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空法師:願行的力量(上)發願與行願的內涵——2008年北京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願行的力量(上)
發願與行願的內涵
             ——2008年北京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

  今天我能站到這神聖的講經台上講經,我深感榮幸,能與大家一道講經我非常高興,高興什麼呢?前面有很多法師都講了佛教的一些經典著作,都講得非常好,看到了我們中國佛教的希望,所以我很高興。
  這次講經抽簽,我抽到了講《普賢菩薩行願品》這個內容,說實在的,我以前沒有講過《普賢菩薩行願品》,但這次把它抽上,又怎麼辦呢?我就來虛心向大家學習,學著來講,講我對學習《普賢菩薩行願品》的感受和認識,我講的題目是《願行的力量》。菩薩的願行,也是我們在座的比丘和居士,大家的願行。
  談到《普賢行願品》,我查了一下資料。當我查到《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經時,我非常吃驚,怎麼我原來就沒有講解到這個內容呢?因為這部經源於《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這部經它是佛經中的王中之王,是一部非常殊勝的佛經。這部經記載有八十一卷,也有四十卷,六十卷的,但是記載都不全。原本是從佛的十萬偈頌,但只譯出了四萬五千偈,都具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釋迦牟尼佛說完了《華嚴經》後,而這部經並沒有存在世上,就是印度也沒有,而是被龍王請到龍宮裡供奉起來。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六百年以後,有一位叫龍樹的菩薩,龍樹菩薩是非常絕頂聰明的人,他將世間所有的文章、論文和經典,統統都讀完了,後來發心到龍宮去看藏經,在龍宮裡他就看到了《華嚴經》,共有三本,分上本、中本和下本。這上本講的是有三千大千世界和微塵劫數,內容非常殊勝。
  談到《普賢菩薩行願品》,顧其名曰:行,就是修行中的廣大行為,願,就是行者所發的大願,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佛教裡有四大菩薩,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這四大菩薩都發了大願。
  今天我所要講的是學習了《普賢菩薩行願品》的體會,作題為《願行的力量》。作為一個研究佛經的人和一個修行的人,我們學修的願力如何,發心如何,就標志著我們今後的成就如何。如果我們發心不正確,我們發願的目的不明確,方法也沒把握好,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在發願這個問題上,剛才前一位法師已經講了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我就不再重復了。我們通過對普賢菩薩十大願的學習,在這一生修行中我們該發什麼願?如果我們發願正確,我們這一生成就就有希望。這一次我剛到北京,有一個居士跟我說:“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要請教於你,聽說寺院裡,在臘月三十天晚上燒第一炷香要捐資幾十萬元,這究竟有沒有作用呢?”我回答他是:“就看你燒這炷香發的什麼願?如果燒第一炷香你發願是為了自己賺更多的錢,我看作用不大。如果你燒這第一炷香,是為了眾生,為了社會的安定和諧,為了人類的幸福,那這炷香燒得有作用。關鍵是燒香者他發願的動機是否正確。”《普賢菩薩行願品》中,也談到了很多非常殊勝的發願,但是我在十五分鐘內,要把這非常殊勝的行願品講完,很難講清楚。今天我就針對自己學習了《普賢菩薩行行願品》講一點體會,講修行中的發願應該怎樣來發?怎樣來學習和研究《普賢菩薩行願品》,怎樣將普賢菩薩的願行運用到我們的實際修行當中來,這才是最重要的。前一段時期,在跟我的弟子講開示的時候,我經常談到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發願的問題,有個北京的居士給我寫了一封信,他信上寫到:“師父啊,你如果能夠保證我,保佑我的兒子,明年考上人民大學,我明年一定寄一百塊錢供養你。”我說:“你這個一百塊錢是真大呀!”
  講到《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發願、行願這個問題,我借這個講台,確實要把這個問題講一講。什麼是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教是教導人們怎樣來開發智慧、覺悟人生的,是讓我們來把握自己的修行方向,所有的菩薩都是這樣講的,而且所有的諸佛如來都是這樣講的,他們是教導我們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可是我們現在的寺院,成了一個保險公司,昨天我還與我們一些同修講到這個問題。我們和尚當得真累,又特別是我,為什麼呢?一些弟子成天打電話呀,發短信呀,都是說:“師父呀保佑我這個要怎麼樣,保佑我那個要什麼什麼的,”他只要到你寺院來拜了你一個師,你就要保佑他全家都要幸福,又要當官、又要發財、又要升學、又要不要害病、又要長壽平安等等,什麼都不出問題,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又沒發菩提心的人,就憑你自己平常這點工夫,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你累生累劫的業障。談到這個問題,在發願和修行的問題上,如果我們沒有解除我們自己的煩惱和痛苦,沒有解除這些業障,我們的修行是不順利的。我經常跟我的弟子們講,修行定道要講資糧,資糧是什麼東西呢?我們的發願,我們的修行,是具足我們修行資糧的基礎。我經常與一些修行人講,你們很有福報啊,你們在座的同修,你們的福報都比我好,這裡有很多年輕的法師,你們今天能在這個講台上來講經,我今年61歲了,才登上這個講台,所以你們的福報比我好,就是你們的比我資糧好,說實在的,真是後生可畏啊!當然這裡還有很多老法師、老前輩。我看到你們,我非常高興!但是,希望今後我們佛教應走上一個正確的道路,不要有誤導,要麼就是純學術的研究,要麼就是搞一些什麼三產業。
  所謂三產業,要借這個佛事活動,賺點什麼錢之類的,重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中國的佛教才有希望。要以戒為師,以經、律、論為師,正確認識了佛教的精髓以後,然後才去發願行願。發願正確與否,決定我們今後的學修能不能夠成就的大事。有的說:“普賢菩薩的願行這麼大,我們能發多少願呢?”我說:“你發願多少,你能發多少願,你學文殊菩薩,用你的智慧去弘化一方,你就成就智慧;用你的實際行動去培福,你就成就你的大行;用你的悲心和你的智慧去感化一方,你成就你的大悲。你這些事情都做不到,你只大量的發願,而沒有真正的行願、了願,你的願行是不成功的。如你願社會和平,願世界和平,願眾生幸福,你這些願若要能夠成功,必具足你的願行,具足你的福德資糧。若你能成功一個,你就能成為一個大菩薩,你所有的願都成了,你的願行圓滿了,你能覺我覺他了,那你就成佛了。”所以,我看到你們已走在我前面,也許你們比我先成佛,先成菩薩。
  在這裡,我只能是借這個講台講一講體會,我們應該把佛教納入到一個非常正規的道路上,大家少走一些彎路,多發大願,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讓我們的見解真正達到清淨無礙的境界,謝謝!
  感謝海空法師的精彩的宣講,看哪位提問?
  提問:
  問:法師慈悲,剛剛法師講到,信了以後,就剩下是願跟行了,剛剛講經的所有法師都是講信、願、行,那麼這個是有一個次第的,信了以後,再發願,發了願以後再行,這個《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大家都知道,那麼行願品,那重點好像就落在行跟願之上了,那請問法師這個地方經題為什麼不叫“普賢菩薩願行品”?按照信、願、行這個次第來講,為什麼變成行願品了呢?怎麼把這個行拉到願之前面去了?解釋一下,謝謝法師!
  答:首先信是基礎,你信都沒有產生,你信心都沒有,你發什麼願呢?那麼我們所有的經典,就是要我們認識世間的真相,佛法的真理,讓我們產生信心,產生了信心,怎樣修行?那就要發什麼大願,要去行為,才能證果,所以普賢菩薩的行願品,就是叫我們已經產生信心的人,學修的人,要發大願,要用認真地自己對自己的行為修行才能得到正果,才能夠真正的成佛、能夠成就,謝謝!
  問:我是一個記者,感恩法師開示,我問您兩個問題,剛才您說眾生的不清淨的欲望,眾生的不清淨的欲望,怎麼樣用普賢菩薩的總願來指導眾生回到清淨?
  第二個問題,普賢菩薩的總願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總願,這個總願與阿彌陀佛和其它諸佛菩薩的別願有何區別,希望法師開示。
  答: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你所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說,你說什麼?緊張了,看到大家這麼高興,再講一下。
  問:剛才您講了那麼多的例子,什麼眾生啊,求這個,求那個,那麼我們說眾生的不清淨的欲望,怎麼樣用普賢菩薩的總願來指導眾生來導歸到清淨的願。
  答:眾生的不清淨的欲望,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業力和造作,我們按照普賢菩薩的願望發的願和他的行為,你去行為了這些欲念自然就沒有了。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請重復。
  問:普賢菩薩的總願,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共同大願,那麼他跟阿彌陀佛和其它諸佛菩薩的願有何區別?請法師開示。
  答:諸佛菩薩的大願,文殊菩薩的大願、阿彌陀佛的大願,地藏王菩薩的願,所有菩薩的願,都是同一個目的,就是叫大家成就佛果,沒有什麼區別。
  感謝海空法師,感謝大家,阿彌陀佛!剛才海空法師講的,修行者需要常常牢記的,要生出離心,發菩提心,還要得清淨見,記得剛才海空法師的忘事心,他也是很重的,他忘事就忘在其後的煩惱,他也是為了,讓自己更加的住在法喜之中,那麼剛才海空法師講自己的年齡,在講經法師當中是最大的,我想弘揚佛法,導人正信的出家法師,永遠是年輕的。
  2008年6月28日於北京法源寺

 

上一篇:張秉全居士:法華經品題略解—藥王品下五品經文懸示
下一篇:張秉全居士:法華經品題略解—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