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諸佛菩薩 護持念佛
剛才有位蓮友問到關於護身符的問題,你讀到這一段,那你心中就很歡喜了。
“一向專稱”既是彌陀本願獨一無二、至高無上之行,
已與彌陀機法一體,常蒙彌陀光明環照圍繞,不相捨離,
可說與佛同在,與佛同行,故亦蒙“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阿彌陀經》)。
彌陀本願裡只講了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叫“獨一無二”;阿彌陀佛名號含攝一切功德,所以叫“至高無上”。
念佛,跟阿彌陀佛成為一體,為什麼?我們念佛,佛的光明就攝取我們,這就成為一體了,“攝取”就是抓住不放。就像我用手抓住這只杯,它就掉不下去,“攝取不捨”,這只杯就和我的手成為一體。
關於“攝取不捨”,有一個典故。有一位鄉下的老太婆,她不懂得“攝取不捨”的含義,就向佛禮拜,請求阿彌陀佛加被她懂得什麼叫“攝取不捨”,她拜了七天佛,第七天晚上,她就作了一個夢,夢見阿彌陀佛,很高大,伸一只手下來,抓住她細細的胳膊。她從來沒看見這麼高大的佛,內心有一點害怕,想掙脫。阿彌陀佛緊緊抓住她的手不放,而且開口講了話:“這就是攝取不捨。”她恍然大悟,感動得痛哭流涕,說:“攝取不捨原來就是這樣的慈悲,抓住想逃跑的人,不讓他跑掉。”
我們念佛的時候,往往有點疑惑心,“到底能不能往生啊?”這沒有障礙!疑惑心一起,就好像有點想逃跑的意思。但是,彌陀以不捨的慈悲抓住我們,白天、晚上用光明攝護我們,不相捨離。所以,念佛的人跟阿彌陀佛同在,跟阿彌陀佛同行,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沒有害怕,沒有恐懼。念佛,頭頂上有四十裡的光明,佛的光明在我們周圍環繞,雖然肉眼不能見,卻真實地存在,所以“與佛同在,與佛同行”。
有兩句偈子很好:“朝夕同起臥,出入共相隨。”我們起床了,阿彌陀佛也起床了,陪我們一道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跟佛一體了嘛;我們晚上睡覺,阿彌陀佛陪伴我們,在旁邊守護;我們出去辦事,阿彌陀佛跟在旁邊保佑我們;坐車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一路平安,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回來了,阿彌陀佛也跟在旁邊,如影隨形,也回來了,所以,我們沒有孤單。我們念佛眾生雖然是凡夫,但是和阿彌陀佛成為一體,十方諸佛贊歎阿彌陀佛,自然也就護念我們了,所以蒙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是《阿彌陀經》的經文。護念誰呢?護念念佛的人,為什麼護念我們呢?因為我們與彌陀一體,必定成佛。
故善導大師於《往生禮贊》雲:
若稱佛往生者,常為六方恆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如果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淨土的人,日日夜夜被六方恆河沙等諸佛護持(不是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也不是一方佛,是六方恆河沙等諸佛),你出門多麼浩浩蕩蕩啊!很多佛來護持你,周圍環繞。恆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兩岸四十裡寬都是沙,沙子很細,一把沙子就數不清了,恆河多少沙?沒法數。有六方恆河沙那麼多的佛護念念佛眾生。你要不往生,豈不是這六方恆河沙等諸佛一點力量也沒有了?我們要出門的話,四個人的轎子就抬出去了,八個人的大轎抬得更穩當,六方恆河沙諸佛把你抬到淨土去,太輕松啦!有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受其頂,十方諸佛的光明周匝環繞,怎麼不到淨土呢?
又於《觀念法門》雲: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此人常得六方恆河沙等佛共來護念,
故名《護念經》。
善導大師解釋一心不亂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這生一心專念就是解釋《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善導大師解釋“一心不亂”很簡單,不是怎樣的禅定功夫,而是“一心專念”,一心一意念佛,一心一意靠倒阿彌陀佛,願意往生淨土,這是我們凡夫能夠做到的,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不願意做,三心二意。
護念之意
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設問:“捨利弗,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善導大師解釋說:念佛的人,常得六方恆河沙等諸佛護念,所以,《阿彌陀經》又叫做《護念經》。
讀了《阿彌陀經》,如果感受不到十方諸佛的護念,那你沒讀懂。六方恆河沙諸佛護念,越讀越歡喜,“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讀完不過瘾,又來了“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越讀越過瘾,讀得很高興。《阿彌陀經》確實是這樣,什麼叫經典的加持力?讀完覺得信心百倍、往生有份,就是加持力,如果讀完了覺得往生無份,那是經典沒讀懂。
《護念經》意者,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
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
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護念經》的意思是什麼呢?阿彌陀佛護念我們,不讓惡鬼惡神得其方便,也不會橫遭病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我們只要念佛願往生,不祈不求,自然消災免難(就像太陽出來了,陽光自然就能把霧驅散,自然就能曬干東西),不用另外祈求,這也是“一向專稱”的意思。
我們過去與無量眾生結下了無量的恩恩怨怨,怨的多。結了這些冤仇,惡鬼惡神就來惱亂你。念佛,佛護念,就讓這些惡緣遠離你,它們想干擾,干擾不了。
當然,除了你不至心。不至心是什麼意思呢?邊念佛邊想:“大概不行吧!是不是該去搞搞別的?”雜行雜修叫不至心。所以,善導大師說:“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雜行雜修的人對佛沒有真實心,一千個裡邊沒有一個往生。
人中芬陀利華
又,念佛之人,釋尊亦於《觀經》歡喜贊歎而言: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我們念佛的人,釋迦牟尼佛都很喜歡,贊歎說:當知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他的好友,他將來必定往生極樂淨土,必定成佛。
“芬陀利華”即是千葉白蓮,世間罕有,其尊貴遠超眾花之上。
以“芬陀利華”譬喻念佛人之罕有尊貴,遠超眾人之上,
顯示念佛人是真佛弟子。
芬陀利華是千葉白蓮,世間罕有,其尊貴遠超眾花之上,尊貴無比的大白蓮花,當然比別的花超勝。以芬陀利華來比喻我們念佛人稀罕、難得、尊貴。當然,不是我們人尊貴,是法尊貴,名號尊貴,使得我們念名號的人也尊貴。所以,經典裡講:“如燃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為,香光莊嚴。”你身上沒有香氣,但是你點著香,身上就薰染了香氣。我們不尊貴,但是念佛,佛尊貴,我們跟著就尊貴了,所以贊歎為“芬陀利華”。不要覺得我們念佛人低人一等,相反,超過眾人之上;但也不是說我們自己可以傲慢,“你看,我超過你之上……”是佛法尊貴。
觀音、勢至是佛的真弟子,我們和觀音、勢至是“勝友”,當然也是真佛弟子了,如果你不是專修念佛,那不是真佛弟子,這個“佛”當然是指阿彌陀佛。
身雖在人間,已超六道外;
雖未生極樂,已是淨土人。
大家聽到這裡,臉上都有笑容了,很歡喜了。我們的身體雖然還在娑婆的人間,但是身份已經不是六道眾生了,佛已明確跟我們講了:觀音、勢至是我們的勝友,觀音、勢至還是六道之內的嗎?所以“身雖在人間,已超六道外”;雖然還沒有生到極樂淨土去,你已經是極樂淨土的人了。所謂“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就好像辦移民戶口一樣,身體還在這個地方,戶口已經辦到另一個地方去了。我們人還在娑婆世界,阿彌陀佛已經在極樂世界給我們掛了號了,閻羅王那裡就消了戶口了,“閻王消名,極樂掛號”,念佛就是這樣;你要是不念佛呢,“閻王報到,極樂無號”。
故法照大師於《五會念佛贊》雲: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華還到此間迎
此娑婆世界有一個人念佛的名號,極樂世界馬上就生出一朵燦爛的蓮花(所以把我們念佛人譽為大芬陀利華嘛,那不光是個形容詞,你念佛,極樂世界就生出一朵蓮花,就是你的,上面還寫著你的名字),但能一輩子念佛,靠倒這尊佛,決定往生!我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把這朵蓮花拿來,我們坐著這朵蓮花去往生。
各位在極樂世界有沒有蓮花?念佛就有,趕緊念“南無阿彌陀佛”,天天念,經常念,蓮花越開越大,越開越光亮,潤澤鮮艷。
不請之友
同時,觀音、勢至自然為其勝友,亦如兄弟;
你只要念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和你是殊勝的好友,像兄弟一樣,這是很自然的,不須要去高攀。什麼叫“勝友”?兩個人談話,可以促膝談心,你的膝蓋碰著我的膝蓋。我們念佛,就跟觀音、勢至平等,你們敢不敢相信?是不是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佛心平等,沒有說把你拋除在外,只要回頭念佛,通通往生。
且不請自來,二六時中,如影相隨,常相擁護,
毫不嫌棄,永不捨離。
這也是善導大師解釋的,說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請自來。《無量壽經》說:“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什麼叫“不請之友”呢?你沒有請求他,他主動來幫助你。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就是我們的“不請之友”,不要懷疑“我光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不來?”你專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不請自來,為什麼?你是他們的兄弟嘛,是阿彌陀佛的獨子嘛,當然不請自來了。“二六時中”即二十四小時,白天六個時辰,晚上六個時辰。“如影隨形,常相擁護”,觀音、勢至就像影子一樣,跟在你的後面,擁護你,保護你,毫不嫌棄,永不捨離,不會說:“哎呀,你這麼低級,你這個造罪的凡夫,跟你在一起,不要把我的身份貶低了。”那就是凡夫的心了,有錢人就看不起窮人,本來是朋友,等他發了財,就看不起你了,像陳世美一樣,“你到我家來,把我的門戶都搞低了”,他嫌棄你。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沒有這樣的心,你只要念佛,他們高興得不得了,跟在你後面保護你,給你打掃衛生,給你做僕人,為你服務,真的是這樣啊!《無量壽經》不是說“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嘛!他給你挑擔子,那不是僕人是什麼?我們有無量劫的生死重擔,這生死重擔,我們有力量挑起來嗎?我們挑不起來,阿彌陀佛來給我們挑,他不但把擔子挑起來,還把我們的人背在肩膀上,這個叫“荷負群生”啊。佛是這樣的慈悲,還會讓我們下地獄啊?所以,我們往生淨土是“腳踏蓮花”,蓮花就是佛的正覺、阿彌陀佛本身哪!我們是站在阿彌陀佛肩膀上去往生的!不是說阿彌陀佛把自己的位子擺的很高,我們夠不上。阿彌陀佛把他降得很低,降到你的腳底下,把你托起來,運到極樂淨土,所以這個叫“乘佛願力”,乘船,船就在你腳下,所以,佛的尊貴、佛的慈悲,不可以用凡夫的心來想像。
佛為我們償還
我們有業債,我們有罪障,誰為我們消?佛來為我們消,佛來為我們償還。你有殺生的罪,殺生要償命,靠你自己,要輪回過來補償它的命,佛說:“你走,我來幫你償命!”佛幫你償命,它就被度了。如果我們償命,彼此相生相殺,這次你殺我,下次我殺你,永遠輪回。佛說:“你到淨土去,我來給你償命。”佛為我們消業障,如果沒有無上的功德,沒有為眾生“流血如四大海”、“捨身骨如須彌山”,怎麼能把我們救到淨土去呀?靠我們自己怎麼行?說靠哪個師父、靠哪個大和尚,那也不行,凡夫沒有功德也沒有能力替我們償還業債。
我們不知殺生多少,也不知偷盜多少,佛都要為我們償還。他用什麼償還?六字名號就夠了,全部的功德通通在裡面。所以說“毫不嫌棄,永不捨離”,不要說“哎呀,我大概沒份吧,佛可能不要我吧,因為我這樣卑賤”,不可以作這樣退墮的想法,要回心念佛。
五種嘉譽
但念彌陀,頓超輪回,釋尊譽為白蓮,二聖自然影護。
只要專念名號,當下超越輪回,不是等到臨死的時候才超越,“身雖在娑婆,已超六道外”,對此,歷代祖師都是這樣講的。我們的身份已經定下來了,決定往生了。釋迦牟尼佛用大白蓮花來形容念佛人,觀音、勢至二聖自然像影子一樣保護我們。
故善導大師於《觀經疏》解釋〈流通分〉之文,
以“五種嘉譽”贊歎念佛人,並說明“二聖影護”,其文雲: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
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
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
“五種嘉譽”就是五種美好的稱譽,這也是淨土門經常用的詞,聽別人講,聽不到這個名詞,因為他沒有讀《觀經疏》,我們學善導大師思想,越學越歡喜。哪五種嘉譽呢?念佛人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
念佛能消災延壽
又,大師於《觀念法門》顯明念佛能消災延壽,其文雲:
稱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稱他的名號,自然延年轉壽。
有人說:“我要到淨土去,就念阿彌陀佛;要增長壽命,就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要保平安,就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要消業障,就念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要開智慧,就念文殊菩薩……”這個,典型的雜行雜修。我們淨土門的行者,管你干什麼,通通念佛,只要念佛,自然都有這些效果,自然延年轉壽,自然不遭橫難。
滅罪往生
為了闡釋此義,大師說明念佛能得五種增上緣,亦即五種利益,
其中第一滅罪之益,第二護念之益。
第一滅罪之益,如《觀經》言:
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
念佛能得五種利益,其中第一叫滅罪增上緣,《觀經》說:“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這一句出現在《觀經》的“下品上生”,下品上生是什麼樣的人呢?是十惡的眾生,他念一句佛號,能滅五十億劫生死重罪,他看見阿彌陀佛應聲即現。小孫子一喊“奶奶”,奶奶應聲過來,奶奶還要慢慢走過來,還要時間,佛沒那回事,應聲即現,當下就出現在面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善男子啊!因為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罪都消掉了,我來迎你到淨土去。”念佛即滅罪,滅罪即往生。
在此,善導大師作了精辟的解釋:首先,他是一個十惡的罪人,但是因為他念了一句佛號,就贊歎為善男子,你看看,是贊歎什麼?贊歎念佛啊!然後不提聞經之事,單說稱名之事,本來這個人有兩種善行:一是聞大乘經典十二部首題名字,一是稱名念佛。可是,阿彌陀佛來的時候,只講“以汝稱佛名故”,善導大師設問,為什麼這樣呢?大師自問自答,因為“往生義疾,不同雜散之業”,往生是很緊要急迫的事情,他造作十惡罪,就要墮落了,要快速把他救起來,如果誦經、拜忏,都來不及了,這句名號,才是無上功德大寶,當下能把他救起來,佛專門提出“稱佛名故”,是強調要專念佛的名號。
為什麼讀經只滅千劫罪、而念佛能滅這麼多罪呢?善導大師又解釋說:這個人心思浮散,何況到臨終的時候更加四大分離!雖讀大乘經典,法不入心。
其實,我們現在活得好好的,也一樣,也法不入心,很多經典的境界,根本不是我們的境界。法不入心,滅罪就輕了。
但是,這句名號就不一樣,這句名號具足無上功德,只要稱念,自然滅罪,而且很簡單,任何時候都能念,也不需要你理解、思惟。如果讀經,經義不理解、不思惟、不依經修證,那就得不到利益。可是這句名號,不用理解,不用思惟,你只會稱念,一心來念佛,自然消滅五十億劫生死重罪。
經典裡講“滅五十億劫生死重罪”、“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到底稱念佛號滅多少罪呢?根據《觀經》這裡所講“諸罪消滅”,可知一切的罪通通消掉了。經中講“五十億”、“八十億”,是個數量,好像沒有全部消掉,那是說明這個人罪業的多少。就像描述房間的大小,這個房間五丈見方,另一個房間八丈見方。這間五丈見方的房間,如果窗戶打開,太陽光照進來,就滅掉五丈見方的黑暗;八丈見方的房間,光線照進來就滅掉八丈見方的黑暗,對不對?意思是說這句佛號,你有多少罪業,就滅掉多少罪業,所以說“彼佛光明無量”啊!如果只能滅一部分罪,豈不是說光明有量了?“光明”就是功德,罪障就是黑暗,功德能滅罪,既然是無量光,又是無上功德,自然可以滅無量罪。
有人會講了:“諸罪消滅的話,我怎麼還有煩惱呢?我現在還沒有清淨啊?”這確實是個問題。《無量壽經》說:“拔諸生死勤苦根本。”什麼意思呢?就像一棵樹,枝葉繁茂,如果拔去它的根,暫時看上去,它的葉子還是綠的,好像還生機勃勃,但是根本已斷,它就活不過來了。阿彌陀佛滅我們的罪也是這樣子的,從根本的地方把罪業截斷,“截斷生死根本”,我們在這個世間,還有十年、二十年,就像這棵樹慢慢萎縮,暫時看上去還有煩惱,甚至有時候煩惱還挺強,就像大樹雖然伐倒了,一下雨,它好像又活了一點。我們有時候感覺煩惱強盛一點,但是,只要你真正念佛,根本已被拔掉了,不起作用了,煩惱沒有障礙了,這就叫“無礙光”。當然,我們活在世間,都還是罪業的,可是罪業沒有障礙,從這個意義講,叫“諸罪消滅”,那我們自然常稱彌陀號。
有人講:“淨土宗不是帶業往生嗎?”如果依善導大師,從來沒講過帶業往生,他只講消業往生,經典裡也說“諸罪消滅”,消業。如果不把你的罪消掉,怎麼能往生呢?印光大師也是這樣解釋的,他說:眾生罪業猶如片雪,彌陀名號猶如大冶洪爐。一片小小的雪花,一接近煉鋼廠的大洪爐,當下就化掉了,了無可得。再多的罪業,用六字名號就消掉了。印光大師是贊成消業往生的。大師又有這麼一句話:帶業往生,是就此土而言,並不是把業帶到西方,一生西方之後,一切業障了無所得。眾生都把業帶到西方,那西方還能叫淨土嗎?那就成穢土了。所以,就此土,基於我們凡夫的情見,講“帶業”。
舊業與新業
還有人講:“只能帶舊業,不能帶新業。”意思是:我們念佛以前造的業可以帶,如果再造業,那就不能帶了。這句話應該理解為一種遮止的慈悲,怕你念佛之後再去造罪,告誡說:“你不要再造罪!”就跟《大經》“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差不多的意思,“你不要造新罪,造了就不能往生!”萬一造了呢?依善導大師的解釋,沒造五逆,說五逆不能造,萬一造了五逆罪,還要攝取;沒造謗法,說謗法不能造,如果又造了,還要攝取。所以,佛的慈悲是一層一層的,好像佛一步步往後退,他也希望我們成為社會上的賢善之人,如果我們因煩惱所迫,做不到,還要攝取。所以,不存在新業、舊業的問題。我們剛才也解釋過了,連根拔除,新的、舊的全部掃掉,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嘛,一念之間包含過去、包含現在、包含未來,過去罪業全部掃除,現在罪業全部掃除,連未來的罪業都全部斷根,“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
比如說,我們都打過防疫針,疫苗打下去,是不是說過去的能防止、未來的防止不了?如果未來的防止不了,那這個疫苗有什麼作用?疫苗注射進去,就能保證未來不感染病菌。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注入我們的身心,一切的煩惱、罪障、貪嗔癡三毒不能夠擾亂我們。這個是很自然的,只需要你常稱彌陀號,諸罪自然消散。
哪一個人能保證不再造新業?我們一念佛,就變成聖人、不再造業了嗎?不可能啊。念佛了還是凡夫,是凡夫還有貪嗔癡,有貪嗔癡就有業,所以要天天念佛,你不歸命彌陀的話,看看自己每天,“一日一時所造業,足系六道滯三途”,所以,我們就常行念佛,一向念佛,不管這些東西,貪嗔水火二河裡邊,生清淨願往生心。
罪障
又言:
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於念念中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這是《觀經》“下品下生”所講的,每念每念之間,把你所有的罪都滅掉了。
我們念佛也是一樣的,聲聲之間滅除無量罪。善導大師說:“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很干脆的。我們造了很多罪業,系縛在六道裡邊,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哢嚓”,一聲稱名之處,就把你的罪業全部消掉了,多麼干脆!所以,更加常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此是經中明言念佛能消滅生生世世以來生死輪回之重罪。
重罪都能消,何況輕罪?過去已經形成的定業都能消,何況未來?當然通通都能消掉。
而《大智度論》雲:
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
雖修余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
乃得滅障,超生淨土。
《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說:有些菩薩(看看,這不是一般的人,是菩薩),自己回憶起來,曾經誹謗過般若正法,墮入三惡道,經過了無量無數大劫。他雖然修行別的行法,誦經,忏悔,禅觀等等,但是謗法之罪特別重,滅不了。後來遇見善知識,教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名之故,重障消滅,超生淨土。
你看看,哪一個能滅障?菩薩修別的行法,尚不能滅謗大般若的罪,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滅掉罪障、超生淨土了。什麼叫“超生”?“超”是提拔的意思,本來不應該往生的,把你提起來。
我們也一樣,本來沒有資格往生,造罪造業,但是念佛能夠超生淨土。
故知:誹謗正法之罪甚重,過於五逆;
如此重罪,唯有念阿彌陀佛,方得消滅。
但念彌陀,重罪尚滅,何況輕罪?若不念佛,輕罪不滅,何況重罪!
誹謗正法的罪太重了,比五逆之罪還要重,所以其它的修行不能滅,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才能消滅。但念彌陀,這麼重的罪都能滅掉,何況輕罪呢?若不念佛,輕罪都滅不了,何況重罪呢?
這些話都很有力量,大家好好思考,一向念佛。
一沙雖輕,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達彼岸。
我們的罪障哪怕就像一粒沙子那麼小,但是如果沙子放到水裡,直沉海底!我們的罪障必然牽引我們六道輪回,叫“一沙雖輕,直沉海底”。你修行再好,如果不把貪嗔癡煩惱全部斷滅的話,就要去六道輪回,這是聖道門的修行,他不靠佛的願力呀!淨土門不一樣,“重石乘船,可達彼岸”,大石頭很重,但是放在大船上,就不會掉到海裡,可以運到彼岸,隨意運用。我們的罪障就像大石頭一樣重,我們仰靠“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大願船,就可以把罪障的凡夫運到極樂淨土去成佛。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邊經常舉這個比喻,這個就是自力、他力的區別,如果靠自力修行,煩惱有一絲沒有斷,決定要去六道輪回。所以,禅宗祖師講:“悟後起修,生生不退。”大徹大悟了,還是凡夫,才開始修行,而且要生生不退,把一切煩惱消歸自性,這樣慢慢得證聖果、成就佛道。淨土宗不是這樣,以我們凡夫的身份,“重石乘船”,我們的罪業,讓阿彌陀佛承擔,靠你自己,哪有能力滅掉呢?念佛滅罪,往生淨土。
善導大師於《法事贊》雲: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
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五逆十惡的人,可以滅罪往生,原因是什麼呢?“以佛願力”,不是這個五逆的人自己有什麼修行力量,是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讓你稱念他的名號,“罪滅得生”,罪滅掉了。五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樣的重罪。誹謗佛法、斷諸善根的人,只要一念的回轉,“我錯了,我要念佛求生淨土!”當下決定往生。還有誰不往生啊?
我們會懷疑“五逆謗法怎麼能往生?”如果從五逆謗法的角度,當然他不能往生!但是前面四個字很重要,“以佛願力”,如果乘佛願力,五逆謗法之人可以成佛,如果不乘佛力,五戒十善也不能成佛!五戒十善可以得人天果報,如果不念佛到淨土去,仍然沒門啊。所以,要念佛,念佛為上。
大師又說:
無問罪福時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不要擔心自己罪多還是福多,“我修了多少功德了……我有多少罪業啊……”不要管你罪多、罪少,你就是心心念佛,不要生疑心,肯定往生!不要口中念著佛,心裡想:我這麼重的罪,怎麼往生?
就好像乘船過海一樣,不管是胖子,還是瘦子,對不對?再胖,船也拉得動;你罪業再深重,阿彌陀佛也救得了。印光大師勸導說:你罪過再重,不會超過五逆謗法,你修行再少,不止一聲十聲,五逆謗法之人一聲十聲尚得往生,你怎麼不往生?這是佛在《觀經》裡親口所講的,你怎麼不相信呢?
如果能懂得這一點,我們念佛,心中是安然無恐,一心靠倒,決定往生。
倦念佛與勇念佛
淨土法門是讓我們心裡知道佛的慈悲,一向念佛,不是講一定要念多少,如果講一定要念三萬、五萬,那念不了的人怎麼辦?他就絕望了,所以,不限定多少數字。如果講少,那多念還犯錯誤啦?對不對?所以,講一個固定的標准,是非就來了,就講念佛往生!多少都是念佛,各隨根機,各隨時間忙閒。對大眾來說,不限定具體數目多少,當然,對個人來說,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功課標准以策勵常行念佛。
雖然這樣說,初心念佛的人如果對自己不稍加勉強、稍加約束,一天念不了幾聲佛,我們的心都是習慣於念妄想雜念。有人說:我就是這樣,任運念佛,隨其自然,想起來就念,想不念就不念。念佛靠他力,又不是靠自力,勉強自己不就是自力嗎?不就不自然了嗎?這樣的觀念不正確,把放任自己當作隨順佛力,哪有這回事!這樣的人,不老實,說大話,念佛沒有落在實處,只怕要吃虧。法然上人說:“倦念佛者,失無量寶;勇念佛者,獲無邊益。”我們鼓勵多念佛,不念佛就念煩惱,凡夫不念佛念什麼?與其拿嘴巴講是非,不如來念佛。有人在中間休息的時候湊到一起講閒話,不太好!見面打個招呼就可以了,多一些時間思惟法義,多一些時間念佛。
稱名當下就是忏悔
又於《般舟贊》雲:
謗法闡提行十惡 回心念佛罪皆除
利劍即是彌陀號 一聲稱念罪皆除
念念稱名常忏悔 人能念佛佛還憶
謗法眾生、斷諸善根的闡提眾生、造作十惡重罪的眾生,回心念佛,一切罪障全部消滅。念念之間的稱名,當下就是忏悔了,不是念佛之外另外去忏悔,“念念稱名”就是“常忏悔”,因為能滅無量罪嘛,你能念佛,佛就憶念你,自然往生淨土。
護念之益
第二護念之益:除了前面所述諸佛護念、二聖影護之外,
佛亦派二十五位大菩薩常相擁護,同時也獲得天龍八部的相隨保護,
無有災障厄難。
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雲:
《十往生經》說雲:佛告山海慧菩薩及以阿難:
若有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我從今以去,
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行者,日夜常得安穩。
此即是現生護念增上緣。
佛在《十往生經》中對山海慧菩薩和阿難講:如果有人專念彌陀名號、想往生淨土,我從今以後,常派遣二十五位菩薩像影子一樣保護念佛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使他日夜安穩。這就是現生護念增上緣。念佛不但能滅罪,還能得到護念!
又雲:
《般舟三昧經》說雲:
佛言:若人專行此念彌陀三昧者,
常得一切諸天及四天大王、龍神八部,隨逐影護,愛樂相見;
永無諸惡鬼神、災障厄難,橫加惱亂。
《般舟三昧經》說:如果有人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稱為“念佛三昧”,並不是達到某種功夫叫念佛三昧,這是從法體來講的),常得一切天神、龍神八部的保護,這些善神都很喜歡念佛之人,永無惡鬼神及災障的惱亂。
不管怎樣的死緣
而“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善導大師於《觀經疏》解釋雲:
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即淨土是也。
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口氣不來,當下就往生到諸佛之家,諸佛之家就是西方淨土。西方淨土怎麼叫“諸佛之家”呢?一切諸佛就是從這地方出來的。《楞伽經》說:“十方三世佛,法身及報化,皆從極樂國,無量壽所出。”所以,極樂世界是諸佛的本家。諸佛都以極樂世界為大本營,那我們當然要到極樂世界諸佛之家去。
善導大師在這裡講得很簡單,他沒有說你臨終的時候怎樣死才能往生,“捨命即入諸佛之家”,不管怎麼死,死了就到淨土了,這個地方身體一遷謝,馬上就是極樂世界的蓮花化生,沒有說怎樣捨命,地震捨命了,也入淨土,空難捨命了,也入淨土,不管怎樣的死緣,自然往生淨土 ── 當然指念佛的人,如果不是專修念佛的人,沒有佛光的攝取,沒有護念,那你不能到淨土。
念佛之人
故知:念佛之人,縱使是愚癡卑賤、惡病污穢,
其人現生已是人中妙好人、最勝人,佛凡一體,彌陀光照,
諸佛護念,菩薩相隨,天神擁護,消災延壽,
而命終往生,證大涅槃,遠遠超勝世間上任何人。
念佛的人,縱然是愚癡卑賤的不淨凡夫,可是他現生就是大白蓮花,是妙好人、最勝人,能夠跟阿彌陀佛一體,被彌陀的光明常加照攝,被諸佛團團圍繞而護念,被諸大菩薩緊緊相隨,被天神所擁護,自然消災延壽,免除一切障難,而臨終自然往生淨土,遠遠超過世上的任何人。
這就是念佛的好處,那你還不念佛啊!願不願意念?不願意念就是大傻瓜了。
學佛、念佛的人,價值觀跟世人不一樣,只求生淨土,不搞世間名利,金錢、地位、學問都不要,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念佛“遠遠超勝世間上任何人”,世間的達官貴人、大學問家,若不念佛,他們有這個利益嗎?
若不念佛
若不念佛、不願生極樂,則雖位高權重,猶是閻王眷屬,
日日接近地獄,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終,悔懼交至。
如果你不願念佛、不願生極樂,則雖然位高權重,仍然是閻羅王的眷屬,歸他管轄,每一天每一天都在向地獄靠近。
這句話真的是觸目驚心哪!我們不要在這裡掉以輕心,“你到哪裡去呀?”“今天我上街。”其實不對,你每天每天都在向地獄走近,你跑得再遠,腳下都有一副鐵鏈子,被閻羅王拽著,你過了一天,他就拽得近一些,你過了一天,就死了一天,過了一天,就近地獄一天!你還在那裡三心二意,還以為自己挺快樂的,今天打打撲克牌,明天摸摸麻將,後天跳跳舞,再去旅游旅游……世間的人不學佛法,把五欲之樂當作真實,虛空幻影!甚至有的人依仗位高權重,造罪造業,貪污腐化,那簡直是墮入第十八層地獄,很可悲,很可憐!碰到這樣的人,有機緣,要跟他講念佛。這樣的人你要跟他講別的法門,他能修行嗎?只知道造罪!而這樣的人呢,他都是過去修行人來的,過去世修到福報了,沒到淨土去,這輩子位高權重,造罪了,將來必墮地獄,第三世怨。
所以,各位只修人天福報,不求生淨土、不念佛,很危險!
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終,悔懼交至。
就像即將牽去宰殺的牛,步步近死。命終之時,兩眼上翻,口吐白沫,心慌意亂,扪摸虛空,悔懼交至。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做一次人太不容易了!聞到佛法太難了!聞到阿彌陀佛的慈悲本願就更稀有了!你不念“南無阿彌陀佛”,到最後兩眼一翻……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們很幸運,一向念佛,自然往生淨土。
鬼卒帶走之路,流淚獨行;閻王呵責之庭,屈膝孤悲。
地獄鬼卒帶你走路,就不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帶你走路啦,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手持金蓮花帶你到極樂,你不信不去;你不念佛,閻王鬼卒拿了鐵鏈帶著走,怎麼樣?“流淚獨行”啊!那個時候淌眼淚了,孤單單一個人,妻子兒女各不相顧,誰能顧得了你呢?就像《華嚴經》所講:捨宅、園林、眷屬、財寶,一切消散,不能跟著你了,你一個人只能怎樣?小鬼在前面帶路,不想走也不行。把你帶到哪裡去呢?把你牽到閻羅王那裡,你馬上在那裡跪下來了,不跪不行啊!有人說:“我這個人膝蓋很金貴,我就不拜佛!”對,你不拜佛,好啊,不拜佛,就去拜閻羅王,到那個地方,不容你不拜,再不拜,“啪”一棍子打下來,然後把你的簿子一翻,“某某人在世間,殺生、吃肉、不孝養父母、貪污公款……”算都算不清,一通斥責,打入地獄,害怕不害怕?叫做“屈膝孤悲”,你就在那裡獨自悲傷了,沒人可憐你,誰讓你誹謗佛法?誰讓你當初不念佛?別人念佛,還說:“哎呀,哪裡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一定有,因為你不相信,但是有地獄,因為這時看到了,到時候就晚啦!“悔懼交至”啊!
是故《大經》言:
愛欲榮華 不可常保 皆當別離 無可樂者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夫妻、兒女,都是愛欲,染污法;榮華富貴很風光、很體面,人家很吹捧你,但這都不能永遠保住,到閻羅王那裡,就不認這個賬了。這些都是過眼雲煙,都是要和你分離的。我們經常看電視,你看那些貪污犯,他過去不是愛欲榮華、嬌妻美妾嗎?怎麼樣呢?最後“皆當別離”呀!無常啊!這些東西把你的眼睛迷住了,那你這個人太沒價值了,所以講“無可樂者”,這些東西不僅沒有快樂,而且是災禍的根源。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世間心要放淡一點。世情能淡一分,佛法就濃一分;世態能淡一分,道心就濃一分。
淡一點,並不是不照顧家庭,是不要有太執著的心,要勸導家人念佛,這才是你對他們的慈悲,家人如果機緣沒有到,那以後再說,不要搞得顛頭昏腦,甚至有的蓮友給我們寫信,“我往生不往生都無所謂,阿彌陀佛能保佑我的兒子如何如何就好了!”多麼顛倒!他早就喪心病狂了,亂掉了,我說:“你再這樣下去,肯定能得神經病。”他念佛不是求生極樂世界,“我兒子怎麼樣,孫子怎麼樣,如何如何……”我說:“你兒子、孫子沒怎麼樣,你自己現在都已經不行啦!”所以,念佛人要以佛法安住內心,這世間緣分都是過去的恩愛情緣而來的,有來報恩的,有來報怨的 ── 報怨的多,或者得了什麼病,把你的錢花得一干二淨,十萬八萬花干淨之後,他又死掉了,為什麼?你過去差他十萬,這次要回來了,要回來就死掉了,你還以為是你孫子呢,什麼是你孫子?要債的!大家要看清楚,“無可樂者”!世間的事情,沒有意義,大家要猛醒,要念佛。
又言: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身自當之 無有代者
我們一個人來到世間,又一個人死去,一個人到閻羅王那裡,又一個人投胎,獨自承擔所造的罪業,沒有別人給你承擔 ── 當然也有啦,你不願意讓他承擔,他是哪一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你承擔,你不念佛,不讓他承擔,要自己來,那你將來就苦了!所以,這樣一正一反來看,我們都要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