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張秉全居士: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學習《徹悟禅師語錄》摘記

徹悟禅師是淨土宗第十二祖,他的著作不多,主要見於附錄在《淨土十要》中的《徹悟禅師語錄》,這些開示與論述,卻篇篇鞭辟入理,見地超卓。印光大師曾說過,若徹祖生於藕益大師之前,看到他的語錄,大師一定會收入《淨土十要》中去。(現在淨土十要中有徹悟禅師語錄,是印光大師重訂該書時,作為附錄添加的)其中有一篇“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一段開示,尤為精辟。被印光大師譽為此十六字,實為淨宗念佛法門一大綱要。對這段開示我反復研讀,獲益非淺。今作成如下心得體會,求教於佛門缁白大德。

我們學佛、念佛的終極目的,原是為了了生脫死。若不為了生死,則一切修行,只能成為有漏福報,而在未來世享受人天福祿時,勢必因享福而造業。則第三世又要受到苦報。所以佛說,若不了生死,所有修行功德,徒成三世佛怨而已。從而在六道輪回中頭出頭沒,無有了期。

徹悟禅師說:“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一念之差,便入惡道。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最後二句話,尤其說得沉痛、懇切,發人深省。經中說,四天王一晝夜,人間五十年。忉利天一晝夜,人間一百年。兜率、夜摩、化樂、他化四天一晝夜,人間年數以翻一翻的倍數遞增。但地獄受苦的時間,是以劫計算,如四天王五百年,地獄只是一晝夜,以後亦成倍翻增,試想這個苦報時間有多長。“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如此一想,希求出離生死之心,自然會懇切起來。

徹悟禅師說:“此個人身,最為難得,難易打失,”此言極是,不可輕忽,視為老生常談。佛在世時,有次曾用手抓了一把土,問眾弟子,我手中土多,還是地上土多?弟子據實而答:地上土多,比世尊手中的土,不止要多數千萬倍。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所以我們有幸今生得人身,來之不易,要千萬珍惜,不能醉生夢死,糊糊塗塗地空過一生。而應該發起真正的求脫生死之心。

徹悟禅師說:“我有生死,我求出離。而一切眾生,皆在生死,彼等與我,本同一體,皆是多生父母,未來諸佛,若不念普度,惟求自利,則於理有虧,於心有未安。”徹悟禅師這段開示說得何等深刻!是啊,無始以來,我們多生多劫在六道流轉,一定也會有多生多劫的父母。父母的恩德,比山邱還重,比滄海還深,這是盡人皆知的,現在我們有幸遇到即生能了生脫死的念佛法門,如果只圖自己了生死,卻不顧及尚在六道中頭出頭沒地流轉受罪的過去多劫父母而不思救度,道理上能說得過去嗎?良心是能無動於衷嗎?

徹悟禅師說:“況大心未發,外不能感通諸佛,內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廣利群生。”我們學佛的目的,不外乎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十方諸佛,慈起無緣,悲運同體,不擇怨親,平等普度一切眾生,與樂拔苦。我們若不發上求下化的菩提之心,存普度之願,則與諸佛普度眾生的大慈悲心不隔而隔,怎麼能夠感通諸佛,而得到加被。一切眾生的心性,各各豎窮橫遍,互融互遍,如帝釋殿上珠網,珠光珠影,一珠映入千珠,千珠映入一珠。又如一室千燈,光光互照,重疊而不雜亂。自他不二,仿佛似之。我們如不發起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說明我們人我之分別未忘,執見猶存,凡所修行,怎麼能契合自他不二的本性呢?再者,從因果上而言,諸佛之所以能圓成佛道。也是在因地上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多生多劫,救度眾生,功行圓滿,始成佛果。我們如果不發度生之菩提心,則行菩薩道自然無從談起,而不行下化眾生菩薩道,又怎麼能圓成佛道呢?

徹悟禅師接著說:“無始恩愛,何以解脫。無始怨愆,何以解釋。積劫罪業,難以忏除。積劫善根,難以成熟。隨所修行,多諸障緣。縱有所成,終墮偏小。”徹悟老人,悲心何切,從各個方面開示不發菩提心之危害:

無始恩愛,何以解脫者,我們無始以來,與一切眾生互為眷屬,自然與彼等結下難割難捨之親緣關系、情愛種子,因緣會遇之時,種子起了現行,勢必成為障道因緣,很難擺脫。只有發起菩提心,這種恩愛牽纏種子,才不致起現行而損妨道業。

無始怨愆,何以解釋者,我們從無始以來,捨身受身,不計其數,與一切眾生必定會有怨結難解,愆恨難釋之事產生。特別是過去世曾受到你的傷害而懷怨記恨不捨的眾生,彼等時時不忘報怨雪恨,我們今生發心修道,欲脫輪回,出三界,彼等一定會使盡種種方法來阻撓、障礙,令你前功盡棄。我們只有發菩提心,在日常修持中,以持誦功德,回向彼等超升善道,才能解怨釋結,不再來障礙我們的道業。

積劫罪業,難以忏除者,我們無量劫來,於生死輪回中,由貪嗔癡,起殺盜淫,不知造了多少惡業,正如經中所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也容納不下。這些惡業種子潛伏於藏識之中,時時遇緣,生起現行,障礙你的道業修行。我們有時在平時,感到修行功夫不能上進,疲累得很,更談不上法喜充滿,實際上也是宿業使然。這些宿業重罪,也只有在發菩提心之下才能逐步忏除。所以為忏除宿業故,也必須發菩提心。

積劫善根,難以成熟,隨所修行,多諸障緣,縱有所成,終墮偏小者,我們在多劫輪回中,縱使也曾修行過佛道,或者有過低頭、合掌之類出世善根,藏於八識田中,只有發起菩提心,才能促使這些善根提前遇緣成熟而起現行,使道業容易相應。反之若不發菩提心,在修學過程中,一定會有種種障道因緣發生,使你不能順遂地成辦道業。退一步說,即使修行有所成就,以無菩提心故,充其量也只能證權乘小果,離佛道遠矣。

綜上所說,不發菩提心,有如是等種種過失,故必須發稱性大菩提心也。

徹悟禅師說:“然既發大心,應修大行,而於一切行門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極穩當,至極圓頓者,則無如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矣。”

菩提心既發,接下來就是起大行。一切行門,門門皆可了生死,但必須選擇既契理又契機,易學易修之法門修之。徹悟禅師為我們指出了“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的淨土法門,實屬正法眼藏,深契末法眾生之機也。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者,先講深信。徹悟禅師說:“所謂深信者,信釋迦如來梵音聲相,決無诳語,彌陀世尊大慈悲心,決無虛願。信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見佛往生之果。因不虛棄,果無浪得。`信吾人現前一念心性,橫遍豎窮,當體無外,彌陀淨土,總在其中。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豈我心具之佛,不應我具佛之心耶!”

次講深願。如何才算是深願或切願呢?徹悟禅師說:“以彼土之樂,回觀娑婆之苦,厭離自深。以娑婆之苦,遙觀彼土之樂,欣樂自切。”禅師並且作了種種譬喻,來形容厭離與欣求之深切:“如游子思歸故鄉,窮子思奔寶所。如渴者思飲,饑者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藥,如嬰兒之思慈母。如避冤家之持刀相迫,如墮水火而急求救援。”具此欣厭二行,始得稱為深願。具此深信願後,念佛之行,自然不求懇切而自懇切矣。

持佛名號者,徹悟禅師說:“然後以此信願之心,執持名號,持一聲是一九蓮種子,念一句是往生正因。直須心心相續,念念無差,唯勤唯專,無雜無間,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亂矣。”

徹祖老婆心苦,在這裡並不談玄說妙,只教人於平實處著力。唯勤唯專,唯字,只此一途,別無他法之意。曰勤,必須糾正始勤終惰之病,此須克定日課,每天持名,或三、五千或一、二萬,以一日不缺為度。曰專,則必須一門深入,專持佛號,持一聲是九蓮種子,念一句是往生正因。不必改弦易轍,另修他法。必須專心執持一句佛號,全神貫注,無任何夾雜。果能如此持名,則定生極樂淨土。

最後,徹悟禅師為我等保證:“誠然如此,若不往生者,釋迦如來便為诳語,彌陀世尊便為虛願,有是理乎哉!”反顯“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必定往生西方無疑。

 

上一篇:夢參法師:生病的時候,如何發菩提心?
下一篇:夢參法師:逆境並非壞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