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锺茂森博士:淺談青年應有的美德 —— 孝與戒淫(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淺談青年應有的美德 —— 孝與戒淫

(二)

茂森博士 敬述

下面,我們再介紹孔子所推崇的百官和讀書人當中所應奉行的孝。儒家主張「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讀書學習聖賢之道,聖賢之道以孝為根本,做官心裡常想著國君與百姓,首先孝敬自己的父母,再以這種孝敬的心來事奉國君,事奉上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奉自己的老人,推廣而至所有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兒女,推廣而愛護所有人的兒女。為官的,能這樣恭敬謹慎地去做,「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不是古聖先王所提倡的道理,不敢隨便說,不是古聖先王所奉行的道德,不敢去做。「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用現代的話來說,以孝敬父母之心來忠君愛民,才能使官位永久,不辱沒祖先,而光宗耀祖。

我們現在來看一個例子。宋朝時,有一個才子,叫黃庭堅,是宋朝的大學問家,擅長書法、繪畫和寫詩。特別是他的行書和草書是傳誦古今的。他做過縣長,後做到國家太史的官職。他非常孝順母親,侍奉年老的母親很殷勤。每天,一定親自為母親清洗馬桶(尿器)。這個工作本來可以由僕人去做的。可是黃庭堅堅持自己去做,而且做得很認真,洗得很干淨。因為黃庭堅知道自己的母親平生最喜好潔淨,如果讓僕人去做怕不能盡心如意。所以自己親自動手,讓母親生歡喜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去做,無有疲厭。黃庭堅貴為國家的官員和當時著名的文人,在經濟上奉養母親是不成問題的,但是他的孝敬之心還包括對母親全面的體貼關懷,順從母親的特性愛好。因此,他的孝行被列為中國著名的二十四孝的典范之一。後人評論他是「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意思是說,什麼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為什麼呢?古德說: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於天性。黃庭堅成名和做官之後仍不忘本,所以他的事業才長久,名垂千古,正是有源頭之水,有根本之木啊!

我們講到這裡,在座的朋友們也許有人會問,古代的官員和讀書人會孝敬父母,而帶動當時的風氣。我們今天就沒有這樣的孝子了嗎?我正要驚喜地告訴大家。2005年元月中國評出十大孝子。其中有一位,名叫李世同,文化程度:大學,是經濟師。他擔任河南省杞縣政協副主席。這位孝子,他的愛心遍及全縣的老人。幾年來,他深入50多個行政村調查,了解鄉村老人的真實生活狀況,調查的資料達20多萬字。他統計出,這些村子裡的老人,生活愉快者占20%,一般情況者占20%,受委屈、招嫌棄者占40%,受虐待遺棄者占20%。他還統計出,這些農村老人,自己勞動養活自己的占70%;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子女供養的占20%;完全由子女養活的占10%。鑒於這種情況,他發起組織成立「敬老孝老志願者活動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敬老孝老活動。例如,舉行「敬老孝老思想教育報告會」60多場,直接受教育的群眾7萬多人。他直接關懷幫助解決老人子女糾紛案件200多起。發動開展「敬老孝老思想教育進萬家」的活動等等。這位孝子,被稱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使者」,「老年人的貼心人」,「敬老孝老的楷模」,「愛心功臣」。在他的帶動下,敬老孝老志願者隊伍已發展到300余人了。孔子在《孝經》中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意思是說:教人民相親相愛,莫過於推行孝道了。河南省杞縣政協副主席李世同不正是這樣做的嗎?

另外,還有令人高興的信息。2004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一名律師,叫李宗發,他鄭重地向省人大呈交了一份《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議書,詳細題目是《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關系規定》。這位律師認為,對於如何盡孝,中國僅有的婚姻法略有涉及,但不夠詳盡。因此,他希望四川省能率先發起為「孝」立法,讓子女盡親情的孝養義務,讓中國傳統的美德受法律保障。李宗發律師的《孝法》建議書,還提出:「本省招收、聘用、晉升公務員、領導干部,必須審查其孝敬、贍養父母情況,並以此作為衡量審查其品行是否端正的第一前提。」這位律師還指出:鄉政府、村委會、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等對所管轄區內親情文明建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孝敬、贍養父母風氣不好的,街道辦事處等基層單位領導干部不得連任、晉升或平調。

李宗發律師的《孝法》立法草案建議書,獲得新聞輿論的熱烈反響。《成都晚報》記者評論:

「人孰能不老,百事當以孝為先!……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不得不承認,對利益的追求正不斷地沖擊著人們原有的道德觀,包括‘孝道’在內的傳統美德也漸漸地遭到一部分人的淡忘。現在,成都的一名律師振臂而起,建議為‘孝道’立法,試圖讓這一傳統美德得到法律的保障。這無疑是一種新的探索,使‘孝道’這一美德能在社會上得到普遍的遵行。」

孔子在《孝經》中說:「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意思說古代五大類刑法所屬的條例有三千多種,但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的了。今天有律師為孝立法,建立社會的機制,懲惡揚善,真是令人拍手稱快!

從以上的兩例,可以看到,今天的官員和知識分子,在推行孝道方面,十分善於因地制宜,結合時代的特點,讓孝道為民眾所接受。

接下來,我們再介紹孔子所推崇的平民百姓所奉行的孝。孔子在《孝經》「庶人章」中說:「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古時候的平民百姓,包括農工商,其中農民占的比例最大,百姓能善於利用天時(春夏秋冬節氣種植)地利(收成莊稼),兢兢業業地工作,勤儉節約,謹慎自己,豐厚地贍養父母,這就是平民百姓的孝。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漢朝的時候,有個平民叫蔡順,父親早去世了,他奉侍母親非常孝順。當時,朝廷王莽篡位,天下大亂,又逢年歲饑荒,收成不好,缺乏糧食。蔡順只好到野外采些桑椹果給母親吃。采桑椹時,他總是帶著兩個籃子來分裝。有一次正在采桑椹時,遇到強盜。強盜好奇地問他:「你采的果子為什麼用兩個籃子分裝?這樣子不是很麻煩嗎?為什不裝在一起呢?」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椹已經成熟了,比較甜,是給母親吃的;紅色的還沒有熟透,比較酸,是留給我自己吃的。所以要分裝兩個籃子」。強盜聽了很感動,也很同情蔡順。不但沒有搶劫他,還送他三斗白米和一些肉。可是蔡順沒有接受,宛然謝絕了。

這也是中國著名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蔡順孝敬母親的心行。雖遇饑荒之年,而分毫不改。有些人在順境之中,能孝敬父母,在逆境中,在困難當中就不行了。我們看到蔡順的故事,就會慚愧和反省。同時,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也看到孝是人之天性。它最能感化人,強盜本是要搶劫東西的,可是遇到孝子,他們不僅不搶劫,還生恭敬心,送東西給孝子。從蔡順的角度來看,他能奉行孝為立身之本,因此不僅不會遭強盜的殺劫,而且還感化了他們自動獻出食物。由此,可以體會到孔子所說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平民百姓中,孝子不乏其人。古有孝子流芳百世,今天的孝子更是令人感動贊歎。在2005年元月全中國評出的十大孝子中有一位,名叫戴永勝,男,27歲,文化程度是初中,是山東省棗莊煤礦工人。戴永勝的母親在2001年確診為卵巢癌,而且癌細胞已廣泛轉移擴散無法手術,醫生說他母親的生命期限不超過一年。戴永勝看到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全身浮腫、嘔吐,吃不下飯,經常發燒,精神已經到了崩潰的地步。孝子戴永勝,決定先從心理上搶救母親,他一方面請醫生們幫忙用「經過治療檢查腫瘤已完全消除」的方便語言,來煥發母親對生存的希望,一方面積極努力到外地尋藥訪醫,治療母親的癌症。他曾經為尋藥,跋涉三天三夜,忍饑挨餓。為母尋藥,他輾轉九省二市,從各地善良的醫生那裡得到各種抗癌藥物十多種,搜集了150多個民間藥方。由於他的愛心、孝行和各種努力,終於使在他母親體內的癌細胞萎縮了60%。這位婦女現在已經能下田干農活了。醫生們非常驚訝,認為這是醫學史上的奇跡。戴永勝並不以此為滿足,他現在一邊打工,一邊還在尋找抗癌良方。他希望有一天能徹底地治愈母親的癌症。

我們看到這位孝子,也是在困難當中,在逆境中,不失孝心!即使醫生在2001年就宣判了他母親的「死刑」,可是戴永勝仍懷赤子之心,為母親四處尋藥訪醫。幾年來他不倦的努力,終於使全身浮腫,經常發燒嘔吐的母親能恢復到下田干活了,這不就是孝心的奇跡嗎?!這不是仁愛的成果嗎?!《四書 · 中庸篇》裡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意思說,仁愛是孝敬雙親為最大。)戴永勝做到了。

談到這裡,我們回憶一下,今天開始討論孝道的時候,是曾子(曾參)向老師孔子請教的。孔子提出了孝是至德要道,並闡述了從天子到百姓,人們所應奉行的孝。曾子聽罷感歎道:「甚哉!孝之大也。」意思是說孝親之道,真是偉大,范圍真是廣大無邊啊!

孔子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說,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人民本有的自然的行為。孔子這段話,說到了天、地、人三才。而孝一字,對三才能一以貫之。我們知道,天是指萬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包括日、月、星三種光明的來源,包括四季的更替不亂,晝夜寒暑有序。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春天播種發芽」。所以天所包括的一切,能啟發萬物生生不息,天是仁愛的;地是包括田野、山林、江河、湖海等能包容寬厚載物,地依靠天時以成熟萬物,地是恭順的;人在天地之間,禀受天地之精氣,也就是承受了仁愛與恭順的氣息,就自然行孝了。所以這個孝,就含著仁愛與恭順。所以孝是含天地之德。所以孝,是宇宙的精華。孝,是天性。孝,是一切道德的總綱。

曾子又問孔子:「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意思是說,請問聖人的道德有沒有比孝更高的了?子曰:「夫聖人之德,有何以加於孝乎。」孔子回答:「聖人的道德沒有超過孝道的了。」儒家認為以孝為中心,把這種仁愛恭順父母之心推廣到君王則忠誠,推廣到兄弟則友愛,推廣到夫婦則和睦,推廣到朋友則守信,推廣到天下人民,則能敬愛天下的人民。正如孟子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認為以孝道治理天下是「聖治」,使「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意思說,因為孝是根本,所以以孝治天下,自然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所以孔夫子才會說孝是至德要道。

我們真是感謝至聖先師孔子,一部薄薄的《孝經》就把孝的理論給我們說的這麼清楚。

 

上一篇:明奘法師:物本人本心本——奘師在“少林問禅”高峰禅會演講
下一篇:明奘法師:北大講座:雲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