多女人講過這個話,什麼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男人好找。她這麼講,她就是放不下欲望心,所以找出很多的理由。有時候沒辦法,只能跳出一個算一個,是不是?

這種說法都是世間法,而且作為一個居士來講,這麼說是犯戒的行為,不允許這麼說的。五戒規定,只允許正淫,不允許邪淫,勸人行淫的行為都是不正確的,不允許這麼拿書信來勸人這個問題。什麼女怕嫁錯郎,誰讓她改嫁了?是讓她出家,她不願意出家,她要改嫁,那是她的事,對不對?這沒有意思。

拿了什麼價值觀、世界觀來說事。價值觀,出家才是真有價值呢。世界觀,沒有世界,把世界顛倒過來才是真正的世界觀。養不教,你不聽佛的教誨就是養不教。

正修之人,隨緣而不攀緣。

我們隨緣不攀緣,就是隨什麼緣?我們只能是隨著佛法這個緣,這叫隨緣。什麼是攀緣?把世間的事情、妻子兒女、家庭牢牢地摟住不放就是攀緣。所以說,這種說法不正確。

修行之人要時時刻刻轉識為智。

轉識為智,首先第一條,你先把你那種觀念轉過來。你想有智慧,首先放下你自己。你連自己那個肉身都放不下,那種貪欲心你都放不下,你還能轉識為智慧嗎?我說:不可能的。

佛法不是浩浩蕩蕩、飄飄渺渺、漫無邊際的,它是通過一件一件微小事,堆積起來的,呈金字塔。妻子是你至親的人,你都不用佛法善巧方便地教化,至親之人都不能愛,又能愛所有人嗎?如果再鬧個家庭崩散,他人如何看?學佛之人,如此下場,誰還敢學佛?眾生與覺者的區別是:眾生時時刻刻在迷,而覺者在覺悟。

他有的話是對的,但是說錯了事情。

“一件小小的事堆積起來”,你連出家這一步都不敢邁出,還想成佛,這是不可能的事。每一個小事都是我們成佛的因緣。第一步,你就要從出家這條心開始。能走的不走,你就連這一件小事也不做,何況談以後的事情?是不是?他有些話是對的,但是他用錯了對象。

“妻子是你至親的人,你都不用佛法善巧方便地教化”。佛法就是斷愛,他說佛法應該有愛。佛法就是斷愛,因為斷了愛,才有大慈大悲。如果有了世間的愛,就是自私狹義的東西,這只是自私心的表現、我的表現和欲望的表現,它不是真愛。佛法講慈和悲,不講那個世間的東西。佛法是讓人斷掉世間的這種情和愛,有了世間的愛和情,就有了輪回。因為他對於什麼是輪回都不知道,把輪回當作佛法來看,所以說走錯了路。

之所以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般若智慧是不能說出來的,得自己去證,就如人飲水一樣。

說得很有道理。“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貪戀家庭,一旦果實來的時候,輪回來的時候,後悔都晚了。菩薩畏因,所以就不敢貪戀男女色,不敢貪戀世間。因為他想成佛,首先就從出家一步一步做起,從自己開始,要斷一切墮落之因。

“般若智慧是不能說出來的”,這句話不對。般若智慧不管說或不說,它都是般若智慧。如果沒有般若智慧,你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不是說不說,“得自己去證,就如人飲水一樣”。你想:出家有什麼功德?你一天都沒出,怎麼知道它的功德?如果想知道出家的功德,你必須先出家才能知道。說得對,但他不去做也沒有用。

這還有幾段:如果你硬堅持的話,請把所有情況告訴大德比丘,以便更好地安身立命。吾之事情請勿掛心,我也有很多缺點,如還吃肉等。我其實也覺得不妥,也知道眾生肉不可吃,不僅有屍毒,還缺少慈悲。但吾人無始劫以來業障太深,我時常忏悔,誠惶誠恐,與大德高僧比,相差萬裡,我發誓會斷的。謝謝你的棒喝,使我豁然,如醍醐灌頂似的。但我人世間一凡夫,難免有很多業習,包括已知和不知。但我宣誓:沒有的善令生起,已有的要增長;已有的惡令斷滅,將生的惡令不生。

他講了他有很多的毛病,還沒有斷肉,要改。這都是很好的事情,是不是?慚愧,但慚愧得改,不改不行。他已經發願要改,這是很好,好事情。

我祈請十方三世佛為我證明,吾人不會談玄說妙,論有講無,凡夫一人,並常慚愧,時常忏悔。只知道老實念佛,阿彌陀佛!並希望早一點能把吾人的散亂心住持於這句萬德洪名上,西方淨土上。

後面就講了自己的修行方式。至於怎麼修的,老實念佛也好,念誰也好,你只要能念就好,是不是?這個咱們不反對,這個沒有什麼了。就講出家這個問題的看法。因為我講的是實話,並不忌諱你們怎麼想,我只是把實話跟你們講,實際修行就是這麼看的,也就是說,我是這麼看的。你不斷情,想超出輪回是不可能的。大孝和小孝應該看開,世間的東西和出世間的東西應該看開,不能站同一條線上,混淆不清地來比喻。

你不能拿大德的那句話——所有法都是佛法,一句話來搪塞。所有法都是佛法,人家心裡能把所有的世間法變成佛法,我們能嗎?你見肉是肉,見蔬菜是蔬菜,那就不行。你見女人還是女人,見家庭還是家庭,說家庭比出家還好,你這就不是什麼世間法都是佛法了,你想把所有佛法都看成是世間法才好。這不正確。

但是,這些毛病不是他一個人的,很多人,不出家的人都有這種想法,所以說呢,他只是其中一個。不管怎麼,人家好賴還有忏悔心,將來還要改,是不是啊?知道自己有錯。有的人還認為自己證聖了,這更要命,還能往生西方極樂?好!這個問題就講到這。

眾居士:阿彌陀佛!

一居士:我有點問題,以前他們講到證到四果阿羅漢必須出家,這誰能知道啊?

佛規定的,你證到四果,自己就知道了,還用別人告訴?

一居士:證到四果阿羅漢,哪裡都收嗎?你去的地方會不會不收你?

你若證到四果,天下哪都敢去,哪兒都能收你,變化無窮,你說還有哪不收你?你想在哪兒出家,那都隨你便。

一居士:我想出家,但走哪都有障礙,我現在已經退步了。

就是說,人這個心啊,有時候說出家出家,到一定程度就出不了家,他心裡就退道了。世間東西只要你一貪戀,出家心就沒了。你要是不貪戀世間,出家心就生起來了。出家心和世間法正好是相反,你貪戀那個就沒有出家心。

一居士:我怎麼能擺脫這些?

怎麼擺脫這些?自己努力呗,按照戒律去做去,別貪戀世間。眼睛不抬,耳朵不聽,這才行。眼睛,我也不看,什麼電視啊,男的女的我都不看,我就什麼也不看。耳朵,你說好說壞我都不聽,我就自個修,就往前努力,按照佛法修。你慢慢能把世間的東西斷了,這個出家心才能生起來。

一居士:也就是說,脫離世間這些事情得需要一段時間。

得需要很長時間,就是你先按戒律去做。至於你出家呢,一個是自己努力,另外還得經過僧團的考證。僧團也不是什麼人都要的。

一居士:現在我感覺很想走入寺廟的大門,可是我又不敢,但在那裡有一種歸屬感。

就是說,能不能進去,它還有一個心出家的問題。雖然身不能出家,但我心出家,我可以慢慢修,等待因緣,今生不行我還等來生,對不對?這是一條路,你不能把這條路滅了。至於這個出家,不是說我能出家,我就生出家心;不能出家,我就滅掉出家心。這不行。所以說必須做到這個,做不到身出家,心也要出家。首先不管你是在家出家,都要遠離世間才能修行。在世間,你混,那面看電視你也看,那面打麻將你也去,完了還吵吵要成佛。那佛沒有打麻將這一說吧?

一居士:怎麼叫離開世間?

離開世間,就是世間的財色名食睡,你別往上貪。不是說這個世間我不待了,我駕著虛空的雲彩到哪去,不是那個意思。是你能夠淨修,能夠不貪戀世間的這些東西。

一居士:比如說咱們都出世間,但是還可以在世間干一些什麼?

出世間,等你出完世間,你再說在世間干什麼。還沒出世間呢,是不是?

現在第一步就是先持戒、忏悔。至於第二步路,是你忏悔、持戒以後才能生起來的,不是我說有就有,我說也沒有用,關鍵是你做。你走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是你在第一步基礎上才有第二步,不是我這一說,你就有第二步了,我不能代替你。所以說,你先去做,這是主要的。一步不做,說什麼都沒有用。

怎麼一回事?你永遠也不能明白。要想說明白,誰也說不明白。沒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出家人那個心,必須是出家的人才能明白,沒出家,他永遠也不明白。我說給你,你還是不明白,只能我明白怎麼回事,你不明白。所以說,它不是語言的事情。

一居士:這個是不是在自己做的過程當中,自己去理解它?

對,有了第一步才有了第二步。先別要求第二步,先要求第一步做得真實,你才再要求第二步。

一居士:阿彌陀佛!師父,現在我想受五戒,但是我不知道先受好,還是先守好了再去受這個戒。

這個就是:受了就要守,你不受,你去守,它那個功德小。他也不可能守住,而且也不能成佛。

一居士:還是應該受戒再去守。

受戒和破戒能成佛,不受戒不能成佛。受戒,你如果守住,當世就有成佛的因緣。如果破了戒,償還果報以後,因為它有受戒的基礎,將來在那個基礎上還能成佛。但不受戒和佛無緣。反正我是告訴你這個,但你一定得想到,受戒別破戒,這才行。

要是沒有什麼事,今天就到這裡。

大眾:阿彌陀佛!

(編者注:寫信的居士後來聽了師父的開示錄音,觀念改變,對出家心生歡喜,也生起出家心。)

 

 

附:二〇〇四年六月二十三在大悲寺大殿前為居士開示

一居士:師父,我發願,我出家了永遠不回家。假如我父母有病了,叫我回家看一眼病就好了,我也不回家。我既然出來,我就斷這個情。我不下去了,來這老實聽話干活。這是不是無情無義?

從事相上來講,我們發這個願是正確的,因為什麼呢?因為想回家這個心非常強烈,有時候這個情斷不了,所以我們通過發願把自己的後路堵上。為了修道,你就得發願,要沒有這個決心就不好使。

宗喀巴大師從小出家,六歲或是四歲出家。走了以後,到了三十多歲還是四十來歲修道時想回去看看他母親,那多少年沒看到,二三十年。就想看看他母親,當他走了二十裡地以後,發現自己回家,想到父母也是六親眷屬,回家只能增加互相依賴和世間的情,最後他又毅然地回去了。回去以後,給他母親畫了一張自己的畫像。他母親看到這個畫像時,那個畫像就說話了,叫阿媽還是叫什麼,他母親那種著急和煩惱的心一下子全都破掉了。不但他成就了,他母親也成就了,是雙方成就的這個因緣,那是非常殊勝的。

並不是說我們出家了沒有良心,而只是看破了這個因果。我就是不回家,但不回家不等於不救母親。用啥救?靠我們的修行、定力和不動來救。如果你說:我母親有病,我得回家去看看。你有這個想法,表面上是孝,實際上已經在因果輪回之中了。

這個因果輪回也是非常大的,因為你這個心斷得不狠,他必然要受這種因果。到時候肯定有事來考驗你,你就跟這個因緣走了,或許事情也真就出現了。也可能你回去,病也真就好了,但是你的成就速度全都放慢了。如果你要是不去,你父母是不是就沒人照顧?它不是。因為你不去,你那心量就是定力,你這個定力就是菩薩的行為,十方菩薩都得護持你母親。

你有多大能力?是不是?你一個人,你看完只解決眼前這點問題。但是你不去,佛菩薩會從各個角度幫助你父母成就。你母親不光是能脫離這個困難,而且你本身還成就,是個圓滿。所以說,我們看問題要看大利益,別看小利益,你看小利益就上當受騙。

雖然世間人說,哎呀,你這個人孝。但是呢,從佛菩薩來講你是不孝,而且你沒有孝於父母,沒真正的幫助父母,而且也沒有孝於所有的父母,也沒有孝於佛。表面上好像是無情——你只有真正的無情,才能真正的有情。啥是真正的有情呢?因為你知道回去了誰都心裡痛快,那不痛快?但是你不回去,要忍受很多的難受和痛苦。這個情一旦斷了以後,你父母的負擔減輕了,這種債務也減輕了,而且佛菩薩都會加持。我們不會孤立,因為修道不是孤立的,有佛和菩薩在加持。

你得敢走,你老靠自己的情感去起作用,最後反而耽誤。你看看那些大德,包括虛雲老和尚,還有來果老和尚,很多的老和尚,最後都是這麼走。雖然他們都懷念著母親和弟弟,說話裡好像也有一種遺憾,但是他們知道,這種遺憾只是教育大家必須這麼走。感情這問題你必須得控制,當你控制感情的時候,我們才能脫離這個六道。我們不能順著自己感情去做事,感情它就是奴役你的東西。

修行中千萬別動念,應該有願。我就發過願,我說:“什麼回家啊,我就算死在臭水溝,我也不回去。”那將來父母有病怎麼辦?父母有病,真沒人管那天,我肯定管。我背著他,我扛著他,我挑著他,我也都管,我也會給他要飯吃,但我肯定不回去。

出家人絕對不會不管父母,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我不能在有人管的情況下去管。而且也不是這種教育方式,根據我們心裡的需要去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必須有標准。不光自己父母要管,天下的父母都要管。真要有那天,是凡出家的,我都當成自己父母,我都要管。只要是家裡沒人照顧了,沒人管我就管。總有人管,哪有不管的?不管,我們管。還不等我管,現在的居士把整個的就給包下來了。前兩天有居士還問,說:“您看看出家師父裡,父母、家庭有什麼難處的趕緊告訴我,我好去幫助。”年年都有問的,這些居士都是那樣。張居士他們,誰家有困難的早就幫助了。都不用你操心,你只要好好去修道,什麼都不用你管。

所以佛法不可思議,而且眾生也不可思議,護持佛法的人也是不可思議。就怕你不好好修道,你不好好修道,老采取你自個的想法,會失去更大利益。所以說,應該把它算明白,敢走絕路,絕路才能逢生。別擔心,什麼問題也沒有。

 

 

上一篇:黃慶瀾居士:初機淨業指南 成仙未出輪回
下一篇:黃慶瀾居士:初機淨業指南 棄仙取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