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陳星橋居士:《維摩經》教學心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維摩經》教學心得 

  前幾個學期,我在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擔任了《佛遺教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大乘起信論》、《金剛經》和《心經》等六部經論的教學,初步摸索到一些經驗。上學期,我開講鸠摩羅什所譯的三卷本《維摩诘所說經》(以下簡稱《維摩經》)。羅什的譯本比其他幾種譯本要簡明流暢。它優美的辭藻,深刻的哲理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深為廣大佛教徒所喜愛。在歷史上,《維摩經》是一部很受社會歡迎的佛經。晉代名僧支敏度說,此經乃是“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標”,“厥旨幽而遠”,把它看成是闡發佛理的最高准繩;僧叡法師則說:“予始發心,啟蒙於此,諷詠研求,以為喉衿,”把它當作佛教理論的啟蒙讀物。僧肇大師因為遇見舊譯《維摩經》而出家,謂“每尋玩茲典,以為棲神之宅”。此經不僅為高僧大德所尊崇,還廣泛流行於士大夫階層。它對中國禅宗的形成,也起過巨大的作用,有人把它與《楞伽》、《圓覺》並稱為“禅門三經”。敦煌莫高窟尚存有隋、唐、五代、宋幾個朝代繪制的《維摩诘經變》壁畫六十八鋪;現在國內外已經公布的敦煌遺書中,各種有關《維摩經》的卷子多達九百三十余卷,其中《維摩诘經變文》大約有三十卷。《維摩經》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影響於此可以想見。我很喜歡這部經典,為了把這部重要的經典講好,我作了一些新的教學嘗試,也得到了一些經驗。
  一、講某經之前,先為學生提供和介紹與這部經有關的知識、資料,並說明它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增加認識的廣度。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閱讀較多的參考資料,備好課。
  二、《維摩經》共分十四品,每講一品,我都在黑板上列出該品的結構層次。講完一品之後,將它的中心思想寫在黑板上。全經講完後,進行全面總結,揭示全經的主題,指出它在佛教思想理論上的意義和在文化領域中產生的影響等。這樣就使學生對每一品乃至全經的要義容易把握,加深記憶,有利於復習。
  三、因為是最後一個學期,所以對於經中已經學過的名相和前後文義理相同的地方,只作簡單的提示,而對經中富有啟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思想、觀點、方法以及中心大意則不妨講詳細些。這樣做,既可避免名相解釋的重復,又可改變脫離現實,一味談玄說妙的傾向,使佛經教學詳略得當,學生學有所得,興趣盎然。
  四、《維摩經》文義俱佳。經文以對話形式為主。為了使學生能深入經義,體驗、想像維摩法會的盛況,我找了五位同學分別扮演維摩、文殊、天女、捨利弗、迦葉,用白話文上台復講《問疾品》、《不思議品》、《觀眾生品》和《佛道品》前半品;又組織三十三位同學上台分別背誦兩首偈頌,並相應於《入不二法門品》中的三十三位菩薩,撰稿共談不二法門。學生們對這種復講頗有興趣,准備得認真,講得較好。這對於活躍教學氣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鍛煉、提高他們朗讀和表達的能力,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我比較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如讓學生備課,講解一段經文;自己查工具書做作業,解釋字、詞、名相;讓同學們先總結某兩品的中心思想,然後我再加以綜合;出幾十個課外思考題,讓學生課外去思考等,教師則加強輔導。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進步快,學得扎實。
  通過教學,我對《維摩經》的認識也加深了。《維摩經》是以大乘性空緣起的理論(含有如來藏緣起和法界緣起的內容)為基礎的。它處處顯明了“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的空有不二之理以及“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的積極的入世思想。在談到佛國淨土時,佛陀直接了當地說:“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明確指出:“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一切眾生故。”為了實現這一宗旨,菩薩就應當修直心、深心、大乘心,乃至修習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和三十七道品,通過淨行以淨其心。是以佛陀總結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經中的主人翁維摩居士就是本著這種理論和信念,以種種方便去莊嚴國土,教化眾生,自淨其心的典范。我覺得,《維摩經》所闡發的這些思想理論,尤其是心淨佛土淨的人間淨土思想,在我們為貫徹趙樸初會長提出的提倡人間佛教思想,發揚佛教優良傳統,為四化建設服務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啟導意義。
  (原載《法音》1985 年第6期)

 

 

上一篇:萬行法師:定力(清淨心)決定去向
下一篇:萬行法師:先天的力量也需要後天的力量啟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