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關策進
明 袾宏 輯
禅關策進序
禅曷為有關乎。道無內外,無出入。而人之為道。也,有迷悟。於是大知識關吏,不得不時其啟閉,慎其鎖鑰,嚴其勘核,俾異言服私越度者,無所售其奸。而關之不易透,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於坊間,曰禅門佛祖綱目。中所載多古尊宿。自敘其參學時始之難入,中之做工夫。經歷勞苦次第,與終之廓爾神悟。心愛之,慕之,願學焉。既而此書於他處更不再見。乃續閱五燈諸語錄雜傳,無論缁素,但實參實悟者並入前帙,刪繁取要,匯之成編,易名曰禅關策進。居則置案,行則攜囊。一覽之則心志激勵,神采煥發,勢自鞭逼前進。或曰,是編也,為未過關者設也,已過關者長往矣,將安用之。雖然,關之外有重關焉。托偽於雞聲,暫離於虎口,得少為足,是為增上慢人。水未窮,山未盡,警策在手,疾驅而長馳,破最後之幽關,徐而作罷參齋,未晚也。
萬歷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孟春日,雲棲袾宏識。
禅關策進
後學雲棲寺沙門袾宏輯
前集二門
△諸祖法語節要第一
諸祖法語,今不取向上玄談,唯取做工夫吃緊處。又節其要略,以便時時省覽,激勵身心。次二諸祖苦功,後集諸經引證,俱仿此。
筠州黃檗運禅師示眾
預前若打不徹,臘月三十日到來,管取爾熱亂。有般外道,才見人做工夫,便冷笑,猶有這個在。我且問爾,忽然臨命終時,爾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閒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鑽亂撞。苦哉,苦哉。平日只學口頭三昧,說禅說道,呵佛罵祖,到這裡都用不著。只管瞞人,爭知今日自瞞了也。勸爾兄弟家,趁色力康健時,討取個分曉。這些關[木+戾]子,甚是容易。自是爾不肯去下死志做工夫,只管道難了又難。若是丈夫漢,看個公案。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但二六時中,看個無字,晝參夜參,行住坐臥,著衣吃飯處,屙屎放尿處,心心相顧,猛著精彩,守個無字。日久歲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華頓發,悟佛祖之機。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便會開大口。達磨西來,無風起浪。世尊拈花,一場敗阙到這裡,說甚閻羅老子,千聖尚不奈爾何。不信道直有這般奇特。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
評曰,此後代提公案,看話頭之始也。然不必執定無字,或無字,或萬法,或須彌山,或死了燒了等,或參究念佛,隨守一則,以悟為期。所疑不同,悟則無二。
趙州谂禅師示眾
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
○老僧四十年不雜用心,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
玄沙備禅師示眾
夫學般若菩薩,具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根機遲鈍,直須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如喪考妣相似。恁麼急切,更得人荷挾,克骨究實,不妨亦得觏去。
鵝湖大義禅師垂誡
莫只忘形與死心,此個難醫病最深。直須提起吹毛利,要剖西來第一義。瞠卻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誰。若人靜坐不用功,何年及第悟心空。
永明壽禅師垂誡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斷絕妄緣,對世間一切愛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饒未明道眼,自然成就淨身。若逢真正導師,切須勤心親近。假使參而未徹,學而未成,歷在耳根,永為道種,世世不落惡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頭來,一聞千悟。
黃龍死心新禅師小參
諸上座,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爾諸人要參禅麼,須是放下著。放下個甚麼。放下個四大五蘊,放下無量劫來許多業識,向自己腳跟下。推窮看,是甚麼道理。推來推去,忽然心華發明,照十方剎。可謂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便能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豈不暢快平生。莫只管冊子上念言念語,討禅討道。禅道不在冊子上。縱饒念得一大藏教,諸子百家,也只是閒言語,臨死之時,總用不著。
評曰,不可見恁麼說,便謗經毀法。蓋此語為著文字。而不修行者戒也。非為不識一丁者。立赤幟也。
東山演禅師送徒行腳
須將生死二字,貼在額頭上,討取個分曉。如只隨群作隊,打哄過日,他時閻老子打算飯錢,莫道我不曾說與爾來。若是做工夫,須要時時檢點,刻刻提撕。那裡是得力處,那裡是不得力處。那裡是打失處,那裡是不打失處。有一等,才上蒲團,便打瞌睡,及至醒來,胡思亂想。才下蒲團,便說雜話。如此辦道,直至彌勒下生,也未得入手。須是猛著精彩,提個話頭,晝參夜參,與他厮捱。不可坐在無事甲裡,又不可蒲團上死坐。若雜念轉斗轉多,輕輕放下,下地走一遭。再上蒲團,開兩眼。掜兩拳,豎起脊梁,依前提起話頭,便覺清涼。如一鍋沸湯攙一杓冷水相似。如此做工夫,定有到家時節。
佛跡頤庵真禅師普說
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可將平生所見所聞,惡知惡解,奇言妙句,禅道佛法,貢高我慢等心,徹底傾瀉。只就未明未了的公案上,距定腳頭,豎起脊梁,無分晝夜,直得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如有氣的死人相似。心隨境化,觸著還知。自然念慮內忘,心識路絕。忽然打破髑髅,元來不從他得。那時豈不慶快平生者哉。
徑山大慧杲禅師答問
今時有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獦狙地休去,歇去。又教人隨緣管。帶,忘情默照。又教人是事莫管。如是諸病,枉用工夫,無有了期。但只存心一處,無有不得者。時節因緣到來,自然觸著磕著,噴地醒去。
○把自家心識。緣世間塵勞的,回來底在般若上,縱今生打未徹,臨命終時,定不為惡業所牽,來生出頭,定在般若中,見成受用。此是決定的事,無可疑者。
○但自時時提撕。妄念起時,亦不必將心止遏,只看個話頭。行也提撕,坐也提撕。提撕來,提撕去,沒滋味。那時,便是好處,不得放捨。忽然心華發明,照十方剎,便能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輪。
評曰,師自雲,他人先定而後慧,某甲先慧而後定。蓋話頭疑破,所謂休去歇去者,不期然而然矣。
蒙山異禅師示眾
某年二十,知有此事。至三十二,請益十七八員長老,問他做工夫,都無端的。後參皖山長老,教看無字。十二時中,要惺惺如貓捕鼠,如雞抱卵,無令間斷。未透徹時,如鼠咬棺材,不可移易。如此做去,定有發明時節。於是晝夜孜孜體究經十八日,吃茶次,忽會得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不勝歡喜。求決三四員長老,俱無一語。或教只以海印三昧一印印定,余俱莫管。便信此說,過了二載。景定五年六月,在四川重慶府,患痢,晝夜百次。危劇瀕死,全不得力。海印三昧,也用不得。從前解會的,也用不得。有口說不得,有身動不得,有死而已。業緣境界,俱時現前。怕怖慞惶,眾苦交逼。遂強作主宰,分付後事。高著蒲團,裝一爐香,徐起坐定,默禱三寶龍天,悔過從前諸不善業。若大限當盡,願承般若力,正念托生,早早出家。若得病愈,便棄俗為僧,早得悟明,廣度後學。作此願已,提個無字,回光自看。未久之間,髒腑三四回動,只不管他。良久,眼皮不動。又良久,不見有身,只話頭不絕。至晚方起,病退一半。復坐至三更四點,諸病盡退,身心輕安。八月至江陵落發。一年起單行腳。途中炊飯,悟得工夫須是一氣做成,不可斷續。到黃龍歸堂。第一次睡魔來時,就座抖擻精神,輕輕敵退。第二次亦如是退。第三次睡魔重時,下地禮拜消遣。再上蒲團,規式已定。便趁此時,打並睡魔。初用枕短睡,後用臂,後不放倒身。過二三夜,日夜皆倦,腳下浮逼逼地。忽然眼前如黑雲開,自身如新浴出。一般清快。心下疑團愈盛,不著用力,綿綿現前。一切聲色,五欲八風,皆入不得。清淨如銀盆盛雪相似,如秋空氣肅相似。卻思工夫雖好,無可決擇。起單入浙。在路辛苦,工夫退失。至承天孤蟾和尚處歸堂。自誓,未得悟明,斷不起單。月余工夫復舊。其時遍身生瘡亦不顧,捨命趁逐工夫。自然得力,又做得病中工夫。因赴齋出門,提話頭而行,不覺。行過齋家。又做得動中工。夫到此卻似透水月華,急灘之上,亂波之中,觸不散,蕩不失,活鱍鱍地。三月初六日,坐中。正舉無字。首座入堂燒香,打香盒作聲。忽然[囗@力]地一聲,識得自己,捉敗趙州。遂頌雲,沒興路頭窮,踏翻波是水。超群老趙州,面目只如此。秋間,臨安見雪巖、退耕、石坑、虛舟諸大老。舟勸往皖山。山問,光明寂照遍河沙,豈不是張拙秀才語。某開口,山便喝出。自此行坐飲食,皆無意思。經六個月。次年春,因出城回,上石梯子。忽然胸次疑礙冰釋,不知有身在路上行。乃見山。山又問前語。某便掀倒禅床,卻將從前數則。極淆訛公案,一一曉了。諸仁者,參禅大須仔細。山僧若不得重慶一病,幾乎虛度。要緊在遇正知見人。所以古人朝參暮請,決擇身心,孜孜切切,究明此事。
評曰,他人因病而退惰,此老帶病精修,終成大器。豈徒然哉。禅人病中,當以是痛自勉勵。
楊州素庵田大士示眾
近來笃志參禅者少。才參個話頭,便被昏散二魔纏縛,不知昏散與疑情正相對治。信心重則疑情必重,疑情重則昏散自無。
處州白雲無量滄禅師普說
二六時中,隨話頭而行,隨話頭而住,隨話頭而坐,隨話頭而臥。心如棘栗蓬相似,不被一切人我無明五欲三毒等之所吞啖。行住坐臥,通身是個疑團。疑來疑去,終日呆樁樁地,聞聲睹色,管取[囗@力]地一聲去在。
四明用剛軟禅師答禅人書
做工夫須要起大疑情。汝工夫未有,一月半月成片。若真疑現前,撼搖不動,自然不怕惑亂。秖管勇猛忿去,終日如呆的漢子相似。到恁麼時,不怕甕中走鱉。
袁州雪巖欽禅師普說
時不待人,轉眼便是來生。何不趁身強力健,打教徹去,討教明白去。何幸又得在此名山大澤,神龍世界,祖師法窟,僧堂明淨,粥飯清潔,湯火穩便。若不向這裡打教徹,討教明白去,是爾自暴自棄,自甘陸沈,為下劣愚癡之漢。若果是茫無所知,何不博問先知。凡遇五參,見曲錄床上老漢橫說豎說,何不歷在耳根,反覆尋思,畢竟是個甚麼道理。
○山僧五歲出家,在上人侍下,見與賓客交談,便知有此事,便信得及,便學坐禅。十六為僧,十八行腳。在雙林遠和尚會下,打十方,從朝至暮,不出戶庭。縱入眾寮,至後架,袖手當胸,不左右顧,目前所視不過三尺。初看無字,忽於念頭起處,打一個返觀,這一念當下冰冷,直是澄澄湛湛,不動不搖,過一日如彈指頃,都不聞鐘鼓之聲。十九在靈隱掛搭。見處州來書,說欽禅爾這工夫是死水,不濟事。動靜二相,打作兩橛。參禅須是起疑情,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被州說得著,便改了話頭。看個干屎橛,一味東疑西疑,橫看豎看。卻被昏散交攻,頃刻潔淨也不能得。移單過淨慈,結甲七個兄弟坐禅,封被脅不沾席。外有修上座,每日在蒲團上,如個鐵橛子相似。地上行時開兩眼,垂兩臂,亦如個鐵橛子相似。要與親近說話,更不可得。因兩年不倒身,捱得昏困,遂一放都放了。兩月後,從前整頓得這一放,十分精神。元來要究明此事,不睡也不得。須是到中夜熟睡一覺,方有精神。一日廊下見修,方得親近。卻問,去年要與爾說話,只管避我,如何。修雲,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更與爾說話在。因問,即今昏散打屏不去。修道,爾自不猛烈。須是高著蒲團,豎起脊梁,盡渾身並作一個話頭,更討甚昏散。依修做工夫,不覺身心俱忘。清清三晝夜,兩眼不交睫。第三日午後,在三門下,如坐而行。又撞見修。問,爾在此做甚麼。答雲辦道。修雲,爾喚甚麼作道。遂不能對。轉加迷悶。即欲歸堂坐禅,又撞見首座道,爾但大開了眼,看是甚麼道理。又被提這一句,只欲歸堂。才上蒲團,面前豁然一開,如地陷一般。是時呈似人不得,非世間一切相可喻。便下單尋修。修見便道,且喜,且喜。握手門前柳堤上行一轉。俯仰天地間,森羅萬象,眼見耳聞,向來所厭,所棄之物,與無明煩惱,元來都是自己妙明。真性中流出。半月余動相不生。可惜不遇大手眼尊宿。不合向這裡坐住。謂之見地不脫,礙正知見。每於睡著時,打作兩橛。公案有義路者,則理會得。如銀山鐵壁者,卻又不會。雖在無准先師會下,多年入室升座,無一語打著心下事。經教語錄上,亦無一語可解此病。如是礙在胸中者十年。一日在天目佛殿上行,抬眼見一株古柏,觸目省發。向來所得境界,礙膺之物,撲然而散,如闇室中出在白日。從此不疑生,不疑死,不疑佛,不疑祖,始得見徑山老人立地處,好與三十拄杖。
天目高峰妙禅師示眾
此事只要當人的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來疑去,不疑自疑,從朝至暮,粘頭綴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動,趁亦不去,昭昭靈靈,常現在前。此便是得力時也。更須確其正念,慎無二心。至於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寒熱饑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現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構,也撮得著,只待時刻而已。卻不得見恁麼說,起一念精進心求之。又不得將心待之,又不得縱之棄之。但自堅凝正念,以悟為則。當此之時,有八萬四千魔軍,在汝六根門頭伺候。一切奇異善惡等事,隨汝心現。汝若瞥起毫厘著心,便墮他圈缋,被他作主,受他指揮,口說魔話,身行魔事,般若正因,從茲永絕,菩提種子,不復生芽。但莫起心。如個守屍鬼子,守來守去,疑團子欻然爆地一聲,管取驚天動地。
○某甲十五出家,二十更衣,入淨慈,立三年死限學禅。初參斷橋和尚,令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意分兩路,心不歸一。後見雪巖和尚,教看無字。又令每日上來一轉,如人行路,日日要見工程。因見說得有序,後竟不問做處。一入門。便問,誰與爾拖這死屍來。聲未絕,便打出。次後徑山歸堂。夢中忽憶,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自此疑情頓發,直得東西不辨,南北不分。第六日隨眾閣上諷經,抬頭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贊。末兩句雲,百年三萬六千朝,返覆元來是這漢。日前拖死屍句子,蓦然打破。直得魂飛膽喪,絕後再蘇。何啻放下百二十斤擔子。其時正二十四歲,滿三年限。次後被問,日間浩浩作得主麼。答曰,作得。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答雲,作得。又問,正睡著無夢時,主在何處。於此無言可對,無理可伸。和尚囑雲,從今不要爾學佛學法,窮古窮今。只饑來吃飯,困來打眠,才眠覺來,抖擻精神。我這一覺,主人公畢竟在甚麼處,安身立命。自誓拚一生,做個癡呆漢,定要見這一著子明白。經及五年,一日睡覺,正疑此事。忽同宿道友,推枕子落地作聲。蓦然打破疑團,如在網羅中跳出。所有佛祖淆訛公案,古今差別因緣,無不了了。自此安邦定國,天下太平一念無為,十方坐斷。
評曰,前示眾,做工夫一段,至為切要。學者宜書諸紳。其自敘中所雲,饑來吃飯,困來打眠,是發明以後事。莫錯會好。
鐵山瑷禅師普說
山僧十三歲,知有佛法。十八出家。二十二為僧。先到石霜,記得祥庵主教時時觀見鼻頭白,遂得清淨後有僧。自雪巖來,寫得巖坐禅箴看,我做工夫卻不曾從這裡過。因到雪巖,依彼所說做工夫,單提無字。至第四夜,通身汗流,十分清爽繼得歸堂,不與人說話,專一坐禅。後見妙高峰,教十二時中莫令有間。四更起來,便摸索話頭,頓在面前。略覺困睡,便起身下地,也是話頭。行時步步不離話頭。開單展缽,拈匙放箸,隨眾等事,總不離話頭。日間夜間,亦復如是。打成片段,未有不發明者。依峰開示。做工夫,果得成片。三月二十日,巖上堂雲,兄弟家久在蒲團上瞌睡,須下地走一遭,冷水盥嗽,洗開兩眼,再上蒲團。豎起春梁,壁立萬仞,單提話頭。如是用功,七日決定悟去。此是山僧四十年前已用之工。某即依彼所說,便覺工夫異常。第二日,兩眼欲閉而不能閉。第三日,此身如在虛空中行。第四日,曾不知有世間事。其夜倚欄桿少立,泯然無知。檢點話頭,又不打失。轉身上蒲團,忽覺。從頭至足,如劈破髑髅相似,如萬丈井底被提在空中相似。此時無著歡喜處。舉似巖。巖雲,未在,更去做工夫,求得法語。末後雲,紹隆佛祖向上事,腦後依前欠一槌。心下道,如何又欠一槌。不信此語。又似有疑,終不能決。每日堆堆坐禅。將及半載,一日因頭痛煎藥,遇覺赤鼻,問那吒太子拆骨還父,拆肉還母話。記得被悟知客問,不能對。忽然打破這疑團。後到蒙山。山問,參禅。到甚麼處是畢工處。遂不知頭。山教再做定力工夫,洗蕩塵習。每遇入室下語,只道欠在。一日晡時坐至更盡,以定力挨拶,直造幽微。出定見山,說此境已。山問,那個是爾本來面目。正欲下語,山便閉門。自此工夫日有妙處。蓋以離巖太早,不曾做得細密工夫。幸遇本色宗匠,乃得到此。元來工夫做。得緊峭,則時時有悟入,步步有剝落。一日見壁上三祖信心銘雲,歸根得旨,隨照失宗,又剝了一層。山雲,個事如剝珠相似,愈剝愈光,愈明愈淨。剝一剝,勝他幾生工夫也。但下語,猶只道欠在。一日定中,忽觸著欠字,身心豁然,徹骨徹髓,如積雪卒然開霁。忍俊不禁,跳下地來,擒住山雲,我欠少個甚麼。山打三掌。某禮三拜。山雲。紩山這一著子幾年,今日方了。
○暫時話頭不在,如同死人。一切境界,逼迫臨身,但將話頭,與之抵當。時時檢點話頭,動中靜中,得力不得力。又定中不可忘卻話頭,忘話頭則成邪定。不得將心待悟,不得文字上取解會,不得些少覺觸以為了事。但教如癡如呆去,佛法世法,打成一片。施為舉措,只是尋常,惟改舊時行履處。古雲,大道從來不屬言。擬談玄妙。隔天淵。直須能所俱忘卻,始可饑餐困則眠。
天目斷崖義禅師示眾
若要超凡入聖,永脫塵勞,直須去皮換骨,絕後再蘇。如寒灰發焰,枯木重榮,豈可作容易想。我在先師會下多年,每被大棒,無一念遠離心。直至今日,觸著痛處,不覺淚流。豈似爾等咬著些子苦味,便掉頭不顧。
天目中峰本禅師示眾
先師高峰和尚,教人惟以所參話頭,蘊之於懷,行也如是參,坐也如是參。參到用力不及處,留意不得時,蓦忽打脫,方知成佛,其來舊矣。這一著子,是從上佛祖了生脫死之已驗三昧。惟貴信得及,久遠不退轉。更無有不獲其相應者。
○看話頭做工夫,最是立腳穩當,悟處親切。縱此生不悟,但信心不退,不隔一生兩生,更無不獲開悟者。
○或三十年,二十年,未即開悟,不須別求方便。但心不異緣,意絕諸妄,孜孜不捨,只向所參話上,立定腳頭。拚取生與同生,死與同死,誰管三生五生,十生百生。若不徹悟,決定不休。有此正因,不患大事之不了明也。
○病中做工夫,也不要爾精進勇猛,也不要爾撐眉努目。但要爾心如木石,意若死灰。將四大幻身,撇向他方世界之外。由他病也得,活也得,死也得,有人看也得,無人看也得,香鮮也得,臭爛也得,醫得健來,活到一百二十歲也得,如或便死,被宿業牽,入镬湯爐炭裡也得。如是境界中,都不動搖,但切切將個沒滋味話頭,向藥爐邊枕頭上,默默咨參,不得放捨。
評曰,此老千言萬語,只教人看話頭,做真實工夫,以期正悟,諄切透快。千載而下,如耳提面命。具存全書,自應遍覽。
師子峰天如則禅師普說
生不知來處,謂之生大。死不知去處,謂之死大。臘月三十日到來,只落得手忙腳亂。何況前路茫茫,隨業受報。正是要緊事在。這個是生死報境。若論生死業根,即今一念,隨聲逐色,使得七顛八倒者便是。由是佛祖。運大慈悲,或教爾參禅,或教爾念佛,令汝掃除妄念,認取本來面目,做個灑灑落落大解脫漢。而今不獲靈驗者,有三種病。第一不遇真善知識指示。第二不能痛將生死大事為念,悠悠漾漾,不覺打在無事甲裡。第三於世間虛名浮利,照不破,放不下,妄緣惡習上,坐不斷,擺不脫,境風扇動處,不覺和身輥入業海中,東飄西泊去。真正道流,豈肯恁麼。當信祖師道,雜念紛飛,如何下手。一個話頭,如鐵掃帚。轉掃轉多,轉多轉掃。掃不得。拚命掃。忽然掃破太虛空,萬別千差一路通。諸禅德,努力今生須了卻,莫教永劫受余殃。
○又有自疑念佛與參禅不同。不知參禅只圖識心見性,念佛者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豈有二理。經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既曰現前見佛,則與參禅悟道有何異哉。
○答或問雲,但將阿彌陀佛四字,做個話頭,二六時中,直下提撕,至於一念不生,不涉階梯,徑超佛地。
智徹禅師淨土玄門
念佛一聲,或三五七聲,默默返問,這一聲佛,從何處起。又問這念佛的是誰,有疑只管疑去。若問處不親,疑情不切,再舉個畢竟這念佛的是誰。於前一問,少問少疑,只向念佛是誰,谛審谛問。
評曰,徑無前問,只看這念佛的是誰亦得。
汝州香山無聞聰禅師普說
山僧初見獨翁和尚,令參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後同雲峰月山等六人,立願互相究竟。次見淮西教無能,令提無字。次到長蘆,結伴煉磨。後遇淮上敬兄。問雲,爾六七年有甚見地。某答,每日只是心下無一物。敬雲,爾這一絡索甚處出來。某心裡似知不知,不敢開口。敬見我做處無省發,乃雲,爾定中工夫不失,動處便失。某被說著,心驚便問,畢竟明此大事,應作麼生。敬雲,爾不聞川老子道,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說了便去。某被一問,直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五七日間,不提無字。倒只看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忽到淨頭寮,在一木上,與眾同坐,只是疑情不解有飯食頃,頓覺心中空亮輕清,見情想破裂,如剝皮相似。目前人物,一切不見,猶如虛空。半昧省來,通身汗流。便悟得北斗面南看。遂見敬下語作頌,都無滯礙。尚有向上一路,不得灑落。後入香巖山中過夏,被蚊子咬,兩手不定。因念古人為法忘軀,何怖蚊子。盡情放下,咬定牙關。掜定拳頭,單提無字,忍之又忍。不覺身心歸寂,如一座屋倒卻四壁,體若虛空,無一物可當情。辰時一坐,未時出定。自知佛法不誤人,自是工夫不到。然雖見解明白,尚有微細隱密妄想未盡。又入光州山中,習定六年,陸安山中又住六年,光州山中又住三年,方得穎脫。
評曰,古人如是勤辛,如是久遠,方得相應。今人以聰明情量,剎那領會,而猶欲自附於頓悟,豈不謬哉。
獨峰和尚示眾
學道之士,那裡是入手處。提個話頭,是入手處。
般若和尚示眾
兄弟家。三年五年做工夫,無個入處。將從前話頭拋卻,不知行到中途而廢。可惜前來許多心機。有志之士,看眾中柴干水便,僧堂溫暖,發願三年不出門,決定有個受用。有等才做工夫,心地清淨,但見境物現前,便成四句,將謂是大了當人。口快舌便,誤了一生。三寸氣消,將何保任。佛子,若欲出離,參須直參,悟須實悟。
○或話頭綿密,無有間斷,不知有身,謂之人忘法未忘。有到此忘其本身,忽然記得,如在夢中跌下萬仞洪崖,只顧救命,遂成風癫。到此須是緊提話頭,忽然連話頭。都忘,謂之人法雙忘。蓦地冷灰豆爆,始知張公吃酒。李公醉。正好來般若門下吃棒。何以故。更須打破諸祖重關,遍參知識,得知一切淺深,卻向水邊林下,保養聖胎。直待龍天推出,方可出來扶揚宗教,普度群生。
雪庭和尚示眾
十二時中,一貧如洗。看個父母未生前,那個是我本來面目。不管得力不得力,昏散不昏散,只管提撕去。
仰山古梅友禅師示眾
須要發勇猛心,立決定志,將平生悟得的,學得的,一切佛法,四六文章,語言三昧,一掃掃向大洋海裡去,更莫舉著。把八萬四千微細念頭,一坐坐斷。卻將本參話頭,一提提起,疑來疑去,拶來拶去。凝定身心,討個分曉。以悟為則,不可向公案上卜度經書上尋覓。直須卒地斷爆地拆方始到家。若是話頭提不起,連舉三遍,便覺有力。若身力疲倦,心識怉懆,卻輕輕下地,打一轉再上蒲團,將本參話。如前挨拶。若才上蒲團,便打磕睡,開得眼來,胡思亂想,轉身下地,三三兩兩,交頭接耳,大語細話,記取一肚皮語錄經書,逞能舌辨,如此用心,臘月三十日到來,總用不著。
衢州傑峰愚禅師示五台善講主
假饒文殊放金色光,與汝摩頂,師子被爾騎來,觀音現千手眼,鹦哥被爾捉得,皆是逐色隨聲。於爾自己有何利益。要明己躬大事,透脫生死牢關,先須截斷一切聖凡虛妄見解。十二時中,回光返照,但看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個甚麼。切莫向外邊尋討。設有一毫佛法神通聖解,如粟米粒大,皆為自欺。總是謗佛謗法。直須參到脫體無依,纖毫不立處,著得只眼,便見青州布衫,鎮州蘿卜,皆是自家所用之物,更不須別求神通聖解也。
靈隱瞎堂禅師對制
宋孝宗皇帝問,如何免得生死。對曰,不悟大乘道,終不能免。又問,如何得悟。對曰,本有之性,以歲月磨之,無不悟者。
大乘山普巖斷岸和尚示眾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不得不看話頭,守空靜而坐。不得念話頭,無疑而坐。如有昏散,不用起念排遣。快便舉起話頭,抖擻身心,猛著精采。更不然下地經行,覺昏散去,再上蒲團。忽爾不舉自舉,不疑自疑。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惟有參情,孤孤迥迥,歷歷明明。是名斷煩惱處。亦名我喪處。雖然如是,未為究竟。再加鞭策,看個一歸何處。到這裡提撕話頭,無節次了也,惟有疑情。忘即舉之,直至返照心盡。是名法亡。始到無心處也。莫是究竟麼。古雲,莫謂無心雲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忽地遇聲遇色,磕著撞著,大笑一聲,轉身過來,便好。道,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
古拙禅師示眾
諸大德,何不起大精進,對三寶前深發重願。若生死不明,祖關不透,誓不下山。向長連床上,七尺單前,高掛缽囊,壁立千仞,盡此一生,做教徹去。若辦此心,決不相賺。如其發心不真,志不猛勵,這邊經冬,那邊過夏,今日進前,明日退後,久久摸索不著,便道般若無靈驗。卻向外邊,記一肚,抄一部,如臭糟瓶相似聞者未免惡心嘔吐。直做到彌勒下生,有何干涉。苦哉。
太虛禅師示眾
如未了悟,須向蒲團上冷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看個父母未生前面目。
楚石琦禅師示眾
兄弟。開口便道,我是禅和。及問他如何是禅,便東觑西覤,口如扁擔相似。苦哉,屈哉。吃著佛祖飯,不去理會本分事。爭持文言俗句,高聲大語,略無忌憚。全不識羞。有般底不去蒲團上,究明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冷地裡學客舂,指望求福,忏除業障,與道太遠在。
○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念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返的死人。又有妄認能嗔,能喜,能見,能聞,認得明白了,便是一生參學事畢。我且問爾,無常到時,燒作一堆灰。這能嗔,能喜,能見,能聞的,什麼處去也。恁麼參的是藥汞銀禅。此銀非真,一煆便流。因問,爾。尋常參個什麼。答道,有教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又教我只如此會。今日方知。不是。就和尚請個話頭。我道,古人公案。有什麼不是。汝眼本正,因師故邪。累請不已。向道,去。參狗子無佛性話,忽然打破漆桶,卻來山僧手裡。吃棒。
評曰,天如而下,皆元末及。國初尊宿。若傑峰古拙,楚石,則身經二代者也。楚石為妙喜五世孫,而其見地如日光月明,機辨如雷烈風迅,直截根原,脫落枝葉,真無愧妙喜老人矣。天如以至今日,無四休者。獨其語皆提持向上極則事,教初學人做工夫處絕少,僅得一二錄,如左。
高麗普濟禅師答李相國書
既曾於無字話提撕,不必改參也。況舉起別話頭時,曾參無字,必於無字。有小熟因地。切莫移動,切莫改參。但於二六時中,四威儀內,舉起話頭,莫待幾時悟不悟,亦莫管有滋味無滋味,亦莫管得力不得力。拶到心思不及,意慮不行,即是諸佛諸祖放身命處。
評曰,此語錄萬歷丁酉,福建許元真東征,得之朝鮮者,中國未有也。因錄其要。而識之。
楚山琦禅師解制
諸大德,九十日中,還曾證悟也無。如其未悟,則此一冬,又是虛喪了也。若是本色道流,以十方法界為個圓覺期,莫論長期短期,百日千日,結制解制,但以舉起話頭為始。若一年不悟,參一年。十年不悟,參十年。二十年不悟,參二十年。盡平生不悟,決定不移此志。直須要見個真實究竟處,方是放參之日也。
○如未能言前契旨,但將一句阿彌陀佛,置之懷抱,默默體究。常時鞭起疑情,這念佛的是誰。念念相續,心心無間,如人行路到水窮山盡處,自然有個轉身的道理。[囗@力]地一聲,契入心體。
評曰,舉起話頭為進期,真實究竟為出期。當牢記取。
天真毒峰善禅師示眾
果欲了脫生死,先須發大信心,立弘誓願。若不打破所參公案,洞見父母未生前面目,坐斷微細現行生死,誓不放捨本參話頭,遠離真善知識,貪逐名利。若故違此願,當墮惡道。發此大願,防護其心,方堪領受公案。或看無字,要緊在因甚狗子無佛性上著力。或看萬法歸一,要緊在一歸何處。或參究念佛,要緊在念佛的是誰。回光返照,深入疑情。若話頭不得力,還提前文,以至末句,使首尾一貫,方有頭緒。可致疑也。疑情不斷,切切用心。不覺舉步翻身,打個懸空筋斗,卻再來吃棒。
空谷隆禅師示眾
不可呆蠢蠢地念個話頭,亦不可推詳計較。但時中憤然要明此事。忽爾懸崖撒手,打個翻身,方見孤明歷歷,到此不可耽著。還有腦後一槌,極是難透。爾且恁麼參去。
○不參自悟,上古或有之。自余未有不從力參而得悟者。
○優昙和尚,令提念佛的是誰。汝今不必用此等法,只平常念去。但念不忘,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始知寂光淨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
評曰,但時中憤然要明此事,此句甚妙。該攝看話頭之法。曲盡。
天奇和尚示眾
汝等從今發決定心,晝三夜三,舉定本參,看他是個甚麼道理。務要討個分曉。日久歲深,不煉昏沉,昏沉自退。不除散亂,散亂自絕。純一無雜,心念不生。忽然會得,如夢而醒。覆看從前,俱是虛幻當體本來現成,萬象森羅,全機獨露,於這大明國裡,也不枉為人。向此法門,也不枉為僧。卻來隨緣度日,豈不暢哉,豈不快哉。
○終日念佛,不知全是佛念。如不知,須看個念佛的是誰。眼就看定,心就舉定,務要討個下落。
評曰,毒峰,天奇,皆教參究念佛,空谷何故謂。不必用此等法。蓋是隨機不同,任便無礙。
古音琴禅師示眾
坐中所見善惡,皆由坐時。不起觀察,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靜坐,心不精采,意順境流,半夢半醒,或貪著靜境。為樂,致見種種境界。夫正因做工夫者,當睡便睡一覺。一醒便起,抖擻精神,挪莏眼目,咬住牙根。掜緊拳頭,直看話頭落在何處。切莫隨昏隨沈,絲毫外境不可采著。
○行住坐臥之中,一句彌陀莫斷。須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當念認得。念人,彌陀與我同現。
異巖登禅師釋疑集
問,學人參求知識,或令提個話頭,或令疑個話頭,同耶,別耶答,才舉話頭,當下便疑,豈有二理。一念提起,疑情即現。覆去翻來,精研推究,功深力極,自得了悟。
評曰,釋疑集中,此一段文,最為精當。今人頗有滯此二端而不決者,蓋未曾實做工夫故也。
月心和尚示眾
憤起新鮮志氣,舉個話頭,要於結末字上,疑情永長,沉沉痛切。或杜口默參,或出聲追審。如失重物,務要親逢親得。日用中一切時,一切處,更無二念。
△諸祖苦功節略第二。
獨坐靜室
道安大師,獨坐靜室十有二年,殚精構思,乃得神悟。
評曰,此老竭精思,乃得神悟。不是一味靜坐便了。
懸崖坐樹
靜琳禅師,棄講習禅。昏睡惑心。有懸崖,下望千仞,旁出一樹。以草藉之,趺坐其上。一心系念,動經宵日。怖死既重,專精不二。後遂超悟。
草食木棲
通達禅師,入太白山,不赍糧粒。饑則食草,息則依樹。端坐思玄,五年不息。因以本打塊。塊破,廓然大悟。
評曰,饒汝草食樹棲,若不思玄,漫爾多載,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
衣不解帶
金光照禅師,十三出家,十九入洪陽山,依迦葉和尚。服勤三載,衣不解帶,寢不沾席。又在姑射山。亦如是,豁然啟悟。
引錐自刺
慈明,谷泉,琅玡三人,結伴參汾陽。時河東苦寒,眾人憚之。慈明志在於道,曉夕不忘。夜坐欲睡,引錐自刺。後嗣汾陽,道風大振,號西河師子。
暗室不忽
宏智禅師,初侍丹霞淳。因與僧征诘公案,不覺大笑。淳責曰,汝笑這一聲,失了多少好事。不見道,暫時不在,如同死人。智再拜伏膺。後雖在闇室,未嘗敢忽。
評曰,論道而笑,古人尚呵。今世谛诙諧,捧腹無厭。丹霞見之,又當何如。
晚必涕泣
伊庵權禅師,用功甚銳。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麼空過,未知來日工夫如何。師在眾,不與人交一言。
三年力行
晦堂心禅師。自言,初入道,自恃甚易。逮見黃龍先師,退思日用,與理矛盾極多。遂力行之。三年,祈寒溽暑,確志不移,方得事事如理。而今欬唾掉臂,也是祖師西來意。
圓枕警睡
哲侍者,睡以圓木為枕。小睡則枕轉,覺而復起,率以為常。或謂用心太過。答雲,我於般若緣分素薄,若不如此,恐為妄習所牽。
被雨不覺
全庵主,為道猛烈,無食息暇。一日倚欄看狗子話,雨來不覺,衣濕方知。
誓不展被
佛燈珣禅師,依佛鑒,隨眾咨請,邈無所入。歎曰,此生若不徹證,誓不展被。於是四十九日。只靠露柱立地,如喪考妣,乃得大悟。
擲書不顧
鐵面昺禅師,行腳時,離鄉未久,聞受業一夕遺火,悉為煨燼。得書擲之地曰,徒亂人意耳。
堅誓省發
靈源清禅師,初參黃龍心。隨眾問答,茫然不知端倪。夜誓佛前曰,當盡形壽以法為檀,願早開解。後閱玄沙語,倦而倚壁。起經行,步促遺履,俯就之,忽大悟。
無時異緣
圓悟勤禅師,再參東山演,為侍者,窮參力究。自雲,山僧在眾,無一時異緣,十年方得打徹。
評曰,十年之間,無一時異緣。試問,今一日間,異緣多少。何時得打徹去也。
造次不忘
牧庵忠禅師,初習台教,後志禅宗。谒龍門眼,造次之頃,不忘提撕。適縱步水磨,見額雲。*輪常轉,忽大悟。
忘抵河津
慶壽享禅師,參鄭州普照寶公,朝夕精勤。一日以事往睢陽,過趙渡。疑情不散,忘其抵津。同行覺之曰,此河津也。豁然悲喜交集,以白寶公。公曰,此僵臥漢,未在。因教看日面佛語。一日雲堂靜坐,聞板聲大悟。
寢食兩忘
松源岳禅師,初以居士參應庵華,不契。愈自奮勵,見密庵傑,隨問隨答。密歎曰,黃楊木禅耳。奮勵彌切,至忘寢食。會密入室問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師從傍大悟。
口體俱忘
高峰妙禅師,在眾脅不沾席,口體俱忘。或時如廁,中單而出。或時發函,不扃而去。後徑山歸堂,大悟。
諸緣盡廢
傑峰愚禅師,初參古鎅石門。佩受法語,晝夜兀坐,不契。後參止嚴,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愈疑乃諸緣盡廢,寢食俱不覺知,如氣絕者。一夕坐至夜分,聞鄰僧詠證道歌雲,不除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釋重負。有夜半忽然忘月指,虛空迸出日輪紅之句。
杜門力參
移刺楚材丞相,參萬松老人。屏斥家務,杜絕人跡,雖祈寒溽暑,無日不參。焚膏繼晷,廢寢。忘餐者幾三年,乃獲印證。
評曰,如是用心,如是證道,是之謂在家菩薩也。吃得肉。已飽,來尋僧說禅,獨何為哉。
以頭觸柱
中峰本禅師,侍高峰死關,晝夜精勤,困則以頭觸柱。一日誦金剛經,至荷擔如來處,恍然開解。自謂所證未極,彌益勤苦,咨決無怠。及觀流水,乃大悟。
評曰,自謂所證未極,故終至極處。今之以途路為到家者眾矣,嗟夫。
關中刻苦
毒峰善禅師,在淯溪進關,不設臥榻,惟置一橙,以悟為則。一夕昏睡,不覺夜半,乃去橙,晝夜行立。又倚壁睡去,誓不傍壁,遼空而行。身力疲勞,睡魔愈重。號泣佛前,百計逼拶,遂得工夫日進。聞鐘聲,忽不自由。偈示,沉沉寂寂絕施為,觸著無端。吼似雷。動地一聲消息盡,髑髅粉碎夢初回。
脅不至席
璧峰金禅師,參晉雲海,示以萬法公案。疑之三年。偶摘蔬次,忽凝然久之。海問,子定耶。對曰,定動不關。海問,定動不關,是甚麼人。金以筐示之。海不肯。金撲筐於地,亦不肯。爾後工夫益切,脅不至席,一坐七日。一日聞伐木聲,大悟。
獨守鈍工
西蜀無際禅師,初做工夫,四指大書帖亦不看,只是拍。盲做鈍工夫,乃得大徹大悟。
評曰,此意極是。但不明教理者,未宜效颦
禅關策進。
後集一門。
△諸經引證節略
大般若經
空中聲告常啼菩薩言,汝東行求般若,莫辭疲倦,莫念睡眠,莫思飲食,莫想晝夜,莫怖寒熱。於內外法,心莫散亂。行時不得左右顧視,勿觀前後上下四維等。
華嚴經
勤首菩薩偈雲,如鑽燧取火,未出而數息,火勢隨至滅。懈怠者亦然。釋曰,當以智慧鑽注一境,以方便繩善巧回轉。心智無住,四儀無間,則聖道可生。瞥爾起心,暫時忘照,皆名息也。
大集月藏經
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則休息煩惱,不久得成無上菩提。
十六觀經
佛告韋提希,應當專心,系念一處。
出曜經
智者以慧煉心,尋究諸垢,猶如礦鐵,數入百煉,則成精金。猶如大海,日夜沸動,則成大寶。人亦如是,晝夜役心不止,便獲果證。
評曰,今人但知息心而入禅那,寧知役心而獲果證。
大灌頂經
禅思比丘,無他想念,惟守一法,然後見心。
遺教經
夫心者制之一處,無事不辦。
評曰,守一法,制一處,幸有此等語言在。
楞嚴經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
彌陀經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評曰,只此一心不亂四字,參禅之事畢矣,人多於此忽之。
楞伽經
若欲了知,能取所取,分別境界,皆是心之所現者,當離愦鬧昏滯睡眠,初中後夜,勤加修習。
金剛般若經
薩陀波侖菩薩,七歲經行住立,不坐不臥。
寶積經
佛告捨利弗,彼二菩薩行精進時,於千歲中,未曾一彈指頃被睡眠之所逼惱,於千歲中,未曾起念稱量飲食鹹淡美惡,於千歲中,每乞食時,未曾觀授食人為男為女,於千歲中,居止樹下,未曾仰面觀於樹相,於千歲中,未曾緣念親裡眷屬,於千歲中,未曾起念我欲剃頭,於千歲中,未曾起念從熱取涼從寒取溫,於千歲中,未曾論說世間無益之語。
評曰,此是大菩薩境界,雖非凡夫所及,然不可不知。
大集經
法悟比丘,二萬年中,常修念佛,無有睡眠,不生貪嗔等,不念親屬衣食資身之具。
念佛三昧經
捨利弗,二十年中,常勤修習毗婆捨那,行住坐臥,正念觀察,曾無動亂。
自在王菩薩經
金剛齊比丘,修習正法,諸魔隱身伺之,千歲伺之,不見一念心散可得惱亂。
如來智印經
輪王慧起捨國出家,三千歲系念,亦不倚臥。
中阿含經
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難提,尊者金毗羅,共住林中,後先乞食,各歸坐禅,至於晡時,先從坐起者,或汲瓶水,能勝獨舉,如不能勝,則便以手招一比丘,兩人共舉,各不相語,五日一集,或兩說法,或聖默然。
評曰,此萬世結伴修行之良法也。
雜譬喻經
波羅柰國,一人出家,自誓不得應真,終不臥息,晝夜經行,三年得道,又羅閱只國,一沙門,布草為褥,坐其上,自誓雲,不得道終不起,但欲睡眠,以錐刺髀,一年之中,得應真道。
雜阿含經
如是比丘,精勤方便,肌膚瘦損,筋連骨立,不捨善法,乃至未得所應得者,不捨精進,常攝其心,不放逸住。
評曰,所應得須知,應得者何事,據此經,則應得盡諸漏,證三明六通成聲聞果,若今 所期,則應得圓悟心宗,證一切種智成無上佛果。
阿含經
乃至成就三明,滅除暗冥,得大智明,皆由精勤修習樂靜獨居,專念不休之所致也。
評曰,專念不休,久之則一心不亂。
法集要領經
若人百歲中,懈怠劣精進,不如一日中勇猛行精進。
評曰,知此義則張善和輩,臨終十念往生,可了然無疑矣。
無量壽經
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遂。
一向出生菩薩經
阿彌陀佛,昔為太子,聞此微妙法門,奉持精進,七千歲中,脅不至席,意不傾動。
寶積正法經
樂求大乘,其心勇猛,雖捨身命,無所顧惜,修菩薩行,勤加精進,無少懈怠。
六度集經
精進度無極者,精存道奧,進之無怠,臥坐住步,喘息不替。
○心心相續,不自放逸。
修行道地經
佛言,自見宿命,從無量劫,往返生死,其骨過須彌山,其髓塗地,可遍大千世界,其血多於古今天下普雨,但欲免斯生死之患,晝夜精進,求於無為。
評曰,曰求道,曰聞此微妙法門,曰樂求大乘,曰精存道奧,曰求於無為,如是精進,名正精進,不然縱勞形苦志,累歲經劫或淪外道,或墮偏乘,終無益也。
菩薩本行經
直至成佛,皆由精進。
彌勒所問經
佛語阿難,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於無上正真之道。
評曰,釋迦以後進,而頓逾四十二劫之先輩,勤惰為之也,經言,貪著於名利,多游族姓家,彌勒之所以先學而後成者坐此,則釋迦之棄名利,入山林,不親近國王大臣可知矣,識之哉。
文殊般若經
一行三昧者,應處空閒,捨諸亂意,系心實理,想念一佛,念念相續而不懈怠,於一念中,即能見十方諸佛,獲大辯才也。
般舟三昧經
九十日中,不坐不臥,假使筋斷骨枯,三昧不成,終不休息。
評曰,以上二條,俱指念佛,而兼諸法門,修淨業者,不可不知。
四十二章經
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铠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評曰,半路退者,自畫而不進者也,格斗死者,稍進而無功者也,得勝還者,破惑而成道者也,得勝之由,全在堅持其心精進勇銳,學人但當一志直前,毋慮退,毋畏死,前不雲乎,吾保此人,必得道矣,法華雲,吾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佛既爾保,何慮何畏。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常念大乘,心不忘失,勤修精進,如救頭然。
評曰,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今叢林早暮持誦,然誦其文不思其義,明其義不履其事,亦何益也。
寶雲經
以心系心,以心住心,心專一故,次第無間,得定心故,心常寂靜。
正法念處經
精勤修行則得見谛,是故應當曠野寂靜,一心正念,離於一切多語言說,一切親舊知識來去相見。
阿毗昙集異門足
假使我身,血肉枯竭,唯皮筋骨,連柱而存,若本所求勝法未獲,終不止息,為精進故,應深受寒熱饑渴蛇蠍蚊虻風雨等觸,又應忍受他人所發,能生身中猛利辛楚,奪命苦受毀辱語言。
評曰,本所求勝法未獲,終不止息,即宗門所謂本參話頭,不破誓不休歇之意也。
瑜伽師地論
六度初三是戒學攝,靜慮是心學攝,般若是慧學攝,唯精進遍於一切。
大乘莊嚴經論
至心學道,發大勇猛,決趁菩提。
阿毗達磨論
菩薩於底沙佛時,合十指掌,翹於一足,以一伽陀,七日七夜歎佛功德,便超九劫。
評曰,觀此則法集所稱,一日精進,勝百年懈怠,信哉言乎。
西域記
脅尊者,八十出家,少年诮曰,夫出家之業,一則習禅,二則誦經,而今衰老何所進取,尊者聞而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經,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至席,乃晝則研習教理,夜則靜慮凝神,三年悉證所誓,時人敬仰,號脅尊者。
評曰,矍铄是翁,足為懈怠比丘激勸,當知今人,豈但八十,縱饒直抵期頤,尚須努力修進。
南海寄歸
善遇法師,念佛四儀無間,寸陰非空,計小豆粒,可盈兩載。
法苑珠林
陳棲霞寺沙門惠布,居寺捨利塔西,經行坐禅,誓不坐臥,徒眾八十,鹹不出院。
觀心疏
夫欲建小事,心不決志,尚不能成,況欲排五住之重關,度生死之大海,而不勤勞,妙道何由可具。
永嘉集
勤求至道,不顧形命。
○晝夜行般若,生生勤精進,常如救頭然。
沩山警策
研窮法理,以悟為則。
評曰,則准也,以悟為准的也,即宗門謂參禅到甚麼處,是歇工處,今言大悟乃已,不悟不已也。
淨土忏願儀
若坐若行,皆勿散亂,不得彈指頃念世五欲,及接對外人語論戲笑,亦不得托言延緩放逸睡眠,當於瞬息俯仰,系念不斷。
法界次第
倍策精進,勤求不息,是名精進根。
心賦
堅求至道,曉夕亡疲,不向外求,虛襟澄慮,密室靜坐,端拱寧神。
評曰,靜業弟子,莫見不向外求,密室靜坐之說,便謂不必念佛,須知念字從心,佛即自己,以自心念自己,烏得為外求也,況念之不已,則成三昧,靜密孰加焉。
禅關策進(終)
重刻禅關策進後序
古人曰,明窗下古教照心,僧堂前坐禅辦道,猶如車兩輪,始可與祖意相應也。大凡無照心之辦道,必止小見,彼二乘外道並惡知識類是也。無辦道之照心,悉落學解,今教律神儒及祖師禅,蓋不出之也。是故如真正道人,以正坐禅研究根塵,以真古教精煉定慧,況至鞭策怠慢激發中止者,佛祖先鑒,可仰以依行矣。吾闡提老翁,自從幼聞泥犁苦境頻求解脫已來,祈神誓佛,水火不怖,責身苦心,寢食稍廢,一朝見法華經因緣譬喻之說,錯為不足取,失力三四年也。十九歲復在禅叢眾寮,因見巖頭和尚末後為賊害,大叫一聲聞數裡外,又大失志,以為現在之害尚不能轉,況於泥犁耶。古人秀逸者已如是,則我輩何得免脫。嗟呼.佛法虛誕,參禅無實,僧也俗也,我進無所期,退有所羞焉,於是改志放意,惡見日加。次年至濃之瑞雲,從事馬翁,與溫馬山輩結伴,互論詩文。一日閒坐之次,翻然思曰,身僧而嗜俗事,志俗而預僧倫,大丈夫恁麼打過亦有不保處。時當曬書之節,內外經籍堆在堂上,翁竊往禮拜,懇禱曰,儒佛老莊諸家之道,我以何為師,願護法天龍,示我於正路。閉目良久,任手把著,得一小冊,名禅關策進。頂受披之,即撞著引錐自刺章,且其考記曰,昔慈明在汾陽時,與大愚琅玡等六七人結伴參究,河東苦寒,眾人憚之,明獨通宵坐不睡。自責曰,古人刻苦,光明必盛大也,我又何人,生無益於時,死不知於人,於理有何益,即引錐自刺其股。翁至此志氣憤激,如吞醍醐,遂乞求其書於馬翁,常為照心辦道之友,行住相隨。自是踏開巖頭丑面目,根塵剝落,觸著道鏡惡毒手,見知喪盡,年過不惑,見徹鹫嶺之藏秘,齡近耳順,闡揚龍峰之家私,其道走殺天下衲僧,其德驚動王侯士庶者,皆出於他囊中所貯一個之策進者欤。是故翁常贊慈明語,誡學者曰,老僧少時,日三復此語,而不及也,今老焉止哉。又曰,雲棲一生之文字,但此書有補吾宗,汝等他日功有余力,再刊行之,以報祝融之恨。雖然此書間以念佛參究自己,是則是甚奪衲僧穎氣,落往生門者不少,若依老僧意,一齊削去可也。何故,獅子不食雕殘,猛虎不餐伏肉,往生一機還他淨家,衲僧門下實智尚不要,何況假名耶。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始可以為真參詳而已。客歲辛巳冬,參學虎上座與同友二三子,戮力欲補翁志,便有林氏渡氏等之檀信,遂捨淨財,王成其議,於是請予於加數語以辦來由,仍記先所親聞事實許多,遠傳之不朽雲。
寶歷十二年龍集壬午孟正月。
住豆之龍澤東嶺頭陀圓慈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