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蔣維喬居士:因是子靜坐法續篇 附錄 靜坐要訣 廣愛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廣愛篇

孔子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盡世間只有此三種人,就此三種人中,老者有二,吾之老,人之老,朋友有親者,有疏者,有始親、而終疏者,有恩與仇者,少者亦有二,吾之少,人之少,吾之老少,雖有同室,亦有等殺,人之老少,便包恩仇遠近,種種不齊矣。先從吾之老者,發願贻之以安,飲食起居,悉令得所,學者初修時,取最所親愛,若父母之類,一心緣之,倘有異念,攝之令還,使心想分明,見吾親人老者受安之相,然後及於人之老者,乃至怨仇蠻貊,無不願其安樂。朋友少者,亦皆如是,禅家謂之慈心觀,又謂之四無量心,功德最大,四無量者,慈悲喜捨也。初時慈念眾人,老者願贻之以安,朋友願贻之以信,少者願贻之以懷,心心相續,道力堅固,即於定心中,見所親愛人受快樂之相,身心悅豫,顏色和適,了了分明,見親人得樂已,次見外人,乃至怨人,亦復如是,於定心中,見一人次見十人,乃千人萬人,及普天率土之人,悉皆受樂,學者於定中,見外人受樂,而內定轉深,湛然無動,此名慈無量也。世人與眾不和,初生為瞋,瞋漸增長,思量執著,住在心中,名為恨,此恨既積,欲損於他。名為惱,敗德損德,皆源於此,惟一慈心,能除瞋恨惱三事,以是知慈心功德無量也。又釋氏之慈,有三等,眾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也,不利益一人,而求利益無數無邊之人。是為眾生緣慈,老者不獨思安其身,而兼思安其心,使之得受性真之樂,朋友少者皆然。此為法緣慈,若無緣慈,惟聖人有之。蓋聖人不住有為,亦不住無為,老則願安,友則願信,少則願懷,而吾亦不知其安,不知其信,不知其懷,所謂無緣慈力赴群機也。學者於慈定中,常念欲遂眾生諸願,見眾生受諸勞苦,心生憐愍,即發願救拔,先取一親愛人受苦之相,系心緣之,慈悲無極,乃至一方四天下之人,皆見其受苦,而思濟拔,悲心轉深,湛然不動是名悲無量也。學者入悲定中,憐愍眾生,除苦與樂,爾時深觀眾生,雖受苦惱,虛妄不實,本無消除,授以清淨妙法,令獲涅槃常樂,攝心入定,即見眾生皆得受喜。亦初從親人,次遍天下,此名喜無量也。學者從喜定中,思念慈與眾生樂,悲欲拔苦,喜令歡喜,而計我能利益,不忘前事,即非勝行。譬如慈父益子,不求恩德,乃曰真親,又念眾生得樂,各有因緣,不獨由我,若言我能與樂,則非不矜不伐之心,又念慈心與樂,俱是空懷,在彼眾生,實不得樂,若以為實,即是顛倒。又念眾生受苦,若有纖毫憂喜之生,即屬障礙,難得解脫。我今欲清淨善法,不應著意必固我之法,今當捨此執戀,即發淨心,毫無憎愛,先取所親之人,見其亦得定力,受不苦不樂之相,了了分明,乃至十世五道,莫不皆爾,是為捨無量也。

 

上一篇:夢參法師:我與弘一法師的因緣
下一篇:夢參法師:啟迪心靈的智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