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空法師:與海空上師關於戒的問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與海空上師關於戒的問答(寂雯)
 
 
寂雯問:學佛人一定要受戒嗎?

上師答:戒、定、慧為佛教三學,戒即調伏(身口意);定即寂靜;慧即除惑。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中以戒為根本,佛將滅度時囑弟子“以戒為師”,戒能防非止惡。令身心安然,故雲“清涼”。若無戒調伏三業(身、口、意),定終不可得。既無“定力”,“得定開慧”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學佛人首先就要依止三寶,駐戒而行。


寂雯問:有人說“受了戒就有破戒的過失,等不會破戒了再來受戒”這種說法對嗎?

上師答:戒有性戒和遮戒之分。
性戒:即是本性就是戒。不僅佛制如此。雖不受戒,犯者亦有罪。如殺、盜、YIN、兩舌、惡口、妄語、绮語、貪、嗔、癡。
遮戒:又叫止戒。止不行,遮其不行。遮戒必受戒後,犯者才有罪。如菩薩戒。
對學佛者而言,戒若一劑良藥。可以醫治我們的三業之病。即不會破戒了才受戒的想法。就象“等病好了再吃藥”一樣荒唐。正是因為“有犯”才有戒的存在。否則就不用有戒學了

寂雯問:既然遮戒(如菩薩戒)是受戒後犯者才有罪,那是否做不到就不受戒?

上師答:若是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作為自己願行的行者,所行即是菩薩道,為證菩薩果位,就必須圓滿菩薩戒的戒體。更何況受了菩薩戒的菩薩就如金器。即使有所毀犯、破損,鐵器也終非與其相提並論。戒不可犯。但知速速忏悔。亦是戒體圓滿之相。

寂雯問:有人說:“我生來就心地善良,從不作惡,憑著自己的良心作事,所以不用受戒”,對嗎?

上師答:戒,如一面鏡子,是惡善是非的標准,修行人對照著它。就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自然可以防非止惡。而生為人道,正是善惡種子參半的法寶。無始以來無明種子。正使“良心”扭曲成“哈哈鏡”,焉能分清什麼是真正的善,什麼是真正的惡。所以世親菩薩曰“依戒修行”.以戒為標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僅憑著自己的良心做事的人,只能是好人,善人,不是修行人。

寂雯問:戒如此重要,那如何受戒?

上師答:戒即為眾生而設,因眾生根性不同,亦有所別,
以在家居士而言:
若為求樂,當受五戒(性戒);
若為離苦,當受別解脫戒;
若為利樂有情,當受菩薩戒;
若為即身成佛,當受密乘十四教戒。
戒需次第而變。如菩薩戒當以解脫戒為基礎。密乘十四教戒當以菩薩戒為基礎。若無基礎則戒相不圓滿。當在因緣成熟時,求受戒體,使其圓滿。

寂雯問:受戒後,如何持戒?

上師答:以戒為標准,持戒修行,就知善惡取捨,當修習四正勤
1)已生惡令斷--忏悔
2)未生惡令斷--守戒
3)未生善令生--修六度,四攝
4)已生善令長--回向功德
惡不斷則善不生,善生則惡斷。以此善行方可積累豐厚的定道資糧,功行圓滿!

寂雯答:感謝上師的開示!

 

上一篇:張秉全居士:法華經品題略解—安樂行品第十四
下一篇:張秉全居士:法華經品題略解—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