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大方廣圓覺經 第二十一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大方廣圓覺經 (第二十一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8-21
經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這一段經 文的科題(小標題)是「後顯本空」。前面講過,諸佛如來修學證果必定有所憑藉,這是前面一段經 文裡面講的「真因有力」,也就是經 的一開端講的是「圓照清淨覺相」,這句話將諸佛的修證完全說出來了。眾生迷,就是迷的清淨覺相,諸佛所悟,也是悟的清淨覺相,可見得佛與眾生只有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找不到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因此佛在一切經 論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都是叫我們皈依佛法僧,所謂皈依佛法僧就是《圓覺經 》所講的「依圓照清淨覺相」,換句話說,這個原則、這種修法,從初發心就跟諸佛如來本起因地完全相應。很可惜的是我們天天在讀誦大乘經 典,天天在研究大乘經 典,而把「皈依」兩個字疏忽了,所以經 的一開端,諸位要記住這句話,「皆依」,依就是皈依。佛法僧稱為三寶,三寶就是自性清淨覺相的三寶,佛是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淨而不染,果然能做到這三條,這叫做「皆依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今天這段經 文,教給我們無明本來是空寂的,說明無明無自性,也就是「無明」沒有本體,沒有自體,只是一念迷惑而已。就是一念迷就叫做無明,一念覺就叫做般若,所以般若與無明是一樁事情,只是在覺迷分位上建立的不同名號而已,悟了叫它做般若,迷了叫它做無明。注解裡面有幾句話很重要:
講義【此顯無明無體。】
『此』就是指這一段經 文,顯示無明無自性。
講義【上文明身心本無,由無明妄執而有。】
這句話是承前面一段經 文、一段講義而來的。由此可知,我們的身心世界它的真相究竟如何?換句話說,畢竟是一樁什麼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就是覺,不清楚就是迷。換句話說,真相明白了,就是佛門常講的大徹大悟;真相不清楚,就說之為迷惑顛倒。真相是什麼?『由無明妄執而有』,所以結論講:
講義【雖有實無。】
這一點希望我們要特別注意到。事、理我們在前面已經 說了很多,說得再多,我們今天境界現前還是迷而不覺,這就沒有法子。怎麼曉得還是迷而不覺?你還是有妄想執著,這個「妄」是妄想,「執」是執著,還是起妄想執著。因為你的妄想執著不斷,所以你現前這個境界它也不斷,它是一個相續相,不但眼前這個境界不斷,而且相續相演變為三世輪回,三世輪回就是這麼來的。如果一旦真正覺悟了,不但眼前身心境界清淨,三世輪回也空了,也沒有了。所以三世六道輪回也是雖有實無,就跟我們作夢一樣,當作夢的時候不能說沒有,可是夢境是虛妄的,醒來的時候覺得是虛妄的,正當作夢的時候,那個夢境又何嘗不是虛妄?諸位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我們眼前的境界就跟夢境差不多,夢境的時間短,我們現在這個時間比較長一點而已,其實,時間的長短也是妄想執著而產生的抽象概念,真實來說,找時間也是不可得,所以時間也是雖有實無。注子注得很好,很詳細,但是它並不羅唆,希望大家要用心的把它多讀幾遍,細細去體會這裡面的道理。底下有幾句話很重要:
講義【迷之似有,覺之即無,而覺體本無生滅也。】
這是把事實的真相說出來了。這一段是就《唯識》三性來講,「依他起性」的,有覺有迷,「圓成實性」是無覺亦無迷。佛法裡面句句都是大徹大悟的門徑,就看你過門曉不曉得入進去,過門不入那就錯過了,這句話就是破迷開悟的門頭。在行門用功的時候,大家曉得覺照要緊,我們在講席當中也一再跟諸位說過覺照的三個層次,最初下手就是觀照。觀照要念念不能夠離開!觀照是用思惟,是用第六意識,換句話說,就是你要常常想到佛在經 上告訴我們這些事實真相,像此地這兩句話,『迷之似有,覺之即無』。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如果能常常作如是觀,這就是功夫。
這兩句話跟《金剛經 》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樣的意思,「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也是這個意思,夢幻泡影,迷的時候有,覺了就沒有了。最重要的是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了,動了貪瞋癡慢的心,這個時候是緊要關頭,為什麼?一動心就是迷,一覺照就悟了。譬如在順境裡面起了貪心,貪心才一起來,你要是記得經 文,「迷之似有,覺之即無」,一覺悟,貪心就沒有了;逆境裡面,瞋恚心生起來了,嫉妒心生起來了,你立刻就能想到「迷之似有」,我這種心生起來是迷,覺了就沒有了,這就叫觀照。
觀照的功夫,一天到晚時時刻刻不能沒有,一沒有就迷了。這個功夫要常常提得起來,古人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覺就是觀照,妄念起來,就是妄想執著這種心起來的時候不怕,怕的是相續不斷,那就要造業、要受報,所以最要緊的就是把觀照的功夫提起來。諸位果真能夠提得起觀照功夫,就是一天到晚二六時中你能提得起來,中等以上的人三年就能照住,功夫就成就了。所謂照住就是得定,這個功夫用上三年之後,在境界裡面就不起心、不動念,念佛人講的事一心不亂,就得事一心不亂,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念佛三昧,就可以證得念佛三昧。你不用功,那沒辦法,你要是用功,中等以上的根性三年就可以證得。縱然是下下根人,他要用上個十年、八年一樣也能證得。怕的是不用功,不用功是「照」失掉了,這個心隨著煩惱去轉,妄念隨著煩惱增長,這就叫失去「照」。佛號一天念十萬聲,如果沒有觀照的功夫在裡面,那就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沒有用處!
執持名號,名號裡頭有觀照的功夫在,這個叫執持。這一句佛號提起來,能把所有的妄想執著斷掉,這個持名才有功德,才起作用。由此可知,不用功或者是不會用功,那沒辦法。會用功,這一句佛號就是圓修一體三皈,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覺、正、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它能成就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之後,再將這個境界提升,得到念佛三昧之後所用的功夫叫「無功用道」。無功用道就是在功夫裡頭不起分別執著,繼續不斷的用下去,到功夫成熟就是照見,見是見性,用觀照的功夫見性了。見性是什麼境界?就像《心經 》裡面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皆空是什麼樣的境界?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裡面講的兩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這個境界;或者我們前面所講的「迷之似有,覺之即無」,這個境界真正看到了,真相現前了,這是見性。見性在念佛人的功夫稱作理一心不亂,沒有見性之前是事一心不亂。
《彌陀經 疏鈔》「六方佛」最後的一段開示,蓮池大師說得非常好,念佛法門是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之所贊歎,贊歎的目的何在?希望眾生快快成佛。所以諸位要會用功,一生成佛作祖,在時間上來說足夠用!也許諸位要問,經 上不是明明說要三大阿僧只劫嗎?三大阿僧只劫是對不用功的人講的。其實,何止三大阿僧只劫?要真的三大阿僧只劫就成佛的話,在座的諸位早就成佛了。我這個話不是騙你們的,你們都念過《金剛經 》,《金剛經 》裡面說得很好,末法時期讀誦《金剛經 》你還能夠相信,還不毀謗,佛給我們講,你的善根就相當深厚,過去生中已經 在無量佛所種諸善根,一尊佛三個阿僧只劫,你已經 親近過無量佛,你在過去生中不知道經 過多少無量無邊阿僧只劫,到今天還是博地凡夫,你還沒有成就,怎麼能說三大阿僧只劫就成就了?
你為什麼不成就?就是因為你從來都沒有修過行,所以你不成就。就是我們在此地講經 ,天天在那裡講,圖書館成立到現在四年,有不少同學來聽了四年,你修了一天行沒有?有沒有修過一天?一天也沒有修過!所以給你說,你真修三年可以得一心不亂,你一天也沒修過!這是你所以不能成功的地方。換句話說,你一天覺照的功夫都沒有修過,不但經 聽完之後離開講堂又迷了,正在聽的時候就是迷惑顛倒,我說的都是真話。你幾時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種功夫你曾經 做過一天嗎?不要說一天,你曾經 連續不斷做過一個鐘點嗎?如果一個鐘點都沒有做過,你這一生當然要空過!
功夫要二六時中不能間斷,要提起覺照的功夫,這種覺照的功能不可思議,確實有能力永斷煩惱、永斷無明,怕的就是你提不起這個功夫。我們在大乘經 論裡面讀了這麼多,也應當深信不疑,「無明之可斷,本性之證得」,它的理論依據很明顯就是「無明本空」。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此地又說「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只要你覺悟了,『了無所得』,你要找無明找不到。
講義【法合:無明無體,但由一念妄動而有。】
『妄動』是指什麼?心動了。心不動沒有無明,心動了,無明就現前。諸位如果在境界裡面保持著心不動,那個境界就是朗然大覺。為什麼要在境界裡起心動念?我們講席當中常常勸勉諸位,為什麼我們不學隨緣而念念去攀緣?這是我們的大毛病,就是攀緣,起心動念。所以講真正用功是從來沒有做過。這一句說明無明之由來、無明的根源。
講義【非實有自體可得。】
這一句說明無明的真相,無明沒有自體。底下用比喻說:
講義【如迷位人,在迷時非無無明,到了悟後,無明了無所得。】
這是把無明的真相說出來了。下面是更進一步顯示:
講義【此無明,不獨悟後方空,正在迷位,為眾生時,何嘗實有!】
這是把事理的真相和盤托出,一絲毫的保留都沒有,全說出來了。我們信不信?雖然我們現在在迷位,似有而實在沒有,可是如果不能轉迷為悟,這個「似有」永遠離不開,「實無」自己也永遠見不到。這樁事情也許有人要問,它與我們究竟有什麼關系?給諸位說,關系太大了。試問問,你一天到晚心裡面起不起煩惱?你喜不喜歡一天到晚在生煩惱?煩惱就是無明的相。無明是什麼樣子?無明就是煩惱,身心不自在,那就是無明的樣子。你不喜歡煩惱,你希望把煩惱都斷掉,煩惱就是無明的樣子,你要不斷無明,又如何能斷煩惱?無明一斷,煩惱就沒有。由此可知,這樁事情我們必須理解它,一定要把它搞清楚,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太大了。
也許諸位又有疑問,「我本來很清淨,環境叫我生煩惱!煩惱不是我自己心的,是外面境界給我的」。這是無明上面再加無明,加一倍的無明!哪有環境?環境也是自己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離開妄想執著,哪有真實的境界?這個理比較深一層,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在我們講堂裡面講,我相信多數的同修應當能體會,為什麼?講得太多,這些大經 大論常常在講,多少能體會到一些。
由此可知,諸佛如來在一切經 論當中開導我們,要我們修行人只顧修自己,不要去理會境界,道理就在此地,你才能得真實利益。你不曉得修自己,光去顧外面境界,那就顛倒,那就叫不修行。就是我剛才所說的,自己認真檢點檢點,從學佛以來,有沒有認真修一天行?認真修行的人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像六祖在《壇經 》裡面告訴我們那些原則,「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那叫真正修道人,「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我們一天到晚挑剔別人,自己十全十美,別人處處都是毛病,這修的什麼行!那是修無明、妄想、執著,是修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修的這個。
佛祖是從事實真相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祖師在此地說『正在迷位,為眾生時,何嘗實有』,這都是從事實真相上說。如果從眾生妄相上說,確有無明,確有見思煩惱,確實有六道輪回,一點也不假,就是前面永嘉所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不假。所以諸位自己不肯修行,處處怨天尤人,去怪別人,這個罪過深得不得了,我們自己真正迷惑顛倒,每天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自己是一無所知,毫不覺察。
經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這幾句話是用比喻來顯示「無明無因」。無因當然是虛妄的,如果有因當然就有果,那就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個比喻比得太好!『如眾空華』,什麼叫空華?當我們眼睛害病的時候,看到空中有花,花很多,亂七八糟的,看到燈上有個圓影;可是眼睛好了,空中花沒有了,再看燈,燈上圓影也沒有了。佛就用這個比喻。當你眼睛害病,你看到空中花,現在你眼睛好了,空中花沒有了。你總不能說,我原先害病看到空中有花,空中花從空中滅掉、從空中消失,你不會這樣說法,為什麼?你曉得根本沒有。如果真的有的話,我們一害病,虛空當中花要出來,它有個出來的地方,才會有入進去的地方,沒有出入!無明也是這個道理。
當你迷的時候,迷沒有因緣的,沒有原因的。「我為什麼迷了?」佛講個無始無明,有許多人看到這句話,「無始無明」,他聽了不服氣,總有個開始,總有個原因!「大概這個原因佛也不曉得,佛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所以含糊籠統說個無始無明」,這都是眾生以凡夫的知見來測度聖解,這是有罪過的。換句話說,給你說真話,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給你說妄語,你歡喜,你接受。由此可見眾生的淺薄。宗教裡面有說,宗教說得淺,佛法說得深,佛法說得究竟,告訴你這樁事情沒有因,沒有起因,不但沒有起因,也沒有起的時候。你問什麼時候起來的?沒有起的時候,所以叫做無始無明;「無始」兩個字是沒有開始,沒有生因,是這個意思。這是把無明的性質說出來了。
你迷的時候好像有,一悟了就沒有。你念念在迷,那你是念念具足;一念覺,一念當中無明就消失。很可惜的,我們是念念迷,從來不覺,這是個苦處。會不會有一個前念覺悟了,後念又迷了,有沒有這個情形?這個情形也可以用此地這句話說,「似有實無」,為什麼?果然真的覺悟,覺了以後永遠不會再迷。如果說我現在一念覺,我第二天又迷了,並沒有覺!好像睡覺一樣,睡覺醒過來,醒過來又睡,那個沒有真醒,真正的醒過來,眼睛睜大就不會再睡了,眼睛睜一下又睡著了,睜著眼睛還是在睡覺,並沒有真正醒過來。
由此可知,我們求正覺的重要。這個正覺如何能夠現前?那就是要認真的去修行,從觀照的功夫下手。念佛,這一句佛號就是覺照,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的意思就是皈依無量覺,所以念這句佛號,在境界裡樣樣我都覺而不迷,就是皈依無量覺,這樣我們的心、行與佛號完全相應。如果口裡念南無阿彌陀佛,還是迷惑顛倒,我們的心、行與佛號不相應。密宗裡面講三密相應,口念咒語,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咒語;心裡面觀想,想到佛號的意思是無量覺;手要結印。我們整個身口的行為,在境界裡面都不迷惑顛倒,那就叫相應。與整個身心世界無有一法不相應,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會用功的人,功夫二六時中不間斷,三年怎麼會沒有成就?
講義【生既無生,滅何所滅!但無生處,所以無因。】
無明無因、無明無始,道理就在此地,因為它沒有生處,沒有滅處,可見完全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說迷時似有,似有實無,好像有這樁事情,實際上沒有。
經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我們生死輪回的真相就是如此而已!《圓覺經 》的好,好在它就是言簡意赅,經 文很短,我們用的本子是圓瑛法師的《講義》,它的經 文只有兩卷,可是將整個佛法的理論、修學的方法、經 歷的境界已經 完全說出來了,這是這部經 的好處,也特別適合於這個時代來進修。現在我們進入到工業時代、資訊時代,大家都非常之忙碌,哪有時間去學這些大經 大論?所以在一切經 裡頭總是選擇言簡意赅,要而不繁,選擇這一類的經 典來修行,實在說無過於《圓覺經 》,這是《圓覺經 》的好處。
這一段說明六道生死輪回的真相。諸位如果能夠入這個境界,那就叫做證得無生法忍,為什麼?真正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確實見到,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生不死,真正證得這個境界,這是圓教初住以上的地位,你自己也曉得到什麼地位,念佛的功夫這是理一心不亂,真正證得,真正現前,這境界現前了。
在我個人修學的經 驗當中,我也常常告訴諸位,你要想入這個境界,怕功夫中斷提不起觀照,出來學講經 ,學講經 這個觀照容易提起來。你天天要想到經 裡的東西,天天要去念、要去研究、要去想;不想,上了台就沒東西說,我上台講兩個鐘點我說什麼?沒東西說了。這是一個巧妙的辦法!你上台講一個鐘點要預備二十個鐘點,像我們圖書館這樣,你上台講一個半鐘點,差不多你開始學講的時候,要預備三十個鐘點到四十個鐘點。你一個星期要來講一次,你的觀照就有了,雖然不能說一天到晚不中斷,但是每天總有幾個鐘點提起來。如果你在講台上講個十年、二十年,這個觀照就有功夫,就有力量。縱然不能證得念佛三昧,功夫成片我敢保證,你有十年以上的功夫,功夫成片決定做得到。不走這個路子,那就難辦,那就在你自己個人要善根深厚,你要能提得起來。
所以,上台講經 是干什麼?是修行!不是講東西給別人聽,是用這個方法把自己的覺照功夫提起來,求這些善知識、善友們來給自己做見證,來督促自己,而不是我們自己有什麼東西可以講給人聽!自己沒有東西,自己不開悟哪有東西?不開悟所講的都是別人的,悟了以後才有自己的東西,沒有開悟全是別人的,離開別人有個自己說,一定胡說八道,胡造謠言。所以沒有開悟的怎麼講法?只有遵照古人的注解,只有這個辦法。照古人注解講也有技巧,這不可不知,如果不曉得選擇,依樣畫葫蘆,必定要出亂子,所以要有智慧去選擇。注子裡面哪些在今天晚上這個場合之下該講,哪些不該講,要有選擇,所謂契機,不離開注解是契理,適合於我們現前大眾的程度、根性、需要來講這叫契機,選擇注解也要契機、契理,不是毫無選擇的完全照講,那個不行的。這一段注子,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
講義【此乃釋疑。】
『釋』是解釋,『疑』是我們的疑問。怎麼會有疑問?前面講過:
講義【身、心、生、死,由於無明。】
『生死』就是講的六道輪回。『身』是物質現象的總代表,『心』是精神現象的總代表。說「身心」就把整個宇宙包括,說「生死」這就包括了六道輪回,它的發展、它的演變,這是『由於無明』,從哪來的?從無明來的。可是接著又給我們講:
講義【無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
既然無明本空,為什麼還有身心生死?疑問在這個地方,所以必須在此地加以解釋。
講義【一切眾生,於圓覺本無生滅之中,妄見有生有滅,以是之故,說名輪轉生死,非圓覺性,實有生死輪轉也。】
這幾句話很重要,這是將這五句經 文翻成白話文。如果經 文我們不容易看出來,在講義裡面就能看得很清楚。生死輪回是一回什麼事情?是妄想執著的現相,與自己的圓覺性沒有關系!所以佛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道理在此地。迷,不是我們圓覺性迷,圓覺性不迷。譬如方向本來不迷,東南西北不迷,是我們迷了方向,不是方向迷了;不是方向迷了我們,是我們迷了方向。圓覺性不迷,真如本性不迷,真我不迷,妄我迷了。妄我是什麼?我們拿《唯識》來說,第六識、第七識迷了,第六識在一切境界裡面妄起分別,第七識在一切境界裡頭妄生執著,它兩個迷了。真我是真如本性,它兩個迷了,真如本性就給它叫個名字叫「阿賴耶」。如果六、七兩識不迷了,第六識的作用叫妙觀察,第七識的作用叫平等性,我們真如本性就叫四智菩提。換個名字!只換名言而已,其余的並沒有什麼更換,境界還是一個境界。迷了的時候,一切眾生在無生當中妄見生滅,見到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無情眾生有生住異滅、有成住壞空,迷裡面才見到,悟裡面沒有。悟裡面是什麼境界?一真法界。所以悟了叫一真,迷了叫輪回、叫六道,或者我們叫十法界。十法界,這是迷裡面見的,悟裡頭見不到十法界,悟裡頭只有一真法界。講義末後,圓瑛法師引用《楞嚴經 》幾句話來做結論:
講義【《楞嚴經 》雲:「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此正是無生之理。】
這是《楞嚴經 》上的,說明無明無始、無因,說明無明的真實相。『此迷無本』,就是沒有根本,可見得這個迷是虛妄的,它沒有本體。『性畢竟空』,「性」就是性體,它沒有性體,迷無自性,迷畢竟空,似有而實無。經 文裡頭講『似有迷覺』,這兩個字用得太好,你自己要認為你覺,那就是迷,那就是無明。我們自己墮在無明不曉得,為什麼?處處覺得自己很聰明,自己有智慧,自己樣樣都知道得很清楚,那是無明!你問諸佛菩薩、祖師,你問他,他說「我什麼都不知道」。你問他有沒有智慧,他說「我沒有智慧」。《壇經 》,惠能大師就是這樣,「惠能沒有技倆」。我們都覺得自己很能干,那是無明、煩惱。諸佛菩薩「無智亦無得」。《楞嚴》說得好,「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本來面目是什麼?知見立知,就是此地講的「迷覺」,迷了,自己認為覺悟了,其實那是迷,那是邪見。
真正的覺悟,就是《般若經 》裡面所講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是真正覺悟。我們怎麼樣?我們是迷惑顛倒,你會自以為有知,自以為有覺,甚至還有自以為開悟,那都是迷惑顛倒!幾時覺悟到迷,迷就沒有,迷就滅了。「似有迷覺」,這個「覺」是邪知邪見,叫邪覺;「覺迷迷滅」,這個「覺」是正知正見,這是正覺。正覺現前,迷就滅了,無明就沒有了,照見五蘊皆空!照見是覺,覺決定不生迷,覺決定不是迷。可見得,你的迷關不破,正是你正覺不能現前。正覺現前,迷關找不到!根本沒有!但是諸位要曉得,一切妄想執著、邪知邪見是不能破迷開悟的,這句話要牢牢的記住。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
|
|
|
|
|
上一篇:陳兵教授:如何鑒別邪師?
下一篇:陳兵教授:發現“上師”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應該怎麼辦?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